第17章 决策与博弈论
博弈论与管理决策

博弈论与管理决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摘要:博弈论是一种用于分析决策情境的理论框架,它能够帮助企业了解竞争对手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过程,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管理决策。
本文将探讨博弈论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分析其理论基础,并阐述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管理情境中。
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管理决策以应对各种挑战。
博弈论作为一种分析决策情境的理论框架,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以帮助其理解和应对各种决策难题。
二、博弈论基础博弈论是一种用于研究决策情境的理论,它研究的是个体在竞争性环境中如何做出最优决策。
在这个环境中,每个参与者都有一个目标函数,他们必须在不完全了解对手策略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博弈论提供了分析这些决策过程的方法,并帮助人们理解如何通过策略互动达到最优结果。
三、管理决策中的博弈论应用1.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博弈论可以帮助企业理解供应商和分销商之间的策略互动。
通过分析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风险因素,企业可以制定更有效的合同和激励机制,以实现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
2.市场营销:在市场营销中,博弈论可以帮助企业理解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和促销手段。
通过分析市场上的竞争态势和消费者行为,企业可以制定更有效的定价和促销策略,以吸引消费者并保持市场份额。
3.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博弈论可以帮助企业理解员工之间的策略互动和激励问题。
通过分析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工作动机,企业可以制定更有效的薪酬和奖励制度,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四、实际应用案例某大型跨国公司面临一个挑战: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其分销网络,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通过运用博弈论方法,该公司分析了不同分销网络布局方案的风险和收益,并选择了最优方案。
他们还与供应商和分销商进行了博弈论分析,以制定合同和激励机制,确保各方都能实现最优结果。
五、结论博弈论作为一种理论框架,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以帮助其理解和应对各种管理决策难题。
博弈论与决策论

主讲人:邓光耀1、几个定义•定义1.1 博弈论(Game Theory),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
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定义1.2 序贯博弈是指参与者选择策略有时间先后的博弈形式。
因此,某些对局者可能率先采取行动,它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动态博弈,而重复博弈则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动态博弈形式。
•在序贯博弈中,先行者可能占据一定的有利地位,我们把它叫做先行者优势。
•定义1.3 决策论(Decision theory)决策论是根据信息和评价准则,用数量方法寻找或选取最优决策方案的科学,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和决策分析的理论基础。
在实际生活与生产中对同一个问题所面临的几种自然情况或状态,又有几种可选方案,就构成一个决策,而决策者为对付这些情况所取的对策方案就组成决策方案或策略。
2、序贯博弈之例•例1:桌上有25枚硬币,每次可以取1枚、2枚或者3枚。
你与对手交替选择,谁先选到第25枚硬币谁就胜利。
假设你首先选择,你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胜利?•解答:你应当这样选择:每次选择的最后一个数依次为1、5、9、13、17、21、25,这样无论对方如何选择,你均可以保证自己胜利。
也就是说你要保证每次最后选择的是4n+1型的数。
而这种保证是可以做到的,读者可以思考一下原因。
•推广1:此类游戏可以推广到选择4k+1枚硬币的情形,优胜策略也是保证每次最后选择的是4n+1型的数。
•推广2:设步长为a,(例1中步长为3),则形如(a+1)k+1枚硬币的情形,优胜策略也是保证每次最后选择的是(a+1)n+1型的数。
3、囚徒困境• 3.1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
决策与博弈理论分析

3
公共资源分配
在公共资源分配问题中,博弈论可以帮助分析各 方利益诉求和冲突,寻求合理的资源分配方案。
04 基于博弈论决策方法论述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决策方法
最小最大定理
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参与人可以通过选择策略使得自己的最小收益最大化, 即采用最小最大定理进行决策。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的一种稳定状态,参与人在该状态下无法通过单 方面改变策略来增加收益。因此,在决策时应考虑纳什均衡的存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决 策与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
不足之处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理 论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有待加强, 需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理解相关 知识。
未来计划
我计划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深 入探究决策与博弈论的理论体系, 并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研 究和项目中。
决策与博弈理论分析
目录
• 决策理论基本概念 • 博弈论基础知识 • 决策与博弈关系探讨 • 基于博弈论决策方法论述 • 决策与博弈在现实生活应用举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决策理论基本概念
决策定义及分类
决策定义
决策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为实 现特定目标,从多个可行方案中 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的过程。
决策分类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决策过程
包括问题识别、信息收集、方案制定、方案评估和选择等步骤。
影响因素
决策者的个人特征(如价值观、经验、能力等)、组织环境(如组织结构、文 化、资源等)以及外部环境(如市场状况、政策法规等)都会对决策过程产生 影响。
02 博弈论基础知识
博弈论定义及发展历程
博弈论定义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过程中理性人之间相互作用及决策均衡的 理论。它分析在竞争或合作环境中,参与者如何根据各自掌 握的信息和对未来结果的预期,选择最优策略以最大化自身 利益。
经济与管理决策方法导论---博弈论

《决策方法》之一:博弈及其应用
请你按自己的思路来分析并 且确定一个决策方案。
全班分几个组讨论这一个案 例,派代表发言,要求有争 论。
海盗分宝石
索马里海盗的难题 例题:5个海盗抢到了100颗宝石,每一颗都一样的大小和价值连城。他 们决定这么分: 第一步,抽签决定自己的号码(1、2、3、4、5); 第二步,首先,由1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5个人进行表决,当且仅当超过 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否则他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 第三步,1号死后,再由2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4人进行表决,当且仅当 超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否则他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 第四步,以此类推。 条件:每个海盗都是很聪明的人,都能很理智的判断 得失,从而做出选择。 问题:最后的分配结果如何?纳什均衡解。
(甲0.25 年,乙10年)
(甲判刑0.25年,乙判刑10年)
(甲判刑1年,乙判刑1
年)
囚徒乙招
(甲10年,乙0.25年)
(甲5年,乙5年) (甲判刑5年乙判刑5年) (甲判刑10年,乙判刑0.25年) “纳什均衡”
《决策方法》之一:博弈及其应用 博弈的分类及对应的均衡
静 完全 信息 态 动 态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纳什均衡; Nash(1950)
对甲来说 ,尽管他不知道乙是选择了“招”还是“不招”,他发现他 自己选择“招”都是比选择“不招”为好的。因此,“不招”是相对于 “招”的劣战略,他不会选择劣战略。所以,甲会选择“招”。
甲乙二人合伙盗劫,并且 杀死1人,警察证据不足, 采用隔离各个击破的心理 战术
囚徒甲不招
囚徒甲招
囚徒乙不招
(甲1年,乙1年)
(5,-1000)
决策与博弈思维(新)

决策与博弈思维什么是博弈论?古语有云,世事如棋。
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
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出棋” 着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
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
1博弈论的概念博弈论是矛盾和合作的规范研究,是系统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情况下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均衡的理论,也就是说,当一个决策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决策主体的选择的影响,并且他的决策也影响其他主体的决策时的合理选择问题。
博弈论的概念可以在几个行为者的行功相互依赖的任何时候使用。
这些行为者可以是个人、群体、企业或是他们的任何组合。
博弈论的概念提供一种语言去用公式阐述、组织、分析和理解策略方案。
2决策与博弈思维博弈论是一个分析工具包,它被设计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所观察到的决策主体相互作用时的现象。
2.1博弈思维在决策中的作用现实社会是复杂的,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又会出于各种目的做事,所以与人接触,做选择的过程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只有真正动的博弈理论,拥有博弈思维,才可能在现实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2.2博弈思维在决策中的应用2.2.1审问囚徒有这么一个笑话,说的是在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有一位乐队指挥坐火车前往下一个演出地点,正在车上翻看当晚将要指挥演奏的作品的乐谱。
两名克格勃军官看见他在读着什么,错把乐谱当成某种密码,立即将他作为间谍逮捕了。
他争辩说那只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却无济于事。
在他被投入牢房的第二天,审问者自鸣得意地走进来,说:“我看你最好还是老实招了吧。
我们已经抓住你的朋友柴可夫斯基了,他这会儿正向我们招供呢。
”这是一个笑话,对于审问者的无知我们不做过多评判。
但是,审问者的行为却是在应用博弈思维—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往往存在在陌生人当中,出于对对方的不信任而做出的选择。
决策与博弈论课件

商业决策与博弈
商业策略
决策与博弈论在商业竞争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如价格战、广告投 放、市场份额争夺等场景,通过 博弈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加
合理的策略。
合作与竞争
决策与博弈论可以帮助企业理解 在商业环境中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实现共赢
。
风险管理
通过决策与博弈论,企业可以更 好地预测竞争对手的可能行动, 从而制定应对策略,降低风险。
大数据与决策与博弈论
大数据在决策与博弈论中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数据可用于分析和研究决策与博弈论问题。例如, 利用大数据分析来研究市场中的竞争策略、消费者行为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博弈中的策
略互动和结果。
大数据对决策与博弈论的影响
大数据的应用为决策与博弈论提供了更广泛的数据来源和分析工具,有助于更深入地理 解博弈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大数据也要求研究者具备更高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优化的学科。
参与者
在博弈中,参与者通常被称为 局中人,他们各自追求自己的 利益或目标。
行动与策略
局中人在博弈中的行动和策略 选择,决定了博弈的结果和均 衡。
支付
局中人在博弈中的收益或损失 ,是衡量博弈结果的重要指标
。
博弈论的基本类型
零和博弈
在一场零和博弈中,一 方的收益等于另一方的
损失,即总和为零。
人工智能与决策与博弈论
人工智能在决策与博弈论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 决策与博弈论中。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分析复杂的博弈数据,或者通过智 能代理来模拟人类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博弈中的策略互动。
人工智能对决策与博弈论的影响
博弈与决策

博弈与决策一、名词1.静态博弈:是指博弈中参与者同时采取行动,或者尽管参与者行动的采取有先后顺序,但后行动的人并不知道先采取行动的人采取的是什么行动。
2.完全信息:是指所有参与者各自选择的行动的不同组合所决定的收益对所有参与者来说是共同知识。
3.博弈论:是指研究多个个体或团队之间在特定条件制约下的对局中,利用相关方的策略而实施对应策略的学科。
4.动态博弈:指的是参与人的行动有先有后,而且后选择行动的一方可以看到先采取行动的人所选择的行动。
5.纳什均衡:是对于每一个博弈参与者来说是这样的一个战略组合,即给定其他参与者的战略,每一个参与者的这个战略能使其期望效用最大化。
6.非合作博弈:如果参与者之间不可能或者根本没办法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不能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采取行动的话,这种博弈类型就是非合作博弈。
7.纯策略:如果在每个给定信息下,只能选择一种特定策略,而且参与者选择了这个策略之后就不会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这个策略就是纯策略。
8.纯策略纳什均衡:是指在一个纯策略组合中,如果给定其他的策略不变,在该策略组合下参与者不会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否则会使策略组合令人后悔或者不满意。
二、请用剔除劣势策略的方法寻找以下博弈的最优策略。
要求: (1)写出剔除的步骤或顺序;(2)画出相应的剔除线;(3)给出最优的博弈结果。
乙甲答:(1)对甲而言,抵赖是劣势策略,用横线划去“抵赖”所对应的行;(2)对乙而言,抵赖是劣势策略,用竖线划去“抵赖”所对应的列;(3)余下的策略组合是(坦白,坦白),这就是该博弈的最优结果。
[注:步骤(1)(2)颠倒亦可]百事可乐答:(1)对可口可乐而言,高价是劣势策略,用横线划去“高价”所对应的行;(2)对百事可乐而言,高价是劣势策略,用竖线划去“高价”所对应的列; (3)余下的策略组合是(低价,低价),这就是该博弈的最优结果。
[注:步骤(1)(2)颠倒亦可]员工乙员工甲答:(1)对员工乙而言,策略R 是明显劣势策略,用竖线划去“R ”所对应的列;(2)对员工甲而言,在员工乙剔除R 策略之后,C 策略是劣势策略,用横线划去“C ”所对应的行;(3)对员工乙而言,此时劣势的策略是L ,用竖线划去“L ”所对应的列; (4)对员工甲而言,此时劣势的策略是D ,用竖线划去“D ”所对应的行; (5)余下的策略组合是(U ,M ),这就是该博弈的最优结果。
决策与博弈理论分析PPT

纳什均衡假设每个玩家都完全理性,能够准确预测对手的策略,这在现实中可能并不成 立。
混合策略均衡分析
混合策略均衡
指在博弈中,每个玩家都有一定的概率采取不同的策略。
混合策略均衡的特点
混合策略均衡是一种更加现实的博弈结果,因为在实际生 活中,玩家往往无法准确预测对手的策略,需要采取一定 的随机性来应对。
国际政治博弈案例
总结词
国际政治博弈
详细描述
国际政治中,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战略互动经常需要运用博弈论来分析。例 如,冷战期间的美苏博弈、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利益博弈等。
市场博弈竞争案例
总结词
市场竞争博弈
详细描述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经常运用博弈论来分析竞争对手的策略和市场格局,以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 。例如,价格战、广告战等。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 展,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提高决策效率 和精度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THANKS
感谢观看
06
结论与展望
决策与博弈理论的重要性和意义
决策与博弈理论在经济学、管理学、 政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 持和实践指导。
决策与博弈理论的发展对于推动相关 学科的进步和交叉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该理论有助于理解个体和群体在决策 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和决策偏好,为企 业制定战略、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 依据。
行为决策理论
关注实际决策过程中人的心理、情感和认知等因 素对决策的影响。
当代决策理论
综合了古典和行为决策理论的观点,强调理性和 非理性因素在决策中的共同作用。
02
博弈理论概述
博弈的定义与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章决策与博弈论17.1 复习笔记1.博弈论的基本概念(1)博弈及其三个要素博弈论是在一个简化的体系里描述复杂的决策问题,这些决策问题往往涉及多个行为者,他们之间的决策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博弈包含三个要素:①参与者;②决策;③报酬。
(2)合作与非合作博弈如果在博弈参与者之间可形成共同计划的决策这类具有约束性的合同,那么这类博弈被称为合作性的博弈。
如果在参与者之间不能达成或实施有约束性的合同,这类博弈则被称作非合作性的博弈。
(3)主导策略(占优策略均衡)主导策略是指对某参与者而言,不管其竞争对手的反应如何,这一决策总是最优的策略。
2. 纳什均衡(1)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在给定对方行动的前提下可以给每个参与者都带来最佳结果的某种决策(或行动)。
达到纳什均衡时,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
占优策略均衡即是一种纳什均衡。
占优策略均衡若存在,只存在惟一均衡,而纳什均衡可能存在多重解。
(2)最大极小决策(囚徒困境)最大极小决策反映的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所选择的占优策略,从整体来看,却是最差的结局,即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冲突。
这一决策可以发生在不少的博弈场合,也可以解释卡特尔联盟的不稳定性。
(3)混合策略在有些博弈中,仅采取一种决策或一种行动的“纯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即可能不存在纳什均衡。
而以某特定的概率P选择一种行为,以1-P的概率选择另一种行为,则有可能是纳什均衡的解。
这时的选择被称为混合策略。
但反过来需要注意,存在混合策略均衡的博弈也有可能存在非混合策略的均衡。
3. 重复博弈重复博弈即同一个博弈被重复多次的动态博弈,它是反复不断进行的。
在无限期重复博弈中,对于任何一个参与者的欺骗和违约行为,其他参与者总会有机会给予报复。
所以,每一个参与者都不会采取违约或欺骗的行为,囚犯困境合作的均衡解是存在的。
但在有限期重复博弈中,在博弈一开始的第1期,每个参与者就会采取欺骗或违约的不合作策略。
所以,在有限期重复博弈中,囚犯困境博弈的纳什均衡是参与者的不合作。
4. 顺序博弈顺序博弈是参与者轮换行动的博弈。
分析顺序博弈要比参与者同时决策的博弈简单得多,其关键在于考虑每个参与者可能的行动及其理性的对策。
5. 威胁与承诺行业的主导企业或者在位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或阻止新企业进入,往往会采用威胁或承诺的手段。
威胁通常是不付诸实际行动的,即不会改变报酬矩阵,最终往往使得发出威胁一方无法得到好处,因而是不可信的。
承诺通常需要通过实质性的行动来改变报酬矩阵,进而使得双方的决策发生变化,因而往往是可信的,但它具有较大的风险。
6. 进入障碍在位企业非理性的名声有利于实现阻止新企业进入的目标。
如果博弈是无限期重复的,现存企业的降价决策威胁是理性的。
17.2 课后习题详解1.合作与非合作博弈的差别在哪里?举例说明。
答:在经济学中企业博弈模型可分为两种:合作性博弈与非合作性博弈。
如果在博弈参与者之间可形成共同计划的决策这类具有约束性的合同,那么这类博弈被称为合作性的博弈。
如果在参与者之间不能达成或实施有约束性的合同,这类博弈则被称作非合作性的博弈。
合作与非合作博弈的根本差别在于是否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对于合作性博弈来说,约束性合同是可能的,而在非合作性博弈中,约束性合同是不可能的。
例如,假设有一个地毯销售商与一个地毯购买者协商地毯价格。
假设地毯的制作成本为100元,而购买者愿付200元购买。
那么,合作博弈在这种情况下是可能的,因为只要协商的地毯价格处在101元与199元之间,这类协议会使消费的剩余与销售者的利润同时极大化,从而使双方受益。
又如,两个企业协商共同投资来发展某种新的技术,因为单个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本。
如果这两个企业能够协商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合同,并合理分配由新技术带来的利润,结果是两个企业都受益。
2.什么是主导策略?为什么主导策略的均衡是稳定的?答:(1)主导策略是指对某参与者而言,不管其竞争对手的反应如何,这一决策总是最优的策略。
例如,企业A与B在同一市场上竞争。
现在它们要决定的是,是否进行广告宣传来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当然,每一方都认识到自己产品的销售会受到竞争对方广告宣传的影响。
该博弈可能的结果如图17-1所示。
有时该表被称为支付矩阵。
每格中第一个数字是企业A的报酬,第二个是企业B的报酬。
从该矩阵中可看出,如果两个企业都决定广告宣传,企业A的利润为10,企业B的利润为5。
如果企业A做广告而企业B不作,企业A赚15,企业B的利润为零。
图17-1 广告宣传博弈的报酬矩阵对于企业A而言,不管企业B如何运作,企业A应该做广告。
具体地说,如果企业B 做广告,企业A做广告时其利润为10,不做广告时其利润为6。
如果企业B不做广告,企业A做广告时获得利润15,而不做广告时获利润10。
这样,做广告就成为企业A的主导策略。
同理,对于企业B而言,做广告也是企业B的主导策略。
不管企业A如何运作,企业B因为做广告而获得的利润总是高于不做广告的利润。
因此,在企业均为理性的假设条件下,该博弈的结果是这两个企业都会做广告宣传,因为两个企业都有主导策略。
(2)对于主导策略均衡而言,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所做选择都是最优的,因而市场的任何一方都不愿意改变其行为,所以主导策略的均衡是稳定的。
3.解释纳什均衡的意义。
纳什均衡与主导策略均衡的不同之处在哪儿?答:(1)纳什均衡是指在给定对方行动的前提下可以给每个参与者都带来最佳结果的某种决策(或行动)。
因为没有任何参与者会背离纳什均衡,所以这些决策是稳定的。
(2)纳什均衡与主导策略均衡的不同之处在于:主导策略:“不管你如何行事,我只力图使自己达到最优;你也不管我如何行事,你只力图使自己达到最优。
”纳什均衡:“在你可能如何行事的条件下,我力图使自己达到最优;在我可能如何行事的条件下,你力图使自己达到最优。
”因此,主导策略均衡是纳什均衡的一个特例。
4.纳什均衡与最大极小的解有何不同?在什么条件下最大极小的解比纳什均衡更为可能?答:(1)纳什均衡是建立在个人理性这个基础上的。
每个参与者在策略选择过程中,不仅自身是理性的,而且假定其对手也同样如此。
这可能有局限性。
最大极小是指使可获得的极小收利极大化。
最大极小的决策是一种比较保守的策略。
有最大极小策略构成的均衡是最大极小均衡。
(2)在个人非完全理性的情况下,最大极小的解比纳什均衡解更为可能。
5.什么是“你做我也做”决策?为什么对无限重复的囚犯两难处境来说它是一种理性的策略?答:(1)“你做我也做”决策又称“以牙还牙”策略,在价格战博弈中,“你做我也做”是指我从高价开始,如果我的竞争对手“与我合作”,我保持高价。
一旦竞争对手降价,我也跟着降价。
如果后来竞争对手涨价,那我也跟着涨价。
“以牙还牙”策略是所有参赛策略中最简单的,这个策略一开始选择合作,然后在每一个回合选择对手在上一回合采取的策略;也就是说,如果对手在上回合选择合作,“以牙还牙”者就在这一回合也选择合作,如果对手在上一回合背叛了他,“以牙还牙”者就在这一回合以背叛相报复。
(2)在无限重复博弈中,我与我的竞争对手永远地在每月中确定价格。
假定我的竞争对手知道我采用你做我也做的决策。
合作行为(高价)则是理性的结果。
假设某个月竞争对手采用低价决策,并占领全部的市场份额。
在那个月中,它获取巨大的利润。
但是它知道在下个月中,我也会降价,它的利润因此会下降,而且,由于双方削价而导致的利润下跌将会永久地延续下去。
因为我们假定了这一博弈是永久性重复的,由此而引起的累积性利润损失肯定会大于任何一个月由于降价而带来的利润。
显然,竞争对手在某个月的降价行为是非理性的。
事实上,在一个无限重复的博弈中,竞争对手无需确定我会采取你做我也做的决策而完全可以采用合作决策。
原因是在这种博弈中,预期的合作决策带来的收益会超出由降价而带来的短暂的好处,即使我采用你做我也做这一决策的概率非常之小,其结论还是一样。
6.设一博弈,在其中囚犯两难处境会重复10次,博弈双方是理性的,并且知道所有的信息。
试问“你做我也做”在该例中是不是最优策略?在什么条件下这一决策是最优的?答:如果这一博弈的重复次数不是无限而是有限的。
如果竞争对手(企业B)是理性的,并且认定我(企业A)也是理性的,那么它会有以下的判断“因为企业A采用你做我也做的策略,我(企业B)只能在最后一个月削价。
这时因为博弈已经结束,企业A来不及进行报复,为此,我可以在最后一个月获得较高的利润”。
为此,企业B的决策是维持高价一直到最后第二个月,但在最后一个月减价,从而获取高利润。
但是,企业A同时也会预测到此种情况的发生,所以企业A在最后一个月中采取减价决策。
企业B也会推出此结论,即企业A在最后一个月中减价。
企业B会决定在最后第二个月减价,因为在最后一个月中不会有任何合作。
当然,企业A也会设想到这一步,所以企业A 也会在最后第二个月中减价。
我们可以一直这样地推断下去,从中得出的唯一理性的结论就是两个企业在每个月都减价。
只要有可能这样,在时间足够长的条件下,合作便是一种好的策略。
尽管竞争对手在猜测我如何决策时会有错,合作行为按预期值来算仍是有利的。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经理们并不知道他们的企业会与竞争对手竞争多长时间,这可以使得合作行为成为一种好的策略。
尽管企业间的竞争月份数是有限的,但人们通常不知道具体的数目。
在这种条件下,从最后一个月开始的这种推理则不再适用了。
和无限重复博弈一样,你做我也做的决策是理性的。
7.假设你与竞争对手进行为图17-2所描述的定价博弈。
你们双方必须同时宣布你们的价格。
通过告诉你的竞争对手你会采用高价决策你能够改善你自己的地位吗?图l7-2价格确定问题答:不能够。
因为低价对于每一个市场参与者而言,都是主导策略。
大家都会选择低价策略。
8.“第一行动好处”是指什么?举一个博弈例子说明首先行动的好处。
答:“第一行动好处”是指企业通过率先制定价格或产量行为,从而影响其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给自身带来更多的收益。
例如,在古诺模型中,设市场需求函数为:Q=120-P,其中,Q是市场对矿泉水的需求,P是价格。
假定企业A和企业B同时确定其产出q A及q B以及Q=q A+q B。
利润极大化推出q A=q B=40,以及价格P=40。
现假定企业A拥有首先行动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A会假设企业B是在给定企业A的行动的基础上作出利润极大化的产出决策,由此企业A在决策时会考虑到这一信息。
因为企业A知道企业B的决策是q B=1202Aq-。
它便可以从市场需求函数Q=q A B=120-P中推出q A=120-q B-P=120-(1202Aq-)-P=60+2Aq-P,为此可得出 q A=120-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