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
破伤风的临床护理体会

( 1 ) 伤1 : 3 处理 : 凡能找 到伤 口, 伤 口内存 留坏死 组织 、 引流 不畅者 , 应 在抗 毒血清治疗后 , 在 良好 麻醉 , 控制 痉挛下进行 伤 口处理 、 充分引流 , 局部可用 3 %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 有 的伤 口看上去 已愈合 , 应仔 细检查 伤 口下 有无 窦道或无效 ( 2 ) 破伤风抗毒素及抗 生素 的应用 : 破伤风抗 毒素应 在早期应 用 , 目的是 中和游离 的毒素 ; 抗生 素如青霉素 和 甲硝唑 的应 用 , 目的可 抑 制 破 伤 风梭 菌 。
平 顶山 , 4 6 7 0 0 0 )
【 摘
要】 目的 : 探 讨破 伤风患者的护理措施 。方法 : 对1 4 例破伤风 患者 治疗 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结果 : 通过我们严 密的病情
观察 和有计 划的精 心护理 , 患者脱 离生命危 险而康复 出院。结论 : 对于破 伤风患者来说 , 精心的护理尤为重要 , 这样不仅让患者得到很
2 . 3 . 2 严格无菌操作 ,对 于气 管切开者吸痰时应先 吸气道再 吸 口腔 , 每 次 吸痰都应更换 吸痰管 。 2 . 4 加强基础 护理 : 保持 口腔清 洁, 定 时做 口腔护理 , 用3 %的双氧 水和
破 伤风是 由破 伤风杆菌侵入 破损 的皮肤 或粘膜后 释放 出毒 素作用 于 中枢神经所致 。 近年来 , 破伤风发病率 与死亡率均 明显下 降。 而护理工
1 _ 3 治疗
2 . 6 密切观察病情
尤其是对于进行人工冬眠的患者 , 因患者抽搐频繁
病情 较重时 , 会 给使用镇静药 物和冬 眠药物 , 所 以应 注意观察患者 的生 命体 征 、 神志 、 瞳孔 、 尿量 、 呼吸道通 畅情 况及患者抽 搐次数及每次 抽搐
16例破伤风患者抢救的护理体会

噪 音 、震动 、强光 等 刺 激 ,实 行 传 染 隔 离 制 度 ,医护 人 员 出入 均 经 更衣 、洗 手 ,所用器 械 、用 具 、敷 料等 均经 高 压灭 菌处 理 。
2.2 专 人 护 理 ,密切 观 察病 情 变 化 :入 院 后我 们 安 排专
人 护理 ,破 伤 风患 者 不 能 自理 ,生 活 、饮食 、清 洁 、大小 便 、咳痰 、 翻身等 完全 需 要他 人 帮 助 ,发病 后病 情 变 化 迅 速 ,特 别 在 抽 搐 发 作时 突 然窒 息而 死 亡 ,从 而使 突发 症 状 得 到 及 时 处 理 ,有 效
临床鎏护 理
2olo ̄ 2B 第23卷 第2期
垦.量,焦垒…
.
..
…
..
..
…
…
…
…
.
!
l6例 破 伤 风 患 者 抢 救 的 护 理体 会
马 丽娟
【中图分类号】Rl473.5
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

浅谈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关键词】重症破伤风患者;护理体会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外科感染。
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从创口进入人体引起的,病人十分痛苦,危害性大。
1 临床表现1.1 潜伏期一般为6-12天,个别病人可于伤后1-2天发病,长者可迟达数月。
1.2 前驱期无特征性表现,病人感觉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嘴嚼肌紧张,烦躁不安,打哈欠等,常持续12-24小时。
1.3 发作期典型的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的基础上,呈阵发性强烈痉挛。
通常是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嘴嚼肌,以后依次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和隔肌。
病人相继出现嘴嚼不便,张口困难,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项强直,头后仰等。
当背、腹肌紧张性收缩时,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此扭曲成弓形,腰部前凸,足后屈,四肢呈屈膝,弯肘,半握拳等痉挛姿态,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状。
隔肌痉挛可致病人面唇青紫,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
在肌肉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接触或饮水等,均可诱发全身肌群强烈的阵发性痉挛。
发作时,病人口吐白沫,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牙关紧闭头颈频频后仰,手足抽搐不止。
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间歇时间长短不一。
2 病例介绍患者,男,32岁,于2010年6月6日在工作时不慎被上锈铁钉刺伤在足底部,伤后自行在家处理伤口,于6月16日,病人突然出现抽搐,全身乏力,大汗,嚼肌痉挛,张口困难。
被家属急诊送入医院,入院后通过医生各种检查,诊断为破伤风。
立即给予单间,暗室。
重新清创伤口,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气管切开留置导尿,吸氧,吸痰,经过及时抢救,病人入院后第五日病情逐渐好转。
经过30天的精心治疗及护理,病人痊愈出院。
3 护理体会3.1 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床旁备好气管切开包及氧气吸入装置,急救药品和物品等,仔细了解病史,给病人安置于隔离病室。
保持安静,避免强光刺激,用窗帘遮挡。
设专人护理,床边加床档,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固定病人,防止坠床或自我伤害。
一例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

【 关键 词 】 破伤 风 ;患者 ;护 理体 会
破 伤 风 杆 菌 是 一 种 革 兰 染 色 阳 性 的 厌 氧 性 芽 孢 杆
氧 化 氢 溶 液 反 复 冲 洗 和 经 常 湿 敷 , 射 破 伤 风 抗 毒 素 注 15 0 u, 用 破 伤 风 抗 毒 素 5 U, 脉点 滴 , 次 , ; 0 万 应 万 静 1 d 抗
生 素 治疗 :应用 青 霉素 80 ,次 / 0 万 3 d,静 脉 点 滴 ,控 制 痉 挛 : 用 安 定 1 g 脉 推 注 , 方 冬 眠 灵 5 g 3 ,肌 应 0m 静 复 0m ,次 d
菌, 广泛 存在 于 泥 土 和人 畜粪 便 中 。破 伤 风杆 菌 必须 通 过 皮 肤 或 黏 膜 的伤 口侵 入 , 在缺 氧 的伤 口局 部 生 长 繁殖 , 并 分 泌 毒 素 而 引 起 急 性 特 异 性 感 染 , 主 要 表 现 为 全 身 或 局 部 肌 肉的 持续 性 收 缩 和 阵发 性 痉 挛 。 它 主要 产 生 两 种 外 毒 素 , 种是痉挛毒素 , 神经有特殊亲和力 , 一 对 作用 于 脊 髓 前 角 细胞 或 神 经 肌 肉终 板 ,而 引起 特 征 性 的全 身 横 纹
各 方 关 系 。 是 加 强 疗 养 院 人 文 环 境 构 建 , 期 开 设 人 文 二 定
[ 陈 惠 贞 , 小 玲 , 琴 . 诊 护 理 管 理 中 的 人 文 关 怀 2] 赵 张 急
[ 】 海 军 医 学 杂 志 , 0 5, 6( : 6 — 6 J. 2 0 2 2) 12 14.
美 操 、 体 训 练 , 此 陶 冶 护 士 的 情 操 , 而 提 升 护 士 的 形 以 进
行 技 术操 作 抽 签 考 试 。并 对 全 院护 士 普遍 培 训心 肺 复 苏 术 、 管 插 管 术 , 求 人 人 过 关 , 将 心 肺 复 苏 技 术 作 为 气 要 并 岗前 培训 内容 , 全 院 护士 熟 练掌 握 这一 急 救技 术 。 医 使 对 疗 新 设 备 、 技 术 的 应 用 , 们 及 时组 织 护 士 培 训 , 他 新 我 使 们 不 断更 新 知识 和技 能 ,以适 应 医 疗新 技 术 的发 展 。 同 时 ,积 极 开 展 护 理 新 技 术 的 培 训 与 应 用 , 并 进 行 心 电 监 护 、 吸机 、 电 冈 、 脉 留置 针 等 多项 专科 业 务 培训 。 呼 心 静 54 实 施 人 文 素 质 培 训 南 丁 格 尔 精 神 为 护 理 工作 奠 . 定 了它 的 基本 含义 : 医学 、 文 、 感 、 人 情 奉献 。这 说 明 护 士 需 具 备 丰 富 的人 文 知识 , 才能 有 助 于 提高 护 理 服务 质 量 , 才 能真 正体 现 以疗 养 员 为 中心 的服 务 理念 。 此 , 为 我们 对
1例破伤风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1 例 破伤风患者 的急救护理体会
洪志萍
福建省南 安市 医院急诊科 【 摘 3 6 2 3 0 0
要 】目的:通过 对 1 例破伤风 患者的急救 护理 , 明确只要抢救及 时, 护理得 当, 破 伤风患者的死亡是 可以避免的。 方法:
对破伤风 患者的急救护理 ,应控制和解 除痉 挛、 中和 游离毒 素、解除毒素来 源、保持 呼吸道通畅 ,同时加 强心理护理和 营 养支持 。结果 : 经及时急救和精 心护 理 ,患者康复 出院。结论 :破伤风 的急救 护理 必须及时 、对症 ,破伤风的预 防必须加
出现 张 口 困难 ,全 身肌 肉酸 痛 ,烦燥 不 安 ,头晕 乏力 2 天 。入 院 抽搐 、 出汗 ,热量 消耗 大 ,容易 出现 负氮平 衡 、营养 不 良, 导致
当天 上午 突然 出现 牙 关紧 闭 ,面 肌痉 挛 ,颈项 强直 ,足 弓反 紧 , 呼 吸肌疲 劳 ,免疫 功 能低下 ,组 织修 复不 良,因此应 尽 早采用 完 发作 次数频 繁,持续 时间数秒 。 在急送 医 院途 中, 症状 再 次发作 , 全 胃肠外 营养 支 持, 以保证 正氮 平衡 。 当病人 病情 平稳 后 ,应 尽 将舌 尖咬 断 ,掉 出舌组 织一 块 ,伸舌 时 见舌尖 边缘 有一 创 口,约 早恢 复肠 内营养 ,保持 肠道 黏膜 的完 整性 和 正常 的分泌 功能 ,减
以抑 制破伤 风杆菌 , 同时控 制肺 炎及其他 感染 。 2 . 6 严 密观 察生命 体征 变化 。冷热 刺激 会引起 抽搐 发作 ,患
伤风 的发 病 率与死 亡 率 已在 逐年 减 少 。但 是 ,此病 在 临床上 并非 者抽 搐后 大 汗淋 漓,应 立 即用干 毛 巾擦干 汗水 ,体温 增 高时及 时 罕见 ,有 的潜 伏期 长 ,发病 急,病 情重 ,变 化快 ,病死 率 高 。 用物 理 降温 或药 物降温 。天 气寒 冷 时,室 内放 置 电热取 暖器 。注
22例破伤风患者护理体会

11 一般资料 : . 本组男 1 , 7例 , 5例 女 年龄 4 5~7 。潜伏 8岁 期最长 2 , 7d 最短 4d7 ;0岁 以上 5例 ,0岁以下 1 7 7例 12 临床分型 : . 轻型破伤风 1 , 0例 中型 5例 , 重型 7例。 13 并发症 : . 肺部感染 有 5例 , 窒息行气管 切开 4例 , 路感 尿 染 3例 , 呼吸循环衰竭 1例。 14 治疗结果 :2例患者 中 1 . 2 8例痊 愈出院 , 4例死 亡。其中 1例死 因肺部感染 , 例为呼 吸循环衰竭 , 1 2例为窒 息 ( 皆因患 者家属拒绝行 气管切开 , 反复沟通无效) 0岁以上患者 5例 。7
果 :2例破伤风患者 中,8例患者痊愈出院 , 2 1 4例死亡 , 中 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 , 其 2例因窒息死 亡 , 因循环 衰竭 死亡。治愈率 1例 为 8 . %。结论 : 18 在破伤 风患者 的治疗 中, 专业 的护理是患者痊愈的必备条件。 [ 关键词 ] 破伤风 ; 护理 破伤风是 由破 伤风 杆菌 侵入 人体 所致 的一 种特 异性 感
回顾 总结 护理 工 作 中 的经 验 报 告 如 下 。
因突 然窒 息而 死亡 , 以必 须有专 人守 护 , 所 密切 观察病 情变 化 。抽搐发作时要用 牙垫保 护 以防舌 咬伤 , 床档保 护 以避 设 免 坠床 , 别 要 注 意 喉 痉 挛 的 发 生 , 特 以便 及 时采 取抢 救 措
2 护 理 体 会
痛苦和恐惧 , 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 , 气管切开 的患者表现更加 明显 。所 以要 加 强对 患 者及 家属 的心 理疏 导 和健康 知识 教 育, 使其 树合 治疗
重型破伤风1例护理体会

工气 道 。 特 别 容 易 发 生 口腔 感 染 . 要 及 时 为 患 者 做 好 口腔 护
理, 张 口困 难 时 可 行 口腔 冲洗 。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 避 免 伤 及
患 者 口腔 黏 膜 . 擦洗完毕在 I : 1 唇 上 涂无 色唇 膏保 持 1 : I 唇 的湿
中 图分 类 号 : R 5 1 7 . 3 文献标识码 : D 文章编号 :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3 ) 0 3 — 0 6 9 3 — 0 1
1 病 例 报 告
患者 的心理状态 采取相应 的措施 . 消除其 心理负担 . 帮 助 其 树立信 心 . 积 极 配 合 治 疗
2 . 2 基 础 护 理
患者 , 男, 6 6岁 . 人院前 1 w在 自家 房 屋 建 造 时 左 足 底 不
慎被铁钉刺伤 . 当 时未 在 意 . 简 单 包 扎 后未 行特 殊 处 理 。 2 d前 无 明显 诱 因 出现 颈 项 强 直 、 张 口 困难 、 涎多 、 吞 咽 困难 、 腰 背
2 . 1 . 1 环 境 准 备 因 为 破 伤 风 属 于 特 异 性 感 染 . 有 条 件 的 话
尽可能置于正负压切换病房 , 至少置于单间 。 病房要求安静 .
室 内光 线 柔 和 、 均匀 , 温度 1 5 ~ 2 0 c C, 湿度 6 0 %左 右 , 避 免 强
同 时 在 使 用镇 静 药 物 的 过程 中密 切 关 注 患 者 的 氧合 情况 抽
2 1 I
,
大 量的汗液 和分泌物 . 加之持续使 用镇静药 物 , 患 者 很 容 易 发 生褥疮 , 要 随 时 保 持 床 铺 的清 洁 干 燥 . 密 切 观 察 皮 肤 颜 色 的变 化 。本 例 患 者 头 部 出 现 了二 期 压 疮 . 我 们 采 用 龙 血 竭 与 甲硝 唑 捻 碎 后 用 7 5 % 的酒 精 调 配涂 抹 患 处 .每 H 3  ̄ 4次 . 置 患 者 于 三交 替 的 气 垫 床 上 , 头部患处尽可能腾空 . 减少受 庄 。 经过对症处理 . 患者 头部 庄 疮 在 1 w后 痊 愈 2 . 2 . 2 口腔 护 理 患 者 因 为 口腔 流 涎 . 吞 咽困难 . 建 立 了人
10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体会

11 一般 资 料 : 组 患 儿 l , 4例 , 6例 , 有 患 儿 临 . 本 0例 男 女 所
床表现均符合新生儿破伤风 的诊断标准 。 12 发病原 因: . 均为接 生时用 消毒处 理不合 格 的剪刀 、 工具
给 予 氧 气 吸 入 , 要 时 给 予 人 工 呼 吸 等 ; 营 养 支 持 , 据 病 必 ⑤ 根
26 一 般 护 理 , 保 持 安 静 : 室 内 保 持 安 静 , 气 流 通 , . ① 病 空 温 湿度 适 宜 。护 士做 到操 作 轻 , 话 轻 , 门轻 尽 可 能 减少 不 必 说 关 要 的刺 激 ; 皮肤 护 理 : 于 抽搐 时 无 紫 绀 的 患 儿 每 天温 水 沐 ② 对 浴 1 , 意更衣 , 持皮肤清 洁干燥 , 掌心放一纱 布卷 , 次 注 保 手 以 保 护 患 儿 手 掌 的 皮 肤 不 被抓 伤 。 勤 换 尿 片 , 止 红 臀 的 发 生 。 防 定 时 翻身 , 意 局 部 皮 肤 情 况 , 止 发 生 压 疮 。③ 口腔 护 理 : 注 防 保 持 患 儿 口腔 清 洁 , 时 清 除 口腔 内 分 泌 物 , 痰 动 作 轻 柔 , 及 吸 避免 损 伤 V腔 黏 膜 。每 天 用 1 I %碳 酸 氢 钠 清 洗 口腔 , 防止 鹅 口 疮 的发 生 。禁 食 期 及 鼻 导 管 喂 养 的 患 儿 , 天 给 予 口腔 护 理 2 每 次 , 儿 口唇 干 裂 时 使 用 石 蜡 油 涂 口唇 , 持 口唇 湿 润 。④ 脐 患 保 部护 理 : 理时应做 到彻底清 除脐部 分泌物 , 持脐 部干燥 。 护 保 先用 3 %过 氧 化 氢 清 洗 , 脐 部 变 为 有 氧 环 境 , 制 破 伤 风 杆 把 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破伤风;人工气道;护理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伤口,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外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细胞,患者表现为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肌肉强直、牙关紧闭、甚至因呼吸肌痉挛引起呼吸肌麻痹引起窒息而致命[1]。
本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护理在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减少后遗症中起关键作用。
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11例破伤风病人,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1岁~65岁。
4例为右脚受伤,3例右手受伤,2例双足受伤,2例左手受伤。
患者于受伤后5 d~1个月来我科就诊,有7例行气管插管术。
11例病人均痊愈,无后遗症。
2 护理
2.1 病房环境的准备及伤口处理
住隔离房间,房间光线宜弱而柔和,房间温度保持在15~20 ℃,湿度60%。
床旁应准备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吸痰器宜置于离病人
相对较远的地方等。
开关门要轻,操作要集中轻巧,避免外界光线和声音刺激引起病人的抽搐。
未愈伤口须进行伤口的扩创或清创,如有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
伤口不宜缝合和包扎,可用3%的过氧化氢液浸泡过的纱布湿敷。
2.2 人工气道的护理
破伤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痰粘稠。
气管插管后,空气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对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失去,导致屏障功能减弱,易发生肺部感染,而且滴入生理盐水对稀释和溶解呼吸道分泌物无效,容易引起呛咳,进入呼吸道的液体能将感染带入肺部。
鉴于此,我们采用0.45%的氯化钠和1.25%碳酸氢钠交替进行气道湿化。
在气道湿化的基础上,根据痰液的粘稠程度和量的多少调整吸痰时间,痰液越多越粘稠的,吸痰时间间隔就越短,反之时间可适当延长,吸痰应精确轻柔,避免刺激引起患者痉挛。
呼吸道感染是引起破伤风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组患者有7例进入我科即有肺部感染的,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其余病人未发生肺部感染,表明该项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肺部感染的发生。
2.4 饮食护理
病情稍重的破伤风患者,大都伴有张口困难和吞咽困难,若强行进食,容易误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对因肌肉痉挛严重,无法置入胃管的患者,采取静脉营养。
只要条件许可,尽量采用鼻饲法给予肠道营养:①将鼻饲管按常规方法,从一侧鼻腔置入胃内,每次鼻饲前都要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②每天观察胃液的
颜色和性状;③对需要长期鼻饲的病人每周更换1次鼻饲管,两侧鼻孔交替使用;④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50 mL,间隔时间不少于2 h。
2.5 功能恢复
由于患者长期全身肌肉痉挛、强直,导致肌肉受损伤,运动功能不全,因此,在恢复期要帮助患者活动四肢关节,定期按摩,并协助病人完成日常活动,如上下床,穿衣,进食等。
破伤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我们收治的11例病人不仅无一死亡,而且未留后遗症,我们认为,科学的护理方法在病人的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章红萍.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7,11(6):734-736.
[2]杨丽芹,魏丽萍,刘晓霞,等.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4):286-287.
[3]丁彩儿,李剑萍,丁国芳,等.气管切开后不同湿化液对气道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7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