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中杂质分析方案

阿司匹林中杂质分析方案
阿司匹林中杂质分析方案

阿司匹林中杂质分析方案

一、工作目标

1.知道阿司匹林杂质分析的主要内容

2.掌握阿司匹林杂质分析的方法原理

3.掌握阿司匹林的杂质分析的相关操作步骤

4.知道高效液相色谱法相关参数的最佳条件的选择

5.巩固HPLC的相关操作流程

二、工作内容

1.对工作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确定一个初步的分析方案

2.对方案的可实施性进行探讨,并最终确定实验方案

3.经讨论列出准备单(仪器、试剂)

4.杂质水杨酸的测定

5.游离水杨酸的测定

6.精密度的试验

7.水杨酸的线性关系

8.结束工作(仪器的清理与归还)

9.数据的处理、问题讨论与总结

三、工作安排

四、工作步骤

1.实验步骤

1)色谱条件的选择

2)色谱柱:C18(200×4.6mm,5μm)

3)流动相:水:乙腈:磷酸=300:200:1

4)检测波长:303nm

5)流速:1.0ml/min

6)柱温:25℃

2.溶液的配制

1)水杨酸对照样品:

精密称取水杨酸对照样品0.01001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乙腈—甲酸(99:1)溶液使之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为浓溶液。精密吸取此溶液5.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乙腈—甲酸(99:1)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阿司匹林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0.1012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乙腈—甲酸(99:1)溶液使之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3)水杨酸与阿司匹林混合溶液:

精密吸取上述水杨酸对照品的浓溶液5.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上述阿司匹林对照品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试样溶液:

精密称取本品0.15g,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乙腈—甲酸(99:1)溶液适量,振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3.样品的测定

分别移取乙腈—甲酸(99:1)溶液(空白)、水杨酸对照样品、阿司匹林对照品溶液、水杨酸与阿司匹林混合溶液、阿司匹林试样溶液各20μl,分别

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4.检查游离水杨酸:

将试样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精密称取水杨酸对照品10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乙腈—甲酸(99:1)溶液适量,振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3.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乙腈—甲酸(99:1)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试样中水杨酸含量不得超过0.1%。

5.精密度试验:

取检查游离水杨酸的对照品溶液,照检查游离水杨酸的方法,重复进样6次,得到水杨酸的一组峰积分面积,计算RSD。

6.水杨酸的线性关系:

精密称取水杨酸对照品0.0101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乙腈—甲酸(99:1)溶液使之溶解把那个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乙腈—甲酸(99:1)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0.25、0.5、1.0、2.0、3.0、5.0、10.0ml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各加乙腈—甲酸(99:1)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标准溶液。分别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照检查游离水杨酸的方法吃的顶。记录色谱图、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回归处理。

7.仪器试剂准备单

1)试剂

2)仪器

8.注意事项

1)阿司匹林的稳定性差,所以测定的溶液应即配即用。(时间过长,峰面积会

相应增加,放置约1.5h时,水杨酸的峰面积增加近一倍。)

2)溶液的配制一定要精确称量,配制标准溶液的浓度一定要准确。

3)每一次进样前都应对紫外检测器进行校零,方能进行测定。

4)检测波长可以在测定时根据不同型号的仪器进行最佳比波长的扫描

5)流速在测定时可以根据分离效果的好坏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求达到最佳的

分离效果

6)流动相可以在线混合,选择最佳的流动相配比。

五、问题与讨论

1.溶解样品的溶剂和流动相不同,为什么不可以用流动相直接配制样品?

2.需要测定水杨酸的最低检出限吗?

3.测定水杨酸的回归性有什么作用及意义?

六、工作评价标准

阿司匹林的质量标准

石河子大学小学期制实验结课论文 阿司匹林的质量标准、 姓名:王义西 班级:药学(3)班

学号:73 指导老师:李乐 日期:2013年9月3日 乙酰水杨酸抗炎药物的分析 王义西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小学期药学第三组第三实验组摘要 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 乙酰氧基) 苯甲酸,作为主要的解热

镇痛抗炎药收载于《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烧, 牙痛、肌肉痛及神经痛等慢性疼痛,急、慢性风湿病及类风湿病等, 是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常用药物。本品主要的副作用是引起幽门痉挛及刺激胃黏膜的胃肠道反应, 长期服用导致胃肠出血。随着现代药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片剂、肠溶片、肠溶胶囊、泡腾片和栓剂等多种剂型,以阿司匹林为主药的复方制剂也层出不穷,形成了阿司匹林含量测定方法的各异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仪器设备、新方法也应用到了阿司匹林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中,本文对其作一综述。 关键词: 阿司匹林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 HPLC 紫外分光光度法TLC 阿司匹林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烧, 牙痛、肌肉痛及神经痛等慢性疼痛,急、慢性风湿病及类风湿病等, 是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常用药物。本文主要对阿司匹林做一综合论述,通过对阿司匹林的性状、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四个方面对乙酰水杨酸进行药物分析。 1 实验部分 仪器与试剂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Cintra404,GBC)、电子天平(AB135-S,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METTLER TOLEDO)、微孔滤膜(尺寸25mm,孔径μ,上海半岛实业有限公司净入器材厂)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自动进样器、色谱数据处理机、U V 一26 0 分光光度计、HPLC 色谱柱、超纯水器、展开槽、水浴锅、研钵、移液管(1、2、5、10ml)、吸耳球、容量瓶(25、50、100ml)、烧杯(10、100、500ml)、胶头吸管、直尺 试剂:复方乙酰水杨酸片(25mg/片):阿司匹林贮备液溶液(ml)、无水乙醇、氯仿、丙酮、冰醋酸、甲醇、95%乙醇、酚酞指示液、碳酸钠试液,稀盐酸、稀硫酸、三氯化铁试液、乙醚、硫酸铁铵试液(新制)、蒸馏水 性状 阿司匹林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遇湿气即缓缓水解。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溶解,但同时分解。 酸性:阿司匹林分子结构中具有邻为取代苯甲酸结构,故具有酸性。 水解性:本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具有酯键,可发生水解。 吸收光谱特性:本类药物中有苯环和特征取代基,均具有紫外和

小药片阿司匹林的十大妙用

小药片阿司匹林的十大妙用 阿司匹林除了可以治疗头痛以外,在生活中也有让你意想不到的妙用,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1、去头屑:把两片阿斯匹林捣碎放入洗发水中,使用这种混合洗发水洗头后,头屑会逐渐减少。 2、治疗粉刺:将片剂的阿司匹林捣碎成粉末,之后用清水调匀,敷在粉刺上2分钟左右后清洗,粉刺将从脸上快速消失。 3、保持插花的新鲜:从花店里买来鲜花后,在花瓶的清水中放入两片阿司匹林,便可保持鲜花常开不败。 4、祛除血渍:将阿司匹林捣碎后用清水调成阿司匹林溶液,之后用该溶液洗衣,衣物上的血渍即可轻松祛除。 5、除老茧:手脚等部位的老茧是不是让你觉得难看,可以用6片阿司匹林捣碎,然后与半匙“清水+柠檬汁”混合,将混合物敷在老茧处,用温热布包好,15分钟后摩擦生茧部位即可轻松除茧。

6、消灭真菌:将阿司匹林粉末与爽身粉混合,之后将其敷在真菌滋生处,每天两次可以有效消灭真菌。 7、活化土壤:在植物的土壤上喷洒少量阿司匹林溶液可消灭土壤与植物争抢养分的真菌,但要注意不可过量。 8、遮住吻痕:如果爱人不小心把吻痕留在身上,在吻痕处抹点阿司匹林溶液后,用眼药水清洗剂可清除较浅的痕迹。 9、治疗蚊虫叮咬:被蚊虫叮咬后,用阿司匹林溶液擦在伤处,可以消肿。 10、祛疣:疣(俗称瘊子)是很恼人的皮肤累赘,将阿司匹林捣碎后敷在疣上,然后用胶布贴住,经过一段时间,疣会慢慢消失

阿司匹林防治五种病 (一)失眠:据报道,阿司匹林对偶发性失眠有良佳效果。这是因 为本品具有延迟性镇静和 催眠的作用。因此,每晚睡前口服50毫克肠溶阿司匹林, 对偶发生失眠的老人可获良效。 (二)心肌梗死及脑中风:阿司匹林是一种重要的抗血小板和抗血 栓药。每日定时长期小剂 量(25~50mg)口服本品,可预防心 肌梗死和中风。因本品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减少血栓形成之作用。 (三)糖尿病:本品能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促进内源性胰岛素 释放和肝糖元合成,遏制肠 内吸收葡萄糖,使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从而阻止血 小板凝集和ADP(二磷酸腺苷) 的释放,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糖耐量。 (四)白内障:每日口服小剂量50毫克的肠溶阿司匹林,可延缓和预防老年白内障的形成,可使部分病人避免手术。而阿司匹林能延迟和抑制晶状体蛋白变性,预防和延缓白内障的形成。

阿司匹林实验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实验 Ⅰ 阿司匹林的合成 【目的】1.熟悉酚羟基酰化反应的原理,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 2.掌握抽滤装置的安装和操作,并学会利用重结晶纯化固体有机物。 【原理】 【仪器和药品】 仪器:电磁搅拌器,温度计,搅拌子,三口烧瓶,单口圆底烧瓶,锥形瓶,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酒精灯,石棉网,橡皮管,电子天平,胶头滴管,铁架台,量筒,玻璃棒,移液管,烧杯,布氏漏斗,真空泵,滤纸,吸虑瓶,烘箱,熔点仪,T 形连接管等。 药品:水杨酸,乙酸酐,98%浓硫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盐酸,乙醚,石油醚,蒸馏水,冰块,1%FeCl3等。 【内容】 因最终制备阿司匹林片剂时所需阿司匹林原料量过大,难以一次性合成,故整个合成过程分两批进行(如下),操作步骤相同。 1.新蒸乙酸酐:量取乙酸酐60mL 放入100mL 的圆底烧瓶中进行普通蒸馏,收取 137—140℃的馏分备用。 COOH OH COOH O (CH 3CO)2O H + CH 3 O CH 3COOH +C +浓硫酸 水杨酸 乙酸酐 乙酰水杨酸 80-85℃

2.加料:在250mL 三口瓶中加入34.4g(0.249mol)水杨酸、48mL (0.508mol)新蒸乙酸酐和56滴浓硫酸(约2.8ml )。 3.酰化反应:振摇三口瓶使水杨酸全部溶解(如不溶解则需补加乙酸酐和浓硫酸)。安装回流装置,在磁力搅拌器中加热控制温度在80—85℃,同时保持低速匀速搅拌,反应20min 后用1%FeCl3检查,当反应液不再呈现紫色时停止反应。反应液稍冷却(50℃以下)后均分成几份倒入各烧杯中,先用100ml 冰水水解过量的乙酸酐,冷却至室温后,即有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若不结晶,可用玻璃棒摩擦瓶壁)。然后再加入400mL 冰水,将混合物继续在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抽滤,结晶用少量冷蒸馏水洗涤3次,抽干后将粗产物转移至表面皿上,自然晾干得粗产品,称量。 4.重结晶:将粗产品转移至500mL 烧杯中,搅拌下加入400m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抽滤,用少量水冲洗漏斗,合并滤液(弃去滤渣)并倒入预先盛有将80mL 浓盐酸和160mL 水配成的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均匀,使溶液PH 呈弱酸性,即有乙酰水杨酸沉淀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抽滤,用冷蒸馏水洗涤2—3次,抽干后,将结晶移至表面皿上,自然风干,称重。 5.粗品精制:将阿司匹林粗品转入250ml 三口瓶中按1g 粗品加入5ml 乙醚,在25 ℃磁力搅拌器中溶解,抽滤去除不溶杂质。然后在滤液中加入等量的石油醚并过量10ml 。(利用乙醚、石油醚能互溶,乙醚不仅溶解石油醚而且能溶解水杨酸和阿司匹林但石油醚只溶解乙醚和水杨酸不溶解阿司匹林的原理将阿司 酒精灯

阿司匹林质量标准

阿司匹林 C9H8O4 180.16 本品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含C9H8O4。不得少于99.5%。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遇湿气即缓缓水解。 本品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试液或碳酸钠试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 【鉴别】(1)取本品约0.1g加水l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约0.5g,加碳酸钠试液l0ml,煮沸2分钟后,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 【检查】溶液的澄清度取本品0.50g,加微温至约45℃的碳酸钠试液l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游离水杨酸取本品0.l0g,加乙醇lml溶解后,加冷水适量使成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溶液(9→100)l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加水溶解后,加冰醋酸lml,摇匀,再加水使成1000ml,摇匀,精密量取lml,加乙醇lml、水48m1与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镀溶液lml,摇匀)比较,不得更深(0.1%)。 易炭化物取本品0.5g,依法检查(附录61页),与对照液(取比色用氯化钻液0.25m1、比色用重铬酸钾液0.25m1、比色用硫酸铜液0.40ml,加水使成5ml)比较,不得更深。 4.操作方法 4.1取内径、色泽一致的具塞比色管两支,编号为甲管、乙管。4.2甲管中加该药品项下规定的对照溶液5ml。 4.3乙管中加无色的硫酸[含H2SO4应为94.5%~9 5.5%(g/g)]5ml。 4.4取规定量的供试品(如为固体,应先研成细粉)分次缓缓加入乙管中,振摇使溶解。4.5除另有规定外,静

阿司匹林的多种作用

阿司匹林的多种作用 阿司匹林除了治疗头痛以外, 在生活中也有让你意想不到的妙用, 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1、去头屑:把两片阿斯匹林捣碎放入洗发水中,使用这种混合洗发水洗头后,头屑会逐渐减少。 2、治疗粉刺:将片剂的阿司匹林捣碎成粉末,之后用清水调匀,敷在粉刺上2分钟左右后清洗,粉刺将从脸上快速消失。 3、保持插花的新鲜:从花店里买来鲜花后,在花瓶的清水中放入两片阿司匹林,便可保持鲜花常开不败。 4、祛除血渍:将阿司匹林捣碎后用清水调成阿司匹林溶液,之后用该溶液洗衣,衣物上的血渍即可轻松祛除。 5、除老茧:手脚等部位的老茧是不是让你觉得难看,可以用6片阿司匹林捣碎,然后与半匙“清水+柠檬汁”混合,将混合物敷在老茧处,用温热布包好,15分钟后摩擦生茧部位即可轻松除茧。 6、消灭真菌:将阿司匹林粉末与爽身粉混合,之后将其敷在真菌

滋生处,每天两次可以有效消灭真菌。 7、活化土壤:在植物的土壤上喷洒少量阿司匹林溶液可消灭土壤与植物争抢养分的真菌,但要注意不可过量。 8、遮住吻痕:如果爱人不小心把吻痕留在身上,在吻痕处抹点阿司匹林溶液后,用眼药水清洗剂可清除较浅的痕迹。 9、治疗蚊虫叮咬:被蚊虫叮咬后,用阿司匹林溶液擦在伤处,可以消肿。 10、祛疣:疣(俗称瘊子)是很恼人的皮肤累赘,将阿司匹林捣碎后敷在疣上,然后用胶布贴住,经过一段时间,疣会慢慢消失. 阿司匹林防治五种病 (一)失眠:据报道,阿司匹林对偶发性失眠有良佳效果。这是因为本品具有延迟性镇静和催眠的作用。因此,每晚睡前口服50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对偶发生失眠的老人可获良效。 (二)心肌梗死及脑中风:阿司匹林是一种重要的抗血小板和抗血栓药。每日定时长期小剂量(25~50mg)口服本品,可预防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质量检(内容清晰)

实验阿司匹林原料药的质量检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阿司匹林原料药质量检测的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病。 2.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 3.阿司匹林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遇湿气即缓缓水解。本品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呈弱酸性,pKa3.49,可溶解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中,但同时分解;水解生成物水杨酸的分子中酚羟基易被氧化成醌型有色物质遇空气逐渐变为淡黄、红棕甚至深棕色其水溶液变化更快;本品水溶液与三氯化铁溶液显紫堇色;本品碳酸钠溶液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和醋酸臭气。 4. 合成路线如下: 5. 阿司匹林中的“有关物质”系指除“游离水杨酸”外的合成原料药苯酚及其他合成副产物,如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水杨酸水杨酸、水杨酸酐、乙酰水杨酸苯酯、等杂质。

三、实验内容 1.鉴别 (1)阿司匹林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一、测定原理:本品生成的水杨酸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试液生成配位化合物,在中性时呈红色,弱酸性时呈紫色。反应式如下: 二、仪器和试剂:托盘天平、烧杯(50ml)、电热套、蒸馏水、三氯化铁试液 三、测定步骤:取本品约0.1g与烧杯中,加水10ml,置于电热套中煮沸至完全水解,冷却至室温,滴加三氯化铁试液一滴,显紫红色。 (2)阿司匹林的水解反应 一、测定原理:本品加碳酸钠试液煮沸,水解生成水杨酸和醋酸钠。冷却,加过量的稀硫酸,析出白色的水杨酸沉淀,并产生醋酸的臭气,反应式如下: 二、仪器和试剂:天平、烧杯(50ml)、洗瓶、电热套、蒸馏水、碳酸钠试液、稀硫酸 三、测定步骤:取本品约0.5g于烧杯中,加入碘酸钠试液10ml,在电热套上煮沸2min,冷却至室温,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即有白色沉淀析出,并产生醋酸的臭气。 2、检查 (1)溶液的澄清度 一、测定原理:在阿司匹林的合成及精制过程中有可能引进酚类、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和乙酰水杨酸苯酯等杂质,这些杂质都不溶于碳酸钠溶液,而阿司匹林可溶解,利用这些杂质和阿司匹林在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差异行为进行溶液澄清度检查,以控制这些杂质的量。 二、仪器和试剂:托盘天平、烧杯、电热套、洗瓶、蒸馏水、碳酸钠溶液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讨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应常规用于高血压伴较高心血管风险患者的一 级预防 阿司匹林应用于临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至今仍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解热镇痛、抗炎和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尽管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 肯定,但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方面的争议一直存在。最近,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公布的不支持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建议,让这一话题再一次引起了关注。 1945年辛格在做扁桃体切除用阿司匹林止痛时发现出血难止从而证明了阿司匹林可影响凝血过程。1971年英国药理学家约翰.范恩首次揭示阿司匹林抗血栓作用的机制,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1988年的英国男性医师试验就显示阿司匹林组总死亡率下降10%。1989年的内科医师健康研究(PHS)纳入22071名美国健康男性医生,平均随访60.2个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325 mg,隔日1次)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下降44%,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下降66%,糖尿病患者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下降61%,被认为是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里程碑研究。2005年女性健康研究(WHS)纳入39876名年龄≥45岁的美国健康女性医务工作者,平均随访10.1年。结果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隔日1次)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危险(24%),还可降低65岁以上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糖尿病亚组脑卒中的减少更为明显。同时,阿司匹林组出血性卒中和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这一研究充分肯定了阿司匹林

对女性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至此,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 但是,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公布的阿司匹林治疗无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试验(Aspirin for Asymptomatic Atherosclerosis trial,AAA)。入选ABI≤0.95且无动脉硬化症状的英国患者335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100mg/d组和安慰剂组,两组基本特征相似,访随8.2年。结果显示主要及次要终点心血管事件无降低,而各类出血事件则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2009年5 月发表在《Lancet》杂志上的ATT研究荟萃分析共纳入BMD(英国男性医师研究)、PHS(内科医师健康研究)、TPT(血栓形成预防研究)等6项一级预防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12%(HR 0.88;95%CI,0.82-0.94),其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减少1/5,出血事件增加(HR 1.54;95%CI,1.30-1.82)。2012年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指出,现有证据显示对于无明显心血管疾病人群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弊大于利。 故而近年来,美国糖尿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院均倡议,糖尿病患者中阿司匹林的应用标准应更严格,即仅限于﹥50岁男性和﹥60岁女性且伴≥1个额外主要危险因素时才考虑使用阿 司匹林进行CVD一级预防。2014年5月,FDA称因现有证据审查显示不支持阿司匹林常规用于心肌梗死和卒中的一级预防。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年会上公布的JPPP(Japanese Primary Prevention Project)研究,在日本47个地区的1007个诊所开展,共纳入了14,464

阿司匹林

实验指导书 教学单位:化学与生物学院 课程名称:综合实验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2012 年3 月

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阿司匹林的制备及质量的全检验学时安排:32 实验类别:综合性实验要求:必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一、预备性实验 一.实验注意事项 重点讲述药物分析实验的实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对需要使用的仪器进行讲解。 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各项: 1.实验前充分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操作要点。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好实验服,准备好实验仪器药品,并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安静,以利实验进行。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特别是称取或量取药品,在拿取、称量、放回时应进行三次认真核对,以免发生差错。称量任何药品,在操作完毕后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凡已取出的药品不能任意倒回原瓶。 4.要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操作,如实验失败时,先要找出失败的原因,考虑如何改正,再征询指导老师意见,是否重做。 5.实验中要认真观察,联系所学理论,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6.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包括:报损制度、赔偿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安全操作规则以及课堂纪律等。 7.要重视制品质量实验成品须按规定检查合格后,再由指导老师验收。 8.注意节约,爱护公物,尽力避免破损。实验室的药品、器材、用具以及实验成品,一律不准擅自携出室外。 9.实验结束后,须将所用器材洗涤清洁,妥善安放保存。值日生负责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安全检查工作,将水、电、门、窗关好,经指导老师允许后,方得离开实验室。 二.实验训练 熟悉综合实验中所涉及的仪器。熟悉以下仪器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熔点仪、红光分光光度计、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阿司匹林的检查

阿司匹林片剂的检测 一.阿司匹林体外含量测定 1.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的含量: 取阿司匹林片样品10片,精密称定,研磨细,精密称取片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3g),放在锥形瓶中,加入中性乙醇20mL,振摇,使阿司匹林充分溶解,加 入3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 在上述供试品溶液中,精密加入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40mL,在水浴上边振摇边加热15min后,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迪斯尼工业(0.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进行校正。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阿司匹林)。 标示量%=(V0-V)*F*T*W平/(W*标示量)*100% V0为空白实验消耗的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V为样品测定时消耗的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F为硫酸滴定液的浓度校正因子;T为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滴定度(mg/mL);W为供试品片粉的取样量(g);W平为供试品的平均片重(g);标示量为片剂的规格(mg/片)。 2.仪器分析法 2.1 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片的含量 色谱条件:ODS Cl8 Hypersil(150 mm*4.6mm,5 um)色谱柱,以水一乙腈一磷酸(76:24: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6 nm;流速1.3 mL/min;进样量20μL;理论板数不低于10 000。 溶液的制备:供试品制备精密量取样品适量置50 mL容量瓶中,加流动相适量,超声使其溶解,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得到200μg/mL的溶液),备用。 对照品的制备:精密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100mg于50 mL容量瓶中,加流动相适量,超声使其溶解,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得2 000μg/mL的溶液)+-,备用。空白溶液制备除阿司匹林外,精取处方量的辅料,配置空白样品溶液。按供试品制备方法制备对照品溶液。通过外标法计算样品浓度。 C=A*Co*D/Ao C为样品浓度(mg/mL);A和Ao分别为样品和对照品溶液的峰面积;D为稀释倍数 (mL)。 2.2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量阿司匹林片的含量 2.2.1标准溶液系列和样品溶液的配制 分别取0.5g/ml乙酰水杨酸标准溶液0.00mL(空白溶液),0.50mL,1.00mL,1.50mL,2.00mL和阿司匹林样品溶液 1.00mL置于25mL的容量瓶中,分别加入7%

阿司匹林在生活中的15个妙用

阿司匹林在生活中的15个妙用 地球人都知道,阿司匹林用于止痛、解热和消炎。由于是一种非专利药物,很多厂商将生产阿司匹林视为理所当然。但一些人也对服用阿司匹林感到恐慌,原因在于人们一般认为这种非专利药物会产生可怕的副作用——导致雷尔氏综合症。虽然安全性可能无法与处方药相提并论,但人们仍有很多理由购买阿司匹林。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很多理由与治疗疾病和缓解疼痛无关。 除了被用作止痛药和退热药外,阿司匹林还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用途。你可以将它用作粉刺祛除剂、洗发水补充物,甚至一种园艺用剂。下一次购买阿司匹林时,你不妨就将它放进浴室或者园艺工具旁边,而不是药箱。以下是阿司匹林的15个妙用: 1. 治疗粉刺 首先将一片或者两片阿司匹林捣碎,而后加入少量水混合。一切准备妥当后,你就可以把它们敷在粉刺上。两分钟之后,再用水和洁肤液清洗。清洗后,你的粉刺将变得更加干瘪并且以更快的速度从脸上消失。 2. 治疗昆虫咬伤 被昆虫咬伤的症状是红肿、发痒,有时还伴随一种灼热感。你可以用阿司匹林清除这些恼人的伤口,方法与治疗粉刺一样。不管是被蚊子叮伤还是被蜜蜂蜇伤,阿司匹林都能让伤口逐渐消失。

3. 祛污洗手液 如果将柠檬的酸性与阿司匹林的祛污特性结合在一起,你便得到一种效果相当不错的祛污剂,祛除手上的烟渍、咖啡渍和草渍。具体方法是:将几片阿司匹林捣碎而后与柠檬汁混合。一切准备停当之后,你就可以用这种自制祛污洗手液,清除手上不雅观的污渍。 4. 土壤调理剂 大量真菌存在会影响土壤肥力,同时还会与园内植物争抢营养。通过向土壤喷洒阿司匹林溶液,你便可以清除园内真菌。值得注意的是,你只能使用少量阿司匹林,大量喷洒会影响植物生长。最完美的比例是1片阿司匹林兑1夸脱(相当于1升)水。 5. 祛除头屑 头屑不仅让你的头皮发痒,同时还会影响你的形象,尤其是穿深色外衣的时候——要知道,谁也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的头屑像雪片般飘落。为了祛除头屑,你不妨求助于阿司匹林,具体方法是:将两片阿司匹林捣碎而后与洗发水混合,最后再将这种混合物涂抹在头发上并保持大约两分钟时间,让它们依附在头皮上。之后用水清洗,而后再用洗发水洗一次头发。在完成这一程序之后,头屑便会消失或者减少。 6. 遮住唇印 唇印经常让人陷入尴尬。那么如何遮住这个与爱人激情后的“产物”呢?答案很简单,只需在唇印处涂抹阿司匹林溶

阿司匹林中杂质分析方案

阿司匹林中杂质分析方案 一、工作目标 1.知道阿司匹林杂质分析的主要内容 2.掌握阿司匹林杂质分析的方法原理 3.掌握阿司匹林的杂质分析的相关操作步骤 4.知道高效液相色谱法相关参数的最佳条件的选择 5.巩固HPLC的相关操作流程 二、工作内容 1.对工作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确定一个初步的分析方案 2.对方案的可实施性进行探讨,并最终确定实验方案 3.经讨论列出准备单(仪器、试剂) 4.杂质水杨酸的测定 5.游离水杨酸的测定 6.精密度的试验 7.水杨酸的线性关系 8.结束工作(仪器的清理与归还) 9.数据的处理、问题讨论与总结 三、工作安排

四、工作步骤 1.实验步骤 1)色谱条件的选择 2)色谱柱:C18(200×4.6mm,5μm) 3)流动相:水:乙腈:磷酸=300:200:1 4)检测波长:303nm 5)流速:1.0ml/min 6)柱温:25℃ 2.溶液的配制 1)水杨酸对照样品: 精密称取水杨酸对照样品0.01001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乙腈—甲酸(99:1)溶液使之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为浓溶液。精密吸取此溶液5.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乙腈—甲酸(99:1)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阿司匹林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0.1012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乙腈—甲酸(99:1)溶液使之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3)水杨酸与阿司匹林混合溶液: 精密吸取上述水杨酸对照品的浓溶液5.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上述阿司匹林对照品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试样溶液: 精密称取本品0.15g,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乙腈—甲酸(99:1)溶液适量,振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3.样品的测定 分别移取乙腈—甲酸(99:1)溶液(空白)、水杨酸对照样品、阿司匹林对照品溶液、水杨酸与阿司匹林混合溶液、阿司匹林试样溶液各20μl,分别

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阿司匹林问世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开始主要用于止痛、退热、抗炎及抗风湿治疗。20世纪7O年代发现阿司匹林在高危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中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是具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极佳的性价比的抗血小板药物,各国一致推荐为抗栓治疗的一线用药,被誉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虽然阿司匹林可以显著减低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是,对阿司匹林不合理及过度的应用也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或脑出血现象。本文旨在阐述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防治中的作用机制、药理特性、安全性及合理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合理用药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中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又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最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动脉的血流急性中断所致相应区域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即脑梗死.,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孪短暂脑缺血发作以及脑梗死等疾病,具有发病机制复杂、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本文我们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阿司匹林对其的作用机理及其合理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 目前公认的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的学说包括能量耗竭、酸中毒,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氧自由基损伤,炎性细胞因子损害,NO和NO合酶( NOS)的作用,凋亡调控基因的激活,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等,这里我们简要介绍几种。 (1)能量耗竭、酸中毒 脑缺血后,最先受影响的是缺血脑组织的供血、供氧,这直接导致了缺血脑组织的能量耗竭,具体表现为:线粒体的能量代谢由有氧代谢转为无氧代谢,所需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最终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脑组织酸中毒。 (2)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 兴奋性氨基酸( excitatory amino acids , EAAs)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传递兴奋性信息的物质,同时又是神经毒素。它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其神经毒素作用,造成神经元的损伤。由于缺血,脑组织的能量供给不足,导致EAAs大量释放及再摄取和灭活障碍。(3)氧自由基损伤 正常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n)、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可不断清除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使体内自由基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在缺血脑组织中,由于ATP合成减少,能量供应不足,使上述酶类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造成氧自由基蓄积。过多的氧自由基可与含不饱和双键的膜脂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膜结构遭到破坏,影响膜的通透性,使离子转运、生物能的产生和细胞器的功能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造成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内方细胞损伤. (4)凋亡调控基因的激活 凋亡是缺血脑组织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方式,由促凋亡基因和抗凋亡基因等参与调控。大脑短暂缺血后,缺血中心区域的神经细胞很快出现细胞坏死;但一般要经过1一2天的潜伏期,在其周边的神经细胞才出现延迟性退化。目前已证明这种延迟性细胞退化就是细胞凋亡。 2.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理抗血小板疗法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主要策略,研究证据最多。阿司匹林是惟一经过循证医学证明有效并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药物。 2.1作用机理 阿司匹林是环氧化酶抑制剂中的代表药物,它是通过乙酸化环氧化酶一1(CoX一1)中529位丝氨酸的羟基不可逆地抑制该酶活性,阻碍花生四烯酸与385位酪氨酸活性位点结合,抑制TXA 的合成,从而阻止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阿司匹林的半衰期15~30min,血药浓度达到值峰时间l一3 h。阿司

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与防治探讨

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与防治探讨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型的抗炎药,临床上使用的时间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是对于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以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仍未中断。阿司匹林在最初时被用于抗炎、解热以及镇痛,随着人们对阿司匹林研究的深入,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的二级预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阿司匹林的运用降低了25%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在临床治疗上还是有5%~60%的疾病患者在正常服用完阿司匹林之后仍然不能对血小板的抑制有着较好的效果,通常称这种现象为阿司匹林抵抗(AR)。以下本文将对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以及防治进行深入探讨。 标签:阿司匹林;抵抗 1阿司匹林抵抗产生的可能机制 1.1AR和环氧化酶二者之间的关系 环氧化酶(COX)含有环氧化酶1(COX-1)和环氧化酶2(COX-2)两种不同的异构体。COX是前列腺素与花生四烯酸生成血栓素A2两者之间在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血小板效应的形成主要是COX-1失活,同时血栓素A2的合成被失活状态的COX-1抑制。许多学者在对阿司匹林抵抗(AR)的研究是很注重COX-2方面的[1]。在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以及平滑肌细胞之中有很多COX-2,细胞因子可以激活诱导作为诱导酶的COX-2,同时,在多种病理的状况下作用有所增强,也是PGH2产生的另外一种途径。即便是接受了阿司匹林的治疗,COX-2之中产生的PGH2也可以恢复血小板从而生成TXA2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TXA2合成能力,进而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诱导。基本上不同患者的COX-2的表达情况不太相同,而且在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性细胞也存在COX-2,例如巨噬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当有炎症进行刺激的时,COX-2可以增强10倍甚至20倍的有核细胞表达[2]。一般情况下,阿司匹林对COX-1的抑制作用较强,一般是COX-2的170倍,所以阿司匹林在对TXA2的抑制量需要达到TXA2总量的90%以上才能有利发挥自身抗血栓的作用,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血液中血小板具有较高的COX-2含量的患者产生AR的一种机制。 1.2几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在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治疗中,患者不仅仅会使用阿司匹林,同时还会使用降糖药、其他非甾体类型的抗炎药以及降脂药,通常情况下这几种药物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在以前对非甾体类型的布洛芬研究中发现,布洛芬可以很大程度上对COX-1进行阻滞,进而使AR产生,但是最近一项新的研究则否认了以前的观点——布洛芬与安慰剂在同时对血栓素B2抑制方面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因此,必须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1)在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治疗之中,不仅仅要使用阿司匹林,基本上会使用多种药物;(2)相同的研究常常出现不同的研究结果,因此,要对研究的手段方法进行考察,同时也不可忽视群体之间特征和差异。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 高分子11-3 班(09) 一、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二、仪器药品 单口烧瓶(100mL)、球形冷凝管、量筒(10mL,25mL)、温度计(100℃)、烧杯(200mL,100mL)、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 溶液。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98%)、盐酸溶液(1∶2)、1% FeCl 3 三、实验步骤 于10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和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 滴浓硫酸,参照图1安装普通回流装置。通水后,振摇反应液使水杨酸溶解。然后用水浴加热,控制水浴温度在80~85℃之间,反应20min。 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min。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过滤。 将粗产品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0mL饱和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搅拌,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为止。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30mL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呈结晶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干燥,称量产品 四、纯度检验 向盛有5 mL乙醇的试管中加入1~2滴1%三氯化铁溶液,然后取几粒固体加入试管中,观察有无颜色变化,水杨酸可以与三氯化铁形成深色络合物;阿斯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因此杂质很容易被检出。为了得到更纯的产品,可将上述结晶的一半溶于少量的乙酸乙酯中(约需2~3 mL),溶解时应在水浴上小心的加热。如有不溶物出现,可用预热过的玻璃漏斗趁热过滤。将滤液冷至室温,阿斯匹林晶体析出。如不析出结晶,可在水浴中稍为加热浓缩,并将溶液置于冰水中冷却结晶,抽滤收集产物,干燥后测熔点。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材料的摩尔比,可看出乙酰酐是过量的,故理论产量应根据水杨酸来计算。水杨酸理论上应产生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g/mol,则其理论产量为: (mol)×180(g/mol)=5.04g 产率:/×100%=% 六、思考题: 1、制备阿司匹林时,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不加浓硫酸对实验有何影响

USP 35阿司匹林原料药质量标准

USP 35 Official Monographs / Aspirin 2245 W = weight of Sample (mg) ?USP R EFERENCE S TANDARDS ?11?Acceptance criteria: 98.5%–101.5% on the dried basis USP Aspartic Acid RS IMPURITIES ?R ESIDUE ON I GNITION ?281?: NMT 0.1%?C HLORIDE AND S ULFATE , Chloride ?221? Sample solution: Dissolve 0.7 g of Aspartic Acid in 10 mL Aspirin of diluted nitric acid, and dilute with water to 15 mL.Acceptance criteria: The Sample solution shows no more chloride than corresponds to 0.20 mL of 0.020 N hydrochloric acid (NMT 0.02%). ?C HLORIDE AND S ULFATE , Sulfate ?221? Sample solution: Dissolve 0.8 g of Aspartic Acid in 4 mL of hydrochloric acid, and dilute with water to 15 mL. C 9H 8O 4180.16 Acceptance criteria: The Sample solution shows no more Benzoic acid, 2-(acetyloxy)-. sulfate than corresponds to 0.25 mL of 0.020 N sulfuric acid Salicylic acid acetate [50-78-2]. (NMT 0.03%). ?I RON ?241?: NMT 10 ppm ? Aspirin contains not less than 99.5 per cent and ?H EAVY M ETALS , Method II ?231?: NMT 10 ppm not more than 100.5 per cent of C 9H 8O 4, calcu-?C HROMATOGRAPHIC P URITY System suitability solution: 10 mg each of USP Aspartic lated on the dried basis. Acid RS and glutamic acid in 2 mL of ammonia TS. Dilute Packaging and storage—Preserve in tight containers.with water to 25.0 mL. Standard solution: Transfer 5 mg of USP Aspartic Acid RS to USP Reference standards ?11?—a 100-mL volumetric flask, dissolve in 2 mL of 17%USP Aspirin RS ammonia solution (prepared by diluting ammonium Identification— hydroxide, 6 in 10), and dilute with water to volume. Sample solution: Transfer 0.1 g of Aspartic Acid to a 10-mL A: Heat it with water for several minutes, cool, and add 1 or volumetric flask, dissolve in 2 mL of 17% ammonia solution 2 drops of ferric chloride TS: a violet-red color is produced.(prepared by diluting ammonium hydroxide, 6 in 10), and B: Infrared Absorption ?197K ?. dilute with water to volume.Loss on drying ?731?—Dry it over silica gel for 5 hours: it Chromatographic system loses not more than 0.5% of its weight. (See Chromatography ?621?,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Readily carbonizable substances ?271?—Dissolve 500 mg in Mode: TLC 5 mL of sulfuric acid : the solution has no more color than Adsorbent: 0.25-mm layer of chromatographic silica gel Matching Fluid Q. mixture Application volume: 5 μL Residue on ignition ?281?: not more than 0.05%. Developing solvent system: Butyl alcohol, glacial acetic Substances insoluble in sodium carbonate TS—A solution acid, and water (3:1:1) of 500 mg in 10 mL of warm sodium carbonate TS is clear.Spray reagent: 2 mg/mL of ninhydrin in a mixture of butyl Chloride ?221?—Boil 1.5 g with 75 mL of water for 5 minutes,alcohol and 2N acetic acid (95:5)cool, add sufficient water to restore the original volume, and System suitability filter. A 25-mL portion of the filtrate shows no more chloride Sample: System suitability solution than corresponds to 0.10 mL of 0.020 N hydrochloric acid Suitability requirement: The chromatogram of the System (0.014%). suitability solution exhibits two clearly separated spots.Sulfate —Dissolve 6.0 g in 37 mL of acetone, and add 3 mL of Analysis water. Titrate potentiometrically with 0.02 M lead per chlorate,Samples: System suitability solution , Standard solution , and prepared by dissolving 9.20 g of lead per chlorate in water to Sample solution make 1000 mL of solution, using a pH meter capable of a mini-Proceed as directed in the chapter, except dr y the plate at mum reproducibility of ±0.1 mV (see pH ?791?) and equipped 80° for 30 min, spray with Spray reagent , and heat at 80°with an electrode system consisting of a lead-specific electrode for 30 min. Examine the plate under white light. and a silver–silver chloride reference glass-sleeved electrode Acceptance criteria: No secondar y spot from the Sample containing a solution of tetraethylammonium per chlorate in gla-solution is larger or more intense than the principal spot cial acetic acid (1 in 44) (see Titrimetry ?541?): not more than from the Standard solution . 1.25 mL of 0.02 M lead per chlorate is consumed (0.04%).Individual impurities: NMT 0.5%[NOTE —After use, rinse the lead-specific electrode with water,Total impurities: NMT 2.0%drain the reference electrode, flush with water, rinse with meth-anol, and allow to dr y.] SPECIFIC TESTS ?O PTICAL R OTATION , Specific Rotation ?781S ? Heavy metals—Dissolve 2g in 25 mL of acetone, and add 1Sample solution: 80 mg/mL in 6N hydrochloric acid mL of water. Add 1.2 mL of thioacetamide–glycerin base TS Acceptance criteria: +24.0° to +26.0°, at 20° and 2 mL of pH 3.5 Acetate Buffer (see Heavy Metals ?231?), and ?L OSS ON D RYING ?731?: Dry a sample at 105° for 3 h: it loses allow to stand for 5 minutes: any color produced is not darker NMT 0.5% of its weight.than that of a control made with 25 mL of acetone and 2 mL of Standard Lead Solution (see Heavy Metals ?231?), treated in ADDITIONAL REQUIREMENTS the same manner. The limit is 10 μg per g. ?P ACKAGING AND S TORAGE : Preserve in well-closed containers,Limit of free salicylic acid—Dissolve 2.5 g in sufficient alco-and store protected from light. hol to make 25.0 mL. T o each of two matched color-compari-son tubes add 48 mL of water and 1 mL of a freshly prepared,diluted ferric ammonium sulfate solution (prepared by adding 1mL of 1N hydrochloric acid to 2 mL of ferric ammonium sul-fate TS and diluting with water to 100 mL). Into one tube pipet 1 mL of a standard solution of salicylic acid in water, containing 0.10 mg of salicylic acid per mL. Into the second tube pipet 1mL of the 1 in 10 solution of Aspirin. Mix the contents of each tube: after 30 seconds, the color in the second tube is no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