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人文地理学

合集下载

俄罗斯人文地理知识框架

俄罗斯人文地理知识框架

俄罗斯人文地理知识框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俄罗斯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地理资源。

欧洲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

欧洲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

欧洲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欧洲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大陆,其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形成了这个地区独特的面貌。

本文将探讨欧洲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特点及其对该地区的影响。

一、人文地理1. 文化薪传欧洲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高度文明的地区之一。

其拥有众多古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名城,如雅典的帕台农神庙、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欧洲在人文领域的辉煌。

欧洲的文化薪传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多元民族欧洲拥有众多民族,如英国的不列颠人、德国的日耳曼人、法国的高卢人等。

这些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丰富了欧洲的多元性。

然而,欧洲的民族之间也会出现种族和宗教冲突,如巴尔干地区的分裂问题等,这对欧洲的统一和稳定带来了挑战。

3. 城市化程度高欧洲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大陆之一,拥有许多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如伦敦、巴黎、罗马等。

这些城市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还是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中心。

城市化程度高给欧洲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二、自然地理1. 多样的地形欧洲地势复杂多样,拥有高山、平原、河流和海洋等多种地形。

其中,阿尔卑斯山被誉为欧洲的屋脊,是欧洲最高的山脉,其壮丽的景色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此外,欧洲还拥有多条重要河流,如多瑙河、莱茵河等,这些河流给欧洲的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2. 丰富的生物资源欧洲的自然环境适宜生物的繁衍和生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森林覆盖率较高,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欧洲盛产鲑鱼、石斑鱼等淡水鱼类,并拥有大量的农田和果园,产出丰富的农产品。

这些资源为欧洲的食品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3. 气候多样欧洲的气候因地区不同而多样化。

南部地区气候温暖,北部地区气候寒冷,东部地区的气候则受到内陆性气候的影响。

这种气候差异为欧洲带来了农业和旅游等方面的优势。

例如,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因其温暖的气候和美丽的海滩而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浅析人文主义地理学流派

浅析人文主义地理学流派

目录1.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发展背景 (2)1.1 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2)1.2 整个地理学发展背景 (2)2.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内涵 (1)3. ..........................................................................................................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3)3.1 第一阶段 (3)3.2 第二阶段 (2)4.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 (4)4.1 理念论 (4)4.2 实用主义 (3)4.3 现象学 (5)4.4 理想主义 (4)4.5 存在主义 (6)5. ..........................................................................................................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5)5.1 创造性的论证 (5)5.2 强调主观 (7)5.3 历史思维 (6)5.4 强调描述 (6)6.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8)7. .......................................................................................................... 对该流派的评价 (9)浅析人文主义地理学流派1.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发展背景1.1 社会经济发展背景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在经历20多年的发展和繁荣之后,普遍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动荡和发展迟缓,产生了一些列问题,如经济增长长期停滞, 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加剧等。

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 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希望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办法的寻找,产生了一些列人文主义思潮, 譬如存在主义、现象学等,并且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引起社会各阶层强烈反响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运动。

和人文地理有关的书籍推荐

和人文地理有关的书籍推荐

和人文地理有关的书籍推荐《人类简史》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文化、社会、历史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经典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以下是几本与人文地理相关的书籍推荐:1.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是一本全球畅销的非虚构类书籍,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以生动有趣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人类从认知革命到现代社会的演变历程。

他深入探讨了人类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同时也涉及到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这本书将让读者对人文地理产生全新的认识。

2. 《地球的心》作者:西蒙·温切斯特《地球的心》是一本描写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传记作品。

洪堡是19世纪的一位德国自然科学家兼探险家,他的研究成果对现代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通过叙述洪堡的生平和他对地理学的贡献,向读者展现了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3. 《土地:人类传统与环境变迁》作者:Louis C. Gray这本书主要探讨了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

作者通过历史和地理的角度,研究了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

他利用案例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深入剖析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模式,给读者带来了关于人文地理领域的新思考。

4. 《抽象空间与地理想象》作者:Edward W. Soja这本书将读者带入了城市地理学的领域。

作者以“抽象空间”为概念,探讨了现代城市空间如何被实践、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所塑造。

他关注人类在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活动以及空间上的交互作用,从而揭示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以及城市空间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5. 《地理学之旅:孟加拉、巴西、美国》作者:Doreen Massey这本书是一次地理学的实地考察之旅。

作者选取了孟加拉、巴西和美国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以地理学的视角,细致观察了这些地区的环境、社会和文化现象。

当代人文地理学发展趋势

当代人文地理学发展趋势

当代人文地理学发展趋势一、人文地理学的性质1、地理学形成及分化地理学(geography)是希腊语中关于地球和书写两个词复合词,主要研究人类生活空间的地球表面(Haggett,1990)。

大学地理学的发展一开始就受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类学科分化的影响,研究自然环境的地理学称为“自然地理学”,研究人工环境的称“人文地理学”。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出现,地理学的定义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通过英国和美国地理学家学会研究组对大多数地理学系课程和学科体系的调查发现,1990年代的地理学主要由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混合人文和自然地理学和其它领域四个方面所组成。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德国和法国的人文地理学萌芽1918-1939,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处在早期调查阶段二战后,主要从1960年代起,人文地理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互动与接轨,实现了从区域描述到诠释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及人与地点或地方关系的转变。

20世纪60-70年代,地理学的数量革命涉及到“社会经济”的诸多主题,为后来的诸如人口、社会、城市、经济、工业和农业地理学等一些专门人文地理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80年代,世界人文地理学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内部的专门化和哲学上的多元化。

20世纪80年代,实证主义地理学、人文主义地理学和激进地理学成为人文地理学三种非常不同的学科方法。

在过去20年里,其它学科思想给人文地理学科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人种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等都是在此阶段形成并发展壮大起来。

二、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和地缘政治等。

其内容主要包括:(1)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2)人类与其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4)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联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亚历山大.冯.洪堡:德国地理学家,是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地理学家之一。

他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通过在美洲的野外考察写成了三十卷的巨著《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晚年著有《宇宙》五卷,尽管他的成就主要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不仅包括地表各自然现象,还包括了人类社会活动。

卡尔.李特尔:李特尔是肩带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也是对近代人文地理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德国地理学家。

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目的,要求人们将其活动及其空间作为一个统一的舞台,因而,要叙述的不仅仅是这个舞台本身,而是其与人的关系。

他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主张从自然条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上去阐明地理学的人文方向,这并不是解释人地关系的正确方法,他在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时带有浓厚的目的论色彩,把对地球和人的所有研究,都看作是上帝意志的层层揭示,这是他学术思想的重大缺陷。

拉采尔: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其《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著作中,阐释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可以说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赫特纳: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的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世界著名地理学家

世界著名地理学家

著名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德国自然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民族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1844 年8 月30日出生在卡尔斯鲁厄。

中学毕业后,从1866 年起学习动物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1868 年获博士学位。

1869~1875 年任《科隆报》记者,游历了巴尔干、意大利、美国、墨西哥和古巴。

1876 年任慕尼黑大学副教授1880 年升为教授1886 年为莱比锡大学教授。

拉采尔除了从事广泛的教学活动外还撰写了1200 多种著作和论文内容涉及生物学、地理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自然哲学等。

主要著作有:《北美洲的合众国》1878~1880、《人类地理《民族学》1885~1888、学》1882~1891、《人类的历史》、(1885~1888)《人的地理分布》、(1891)《政治地理学》1897等。

拉采尔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地理学,考察了物质文化财富的传播;他强调的自然基础,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制约性,认为自然环境对起决定作用。

他还认为,国家是一个有机体,它为了生存,需要不断扩张地域,争夺生存空间。

这种观点深刻地影响了德国20 世纪的政治地理思想,曾被纳粹分子所利用,因而受到尖锐的批判。

维达尔白兰士(1845—1918)法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并长期任教,培养了许多地理学人才,如加卢瓦、白吕纳、马东、德芒戎和布朗夏尔等。

在他的倡导下,法国地理学从十九世纪后半叶起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一个有影响的法国地理学派。

【个人简介】维达尔白兰士是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人,他致力于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并长期任教,培养了许多地理学人才,如加卢瓦、白吕纳、马东、德芒戎和布朗夏尔等。

在他的倡导下,法国地理学从十九世纪后半叶起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一个有影响的法国地理学派。

【所创理论】维达尔白兰士认为,自然环境提供了可能性的范围,而人类在创造他们的居住地的时候,则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凭借自身的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

他建立了一个与当时流行的“环境决定论”完全不同的“可能论”的理论学派。

美国地理人文

美国地理人文

总之,美国的地理人文特征是其独 特魅力的体现。从自然风光到城市 景观,从多元文化到社会问题,美 国以其开放、包容和创新的精神吸 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探索和学 习
THANKS
然而,美国也存在一些 经济问题,如高失业率、
贫困和不平等现象等
美国的GDP也是全球最高 的之一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美国的社会稳定
和发展
5
教育体系
美国的教育体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之 一。美国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 构,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 学院等。这些机构为美国培养了大量的优 秀人才,并为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学生提供 了机会。此外,美国的教育体系也注重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出 更多的优秀人才
3
政治制度和社会问题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其政治制度建立 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总统负
x
责行政事务,而法院则负责司法事务
美国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如种族歧视、 贫富分化等
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 表现出来,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4
经济状况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 体之一,拥有强大的工 业、技术和金融实力
边境地区:如加利福尼亚州与墨西哥的 边境,是非法移民、毒品走私和边境战 争等问题的热点地区
2
文化多元性
1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 国家,因此其文化具有多
元性
2
各种族群在美国都有自己 的聚居地,并保留着自己
的语言、习俗和传统
3
例如,纽约的唐人街是华 人社区的代表,而洛杉矶 的希腊街则是希腊移民的
聚集地
佛罗里达州:以其温暖的天气、美丽的海滩和独特 的文化而闻名,是许多退休人士和旅游者的首选目 的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阶段与特征、主要领域及重点、学科前沿及趋势《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2011年1.Tourism geography in China, 1978-2008: Whence, what and whither? 1978-2008年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根源,内容和未来2.Reconstructing scale: Towards a new scalar politics 重构尺度:新尺度政治学(“尺度政治学”概念取代“规模政治学”概念)3.A taxonomy for communication geography 通讯地理学4.Human geography and the institutions that underlie economic growth 人文地理学与刺激经济增长制度的研究(人文地理学同制度经济学的结合)5.【R】Geographies of production I: An evolutionary revolution? 生产地理学:一场进化式的革命(经济地理学中对渐进式/进化式方法不断增长的兴趣)6.Cartographic calculations of territory 地域制图计算7.Geographies of food: ‘Afters’食品地理学:“正餐后的甜点”8.Sedgwick’s geographies: Touching space维克的地理学思想:触动空间(酷儿理论)——学科交叉9.【M】Why we disagree about climate change: Understanding controversy, inaction, and opportunity. 我们为什么不同意气候改变:10.【M】one homeland or two? The nationalization and transnationalization of Mongolia’s Kazakhs.家园,一个还是两个?蒙古哈萨克族的民族化和国际化11.【M】the sociology of intellectual life: the career of the mind in and around the academy12.【M】degrees without freedom? Education, masculinities and unemployment in north India. 没有自由的学位?教育,男性,失业—以北印度地区为例13.The reshaping of the British welfare syste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geography and geographers 英国福利体系重塑对地理学及地理学家的启示14.Citizenship, care and companionship: Approaching geographies of health and bioscience 市民,照顾与陪伴:走进健康地理学和生物科学(生物公民身份/biological citizenship;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生物科学地理;健康地理;本体政治)15.【R】The Great Indoors: Research frontiers on indoor environments as active political-ecological spaces 研究前沿:作为政治生态活跃空间的市内环境研究(消费地理学;具体化;封闭;环境性、市内环境、政治生态学)16.Variegated capitalism and the geography of finance: Towards a common agenda 多样的资本主义和金融地理学(比较政治经济学;经济地理;金融地理;多样性的资本主义/variegated capitalism;资本主义多样性/varieties of capitalism)17.Constrained agency? Re-evaluating the geographies of labour 约束中介?对劳工地理学的重新评价(中介机构;资本;社区;媒介;劳工地理学/劳动资源地理学;)18.【R】Geographies of money and finance I: Cultural economy, politics and place 货币和金融地理学I:文化经济,政策和地方(文化经济和经济地理在研究货币和金融方面的学科交叉。

)19.Geography and ethics: Justice unbound 地理与道德:自由的公正(民主;平等主义;正义;责任)20.Contemporary geographies of exclusion III: To assist or punish? 当代排斥地理学研究:协助还是惩罚(包含与排斥)21.【M】The Iconography of Landscape: Essays on the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Design and Use of Past Environments. 景观肖像学:关于符号表征,设计和旧环境运用22.【M】Muslims in Britain: Race, Place and Identity. 种族,地方和身份23.【M】Searching for the Just City: Debates in Urban Theory and Practice 寻求正义城市:关于城市理论和实践的争论24.【M】Sustainable Rural Systems: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Communities. 乡村可持续系统:可持续农业和乡村社区25.【M】Planning Sustainable Cities: Global Report on Human Settlements 2009 规划可持续性城市:全球人类居住报告200926.Human geographies of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 temporality, and lay knowledges 气候变化中的人文地理学:景观、时序及外行知识27.Race in the study of food 食品研究中的种族28.The complexity of innovation: A relational turn 创新的复杂性:相关转向29.The Mediterranean alternative 地中海气候替代30.Theorizing practice in economic geography: Foundations, challenges, and possibilities31.Political geography: Where’s citizenship? 政治地理学:市民在哪里?32.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Visualization, visual methods, and the geoweb 地理信息科学:可视化,可视方法及地理网络33.Historical geography, 2009-2010: Geohistoriography, the forgotten Braudel and the place of nominalism 历史地理学,2009-2010:唯名主义的地方34.Rethinking territory 对领土的再思考35.Response to Antonsich: The role of history36.【M】Boundless Worlds: An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 to Movement 无界的世界:移动的人类学解读37.【M】Working Bodies: Interactive Service 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Identities.38.【M】Whose Urban Renaissance?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Urban Regeneration Strategies 谁的城市复兴了?城市再生战略研究——全球比较研究39.The global rural: Gentrification and linked migration in the rural USA 全球乡村研究:美国乡村绅士化及关联性移民(舒适型移民;乡村绅士化)40.Small technologies, big change: Rethinking infrastructure through STS and geography 小技术,大变化:通过科技研究和地理学反思基础设施erning temptation: Changing behaviour in an age of libertarian paternalism 管理的诱惑:自由家长制时代下的行为改变42.Making links: On (re)engaging with transport and transport geography 交通地理学43.Videographic geographies: Using digital video for geographic research 视频制作地理学:利用数字视频的地理研究(文化地理学;数字视频;人种学;参与式影响;反身性;目视法)44.【R】Responding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A new age for human geography? 应对环境变化:人文地理学的新世纪?(全球气候变化;人文因素)45.Mobilities I: Catching up46.Geographies of markets: Materials, morals and monsters in motion 市场地理学:物质,道德,运动中的怪物()47.Is engaged pluralism the best way ahead for economic geography? Commentary on Barnes and Sheppard (2009) (多元主义是否是经济地理学最好的未来?关于Barners 和Sheppard的评论)48.Can error statistical theory include everything that matters? 误差统计理论能否包含一切相关事物?(完全方法;一元论)49.【M】Changing Families, Changing Food50.【M】The Enigma of Capital and the Crises of Capitalism.51.【M】Complex Locations: Women’s Geographical Work in the UK 1850—1970w and the geographic analysi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法律及经济全球化的地理学分析(公司的力量;经济全球化;法律;法律例外;法律地理)53.Geographies of shit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attitudes towards human waste (排泄物地理学——人类排泄物的时空变化)54.Researching hybrid ‘economic’/‘development’geographies in practice——Methodological reflections from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on India’s new service economy 经济地理学与发展地理学实证混合研究——关于对印度新服务经济研究中方法论的反思55.Geographies of long-distance family migration——Moving to a ‘spatial turn’远距离家庭移民地理学(社区;性别;移动;邻里;人口变化;社会地理学)56.What kind of right is the right to the city? 什么样的权力对城市是正确的?(法律;城市权力;权力话语;城市地理学)57.Population geographies and climate change 人口地理学及气候变化(生态公民;全球网络;管制;移民)58.Development geography——Critical development studies and political geographic imaginaries 发展地理学—主要发展研究及政治地理构想(新自由主义管理;社会公正)59.Critical geography III:Critical development geography 地理学批判:发展地理学批判60.Resources, violence and the telluric geographies of small wars 资源,暴力和小型战争的陆地地理学61.‘Claiming’the diaspora——Elite mobility, sending state strategies and the spatialities of citizenship 离散的犹太人——精英移动,国家战略的送出及公民的空间性62.Geographies of policy From transfer-diffusion to mobility-mutation63.Financializing space, spacing financialization 金融化空间和空间过程的金融化64.【R】Resource geographies 1 Making carbon economies, old and new65.【R】Where in the world is environmental justice? 环境公正在哪里?66.【R】Political ecology III: Theorizing landscape 政治生态学III:景观理论67.【M】The Natures of Maps: Cartographic Construction of the Natural World 地图的本质:自然世界的题图结构68.【M】Swept Up Lives? Re-Envisioning the Homeless City 席卷生活?重新审视无家的城市69.【M】Urban Assemblages: How Actor-Network Theory Changes Urban Studies 城市集合:行动者网络如何改变城市研究70.【M】Taking-Place: 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ies and Geography 发生:非再现理论和地理学《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2012年1.Sociospatial inequalities in health-related behaviours——Pathways linking place and smoking 健康关联行为的社会空间不平等研究——地方与抽烟行为的关联路径2.Urban policy mobility, anti-politics, and histories of the transnational municipal movement 城市政策移动,反政策,跨国城市政策历史3.Trade, globalization and uneven development——Entanglements of geographical political economy 贸易,全球化和非平衡发展——地理政策经济的交织4.Situating the geoweb in 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经济环境下的地理网络定位5.【R】Crossing the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chasm I: Hybrid geographies, the spatial turn, and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VGI) 混合地理学、空间转向、自发式地理信息6.【R】The geographies of cultural geography II: Visual culture 文化地理学:视觉文化7.【R】Embodied cognitive geographies 具身认知地理学8.【R】Geographies of children and youth II: Global youth agency 青少年地理学II:全球青年机构9.Region and place: Regionalism in question 区域和地方:质疑中的区域主义10.The geography of gentrification: Thinking through comparative urbanism 绅士地理学:对比较城市主义的深思11.Whiteness and futurity: Towards a research agenda 白人及其未来研究12.Policy transfer, consultants and the geographies of governance. 政策转移,咨询和管理地理学13.‘Mapping’and‘doing’critical geographies of home14.The politics of autonomous space 自治/自主空间政策15.Geography and ethics: Placing life in the space of reasons 地理与伦理:16.Geographies of production II: A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A–Z 生产地理学17.Geographies of money and finance II: Financialization and financial subjects 货币金融地理学work political ecology: Method and theory in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research 网络政治生态学19.Urban geographies I: Still thinking cities relationally 城市地理学I : 关系性思维下的城市20.Transnational mobilities and urban spatialities: Notes from the Asia-Pacific 跨国移动和城市空间性21.A sonic geography of voice: Towards an affective politics22.Determining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环境决定主义23.Socio-technical regimes and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s: Insights from political ecology 基于政治生态学视角的社会—技术体制和可持续发展转变研究24.Echoes of the New Geography?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geography I 新地理学的回声?地理学历史和哲学25.Historical geography I: Vital traditions 历史地理学:重要的传统26.Gender and sexuality I: Intersectional anxieties27.Resilience thinking meets social theory: Situating social change in socio-ecological systems (SES) research28.Geographies of friendships 友谊地理学29.The geographies of religious conversion 宗教皈依地理学30.Progres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 politics? Reasserting national state territoriality in a ‘post-political’world 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进步?再论“后政治”世界的国家领土权31.Geographies of identity I: Geography–(neo)liberalism–white supremacy 身份地理学:地理学-新自由主义-白人特权32.Claiming the diaspora: Elite mobility, sending state strategies and the spatialities of citizenship 《人文地理学进展获奖作品》33.Geography and abstraction : Towards an affirmative critique 地理与抽象34.Becoming differently modern : Geographic contributions to a generative climate politics35.Economic geographies of power: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analytical possibilities 经济地理学之力:方法论的挑战交叉学科分析的可能性36.Ecosystem services : Tensions, impurities, and points of engagement within neoliberalism 生态系统服务:37.Garbage matters : Concepts in new geographies of waste无用物质:新地理学中关于废弃物的概念38.Race and ethnicity : Latino/a immigrants and emerging geographies of race and place in the USA 种族和民族:美国拉丁美洲移民和39.Indigenous geographies I : Mere resource conflicts? The complexities in Indigenous land and environmental claims 本土地理学: 仅仅是资源冲突吗?本土景观和环境诉求间复杂性研究40.City-regionalism : Questions of distribution and politics 城市区域主义:《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2013年1. In quest of a new humanism Embodiment, experience and phenomenology as critical geography 探寻人本主义新体现、新经验和新2. Geographies of postsecular rapprochement in the city3. Geography and art. An expanding fieldSite, the body and practice 地理与艺术:地点,身体和实践4.Getting off the ground:On the politics of urban verticality 离开地面:关于城市垂直性政策的研究5.From knowledge to action:Bridging gaps i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降低灾害风险方面,知识到行动间的弥合研究6.Henri Lefebvre:Debates and controversies 亨利. 列斐伏尔:辩论和争议7.Cartography I Mapping narrative cartography 地图制作:8.The geographies of cultural geography III Material geographies, vibrant matters and risking surface geographies 文化地理学:物质地理学,9.‘A great space of murmurings’Madness, romance and geography 叹息的空间,疯狂,浪漫和地理学10.(Re)enchanting geography? The nature of being critical and the character of critique in human geography 地理学的魔力?人文地理学批判的本质和特点11.The necessity of a multiscalar analysis of climate justice 气候公正多标量分析的必要性12.Revitalizing the production of nature thesis:A Gramscian turn? 自然生产理论的复兴:一种葛兰西式的转变13.From resilience to resourcefulness:A critique of resilience policy and activism 从恢复力到资源丰富:14.Geographies of production III Making space for labour 生产地理学:为劳动力制造空间15.Geographies of money and finance III Financial circuits and the ‘real economy’货币和金融地理学:金融界和“真实经济”16.Crossing the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divide II Inventive approaches to big data, mobile methods, and rhythm analysis17.【M】Postsecular Cities: Space, Theory and Practice “后修道院式”城市:空间、理论和实践18.【M】Rural19.【M】Flirting With Space: Journeys and Creativity 与空间调情:旅行与创造《Urban studies》20121.Socialist Summer-home Settlements in Post-socialist Suburbanization 后社会主义郊区暑期度假定居点研究2.Making Scents of Transition Smellscapes and the Everyday in ‘Old’and ‘New’Urban Poland 制造香味3.Multiple Transformations Conceptualizing the Post-communist Urban Transition多维变换概念下的后社会主义城市转型work Accessibility and Employment Centres 雇佣中心和网络可达性5.Cultural Industries in Small-sized Canadian Cities Dream or Reality? 加拿大小规模城市文化产业研究,梦想还是现实?6.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Socioeconomic Impacts of Museums The Regional Value of the ‘Flexible Museum’易变图书馆的区域价值7.Femininity As a City Marketing Strategy Gender Bending Rotterdam 作为城市市场战略的女性化——性别偏移的鹿特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