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翻译及赏析

《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翻译及赏析

《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曲礼子夏问》是《孔子家语》中的一篇文言文。

《孔子家语》全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全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全文及翻译【孔子家语】全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相鲁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始诛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王言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大婚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儒行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问礼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仪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致思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三恕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好生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观周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弟子行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贤君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辩政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六本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辩物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颜回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在厄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入官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困誓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帝德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帝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执辔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本命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论礼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观乡射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郊问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五刑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刑政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礼运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冠颂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庙制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辩乐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问玉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屈节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原文及译文《孔子家语》本姓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终记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正论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原文及译文《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及译文《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的原文和译文

孔子家语的原文和译文

孔子家语的原文和译文
《孔子家语》的原文和译文如下:
原文: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
译文:
曾子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渐丧失)。

不认识他的儿子,可以看看他的父亲;不了解这个人,可以看看他的朋友;不识别这个君王,可以看看他派遣的使者;不了解这个地方,可以看看这里的草木。

所以说:‘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就像进入种满芝兰花的房间,时间一长就闻不到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

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一长就闻不到臭味了,这也是因为自己与臭味融为一体了。

朱砂所蕴涵的一定是红色,墨漆所蕴藏的也一定是黑色,因此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朋友。

’”。

孔子家语文言文翻译

孔子家语文言文翻译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下面请看店铺带来的孔子家语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狴,狱牢也)三月不别,其父请止。

夫子赦之焉。

季孙闻之,不悦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国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冉有以告孔子,子喟然叹曰:“呜呼!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

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

三军大败,不可斩也。

狱犴不治,不可刑也。

何者?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

夫慢令谨诛,贼也。

征敛无时,暴也。

不试责成,虐也。

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

书云:“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惟曰未有慎事,言必教而后刑也。

”(庸用也,即就也。

刑教,皆当以义,勿用以就汝心之所安,当谨之。

自谓未有顺事,且陈道德以服之,以无刑杀,而后为顺。

是先教而后刑也)既陈道德以先服之,而犹不可,尚贤以劝之,又不可,即废之,又不可,而后以威惮之,若是三年,而百姓正矣。

其有邪民不从化者,然后待之以刑,则民咸知罪矣。

诗云:“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毗辅也。

俾使也。

言师尹当毗辅天子,使民不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

今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从而制之,故刑弥繁,而盗不胜也。

夫三尺之限,空车不能登者,何哉?峻故也。

百仞之山,重载陟焉,何哉?陵迟故也。

(陵迟犹陂池也)今世俗之陵迟久矣,虽有刑法,民能勿踰乎?”【大意】孔夫子当鲁国大司冠时,有父子争讼于公堂,夫子就把他们关在一个监狱中,三个月不审讯,他的父亲请求终止诉讼。

夫子赦免他们了。

季孙听说这事后,不高兴了,说:“孔司寇欺骗了我,过去他告诉我说,国家必须以孝为先,我现在杀戮一个不孝的来教化使民孝顺,不是很好吗?而又赦免了他,为什么呢?”冉有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子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唉!上层领导失去正道,而杀他的'下层人民,是没道理的。

《孔子家语之曲礼子贡问》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孔子家语之曲礼子贡问》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曲礼子贡问》原文子贡问于孔子曰:“晋文公实召天子而使诸侯朝焉。

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亦书其率诸侯事天子而已。

”孔子在宋,见桓魋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

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

死不如朽之速愈。

”冉子仆曰:“礼,凶事不豫,此何谓也?”夫子曰:“既死而议谥,谥定而卜葬,既葬而立庙,皆臣子之事,非所豫属也,况自为之哉。

”南宫敬叔以富得罪于定公,奔卫,卫侯请复之,载其宝以朝。

夫子闻之曰:“若是其货也,丧不若速贫之愈。

”子游侍曰:“敢问何谓如此?孔子曰:“富而不好礼,殃也,敬叔以富丧矣,而又弗改,吾惧其将有后患也。

”敬叔闻之,骤如孔氏,而后循礼施散焉。

孔子在齐,齐大旱,春饥。

景公问于孔子曰:“如之何?”孔子曰:“凶年则乘驽马,力役不兴,驰道不修,祈以币玉,祭祀不悬,祀以下牲,此贤君自贬以救民之礼也。

”孔子适季氏,康子昼居内寝。

孔子问其所疾。

康子出见之。

言终,孔子退,子贡问曰:“季孙不疾而问诸疾,礼与?”孔子曰:“夫礼,君子不有大故,则不宿于外。

非致齐也,非疾也,则不昼处于内,是故夜居外,虽吊之,可也。

昼居于内,虽问其疾,可也。

”孔子为大司寇,国厩焚,子退朝而之火所,乡人有自为火来者,则拜之,士一,大夫再。

子贡曰:“敢问何也?”孔子曰:“其来者亦相吊之道也。

吾为有司,故拜之。

”吴延陵季子聘于上国,适齐,于其返也,其长子死于嬴博之间。

孔子闻之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而观其葬焉。

”其敛,以时服而已,其圹掩坎,深不至于泉;其葬无明器之赠。

既葬,其封广轮掩坎,其高可肘隐也;既封,则季子乃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所不之,则无所不之。

”而遂行。

孔子曰:“延陵季子之礼,其合矣。

”子游问丧之具。

孔子曰:“称家之有亡焉。

”子游曰:“有亡恶于齐?”孔子曰:“有也,则无过礼。

苟亡矣,则敛手足形,还葬悬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

故夫丧亡,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祀,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孔子家语》终记解原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终记解原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终记解原文及翻译【原文】孔子蚤晨作,負手曳杖,逍遙於門,而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喆人其萎乎!」既歌而入,當戶而坐.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壞,吾將安杖;喆人其萎,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遂趨而入.夫子歎而言曰:「賜,汝來何遲.予疇昔夢坐奠於兩楹之間,夏后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殷人殯於兩楹之間,即與賓主夾之,殯於西階之上,則猶賓之,而丘也即殷人,夫明王不興,則天下其孰能宗余,余逮將死.」遂寢病,七日而終,時年七十二矣.哀公誄曰:「昊天不弔,不憖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於乎哀哉!尼父無自律.」子貢曰:「公其不沒於魯乎?夫子有言曰『禮失則昏,名失則愆,失志為昏,失所為愆,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稱一人非名,君兩失之矣.』」既卒,門人所以服夫子者,子貢曰:「昔夫子之喪顏回也,若喪其子而無服,喪子路亦然,今請喪夫子如喪父而無服.」於是弟子皆弔服而加麻,出有所之,則由絰.子夏曰:「入宜絰可居,出則不絰.」子游曰:「吾聞諸夫子喪朋友,居則絰,出則否,喪所尊雖絰,而出可也.」孔子之喪,公西掌殯葬焉,唅以疏米三貝,襲衣十有一稱,加朝服一,冠章甫之冠,珮象環,徑五寸而綨組綬,桐棺四寸,柏棺五寸,飭廟置翣,設披周也,設崇殷也,綢練設旐夏也,兼用三王禮,所以尊師且備古也,葬於魯城北泗水上,藏入地,不及泉而封,為偃斧之形,高四尺,樹松柏為志焉.弟子皆家于墓,行心喪之禮.既葬,有自燕來觀者,舍於子夏氏,子貢謂之曰:「吾亦人之葬,聖人非聖人之葬,人子奚觀焉.昔夫子言曰:『見吾封若夏屋者,見若斧矣,從若斧者也,馬{髟葛},封之謂也.』今徒一日三斬板而以封,尚行夫子之志而已,何觀乎哉?」二三子三年喪畢,或留或去,惟子貢廬於墓六年.自後群弟子及魯人處於墓如家者百有餘家,因名其居曰孔里焉.【译文】孔子早晨起来,背着手拖着手杖,在门口优游地漫步,吟唱道:“泰山要崩塌了吗?梁木要毁坏了吗?哲人要困顿了吗?”唱完回到了屋内,对着门坐着。

孔子家语原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原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原文和翻译【原文】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定公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于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先时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孔子沟而合诸墓焉.谓季桓子曰:「贬君以彰己罪,非礼也,今合之,所以揜夫子之不臣.」由司空为鲁大司寇.设法而不用,无奸民.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至会所,为坛位土阶三等,以遇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酢既毕,齐使莱人以兵鼓謲劫定公.孔子历阶而进,以公退曰:「士以兵之,吾两君为好,裔夷之俘,敢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心怍,麾而避之.有顷,齐奏宫中之乐,俳优侏儒戏于前.孔子趋进历阶而上,不尽一等,曰:「匹夫荧侮诸侯者,罪应诛,请右司马速刑焉.」于是斩侏儒,手足异处.齐侯惧,有惭色.将盟,齐人加载书曰:「齐师出境,而不以兵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兹无还对曰:「而不返我汶阳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齐侯将设享礼,孔子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享而既具是弃礼,若其不具,是用秕粺,用秕粺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乃不果享.齐侯归,责其群臣曰:「鲁以君子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道教寡人,使得罪.」于是乃归所侵鲁之四邑,及汶阳之田.孔子言于定公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乃使季氏宰仲由隳三都.叔孙不得意于季氏,因费宰公山弗扰率费人以袭鲁.孔子以公与季孙叔孙孟孙,入于费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及台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勒士众下伐之,费人北,遂隳三都之城.强公室,弱私家,尊君卑臣,政化大行.初,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有公慎氏者,妻婬不制.有慎溃氏,奢侈踰法.鲁之鬻六畜者,饰之以储价.及孔子之为政也,则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越境而徙.三月,则鬻牛马者不储价,卖羊豚者不加饰.男女行者,别其涂,道不拾遗.男尚忠信,女尚贞顺.四方客至于邑,不求有司,皆如归焉.【译文】孔子刚做官时,担任中都邑的邑宰。

子夏问孔子文言文翻译

子夏问孔子文言文翻译

子夏问于孔子曰:“夫子,吾闻君子之道,必以德为本,以仁为基,以礼为表,以智为用。

然则夫子之道,何如也?”孔子答曰:“子夏,君子之道,固以德为本,以仁为基,以礼为表,以智为用。

吾之道,亦不外如是也。

然吾之德,非若子之所闻也。

吾之仁,非若子之所见也。

吾之礼,非若子之所习也。

吾之智,非若子之所学也。

”子夏曰:“夫子之言,使人困惑。

敢问夫子,何谓德?”孔子曰:“德者,人之性也。

人之性,善也。

善者,德之端也。

德者,所以立身也。

君子立身,必先立德。

德之所在,天地为之动容。

德之所在,鬼神为之降格。

”子夏曰:“夫子之言,吾闻之矣。

然则仁者,何如?”孔子曰:“仁者,爱也。

爱生于心,发于言,见于行。

仁者爱人,故能立身。

仁者爱人,故能成家。

仁者爱人,故能治国。

仁者爱人,故能平天下。

”子夏曰:“夫子之言,吾信之。

然则礼者,何如?”孔子曰:“礼者,所以正身也。

礼之用,和为贵。

礼之体,敬为主。

敬者,礼之本也。

礼之用,使人无怨。

礼之体,使人无争。

礼之用,使人无欲。

礼之体,使人无怨。

”子夏曰:“夫子之言,吾敬之。

然则智者,何如?”孔子曰:“智者,知也。

知者,所以明理也。

智者,所以辨是非也。

智者,所以决疑也。

智者,所以立事也。

智者,所以安身也。

智者,所以立命也。

”子夏曰:“夫子之道,博大精深。

吾愿终身学习,以明夫子之道。

”孔子曰:“子夏,吾之道,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力。

吾之道,贵在实践。

子能实践吾之道,则吾之道,非吾之道,子之道也。

”子夏听后,心中豁然开朗,自此,子夏潜心学习,力行夫子之道,成为一代贤者。

译文:子夏向孔子请教说:“夫子,我听说君子之道,必定以德行为根本,以仁爱为基础,以礼节为表现,以智慧为运用。

那么夫子您的道,是怎样的呢?”孔子回答说:“子夏,君子之道,确实是以德行为根本,以仁爱为基础,以礼节为表现,以智慧为运用。

我的道,也不外乎如此。

然而我的德行,并非你听说的那样。

我的仁爱,并非你看到的那么明显。

我的礼节,并非你所学的那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原文及译文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於朝市,不返兵而鬥.」曰:「請問居昆弟之仇如之何?」孔子曰:「仕,弗與同國,銜君命而使,雖遇之不鬥.」曰:「請問從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為魁,主人能報之,則執兵而陪其後.」子夏問:「三年之喪既卒哭,金革之事無避,禮與,初有司為之乎?」孔子曰:「夏后氏之喪,三年既殯,而致仕,殷人既葬而致事,周人既卒哭而致事.記曰:『君子不奪人之親,亦不奪故也.』」子夏曰:「金革之事無避,非與?」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魯公伯禽有為為之也.』公以三年之喪從利者,吾弗知也.」子夏問於孔子曰:「記云,周公相成王,教之以世子之禮,有諸?」孔子曰:「昔者成王嗣立,幼未能蒞阼,周公攝政而治,抗世子之法於伯禽,欲王之知父子君臣之道,所以善成王也.夫知為人子者,然後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者,然後可以為人君;知事人者,然後可以使人.是故抗世子法於伯禽,使成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義焉.凡君之於世子,親則父也,尊則君也,有父之親,有君之尊,然後兼天下而有之,不可不慎也.行一物而三善皆得,唯世子齒於學之謂也,世子齒於學,則國人觀之.曰:『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父在則禮然,然而眾知父子之道矣.』其一曰:『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臣在,則禮然,而眾知君臣之義矣.』其三曰:『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長長也,則禮然,然而眾知長幼之節矣.』故父在斯為子,君在斯為臣,君子與臣之位,所以尊君而親親也.在學,學之為父子焉,學之為君臣焉,學之為長幼焉,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得,而後國治.語曰:『樂正司業,父師司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子之謂.』聞之曰:『為人臣者,殺其身而有益於君則為之,況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優為也.」子夏問於孔子曰:「居君之母與妻之喪,如之何?」孔子曰:「居處言語飲食衎爾於喪所,則稱其服而已.」「敢問伯母之喪,如之何?」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期而踊不絕地,姑姊妹之大功踊絕於地,若知此者,由文矣哉.」子夏問於夫子曰:「凡喪小功已上,虞祔練祥之祭皆沐浴.於三年之喪,子則盡其情矣.」孔子曰:「豈徒祭而已哉.三年之喪,身有瘍則浴,首有瘡則沐,病則飲酒食肉,毀瘠而病,君子不為也,毀則死者,君子為之,無子則祭之,沐浴為齊潔也,非為飾也.」子夏問於孔子曰:「客至無所舍,而夫子曰:『生於我乎館,客死無所殯矣.』夫子曰,於我乎殯,敢問禮與?仁者之心與?」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館人使若有之惡有之,惡有之而不得殯乎.』夫仁者制禮者也,故禮者不可不省也,禮不同不異,不豐不殺,稱其義以為之宜,故曰我戰則剋,祭則受福,蓋得其道矣.」孔子食於季氏,食祭,主人不辭不食,亦不飲而餐,子夏問曰:「禮也?」孔子曰:「非禮也,從主人也.吾食於少施氏而飽,少施氏食我以禮,吾食祭,作而辭曰:『疏食不足祭也.』吾餐而作辭曰:『疏食不敢以傷吾子之性.』主人不以禮,客不敢盡禮,主人盡禮,則客不敢不盡禮也.」子夏問曰:「官於大夫,既升於公,而反為之服,禮與?」孔子曰:「管仲遇盜,取二人焉上之為公臣,曰:『所以遊僻者,可人也.』公許,管仲卒,桓公使為之官於大夫者為之服,自管仲始也,有君命焉.」子貢問居父母喪.孔子曰:「敬為上,哀次之,瘠為下,顏色稱情,戚容稱服.」曰:「請問居兄弟之喪.」孔子曰:「則存乎書筴已.」子貢問於孔子曰:「殷人既定而弔於壙,周人反哭而弔於家,如之何?」孔子曰:「反哭之弔也,喪之至也,反而亡矣,失之矣,於斯為甚,故弔之,死,人卒事也,殷以愨,吾從周.殷人既練之,明日,而祔于祖,周人既卒哭之明日,祔于祖,祔,祭神之始事也,周以戚,吾從殷.」子貢問曰:「聞諸晏子,少連大連善居喪,其有異稱乎?」孔子曰:「父母之喪,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東夷之子,達於禮者也.」子游問曰:「諸侯之世子,喪慈母如母,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古者男子外有傅父,內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者也,何服之有.昔魯孝公少喪其母,其慈母良,及其死也,公弗忍,欲喪之.有司曰:『禮,國君慈母無服,今也君為之服,是逆古之禮,而亂國法也.若終行之,則有司將書之,以示後世,無乃不可乎.』公曰:『古者天子喪慈母,練冠以燕居.』遂練以喪慈母.喪慈母如母,始則魯孝公之為也.」孔子適衛,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脫驂以贈之.子貢曰:『所於識之喪,不能有所贈,贈於舊館,不已多乎?」孔子曰:「吾向入哭之,遇一哀而出涕,吾惡夫涕而無以將之,小子行焉.」子路問於孔子曰:「魯大夫練而杖,禮也?」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謂子貢曰:「吾以為夫子無所不知,夫子亦徒有所不知也.」子貢曰:「子所問何哉?」子路曰:「止,吾將為子問之.」遂趨而進曰:「練而杖,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子貢出,謂子路曰:「子謂夫子而弗知之乎,夫子徒無所不知也,子問,非也,禮,居是邦則不非其大夫.」叔孫母叔之母死,既小歛,舉尸者出戶,武孫從之出戶,乃袒投其冠而括髮.子路歎之,孔子曰:「是禮也.」子路問曰:「將小歛則變服,今乃出戶,而夫子以為知禮,何也?」孔子曰:「由,汝問非也.君子不舉人以質士.」齊晏桓子卒,平仲麤衰斬苴絰帶,杖以菅屨,食粥居傍廬,寢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喪父之禮也.」晏子曰:「唯卿大夫.」曾子以問孔子.孔子曰:「晏平仲可謂能遠害矣.不以己知是駮人之非,愻辭以避咎,義也夫.」怪也季平子卒,將以君之璵璠歛,贈以珠玉.孔子初為中都宰,聞之歷級而救焉,曰:「送而以寶玉,是猶曝尸於中原也,其示民以姦利之端,而有害於死者,安用之.且孝子不順情以危親,忠臣不兆姦以陷君.」乃止.孔子之弟子琴張與宗友衛齊豹,見宗魯於公子孟縶,孟縶以為參乘焉,及齊豹將殺孟縶,告宗魯,使行.宗魯曰:「吾由子而事之,今聞難而逃,是僭子也.子行事乎,吾將死以事周子,而歸死於公孟可也.」齊氏用戈擊公孟,宗以背蔽之,斷肱中,公孟、宗魯皆死.琴張聞宗魯死,將徃弔之.孔子曰:「齊豹之盜,孟縶之賊也,汝何弔焉?君不食姦,不受亂,不為利病於回,不以回事人,不蓋非義,不犯非禮,汝何弔焉?」琴張乃止.郕人子革卒,哭之呼滅.子游曰:「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惡野哭者.」哭者聞之遂改之.公父文伯卒,其妻妾皆行哭失聲,敬姜戒之曰:「吾聞好外者士死之,好內者女死之,今吾子早殀,吾惡其以好內聞也,二三婦人之欲供先祀者,請無瘠色,無揮涕,無拊膺,無哀容,無加服,有降從禮而靜,是昭吾子也.」孔子聞之曰:「女智無若婦,男智莫若夫,公文氏之婦智矣,剖情損禮,欲以明其子為令德也.」子路與子羔仕於衛,衛有蒯聵之難.孔子在魯,聞之曰:「柴也其來,由也死矣.」既而衛使至,曰:「子路死焉.」夫子哭之於中庭,有人弔者,而夫子拜之,已哭,進使者而問故,使者曰:「醢之矣.」遂令左右皆覆醢,曰:「吾何忍食此.」季桓子死,魯大夫朝服而弔.子游問於孔子曰:「禮乎?」夫子不答.他日,又問墓而不墳.孔子曰:「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不可以弗識也,吾見封之若堂者矣,又見若坊者矣,又見履夏屋者矣,又見若斧形者矣,吾從斧者焉.」於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虞,門人後.雨甚,至墓崩,修之而歸.孔子問焉,曰:「爾來何遲?」對曰:「防墓崩.」孔子不應,三云,孔子泫然而流涕曰:「吾聞之,古不修墓及二十五月而大祥,五日而彈琴不成聲,十日過禫而成笙歌.」孔子有母之喪,既練,陽虎弔焉,私於孔子曰:「今季氏將大饗境內之士,子聞諸?」孔子答曰:「丘弗聞也.若聞之,雖在衰絰,亦欲與徃.」陽虎曰:「子謂不然乎,季氏饗士,不及子也.」陽虎出,曾點問曰:「吾之何謂也?」孔子曰:「己則衰服,猶應其言,示所以不非也.」顏回死,魯定公弔焉,使人訪於孔子.孔子對曰:「凡在封內,皆臣子也,禮,君弔其臣,升自東階,向尸而哭,其恩賜之,施不有笇也.」原思言於曾子曰:「夏后氏之送葬也,用盟器,示民無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而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其不然矣,夫以盟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也.」子游問於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乎,不仁,不可為也;之死而致生乎,不智,不可為也.凡為盟器者,知喪道也.夫子始死則矣,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汝何疑焉.子罕問於孔子曰:「始死之設重也,何為?」孔子曰:「重主道也,殷主綴重焉,周人徹重焉.請問喪朝.」子曰:「喪之朝也,順死者之孝心,故至於祖者,廟而後行.殷朝而後殯於祖,周朝而後遂葬.」孔子之守狗死,謂子貢曰:「路馬死,則藏之以帷,狗則藏之以蓋,汝徃埋之.吾聞弊幃不棄,為埋馬也,弊蓋不棄,為埋狗也.今吾貧無蓋,於其封也與之蓆,無使其首陷於土焉.」子夏问孔子说:“应该如何对待杀害父母的仇人?”孔子说:“睡在草垫上,枕着盾牌,不做官,和仇人不共戴天。

不论在集市或官府,遇见他就和他决斗,兵器常带在身,不必返家去取。

”子夏又问:“请问应该如何对待杀害亲兄弟的仇人?”孔子说:“不和他在同一个国家里做官,如奉君命出使,即使相遇也不和他决斗。

”子夏又问:“请问应该如何对待杀害叔伯兄弟的仇人?”孔子说:“自己不要带头动手,如果受害人的亲属为他报仇,你可以拿着兵器陪在后面协助。

”孔子到卫国去,遇到曾经住过的馆舍的主人死了,孔子进去吊丧,哭得很伤心。

出来以后,让子贡解下驾车的骖马送给丧家。

子贡说:“对于仅仅相识的人的丧事,不用赠送什么礼物。

把马赠给旧馆舍的主人,这礼物是不是太重了?”孔子说:“我刚才进去哭他,正好一悲痛就落下泪来,我不愿光哭而没有表示,你就按我说的做吧。

”季平子去世以后,将要用国君用的美玉玙璠来殉葬,同时还要用很多珠宝玉石。

这时孔子刚刚当上中都宰,听说后,登上台阶赶去制止。

他说:“送葬时用宝玉殉葬,这如同把尸体暴露在野外一样。

这样做会引发民众获取奸利的念头,对死者是有害的,怎能用呢?况且孝子不因为顾及自己的感情而危害亲人,忠臣不能给邪恶的人造成机会来陷害国君。

”于是停止了用玙璠珠玉陪葬。

子路和子羔同时在卫国做官,卫国的蒯聩发动了叛乱。

孔子在鲁国听到这件事,说:“高柴会回来,仲由会死于这次叛乱啊!”不久卫国的使者来了,说:“子路死在这次叛乱中了。

”孔子在正室厅堂哭起来。

有人来慰问,孔子拜谢。

哭过之后,让使者进来问子路死的情况。

使者说:“已经被砍成肉酱了。

”孔子让身边的人把肉酱都倒掉,说:“我怎忍心吃这种东西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