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现状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现状汇报人:2023-12-13•国家公园概述•中国国家公园现状•政策法规与管理体系目录•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建议•案例分析:以某国家公园为例01国家公园概述国家公园定义与特点定义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以保护具有特殊生态、文化和自然历史价值的自然区域为目的,实施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保护区。
特点国家公园具有生态、文化和自然价值的代表性,是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地,具有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和科学研究价值。
国家公园发展历程起步阶段01中国国家公园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是以自然保护区为主,对一些重要的自然区域进行了保护和管理。
发展阶段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国家公园建设逐渐得到了重视。
2008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开始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探索。
加速阶段03近年来,中国政府加速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提出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目标,并逐步建立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管理制度和政策。
国家公园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保护国家公园是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的重要机构,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旅游休闲国家公园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历史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国家公园是开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提高科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研究国家公园重要性02中国国家公园现状。
中国的49个国家公园名称

中国的49个国家公园名称1. 黄山国家公园位置:安徽省黄山国家公园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
这个风景秀丽的国家公园以其壮丽的山峰、奇特的石头和独特的云海而闻名于世。
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被誉为"中国的名山"。
2.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置: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并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这个公园以其壮观的石柱、峰林和溶洞而闻名于世。
公园内的大峡谷景区是最为独特的地方之一,游客可以在华丽的峡谷中体验自然的美丽。
3. 鼓浪屿国家森林公园位置: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国家森林公园之一。
鼓浪屿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欧洲风情建筑而闻名。
游客可以在公园内欣赏到迷人的海景、品味美食和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4. 萤火虫谷国家公园萤火虫谷国家公园位于台湾省,是一个以萤火虫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区。
每年夏季,在这片神秘的森林里,成千上万的萤火虫点缀着黑暗的夜晚,营造出一个令人难忘的奇幻世界。
5. 恩施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位置:湖北省恩施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北省恩施市,是中国最长的峡谷之一。
公园内有壮丽的峡谷景观、瀑布和奇石,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6. 九寨沟国家公园位置:四川省九寨沟国家公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其多样的湖泊、多彩的森林和独特的原始生态而闻名。
这个公园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是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7. 莫高窟国家公园位置:甘肃省莫高窟国家公园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是中国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
公园内的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艺术明珠”。
8. 云冈石窟国家公园云冈石窟国家公园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是中国最著名的石窟艺术遗址之一。
公园内有许多精美的佛教石窟和雕塑,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国家公园设立规范

国家公园设立规范
国家公园的设立规范一般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设立规范因国家而异。
一般来说,国家公园的设立规范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国家公园的定义。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设立的,以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目的的公共土地。
二、国家公园的功能。
国家公园的功能包括保护特定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湿地、湖泊、山脉、河流等,以及保护特定的生物群落,如野生动物、植物等;研究自然资源,探索自然规律;开发自然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的现实需求,如旅游、教育、娱乐等。
三、国家公园的设立条件。
国家公园的设立条件包括: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自然价值;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可以满足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的需要;具有较好的管理条件,如具备足够的物质条件,具有较完善的管理机构;具有较强的社会支持,如社会上对设立国家公园的共识较强。
四、国家公园的管理制度。
国家公园的管理制度应包括:设立国家公园的法律法规;制定国家公园的管理规定;建立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实施国家公园的管理措施;组织国家公园的管理考核。
国家公园景点介绍

国家公园景点介绍国家公园是指由政府划定并保护的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这些公园不仅是自然遗产,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几个世界知名的国家公园景点,让读者了解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1.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黄石国家公园位于美国怀俄明州,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著名的国家公园之一。
公园内拥有丰富的火山地貌和温泉,以及壮丽的大峡谷和瀑布。
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老忠实”(Old Faithful)喷泉,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喷发出高达40米的热水柱。
此外,黄石国家公园还是美国最重要的野生动物观赏地之一,游客可以看到大量的野生动物,如灰熊、狼和美洲野牛。
2. 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昆士兰州。
这个国家公园拥有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和色彩斑斓的珊瑚,是潜水和浮潜的天堂。
游客可以在清澈的海水中观赏到五颜六色的鱼类、海龟和海豚。
此外,大堡礁还是许多海鸟和海豚等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3. 奥林匹克国家公园(Olympic National Park)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位于美国华盛顿州,是一个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
公园内有雪山、雨林和海岸线三个主要景区。
其中,雨林是公园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这里年降雨量极高,树木繁茂,苔藓覆盖,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此外,公园还有许多远足和露营的机会,游客可以在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户外活动。
4. 大峡谷国家公园(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大峡谷国家公园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是世界上最壮丽的峡谷之一。
这个国家公园以其巨大的峡谷和多样的地质景观而闻名于世。
游客可以沿着峡谷边缘的步道欣赏到壮丽的景色,或者乘坐直升机俯瞰整个峡谷。
此外,大峡谷国家公园还是许多户外活动的理想场所,如徒步旅行、露营和漂流。
5. 狮子山国家公园(Lion's Head National Park)狮子山国家公园位于南非开普敦的著名山峰狮子山上,是一个受欢迎的登山胜地。
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措施

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措施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的重要形式之一,旨在保护具有重要生态、科学、教育和文化价值的区域。
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加剧,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国家公园中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展开讨论,全面分析其重要性、具体做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国家公园的定义与意义国家公园是由国家设立并进行管理的特定区域,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这些区域通常以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地貌特征和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
设立国家公园不仅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更促进了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和公众教育。
保护自然和生物多样性是国家公园存在的最主要目的。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城市化进程和农业扩展等因素,许多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面临着严重威胁。
国家公园通过合理划定保护区和实施严格管理,为这些物种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栖息地。
二、国家公园中的生态保护措施为实现以上目标,国家公园采用了多种生态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分为管理政策、科研支持、社区参与和宣传教育等几个方面。
管理政策限制人类活动:为保护生态环境,很多国家公园在特定区域内设定了进入限制。
这意味着游客在进行徒步旅行、野营、钓鱼等活动时,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野生动物保护:制定明确的野生动物保护政策,以防止非法捕猎和贸易。
这些政策通常包括监测物种数量、研究栖息地变化和制定恢复计划等。
环境监测:建立高效的环境监测系统,对公园内的生态系统进行持续观察。
利用先进技术(如遥感技术)获取数据,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科研支持生态研究:鼓励科学研究机构与大学联合开展生态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管理中。
这种合作使得资金与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也促进了新技术和方法的开发。
生物多样性普查:定期进行生物多样性普查,以了解物种分布情况和种群动态,为后续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恢复计划:针对受到威胁或已消失的种群,实施恢复计划,包括引入新个体、自我繁殖等手段,以重建生态平衡。
世界上最美的国家公园有哪些世界十大最美国家公园盘点

世界上最美的国家公园有哪些世界十大最美国家公园盘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世界各个角落国家公园的绝世美景。
那你知道全球十大最美的国家公园有哪些么?世界最美的十大国家公园,你去过几个呢?世界二十大著名的国家公园之一1、黄石国家公园是国家公园的“鼻祖”万园之王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最大的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十大最美的国家公园之一。
公园内有黄石湖、黄石河、峡谷、瀑布及温泉等景观,还有很多种野生动物,是一个负有盛名的游览胜地。
蓝绿色的泉水波光粼粼,四周是嗜热的环状五彩藻类生物,随着水温的变换,嗜热生物颜色也随着变化,就会形成一道道黄色的、橙色的、绿色的五彩色带,美不胜收,被称作地球上“最独一无二的神奇乐园”。
地址:美国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的交界处2、班夫国家公园落基山脉上的蓝宝石英格兰最美丽的一角国家公园班夫国家公园是加拿大第一个国家公园,内有一系列冰峰、冰河、冰原、冰川湖和高山草原、温泉等景观,其奇峰秀水,居北美大陆之冠。
班夫国家公园中部的路易斯湖,风景尤佳,湖水随光线深浅,由蓝变绿,漫湖碧透,故又称翡翠湖。
而沿落基山脉,有多处这类冰川湖泊,它们就犹如一串串珍珠,把静静的群山点缀得生气勃勃,还被誉为“英格兰最美丽的一角”。
地址:加拿大阿尔伯塔省3、五渔村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美的渔村国家公园全球最美的国家公园之一的五渔村,是由地中海沿岸五个小渔村组成,这里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丽景色,还有特色鲜明的多彩房屋组成的建筑群,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徒步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
这里五彩缤纷的屋舍、绿色的葡萄园、绵延的石墙、田间小道、悬崖以及蔚蓝的海水和波浪轻吻的海滩组合在一起绘出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画卷。
4、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世界最美的火山海洋国家公园公园的景观包括围绕富士山的山地火山及森林生态、湖区、半岛、海岸、岛屿等自然景观,还有人文历史与园林建筑景观,是一个多种景观、内容丰富的复合式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等级划分

国家公园等级划分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政府划定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旅游资源。
为了便于管理和规划,国家公园被划分为不同等级。
一级国家公园是最高级别的保护区,主要面向国际和国内游客,拥有最大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色、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和独特的文化风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参观。
二级国家公园是中等保护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其生态保护和文化价值次于一级国家公园,但依然具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常常成为地方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级国家公园是最低保护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其旅游开发程度较高,资源利用也相对较多。
除了自然风光以外,文化建筑、历史遗迹等也是三级国家公园的特色。
此外,我国还设立了国家风景名胜区,属于与国家公园类似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具有重要文化、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的自然风景名胜。
总的来说,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更是维护我们珍贵自然环境的必要措施和方式。
国家公园的发展与管理研究

国家公园的发展与管理研究一、国家公园概述国家公园是指以自然为主体,根据一定的保护与利用原则,经过设区定点、划界设标、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等一系列法定程序,建立起特定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展示具有珍稀、独特、典型、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是为了挖掘和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旅游地。
国家公园的概念起源于欧美国家。
20世纪早期,美国首先建立了以黄石公园为代表的一批国家公园,这些公园不仅以保护自然景色为主,而且为公众提供了一流的游憩、科研、教育等服务功能。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加之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也纷纷效仿美国,在境内建立各色各样的国家公园。
二、国家公园的发展在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远非一朝一夕之事。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各级政府就已经开始研究设立国家公园的问题,并在1998年制定了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子网络的快速普及,国家公园的建设工作也快速进入实质性阶段。
从2013年9月27日至2017年12月底,我国先后正式批复设立了10个国家公园,分别为九寨沟、张家界、黄山、武夷山、三清山、龙川、红柏山、贡山、大兴安岭。
这些国家公园涵盖了我国各大地域和生态系统类型,涵盖了从森林到草原、湿地、岛屿等各种自然景观类型。
三、国家公园管理方式国家公园管理采用了先行试点、软上限、长效保护的管理模式。
一方面,为了真正落实长效保护的理念,国家公园被赋予了严格的“人畜禁入、车辆限行、旅行商贸禁止”的管理规则,将游客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其自然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目的长期平衡;另一方面,国家公园还将得到充分的资源物质保障,各种环保等措施也会得到增强和规范。
四、国家公园发展的现状我国城市化和破坏性的经济发展很快就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逐渐加深,国家公园正在逐步普及。
近年来,各种买房和旅游观光等推广活动,已令越来越多的人参观国家公园,也大大助力了国家保护自然环境的决心和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国家公园的起源与发展简史1.1国家公园的起源“国家公园( National Park) ”这一提法最早出现于美国。
1832年,在去达科他州( Dakotas) 旅行的路上,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 George Catlin) 对美国西部大开发对印第安文明、野生动植物和荒野(Wildness)的影响深表忧虑。
他写到“它们可以被保护起来,只要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一个国家公园(A nation spark),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
卡特林的理想开始局部实现于1864年。
这一年美国国会将约塞米蒂峡谷和玛瑞波萨森林赠与加利福尼亚州政府,由该州政府作为资源保护地进行管理,命名为州立公园(State Park)。
8 年以后,即1872 年,美国国会将位于现怀俄明州西北部的黄石地区辟为资源保护地,由联邦政府内政部直接管理。
黄石地区将成为“有益于人民,为人民所享用的公共公园(Public Park)或快乐地,黄石公园被认为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
1.2国家公园发展简史紧随美国之后,加拿大于1885年、澳大利亚于1879年、新西兰于1887年分别建立了它们各自的国家公园。
1930 年前后国家公园运动飘洋过海,南非于1926 年、日本于1931年相继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公园。
但应该注意到的是,国家公园运动大规模的发展应该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从1950 年代开始。
随着战后经济的逐步复兴和各国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游憩需求压力日益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已设置国家公园的国家开始扩大国家公园的数量,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等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建立自己的国家公园体系。
从1872~2001年,国家公园运动从美国一个国家发展到世界上225个国家和地区, 从单一的国家公园概念衍生出“国家公园与保护区体系”“世界遗产”“生物圈保护区”等相关概念。
截至1997年,世界上共有2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有国家公园与保护区体系, 国家公园与保护区的数目为30350个,总面积13232275km2( 相当于中国与印度国土面积之和—作者注),占地球表面积的8.83%。
其中第二类, 即国家公园分布在155个国家与地区,总数为3384个,总面积为4001605 km2 , 占地球表面积的2.67%。
2 国家公园的内涵及其功能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是由国家(或地区)批准建立,以保护公园区内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的原始状态为目标,为人们了解、欣赏和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提供相关服务,作为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大众游乐的场所。
它们一般面积较广,具有生态保护、科研教育和旅游服务三大功能,其中旅游功能的比重较大。
从1872年美国建立黄石国家公园以来,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正式建立了1200多处国家公园,许多国家公园被纳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WHS)或国际生物圈保护区(IBR)网络,成为所在国家和地区旅游经济的主要支撑点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除了自然类国家公园外,一些国家还把历史文化遗产也纳入了国家公园体系进行保护、经营和管理。
如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包括国家公园、国家专属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海滨、国家湖滨、国家小径、国家河流、国家公园大道、国家纪念地、国家历史遗址、国家历史公园、国家纪念碑( 堂、馆) 、国家战场、国家公墓、国家军事公园、国家娱乐区等各种具有国家重大意义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
3 国家公园的相关概念3.1对国家公园概念的认识由于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程度,土地利用形态,历史背景以及行政体制方面的不同,世界各国在国家公园运动发展的最初几十年间,对国家公园的认识, 包括名称、内涵标准、管理机构等方面也有相当大的区别。
例如欧洲国家,像英国、荷兰、卢森堡等,由于土地有限,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原始自然景观已难寻觅, 常将风景优美的自然地区及农业、牧业用地划为“自然公园”,这类地区英国也称之为“国家公园”,实际上它们以提供国民户外游憩活动为主,而不同于自然保护。
面积上一般也较小。
英国的情况在欧洲甚至在日本都具有普遍意义。
日本于1931年颁布了国家公园法,目的是把突出的风景区保护成国家公园,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1934 年确定了第一批3个国家公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又确定了9个国家公园。
与欧洲和日本不同,北美的国家公园一开始就强调对荒野的保护。
这是因为美国和加拿大都属于地广人稀,农业畜牧业发展较晚的国家,因此有大片的原始景观存在。
对原始性的保护从一开始就占据重要地位,这是它们与欧洲和日本的区别所在。
非洲的国家公园与欧洲相比,是另一个极端。
它们将大面积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开放观光,也称为“国家公园”。
面积巨大,管理粗放是非洲国家公园的特点。
3.2国家公园的概念国家公园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首先提出, 它是一种保留区常,通常由政府拥有,目的是保护某地不受人类发展和污染的损害。
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公园是1872年经美国国会批准建立的黄石国家公园,之后国家公园的概念为许多国家采用。
1969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指出, 一个国家公园, 是这样一片比较广大的区域。
它有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通常没有或很少受到人类占据及开发的影响,这里的物种具有科学的、教育的或游憩的特定作用, 或者这里存在着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在这里,国家最高管理机构一旦有可能,就采取措施,在整个范围内阻止或取缔人类的占据和开发并切实尊重这里的生态、地貌或美学实体, 以此证明国家公园的设立;到此观光必须以游憩、教育及文化陶冶为目的,并得到批准。
目前, 有关国家公园的定义和标准各国不一,但国家公园所具有的价值和功能一致,都是以生态保护、科研和游憩为主要经营目的。
在中国, 一般认为只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才与国外的国家公园内涵一致。
国内人士认为, 与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相比,中国的国家园体系在部门管理体制下逐渐演变为7 种类型: 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
4 我国国家公园的发展现状中国的国家公园经过50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自1956年在广东省肇庆市建立第一个国家公园。
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以来,中国的国家公园事业得到迅猛发展。
1982年设立了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风景名胜区,2001年设立了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2004年2月建设部批准设立城市湿地公园,2005年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湿地公园,2005年8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国家矿山公园,截至2006年底中国的国家公园总数达1493座。
从国家公园的区域分布看,东部沿海地区12省共有504座,中部地区9省共有551座,西部地区10省共有442座;中部地区最多,东部沿海地区次之。
从各省拥有国家公园的平均值看,东部沿海地区42座,中部地区61座,西部地区44座;中部地区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东部沿海地区由于辖区较多,平均值低于西部地区。
5 国家公园的开发与保护5.1深化生态理念,确保保护第一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清楚的指出,国家公园是世界保护联盟(IUCN)保护体系中严格程度仅次于自然保护区的第二类保护地类型。
这明确了,国家公园是一种严格的保护地类型,设立国家公园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其次才是旅游开发等。
然而,我国诸多自然风景名胜区在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上,总存在保护让位于开发,保护为开发让道的现象,这使得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环境破坏严重,这在我国已是屡见不鲜。
因而,我们应回归到保护第一的原则上来,才能真正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2改多头管理为垂直管理模式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从景区建立之初就行使“多头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只会使得在景区有利可图时,谁都能管,谁都想管,而景区出现环境或经营问题时,则谁都不愿管。
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垂直管理,建设国家层面统管全局的景区管理部门行使建设与管理工作,上对国家负责,下对民众负责。
5.3注重社区参与和社区利益分配社区参与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基础。
如果忽视社区利益,社区民众自然对当地发展旅游业产生反感情绪,旅游也不可能在社会反对的环境下继续发展。
因而必须让社区居民参与景区建设与管理,让其享受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经济与环境改善的成果。
5.4完善国家公园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景区建设所要依据的法律多而散,由于经济利益的分歧,这种分而治之的法律难以达成统一保护的目的,因而制定一部既能指导景区发展又能统领其它相关法律的景区建设与资源保护大法也成为法律完善中的难题。
参考文献[1]杨锐.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J].中国园林,2001(1):62-64.[2]刘鸿雁.加拿大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生态学杂志,2001,20,(6):50-55.[3]李经龙、张小林、郑淑婧.旅游规划的新视角[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6): 91-95.[4]郭晋杰.可持续旅游发展分析与战略研究[J].中国可持续发展,2004,24(5):33- 35.[5]余菡、刘新、李波.浅析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经验对我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启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61-64.[6]师卫华.中国与美国国家公园的对比及其启示[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9(4):631-636.[7]孟宪民.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管理经验:兼谈对中国风景名胜区的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2007,20(1):75-80.[8]张晓.世界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分权化(属地)管理体制的制度缺陷[J] .中国园林,2005,(7):9-16.[9]谢凝高.国家风景名胜区功能的发展及其保护利用[J].中国园林,2005,(7):1-8.[10]李景奇、秦小平.美国国家公园系统与中国风景名胜区比较研究[J].中国园林,1999,15(3):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