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研读教材

教师如何研读教材
教师如何研读教材

教师如何研读教材

从哪些方面理解教材呢?以下是本人肤浅的理解:

一、教师读通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读课文。

首先以一位普通的读者的身份去读,

理解它的内容,

理解它的结构,

理解作

者的写作意图,

理解文章所含蕴的哲理和所表现的情感,

理解作者认识事物的观

点方法,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其次从学生的身份去读课文

;

了解学生对文

章所传递的信息,

哪些是熟悉的,

哪些是陌生的;

积累水平生活体验与课文有哪

些相同或差异之处,以便确立今后的备课路向。

二、关注教材的总体趋向。

本学期,我负责接任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进入高年级后,教

材更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

更加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

落实。

这是最终

实现“读好书,会读书,多读书”的总目标的重要一步,也是解读高年级课文需

要关注的问题。

三、文学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全面正确地把握教材的基础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民族文化的智慧,很大部分,学

生要通过这一载体来认识,吸收。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其自主性、开放性、人文性大大加强,

特别是教材的选文,

包括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包括了情感态度和价值

感的导向。

教师如何进行教材分析

教师如何进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与处理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与处理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如下: (一)能按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的特点 (二)会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 (三)能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 (四)掌握方法论分析法 (五)会分析教材的重点,掌握处理重点的方法 (六)会分析教材的难点,掌握处理难点的方法 (七)能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状况直接影响着其课程的设计、组织与实施,从而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教材分析对教师而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新教材改革的今天更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更新的认识。那么,何为教材分析?其主要的步骤与方法有哪些呢?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评价的出发点方面与过去有所不同。在此种形势下,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并实施教学,深刻理解教材分析的涵义及其意义、弄清教材分析的步骤、掌握教材分析的方法对教师而言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教材分析的涵义 首先,教材分析不再是就事论事的狭义的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而是基于学生发展和学校社会背景下的整体分析。 其次,教材分析要在以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为依据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正文内容和栏目,结合课标要求以及教师用书,分析五条明线索和一条暗

教师读书的当下意义

教师读书的当下意义 今天这个时代,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引用王蒙先生的一段话:“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风度。我们这个时代之所以出现一些浮躁的风气,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一些人不读书,缺乏应有的风度,缺乏对事物的专注之心。”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 读书是最好的“精神化妆” 如今,时代确实有些浮躁与功利,但读书能让人沉潜,让人保持内心的宁静。读书,就是与博学的先生对话。他以和缓的语调,告诉我们物质的速朽和精神的永恒。譬如当年唐宋,曾肥马轻裘雕梁画栋,而存活于人心不朽流传的却是激扬精神的唐诗宋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从人类发展史看,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也是人类传承文明的主要方式。对人来说,“恐怕没有比读书更好的精神食粮了”。 曾国藩家书有云:“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可变化气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窦桂梅老师也说:“人,要有气质,要想真正地漂亮起来,一定要读书,读书是最好的‘精神化妆’。”应当说,阅读及其质量,的确关乎一个人的素质养成和精神状态。冯友兰先生曾说,他第一次见蔡元培先生,就感到有一种光风霁月的气象。美学家叶朗认为,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有高有低,中国的传统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涵养气象,就必须读书,就必须有生活的积累,思想的积淀。文化的涵养会使我们的思想保持鲜活的亮色。 静心读书时,忘却烦恼,心静如水,物我两忘,人体各个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人体远离疾病的侵袭。由此看来,所谓“读书破万卷,不用去医院”,这句话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腹有诗书气自华

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进行说教材

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进行说教材 一、说教材前的准备工作: 1.熟练把握教材体系: 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 2.正确理解“什么是说教材”: “说教材”不同于“通教材” “通教材”仅仅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从头到尾“通”一遍,把不明白的问题和重点、难点搞清楚,一般是教哪册“通”哪册,并没有注意教材的整体性和课标的要求。 而“说教材”要求教师要整合教材,不管教哪个年级的,都要了解整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要从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三个层面来把握教材。 二、说教材的主要内容: 1.说课程目标。 如果说整个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教材,要说本学科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如果说一册的或一个阶段的教材,要说本阶段的目标。(依据课标) 2.说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目标,本学段或阶段从几个方面或领域(如语文的五个方面、数学的四大领域、英语的五个方面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依据课标) 3.说使用版本教材的特点和内容结构。 其中包括课本的编写意图、编排特点、知识与技能的范围等。(依据教材和编者的解读)4.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不管是说一册还是一个单元,都要把本学段的同类知识进行立体式的整合。(依据课标、教材和编者的解读) 5.说教学建议。 根据课程标准和所用教材的特点,谈具体的教学建议。(依据课标、教材和编者的解读)6.说评价建议。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谈如何评价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依据课标、教材和编者的解读) 7.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可以依据课标、教材和编者的解读对所说内容进行资源方面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 三、说教材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1.树立整体意识 要求“说教材”要从整体出发,把教材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对教材完整准确的认识。从整体到部分的感知、解读教材,自我构建知识网络,力争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方向,做到游刃有余。 2.树立课标意识 教师要努力做到“心中有课标、口中讲课标、课堂上践行课标”。“说教材”时将《课程标准》作为法定尺度,度量“说教材”于始终。 3.树立联系意识 教师应遵循教材内在的联系与规律,将外在的与内在的联系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揭示出来。 4.树立层次意识 教师在“说教材”时应做到“层级分明,脉络清晰,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中学语文教师教材研读的艺术

中学语文教师教材研读的艺术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课文研读,研读课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语文教师研读课文的深浅度以及把握教材的精准度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作用,没有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空中楼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师曾有如下精辟的阐述:语文教师要学会把握教材,要别出心裁读课文;语文教师研读教材的境界是:读得细腻,读得深刻,读得奇美;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应运用如下一些方法,力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挖掘以求深,辩识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新。余老师的丰硕的教学成果令人惊羡,余老师的课堂艺术令人向往,余老师的出神入化、精美绝伦的教学设计院令人仰慕和佩服。余老师是大家,是引领人。语文教师应多领悟和学习余老师所倡导的对教材研读的理念和方法。 遵循余老师研读课文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在研读教材时的一些做法。 一、“素读”教材

作为语文教师,面对文本时,不应着急地看教参和教辅,而应用自己的心和眼去进行接触,去感悟,读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因为只有这样读出来的才是第一感觉,才是真实而珍贵的。也只有这样的第一感觉才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素读”教材。一个教师的教学有自己的能力,能力的高与低是每一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提升的结果,其中研读教材的能力也必然是一个积累增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应重在教师自身去感悟,研读教材,而不应建立在他人研读文本后给你提供的教参或教辅上。教参、教辅上的感受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怎么能完全成为自己的呢?坚持长期地以自己的视角,以自己的感受来研读教材,这样会增长自己的教学能力,增强自己的基本功。 二、多元解读教材 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文本本身反映了复杂的社会内容、丰富的作家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精神和情感,文本自身具有多元解读的可能性。由于思想意识、社会阅历、性格爱好诸方面的差异,学生之间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科类别等方面产生不平衡,学生之间有差异。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我们要关

谈谈教师读书的重要性

谈谈教师读书的重要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史告诉人们: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无法相比的。人类离不开书籍,离不开知识,书是人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在各个领域都至关重要,在我们教育领域里更是如此,大多数有志向、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都长期坚持着读书。 读书是时代前进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党的十六大提倡全民学习、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都需要通过博览群书来达到知识更新和自我提升。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曾经拥有的较为丰富的知识,已经难以面对现代的学生了,教材及参考书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单一讲课、灌输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改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每位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不断提高地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读书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教师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来加强各方面修养,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这每一项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己昏昏怎能使人昭昭?过去讲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怕是有一池水也不够,得有源头活水。否则,你将无法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奇思怪想”答疑解难,也无法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更不可能神采飞扬,灵光闪现。书籍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书看多了,在文化里浸润时间长了,文化积淀就厚实了。庄子曾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广收博览,才能信手拈来、应用自如;引经据典,才能妙趣横生、融会贯通;书破万卷,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从魏书生成长为名师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到是什么让魏书生这个初中毕业的教师在专业生涯里不断发生着质的变化,这完全是靠他不断地读书,汲取书中精华,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提高素养,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读书是提高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全区的公开课,听课的都入迷了,连记录都忘记做了。课上得精彩极了。有一位老师问:您这节课花了多少时间准备啊?历史老师说:我准备了一辈子,其实我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15分钟。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要掌握教学这一门高深的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就好比是在自己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读书是教师引领学生发展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夸美纽斯曾很好地揭示了教师这种角色特点,他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 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是要研读手头教材,理解编者意图;二是要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弄清现在的课标教材与原来的义务教育教材有哪些变化;几个不同版本的课标教材在同一个内容的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通过研读,弄清各种版本课标教材的编排特点,博采众家之长。 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 教材所呈现的是形式化的、冰冷的结果,教学如果从这些“冰冷”的形式开始,学生就不可能经历“火热”的数学思考过程。读懂教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这就涉及到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呢? 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 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验教材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还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教师用书也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主要是想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但这样一来,也无形中增加了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其它资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但要注意教学内容安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师要忠实教材、激活教材、调适教材、创生教材。对于一节课的教材内容来讲,我觉得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1、深刻理解编者意图。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

例谈新教师如何研读语文教材

例谈新教师如何研读语文教材 作者:刘艳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第14期 刘艳 作者简介:刘艳,北京市中关村中学教师(北京,100083) 正确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文本,对新任语文教师而言至为重要。也许有些语文教师会说, 有教材、教参,还有那么多丰富的网络资源,“教什么”自然不是件难事。实际上,教材内容 和教学内容是有很大区别的。现以人教版模块五的《咬文嚼字》一课为例,做一些浅析。 一、研读教材:理解编者意图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清楚“编者认为文本的教学价值在哪里”。 一是研究单元提示。编者的意图往往直接呈现在单元提示中,模块五第三单元的单元提示 是这样写的:“这些文章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美学现象,都持之有故,自 成一家之言。”这些语句就表明:本单元安排的主要是文艺理论方面的文章。 单元提示的第三段还写到:“学习本单元,除了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最好能够调动自己 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做一番比较。不妨参照这些文章的写法,试着 对自己熟悉的作品也做一点分析和论说,这对于提升我们的审美品位,增强文艺评论的能力, 当会大有裨益。” 这段话实际上是在说单元教学的任务:任务一是把握文章观点;任务二是个人阅读体验、 文本的比较和印证;任务三是尝试对自己熟悉的作品写一点分析和论说。这三项任务,体现了 教材对学生能力层级的不同要求。由于这三种心智水平的层级不同,因此编者运用了不同的措辞:“把握观点”“最好能够”“试着”。如此,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情来确定教学重点、设定教学目标、做好活动设计、布置练习和作业了。 二是思考课后练习。《咬文嚼字》一课的课后练习是这样设计的:①作者举的下列例子分 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例子略)试分别加以概括。②在全班或分组讨论:对马南邨和朱光潜 先生“咬文嚼字”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③作者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 想情感上“推敲”。理由是什么?试从自己的写作体会或者读过的诗文中举例说明这个论断。 ④从读过的诗文中举例说明“套板反应”及其危害。 练习的第一题,考查论证材料和论述观点的对应问题,与单元提示中任务之一的指向是吻 合的。练习的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与单元提示中任务之二及任务之三是吻合的。其中第二题,编者提供的活动方式是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丰富自己的认识,不断完善甚至调整自己的 观点,逐渐深入理解马南邨和朱光潜先生观点的区别、条件和适应情况,进而形成较为辩证的 观点。 通过研究单元提示和课后练习,再联系课标要求,教师就能清晰地把握好教学目标了。 二、梳理教材:找寻文本价值

最新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1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 2 膀。”——莎翁借助这样诗意的语言劝告世人要懂得阅读。作为一个普通人应3 该热爱阅读,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4 很多人说过“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自己要喜欢读书”这样的话,不错,5 教师读书,从读书的内容到读书这个行为本身都是相当有益的。很难想象一个不6 喜欢读书的老师怎样拓展课堂的知识,怎样用生动活泼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心智。7 这里根据我自己的阅历和经验谈谈教师阅读应该注意的问题。 8 首先,教师要克服困难挤出时间进行阅读。 9 很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活是非常忙碌的,工作之余的时间并不多,再加上10 需要为家庭腾挪的时间,几乎就谈不上阅读了。没空阅读是大部分教师的现状。 11 除了教科书、教辅书,他们可能不再看其他书籍,这是常见的事情。但这样的后12 果就是课堂上除了书本还是书本,虽不一定是照本宣科,但也会显得内容贫乏,13 对于现在接受了大量外界信息的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够的。鲁迅所说“时间就像14 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教师们看书,要有一种“挤”的精神。广15 州特级教师陈琴在她的《经典即人生》一书中表露:读书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很16 多时候,等到她有自己的时间,已经在晚上十点半以后了,但是不管怎样她还是17 要读一会儿书才睡觉。读书如果成为一种习惯,要找出时间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18 很多人有随身带书的习惯,在不经意的等待时间里就可以翻上几页。习惯的力量19 也能让人觉得一天不看书就欠缺了什么,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找属于书本的时20 间。而事实上,我们教师也并不见得非要见缝插针才能找出时间。有些时候,没21 时间只是一个托辞,没有动力和毅力才是问题所在。 22 第二,教师看什么书要有所讲究,有所选择。 23 爱默生读书有三条实用准则:第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第二24 不是名著不读;第三只读喜欢的书。现在的出版物浩如烟海,要全部读完是不25 可能的事情,也没有必要。怎样选择读物对任何读书人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26 作为教师,选择学科专业、教学策略和方法、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书籍阅读,对教27 学工作是大有益处的,但是也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这些实用性强的读物。作为中小28 学教师,知识面宽一点,知识广博一点,不但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架构,也有利于29 展示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文科教师了解自然知识,立刻教师积累人文30

教材分析怎么写

教材分析怎么写 篇一:如何进行语文教材分析 如何进行语文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一直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标的达成。过去,教材分析主要是由教材编写组的专家、或教材审定委员会的专家、或县教研员及资深的教师承担,提供给教师进行教材分析的空间不大,教师对教材分析的意识与主动进行教材分析的积极性不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新的课程改革,确立了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从教育实际出发,确立教师对教材分析的主导地位,尤其要确立村小教师对教材分析的主导地位,提高村小教师主动分析教材的意识。那么,在课程改革新背景下,村小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材分析呢? 教师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教材分析则是备好课的前提。因此,不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就难于把握和完成知识形式的这两次转化。教材中所讲的知识,要放在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以真正掌握它的内容,认识它在整个教材结构中的地位,认识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这一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我们讲课只照本宣科,书本上怎么写的,就原原本本地怎么讲,对教材缺乏分析,因而把握不住知识的本质及它们间的联系,抓不住教材的重点。这是造成教学

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作为贫困山区的乡镇中心校,是由许多间村级小学组成,倘若村级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那么,就决定着乡镇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不高。因此,村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只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才可能挖掘出教材本身没有写出来的知识的能力价值,以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教材分析,同时也是在酝酿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因而教材分析的深广程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每个村小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一环节,并要具有分析教材的意识和能力。教材分析不再是狭义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而是对学生发展和学校社会背景下的整体分析,这样才可以把握教学设计的方向。现代教材分析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教学环境分析、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分析,对教学环境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环境分析是指各村小内部、外部的环境分析。其中,学校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本校学生、师资、学校条件等的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有关村社、信息、村小周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的分析。教学是针对本校、本年级、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的,每所学校所处的环境各有不同。进行教材分析时,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首先进行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学校内外环

教师如何理解教材

教师如何理解教材 摘要: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所依据的材料。教师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方式、策略和效果。要深入理解教材,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教材版本的多样化,其次应该合理把握教材的性质与功能,第三,针对不同教材的具体内容,采用针对性、多样化的理解策略,达到全面深入的理解。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所依据的材料。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同,其教学的方式、方法、策略等也就不同,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对课程的个性化理解,甚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创生课程。同时,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教育水平等的差异,在教材方面制定了教材多样化的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中小学教材,于是出现了教材数量多、版本多、品种多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如何理解教材的问题不再是传统的对仅有的一本教材内容的精细把握,而应该从教材的相关政策、性质、功能,到具体内容的编排、深浅宽窄、学术性、实用性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认识。 一、对教材多样化版本的理解 多样化教材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对于这些教材,不是随便选择一套拿来用就可以。因为不同的教材所针对的学生的水平和层次不同,具有的地方特色和实施特色不同,对实施条件也就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对每一种教材各自的特点、优势、不足有充分的了解,才可能做出适合的选择。在理解这些教材时,教师一方面要研读教材本身,同时也要了解教材编写者的个人情况,如学术背景和立场、个人成长发展经历等,还应该了解不同身份的人对教材的不同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与其他教材的对比,教师就能够对每一种教材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这样,再根据对学校的条件、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教师的个人风格等的综合分析,就能够选择一种适合的教材。 二、对教材性质与功能的理解 教师对教材性质和功能的基本认识,体现教师基本的教材观,而教师的教材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使用教材的态度、方法和效果。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课程一度成为国家意志和政治意志的体现,教材成为规范的制度文本。受传统教育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从家长、学生到学校的教师,相当一部分人把教材看作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核心内容,是教学内容的唯一权威,把教师教教材看作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于是,“只管低头拉车,却不抬头看路”成为很多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写照。但是,随着课程理论研究和课程实践研究的发展,人们对教材的认识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虽然,课程确实包含着这种制度的意义,但却不局限于此。在几十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十几年前,派纳说,课程是一种复杂的会话。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下的观念终于逐渐被人们所思考和接受:“课程对于教师而言,不是给定的、一成不变的教育要素,而是可以变更的教育要素,是与教师的人生阅历、教师的独特教育理念、师生所处的独特的社会环境、教育情景直接关联的教育要素。”基于这种对课程的基本认识,教师面对教材时,需要摈弃“教材中心”或“教材权威”的思想观念,而把教材看作自己教学活动的参考资料,“教材只是无限多的教学资源中约定俗成的重要资源之一,而不是唯一,更不是关键。”只有坚持这样的教材观,教师才能以平视的眼光去欣赏、分析、批判、调整、修正教材,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真正依据和标准来选择和组织教材,也才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自我实现。 三、对教材内容的具体理解 在教材这个层面上,课程显得更加复杂。由于课程类型的不同和彼此之间性质、内容、方式等的差异,各种类型、各种版本、各种表现形式的教材多样纷呈。对于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在理解时也有不同的侧重。 (一)对学科课程教材内容的理解 在我国当前课程改革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学科课程在内容和课时比例上占有绝对的优势。鉴于学科课程内容所具有的鲜明的系统性、学术性、逻辑性等特点,其教材主要表现为最

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翁借助这样诗意的语言劝告世人要懂得阅读。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热爱阅读,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很多人说过“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自己要喜欢读书”这样的话,不错,教师读书,从读书的内容到读书这个行为本身都是相当有益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的老师怎样拓展课堂的知识,怎样用生动活泼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心智。 这里根据我自己的阅历和经验谈谈教师阅读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克服困难挤出时间进行阅读。 很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活是非常忙碌的,工作之余的时间并不多,再加上需要为家庭腾挪的时间,几乎就谈不上阅读了。没空阅读是大部分教师的现状。除了教科书、教辅书,他们可能不再看其他书籍,这是常见的事情。但这样的后果就是课堂上除了书本还是书本,虽不一定是照本宣科,但也会显得内容贫乏,对于现在接受了大量外界信息的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够的。鲁迅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教师们看书,要有一种“挤”的精神。广州特级教师陈琴在她的《经典即人生》一书中表露:读书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很多时候,等到她有自己的时间,已经在晚上十点半以后了,但是不管怎样她还是要读一会儿书才睡觉。读书如果成为一种习惯,要找出时间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很多人有随身带书的习惯,在不经意的等待时间里就可以翻上几页。习惯的力量也能让人觉得一天不看书就欠缺了什么,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找属于书本的时间。而事实上,我们教师也并不见得非要见缝插针才能找出时间。有些时候,没时间只是一个托辞,没有动力和毅力才是问题所在。 第二,教师看什么书要有所讲究,有所选择。 爱默生读书有三条实用准则:第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第二不是名著不读;第三只读喜欢的书。现在的出版物浩如烟海,要全部读完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没有必要。怎样选择读物对任何读书人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作为教师,选择学科专业、教学策略和方法、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书籍阅读,对教学工作是大有益处的,但是也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这些实用性强的读物。作为中小学教师,知识面宽一点,知识广博一点,不但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架构,也有利于展示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文科教师了解自然知识,立刻教师积累人文知识,既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比如魏书生,不但自己阅读,还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科技信息,介绍教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等知识。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教育观,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使教育面向未来。 经典是最值得我们阅读的书籍,不过经典一般都不太通俗易懂,比较难啃。比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虽然书名与故事家喻户晓,但真正认真阅读过原著的人恐怕并不太多。哲学书籍就更是令人望而生畏。《老子》《庄子》《理想国》这些整天被我们挂在嘴边的书名,要翻开书本还需要一些勇气。教师的阅读应该多一些经典,有一点挑战的难度。如果只是看报纸杂志那是远远不够的。

数学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

数学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 青松小学王林琳 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材料。从狭义来说,教材指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的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体现。教材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决定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定的系统地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是这门学科进行教与学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内容,熟悉小学各年级教材的体系,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那么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研读教材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而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先要阅读例题、解答习题,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等,要善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教材都呈现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呈现,根据教材内容准备设计哪些相关的数学活动,通过这些数学活动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要学会走出自我,学会换位思考。如:要从编者的角度,从自我解读的角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从他人评价的角度等方面予以思考。同时,交流和讨论是研读教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和教研组的老师们共议,也可以和教研组长或教研员个议。在“议”中使教师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其次,通过习题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北师大版教材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教材中有主题图,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几何图形等,其中还有指明思路和方法的提示语,如“想一想”、“议一议”等,将图文结合起来,不仅显示“教什么、学什么”,

教师如何做教材分析

教师如何做教材分析 湖北省宜都市陆城第一小学/邓正平 教材分析,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预案前,要做的一项很重要、又很基础的工作,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基本保证,对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教材的过程,既是教师科学把握教学内容、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实施创造性备课的重要前提,更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同时也能体现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和备课时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如何做教材分析呢?下面以小学品德学科为例,谈谈做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骤: 一、分析全册教材总体要求及基本内容 分析教材时,教师一定要站在课程纲要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度,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只有充分领会了教材的总体要求和内容结构,才能为制定科学的学期教学计划、把握各单元、各单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如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珍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宿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的总体目标而编写的。在这一总体目标下,要求六年级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内部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国家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了解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对外交流及其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及文化。 根据课程总体目标及总体要求,全册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走向文明》:让学生从现代人的视角,去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我们文明生活的关系;再追溯历史的发展,理解和感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不屈不挠的抗争及奋斗精神;深刻认识和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让学生了解建国以来,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的情况,知道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产生的影响力,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四单元《漫游世界》引领学生走出国门,走进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不同的异域风情,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感受世界不同文化的融合,以及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丰富性。教材这样安排,其主要目的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祖国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把讨论的范域扩大到全球,关注不同的异域风情,感受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全册涵盖了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内容十分丰富。 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之前,教师必须对全册教材有较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增强制定教学计划的针对性,提高设计教学预案的实效性。 二、分析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分析了全册教材的总体要求及基本内容后,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单元教材的分析。分析的是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了解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总体要求下的编排、结构思路。 如鄂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在仔细阅读分析教材前面的“单元提示”可以发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这样两个方面:(1)了解古代中国在对外的经济、文化交往上悠久历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引人注目;(2)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了东方大国的风采。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深刻领悟中国对外交往的巨大作用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强烈民族自豪感。本单元共有《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飘扬的五星红旗》、《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同

教师读书的重要意义

教师读书的重要意义 关于教师读书的重要意义,许多专家有过深刻而精辟的论述。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说:“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在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中,更是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整个实验的支柱来重视,营造书香校园的含义远远不局限于教师读书,但教师读书是营造书香校园的重要内涵。 也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读书是否该成为一种职业,我们姑且不论。但我们可以断言:读书与教师成长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教师读书具有其专业价值。 一、完善专业知识 作为一种专业的教师,应该具有与其专业相配套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读书的专业价值首先体现在深化本体性知识、丰富条件性知识、强化实践性知识上。 1、深化本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也即人们所熟知的专业知识,如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知识,数学教师对数学学科的研究等等,它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简而言之,它是关于教的内容的知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自己学生时代的“老本”,必然会落后与淘汰。而一个不能立足于学科前沿知识的教师,对于学科教学的理解必然会肤浅。正如袁振国教授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举例所述:碳的基本形态一直被认为只有二种:金刚石和石墨。可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突然被突破了,新的科学发现,碳的家庭中还有一位成员:富勒体。于是,一夜之间,无数化学、物理教科书变得过期。如果教师没有不断阅读的习惯,本体性知识终究会成为一张过期的支票。 2、丰富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关于“怎样教”的知识,或者说是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用条件性知识,促使本体性知识成为学

浅谈教师如何钻研教材教案

浅谈教师如何钻研教材教案

浅谈教师如何钻研教材教案 新干县实验小学曾捌牙 走进课堂,直面教师原生态的课堂教学,确实感到几分欣喜。许多课堂呈现出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氛围,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但是,在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比如教学情境创设庸俗化,教学活动的泛化、娱乐化倾向非常普遍等等,这些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造成这种现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对知识目标的把握不准确,以致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对学习情境、学习活动、学习方式考虑较多,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跟着感觉走,所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里”。 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如何钻研教材,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准确地设立重点与难点,写出合理的教学预案,并在教学中灵活机智地调整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益?这些都是教师们普遍关心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 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教师都不用现成的教材,而是自己另搞一套,但是往往却又偏离了原来应该教学的内容。当然,想要对教材有所创新是件好事,但是“求异”并不等于“创新”,要想创新,首先就要尊重教材的本意。应该看到,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凝聚了无数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编写而成的,经过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之后才被允许使用的,所以教材的编写、选择和使用都是很慎重的事情。教师应该要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 这里想特别强调的是,要认识到教材就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问题、一个情境、一条思路,你遇到这个情境、问题和思路,要充分利用它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并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而具体说来,要先“入教材”,看到教材提供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是什么,这样才有利于“出教材”,即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适当改变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 1、?阅读例题。 以三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为例。 通过阅读教材,可以清楚地看出,教材对于轴对称图形概念的体会分为两步:

什么是教材分析范文如何写教材分析

什么是教材分析范文如何写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包括对教材地位的介绍、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对教材作用的分析三个部分。 1.对教材地位的介绍 教材在本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介绍,这要依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教材内容特点,确定其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 2.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指在明确教材地位之后,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准确精练地写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方框图)、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并确定课时安排。 3.对教材作用的分析 指在明确地位和主要内容之后,根据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确定其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整套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设置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一)文学作品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议论文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三)文言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进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提升教师解读教材能力的方法研究-徐沟中学

提升教师解读教材能力 ——敬业主题心得体会 徐沟中学董亚宇 2014年5月13日

提升教师解读教材能力 政治课文包含两大部分:正文与辅助文。辅助版块是指教材正文之外的部分,它是与正文紧密结合,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质量的重要尺度之一。辅助版块并非编者的随意而就,而是凝聚了编者的智慧,体现了编者对课标、课程和教材理念的理解。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把大量资料习题引进课堂教学,仅仅以教材的正文作为全部课堂教学内容,对教材的辅助版块没有给与足够的关注,甚至于对其存在视而不见。事实上,辅助板块不仅是对正文的拓展,更是学生理解把握教材重点内容、改变学习方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这几年高考的内容来看,辅助文也是高考中常引用的背景材料甚至是题目设问的直接内容。因此,如何利用好课本中的辅助文,是我们每个一线教师都应该做好的一门功课。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作了较大的调整和更新。在内容结构上,教材有正文和辅助文之分,设计辅助文的意图就在于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有利于老师教学讲解更直观深入,有利于学生展开自主性学习。辅助文设置的内容既是对教材相关概念、术语以及疑难问题的介绍和解释,又是对一些事例、资料、数据的引述。恰当地应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材内容,还可以将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和淡化辅助文的特有功能,不能浪费这样一种重要的宝贵资源。 一、发挥辅助文对教师的提升功能。 辅助文是对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辅助文的查阅,了解,解析可以提升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创新辅助文应用的方式、方法;通过实践,提高高中政治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 发挥辅助文的教学功能。辅助文有关栏目是教材和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作用各不相同,与正文部分一起构成教材的完整内容体系。对辅助文的理解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正文内容;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辅助文的阅读来理解观点的立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教材学习的趣味性,可以增强学生实际应用意识等。 1.深化疑难问题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针对近几年来高考更加注重时政性的趋势,学生不但要掌握课本知识,更要要灵活的加以运用。专家点评中的解析与扩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专家点评部分是对正文相关疑难问题的解析与引申,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下,有助学生思维的拓展与迁移。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更宽了,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调动的知识点也就更多了。 2.深化相关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名词点击是针对相关概念、术语的介绍和解释,这部分经常作为考试的背景材料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时政热点和名词进行讲解。对于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内容的界定、方向与实质,从而在审题方面不出现错误。名词点击中的漫画解释,有助于学生的思考、运用和推移。如: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名词解释中设有两副漫画。在这种直观的视觉效果下,学生很容易就能把握住:谁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就是何种市场形态。在考试中,学生能够把相关知识点调动起来,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3.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