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备课教材简析:本单元围绕“自然科技”编排,包括四篇课文。

首先是两首古诗,旨在通过凝练的语言表现自然景观的神奇秀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同时介绍自然知识。

其次是一篇描写雷雨的文章,用精炼的文字展现了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三篇是一首诗歌,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展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最后一篇文章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激发了学生了解科技、探索宇宙的兴趣。

本单元还包括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教学目标:1.掌握45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认真书写的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诗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3.初步学会默读,能边读边想象。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4.通过本组课文的研究,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自然知识、了解科技、探究大自然奥秘和神秘宇宙的兴趣。

5.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培养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1.掌握45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掌握“含、迎、永、碰、容、易”等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科技的先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关注科学的兴趣。

课时安排:15.古诗二首……………………………………………2课时16.雷雨…………………………………………………2课时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18.太空生活趣事多……………………………………2课时语文园地六……………………………………………3课时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了西湖早晨的美景,诗句中的“晓”、“慈”、“毕”、“竟”、“映”都是生字,而“湖”、“莲”、“穷”、“荷”是常用字,大家要认真记忆。

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西湖的美景,也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导学案第六单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导学案第六单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导学案第六单元】15大禹治水16朱德的扁担导学案设计2.检测自读效果:(1)出示要求会认的17个生字,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引导学生学习“忘、泼、度、龙、炮、穿、向、令”等要求会写的生字。

(3)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多音字。

(4)出示难读的长句子,指导朗读。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交流:从课文中你了解了哪些内容?(1)开火车读,齐读。

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同学推荐好的方法。

(2)读词语,交流识字方法。

如:用动作演示的方法理解“泼、穿”;观看图片理解“龙”“炮”;字理识字“民”。

(3)分段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盛”等多音字。

(4)在文中标出长句子,画出停顿,练习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2)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从中了解课文中的有关内容。

以课件显示要求:(1)一边读课文一边圈画带有生字的词语,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2)同桌互考生字读音。

(3)同桌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互提建议。

2.重点强调三拼音“敲、健、穿、向”,后鼻音“龙、容、盛、康、忘、向、令”,前鼻音“民、碗、健、穿”,翘舌音“驶、容、盛、穿、寿”,平舌音“族、踩”。

三、了解民俗,激起期待(用时:8分钟)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理解“一年一度”。

2.播放泼水节的视频,指导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提问: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在哪里?4.出示周总理的照片,介绍周总理关心人民的事例,指导理解“敬爱”。

1.学习第1自然段。

(1)朗读第1自然段,汇报交流:泼水节是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举行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

(2)联系课文说出“一年一度”的意思。

(3)尝试用“一年一度”说话。

2.观看视频,同学间互相交流看到的内容,感受欢乐的气氛。

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3.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交流: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在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2.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感知,默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教具
教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属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谁知道他是谁?(雷雨)
9、指导朗读
10、同学们,面对这六月西湖的美景,八百多年前的杨万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百多年后的你想怎么来描绘它?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语言训练:你看……(可以观察图中荷叶的颜色、形态、整体到局部、修辞运用、优美词语、引用学过的课文语句等)
11、正是这绿叶红花,让诗人深深陶醉其中,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前句。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学过杨万里的诗吗?谁来背两句。发现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板书:景)
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习第四句(辗转)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习“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习。)
怎样记住它?
总结:是啊,西湖的这片美景在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在诗人的笔下。(板书:心中有情,笔下有神。)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
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同学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身的 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
四、背诵全诗
重点引导同学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 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 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 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溢生命力的 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小朋友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 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5、指名读、齐读。 6、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前修改
一、激趣导入 二、自读古诗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
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 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身的学习符号标志应重点注 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 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


学科
语文
日期
课时 1 课时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六:写话》示范课教案_14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六:写话》示范课教案_14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教科书教学设计语文园地六(“写话”“我爱阅读”)教材分析第六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积极探索、敢于提问,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本课时是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

“我爱阅读”栏目选取了《最大的“书”》这篇文章。

它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

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秉承部编教材“阅读1+X”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书籍。

“写话”选取的内容为学生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产生的疑问,鼓励孩子们充分地说、写自己想问的,并准确使用和书写问号。

因为“我爱阅读”栏目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

在后续的教学中,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自然科学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了解《最大的“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体会川川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品质。

2.鼓励学生充分地说、写自己想问的,并准确使用和书写问号。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交流、勇于提问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初识“书”1.导入:小朋友们,江老师听说咱们二(4)班的小朋友特别爱读书,告诉你们呀,江老师也特别爱阅读、也经常给我家宝贝读书,我爱阅读、你爱阅读、我们都爱阅读!一本本书带领我们走进了神奇的世界、知识的殿堂。

谁能告诉老师你读过的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最大”的呢?2.这节课,我们就进入“我爱阅读”,读一篇与书有关的课文,一齐读课题——《最大的“书”》(多媒体出示课题)[教学意图:摸清学生原有的对“大”书的认识,为后文的“大”岩石埋下伏笔,同时也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表格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表格版
2.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3.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4.学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学生活动:
1.回顾《锄禾》。并背一背。
2.了解《悯农》其一中的作者,
3.读一读。
4.汇报学习古诗的方法。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5.小组交流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活动意图:
通过自学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的有自信。
学生: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2.读一读,练一练。
3认识字词。
教师活动:
一、识字写字
1.出示各场馆图片,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学生游览这些地点。
2.出示图片及对应名称。同学们认识这些建筑物,那么会读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
指导:可以根据语境,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字形结构、偏旁部首猜测词意。“暗示”: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泄露”:不该让人知道的事让人知道了。
学生活动:
1.出示词语,学生根据语境才意思。
指出“喧闹”这个词,让同学们根据这句话的语境,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2.同桌相互学习、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成果,交流猜测词意的方法。
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六单元优质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六单元优质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六单元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具体包括《大象和蚂蚁》、《纸船和风筝》和《石头和小鸟》三篇课文。

这些课文通过生动的故事,向学生们传递了友谊、合作和关爱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故事中提炼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PPT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

3. 学习《纸船和风筝》:(1)学生自读课文;(2)学习生字词;(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4)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友谊的珍贵。

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简答等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象和蚂蚁》:友谊、合作2. 《纸船和风筝》:比喻、拟人、友谊3. 《石头和小鸟》:关爱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单元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选择一道课后习题进行解答:(1)在《大象和蚂蚁》中,大象和蚂蚁是如何帮助对方的?答案:大象帮助蚂蚁搬运食物,蚂蚁帮助大象清理身上的泥土。

(2)在《纸船和风筝》中,纸船和风筝分别象征着什么?答案:纸船象征着友谊,风筝象征着快乐。

3.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关于友谊的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友谊、合作、关爱大自然的故事,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3. 教学过程中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直观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第六单元写字指导《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完美版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第六单元写字指导《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完美版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好上下结构的字【课型】写字指导课【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吴、容、穷、易”等生字。

2.掌握上下结构字的书写规律。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上下结构汉字的结构特点。

2.培养写字的兴趣。

【教学难点】把字写正确美观。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内容。

1.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写了左右结构的生字,大家都会写了吗?下面,老师来听写,比比谁写的正确又美观?(2)对照屏幕,修改评价。

2.引出内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组上下结构的生字,出示:容、穷、吴、易。

二、读帖悟法,规范书写。

1.学写“穷、容”(1)课件出示“穷、容”两个字,今天,我们先来学写这两个字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字的甲骨文,老师解释两个字甲骨文的含义。

(穷:表示人在穴中,无法站直。

容:远古祖先在山洞、岩穴中挖孔凿窗,采光通风,以寄居栖身)它们有个共同的形旁——“穴”,表示洞穴的意思。

(2)我们先来写一写“穴”字头:穴做字头捺变点,形态宽窄看下面,下部收缩盖头宽,下部伸展盖头短。

(3)读帖,发现书写规律。

(穴宝盖的点都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是点,不是捺。

“穷”下面的力的撇起笔在竖中线上,要穿插进穴宝盖中;“容”中间的撇捺要舒展,口字稍扁。

)(4)老师范写。

(5)学生临写。

(6)交流评价。

2.学写“吴、易”(1)读帖,发现书写规律。

(两个字都是上小下大。

“吴”,口字要扁,撇捺舒展。

“易”,两个小撇一长一短。

)(2)老师范写,提醒注意问题。

(3)学生临写。

(4)评价修改。

3.学写“户、失”(1)读帖,发现书写规律。

(2)老师范写,提醒注意问题。

(3)学生临写。

(4)评价修改。

4.集中练写“容、穷、吴、易、户、失”.三、交流展示,评价改写。

1.小组评价。

(姿势端正★★★结构合理★★★正确美观★★★★)2.交流展示:小组推选一名集中展示。

3.取长补短,二次改写。

四、阅读《最大的“书”》刚才,我们学习了六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中,也有一本神奇的“书”,这里面没有字,却藏着许多知识,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我们快来读一读吧!(1)根据文章内容,想一想,题目中的“书”为什么加引号?(题目中的“书”不是真正的书,指的是岩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 能形象感受语中描绘的景色之美。教具ຫໍສະໝຸດ 教法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直接导入,揭题解题
1、出示诗题。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 / 净慈寺 / 送 / 林子方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名刹之一。人物:林子方,事情:送)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1、交流,评价。
2、比如现在这个环境,你觉得用哪一句诗待会儿送送老师比较合适?
五、练习书写(相机作为作业)
一首好诗,不仅要理解,要会吟诵,更要把它端端正正地写在我们的笔端。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认认真真默写这首千古名诗。
六、作业
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比较阅读两首诗的异同。
板书设计:
眼中有景 心中有情 笔下有神
过渡: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多人读,(适当评价语速,节奏,押韵、音乐的美感)。
3、a.下面,请你们来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一起找一找诗歌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b.调换,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
c.我来读题,你们读诗句。
课后反思:
二 年级 语文第六单元 备课
教学内容
15 古诗二首
主备人
授课人
第_2 _课时 总第_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古诗。
理解词义,别样红,红得怎么样?(鲜艳,通透)指导朗读,特别是“无穷”、“别样”。指名先读词,再齐读。
8、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你觉得写得美不美?美在哪里?
a、诗的对仗美。评价:你关注到了诗句的结构,是的,对仗使得诗歌更有节奏感。
b、诗的色彩美、视觉美(醒目,亮丽)。评价:你注意到了作者的遣词造句。c、诗的场面美(大气磅礴的美、壮美)。评价:你很有想像力。
(此时是六月,盛夏,其它的地方还无法看到最美的景色,只有西湖那一池荷花开得正盛。)
7、师:诗人的视角是多么独特的啊!写景,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别之处。请同学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也来关注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说说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
诗人见到的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诗人见到的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2、想解开这个疑问吗?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
师读诗人与林子方的背景资料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虽然不这么想,但还是尊重林子方,并写诗相送。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学过杨万里的诗吗?谁来背两句。发现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板书:景)
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饱含着作者的赞叹?是啊,遍览山川的杨万里只到过西湖吗?但“毕竟”是西湖的风光最美啊?只有西湖六月有莲叶荷花吗?但“毕竟”是西湖六月的荷花最美啊。来,读好它。
12、能背了吗?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吧!
三、探究问题,体会诗中的情感美
1、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题时,你有没有发现新的什么问题?(这是一首什么诗?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写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对题啊。
9、指导朗读
10、同学们,面对这六月西湖的美景,八百多年前的杨万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百多年后的你想怎么来描绘它?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语言训练:你看……(可以观察图中荷叶的颜色、形态、整体到局部、修辞运用、优美词语、引用学过的课文语句等)
11、正是这绿叶红花,让诗人深深陶醉其中,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前句。
总结:是啊,西湖的这片美景在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在诗人的笔下。(板书:心中有情,笔下有神。)
4、来,读好这首诗。
四、积累送别诗
送别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因为古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一旦别离,再见面就很困难,有时甚至成为永别,于是,诗人就把这种离别的情感化成了诗文,回忆一下,你能背上两句送别诗吗?
此时,你能说说,诗人为何要写这西湖的美景来送别友人吗?指名交流。
3、让我们再往这首诗里面走走。荷,被国人付予了多种的意义。(相机出示荷的含义)你认为诗人写荷相送,可能还想表达什么?
荷,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她的花语是:清白、坚贞和纯洁。是佛教中神圣吉祥的名物,也是友谊的种子。
4、整体感知:刚才,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读得很美。
5、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
6、了解西湖:是啊,如果说杭州是人间天堂,那么西湖就是天堂里最美的一颗明珠,其中,西湖十景尤其美。哪十景呢?(师细数)。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哪一景吗?(曲院风荷)
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那为何也不写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教具
教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二 年级 语文 第六单元 备课
教学内容
15 古诗二首
主备人
授课人
第_1 _课时 总第_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能形象感受语中描绘的景色之美。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1、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
2、感受诗句中作者隐含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