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农业部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四号)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6日)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22108万户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进行了调查。
现将主要结果公布如下:一、住宅2006年末,农村居民平均每户拥有住宅面积128平方米。
99.3%的住户拥有自己的住宅。
其中,拥有1处住宅的20450万户,占92.5%;拥有2处住宅的1421万户,占6.4%;拥有3处以上住宅的77万户,占0.4%。
住宅类型主要为平房。
其中,居住平房的14774万户,占66.8%;居住楼房的6750万户,占30.5%;居住其他类型住房的584万户,占2.7%。
住宅结构主要为砖木和砖混结构。
住宅为砖木结构的9799万户,占44.3%;砖混结构的8706万户,占39.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1335万户,占6%;竹草土坯结构的2124万户,占9.6%;其他结构的144万户,占0.7%。
表1住宅面积与构成二、饮用水有2265万个住户反映获取饮用水存在困难,占10.3%。
使用管道水的住户10754万户,占48.6%。
5101万户的饮用水经过净化处理,占23.1%;9231万户的饮用水为深井水,占41.8%;6151万户的饮用水为浅井水,占27.8%;619万户的饮用水来源于江河湖水,占2.8%;303万户的饮用水为池塘水,占1.4%;316万户的饮用水来源于雨水,占1.4%;387万户的饮用水来源于其他水源,占1.7%。
表2饮用水情况三、炊事能源农村居民炊事使用的能源中,主要使用柴草的13318万户,占60.2%;主要使用煤的5762万户,占26.1%;主要使用煤气或天然气的2642万户,占11.9%;主要使用沼气的145万户,占0.7%;主要使用电的182万户,占0.8%;使用其他能源的59万户,占0.3%。
表3按主要使用的炊事能源类型分的住户构成四、卫生设施使用水冲式厕所的2838万户,占12.8%;使用旱厕的9796万户,占44.3%;使用简易厕所或无厕所的9474万户,占42.9%。
关于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需求与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

身边照 顾生活起 居, 也没有足 够的经济能力请保姆进 行 日常生
活 的照护 , 其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因此 , 农村 空巢老人迫切需求
严峻 。 本文对农村空巢老人 的养老需求与养老保 障问题作 出详 细分析论述 , 并就制定积极 的政 策、 措施 , 障衣村 空巢老人 的养老 保
提 出基 本 思 路 。
【 关键 词】 农村空巢老人 ; 养老需求; 养老保 障
一
、
农村空巢老人
相 互慰藉 , 旦丧 偶 , 一 失去对 方的沉重 打击会给 老年人 带来严 三、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 障问题 的建议 () 1 关于保 障经济收 入需求 , 要全方位 探索 农村老 人经 济
政经枧点
关 于我 国农 村 空巢老人 养老需求 与养老 保 障 问题 的思考
梁硕轩 吴慧娟
石 家庄 006 ) 50 1 ( 河北经 贸大学公 共管理学院, 河北 【 摘
要】 在老龄化和 工业化 的双重背景下, 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 多。 较之 其他老人 , 这个群 体更为脆 弱, 面临的养老 问题 更为
1国务院人 口普查办 公室 .中国 2 1 0 0年人 口普查 资料 【 .北京 : M】 中 人只要 尚有一丝劳动能力, 就需要劳动养活 自己。() 2 日常生活 【] 2 1 需求及医疗需求 。目前, 国老年人 中 7 %患有各种老年病, 我 0 其 国统计 出版社 ,0 l
之间形成互助 。用“ 助人 自助 ”“ 、 换位思考 ” 的理念指导低 龄空 巢老人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个 性化 的服 务。四是加强空巢老人
() 1经济收入保障需求 。 国农村 空巢老 人生活 老人玫瑰梦咖 .武汉大学 出版社 ,0 8 9 20 ( ) 中 1%患有严重疾病 , 5 生活不能 自理 。而这些 患有 严重疾病的 [】 3国务院第二次全 国农业普 查领 导小组办公室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 老年人 , 有一部分 生活在农村 空巢家 庭 中, 他们 既没有儿 女在 [] 统计局 .第二次全 国农业普查主 要数据公报 ( 一号)E / L .h p 第 [B O ] t : t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六号)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六号)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发布时间:2008-02-29 10:00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六号)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9日)耕地分布及分类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耕地数据采用国土资源部2006年度的土地变更调查结果。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进行了耕地面积数据事后质量核实。
现将主要结果公布如下: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小于1.0米、北方宽度小于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2006年(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数据)121775.9千公顷。
从地区分布情况看:西部地区分布的耕地较多,占36.9%;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占21.7%、23.8%和17.6%。
从耕地类别看:旱地面积比重较大,占55.1%;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分别占26.0%和18.9%。
从坡度等级情况看:0-15度的耕地比重最大,占87.5%;15-25度、25度以上的耕地分别占9.2%和3.3%。
耕地分布及分类情况注:四大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度农业污染源综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度农业污染源综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国家统计局批准2018年8月本普查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县(区、市、旗)种植业基本情况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审核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20年月日说明:1.本表由县(区、市、旗)农业部门根据统计数据填报;2.规模种植指一年一熟制地区露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达到100亩及以上,一年二熟及以上地区露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达到50亩及以上,设施农业的设施占地面积25亩及以上,园地面积达到100亩及以上;3.审核关系:(1)08=09+10+11+12;(2)13=17+23=14+15+16;(3)17=18+19;(4)20=21+22;(5)23=24+25+26+27。
指标解释区划代码为统计用12位区划代码。
农户总数用于登记农业经营户、居住在农村且有确权(承包)土地的住户。
以居住地或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生产地为原则登记。
农村劳动力人口指乡村人口中经常参加集体经济组织(包括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和家庭副业劳务的劳动力的人数之和。
也指有劳动能力的农民的数量。
化肥施用量是指2017年每个县(区、市、旗)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实物总量,单位为吨。
氮肥施用折纯量、含氮复合肥施用折纯量是把施用的不同种类氮肥或含氮复合肥按含氮百分比成份(含氮折纯率)进行折算后的数量之和,单位为吨。
氮肥、含氮复合肥种类名称和含氮折纯率见表1。
用于种植业的农药使用量是指区域(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内2017年所有作物种植周期内所施用的农药实物总量,单位为吨。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农 业 、农 村 、 农 民 的 基 本情 况
在 本 次 普 查 中 , 四 川 省 共 调 查 了 I
究制定 经济 社 会发 展战 略 、规划 、政 策和科 学决 策 提供 依据 ,并 为农 业生 产经 营者 和社 会公 众提 供统 计信 息 服 务 。普查 的标准 时 点为 2 0 0 6年 1 2月 3 1日,时期资料为 20 年 。这次普查 06
同步于 2 0 0 6年开展 了 全 国农 业 普查 , 目的是 全 面掌握 全 省
农 业 、农 村 和 农 民 的 基 本 情 况 ,为 研
组办公室和四川 省统计局向社会公布本 I 次普查的主要结果。
有农 民业 余文化 组织 。6 .%的村有卫 78
生室 ,7 %的村有有行医资格证书 的医 2 生 ,1.%的村 有有行 医资格证 书 的接 3 6
查 登记 范 围 的完 整 性 和 登 记 内容 的 准 确 性 。 全省 按 照 分 层 随 机 抽 样 的 方 法 ,共
20 0 6年 末 ,全 省 共 有 农 业 生 产 经 营 户 1 2 户 , 比 19 年 第 一 次 全 国 5 3万 96 农 业 普 查 时 增 长 37 。 全 省 共 有 农 业 . %
一
J I I
省
统
计
局
里 范 围 内有 中学 。3 .%的村 有 幼 儿 园 、 4 1
根据 《 全国农业普查条铡》的有关
规 定 , 四川 省 人 民 政 府 农 业 普 查 领 导 小
次全 国农 业普查 之后 ,四川 和全 国 I
托 儿 所 ,2 %的 村有 体 育 健 身 场 所 , . 2 73 . %的村有 图书室 、文化站 ,76 . %的村
中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年)

中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年)中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是关于全国农业资源、农业生产状况以及农户经济收入等相关数据的一项大规模调查。
该普查旨在深入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为制定农业政策和农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普查的目的、范围、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普查结果进行分析。
一、普查目的第二次农业普查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农业资源状况:通过普查调查农业资源分布情况,包括土地利用、农田水利等,以便科学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
2.掌握农业生产情况:调查农作物种植情况、农畜产品产量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等,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提供依据。
3.了解农户经济收入:通过普查掌握农户经济收入情况,包括农民工收入、农村非农经济收入等,为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普查范围第二次农业普查覆盖全国范围,包括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普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畜牧业、渔业、农村经济、农民工等方面。
1.土地利用:调查耕地面积、林地面积、草地面积等各类土地利用情况,深入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2.农业生产:调查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以及种植结构等情况,全面掌握农作物生产情况。
3.畜牧业:调查养殖业生产规模、种类、数量以及畜产品产量等情况,掌握畜牧业发展现状。
4.渔业:调查渔业养殖和捕捞的情况,包括渔业资源、渔业产量等,为渔业管理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5.农村经济:调查农村经济收入、农民工收入、农村非农业经济等情况,全面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6.农民工:调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包括人数、收入等,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管理提供参考。
三、普查方法第二次农业普查采用了多种调查手段和方法:1.登记表填报:通过给农户发放登记表,要求农户填写相关信息,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手机APP调查: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APP进行调查,方便农户填报信息。
3.现场核实:普查人员将进行现场走访和核实,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5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社会服务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国34756个乡镇和637011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社会服务进行了调查,现将主要结果公布如下:一、交通2006年末,在乡镇地域内有火车站的乡镇占全部乡镇的9.6%,有码头的占8.9%,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的占46.1%。
乡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在一小时车程内的占78.1%,距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在50公里之内的占61.3%。
表1有交通设施的乡镇比重2006年末,95.5%的村和82.6%的自然村通公路,25.0%的村地域内有车站或码头。
进村公路路面以水泥路面居多,村内道路路面以沙石路面居多。
表2有交通设施的村比重二、电力、通讯2006年末,81.9%的乡镇已经完成农村电网改造,98.7%的村通电,98.3%的自然村通电;97.6%的村和93.7%的自然村通电话;81.1%的乡镇有邮电所。
表3有电力、通讯设施的乡镇或村比重三、文化教育2006年末,10.8%的乡镇有职业技术学校。
11.7%的乡镇有公园。
71.3%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
87.6%的村在3公里范围内有小学,69.4%的村在5公里范围内有中学。
97.6%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57.4%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
30.2%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10.7%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13.4%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15.1%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
表4有文化教育设施的乡镇或村比重四、环境卫生在本次普查的19391个镇中,72.3%的镇实施集中供水,19.4%的镇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36.7%的镇有垃圾处理站。
24.5%的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15.8%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33.5%的村有沼气池,20.6%的村完成改厕。
表5有卫生处理设施的镇或村比重五、医疗和社会福利机构2006年末,98.8%的乡镇有医院、卫生院,66.6%的乡镇有敬老院。
西部农村信息化水平分析与提升对策

西部农村信息化水平分析与提升对策摘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农村信息化水平低于全国和其他地区,处于落后位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农村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水平差异也较大。国家应当大力扶持西部农村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移动通信事业发展,加强乡镇邮政网点建设,增强乡镇邮政服务功能,加快农村图书室建设,积极培育农民信息需求,不断提高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关键词:农村信息化;水平提升;中国西部Analysis and Promotion Measures of Countryside Informatization Level in Western 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national agricultural census, the countryside informatization level in western China was lag behind other regions level and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level. The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hina was unbalance between different province(municipality, autonomous region)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stricts was huge.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level of countryside informatization level in western China,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ongly support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mobile communication industry,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and service function of postal network in villages and town, speed up the building of rural library, and actively cultivate the information requirement of peasants.Key words: countryside informatization; promote the level; western China中国西部地区作为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富集而又相对落后、贫困的地区,其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西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状况将影响整个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客观认识西部农村信息化水平与全国和其他地区的差距,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西部农村信息化建设,对加快提升西部农村信息化水平是十分必要的。1西部农村信息化水平现状1.1西部农村信息化基础条件落后于全国和其他地区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中,有14个与农村信息化相关的指标数据(见表1)。这14个指标数据中,第1~10个指标可以反映出农村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第11~14个指标则说明了农村家庭信息化设施的拥有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反映农村信息化的水平状况。从表1中可见,除第9、10两个指标的数据西部地区略高于中部地区外,其余各个指标的数据均低于其他地区和全国水平。这直观地说明了西部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条件处于全国的落后位置,尤其是邮电通信和广播电视方面的条件与其他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还很大。1.2西部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落后于全国和其他地区为了能够从整体上考察西部农村信息化水平与其他地区和全国的差异,选取表1中的第2、3、5、6、8、10、11、12、13、14等10个最能反映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数据,作为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基本指标,运用《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编写组提出的如下公式来计算农村信息化水平总指数[2]:H(E)=■WiPi式中:H(E)代表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的得分,n为评价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个数, Pi为第i个构成指标标准化后的值,Wi为第i个构成指标的权重。以上所取的10个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中,有6个指标是百分比,有4个指标是拥有率。为了使量纲不同的各个指标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计算的数值,需要对各指标进行同一化(即无量纲化)处理。要无量纲化处理,就必须明确一个目标际值,即农村信息化实现的指标值。根据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有关目标和政策,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确定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的目标际值除“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为20%、“每百户拥有电脑”为5%外,其余均为100%。经无量纲化处理,各地区和全国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数据如表2所示。对于各指标的权重,用变异系数法来计算并加以确定。变异系数法对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是由各指标的变异系数计算得出的(指标权重=该指标的变异系数/所有指标的变异系数之和),而变异系数=该指标的标准差/该指标的均值。运用变异系数法计算得出的结果,可以反映各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异程度。运用变异系数法和农村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计算公式计算所获取的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农村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得分东部地区最高,其次是东北和中部地区,西部最低。西部的总指数得分比全国水平低21.45,比东部低52.47,比东北低16.97,比中部低6.59。可见,农村信息化水平各地区之间的差距不小,西部与东部之间的差距巨大。1.3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农村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根据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布的数据,运用上述方法计算得出西部12省(直辖市、自治区)农村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如表4所示(因西藏未公布“有广播电视站的乡镇”、“能接收电视节目的村”和“安装了有线电视的村”指标数据,则计算应以其余7个指标数据来进行,且目标际值按“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为45%、“每百户拥有电脑”为5%,其余为100%来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由表4可知,新疆因其“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指标得分远超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而使其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得分位居西部第一,其次为广西、内蒙古、陕西、重庆、宁夏、甘肃、云南、四川、青海、贵州、西藏。西部12省(直辖市、自治区)农村信息化总指数平均分为42.79分,新疆高出平均分16.93分,而西藏比平均分低22.60分,新疆高出西藏39.53分。在平均分以上的有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平均分以下的有四川、贵州、青海和西藏4个省(自治区)。可见,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农村信息化水平差异也是较大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间农村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2提升西部农村信息化水平的对策建议从以上分析可见,西部地区必须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以缩小与全国和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为西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持。2.1国家应当采取特殊政策,大力扶持西部农村信息化建设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上致辞指出,西部地区的开发水平将决定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西部地区的开放水平将决定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3]。党的十七大和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决定要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而单从农村信息化水平来看,西部还远远落后于全国和其他地区,特别是与东部之间的差距很大,极大地制约了西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从而也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从数据比较来看,西部在农村家庭拥有彩电、固定电话和手机的数量方面与全国及其他地区差距最大;其次是安装了有线电视的村和有邮电所的乡镇比例数,前者与西部农村家庭收入偏低有极大关系,后者则跟西部有些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差、人口居住分散等有很大关系。鉴于此,国家应当适度增加对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在实施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时应加大对西部农村的补贴力度,尽快提高西部农村家庭彩电、固定电话、手机和电脑的普及率和拥有量,特别是彩电的拥有率。应当面向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和社会困难群体,建立和完善以普遍服务基金为基础、相关优惠政策配套的补贴机制,逐步将普遍服务从基础电信和广播电视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业务,以西部农民普遍能够承受的价格,提高西部农村网络普及率,从而缩小西部农村与其他地区的数字鸿沟。2.2加快西部农村通讯设施建设,高度重视移动通信事业发展随着电话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大力推进,在电信、移动、联通、卫通等几大通信营运商的积极参与下,西部农村通电话村的比例已经达到了93.8%,但是依然落后于全国及其他地区。为了尽快缩短与全国和其他地区的差距,西部应当加快农村通讯设施建设步伐,力争尽快实现“村村通电话”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基本目标。有关部门应当适应西部农村家庭手机拥有量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加快西部农村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把农民手中的手机作为农民方便、快捷获取公共信息的主要渠道,努力做好面向“三农”的移动信息服务工作。要推出面向西部农村的惠农套餐,以最合适的价格和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吸引、刺激西部农村从业人员积极利用手机获取公共信息服务,提升西部农村家庭的手机拥有率,提高面向西部农村的移动通信服务的社会效益。2.3加强西部乡镇邮政网点建设,增强西部农村邮政服务功能乡镇邮政网点不仅承担着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报刊发行、书信传递、储蓄汇兑等业务,而且也是农村重要的物流渠道。2009年1~10月,全国邮政业业务收入886.7亿元,其中快递业务收入384.8亿元[4],占全部邮政业务收入的43.4%。而同期四川省邮政业务收入29.467亿元,其中快递业务收入8.089亿元[5],占全部邮政业务收入的27.4%;广西区邮政业务收入14.136亿元,其中快递业务收入3.442亿元[6],占全部邮政业务收入的24.4%。这说明快递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及其西部地区邮政业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意味着邮政业成为了快递行业重要的生力军。尤其是在其他快递企业还难以将服务网络延伸到广大西部农村市场的情形下,乡镇邮政网点具有其独有的优势,是西部农村物流特别是快递业务的主渠道。所以,应当高度重视西部地区乡镇邮政网点的建设,力争尽快使邮政所覆盖西部地区90%以上的乡镇,以满足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邮政业务的需求,为西部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2.4加快西部农村图书室建设,努力提升西部农村信息化整体水平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要重视电子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也不可忽视纸质信息载体的传播作用。由于受低文化程度和低经济收入的影响,农村家庭订阅报刊和购买图书的积极性不会很高。而建立农村图书室,为广大农民提供报刊和图书阅读的公共服务,是改变农村信息渠道不畅、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必然举措,所以,图书室的建设也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已有13.4%的村建起了图书室文化站,东部和东北地区建立图书室文化站的村比例已分别达到了18.1%和16.4%,而西部地区仅有10.9%,比东部和东北分别低了7.2和5.5个百分点,比全国低2.5个百分点。为此,西部必须加快农村图书室文化站的建设,以尽快缩小与东部和东北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西部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2.5积极培育农民信息需求,不断提高西部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农民信息需求不仅决定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方式,而且决定了农村信息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和模式。所以,提高农民对农村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为此,政府要加强对农村信息化政策的宣讲,特别是要加强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抓好对农村干部、专业经营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纪人的应用培训,使之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以典型示范和榜样力量去激发农民的信息需求欲望,做好农民信息需求引导工作。一般来说,文化教育程度对农民信息需求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文化程度较高者不仅信息接受能力更强,而且信息需求量也会更大。因此,应当大力发展西部农村教育事业,重视举办乡镇职业技术学校和农村远程教育,积极提高农业从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以保障农村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才会反过来刺激农民信息需求的增长,农村信息化才不会成为死水一潭。而农民的信息需求是多方面的,这些信息资源又被掌握在不同的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手中,信息来源复杂,信息质量良莠不齐,而且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常常会使信息辨析能力不强的农民无所适从。所以,应当建立统一的农村信息发布机构,归口负责涉农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要认真分析不同区域、不同情况的农民信息需求的差异性、特殊性,以农民需求为导向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和提供信息服务,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针对性和实效性。3结语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水平决定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西部农村信息化水平对于西部地区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情况来看,西部农村信息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及其他地区,同时,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间的农村信息化水平也不平衡,因此国家必须进一步采取特殊政策,着力加强西部农村邮政通讯事业等方面的建设,进一步整体推进西部农村信息化建设,确保西部农村信息化水平能够尽快得到提升,赶上全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参考文献:[1]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 /tjgb/nypcgb/qgnypcgb/t20080221_402463655.htm,2010-12-21.[2] 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R],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00.[3] 温家宝.全面提高中国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平[EB/OL]. / politics / 2009-10/ 16 / content_12247537.htm, 2010-12-21.[4] 国家邮政管理局.2009年10月份邮政业运行情况[EB/OL]. http:// www. chinapost. gov. cn / folder92 / 2009 / 11/ 2009-11-1843533. html,2010-12-21.[5] 四川省邮政管理局.2009年10月份邮政业发展运行情况[EB/OL]. /folder311/2009/11/2009-11-2343848.html,2010-12-21. [6] 广西壮族自治区邮政管理局.2009年10月份全区邮政业运行情况[EB/OL]. /folder1170/folder1172/2009/11/2009-11-1943649.html,201 0-12-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发布时间:2008-02-25 10:00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三号)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8年2月25日)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社会服务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国34756个乡镇和637011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社会服务进行了调查,现将主要结果公布如下:
一、交通
2006年末,在乡镇地域内有火车站的乡镇占全部乡镇的9.6%,有码头的占8.9%,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的占46.1%。
乡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在一小时车程内的占78.1%,距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在50公里之内的占61.3%。
表1有交通设施的乡镇比重
2006年末,95.5%的村和82.6%的自然村通公路,25.0%的村地域内有车站或码头。
进村公路路面以水泥路面居多,村内道路路面以沙石路面居多。
表2有交通设施的村比重
二、电力、通讯
2006年末,81.9%的乡镇已经完成农村电网改造,98.7%的村通电,98.3%的自然村通电;97.6%的村和93.7%的自然村通电话;81.1%的乡镇有邮电所。
表3有电力、通讯设施的乡镇或村比重
三、文化教育
2006年末,10.8%的乡镇有职业技术学校。
11.7%的乡镇有公园。
71.3%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
87.6%的村在3公里范围内有小学,69.4%的村在5公里范围内有中学。
97.6%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57.4%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
30.2%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10.7%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13.4%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15.1%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
表4有文化教育设施的乡镇或村比重
四、环境卫生
在本次普查的19391个镇中,72.3%的镇实施集中供水,19.4%的镇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36.7%的镇有垃圾处理站。
24.5%的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15.8%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33.5%的村有沼气池,20.6%的村完成改厕。
表5有卫生处理设施的镇或村比重
五、医疗和社会福利机构
2006年末,98.8%的乡镇有医院、卫生院,66.6%的乡镇有敬老院。
50.2%的村距离医院、卫生院在3公里以内,74.3%的村有卫生室。
76.1%的村有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16.3%的村有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
表6有医疗和社会福利机构及人员的乡镇或村比重
六、市场建设
2006年末,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8.2%的乡镇有专业市场,23.0%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7.6%的乡镇有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市场。
88.4%的乡镇有储蓄所。
34.4%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
50.2%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化肥,5.2%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彩电。
表7有金融商业机构的乡镇或村比重
注:
1.村:指村民委员会所辖地域和有集体所有制农用地或有农业户籍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
2.通公路的村:指有公路从外部通达到的村。
公路是指能通行汽车、拖拉机的道路。
3.村到最近的车站、码头的距离:指本村村委会驻地到最近车站或码头的距离。
有定时经过或经常经过的客运车、并能招手上车的地点也视为车站。
4.通电的村:指能用电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村。
5.通电话的村:指能用固定电话或手机与外界联系的村。
6.有卫生室的村:指在本村地域内,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由村集体或个人举办的卫生机构。
卫生室有固定场所,从事医疗活动,承担管理职能。
不包括专科的牙医室,以及主要从事药品销售活动的单位。
7.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的村:指年底本村村委会驻地的住户生活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消毒等处理。
来自自来水厂的饮用水视为经过集中净化处理。
8.实施垃圾集中处理的村:指本村地域内有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垃圾集中处理,或者虽然没有垃圾处理设施,但是对垃圾实行统一集中清运。
9.完成改厕的村:指本村地域内基本消灭了露天粪缸、粪坑、旱厕、简易厕所,大多数或全部居民使用带有化粪池、沼气池或三隔池厕所,部分居民使用公共厕所或其他村里指定的定点场所作为倾倒粪便的场所。
10.实施集中供水的镇:指通过管道系统对镇区居民进行集中供水的镇。
集中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自来水或者饮用水的标准。
不符合国家自来水或饮用水标准,或者水质未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检验认定为合格的,虽然其形式为集中供水,也不算集中供水。
11.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的镇:指镇区居民的生活污水纳入污水收集管网并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的镇。
12.有垃圾处理站的镇:指镇区内有对垃圾进行集中、转运或者各种无毒化处理的垃圾清理场所的镇。
垃圾处理站不包括只存放垃圾,但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垃圾堆放场所。
13.四大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