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_条文解读

合集下载

关于2017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材料参数落地问题的建议

关于2017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材料参数落地问题的建议

文章编号:1671-7619(2018)01-0020-06关于2017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材料参数落地问题的建议罗立峰(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州516139)摘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于2017年9月1日开始施行,新规范在设计指标的选用上较原规范有较大调整㊂以我省高速公路典型结构为例,就第三条 改变了路面材料的设计参数,调整了相应测试和取值方法”在设计中所涉及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提出一些意见建议㊂关键词: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路面材料;设计参数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志码:A作者简介:罗立峰(1964.06-),博士,教授,从事教学科研,主要研究方向:路面工程,E-mail:rblfluo@㊂0 引言‘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下称‘规范“)于9月1日开始施行,新规范在设计指标的选用上较原规范有较大调整㊂主要变化有:(1)规范了轴载谱及交通参数的调查分析方法㊂(2)引入了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㊂(3)改变了路面材料的设计参数,调整了相应的测试和取值方法㊂(4)增加了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㊁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和路面低温开裂设计指标,改进了沥青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预估模型,取消了路表弯沉设计指标㊂(5)梳理了章节安排,突出了结构组合设计要求,规范了术语和符号㊂本文以我省高速公路典型结构为例,就第三条 改变了路面材料的设计参数,调整了相应的测试和取值方法”在设计中所涉及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提出一些意见建议㊂1 设计参数水平的确定‘规范“5.1.3路面结构层材料参数确定可分为三个水平:(1)水平一,通过室内试验测试确定㊂(2)水平二,利用已有经验关系式确定㊂(3)水平三,参照典型数值确定㊂水平二和水平三都是利用已有的资料,区别在于一个是经验关系式一个是数值,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利用已有的㊂因此就水平二和水平三来讲,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参数确定可以前置㊂设计单位可以利用项目所在区域已有的经验关系式或经验值;若没有,省㊁市可以针对本地区的特点分区域㊁分类型㊁分等级等方式提前进行试验研究,形成经验关系式或经验数值供设计时采用㊂这种方式方便了设计,但针对性不强㊂水平一要求通过室内试验测试确定㊂这种方式针对性强,科学且合理,是最好的方式㊂‘规范“5.1.4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宜采用水平一,其他设计阶段可采用水平二或水平三;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采用水平二或水平三㊂这里用了 宜”字㊂该字眼往上理解有 应该”适当”之意,往下理解有 建议”之意,字意上有宽度,有从 建议”过渡到 应该”之意㊂说明规范制定者已考虑实施时,新旧规范的过渡㊂2 高速公路典型结构为方便说明,本文选用了我省较为常见的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㊂具体结构见表1㊂根据‘规范“5.1.4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宜采用水平一,其他设计阶段可采用水平二或水平三;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采用水平二或水平三㊂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该采用水平一㊂㊃02㊃2018年第1期 广东公路交通Guangdong Highway CommunicationsVol.44No.1Feb.2018表1 广东省高速公路典型结构层位材料名称厚度/mm20℃动态压缩模量/MPa水稳材料弯拉强度/MPa①中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C)4012000/②中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6011000/③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8010000/④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4.5%~5.5%)360/1.6⑤低剂量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3%~4%)200/1.2⑥15cm级配碎石垫层150//土基E0≥50MPa 表1路面组合结构,根据‘规范“6之6.2.1,其设计指标应为表2㊂表2 广东省高速公路典型结构设计指标基层类型底基层类型设计指标无机结合料稳定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1)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拉应力;(2)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㊂2.1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拉应力根据‘规范“(B.2)之B.2.1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的疲劳开裂寿命应根据路面结构分析得到的各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的拉应力,按式B.2.1-1计算㊂所涉及的参数:(1)各结构层模量㊂(2)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的弯拉强度㊂(3)疲劳开裂寿命(轴次)㊂涉及的试验项目有原材料检测㊁配合比的设计㊁强度试验㊁疲劳试验及弯拉强度试验等㊂几乎涵盖了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材料的全部试验㊂2.2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1)各结构层模量㊂(2)车辙试验的厚度及第i分层沥青混合料在实验温度为60,压强为0.7MPa,加载次数为2520次时,车辙试验的永久变形量㊂(3)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㊂涉及的试验项目有原材料检测㊁配合比的设计㊁强度试验㊁车辙试验等㊂几乎涵盖了沥青混合料的全部试验㊂3 试验检测及其内容采用室内试验(水平一)获取结果设计所需的材料参数,则需进行一系列试验㊂3.1 路面材料参数的变化新规范路面材料参数的选用上与老规范主要区别在沥青混合料的试验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㊂3.1.1 沥青混合料动态压缩模量老规范规范采用15℃和20℃时的静态单轴压缩回弹模量作为表征沥青混合料劲度性质的参数㊂无论是试验方法还是参数指标,它都不能正确反映材料的基本性状,也不能得到合理的路面结构响应分析和设计结果㊂而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质同加载时的温度和加载时间(或频率)有关,反映其应力-应变关系的动态压缩模量值具有温度和加载时间依赖性,故新‘规范“要求采用周期加载单轴压缩动态模量标准试验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的动态压缩模量,具体试验方法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动态压缩模量测试方法㊂路面结构计算时沥青层的参数采用动态压缩模量㊂3.1.2 沥青高温抗车辙性能指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应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并应符合新‘规范“表5.5.7的要求㊂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指标除了动稳定度外,本次增加了一个贯入强度指标,沥青混合料贯入强度采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附录F规定的单轴贯入试验方法测定㊂3.1.3 其他指标沥青水稳定要求本次未做大的调整要求;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未做大的调整,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弹性模量采用经调整系数修正后的弹性模量㊂总而言之,路面材料参数由静态向动态转变,这种转变是设计的一大进步㊂将使得路面设计更㊃12㊃2018年第1期罗立峰:关于2017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材料参数落地问题的建议总第154期加科学㊁合理㊁可靠㊂3.2 试验项目3.2.1原材料3.2.1.1 粗细集料及矿粉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可采用项目沿线的玄武岩㊁花岗岩及石灰岩石料,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应采用石灰岩材质的机制砂,试验检测项目如表3所示㊂表3 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项目序号试验项目目的有效性1粗集料玄武岩㊁石灰岩㊁花岗岩等压碎值抵抗压碎的能力不少于3组洛杉矶磨耗损失抵抗摩擦㊁撞击的能力不少于2组表观相对密度不少于2组粘附性粘附性不少于5个集料颗粒针片状颗粒含量形状和抗压碎能力不少于2组坚固性坚固性㊁安定性不少于1组0.075以下粉尘含量颗粒组成不少于2组吸水率吸水性不少于2组石料磨光值抗摩擦性不少于2组2细集料石灰岩表观相对密度不少于2组坚固性坚固性㊁安定性不少于1组砂当量粘性土或杂质的含量,洁净程度不少于2组棱角性抗流动变形性能不少于3组亚甲蓝值洁净程度不少于2组3矿粉视密度试验不少于2组含水量试验含水量不少于2组粒度范围颗粒级配不少于2组亲水系数试验亲水性不少于2组基层㊁底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粗集料㊁细集料试验检测项目如表4㊂表4 基层㊁底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粗集料㊁细集料试验检测项目序号试验项目目的有效性1粗集料压碎值抵抗压碎的能力不少于3组针片状颗粒含量形状和抗压碎能力不少于2组0.075以下粉尘含量颗粒组成不少于2组软石含量软石含量不少于2组2细集料颗粒分析颗粒组成不少于2组塑性指数塑性不少于2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不少于1组硫酸盐含量硫酸盐含量不少于1组3.2.1.2 沥青道路沥青及基质沥青采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70,采用双控指标,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2.1-2中1-4气候区的规定以及PG64-22的要求㊂上㊁下面层沥青采用SBS改性I-D型,改性剂剂量根据配比试验确定㊂改性沥青也采用双控指标,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6.2中Ⅰ-D级的规定以及PG76-22的要求㊂具体试验指标如下表5㊂㊃22㊃2018年第1期 广东公路交通 总第154期表5 道路石油沥青及改性沥青试验指标序号试验项目目的有效性1国产或进口AH-70道路石油沥青针入度(25℃,5s,100g)软化点T(R&B)60℃动力粘度10℃延度15℃延度蜡含量闪点溶解度质量变化残留针入度比残留延度(10℃)温度敏感性不少于3组热融性不少于3组黏结性不少于2组拉伸延展性不少于3组蜡含量不少于3组安全性不少于2组蒸发残留物的溶解度不少于2组耐老化性能不少于2组2国产或进口AH-70SBSI-D改性沥青针入度(25℃,5s,100g)运动粘度135℃延度(15℃㊁5℃)软化点闪点溶解度弹性恢复25℃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粘附性掺入抗剥落剂的粘附性温度敏感性不少于3组黏结性不少于2组拉伸延展性不少于3组热融性不少于3组安全性不少于2组蒸发残留物的溶解度不少于2组弹塑性不少于3组储存稳定性不少于2组抗水剥离能力不少于5个集料颗粒3.2.2 沥青混合料GAC-16(上面层)㊁GAC-20(中面层)均采用SBS(I-D)改性沥青和GAC-25(下面层)㊂表6 各面层混合料试验指标序号试验项目目的有效性1改性沥青混合料GAC-16C 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含密度㊁稳定度㊁流值㊁空隙率㊁矿料间隙率㊁饱和度)检验混合料的体积特性㊁施工和易性与均匀性不少于3组20℃动态压缩模量(加载频率10Hz)抗压回弹性不少于3组劈裂试验低温抗裂性不少于3组劈裂冻融试验水稳定性不少于3组车辙试验高温稳定性不少于3组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水稳定性不少于3组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强度高温稳定性不少于4组渗水试验密水透水性不少于3组表面构造深度抗滑性不少于3组㊃32㊃2018年第1期罗立峰:关于2017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材料参数落地问题的建议总第154期续表62改性沥青混合料GAC-20C 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检验混合料的体积特性㊁施工和易性与均匀性不少于3组20℃动态压缩模量(加载频率10Hz)抗压回弹性不少于3组劈裂试验低温抗裂性不少于3组劈裂冻融试验水稳定性不少于3组车辙试验高温稳定性不少于3组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水稳定性不少于3组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强度高温稳定性不少于4组渗水试验密水透水性不少于3组3普通沥青混合料GAC-25C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检验混合料的体积特性㊁施工和易性与均匀性不少于3组20℃动态压缩模量(加载频率10Hz)抗压回弹性不少于3组劈裂试验低温抗裂性不少于3组劈裂冻融试验水稳定性不少于3组车辙试验高温稳定性不少于3组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水稳定性不少于3组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强度高温稳定性不少于4组渗水试验密水透水性不少于3组3.2.3 水泥稳定类材料基层推荐采用4.5%~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要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在4~6MPa,压实度≥98%;底基层推荐采用3%~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要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在2.5~4.5MPa,压实度≥97%㊂表7 基层、底基层试验指标序号试验项目目的有效性1无机结合料基层重型击实密实性不少于9-13个样本7d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强度不少于9-13个样本弯拉强度(90d)弯拉疲劳性不少于9-13个样本弯拉回弹模量(90d)弯拉变形性不少于9-13个样本2无机结合料底基层重型击实密实性不少于9-13个样本7d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强度不少于9-13个样本弯拉强度(90d)弯拉疲劳性不少于9-13个样本弯拉回弹模量(90d)弯拉变形性不少于9-13个样本4 可行性分析要满足水平一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设计单位的试验条件和试验水平需达到或满足水平一的要求;(2)工程项目沿线具备提供或加工路面用规格和质量要求的原材料;(3)设计单位有较为合理的设计周期㊂预计完成材料参数的试验时间在5个月以上㊂对于条件(1),目前各设计单位大多不具备,解决的办法是委托具有试验能力的科研院所完㊃42㊃2018年第1期 广东公路交通 总第154期成;对于条件(2),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㊂对于已建项目和大中修项目应该没问题㊂对于新建高速公路路面设计(目前我省大多为山区高速公路),由于此时施工单位还未进场,大多数原材料还未确定,有的只是个意向㊂另外,路面用材要求的加工工艺和质量均较高,在此阶段,大部分石场无法提供规格和质量符合路面要求的原材料,因此无法进行相应的试验;退一步讲,即使做了,其结果在用于指导施工时仍要大打折扣,以致无法使用㊂对于条件(3),设计周期的问题㊂估计随着高速公路任务的减少,设计周期要求的放松,是可以实现的㊂当然也可以通过调整设计组织,最好一开始就进入路面设计㊂5 建议为更好地落实‘规范“要求,尽快从旧规范过渡到新‘规范“,实现新旧规范的顺利对接,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㊂(1)将施工图路面设计分为一阶段设计和两阶段设计㊂一阶段设计指在路面施工图设计时,直接采用水平一㊂两阶段设计指施工图设计分前期和后期㊂前期采用水平二㊁三;后期采用水平一㊂前期指招标前;后期指招标完成,施工单位进场后㊂(2)对扩建和大中修项目,采用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直接采用水平一㊂(3)对新建高速,可采用两阶段路面施工图设计㊂即由水平三,水平二,过渡到水平一㊂(4)关于新建高速公路项目路面施工图具体选用一阶段路面施工图设计还是两阶段路面施工图设计,建议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在初步设计批复后,由施工图审查单位明确㊂(5)由于目前我省还未建立水平二经验关系和水平三典型数值数据库,建议由交通主管部门统筹,各新建项目出资,委托具有相应试验能力的单位,根据我省的情况,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供今后设计单位设计时选用㊂参考文献:[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2017[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2006[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 2011[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收稿日期:2018-02-10)Proposal on Execution of Material Parameters of2017Version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SpecificationsLUO Lifeng(Guangzhou School,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516139) Abstract:The Code for Design of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JTGD50-2017)came into effect on September1,2017. The new code has a larger adjustment than the original specifications in the selection of design indexes.Taking the typical structure of expressway in our Province as an example,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hird"changing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pavement materials and adjusting the corresponding test and value method"in the design of the problems involved and the handling methods have been put forward.Key words:asphalt pavement;design specifications;pavement materials;design parameters㊃52㊃2018年第1期罗立峰:关于2017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材料参数落地问题的建议总第154期。

2017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变更探讨

2017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变更探讨

收稿日期:2018-10-11作者简介:李梦琪(1993—),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道路工程。

1引言沥青路面设计的任务是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设计经济合理的路面结构,使之能起到承受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载能力、耐久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1]。

沥青路面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同时还会危及路面的耐久性与安全性。

2017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以下简称《现行规范》)于2017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相比于2006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3](以下简称《原规范》)其在部分内容有较大调整。

目前为止,鲜见有人对新旧规范的修改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而本文就《现行规范》进行的变更加以探讨。

2交通荷载分析方法轴载换算作为确定累积交通量作用次数的基础,同时也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最重要的依据,其计算的正确性对于沥青路面设计尤为重要。

《原规范》中将车辆分为6种类型并将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分别换算为标准轴载作用次数进行轴载计算。

这种方式可能出现将轴重相差很大的车辆归入同一类型的问题,这样会造成计算当量轴载作用次数会与实际差距很大。

同时,《原规范》中没有考虑到非满载车辆引起的轴载变化。

针对第一个问题,《现行规范》根据车辆组成、轴组组成和对路面的破坏作用,将交通组成分为11种车辆类型,并按轴载谱对不同轴重区间统计轴重分布,以更加准确分析交通参数。

针对第二个问题,《现行规范》以车辆的标准总重为基准,将各类车辆都划分为满载车和非满载车,并考虑不同类型车辆中满载车和非满载车的当量轴载换算系数不同,计算各类车辆当量轴载换算系数,使其更加符合实际。

据此,《现行规范》中根据精确度,由高到低分了三个层次进行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的计算。

第一层次根据指定的调查分析方法来确定各种轴型轮组的分布系数;在无实测数据时则采用第二、三层次,按满载车和非满载车所占比例,分别采用当地经验值和全国经验值来确定各类车辆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新版(2017)规范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详细应用)

新版(2017)规范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详细应用)

注:本文档为手算计算书文档,包含公式、计算过程在内,可供老师教学,可供学生学习。

下载本文档后请在作者个人中心中下载对应Excel计算过程。

(若还需要相关cad图纸或者有相关意见及建议,请私信作者!)团队成果,侵权必究!(温馨提示,本文档没有计算功能,请在作者个人中心中下载对应的Excel计算表格,填入基本参数后,Excel表格会计算出各分项结果,并显示计算过程!)新版规范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详细应用)1.设计资料湖南郴州某地区拟建公路,设计年限为15年,公路自然区划为Ⅳ5区,其中路基土质为粘性土,干湿状态为潮湿,稠度为0.95。

近期混合交通量如下表所示,交通组成和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分别如下表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0%。

请设计合适的沥青路面结构。

混合交通组成车型分类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2.交通量计算2.1车道数及交通荷载等级确定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表3.3.2得到各车型的车辆折减系数,再根据设计资料中的参数,得到换算的小客车平均日交通量。

如下表: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以下简称沥青规范)中表3.0.2可知一级公路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与设计资料相符。

由上表知在设计年限内最大小客车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574辆/天,在15000~30000辆之间,需选用一级公路,与设计资料相符。

且符合四车道一级公路的适应范围,故本设计采用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

由沥青规范中条文A.2.5以及表A.2.5取车道系数LDF=0.75,由条文A.2.4取方向系数DDF=0.5。

根据沥青规范中表3.0.4可知8283336辆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对应的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重。

2.2车辆类型分布系数确定由于缺乏交通历史数据或经验数据,根据沥青规范中条文A.2.6,采用水平三确定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先按表A.2.6-1确定公路TTC分类为TTC5,再根据表A.2.6-2得TTC5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如下表:车辆类型分布系数(%)2.3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根据沥青规范中条文A.3,采用水平三确定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2-2.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条文解读

2-2.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条文解读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设置整平层(200~300mm)。 路床要求:干燥或中湿状态,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侵入。
基层和底基层
基层和底基层要求:足够的承载力,抗疲劳开裂性能,足够的 耐久性和水稳定性,足够的抗永久变形能力(沥青结合料类和 粒料类基层)。 基层和底基层材料类型选用:参照表4.4.2。
再生沥青混合料和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可用于各交通荷 载等级的基层和底基层。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宜用于极重、 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
沥青贯入式碎石层厚度:40~80mm。乳化沥青贯入式路面的厚 度:≤50mm。上拌下贯式路面的拌和厚度:≥25mm。
沥青表处:可分为单层、双层和三层。单层表处厚度: 10~15mm。双层表处厚度:15~25mm。三层表处厚度: 25~30mm。
功能层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厚度不满足防冻要求时:增设防冻层。 防冻层材料:粗砂、砂砾、碎石等。
设计使用年限内预期的交通荷载参数:按附录A进行调查和分 析,并确定相应的交通荷载等级。 加铺层以及经处治后的既有路面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使用 性能要求:符合规范规定。
既有路面破坏不严重且结构性能较好时既有路面结构层和加铺 层结构验算:
既有路面破坏严重或结构性能不足时加铺层结构验算:
再生材料设计参数确定:实测或依据工程经验。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公称最大粒径要求:
水泥稳定类材料水泥剂量要求:
贫混凝土材料要求: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确定: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结构层验算时弹性模量修正:
冻土地区,高速和一级路石灰粉煤灰类基层抗冻性能试验:
一般规定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考虑路面结构力学特性、功能特性、长期 性能衰变规律、损坏特点,遵循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理念。 保证路面结构安全、耐久、全寿命周期经济合理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_条文解读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_条文解读

设计准则
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破坏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破坏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低温开裂
原有 新增
使用性能设计指标要求
1.疲劳开裂寿命 沥青混合料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的疲劳开裂寿命不应小于按 附录A确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2.永久变形量
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橡胶沥青。
粒料类基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顶面:宜设透层。 透层沥青:良好渗透性,可采用稀释沥青或乳化沥青。
路肩
路肩结构组合和材料选用:与行车道路面相协调,不影响路面 结构中水的排出。 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及冻土地区,硬路肩基层、 底基层材料和厚度:与行车道路面相同。 三级和四级公路硬路肩:可采用沥青结合料类材料或粒料。
JTG D50-2017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条文解读
Haiwaii
2017
内容
1、设计标准 2、结构组合设计 3、材料性质要求与设计参数 4、路面结构验算 5、改建设计 6、桥面铺装设计
1 设计标准
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指标 设计使用年限 设计轴载与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设计准则 使用性能设计指标要求 交工验收抗滑指标要求
一般规定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考虑路面结构力学特性、功能特性、长期 性能衰变规律、损坏特点,遵循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理念。 保证路面结构安全、耐久、全寿命周期经济合理
路面结构层:面层、基层、底基层、功能层(如必要),其中, 面层: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垫层不属于路面结构层。
使用年限内要求:面层没有疲劳结构破坏,表面功能可修复。 层间结合:黏层、封层、透层。 路面结构防水、排水:阻止降水渗入路面结构层。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表3.0.6-1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mm)
.
ü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应小于附录B4的容许值; ✓ 4.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
表3.0.6-2 低温开裂指数要求
3.0.7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提出抗滑技术指标 横向力系数SFC60,测试标准车60km/h; TD—铺砂法构造深度(mm),与旧规范一样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0倍。 表4.5.4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层厚(mm)
.
4.6 功能层:粘层、封层、透层、隔离层、防水(排水) 层、防裂层、取消了老规范中的垫层! 编制中表面,表4-1,列出了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 表4-1 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
.
五、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表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四级公路 70 0.52
3.0.3 设计轴重100kN,单轴,双轮组(与老规范同),技术参数 表3.0.3 设计轴载的参数
.
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表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累计轴重为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2类~11类车) △增加了“极重”等级,≥50×106辆,分为 五级(老规范四级)
2.1.13 轴载谱 各种车辆不同轴重的分布概率图。正态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
2.1.14 当量轴次 分别按不同的破坏指标(五个指标),按当量 损坏原则(mimer假定)将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 换算为设计轴载(100kN)的当量作用次数。
.
2.1.15 累计当量轴次 概念与老规范同,但这里指客车和货车的交通量 (指2类~11类车型)。不考虑轻型车的作用。
用贯入法测定。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结构验算时,无机结合料的弹性模量应乘以结构层 模量调整系数0.5。
.
5.5 沥青混合料类材料 5.5.1~5.5.4 为一般规定 5.5.5 季节性冰冻地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表面层沥青低温性能
应满足下列指标要求: 1.连续10年最低气温平均值作为路面低温设计温度,低温 设计温度提高10℃的试验条件下,弯曲梁流变(BBR) 试验蠕变劲度St≤300MPa,蠕变曲线斜率m ≤0.3
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表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四级公路 70 0.52
3.0.3 设计轴重100kN,单轴,双轮组(与老规范同),技术参数 表3.0.3 设计轴载的参数
.
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表3.0.4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累计轴重为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2类~11类车) △增加了“极重”等级,≥50×106辆,分为 五级(老规范四级)
Rgl
0.3l5g Ne51.16
1.38
g Ra1.6l2g Tdlg g2.76
沥青混合料贯入强度表示沥青混合料抗剪切变形的能力, 旨在控制路面车辙。交通部“沥青路面荷载标准”项目, 研究了贯入强度和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关系模型。
.
5.5.10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技术要求: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 定度,冻融劈裂试验残留稳定度。 表5.5.10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技术要求
6.1.2 路面结构组合方案拟定后,应按附录B方法进行路面结构 验算,再结合工程经验和经济分析确定。
.
6.2 设计指标 6.2.1 多指标(五个)设计,放弃了多年用的表面弯沉指标。 表6.2.1列出来不同结合组合路面的设计指标
表6.2.1 不同结构组合路面的设计指标

JTG_F4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

JTG_F4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

JTG_F4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doc JTG_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沥共9260页第1页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1 总则1.0.1为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1.0.3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1.0.4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

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1.0.5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1.0.6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安全,有良好的劳动保护。

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和使用液体石油沥青的全过程严禁烟火。

使用煤沥青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吸入煤沥青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造成身体伤害。

1.0.7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1.0.8沥青路面工程应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0.9沥青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特殊地质条件和地区的沥青路面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

各省、市、自治区或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公路沥共9260页第2页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 术语、符号、代号2.1术语2.1.1沥青结合料 asphalt binder,asphalt cement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2.1.2乳化沥青emulsified bitumen(英), asphalt emulsion,emulsified asphalt(美) 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冻层材料:粗砂、砂砾、碎石等。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路段,有裂隙水、泉眼等水文条件不 良岩石挖方路段,基层和底基层为非粒料类材料时:可在基层 和底基层与路床之间设置粒料层。粒料层应与路基边缘或与边 沟下渗沟相连接。 粒料层厚度:≥150mm。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或冷再生类材料结构层与沥青类结构层之间: 宜设置封层。 封层:单层沥青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 当设置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时,可不再设封层。
交工验收抗滑指标要求
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度指标
路面结构的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指标不低于下表规定值。
首次引入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指标,用于设计。
设计使用年限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公路等级、经济、交通荷载 等级)不低于下表规定值。改建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依据工 程实践情况确定。 提高了三、四级公路的设计使用年限,原规范三级公路的为8 年,四级公路的为6年。
路面结构类型: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粒料类基层 沥青路面、沥青结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 路面。
路面结构的选用:
路基中湿或潮湿时:粒料底基层或粒料类垫层。
多雨地区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 控制唧泥、脱空等水损坏。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的收缩开裂和路面反射裂缝控制措施:
1 抗裂性好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 2 增加沥青层厚度,或在基层上设沥青碎石层或级配碎石层 3 在基层上设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或敷设土工合成材料
初选各结构层厚度:选定结构组合,依据交通荷载等级,参照 附录C选取。
路基
路基要求:稳定、密实、均匀,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多雨地区土质路堑和强风化岩石路段:加强填挖交界处及路堑 段的排水设计,改善路基水文状况。
JTG D50-2017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条文解读
Haiwaii
2017
内容
1、设计标准
2、结构组合设计
3、材料性质要求与设计参数
4、路面结构验算
5、改建设计
6、桥面铺装设计
1 设计标准
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指标
设计使用年限
设计轴载与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设计准则 使用性能设计指标要求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设置整平层(200~300mm)。 路床要求:干燥或中湿状态,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侵入。
基层和底基层
基层和底基层要求:足够的承载力,抗疲劳开裂性能,足够的 耐久性和水稳定性,足够的抗永久变形能力(沥青结合料类和 粒料类基层)。 基层和底基层材料类型选用:参照表4.4.2。
再生沥青混合料和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可用于各交通荷 载等级的基层和底基层。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宜用于极重、 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与沥青层间:可设级配碎石、半开级配或开 级配沥青碎石层。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不大于按附录B.4计算的容许值。
4.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 按附录B.5计算的季节性冻土地区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宜 大于下表所列值。
2 结构组合设计
一般规定
路面结构组合
路基 基层和底基层 面层 功能层
路肩
路面排水
一般规定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考虑路面结构力学特性、功能特性、长期 性能衰变规律、损坏特点,遵循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理念。
沥青贯入式碎石层厚度:40~80mm。乳化沥青贯入式路面的厚 度:≤50mm。上拌下贯式路面的拌和厚度:≥25mm。 沥青表处:可分为单层、双层和三层。单层表处厚度: 10~15mm。双层表处厚度:15~25mm。三层表处厚度: 25~30mm。
功能层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厚度不满足防冻要求时:增设防冻层。
设计准则
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破坏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破坏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季
1.疲劳开裂寿命 沥青混合料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的疲劳开裂寿命不应小于按 附录A确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2.永久变形量 沥青混合料层的永久变形量不应大于按附录B.3计算的下表容许 永久变形量。
对抗滑、排水或降噪有特殊要求的表面层:可采用开级配的沥 青混合料。表面层下应设防水层。防水层:可采用改性乳化沥 青或改性沥青。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层厚:符合表4.5.4规定。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和SMA的结构层厚度不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 径的2.5倍。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层厚度不小于集料公称最 大粒径的2.0倍。
保证路面结构安全、耐久、全寿命周期经济合理
路面结构层:面层、基层、底基层、功能层(如必要),其中, 面层: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垫层不属于路面结构层。
使用年限内要求:面层没有疲劳结构破坏,表面功能可修复。
层间结合:黏层、封层、透层。 路面结构防水、排水:阻止降水渗入路面结构层。
路面结构组合
路面结构类型选择:交通荷载等级、路基状况、路面材料特性、 路面结构特性。
设计轴载
设计轴载:100kN单轴双轮荷载,按附录A方法计算设计使用年 限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设计轴载与原规范一致,无变化。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设计交通荷载分级见下表。重新进行了分级,新增了极重等级。 交通量计量单位、划分标准等与原规范不同。 原规范,轻,<3x106次,中等,3~12x106次,重,12~25x106次, 特重,>25x106次。
沥青混合料层之间:应设黏层。
黏层材料: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 青等。
极重、特重、重交通荷载等级沥青路面的黏层:改性乳化沥青、 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青。 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面层之间的黏层:改性沥青。
单层表面处治封层的结合料:改性沥青、道路石油沥青、乳化 沥青。 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橡胶沥青。
基层和底基层厚度:符合表4.4.5规定。
沥青路面下水泥混凝土基层: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设计规范》(JTG D40)的有关规定。
面层
面层:平整、抗车辙、抗疲劳开裂、抗低温开裂、抗水损坏。
表面层混合料:抗滑、耐磨。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和SMA表面层:低透水性。
面层材料类型选用:参照表4.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