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
《听雨》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

《听雨》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听雨》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听雨》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通用15篇)《听雨》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篇1季羡林这篇文章《听雨》讲述的是,听的是雨声,就好像自己的心声一样动听。
《虞美人梳楼》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虞美人梳楼》阅读题答案及赏析《虞美人梳楼》阅读题答案及赏析「篇一」原文: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字词解释:⑴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⑵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⑶断雁:失群孤雁⑷僧庐: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⑹无情:无动于衷。
⑺一任:听凭。
虞美人·听雨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试题:(1)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2)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3)“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2)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原文: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字词解释:⑴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⑵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⑶断雁:失群孤雁⑷僧庐: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⑹无情:无动于衷。
⑺一任:听凭。
虞美人·听雨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试题:(1)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2)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3)“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2)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3)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作者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宋恭帝咸淳十年(1274)进士。
宋亡,隐居太湖滨之竹山。
元成宗大德年间,有人荐之于朝,拒不出仕。
有《竹山词》。
风格与姜夔为近,同时亦受辛弃疾某些影响。
毛晋云:“竹山词,语语纤巧,字字妍倩。
”(《竹山词》跋)刘熙载则谓:“蒋竹山词未极流通自然,然洗练缜密,语多创获。
”
【原文】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14] 。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15] 。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
[14]断雁:失行孤雁。
[15]星星:形容白发点点。
【译文】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评析】
以阅历生命为词,令人百读不厌。
人生三境,听雨之慨各不相同。
由绮艳转辛酸,再转苍凉,有多少文章可做。
但只以此区区五十六字尽之,真是纳须弥于芥子的大手段。
抑不止此,小词又以一己之身世,见出宋亡前后两截命运之迥异,深寓沧桑之感。
此所以为“倚声家之榘矱”也(《四库全书总目》)。
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虞美人〔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阅读答案】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⑵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⑶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4)时间;心情(或感情)(5)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阅读练习二:1)请用现代汉语(词语)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心情: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2)壮年听雨中悲欢离合的情感是怎样体现的?(3)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
(3分)参考答案:(1)欢乐失意无奈(同义词均可以);(2)以客舟点明客居在外的悲和离,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听雨》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

《听雨》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季羡林这篇文章《听雨》讲述的是,听的是雨声,就好像自己的心声一样动听。
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听雨》阅读答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听雨》阅读原文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
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
”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
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
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
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
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
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
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
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
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
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
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
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
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
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
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
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doc》《虞美人·听雨》是宋末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虞美人·听雨》...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158456.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 赏析 翻译 蒋捷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赏析翻译蒋捷原文: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字词解释:⑴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⑵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⑶断雁:失群孤雁⑷僧庐: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⑹无情:无动于衷。
⑺一任:听凭。
虞美人·听雨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试题:(1)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2)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3)“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2)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3)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
虞美人
〔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一、
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
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
(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
(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答案:
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
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⑵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
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⑶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4)时间;心情(或感情)
(5)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二、
1)请用现代汉语(词语)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心情:
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
(2)“壮年听雨”中悲欢离合的情感是怎样体现的?
(3)“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答案:
(1)欢乐失意无奈(同义词均可以);
(2)以“客舟”点明客居在外的“悲”和“离”,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3)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
赏析:
《虞美人.听雨》是宋词中运用时空表现的艺术手法高度简练而又概括着人生道路的接触名篇之一。
三幅图画:温软香艳的“歌楼夜雨图”,凄风苦雨的“江舟秋霖图”,孤独枯寂的“僧庐听雨图”。
三幅画卷组成了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寂的特定的人生长卷从而透现了社会从相对安定到动荡离乱、劫后荒凉的演变过程。
三种境界(人生的三个阶段)的心态,在表现过程中是渐渐浓化的。
少年听雨歌楼时,只以“红烛昏罗帐”写尽温馨、欢怡、缠绵的情怀,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月。
一个“昏”字在朦胧色彩中没有暗淡昏沉的气氛,倒是显得红烛高烧,罗帐春暖,甜蜜之极。
壮年听雨在客舟了。
用江阔、云低、断雁(孤雁)、西风四个意象渲染气氛,强调着风雨飘摇中流亡江海的悲凉心境。
作者在结构安排上以上片写少年与壮年生涯,纯以形象,不着议论,下片单写“而今”听雨,夹叙夹议。
用“鬓已星星也”电明“而今”年岁,而“星星”之鬓,暗示愁苦满怀。
重心是“悲欢离合总无
情”,是议论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更是对人生的认识。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是意味极深的内心独白:算了,既然命运无情,那就听任一夜滴雨到天明吧(少年以欢愉心情听雨,壮年以慨然心情听雨,现今没心思听,也不想听)。
听雨可以有两种境界,一种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一种是惆怅莫名的悲苦,雨声淅沥,更增愁思。
少年听雨是前者,壮年、“而今”是后者,而“而今”的程度更深。
“一任”实在是无法听任,难以去怀的意思。
尽管看似大彻大悟、超然出世,事实上依然解脱不了,世事难忘——国事难忘,家事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