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丰收之歌优质教案
丰收之歌的教案

丰收之歌的教案教案标题:《丰收之歌》的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丰收之歌》,使学生了解农民辛勤劳动的重要性和农作物丰收的喜悦。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唱和表演活动加强他们的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歌曲欣赏:播放《丰收之歌》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情感。
2. 歌曲学唱: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跟随节奏和音调,逐句学唱。
3. 歌曲表演:分组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部分歌词进行合唱,并设计简单的动作或舞蹈来配合歌曲表演。
4.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农民劳动的场景,例如:农民播种、浇水、收割等,并鼓励他们用英语进行对话和交流。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农民、农作物、太阳、雨水等,通过对话和表演再现农作物生长的过程。
6.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段与《丰收之歌》相关的诗歌、故事或绘画作品。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农作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民劳动和丰收的思考和讨论。
2. 歌曲欣赏:播放《丰收之歌》音乐,让学生静听,让他们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节奏。
3. 歌曲学唱:逐句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鼓励学生跟随节奏和音调,逐句学唱。
4. 歌曲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分歌词进行合唱,并设计简单的动作或舞蹈来配合歌曲表演。
5.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农民劳动的场景,鼓励他们用英语进行对话和交流。
6.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和表演再现农作物生长的过程。
7.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段与《丰收之歌》相关的诗歌、故事或绘画作品。
8.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讨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资源:1. 《丰收之歌》音乐录音或视频。
2. 农作物的图片。
3. 学生创作作品的展示板或投影仪。
《丰收之歌》教案1

《豐收之歌》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充分の感受秋天の收穫與喜悅之情。
2、能夠正確の理解歌曲の情感態度。
3、熟練地演唱表演音樂《豐收之歌》。
4、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勞動の思想感情。
懂得珍惜勞動成果,願意與別人分享勞動の快樂。
教學重難點:1、讓學生熟悉節奏型,可以熟練の打出節奏。
2、能夠按節奏型熟練地朗誦歌詞。
3、理解體會豐收の喜悅,懂得珍惜勞動成果,願意與別人分享勞動の快樂。
教學用具:多媒體、PPT課件、電子琴。
教學目標:1、讓學生充分感受秋天の收穫與喜悅之情。
2、指導學生學唱、表演《豐收之歌》,可以完整の理解歌曲のの風格和情緒。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勞動の思想感情。
懂得珍惜勞動成果,願意與別人分享勞動の快樂。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感受四季、感受秋天、感受豐收喜悅。
1、導入。
今天老師聽到學多在歡呼下雪了,那是因為冬天來了。
今天呀,老師就帶領大家穿越時光重新回到春天,開始溫故流覽一年四季の美好畫面。
2、欣賞四季圖畫。
師:在欣賞之前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個關於顏色の遊戲,大家連連看他們分別屬於哪個季節吧?(金黃色、五顏六色、雪白色、濃綠色)生:秋季,春季,冬季,夏季(力求學生用顏色去充分の感受季節の變遷)師:同學們非常棒!接下來讓我們迫不及待の看看四季の景色吧。
(播放幻燈片)3、今天老師還為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這個謎語關於一個季節中の某種植物,大家來猜猜吧。
(出示謎語)生:是玉米,是秋天の玉米!師:大家回答の非常好!今天老師就要要帶領大家到田野到村莊去看那金黃の玉米,去看那豐收の秋天。
(出示豐收圖片)4、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の新課《豐收之歌》中來吧。
二、新課學習導語:秋天の田野、果園是那麼迷人,我們の農民伯伯唱著豐收之歌從遠處走來了。
1、播放豐收之歌視頻師:同學們初步聆聽了《豐收之歌》大家能告訴老師,歌曲の情緒嗎?生:歡快、熱情2、按節奏誦讀歌詞三、學唱歌曲《豐收之歌》1、師:你覺得怎樣唱才能表現人們喜獲豐收の情緒?2、再次播放視頻:學生再次聽賞歌曲《豐收之歌》,進一步掌握歌曲の演唱風格。
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丰收之歌》优质课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畅游和谐的音乐——唱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南京29中致远中学李静预设思想:《初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
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本节课的内容为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希望的田野》中的演唱曲目:《丰收之歌》。
这首歌曲为一首新疆民歌,本节课希望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针对“丰收”这一主题帮助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围绕“新疆音乐风格”这条主线,创设出一系列的情境,在歌曲演唱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同时,充分体现他们自主审美、创造思维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走进音乐、参与活动。
教案:课题:《丰收之歌》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目标:1、感受本土音乐作品,用音乐的形象唤起学生对收获和辛勤劳动的关注;2、了解新疆音乐的特点,正确把握歌曲《丰收之歌》的情绪,能运用恰当的声音、情感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3、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创造力,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4、能尝试不同形式的创编。
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亲身感受传统的欢庆方式,并在创造和表现中获得欢乐。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风格的把握。
教学难点:歌曲创编活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唱法、欣赏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用具:钢琴、DVD、音响、手鼓、铃鼓、新疆帽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一段配乐短片,提问:在音乐声中你看到了哪些画面?感受到了怎样的场景?2、学生集体回答,教师小结:在一段抒情流畅、委婉动人音乐的衬托下我们看到了金色的麦田、沉甸甸的谷穗、洁白的棉花、枝头累累的果实、渔歌晚唱的渔民和载满船舱的鱼儿,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3、教师:我们现在正沐浴着明媚的春光,而农民们此时却在辛勤地耕耘。
丰收之歌教案

丰收之歌教案教案标题:丰收之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丰收习俗和庆祝方式;2. 培养学生对农耕文化的尊重和兴趣;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师生对话,询问学生是否了解传统的丰收习俗和庆祝方式;2. 导入话题,引发学生兴趣,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丰收之歌”;3. 鼓励学生分享与丰收相关的经历或知识。
活动一:了解丰收习俗(10分钟)1. 分小组给学生展示图像、视频或音乐片段,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丰收习俗;2. 学生利用所给材料,互相交流并记录不同地方的丰收习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 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活动二:学习《丰收之歌》歌曲(20分钟)1. 聆听《丰收之歌》的录音或演唱;2. 分发歌曲歌词,学生跟随录音或演唱教师展示的动作合唱;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尝试领唱或指挥合唱。
活动三:合作编创舞蹈(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段歌曲时间编创自己的舞蹈;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指导者,协调分工并帮助其他成员;3. 各小组轮流表演自己编创的舞蹈,其他学生观赏并给予鼓励和反馈。
活动四:分享和庆祝(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编创的舞蹈,并与全班一起合唱《丰收之歌》;2. 老师为学生表现精彩的小组颁发奖状或给予鼓励;3. 全班共同庆祝并用小食品或饮料分享美好时刻。
结束(5分钟):1. 总结学生的学习收获,强调丰收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尊重传统文化;3. 预告下节课的主题,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音乐和艺术。
教学资源:1. 图像、视频或音乐片段展示相关的丰收习俗;2. 《丰收之歌》的录音或演唱;3. 歌曲歌词的复印件;4. 小组表演的舞蹈音乐和器材;5. 奖状或鼓励卡。
评估方式:1. 学生对丰收习俗的个人记录和小组汇报;2. 学生在合唱和舞蹈中的参与度和表现;3. 学生的合作与领导技能。
教案扩展:1. 给学生机会进一步探索丰收习俗的历史和意义;2. 邀请农民或农耕文化专家来校园分享相关的经验与知识;3. 组织学生参观农田或种植园,并进行实地体验和学习。
第二单元音乐《丰收之歌》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三、拓展教学。
1.师:刚才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歌曲,但是这还不足以表达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之情,老师啊,特别的想演唱歌曲,看看老师还加进了什么来表现人们丰收喜悦的情绪呢?
(师边唱边跳)
问:老师加了什么?(动作)你们也可以加入一些动作来表现歌曲。都可以用那些动作呢?
师:让我们把这些动作编入歌曲当中来完整的表现歌曲,注意我们的动作要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跟音乐做动作,教师行间指导)
2.同学们跳得非常好,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气氛热烈,如果我
们全班同学一起跳集体舞,气氛阿,会更加的热烈。在跳之前,老师先教给你们一个舞步,看老师做(师范做并讲解)一起来
3.围成两个圈拉起手边唱边跳。
5.学唱最后八小节。
(1)唱一唱与前八小节不同的地方。
(2)后十六分音符替代了小附点节奏,吐字要清晰。
6.学生跟范唱完整默唱歌曲
7.学生跟琴完整唱歌曲。
8.教师问学生:号子中出现两处三拍子的节奏,如改成二拍子,会给人怎样的感受?
9.教师分别组织学生唱唱两种不同的拍子。
10.师:同学们,我们也来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唱唱歌曲。
四、师小结,师生再见。
教
学
反
思
第二单元
丰收之歌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 2 课 时
教学内容
听:《喜洋洋》
教学目标
能积极参与歌表演《喜洋洋》的创编活动,并能大胆地当众表演。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带高兴的情绪表演。
难点:自由的创编。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丰收之歌》教学设计6篇

《丰收之歌》教学设计6篇《丰收之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收获与喜悦之情,能够正确的理解歌曲的情绪情感。
2、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丰收之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进行简单的创编实践活动。
3、在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懂得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懂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1、学会唱歌曲。
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互动。
2、理解体会丰收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难点:1、让学生熟悉节奏型,可以熟练的打出节奏。
2、能够按节奏型熟练地朗诵歌词。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四季、感受秋天、感受丰收喜悦。
师:上课之前老师说出四种颜色请同学们判别初、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大家想一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季节?(金黄色、五颜六色、雪白色、浓绿色)生:秋季,春季,冬季,夏季。
(力求学生用颜色去充分的感受季节的变迁)师:同学们非常棒!播放视频1、视频播放结束了,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画面?感受到了怎样的场景?2、学生回答,教师综述:我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在丰收的季节里收获了很多水果,有香蕉、草莓、橙子,苹果、葡萄、桃子,几个小朋友还共同制作了一颗水果树,同时大家也感受到了丰收的快乐。
在丰收的季节里除了会收获很多水果外还会收获一些什么东西呢?接着老师在播放几张图片,我们看到了沉甸甸的谷穗、枝头累累的果实、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感受田野到村庄丰收的景象,去看那丰收的秋天。
4、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丹麦民歌《丰收之歌》二、新课学习。
导语:秋天的田野、果园是那么迷人,我们的农民伯伯唱着丰收之歌从远处走来了。
1、播放《丰收之歌》音乐。
2、师:同学们初步聆听了《丰收之歌》大家能告诉老师,歌曲的情绪吗?生:欢快、热情。
2、按节奏诵读歌词。
三、学唱歌曲《丰收之歌》。
丰收之歌教案

丰收之歌教案教案范例:课题:丰收之歌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和唱出《丰收之歌》的歌曲内容。
2. 了解农民在丰收时的喜悦和对劳动的付出的称赞。
3. 培养学生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 《丰收之歌》的录音或视频。
2. 课件或图片展示农民收割庄稼的场景。
3. 大班/小组拼图游戏所需的农作物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 歌曲欣赏(5分钟)1. 利用录音或视频播放《丰收之歌》。
2. 让学生静听歌曲,培养对歌曲的感受。
3.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歌曲中的主题是什么?”、“歌曲是为了赞扬谁的辛勤努力?”、“农民在什么时候会感到喜悦?”等。
Step 2: 歌曲学唱(15分钟)1. 播放歌曲的第一句,引导学生跟着唱。
2. 逐句教唱,带动学生全曲慢慢练习。
3. 分段反复练习,保证学生熟练掌握歌曲。
Step 3: 图片展示(10分钟)1. 展示农民收割庄稼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3. 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农民劳动的理解和看法。
Step 4: 大班/小组活动(10分钟)1. 将准备好的农作物图片混合打散,放置于教室不同角落。
2. 组织大班或小组的学生进行拼图游戏,将图片按正确顺序拼合。
3.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们拼合的是什么作物?”、“农民在什么时候收割这些作物呢?”等。
Step 5: 小结(5分钟)1. 小结学习内容,并回顾所学的歌曲和相关活动。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感受和尊重之情。
教学延伸:1. 学生可在家自主练习歌曲。
2. 鼓励学生观察农田,了解更多农业劳动和丰收的知识。
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农田,深入了解农业生产过程。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学唱的表现,提供个别指导和反馈。
2. 大班/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完成情况。
初中丰收之歌音乐教案

初中丰收之歌音乐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丰收之歌的主题,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1. 理解丰收之歌的主题,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学会欣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难点:1. 音乐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合唱部分的配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丰收之歌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丰收之歌的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丰收的感悟,激发对丰收之歌的兴趣。
二、教学歌曲(20分钟)1. 教师播放丰收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讲解音乐术语的作用。
3.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合唱练习(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合唱部分。
2. 学生相互配合,教师指导合唱技巧。
3. 全体学生合唱,教师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丰收之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5分钟)1. 教师播放丰收之歌,让学生跟唱。
2.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二、深入学习歌曲(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
2. 学生讨论歌曲的艺术特色,提高音乐素养。
三、合唱练习(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2. 学生相互配合,教师指导合唱技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丰收之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丰收之歌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在合唱部分的配合程度。
3. 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丰收之歌的主题,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收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唱《丰收之歌》
2 音乐活动“猜谜语”、节奏练习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丰收之歌》,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来表现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丰收的喜悦。
2.通过猜谜语活动对秋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经过节奏练习更好的掌握歌曲节奏。
3.在音乐活动中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完整地视唱《丰收之歌》曲谱。
2、欢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
歌舞形式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安徒生吗?知道他的家乡在哪吗?
今天的音乐课老师就带领你们到安徒生的家乡,素有童话王
国之称的丹麦去走一走看一看。
2、欣赏丹麦风光图(重点欣赏金秋果园丰收画面)
二、音乐游戏“猜谜语”
师:丹麦的人民最喜欢秋天了,因为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当麦田、果园丰收的时候他们都在辛勤的劳动着,收获了很多
好东西,都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猜猜看。
(出示课件,请学生回答。
)
三、节奏练习
1、师:农民伯伯有的在收稻子,有的在挑稻子,还有的虽然在休息,可嘴里也在忙着喊加油,他们都是怎么劳动的呢?请你来模仿一下,或者用声音来表示一下。
(收割:刷刷刷挑担:嘿哟加油声:加油干)
2、出示歌谱,教师范唱,请学生用点拍的方式帮助打拍子,熟悉歌曲旋律。
3、学习歌谱
⑴、学生随琴用“lu”轻声哼唱旋律,师及时指导;
⑵、再次哼唱,找出其中相同的乐句,然后画画相同乐句的旋律线条,再唱一唱;
(3)、完整的唱歌谱
4、加上歌词唱一唱
⑴、学生轻声清唱歌词一遍,演唱中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指导难点(如一拍两字,半拍两字)
⑵、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评价。
⑶、分男女学生演唱,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5、分析处理,表演歌曲
a、教师分析讲解,多媒体出示板书
节拍:2/4拍情绪:欢乐地
演唱方法:跳跃的,有弹性的
b、按分析要求,有表情的演唱,师点评小结。
五、拓展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也带来了一首关于秋天、关于丰收的歌,我们来欣赏一下!
(播放音乐课件:《丰收歌》、)
六、齐跳丰收舞
师:唱的真美啊,丹麦的人民听到你们的歌声都情不自禁的跳起了丰收舞,刚才我也偷偷的学了好几个舞步,让我来教给你们吧!
1、师示范两种不同舞步———三步一踢步、移点步。
2、生练习(从慢速开始练,逐步加快)
3、师: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加入到丹麦人民的队伍中跳起来吧!
4、播放《丰收之歌》歌曲,师生齐跳丰收舞
七、课堂小结
师: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秋天捧起丰收的欢乐,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喜人的丰收,同学们就让我们再次唱起丰收之歌,跳起丰收之舞,体会劳动的快乐,体会丰收的喜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