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师德之魂

合集下载

师德之魂----师爱

师德之魂----师爱

师德之魂-----师爱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

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

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俗话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这句话简单明了地道出了何谓师德,那就是爱,这正是师德之魂。

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们感动,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教师在生死面前展示出了师德的光辉:汶川县张米亚老师,在地震发生时双手死护住两名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救援人员不得不锯掉他僵硬的手臂来救出孩子,这样一个年轻的老师,在灾难面前,选择了摘下自己的翅膀来保护孩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崇高与伟大的真正含义,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展示着师爱的伟大;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和讲台护住了四名学生,他的牺牲成就了四个家庭的团聚和幸福以及无数的感动。

他们在生死关头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学生的壮举,犹如最后一堂无声的课,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师魂。

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然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恨铁不成钢”的爱,某些教师抱着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态度,对学习和品德行为不够好的学生,一味批评训斥,甚至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样的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记得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有厌学的情绪,上课常走神或做小动作,作业糊涂至极,甚至干脆不做。

我屡次直接严厉地批评了他,没想到他不但不思悔改,情绪反而更加低落,一副无精打采、毫不在乎的样子,我差点为之气结。

过后,我头脑冷静下来,回想自己的言行,才吃惊地感觉到对他的态度过于偏激并且简单草率,后来,我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支观察揣摩他,抓住他爱表扬的特点,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当他老毛病再犯时,不是再一味批评他,而是避开这事,表扬他热爱劳动,关心集体,这样一来,他可来神了,身子坐得挺直,集精会神,那节课的提问,他回答得正确而且声音十分响亮,课后的作业也做得不错。

师爱是师德灵魂

师爱是师德灵魂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有人认为教师就像船艄公一样,几年一轮回,一届学生从高一的满怀期望到高三的如愿以偿,从学校毕业后,新一届学生又来到你的身边。

但我觉得自己和艄公有区别: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机械的操作,我们面对的是具有思想、存在差异、生龙活虎、充满朝气、可塑性强的鲜活对象,他们会让你的工作,充满酸甜苦辣。

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

因为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

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性、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

她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学习困难生和思想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我一贯坚持“以人为本、育人至上”的教育原则。

在实践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教育尝试,体现一个教师对学生的爱。

一、宽容对待人用友善与宽容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家长,以及周围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对那些思想抛锚和存在问题的学生,如果你能理解与宽容,会让他们从心底里去反思与悔悟,达到的教育效果不比暴风骤雨般的对学生狂轰滥炸的效果差。

作为教师,会随时受到误解与委屈,但我不太计较,我愿意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和感化学生。

我曾经带过一个学生,她一直较随意和散漫,对班主任教育不是很配合,经常迟到、不拘小节,自由化倾向比较突出,其家长非但不配合,反而对老师的严格管理很不理解,多次要求我把握“轻重缓急”、抓好小孩学习才是根本。

家长来学校关心的只是小孩的成绩,至于思想表现、人际关系、行为习惯等基本不管。

甚至在一次交流中情绪非常激动,并当着很多老师的面在办公室与我大吵大闹,我从未遇见过这种易冲动和任性的家长,当然也感受到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对小孩成长的危害性。

面对家长的无理取闹,我十分生气,也非常委屈。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外延,它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遵守的一套伦理准则和职业规范。

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对学生的深情厚意和无私关怀的具体体现。

师爱是一种对学生的深情厚意。

教师作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者、知识的传授者和人格的引领者,唯有怀着深情和厚意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将知识与情感融为一体,将道德的引领与知识的传递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成长的深切期望,是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默默关注和指引。

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女,怀着无微不至的关怀传授知识,引导他们走向未来。

师爱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理解和尊重上,教师要适当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和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

对于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教师要友善地与其沟通交流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接纳中成长,在理解中进步。

师爱是一种对学生的无私关怀。

教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之一,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导者。

教师在工作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承担起培养学生优良品质与道德修养的责任。

师爱要求教师在关心学生学业进步的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念。

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塑造。

师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而公正的机会。

无论学生智力水平如何,教师应该毫不保留地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问题。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积极促进学生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学生的幸福成长提供全面的支持。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只有怀着爱心对待学生成长和发展,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和榜样。

而教师的师爱是无私的,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服务的。

师爱是一种植根于教师内心深处的情感,是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具体体现。

它超越了课堂教学的范畴,贯穿教师的一生。

师爱的力量不断推动着教师追求教育的卓越,不断激发着教师的求真精神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只有怀着师爱的心去教育学生,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以心换心,以爱育人。

师爱为魂_以德为本_学高为师_身正为范

师爱为魂_以德为本_学高为师_身正为范

师爱为魂、以德为本、身正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一、师爱为魂。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在很大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

据报载:去年的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

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因此,师爱是魂。

一个班的学生,一定会有成绩的区别,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真切的体会到来自老师的关怀,我指导他们寻找最适宜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也在生活和思想上给予帮助和引导。

这使不少学生摆脱了思想包袱,成绩起色不少。

二、学高为师。

教师对某一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

教师还应该有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尤其是板书设计和粉笔板书水准。

俗话说“善教者善言”,就是这个道理。

,三、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

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

师爱——师德之灵魂

师爱——师德之灵魂

师爱——师德之灵魂【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师爱——师德之灵魂”这一重要观点,并指出为师者要加强师德修养,对学生要有仁爱之心,以及师爱对成就学生未来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倡导以爱感化学生的教育观。

【关键词】师爱师德灵魂重要意义师德,为师之道德。

而师德之灵魂,师爱也。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欧文说过:“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及对学生的温和态度,甚至比他们的学问和修养更为重要”。

教师要有一颗充满仁爱之心,不但爱自己,更爱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成长。

在教师队伍中,用爱心教育孩子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张滩高级中学教师陈孝庚用爱心将陈国庚等三名学生带进自己的家里居住,亦师亦父般地照顾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最后使陈国庚一举夺得全国中学生第20届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

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二年级一班班主任殷雪梅张开爱的双臂把生的机会推给学生,把死亡留给自己,在为她送行的时候,多少学生长跪不起,久久呼唤她们的老师。

哀声感天动地,英雄的壮举,为当代人民教师树起了一座无言的丰碑。

古人云:“师者,人之楷模也”。

陈孝庚、殷雪梅、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以他们为榜样,为人师表,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在平时的工作中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行为表现时,要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

要知道,教师的一句真诚的表扬往往能唤起学生的自尊、自爱,使之走向成功;反之,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批评,可能使学生丧失信心,意志消沉,甚至绝望。

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很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中很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很可能有爱迪生”。

正如高尔基所说:“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学生”。

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树立“爱生如子”的观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切美好品行的化身和学生可以效仿的榜样。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师德为本,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德为本,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德为本,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位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好书,给学生讲讲道理那么简单,而是要从社会,学校,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养成健全人格,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负责任,有用的人才。

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师德师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其内涵。

第一,高尚的师德必须对学生充满爱。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记得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曾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

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实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

在工作过程中我也曾经感叹,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能体会出我对他的爱呢,有时反而对我的爱充满警惕和不屑。

通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原来我的感情还是没有到位,甚至有点急于求成,其实爱贯穿在我平时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学生一定会领会到的。

第二,作为教师必须对某一学科具有的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

第三,高尚的师德就是教师必须严格以“以德为本,身正为范”要求自己。

在平时工作中,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许多年来,每当我站在这三尺讲台上,面对一张张求知若渴的面孔时,就会想起古希腊神话中那个不知疲倦,将一块巨石推向山顶再滚下来,然后在推上去。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我们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

俗话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

”这句话简单明了地道出了何谓师德,那就是爱与责任,这正是师德之魂。

一、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上海教育界老前辈吕型伟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教育只有充满爱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是要用爱心来培养学生,用人格来塑造人格,用灵魂来呼唤灵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它要求教师践行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爱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爱学生是教学生的前提,是育人的基础,只有爱学生,师生情感才能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教才能情通,学生学才能理达,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爱与责任,首先体现在不应该放弃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上。

一个优秀教师的德行、品格和关爱之心像冬日里的阳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与影响,使每个孩子都能适时地汲取温暖,溶解心与心之间纠集的坚冰与隔膜,滋润到每个学生的心田。

教师的关爱是一把可以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它可以唤醒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并能纾解他们心灵上的阴郁和苦恼,使他们重新振作起航,张扬个性,勇敢自信地去追逐每一个美丽不羁的年轻梦想。

因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必须有心,应该时时处处对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精神状态等给予关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变化。

教师的责任给寻梦的孩子引路。

不管是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上,还是与学生的生活相处中,一个优秀的教师都应该积极主动地以自我的真诚和关爱去拥抱、感染每一个学生,使自己对学生少一分埋怨,多一分宽容;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尊重。

二、教师要掌握如何负责任地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

师德之魂——师爱

师德之魂——师爱

师德之魂——师爱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要说到师德。

说到师德,就得谈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热爱。

这种教师对学生的爱,简单的说就是“师爱”。

师爱,实际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所在,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师魂”。

简而言之,师爱就是让人崇敬的师德之魂!如果说“爱”是人类的灵魂,万物的精华,那么对于教师的用心工作来说就是教育事业的命脉。

献身教育、教书育人并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而是包含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一个具有献身教育、用心工作的教师,事业上必然表现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师爱之美才会熠熠生辉。

师爱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关心、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

当学生感到这种爱之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爱学生呢?一、爱学生,要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不熟悉自己教育的对象,就像在黑夜里走路。

因此要重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爱好和才能、欢乐和忧愁。

不仅要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而且要窥探孩子心灵的奥秘。

使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要爱所有的学生,不但要爱聪明、活泼、可爱的学生,更要爱差生、特殊生、顽皮捣蛋生、一般生。

特别是对毛病较多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热忱地关怀、帮助他们,控掘他们心灵深处埋藏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三、爱学生,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学会了自尊,学会了做人。

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尊重、怀疑、讽刺、挖苦,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挫伤他们的自信心。

相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

这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热爱学生是做一名教师的天职,也是人格魅力的体现。

台湾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爱——师德之魂
作为一名教师,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可是,在物欲横流、处处充满金钱和权势诱惑的今天,生活清苦的老师能够安贫乐道吗?能够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教育事业吗?这恐怕很难吧。

由于地位的低下、工作的沉重压力、生活中的烦心事等等,教师很容易把情绪带到教学过程中,不仅不能对学生施与爱心,甚至与学生发生冲突,对学生动辄发火,辱骂体罚,拳脚相加,这种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一是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二是对教师自己的身心造成伤害。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伤害学生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剑伤害最严重的一面常常是教师本人。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教师的爱心来自何处?
我觉得教师的爱心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来自于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大计,师爱为本。

我们要从师德的高度来认识教师的爱心:
首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不仅是国家对教师规定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而且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思想基础。

有人说:“教育是一个培养人才的产业,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的确,教师的肩上一头挑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一头挑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前途。

要完成这一重任,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才能,更取决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献身。

其次,献身教育、爱岗敬业是教师履行其职业道德的前提。

爱岗敬业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法规体系的核心。

一个教师只有具备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情感和精神,才能油然而生对祖国、对社会、对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才能勤奋学习、钻研业务,才能对学生满腔热情、诲人不倦,才能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再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它是一种德、一种善。

它要求教师把从事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和拓展,将心血、智慧浇注到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要求教师无怨无悔地守着一方净土,执着一份恬淡,奉上一片爱心;要求教师安于平凡、耐住寂寞,乐于奉献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中,于平凡中孕育出伟大与崇高。

因为我们的事业,只有靠我们今天辛勤的工作,才能有明天的发展和后天的超越;而我们自身也同样需要奉献,因为我们平凡的生命,只有在奉献中才能得到升华和完善。

有人说:“教师是船长,于浪谷潮尖、急流险滩导航掌舵,将年轻的水手送往希望的大海、成才的彼岸。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或许就是对师爱最好的阐释吧。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因此,热爱学生是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

温家宝总理在第21个教师节时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要想对得起这个令人自豪的称谓,我们必须具有爱心,一颗爱事业的心,一颗爱学生的心,一颗爱学校的心。

让我们用爱心去铸造崇高的师魂、谱写教育的新篇章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