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的总体特征
唐朝诗歌四个时期风格特点

唐朝诗歌四个时期风格特点
初唐:提倡建安风骨,痛斥齐梁诗风;盛唐:大诗人涌现,风格纷呈,题材广泛;中唐:诗歌数量、流派最多。
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歌的主流转向现实主义;晚唐:这一时期现实主义诗歌继续发展,李商隐、杜牧等人的诗里充满迟暮黄昏的梦幻情调,温庭筠代表了浓艳纤巧的形式主义诗风。
唐诗的艺术成就
1.从数量上看,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二千二百余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
据胡震亨统计,有别集者六百九十一家。
这种现象是空前的。
2.从质量上看,唐代不仅有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还有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
唐诗的水平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3.从形式上看,诗体大备,流派众多。
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新乐府等齐备;除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无白派等大诗派外,还有许多独树一帜的诗人,使唐诗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唐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绪论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隋唐五代十国宋581 618 907 960一、唐代文学风貌(一)各种文体的全面发展。
1、诗歌。
《全唐诗》收录诗歌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全唐诗补编》收诗5000多首。
有唐一代,遗留下来的诗歌近五万首,不仅数量超出以前各代遗诗总和的两三倍以上,而且质量极高,有许多感人肺腑、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
唐诗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同的段落,不同的段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贡献。
2、散文。
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古文运动,开创了我国古典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全唐文》收作者3035人,骈散文共20025篇。
后来的《唐文拾遗》和《唐文续拾》,续收777位作者,文2871篇,两者合计,作者3516人,文22896篇。
现据西北大学《新编全唐五代文》新增未收文1100余篇。
3、小说: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传奇”作品。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4、俗讲与变文:由于佛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而出现。
5、词:由于燕乐的盛行,燕饮歌吹的需要而产生。
(二)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
《全唐诗》收录唐代诗人两千二百余家。
《全唐诗补编》收作者一千多人。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统计,唐代诗人有别集者共691家。
《诗薮·外编》(胡应麟):“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从总的风貌看,它更富于理想色彩,更抒情而不是更理性,更外向而不是更内敛。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一)开放的文化环境的影响。
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华夷如一的思想,促进了中华文化交融2、人才选拔制度:开科取士及其他(如入地方节镇幕府)。
3、对不同文化的态度:兼容。
(二)唐代士人生活的影响。
1、漫游之风。
2、幕府生活。
3、读书山林之风4、贬谪生活。
唐代四个不同时期诗歌的特征

陈新根内容摘要:唐代的辉煌表现在诸多方面,而其中诗歌的兴盛尤为突出。
在这里,本文无力亦不敢妄对煌煌大唐各个时期的诗及诗人有何指评,只能借用当时诗人的名句为题目,以此来简介一下唐代四个不同时期诗人诗作的不同特征。
关键词:唐代诗人诗作特征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创造了激情与荣耀的时代。
其绚丽的光芒照耀至今。
它的辉煌表现在诸多方面,而其中诗歌的兴盛尤为突出。
在这里,本文试图借用当时诗人的名句为题目,以此来简介一下唐代四个不同时期诗人诗作的不同特征。
一、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初唐,约从唐建国始到唐贞观年间,是一个新陈代谢、渐入佳境的过渡时期。
被誉为“初唐四杰〞的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诗人。
除此还有张假设虚、陈子昂等人。
他们的诗一反前人轻浮柔弱的风格,扩大了诗歌题材的领域,给后世很大的影响。
这时的唐诗,正如新春刚刚动绿的梅柳,清晨海天之际初现的霞蔚。
二、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伟大诗人李白神游八荒气吞天地的诗作,我认为是领悟唐代诗歌特别是盛唐诗歌最好的注解。
盛唐大致指唐玄宗开元年间到唐代宗大历前这段时间,在诗的王国里,群星闪耀,风云翻卷,江流浩荡。
这是唐诗的极盛时期。
其标志是:1、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巨匠型诗人、被誉为诗坛上最伟大的双子星座的李白和杜甫相继出现。
2、创作出千古绝唱,堪称顶级一流的大诗人层出不穷,各领风骚。
3、这个时期诗歌体派纷呈,尤其是带有中国诗歌普遍性主题和意义的边塞诗、山水田园诗诗等大量涌现,并形成带有个人风格的诗歌流派。
同时,各种诗歌的体式也臻于定型成熟。
4、后人所评唐诗中为压卷力作的作品,绝大多数都出自盛唐诗人之手。
具体的说:李白的诗,代表着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水平。
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人的边塞诗把时代的主旋律表现得高昂激越。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高适?送浑将军出塞?)“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方豪迈,令人神往。
初唐诗歌的风格特点

初唐诗歌的风格特点
初唐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的一类诗歌作品,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它将唐诗的浪漫抒情结合了宣政治观念,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是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折。
首先,初唐诗歌融合抒情与政治,力求融情于政、和谐并重。
它们能够将抒情文学与政治宣传、政治解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精神境界十分深邃,有着把政治理想和言语蕴藉在抒情文中的技巧,使初唐诗歌充满了政治思想宣传的力量和理想升华的精神,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寓意。
其次,初唐诗歌有着超越唐诗的广大想象力。
初唐诗歌不仅通过景物抒写、留待清境,而且通过玄辞来描述,极具抽象性和晦涩性,隐形而又深远。
初唐诗歌往往以最新颖的想象为主旨,从而释放出一种风靡一时的哲理精神,具有深刻的批判意味。
最后,初唐诗歌以雅俗共捻的方式,唱和了政治理想和清和的生活理想,以和谐美的旋律宣传了朝政的观念而受到人们的追捧。
此外,初唐诗歌也着重于写景,形象充实且描写细腻,能起到很好的视觉效果,进而显出初唐诗歌本身的优美魅力。
总之,初唐诗歌以雅俗共悦、融情入政、散发艺术风韵的宣传政治新理想,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它重视文字的运用,表达能力强,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而深远的一个朝代,令人敬仰。
初唐诗歌的特点主要是什么

初唐诗歌的特点主要是什么初唐诗歌的特点主要是什么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初唐诗歌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初唐诗歌的特点初唐前期诗歌.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上官仪等,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贵族化,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齐梁积习犹存.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初唐后期诗歌.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初唐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文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
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
“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
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
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种激扬豪迈的格调,为唐初诗坛吹进一股新风。
诗中表现了青年人不甘寂寞,想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望。
宁可做个低级军官(百夫长),也不想作书生老死窗下。
继“四杰”而起的是陈子昂,他从理论上对南朝以来衰弱的诗风提出批评,认为这类诗专门玩弄华丽的辞藻,内容空虚,抛弃了《诗经》重视思想性的传统。
对此他耿耿于心,提倡“汉魏风骨”,恢复建安时代的诗风。
唐代诗歌的特点与流派

唐代诗歌的特点与流派唐代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极为辉煌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杰出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活跃,流派繁多,其特点也是各具特色。
本文就唐代诗歌的特点和流派做一论述。
一、唐代诗歌特点1. 注重意境:唐代诗歌以意境为中心,强调以表现思想感情为主,反对单纯的描写形象。
诗人们追求的是准确而含蓄的表达感情和意境,并且通过景物描写以及意象的逐步展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 追求自然:唐代诗歌倡导追求自然,反对浮夸脂粉,主张真实自然,强调诗歌表达的是人类的感情和对世界的热爱。
唐代诗歌的自然主义风格,影响了后世文学的传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特有质地。
3. 朴素平实:唐代诗歌通俗易懂,语言平实,没有过度修辞,这种朴素平实成为唐代诗歌的特色之一。
唐代诗人推崇的是深情而真挚的表达,强调通过朴实的表达方式,描绘生活中的点滴,以达到诗歌表达的目的。
二、唐代诗歌流派1. 汉乐府:汉乐府是唐代最早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种流派。
它是汉乐府传统的继承者,它的出现是在早期诗人对民歌的发扬光大,并且将它融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从风格上来看,汉乐府流派的作品都比较朴素、平易近人,诗歌歌调通俗易懂,但在歌词内容上则具有较强的感情和人生阅历,常表现生活的苦难,唐代著名的汉乐府有《长恨歌》、《木兰诗》等。
2. 洛阳诗派:洛阳诗派指的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一支以题材广泛、语言较为严肃的流派。
这一流派的特点是艺术思想上重视思想性、思辨性,反对浮华花哨的修辞。
洛阳诗派的代表作有韩愈的《进酒》、柳宗元的《江雪》等。
3.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唐代最著名的诗歌选集之一,收录了唐代300首最为经典的诗歌。
它从唐以前的文学遗产中精选而出,是唐诗的集大成之作。
唐诗三百首的流派在风格上没有统一的风格,有汉乐府、唐诗、群芳等多种风格。
然而,唐诗三百首却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成为了唐代诗歌的一个重要代表性产物。
4. 宫体诗:宫体诗是唐代以诗赋技法写作的一种流派。
唐代诗词的特点及风格分析

唐代诗词的特点及风格分析唐代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唐诗更是卓越非凡,至今传颂不衰。
唐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禁为之倾倒。
下面我们就深入探讨唐代诗词的特点及风格分析。
一、唐代诗词的特点1、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唐代诗词以语言简练为主要特点,诗歌中的字字珠玑,深刻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同时,艺术性和想象力也是唐代诗词的显著特征,每一句话都有其深层的含义和寓意。
例如,《静夜思》中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用简洁的语言令人产生强烈的感受。
2、婉转动人、意境优美唐代诗词以婉转动人作为其特点之一,充满弦外之音,谴词含蓄。
在诗歌表达上,意境优美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较多的个别词汇和形象化的表述,使唐代诗歌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登高》中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将自然风光和文学意境融合起来了,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3、多样化的题材、情感深刻唐代诗歌的题材和情感极为丰富,设计面广、丰富多彩。
作品中涉及到自然、人生、思念等各个方面,从而丰富了其艺术性。
例如,《长恨歌》中的故事情节就十分感人。
它依托杨贵妃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和饱满的情感,使得读者在精神上也有所启迪。
二、唐代诗词的风格分析1、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融合在唐代诗歌中,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达到了最为崇高的境界,有着互补的作用。
儒家的诗歌风格以忠孝为主,与道家亦温亦婉且有点深沉的风格相辅相成,形成了儒道合一的高妙境界。
2、对现实的直观描绘与想象的豪放表达唐代诗歌的写实刻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的历史景象,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
与此同时,唐代诗歌的想象性也很强,对未来的预测和对美好境界的憧憬,也充斥其中。
3、修辞艺术与意象美学的协调发展唐代诗歌对词汇、形式和结构都有着偏向和倾向。
修辞手法十分灵活,意象也极为丰富。
强烈的话语气氛和对美的追求,注定了唐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意象美学价值。
唐代诗歌的特点与风格

唐代诗歌的特点与风格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以其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水平,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巅峰时期之一。
在唐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探讨。
一、形式上的特点唐代诗歌在形式上有着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唐代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这种形式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旋律优美,韵律和谐,具备了很高的音乐性和美感。
2.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唐代诗歌的另一种主要形式,它也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它与五言绝句相比,显得更为宽广、丰满,表现力更强,情感更充分。
3.律诗律诗是唐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音韵为结构基础,有着十分严格的格律要求。
这种形式的诗歌,既有着复杂的结构,又兼具意境、抒情和音乐等多方面的艺术特点。
二、语言上的特点唐代诗歌在语言上也有着显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用典唐代诗歌的语言中常常运用典故和典型,借用传说和历史上的人物、事情等来赋予诗歌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趣味。
2.抒情唐代诗歌在表现感情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它往往通过细腻、感性的描写方式,将情感真实地表现于诗歌之中。
3.对景唐代诗歌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景物为比拟或暗示,以此表达情感。
4.对仗唐代诗歌在语言上具有严格的对仗要求,如头尾、声韵、字数等多方面的对称和协调,使其语言更富有力量和美感。
三、艺术上的特点唐代诗歌在艺术上也有着独特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意境唐代诗歌有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内涵,组词灵活,意味深长,所表现出的意境往往深远、悠远、凝练,在读者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2.音乐美唐代诗歌具有极高的音乐美,语言流畅、音韵和谐,形成了典雅的艺术气息。
3.抒情美唐代诗歌抒情美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将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令人为之感动。
4.变幻美唐代诗歌在用词和构思上常常有意摆脱传统束缚,突破常规,表现出一种变幻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诗歌的总体特征1.精神美唐代是一个气度恢宏的大国,中外交流,儒道释三教并存。
诗人的创作空间宽松,他们可以“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杜甫《饮中八仙歌》)。
当时诗人们都有点自命不凡,都希望有所作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当时的诗人,都有一股昂扬的精神状态。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自我解放!对于他们来说,世界是广阔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正因为唐代有这样比较自由的空气,有这样的气度和精神,所以他们才能把他们自己心灵的感受,内心的本质力量,自由地转化为美的艺术形象。
诗人能够把自己全部的本质力量投射进去,迸发出充实而又光辉的美。
2.音乐美我国古代的诗,一直与音乐结合在一起。
诗三百首,都是合乐的。
诗歌的节奏是随着感情的节奏而起伏变化的。
这种感情的节奏,就富有音乐性。
讲究声韵和格律,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唐诗就非常讲究声韵与格律,因而唐诗具有音乐的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我们读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如行云流水,声音到处感情到,不仅琅琅上口,而且韵味无穷,不能不叫人感到一种音乐的美!3.建筑美所谓建筑美,是说唐诗象建筑一样,善于通过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把本来是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转化为具有空间的立体感。
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都是化动为静,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象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然而,静中又有动,实中又有虚。
唐诗也有这样的特点,它所描写的多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意象,但它所表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诗思和感情。
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浮云”与“游子”,“落日”与“故人”,是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诗人只是并列地把它们罗列在一起,不加任何分析性的说明,可是我们一读,却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了某种深永的感情。
唐诗的建筑美,就来自于这种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
4.个性美诗歌是自由心灵的抒写,必须有个性。
唐诗之所以美,也在于它有个性。
个性是从自我的觉醒开始的,诗人都善于以其独具生命特色的个性,来观看和发见世界。
唐代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都是具有高度个性的人,因而他们善于发见世界的美。
反映到诗中,就成为唐诗的个性美。
李白是最富有个性的人,因而他的诗,特别具有个性美。
例如《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真是玲珑透彻,美极了。
表面看起来,诗人“笑而不答”,什么都不肯说,但实际上,他什么都说了。
他的诗,美就美在明白晓畅而又自然。
他的自然,是一种“谪仙人”的自然,一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然。
这种自然,来自于性情的天真,胸襟的开阔以及李白那种没有任何保留的个性的流露。
而个性的美在杜甫的诗中,不仅仅停留在个别现象上面,而是提炼和升华为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普遍哲理,常常焕发为一种明智的光辉,一种思想的闪光: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这样一些名句,那更是把自己独特感受融入到的社会现象或历史经验中,加以熔裁提炼,再以自己独特的感情方式表现出来,因而变成了永恒不灭的形象。
5.意境美如果说个性美是诗人精神成熟的标志,那么,意境美则是一首诗在艺术上成熟的标志。
每首成功的诗,都应当是一个自成系统的艺术世界。
有了这样的艺术世界,也就是有了意境。
文学艺术都要塑造形象,诗歌也要塑造形象。
但诗歌的形象不是完整的戏剧性动作和人物性格,而只是一种意境。
意境是诗人把他感于外而又动于中的思想感情,凝聚到艺术形象中来,变成深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中国古代多是抒情诗。
抒情诗要抒情。
但情比较难于直接描写,而要通过景来反映、来衬托、来显示。
中国古代唐人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克服了物与我、客观与主观的矛盾,进一步达到了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的地步,因而他们取得了诗歌艺术上的更高成就,创造了中国诗歌最高的意境美。
那么,怎样创造意境美呢?首先,写景抒情。
诗人在写作中,渗透进、灌注进了一股浓郁的感情,使这感情笼罩在景的当中,因而我们所看到的虽然全都是景,但我们所感受到的却处处都是情。
一句话,景由外境变成了内心的境,变成了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艺术世界,这就是意境。
例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其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应当是一个有机的生命的整体。
我国意境的讲法,更多的从诗人的主观感受出发。
诗人在兴发感应的基础上,移情入景,化景为情,然后创造出一个独立自足的、生气盎然的世界。
例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在这里,诗人把他所感受到的情与景,融合统一在一个月色竹林的天地里。
这个天地确实小,小到只有诗人一人。
然而,它却是那样自足、和谐,那样有秩序,而又那样充满了生气和生机。
因此,它又是那样丰富和充实。
它是安静的,但却不是死寂的。
在无人的月夜中,却有人怀着深情,在弹琴,在长啸。
正是这一切,使人读着的时候,在抒情的想象当中,走进了一个诗人所创造的世界。
我们陶醉在这个世界,感到美。
第三,唐诗意境美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不是通过言语直接讲出来,而是通过形象的描绘来启示,来渲染。
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缭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仙”和“诗圣”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
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诗人。
李白的身上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为。
这与他一生生活道路的复杂,思想性格的复杂是分不开的。
他一方面接受了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一方面又接受了道家的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的一切的思想。
李白的一生由两条主线所贯穿:一是他的仕途生涯,二是道教对他的影响。
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
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甚大。
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
正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使他诗中也具有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奔放的气势。
开元十二年(724),大约24岁,李白开始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屡遭失败。
天宝元年,李白奉召入京,这时候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
但不久后,就被权贵们所诋毁,仕途再受打击,使他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
安史之乱起,李白以为报国时机已到,入永王幕,慷慨从军,后却被定为反叛罪,长流夜郎。
在途中被赦免。
到李光弼出征东南之时,他再次从军,无奈半道病还,逝当涂,年62岁。
李白将盛唐士人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理想化了,同时又具有唐代诗人一般的“济苍生”,“安社穄”的儒家用世思想,因此,他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必然导致失败。
但是他始终向往这样的理想。
所以始终在成功与失败之间不停地来回,使他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李白一生受到了道家,纵横家,儒家思想的影响。
其中,贯穿李白的一生,则是道教对他的影响,之所以这部分单独提出,就是因为神仙道教信仰在他思想中有重要的地位。
少年时代生活于道教浓郁的蜀中之地,自然耳濡目染。
因此,李白在不少的诗中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
另外他的狂傲不拘,飘逸洒脱的气质也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贺知章曾称他“谪仙人”。
“狂”是他人生的象征,他的侠胆、仙趣、狂饮都极大的刺激着其个性中那高傲狂放的因素,使他的个性意识常处于一种膨胀状态,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狂放、倨傲达观的性格。
尽管他在诗歌中常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感慨,其实是出于内心深处对不受约束的自由人生的向往,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
在诗中,李白常通过对仙境和神仙生活的描绘,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以神仙的洒脱快活,表示对现实世俗的反抗,于飘飘欲仙的奇异想象中,将强烈的自我意识,天真的自命不凡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充分表现了出来。
李白的创作风格: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评价李白的创作风格可以从他的绝句,乐府,歌行三种体裁来谈论:绝句是李白感情世界的瞬间呈现,其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洒脱的气质,全都灵感一闪地反映出来,脱口即成绝唱。
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歌和送别诗为多。
在这些诗歌中,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
无论写景言情,都有种一气流贯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山中问答》等。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问奈何事栖碧间,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他的绝句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于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
刹那的感觉蕴含无穷的韵味,极富生活情趣,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李白不仅绝句的成就卓越,而且乐府和歌行体的作品也有不俗的成绩。
如乐府诗《蜀道难》,他用这一古题抒发自己的感叹,于诗中再三嗟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猴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极力渲染蜀道高峰绝壁、万壑转石的险难,给人以生动的空间感和体验感。
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
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
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