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周期理论综述

经济周期问题是宏观经济学学说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西方经济学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论流派的学者对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各式各样,一直以来都未取得统一。经济学学术界,通常以二战为划分标志将有关经济周期的具体定义概括区分为古典经济周期(也称传统经济周期,强调经济总量的扩张和收缩)和现代经济周期(强调经济增长率上升与下降的交替变动)两类。二战前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呈现出来的经济周期表现为总产量绝对量的变动过程,所以当时的古典经济学家就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总量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这些都是二战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说法和解释。二战以后,社会经济的变化促使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透过社会经济表象深入到对内在包涵的更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周期性变动进行分析研究中,有些学者认为经济周期是在主要以工商企业形式组织其活动的波动形态。一个周期包含许多经济领域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所发生的扩张,跟随其后的是相似的总衰退、收缩和复苏,后者又与下一个周期的扩展阶段相结合;这种变化的序列是反复发生的,但不是定期的;经济周期的长度从一年以上到十年、十二年不等;它们不能再分为性质相似的、振幅与其接近的更短的周期。而名经济学家RobertE.Lucas(1977)的看法是经济周期是经济变量对平稳增长趋势的偏离0等等。诸如此类的一些定义说法被学术界普遍认同。而需要明确的关键在于,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理论学说对经济周期的认识已脱离经济体表面总量值的比较,而升华到了对于内在经济实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比较。

1经济周期理论类型

1.1尤格拉周期

法国经济学家尤格拉于1862年出版了《法国、英国及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周期》一

书中,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9~10年的周期波动,一般称为“朱格拉周期”。熊彼特把

这种周期称为中周期,或朱格拉周期。汉森则把这种周期称为“主要经济周期”

1.2 基钦周期

英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于1923年提出了存在着一种40个月(3~4年)左右的小周期,而一个大周期则包括两个或三个小周期,故称为“基钦周期”。基钦提到,这种小周期是心理原因所引起的有节奏的运动的结果,而这种心理原因又是受农业丰歉影响食物价格所造成的。

1.3康德拉捷夫周期

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于1925年提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50~60年一个的周期,故称“康德拉捷夫”周期,也称长周期。熊彼特继承前人的观点,把百年来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长周期,并用创新理论为基础,以各个时期的主要技术发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作为各个长周期的标志。

需特别加以说明的是,熊波特在他的两卷本《经济周期》(1939年版)中对前三种经济周期作了高度综合与概括。他认为前三种周期尽管划分方法不一样,但并不矛盾。每个长周期中套有中周期,每个中周期中套有短周期。每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熊波特还把不同的技术创新与不同的周期联系起来,以三次重大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周期,从18世纪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第二个周期,从1842~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第三个周期,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

学和汽车时期”。

1.4库兹涅茨周期

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Kuznets)提出了存在一种与房屋建筑相关的经济周期,这种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这也是一种长周期,被称为“库兹涅茨”周期,也称建筑业周期。

2经济周期理论阶段划分

2.1两阶段法

经济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到10年。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衰退。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都比较好安排。企业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企业在供、产、销和人、财、物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企业处于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经济的衰退既有破坏作用,又有“自动调节”作用。在经济衰退中,一些企业破产,退出商海;一些企业亏损,陷入困境,寻求新的出路;一些企业顶住恶劣的气候,在逆境中站稳了脚跟,并求得新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的企业生存法则。

2.2四阶段法

将经济周期分为四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经济周期的特点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与收缩为标志。

•经济衰退的普遍特征:消费者需求、投资急剧下降;对劳动的需求、产出下降、企业利润急剧下滑、股票价格和利率一般也会下降。

•衰退指实际GDP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萧条指规模广且持续时间长的衰退。

3经济周期的原因探讨

3.1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论”

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是进入资本主义经济后才出现的特有现象,其原因是生产脱离消费后导致的消费不足。具体而言,就是:一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大生产摧毁了小生产,导致消费能力降低;二是资本家采取了薄利多销等措施,导致进一步降低工资,导致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利润,总是导致今年的生产大于去年的生产,但工人的消费有限,最终是个人消费不足。

3.2杰文斯的“太阳黑子说”

杰文斯认为,任何一年收获的成功肯定依存于天气,特别是夏季和秋季各月的天气;如果天气在某种程度上依存于太阳周期,那就可以说,谷物的价格和收获将或多或少地依存于太阳时期,并经历周期性的波动,其时期等于太阳黑子出现的时期。

3.3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特定生产方式下所产生的历史现象。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经济危机既不存在可能性,也不存在现实性。当货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后经济危机具有了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必然性,还“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33页。),而这“一系列关系”就寓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私人资本主义形式的矛盾中”。具体来说,就是:第一,对价值增值的无休止追逐导致的资本积累规模螺旋式上升、生产能力无限扩张。第二,大工业生产方式与资本积累规律的共同作用。第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第四,固定资本的周转周期。第五,资本主义对抗性分配关系。第六,信用制度的发展。马克思对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其最终结论是“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48页。)

3.4米契尔的“自然发生论”

在经济周期内的经济过程里,米契尔强调的是成本和价格发展的不平衡。当经济活动开始扩张时,生产成本开始比价格更快地上升。这会降低利润率,使人们对未来利润的前景感到悲观,反过来这又会使投资削减,导致销售、产出和就业量减少。当衰退产生时,成本和价格一样减慢增长或者开始降低,但成本的减低不久就开始超过价格的降低,于是改善了利润的前景和刺激了投资。这反过来又有助于结束衰退和开始复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