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第二节明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前期:洪武——宣德年间、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中期:正统——万历10年,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1436-1482年】【未期:万历11年——崇祯未年,万历、泰昌、天启、崇祯】中期是明从盛转衰关键,阶级矛盾尖锐,中等规模的农民暴动不断发生,与此同时,民族矛盾逐步显露,边境少数民族崛起,扰乱边防,倭寇和海盗乘火打劫,沿海地区不得安宁,矛盾错综复杂。
与此同时,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统治阶级为了挽救危机,出现张居正改革,从此明朝转后期,逐渐衰弱,最后被农民军推翻,过渡到清朝。
一、明朝中期的阶级矛盾1、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宫廷内外发生几起重大历史事件。
①内阁倾轧(首辅夺权)②南宫复辟,(夺门之变)③“大礼议”之争正德十六年(1521)正月,首辅扬廷和主张嘉靖帝称正德为“考”,七月,张聪《大礼疏》提出不同主张,很合嘉靖想法,嘉靖三年(1524),杨廷和退休、南京吏部主事桂萼与张聪联合上疏“循名考实,称孝宗曰皇伯考,兴献帝曰皇考”。
吏部尚书乔宇、礼部尚书汪俊等率百官坚持杨廷和的观点,嘉靖调张、桂进京任职,紧接着出现“左顺门事件”【明嘉靖三年七月(公元1524年),紫禁城东边与东华门相望的左顺门前,京城的官员,大明朝的精英,总计二百二十九人,跪在那里请愿。
这左顺门是明代文武官员在此等候皇帝批示的地方,是帝国具有政治象征意义的区域】这是转折点,以后断断续续,前后争了一二十年,事件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前后隐藏大臣们争权夺利对明朝中后期政治影响很大。
④宦官擅权明代宦官权力表现在:其一宦官控制了所有的特务机构,以及享有出征、监军、分镇等大权,其二,掌握了“批红”,秉笔太监成皇帝代言人。
明朝宦官专权有什么新特点?宦官专权本身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历代都有许多新鲜的故事留下,朱元璋有鉴于此,曾立下铁牌,严禁内臣干预政治,可最后牌子还是被人砸掉。
从明成祖朱棣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但是明朝封建制度的完善,在历史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宫廷每个都听皇帝的,宦官也不例外,官吏所有的权力由皇帝给予,代表皇权,所以明代的宦官是皇帝的鹰犬,不可能凌驾在皇帝之上,只要皇帝不高兴,失去宠爱就完蛋,因此,历史上出现过的宦官可以废立皇帝的现象,在明代是没有的,这是皇权恶性膨胀的必然产物。
明朝时期的政治衰败与社会动荡(16)

01
放宽商业政策
明朝政府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允许商人自由经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
发展。
02
发展手工业
明朝政府鼓励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03
开海禁
明朝政府实行开海禁政策,允许民间自由贸易,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明朝工商业的发展,为明朝经济注入了
新的活力。
应对农民起义的策略与结果
军事镇压
明朝政府通过调集军队对农民起义进行军事镇压,一定程度上遏 制了起义的蔓延。
招抚政策
明朝政府采取招抚政策,对部分起义军进行招安,给予一定的政 治和经济待遇,以分化瓦解起义力量。
改善民生
明朝政府采取一些改善民生的措施,如减轻农民负担、兴修水利 等,以缓解社会矛盾。
扶持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与成效
社会动荡对政治衰败的加剧作用
农民起义
明朝时期,农民起义频繁,如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战争, 严重削弱了明朝的统治力量,加速了其灭亡。
士人抗争
明朝士人阶层在政治衰败的背景下,通过结社、抗议等方式表达不 满,加剧了政治的不稳定性。
商业危机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危机不断爆发,如“嘉靖大 倭乱”等事件对明朝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进一步加剧了政治衰败。
政治与社会互动的恶性循环
政治衰败导致社会动荡
01
政治衰败使得社会矛盾加剧,民众生活困苦,从而引发社会动
荡和不安。
社会动荡加剧政治衰败
02
社会动荡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稳定,使得政治统治力量进一步削
弱,加速了政治衰败的进程。
恶性循环的形成
03
政治衰败与社会动荡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明朝的政
明朝中后期高层政治斗争内幕与变法失败的历史教训回顾

明朝中后期高层政治斗争内幕与变法失败的历史教训回顾李晓鹏发表于2018-7-15 大参考今天的演讲起了一个比较吸引眼球的题目“高层政治斗争内幕”,不过内幕是明朝的,不是今天的(^-^)。
但是它对今天肯定是有很深刻的借鉴意义。
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个事,1949年,共产党即将要打进北京之前,毛主席在延安接见了黄炎培。
黄炎培问毛主席:“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强盛的王朝,其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兴起然后变得非常强大,而突然一夜之间就衰落,形成了历史周期律,几千年来都这样。
那么共产党执掌天下,能逃出这个历史周期律吗?”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段对话已经过去七十年了,我们再来看,我们到底能不能逃过历史周期?客观的讲,我认为难度很大。
中国古代那些伟大的王朝,一般来说都有300年的历史周期。
唐朝是最长的,它存在的时间是290年,明朝的存在时间是274年,第二长。
清朝1644年到1912年大概也是270年,西汉是210年,东汉是一个比较长的,接近200年。
北宋比较短只有160年。
国力比较强盛的朝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属唐朝和明朝,分别是290年和270年都接近300年,但是没有超过。
新中国的国运跟西汉、唐朝以及明朝都有相似的地方。
都是由一场大规模的、彻底的底层革命来建立起一个国家。
西汉的刘邦出身农民家庭;明朝朱元璋是乞丐、和尚;唐朝的创立者——李渊李世民父子属于军事贵族,连着几代人都是军队高级将领,但隋朝是被农民大起义推翻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就跟农民起义英雄们联合起来,铁匠出身的尉迟恭、农民出身的秦叔宝、破落书生徐世绩等人归降了李世民,围绕着李世民形成了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底层革命。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和大哥李建成代表的是传统的军事贵族,贵族们支持李建成继承李渊的皇位。
最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其兄李建成,然后逼着他的父亲李渊退位,自己当了皇帝。
62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课用)PPT课件

根源: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伴生物。
影响:排挤打击正直官员, 明朝政治更加混乱腐败。
东林党人的反宦官斗争
资料3:“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来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 买田地,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 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花鼓词》
资料4:明朝中后期,一名四川官员上奏说: “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者什七, 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作用:
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和减免赋税 的迫切愿望,因此大大激发了农民的革命 积极性。
地位:标志着我国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进入一 个新的阶段。(为什么?)
触及到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触及到了封 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在近代中国又有何 新的发展?
太平天国时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 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对历次农民起义的起因、 结局及其影响的认识
农民起义的起因: 根本原因: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具体原因:政治:封建暴政、统治腐朽、赋税沉重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 客观:天灾人祸
结局:1、被封建地主阶级所镇压
2、成为封建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 3、农民起义领袖蜕变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
建立起新的朝代。
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
一、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 1、政治腐败 ①皇帝昏庸 ②奸臣当道 ③宦官专权 2、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3、田赋加重,加派“三响”
4、天灾不断
二、明末农民战争 ㈠揭开序幕:1627年,王二在陕北起义 ㈡经过: ⒈李自成(闯王)起义 ⑴1640年,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明朝的政治危机和灭亡

明朝的政治危机和灭亡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朝代。
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而且它的文化、科技、经济等领域的成果在整个东亚地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尽管有这么多的辉煌,明朝还是在1600年前后走向了崩溃。
在这个问题上,历史学家们已经花费了很多心血来解决,但是仍然难以给出一个最后定论。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明朝的政治危机和灭亡的原因,来感受到这段历史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明朝的政治危机和灭亡是复杂的历史事件,其中有许多因素,常常互为因果,错综复杂。
而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是政治腐败。
明朝的政治腐败是从朱元璋时代开始的。
朱元璋在他的统治初期曾经创造了一个相对干净的政治环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腐败现象逐渐浮现。
其中最明显的是官员贿赂、弄权和恶意审讯,这些行为直接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法律体系的正信度。
同时,朱元璋制定的欲望极强的制度和当时的经济环境也为腐败做出了贡献。
这一情况在明朝的后期变得更为严重,政治腐败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明朝政治腐败会这样疯狂呢?很多历史学家认为,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是导致这种腐败的根本原因。
特别是从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初期,明朝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价格上涨。
当时,西班牙决定将新世界的金银输送到欧洲,由于大量贵金属的导入,使得欧洲的物价飞涨,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物价。
这种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显著的是农民利益的严重损害。
明朝期间,农民是经济的支柱,但是价格上涨使得他们逐渐陷入困境,无法支付高额的税收和其他负担。
此外,经济和社会的变化还引起了各种社会问题,如匪徒、饿鬼、流民和盗贼的横行等。
这些社会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得官员们不得不采取更加残酷和不公正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这使得腐败和危机更加严重。
因此,历史学家们认为,明朝的政治危机和灭亡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政治腐败,这是由经济和社会变化引起的。
明朝的王朝衰落明代末年的危机与社会动荡

明朝的王朝衰落明代末年的危机与社会动荡明朝的王朝衰落——明代末年的危机与社会动荡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繁荣的王朝,但在明代末年,王朝却经历了一系列的危机和社会动荡。
这些危机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既包括内忧外患,也与王朝自身的制度和政策有关。
本文将从经济危机、民族压力、权力斗争和社会动荡四个方面对明代末年的危机进行论述。
一、经济危机明代中期以来,明朝的经济发展遭遇了一系列严重的困扰,导致明代末年经济出现极大的困难。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
在明代后期,战乱频繁、士兵俸禄不发等问题导致了财政赤字的增加,财政压力巨大。
同时,明朝采取了铸造过量铜钱的政策,导致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二、民族压力明代末年,明朝面临着来自内外的民族压力。
外来的压力主要来自满洲人和蒙古人的入侵。
特别是后金的崛起,对明朝的北方边境构成了巨大威胁。
而内部的压力则主要来自于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
明朝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不当,导致民族关系紧张,各族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三、权力斗争明代末年,明朝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加剧了社会动荡。
宦官的干政成为明朝政治的一大特点。
宦官滥用职权,甚至篡夺皇位,严重干扰了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而朝廷内部的权臣也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焦点。
例如,张居正、杨继盛等权臣的崛起与强大,造成了一系列政治斗争,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不断加剧。
四、社会动荡随着经济危机和权力斗争的加剧,明代末年社会动荡不断升级。
农民起义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特征。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规模庞大,对明朝政权造成严重冲击。
与此同时,地方的豪强势力也在不断壮大,成为社会秩序的重要破坏力量。
社会动荡导致社会秩序紊乱,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对明朝王朝的统治产生了严重威胁。
总结:明代末年的王朝衰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经济危机、民族压力、权力斗争和社会动荡相互交织,共同加速了明朝末年的王朝衰落。
这一时期的危机既是王朝内部制度和政策问题的集中体现,也反映了明代末年中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
高三历史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例题解析 旧人教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例题解析【经典题】例1(1999上海卷试题)明太祖时,曾镌铁牌于宫门:“内臣(宦官)不得预政事,预者斩。
”然而,正是明朝,宦官专政曾几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直接原因是A.皇帝昏聩腐败少问政事B.宦官利欲熏心权力膨胀C.朝臣阿谀奉承治国无方D.藩王势力太大亟需监察【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朱元璋立牌限制宦官权力,可明成祖时对宦官管束逐渐放宽,导致其权力增大。
明英宗时宦官专政局面开始形成。
此后,许多皇帝不问朝政,大权掌握在宦官手中。
因此本题答案应为A【答案】A例2(1997年上海卷试题)下列农民起义领袖中曾在今西安建立政权的是①陈胜②张角③黄巢④朱元璋⑤李自成A.②④B.③⑤C.①③⑤D.③④⑤【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以及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陈胜曾在陈(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张角没有建立政权;唐末黄巢起义在长安(今西安)建立大齐政权;元末朱元璋起义,后在南京建立政权;明末李自成起义,曾在西安建立大顺政又。
据此可识别正确答案应为选项B.【答案】B例3 (2001年春季高考题) 阅读以下关于隋末、南宋、明末人民反抗斗争的材料:材料一王薄拥众据长白山……,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浪死:白白送死),以相感劝,避征役者多往归之。
——《资治通鉴》材料二“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持此说以动小民。
——《三朝北盟会编》材料三谓五年不征,一民不杀,且有贵贱均田…伪为均田免粮之说。
——《罪惟录》材料四……擅自加征,又妄议每一张税银三钱,人情汹汹,讹言四起。
于是机户皆杜门罢织,而织工皆自分(自己预料)饿死,一呼响应,毙黄建节(税官)于乱石之下,付汤莘(当地恶棍)等家于烈焰之中,……不挟寸刃,不掠一物,预告乡里,防其延烧,殴死窃取之人,抛弃买免(行贿求免)之财。
——《万历实录》回答:①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各次农民起义的主要斗争要求是什么?据此说明隋末至明末农民起义的发展与深化。
第二节明朝中后期

明末农民起义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最 大的进步在于 答案:D A、革命的勇气 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比较、 B、建立了政权 鉴别和分析能力。造成农民被迫 C、作战的方式 起义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地主阶级 的残酷剥削和土地兼并,其基础 D、提出的口号 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而将斗争
汉、唐、明三个王朝统治的中后期,皇帝昏庸,不理朝 政,出现了或外戚或宦官或奸臣当政的局面,造成政治异 常黑暗;大地主大官僚大量兼并土地,一方面造成阶级矛 盾尖锐,另一方面造成了地方势力膨胀。加上天灾,大规 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其结局要么是农民起义取得胜利改朝换代,要么是地方 军阀割据,封建国家陷入分裂,旧王朝名存实亡。
太平天国时,进一步制定了以土地分配为核 心的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进入最高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考题:
汉、唐、明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中央集权 加强的朝代。其统治的前期都出现了皇帝勤于政 事、大臣廉洁奉公的清明政治景象,封建王朝也 走向兴盛;而这三个王朝的中后期都出现过政治 异常腐败黑暗,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 伏的局面,最后直接或间接地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请结合史实概述这两种历史现象的表现和特 征,并分析其原因,解释为什么这种现象在中国 历史上反复出现。
明朝统治阶级对农民的横征暴敛,造成广 大农村一片凄惨悲凉的景象。使阶级矛盾 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和明王朝的灭亡。
1、农民起义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 ①政治腐败 ②土地兼并严重 2、直接原因:陕北地区连年灾荒,政府又 向农民加派三饷加重了农民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宦官专权的根源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伴生物。
二、明末农民战争
1、陕北起义
(1)原因 (2)起义 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
2、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
(1)“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及其意义
(2)大顺政权的建立和明朝的灭亡
3、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明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1、主要原因:明朝政治的腐败,统治黑暗
1、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的 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B) A 废除丞相 B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 八股取士 D 地方设“三司” 2、阅读以下统计表,该统计说明了
年号
B ( )
洪武(1368—1389) 弘治(1488— 1505) 全国垦田数 8696000顷 4228000顷 A 经过农民战争大量土地抛荒
“均田免粮”口号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 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因此大大激发了农民的 革命积极性。
问题二: “均田免粮”口号的在中国农民革命史 的地位如何呢? “均田免粮”口
号触及到了封建 标志着我国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进入一个 土地所有制,触 新的阶段。为什么? 及 到了封建统治的 经济基础。
问题三: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在近代中国 又有何新的发展? 太平天国时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 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所 以从这个角度讲,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 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 官僚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 C 农民战争后土地回到农民手中 D 蒙古贵族的骚扰破坏了北方的农业
3、大一统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再印证了 “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农民起义的共同点是() C A以民间宗教为组织形式 B带有反对民族压迫的特色 C为反对苛政而举兵 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召 4、佃农出身的朱元璋领导了农民起义,最终确立 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根本原因是 () D A朱元璋的根本目的是想当皇帝 B许多封建知识分子参加起义 C为奖赏推翻元朝战争中功臣 D小生产者地位的必然结果
afn763utb
所以,对于吴慧的她倒是感到轻松,因为吴慧从来都是话多,她只需要听就好,再者,吴慧也是几年才会给她打上那么一通、 她倒不至于感到有负担! 李想还是在自己的梦中默默无闻,尽管她很努力的创作着,但是她先天实在太过愚钝,以至于后天需要许久的弥补时间,至于 需要多久的弥补时间,她自己也无从知晓!
2、土地兼并严重(经济)
3、明朝中后期不断加派三饷(赋税)
4、直接原因:陕北地区天灾不断
“均田免粮”口号
背景:河南土地兼并很严重, 而且河南连年遭 受天灾。说明“均田免粮”口号把矛头指向了明末 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 问题一:均田免粮的口号在明末农民战争中起了 什么作用?这个口号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她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去创作自己的漫画,她觉得自己十分努力地想要去创作温馨而搞笑的漫画,但是画出来的漫画却 常常扭曲得让自己都有些叹息。尽管如此,她还是用画笔记录下自己每天的所感所悟,她从来都知道自己的画风并不出色,但 是,她愿意从最基础的地方努力!
二十五岁那年李想开始懂得看书的重要,虽然她很明白看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却也懂得那并不是全部,二十五岁 那年、吴慧终于迎接来了自己的新生命,她在那一年里结婚生子全部完成! 李想回到老家后便去看望已然结婚生子的吴慧,她觉得那样的吴慧有点不太真实,但是,却又无比真实,人、总归是要结婚生 子的,尤其是女人! 吴慧说“你怎么还没有找对象?” 李想便笑“没有遇上合适的”,她似乎很少去思及这样的问题,那样一种本该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吴慧说“我给你介绍一个呗,我大学同学,家境也挺好的,人长得也不错,以前也相过几次亲,但是觉得那些女的都太过现实, 一开口就是问有没有房、有没有车之类的,他就说他很不喜欢那种太现实的女人!”
课外作业
汉、唐、明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中央集权加强 的朝代。其统治的前期都出现了皇帝勤于政事、 大臣廉洁奉公的清明政治景象,封建王朝走向 兴盛;而三个王朝的中后期都出现过政治异常 腐败黑暗,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局面,最后直接或间接地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请结合史实概述这两种历史现象的表现和特征, 解释为什么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
问题:分析明朝中后期与东汉中后期、 唐朝后期政治危机的相似之处
经济上: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政治上: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尖锐,出现 或宦官或外戚或奸臣专权的现象; 阶级矛盾也极其尖锐, 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627年
1644年大顺政权
1644年攻入京 师,明朝灭亡
1644年 张献忠称帝
优游开户 优游开户
结局:1、被封建地主阶级所镇压
2、成为封建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 3、农民起义领袖蜕变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 建立起新的朝代。
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
1、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2、封建地主阶级力量的强大及具有丰富的经验
农民战争的作用和影响:
1、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削弱了地主阶级 的力量。(或推翻封建政权或动摇封建政权) 2、农民阶级通过暴力夺回一些生产资料和生活 资料,使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3、使新王朝的统治者在看到农民战争的威力, 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情况下调整统治政策,社会 生产力得到很快恢复和发展。
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
唐末:黄巢起义
元末:红巾军起义 明末: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对历次农民起义的起因、 结局及其影响的认识
农民起义的起因: 根本原因: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具体原因:政治:封建暴政、统治腐朽、赋税沉重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 客观:天灾人祸
问题一:明朝出现宦官专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与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又有何关系呢?
直接原因:明朝后期,皇帝很少过问政事 与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关系: 东汉、 东厂、西厂这些特务机构是由宦官统领的, 唐朝、 由皇帝直接控制的。这样就使明朝的宦官 明朝 权力特别大,比其他的王朝更容易专权。
问题二:哪些朝代曾经出现过宦官专权现象? 问题三:宦官专权的根源是什么?
一、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
1、皇帝昏庸腐朽,奸臣把持朝政 阅读课 本内容, 概括政 治危机 的表现
2、宦官专权
3、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封建土地 所Leabharlann 制宦官专权1、表现:明朝中期以来,先后出现了王振、 刘瑾和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大宦官。 2、原因
排挤打击正直官员, 明朝政治更加混乱腐败。 4、东林党人的反宦官斗争 3、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