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教案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0篇)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学会课文中的18个生字,并会组词和应用。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结合实际生活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复述故事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听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
三、新授1、揭示题目《亡羊补牢》,解释“亡、牢”含义。
2、解释: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
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文学作品。
词语:羊圈街访窟窿后悔授受多音字:圈四、学习生字横向记。
如:我们学过哪些“穴”字部首的字再学习“窟窿”。
五、讨论《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要抓住“后悔”“接受”这两个词,引导学生讨论。
想想从“后悔”一词你了解到什么?从“接受”一词你明白了什么?从而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六、作业1、朗读课文,把文中的几层意思读出来。
2、生字、组词。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篇2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
(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3、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2《寓言二则》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教师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乌鸦为什么会受到狐狸的欺骗?”“蚂蚁为什么能成功地储存食物?”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3.语文知识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的生词、成语、语法等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和寓言故事内容,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字词、句型、语法等。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4.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预测、提问、推理、总结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教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注意倾听,感受寓言故事的语言魅力。然后,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
2.学习生词和成语:教师对课文中的生词、成语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并学会正确运用。
3.分析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结果及寓意。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此外,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力,促使他们在思考中成长。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其实该课文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我国古代寓言组成,分别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修羊圈的故事,说明了做了错事,认真改正,为时不晚;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精选篇1)教科书分析:1.课文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我国古代寓言组成,分别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修羊圈的故事,说明了做了错事,认真改正,为时不晚;《揠苗助长》讲的是有个人为了让秧苗长得快一点,而把秧苗拔高的故事,说明了做事不顾规律,急于求成,会把事情办坏。
故事短小,语言浅白,道理易懂,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学习。
2.本课是二年级下学期的课文,学习语言运用的任务比相对重了,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由于课文数量的减少,课文的识字写字量有所加重。
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课后练习题:“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体现了阅读理解——概括抽象的逻辑训练过程,是一个难点。
要做好任务分析,以安排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标。
4.课后练习题:“读一读,说说每组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不是要求掌握“赶紧”“焦急”两个词语的意思,而是在具体语境中体会状语表情达意的效果,体会如何在句子中写具体些的表达要求。
5.课文只有一幅插图,而插图仅仅呈现《亡羊补牢》故事发生的一个具体情境,对借助插图阅读帮助不大,体现了向第二学段阅读学习的过渡,因此,利用寓言故事的题目梳理故事的条理以了解故事内容,就成为重要的教学策略。
6.课后选做题是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本设计不涉及。
学情分析:1.寓言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白纸一张,在二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已经学习了《坐井观天》等三篇寓言,这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 - 小学作文】【篇一】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2.运用想象、换词、联系实际等方法理解“焦急、巴望”等词语。
3.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4.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第一课时一、了解寓言,猜谜导入:1.出示画面,根据画面猜成语。
(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对牛弹琴、画龙点睛、盲人摸象)2.这些成语中,不仅包含短小而生动的故事,并且故事中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寓言】“寓”是包含的意思,所以它是一个宝盖头。
3.今天我们要学的27课就给我们讲了两则寓言故事,我们叫它——【出示:寓言两则】。
4.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
【出示课题:揠苗助长】谁来读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1.“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
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完后想一想“揠苗助长”的意思。
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3.【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这句话具体告诉了我们“揠苗”的意思。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指导将这段课文读通顺。
【出示词语:筋疲力尽】这个词语挺难读的,“筋”、“尽”都是前鼻音。
要把它读准。
5.“揠苗”的意思知道了。
那么,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出示: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的意思就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帮助它长高。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焦急”1.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因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所以他要“揠苗助长”。
二年级下语文2《寓言两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2)

二年级下语文2《寓言两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二年级下语文第二课《寓言两则》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寓言这一文学体裁。
本课旨在通过两则寓言故事的阅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寓言的含义、特点以及寓言故事的技巧与魅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和特点;–学习认读生字词;–掌握运用寓言故事中的提示词汇,推测寓意;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激发学生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欲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和喜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品德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说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寓言故事,展开学生对寓言故事的讨论,并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两则寓言故事。
2. 阅读课文(15分钟)让学生阅读两则寓言故事,并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3. 导入知识点(2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讲解寓言故事、明喻、隐喻、比喻、对偶等词汇的含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4. 操作练习(20分钟)让学生根据两则寓言故事中的提示词汇,推测寓意,并将自己的猜测写在作业本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5. 情感教育(15分钟)讨论并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品德情操。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将自己对两则寓言故事的理解写在作业本上,要求明确准确,自由发挥,悟出人生哲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深入体验寓言的深邃性;•鼓励学生尝试从自身生活中的经验中,找到相应寓言故事传达出来的智慧或哲理。
五、课后反思通过这次上课,学生们对寓言故事的认识更加深入,能够准确理解并分析一个寓言故事的隐喻,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1.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及语言出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体会“好像”一词的不同用法。
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复习导入。
出示: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些成语大都蕴涵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学过“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教学“寓”字及寓言这种故事特点。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
1、“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2、《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
想不想读?3、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4、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生字词:望转言自筋尽喘截巴望好像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5、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巴望”是什么意思?种田人巴望禾苗快些长大,找出句子读。
2、禾苗怎样?出示句子:①禾苗好像一点也没长高。
②水面平得好像一面大镜子。
“好像”的意思一样吗?③禾苗一点也没长高。
把句里的好像去掉读一读,与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吗?3、种田人可能看不出禾苗的成长,也可能嫌它长得太慢了,所以焦急得转来转去,“焦”字换偏旁,截、推、堆、准。
理解焦急。
4、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方法,读第二节。
①扣“一棵一棵”:田里有多少棵禾苗?(体会筋疲力尽)②看图,农夫一棵一棵拔时会说些什么?(体会得意)③感情朗读5、学习第三节,引读结果:农夫真够累的啊,但他挺开心,他回到家里,……6、种田人弄得筋疲力尽,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别人都不明白什么回事,齐读第四节。
“枯死”是什么意思?四、点明寓意,升华拓展。
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死吗?(植物生长资料)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揠苗,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寓言故事的基本结构,了解寓言的特点,区分寓言与童话、成语故事等其他故事类型。
2.识字方面,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如“狐狸、乌鸦、葡萄、井底之蛙”等,理解生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寓言故事,把握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概括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智慧,为自己的成长助力。
4.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使学生明白努力拼搏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字词基础和阅读能力,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把握仍需加强。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独立阅读简单的短文,并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和词汇量。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寓言故事这种文学体裁充满好奇心,但对于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层寓意,还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2.小组任务:各小组合作创编一则寓言故事,要求故事内容积极向上,具有教育意义。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负责故事情节构思、角色设计、寓意阐述等。将创编的寓言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下节课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评选。
3.观察日记: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尝试发现其中蕴含的寓言元素,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要求字数不少于200字,内容真实、具有感悟。
4.强化字词教学,巩固学生的识字和词汇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字词水平。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教师可运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范文(精选15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范文(精选15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范文篇1【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他人听。
【重点】认知生字。
【难点】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俺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
但你读过寓言吗?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俺们就来学习27课的两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⑴认读字音。
教师手指题目问,这四个字中哪个不认知?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读,其他生跟读,再指各读。
⑵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借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请大家读读课文吧!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1、教师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两则寓言中选一则自学),要求:⑴读准字音。
⑵说说这两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3、同学预习,老师指导。
4、同学汇报自学情况:⑴检查第一则:指名读生字,读不准请同学帮助。
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长》中的人的方法是什么?⑵检查第二则:方法同上。
过渡:假如大家肯努力,用心学。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三份礼物,分别放在三层楼房的三个房间里,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想)那大家快点练一练吧!三、送礼物1、幻灯打出第一份礼物是个玩具熊。
要求:先默读词再读带点字音。
⑴寓言焦急盼望喘气总算白费一大截⑵守株特兔窜出来撞树桩从此丢下锄头肥2、第二份礼物是,机灵猴:俺会说。
要求:理解词义,找出本词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意思。
⑴盼望焦急地自言自语终于一直筋疲力尽揠苗助长⑵忽然窜出来撞死又肥又大乐滋滋地从此丢下3、第三份礼物是,美丽的孔雀:俺会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两篇寓言故事,其中《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不遵循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寓、焦”等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 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意外的收获不
要存有侥幸心理。
5.会写“守、丢”等9个字。
6.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1.认识“寓、焦”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会写“龙、恩”等12个字。
教学难点:
1. 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意外的收获不
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寓”等4个生字。
2、理解“巴望”“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是篇的意思。
二、学习《揠苗助长》,初步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1、出示课题,正音。
2、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读完后想一想“揠苗助长”的意思。
3、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指生读第二自然段(认读词语:筋疲力尽)
说说“筋疲力尽”的意思,读出他的累。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焦急”
1、课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呢?
2、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焦急)学生读。
3、体会“焦急”。
(1)找出文中带有“焦急”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
(2)把句子读正确、通顺。
(3)再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样子。
(4)理解“自言自语”。
4、找出文中的其他语句来感受他的焦急。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理解“巴望”:盼望、期望、希望、渴望,朗读句子。
(2)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真的没有长高吗?你从哪个词语中知道的?(好象)
指导朗读:一天,两天,三天,要读得慢,进一步体会文中人的焦急。
四、理解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揭示寓意。
1、禾苗长高长大的事能急吗?为什么不能急?
2、植物都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按照一定的生长规律、生长顺序来长高、长大。
这
可不能着急。
3、揭示寓意,说说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急于求成、违反规律)
五、学习第3—4自然段
1、可是这个人非但不知道自己错了,而且还非常得意!谁来读读他说的话?
2、喘气这个动作是怎么样的?
3、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这样大口大口地喘气?
4、想想当时的样子,读读他说的话。
六、拓展运用寓意
1、同学们,如果你就是他的儿子,或是他的邻居、朋友,看着枯死的禾苗,你想对
他说些什么呢?
2、其实我们做的事情都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如果太急了,违反了事情发展的规律,
反而不会有好的结果。
希望大家从文中的这个人身上吸取教训,千万不要干出这样的傻事来。
3、明确“揠苗助长”的意思。
板书:
揠苗助长
着急——拔苗——枯死
急于求成违反规律欲速则不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守”等6个生字。
2、理解“窜”、“乐滋滋”、“整天”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重点:
1、认识“守”等6个生字。
2、理解“窜”、“乐滋滋”、“整天”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窜”、“乐滋滋”、“整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书写“守”字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揭示课题,正音)。
三、初读课文,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指生分段读课文,随机认读生字:窜出来、撞在、树桩、从此、锄头
3、巩固字词
(1)集中出示词语。
(2)出示生字:守、窜、装、桩、此、锄。
4、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1)“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你能找出来吗?
(2)集体交流: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3)守株:整天坐在树桩旁边待:等兔:野兔
(4)连起来说说“守株待兔”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1、那个人为什么要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待野兔呢?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2、原来是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啊!请你再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结合文中的句
子,谈谈你的看法。
(1)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俩。
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抓住“忽然、装、窜、不知怎的”来体会事情发生的偶然。
“窜”是怎么样的动作?
(2)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抓住“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乐滋滋、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来体会种田人的贪心和不劳而获。
随机理解“乐滋滋”,给“乐滋滋”找个近义词。
指导朗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就是因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
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理解“整天”
4、他整天等着,可是结果呢?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到最后,他既没有得到兔子,庄稼又全完了,真是一无所获啊!
5、如果你就是种田人的朋友、亲戚,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6、同学们,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
只有脚踏实地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得到收获。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侥幸得兔——不劳而获——一无所获
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守、丢”等9个字。
2、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3、完成《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的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1、小组内分别讲讲这个故事。
2、派代表讲,师生共同评议。
二、完成课后“读读想想”。
1、自由读读这三句话。
2、能去掉带点的词吗?说说理由。
3、齐读这三句话。
三、指导书写。
1、认读“守、丢”等9个字。
2、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全班交流。
3、教师重点指导书写,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仿写。
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与评价。
三、完成《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的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