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人崇拜英国文化
大学易考知识点英美文化差异

大学易考知识点英美文化差异大学易考知识点:英美文化差异一、引言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变得日益重要。
对于大学生而言,了解和掌握英美文化差异是打开国际视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英美文化方面的主要差异,以帮助同学们在大学易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食物文化差异1. 英国早餐与美国早餐英国早餐注重丰盛,通常包括煎蛋、烤面包、香肠、烤红薯等。
而美国早餐则更加简单,以早餐谷物、煎饼、培根等为主。
2. 茶与咖啡文化英国人喜爱喝茶,他们通常在下午茶时间享用茶和小点心。
而美国人则更倾向于喝咖啡,星巴克等咖啡连锁店在美国非常流行。
三、社交礼仪差异1. 问候礼节英国人见面时通常握手并问候,“How do you do?” 或者“Nice to meet you.”,而美国人则更常用“Hello.” 或者“Nice to meet you.”。
2. 吃饭礼仪在英国,吃饭时需要将叉子握在左手上,将刀握在右手上。
而在美国,刀切食物时通常使用右手。
四、教育体系差异1. 大学制度英国大学通常采用三年制本科课程,专业选择在入学时就要确定。
而美国大学的本科通常需要四年,学生在前两年可以尝试不同的课程,再确定自己的专业。
2. 教学方式英国教育注重理论学习,学生的学习重点是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而美国教育更注重实践与实际应用,学生有更多的项目和实践机会。
五、假期与节日差异1. 假期名称英国人称圣诞节为 "Christmas",而美国人则称之为 "Xmas"。
2. 礼品交换英国人在圣诞节通常交换礼物时将其放在树下,而美国人则把礼物放在袜子里,挂在壁炉上。
六、体育文化差异1. 足球与美式橄榄球英国人酷爱足球,这是他们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
而美国人则更喜欢橄榄球,尤其是在大学校园内。
2. 棒球与板球美国人喜欢棒球,而英国人则推崇板球,两者虽然相似但规则和比赛方式略有不同。
谈谈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异同

谈谈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异同。
一、英美语言差异: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就是讲英语的,但就是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就是不相同的。
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就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与美式发音两种。
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
另外,两国在字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英国人与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
从服饰上瞧,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
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
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与尊重。
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
但这也并不就是说,她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她们也就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
但如果一瞧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从饮食上瞧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就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英国就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
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就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
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
老美的最爱便就是所谓的垃圾食品。
英美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差异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
了解英美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
相反,缺乏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
我们从一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英美两过的文化差异:一、民族性格差异英国比美国拥有更悠久的历史,因为英国曾经被法国侵占,所以英国文化以及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法国上流社会的影响,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英国人特有的“绅士”风度。
他们说话客气、行为礼貌,做事情喜欢绕圈子,如果想给你提一些批评指正意见也许需要大费周章的绕很多圈子。
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在近代的发展中体现出该国强大的生命力。
该国民族文化的形成与殖民主义、独立战争、工业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也因此美国民族风格的形成就具备了资产阶级的特质。
美国人性格的一大特点就是时刻把民主与平等挂在嘴边,这是因为美洲大陆在为殖民地期间,人们要想更好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建立起平等的合作关系以保证生产的持续进行。
这也就解释了美国人为何一直以世界警察自居,去干涉他国的人权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美国政府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考虑,也符合美国的民族性格。
二、语言差异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之间的差别有时是惊人的,在发音、词汇的使用、语法、和表达方式上都不同。
在国内时英语学得很不错的人,一旦到了美国,往往感到美式英语的困惑,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适应美式英语。
尽管英美两国都是说英语的国家,但是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之间还是存在这很大差异的。
首先从发音来看,英式英语讲究字正腔圆,发音比较清楚,很少有连读现象。
而美式英语中连读频率很高,卷舌音很多,美国人讲话秉承的就是能省则省,能连则连的原则。
另外,两国在用词上也有很大差异,有时同一事物用的词语是不同的,有时要表达同一意思用的句子也是不同的。
外国文化常识

外国文化常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了解外国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外国文化的常识:美国文化美国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有许多不同的宗教、种族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一些了解美国文化的常识:1. 美国是一个以个人自由和独立为基础的国家,个人权利和自由非常重要。
2. 美国人喜欢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对隐私非常在意。
3. 美国人通常非常准时,迟到被认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4. 美国人非常自豪自己的国家和国旗,这在许多场合都能看到。
5. 美国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包括汉堡包、披萨、热狗等快餐以及墨西哥、意大利等外来食物。
英国文化英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以下是一些了解英国文化的常识:1. 英国人常常会喝茶,茶在英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常常作为社交活动的一部分。
2. 英国人通常非常尊重排队的规则,插队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3. 英国人有着幽默的传统,他们喜欢开玩笑和使用讽刺的方式表达自己。
4. 英国的饮食文化以传统的烤肉和鱼薯为主,还有经典的下午茶和各种甜点。
5. 英国是著名的音乐之都,有着众多世界知名的经典音乐家和乐队。
法国文化法国是一个在艺术、食物和时尚方面有着世界影响力的国家,以下是一些了解法国文化的常识:1. 法国人非常注重美食,法国的烹饪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 法国人通常会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午餐,午餐时间非常重视。
3. 法国人对时尚非常注重,巴黎是时尚之都,许多国际知名的时尚品牌和设计师都来自法国。
4. 法国有着丰富的文学和艺术传统,许多世界著名的作家和艺术家都出自法国。
5. 法国人喜欢享受生活,他们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享受文化活动和休闲时光。
日本文化日本是一个有着独特传统和现代化融合的国家,以下是一些了解日本文化的常识:1. 日本人非常尊重他人和社会规则,礼仪和尊重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2. 日本人倾向于以群体的利益为重,社会和家庭的团结是他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日本的饮食文化以米饭、生鱼片、味增汤等传统日本料理为主,也有许多世界著名的日式点心和茶道。
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差异

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然而不同的国家有着在地理、文化、性格等等多方面都有差异。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英国人和美国的差异。
美国人的性格和英国人是不相同的。
美国人比较崇尚自由,不喜欢约束。
英国人更加传统,注重礼貌礼仪。
有人把美国人的性格概括成:热情、开朗、冒险、创新、奔放活剥、直白的幽默 相对应英国人的性格特点是:冷漠、含蓄、内敛、保守、理性严谨、绅士的幽默。
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
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
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
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
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
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
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
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
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
老美的最爱便是所谓的垃圾食品。
对于生活节奏极快的老美来说,五分钟就能搞定的汉堡薯条显然要比规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
至于这种饮食习惯导致的结果,便是老美的街头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显然要比标准身材的人多得多。
这样的饮食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国人的生活,雷厉风行,不向英国人那般拖沓,那样注重细节。
英美文化概况课件

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
宗教信仰
英国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基督教,而美国则更 为多元化,包括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 等。
道德观念
英国人重视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秩序,而美 国人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
05
跨文化交际策略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提高跨文化意识
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
的独特性。
避免文化优越感
02
不以自己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其他文化,认识到每种文化都有其
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促进平等交流
03
在交际过程中,平等对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避免歧视或排斥
。
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
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学习并掌握英语或其他跨文化交际语言,以 便更好地交流和理解。
灵活应对文化冲突
遇到文化冲突时,能够灵活调整自己的交际 策略,化解矛盾和误解。
善于倾听和观察
在交际过程中,积极倾听对方的意见和观点 ,观察对方的文化习俗和行为方式。
利用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将所学的文化知识运用到实际交际中,提高 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能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6
英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影响与传 播
英美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与影响
ERA
美国历史与民族
美国历史
从殖民地时期、独立战争、西进运动到现代社会,美国历史的演变塑造了其独 特的民族性格和文化。
多元民族
美国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各个族群带来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形成了 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
美国文学与电影
文学
美国文学深受欧洲文学的影响,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创新性, 如马克·吐温、海明威等作家的作品。
英美文化和习惯的了解和比较

英美文化和习惯的了解和比较英国和美国是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尽管它们的文化有共通之处,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英美文化和习惯进行了解和比较,并分析其背后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一、饮食文化在饮食方面,英美文化存在一些显著差异。
英国饮食以早茶、炸鱼薯条、肉馅饼等为代表,注重传统和实用性。
而美国饮食则更加多元化,汉堡包、披萨、烤肉等快餐食品深受欢迎。
此外,美国人一日三餐的规律性相对较高,而英国人则更倾向于喝茶和吃点心来应对渴饿。
二、礼仪习惯英国和美国在礼仪方面也有一些区别。
英国人注重传统和绅士风度,相对保守一些。
在社交场合,英国人通常以握手作为打招呼的方式,而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也可能亲吻对方的面颊。
另外,英国人在用餐时注重餐桌礼仪,例如使用刀叉的方式。
相比之下,美国人在社交场合更加随意,常常用拥抱和拥抱方式来打招呼。
此外,美国人在用餐时多用手,注重速度和便利性。
三、宗教信仰英国是基督教的发源地之一,英国人普遍信奉天主教和英国国教。
相比之下,美国信仰类型更加多元化,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各种宗教信仰在这里融合并共存。
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宗教信仰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四、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在英美两国都有着重要地位。
英国的足球、板球和网球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声誉。
足球作为英国的国球,几乎无处不在。
而美国人则更加热衷于美式橄榄球、篮球和棒球等运动,这些运动在美国的传播范围更广,吸引了无数的支持者。
五、节庆活动英国和美国都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
英国的圣诞节、复活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和庆祝。
美国则以独立日、感恩节和万圣节等节日而闻名。
此外,美国的超级碗和英国的皇家赛马会等体育赛事也成为两国人民热烈期待的节庆活动。
六、教育体系英美两国的教育体系存在一定差异。
英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追求广博的知识面。
而美国的教育体系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意才能的培养,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考方式。
论美国文化与西方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论美国文化与西方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美国文化与西方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一直在学术界和社会舆论中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文化和价值观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文化背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不同的移民文化相互交融产生了独特的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的基础是英国文化,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人逐渐发展了自己的文化特色,特别是在音乐、电影、电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此外,美国文化还受到宗教的影响。
虽然美国没有官方宗教,但在美国社会中基督教传统占主导地位。
基督教的价值观念对美国人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价值观念美国价值观念的形成早期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法制等成为美国价值观的基本要素。
其中自由这一核心价值观是美国价值观的灵魂和主导。
自由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包括财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集会自由、媒体自由等方面。
美国人热爱自由的传统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当时的美国人为争取独立自由而进行了长期斗争。
自由的重要性反映在美国宪法上,美国宪法规定了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与自由,取得了法律保护。
这个促进了自由宽松,为个人成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保护环境。
三、文化与价值观的交织美国文化与价值观的交织是相互关联的。
美国文化以自由主义价值观为核心价值,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等等都可以在美国文化中找到相应的表现。
比如在美国电视和电影中经常出现类似于“英雄逆袭”的场景,这种“英雄”形象自由、独立、直率等等价值观在美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
此外,美国文化早期便与宗教贯穿,宗教中“为人们造福,宗教信仰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念被渲染到美国文化中成为美国人的精神支柱。
再比如,美国文化中对教育的重视与探究,就反映了其对知识自由,创造力的认可;还有在美国文化中,创新、个性、多元化等价值观,表现在音乐、文学、电影等多个方面,自身的活力与开放性也得到表现。
但同时,美国文化也存在某些价值观观点受到批判的问题,如过度消费、人际关系表达方式的刻意不自然、对性的过度开放等等,就反映出一些消极的文化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人骂美国人没文化说到欧洲人很不屑美国人,这种情绪是肯定的,我和欧洲同学、朋友打交道我也能感觉到,但原因是很复杂的,拿我所在的意大利来说,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点吧:1,欧洲是很讲究社会阶级的,这个源于比较根深蒂固的贵族观念,他们对于生活上的一些要求、对事情的态度都比较严格,比如我认识的出身比较好家庭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女孩们,大多都有十分严格的饮食要求,但在意大利公立大学留学的美国学生(大多不是很富有,富有的在私立),很多身材都不好,很多是胖子,在欧洲学生当中真的会很受孤立。
因为欧洲人对于贵族意识的追求多在于一种精神,比如你是否注重个人的形象,你的身材是否健康,这些反映你是否足够重视和尊重你自己。
美国人有时真的很随便(经济条件一般家庭,但是大家都知道美国其实最多的就是中产家庭啊!就是不愁吃穿但是也不是富贵血统那种),因为人家社会风气就是很轻松好嘛,美国普遍倡导的价值观是人人平等好嘛,所以美国佬要更直接,与他们接触更轻松。
但、是,欧洲人并不喜欢这种“糙”啊,你去欧洲人家里做客,你是需要提前问这个聚餐是正式还是非正式,正式的话即使是家里即使只有四五个人也要礼服出席啊,如果你不问就是标准美式T恤+仔裤,你不被鄙视谁被鄙视?不要说欧洲很多女孩穿着都很随便啊,尤其校园你当然可以很随意,可是你的穿着打扮已经决定了你的圈子,我曾经和一个穿着较糙的本地女孩聊天,她自己都说了没什么朋友,像她这样光顾学习又不愿只跟书呆子做朋友的人,那些时髦精致的盆友也不愿和她打成一片,所以她就是形单影只啊。
2,美国人有点点优越感,欧洲人就更烦,也不排除有嫉妒的小心眼。
两次战争后美国成了超级大国,但以前美洲大陆干嘛的?流放的人啊,犯罪的人啊,在自己土地上混不下去的人啊才到美洲去,美国的成长期短,没有历史,欧洲呢?欧洲本应该腰杆很硬,偏偏事物的发展永远都有胜极必衰,欧洲的经济危机我们都心知肚明,所以嫉妒里有看不起看不起里有点嫉妒的心理很正常吧。
况且因为美国这种“新兴贵族”的崛起,毕竟感觉教养是不比欧洲传统贵族要求,比如意大利人有多爱聊天啊众所周知!但是!公车上,饭馆里,如果你看到一群外国人语调超高超亢奋,那他们一定是用英语的,因为他们一定是美国人!家里教养好的欧洲人绝、对说话声音不会大、音调不会高,即使他很爱说话!3,历史、经济的发展原因催生了独特的美式文化,美式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宽容度高。
所以不求精细,专攻(高级学府非也),很多美国人被快餐文化吞噬,或因为追求收入而偏理轻文的现象也很多,人是很善良没错,但历史地理啊等文化知识乏,让相对保守、充满文艺情怀的欧洲人看不起。
比如很少人认为美国有艺术,而只是认为艺术到了美国会变成商业。
就连美国的护肤品都会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它们的特点就是“大”!美国的什么都很大,车够大够宽敞吧,但是永远漂亮不过兰博基尼吧。
4,工业化的高度发达造成美国的高效率高量产,老友记里的菲比有多恨量产家具啊,尽管它们很漂亮,但、是,一切可复制的都是不必太珍惜的,这些不用太珍惜的当然就是可以嗤之以鼻的。
欧洲最讲究的就是人工、手艺,欧洲人会觉得你美国佬翻过来倒过去机器里出来的相似的衣服相似的风格相似的炸鸡汉堡相似的家具运动鞋,我们连一粒纽扣都有手工师傅的名字在上面的这种品质你们懂吗?速溶咖啡文化大肆流行的你们对我们这种浓缩摩卡玛琪朵奶咖卡布奇诺吧啦吧啦吧这么多品种手工咖啡的品质懂吗?话不投机半句多啊懂吗亲?所以谁看的起谁看不起重要吗?文化差异造成的分歧你能总结出谁对谁错吗?自己活得舒服就行了!你精致点你就告儿自己这是贵族气质;你随意点就告诉自己这是美式胸怀;你要是能上能下,能端能屈,就告诉自己这是中华传统美德啊喂!我的亲身感受~一直以来,美国人是英国人开玩笑的一大对象,英人觉得他们本质上是一帮在英格兰混不下去的乡民,素质差,衣着太不讲究,口音难听,肥胖臃肿,自大愚蠢,惹人厌烦~而英国人本身拥有悠久的贵族习俗和绅士文化,素质很高,做事有分寸,看不上洋鸡佬(Yankees)的搓样子个人认为这有一定道理,毕竟我们学的是纯正的英语,应该遵守英国正统的社会礼仪规范,不要学美利坚农村二傻的装逼样,所以,我把原有的美式口音换成了英音~现在中国人,尤其北方一带的喜欢看美剧,模仿美语发音,动不动就发一些恶心的卷舌音,还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来,实在难听至极,令人无比蛋疼。
要知道他们即使这样学会了美语,也只是一群满嘴土话的乡窝宁。
现在的情况是,中国人大都意识不到这一点。
我的建议是,要学就学英语,多看英剧,多听BBC,研究英国人的着装,举止和社会历史,只有向优秀者看齐,才能使中国超越美国,成为21世纪全球最强盛的国家~~~~~1. 没有悠久历史。
2. 口音土鳖。
3. 说话没礼貌,"please"等敬语用的太少。
推特上的假女王曾经发过一条推说:"For the avoidance of doubt,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merican English'. There is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there are mistakes."4. 地理教育挺失败的。
关于这一点的笑话很多。
一个美国人说:「你们为什么老说美国是世界上最SB的国家呢?我觉得欧洲才是。
」我们lab的奥地利人每次跟美国人介绍自己是从哪儿来的,说奥地利,大部分人都一脸疑惑。
他只好说:"Austria is a country next to Germany speaks German and not Australia AND WE DON'T HAVE KANGAROOS!!!"而后他说,好几次有美国人想了一会儿问他:"So Austria is a country next to Europe?"美国人到底得了什么毛病?美国的新闻媒体们又开始对英国的温莎皇室产生了周期性的迷恋,而美国媒体的这种迷恋真的是很愚蠢,没有人可以比得上。
LONDON —"We know no spectacle so ridiculous," opined the great nineteenth-century historian, Thomas Babington Macauley, "as the British public in one of its periodic fits of morality." But for sheer ridiculousness, few spectacles are quite so grimly moronic as the American media plunging overboard in one of its periodic obsessions with the British House of Windsor. The news -- to use the term in its most limited sense -- that the Duke and Duchess of Cambridge expect their first child to arrive on this Earth sometime next summer is sending a good part of the American press into a familiar frenzy of twittering, fluttering excitement.伦敦——“我们都知道不会出现如此可笑的情况,”伟大的19世纪历史学家托马斯巴宾顿如此观察到,“这种好笑的情况就好像英国公众所发生的周期性道德癫狂一样。
”但是美国的新闻媒体们又开始对英国的温莎皇室产生了周期性的迷恋,而美国媒体的这种迷恋真的是很愚蠢,没有人可以比得上。
最近又出了一个新闻——其实也不算是什么大新闻——那就是剑桥公爵和公爵夫人在明年夏天的时候可能会生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而这个使新闻媒体们疯狂并且激动不已,美国媒体的这种情绪似乎在以前也出现过。
There will be a baby! Not just any baby -- a royal baby! Could anything be finer or more deserve front-page coverage? Were I an American, I suspect I should find this contemptible; as a Briton, I make do with considering it laughable.将会有一个婴儿降生!不是任何的普通的婴儿——而是一个皇家婴儿!还有什么新闻比这个更有价值或者更值得成为新闻头条的吗?如果我是一个美国人的话,我会觉得这不是一个什么大新闻;但是最为一个英国人,我觉得美国媒体真的是很可笑。
Mark Twain was surely right. "Unquestionably the person that can get lowest down in cringing before royalty and nobility, and can get most satisfaction out of crawling on his belly before them, is an American. Not all Americans, but when an American does it he makes competition impossible." Consider, too, that Twain never had the pleasure of witnessing American morning television and its ridiculous habit of fawning over, successively, Prince William's engagement, his marriage to Kate Middleton and now, the happy news that the next stage of the succession is on the point of being secured.马克吐温是对的。
“如果说有谁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在皇家和贵族的面前阿谀奉承并且通过膜拜皇家和贵族而得到满足感的话,那么这个人肯定是美国人,这么做的当然不仅仅只有美国人,但是当一个美国人这么做时,没有人可以在这一点上打败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