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美术
宋辽金元

宋代钧窑创用了以铜为呈色剂的釉料, 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由于它 掌握了窑变的规律,所烧成的瓷器釉色 变化万千,其色调之美,语言难以表达, 历代都被看作珍品,为我国陶瓷工艺, 陶瓷美学开辟了色,被称为“钧 红”、“钧紫”。
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科技 的高度发达,都给工艺美术的发展 提供了难得的时机与条件,宋朝的 工艺美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经济的发展,文人的参与,程朱理学的 流行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古代工艺 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现在宋代, 并集中地表现在陶瓷上。发达的手工业 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为保持造物与 主体审美理想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极大的 可能性,从而形成一代沉静典雅、平淡 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宋代工艺 美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和审美意识,它体现和揭示的创造原则 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窑专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
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
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
《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 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 相类。”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 翠青又次之。釉内有冰裂、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 的油斑。南宋官窑瓷器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裂纹。 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青瓷盘、碗、碟、洗、炉及仿商周秦汉古 铜及玉器的造型。官窑瓷器胎土呈黑灰或黑褐色,胎体较薄, 施釉较厚。釉色是官窑瓷器技术和艺术上的最高追求,它创 造出青釉的粉青、月白、米黄等釉色,这些釉色色泽幽雅, 透明感降低,釉层厚而匀净。由于胎体中含铁量较高,大部 分器物的口、足沿等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古代文献 称为“紫口铁足”。
辽金元织绣品中春水秋山纹的艺术表征与意蕴解读

辽金元织绣品中春水秋山纹的艺术表征与意蕴解读作者:王韦尧杨宏珊于毅张毅来源:《丝绸》2022年第03期摘要:春水秋山纹自辽代以来,便是中国装饰纹样中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纹样之一,是北方游牧民族对其狩猎生活的艺术创作产物。
本文以辽金元时期织绣品中的春水秋山纹为研究对象,依托实物样本图片,结合相应文献资料,厘清春水秋山纹概念,对织绣品中春水秋山纹的题材类型、造型手法和构图方式进行整理和总结,并进一步结合实例归纳总结出春水秋山纹的艺术特征与文化意蕴。
研究表明,织绣品中春水秋山纹民族风格鲜明,其纹样的艺术表征呈现出“狩猎之景”的题材选择、“以情写景”的表现手法和“整体统一”的构图形式,展现了游牧民族浓郁丰富的北国风情、别具一格的游猎风尚及各民族文化间交互融合的艺术魅力。
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为深入研究民族艺术文化价值提供一定的借鉴和途径,为现代创新设计提供相应的纹样素材和风格选择。
关键词:春水秋山纹;辽金元时期;织绣品;艺术表征;文化内涵;意蕴解读中图分类号: TS941.11;J523.1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 1001 7003(2022)03 0124 09引用页码: 031303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2.03.017 (篇序)春水秋山纹是一种极具北方民族特色的纹样题材,描绘的是北方契丹与女真族的四季渔猎活动中最重要的两项活动,即春日水边放鹘打雁,秋季入林围猎野兽。
《金史·舆服志》中提到:“其从春水之服,则多转(轉)捕鹅杂花卉之饰,其从秋山之服,则以熊鹿山林为文,其长中箭,取便于骑也……小者间置于前,大者施于后,左右有变双铭尾,纳方束中,其刻斑多如春水秋山之饰。
” [1] 其中简要概述了春水纹的具体表现为杂花卉与猎雁捕鹅场景的组合,秋山纹则是以鹿、兔、山林石景为主要构成元素。
赵丰 [2] 在《中国丝绸通史》中对春水秋山纹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概述;张春旭等 [3] 基于辽金元时期的绘画、雕刻、壁画等作品分析了四时捺钵制度的演变对“春水秋山”题材的影响;袁宣萍 [4] 从服饰与玉器的视角梳理了辽金蒙元时期春水秋山纹的发展特点。
中国美术史—宋辽金元美术

法
库
库
县
县
叶
叶
茂
茂
台
台
出
出
土
土 44
• 赤壁图 武元直 金
45
• 幽竹枯槎图 王庭筠 金
46
• 文姬归汉图 (局部) 张瑀 金
47
第四节 元代绘画
• 元代由于政权的更替,战争引起的社会动荡等方面的原因,绘画出现了 和宋代显著不同的特点。人物画主要成就更多地体现在寺观壁画方面, 宋代院体绘画精密不苟的画风,元代已成衰微之势。
刘松年: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现存作品《四景山水图》《罗汉图》。
马远: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 大片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边角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 角”。重要传世作品《踏歌图》《水图》《西园雅集图》等。
夏圭:其创作时除师法李唐讲求阳刚之风外,更讲究水墨淋漓、清明透逸的效果,与 马远同为“北方山水画派”的杰出代表。又由于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 近景突出,远景清淡,被世人称为“夏半边”。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 艇图》《山水十二景》等。
• 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好尚,直接促成了宫廷绘画和士大夫绘画的活跃与 发展。
• 宋代在山水画和花鸟画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山水画在表现自然而 又超乎自然、营造境界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峰。其所形成的山水画的符号系 统和审美规范成了中国绘画艺术具有特征意义的重要标志。
3
• 宋代画家大体上可分为宫廷画家、士大夫文人画家和民间职业画家三类。
• 继承宋代已成潮流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在元代画坛上占据着显著地位,元 代前期的赵孟頫、高克恭、任仁发等位居显要的馆阁士大夫均以擅长绘 画著称。元代中后期文人画家以集中于江浙一带的画家为代表。“元四 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主要师法董源、巨然和北宋山水诸家, 以水墨或浅绛写江南山水,各自创立自己的风貌。此时文人画与工匠画 有了更明确的分野。花鸟画也向水墨方向发展,梅、兰、竹、石为主要 题材,出现了李衎、管道昇、柯九思、顾安、王冕等代表画家。
中国美学史 第六章 宋辽金元美学

宋辽金元的文化成就,主要有:第一,经学方面。开创宋学(与汉学相对应,并共同构建中 国传统经典诠释学理论体系),创立“四书学”以完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系统,疑经、改经、 补经、删经之学风大盛,重建文化新秩序(尤其体现在朱熹《仪礼经传通解》等典籍中)等。 第二,史学方面。司马光《资治通鉴》、郑樵《通志》、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王应麟 《玉海》、马端临《文献通考》,以及《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新唐书》《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典章》(全名《大元圣政国朝典章》)《三礼 图》《考古图》《博古图》等。第三,文学艺术方面。宋词、宋文、宋诗、宋元文人画、宋 元书法、金石学与说唱文学等。第四,科技设计文化方面。“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印刷术、 火药和指南针都是在宋元时期产生的;沈括《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李诫《营造法式》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部建筑设计论著;还有苏 颂《新仪象法要》、陈旉《农书》、王祯《农书》等;瓷器设计,以宋代五大名窑(汝、官、 哥、钧、定窑)和元代青花瓷为代表,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准,并被誉为宋元审美精神的重要 体现者。
400多年征战与大一统的时空流变,始终都是以“中华”天下观为核心,而且力量强大的政权, 都把自己看作中国的正统,坚持着中国天下观和中心观。因此,宋辽金元时代多样性的时空 美学同时又是中国型的天下观中的美学。宋辽金元时期的空间分割、流动、统一,同时也呈 现出中华民族美学的分类、流动、统一。
中国美术史知识要点(五代辽宋金元)

中国美术史知识要点(五代辽宋金元)麒璁(韩洞)说明:这篇资料是依据邵彦教授的课堂讲授为基础编的。
书法与工艺美术暂时没有编入。
这篇资料文字较多,是本学期知识通览。
非常感谢各位同学共享笔记,这才能完成这篇资料。
因为这个做的挺赶的,麒璁最近又一直头晕得很厉害(当然我一直是要死要死的节奏),所以内容有疏漏多多包涵......建筑与雕塑平江图现代苏州(旧称平江府)的古代城市地图。
这里是一个地方政治中心,是两重城。
这也是南方的重要城市,很多地名现在还在用。
燕云十六州处于辽和北宋之间,是后唐和后晋之交中的历史遗留问题。
其在军事上十分重要,为此有两位中原皇帝死去。
这一地区属辽,但汉文化保留较好,属于汉文化地区。
在十六州以北的辽地,也受汉文化影响。
代表有大同宣化张世卿墓的十二宫星象图,有传统汉元素、佛教元素、西方元素。
2.26寺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统和二年(980)。
外看两层,中有夹层,实为三层。
内有一尊巨大的观音造像(16m 高),直通三层。
建筑有较强的唐代样式,斗拱巨大,出檐硕大,柱子低矮粗壮,悬唐式竖彼匾。
现四角支柱是清代后加。
大同薄伽教藏殿(辽)内雕塑内有经橱,有模仿木构建筑的装饰,称为“天宫楼阁”。
该寺是皇家寺院。
二仙观道帐,山西晋城,北宋道帐是神仙上方的遮冕。
太原晋祠圣母殿及鱼沼飞梁,北宋建筑有一定的唐代风格。
鱼沼飞梁是木石混合结构桥梁,上桥面是石材,水面下是木材。
河北正定隆兴寺唐称龙藏寺,有隋代的龙藏寺碑。
现存建筑是宋代始建。
其摩尼殿是从檐歇山顶式。
入口处有两个抱厦,四面皆有抱厦。
抱厦及殿内都有壁画。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南宋其歇山顶边檐更斜,飞檐向上飞得更厉害,有窗户,是典型的南方风格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南宋晚清重修。
补间铺作由一个变为两个,也是宋元式的。
佛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外看五层,实为九层。
六面塔身,楼阁式。
此塔距今千年,几次修整但外形未大变,几次地震未倒。
全身木质,内有覆斗形斗拱。
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

故宫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故宫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三彩印花海棠式盘三彩印花海棠式盘,辽,高2.5cm,口径30—17cm,足径26—12cm。
长盘作八曲海棠式,折沿宽边,平底。
盘内模印花卉,口沿为卷枝纹,盘心以模印的水波纹为地,中央一线排列3朵莲花。
盘内纹饰以黄、绿、白釉三色施彩。
三彩印花盘三彩印花盘,辽,高3cm,口径14.5cm,足径8cm。
盘敞口,口沿为8瓣花口,斜壁,平底。
盘内壁模印8朵花卉,中心模印一硕大的花朵,外饰4片茨菇叶。
花纹外以水波纹作地。
盘内施黄、绿、白三种色釉,其中白釉为地,花叶纹则以黄、绿色釉间隔排列,盘外施黄釉。
印花是辽代瓷盘的主要装饰方法,纹饰一般为凸起的阳纹,题材以花卉较为常见,如牡丹、莲花、菊花,亦有印水波游鱼、飞凤、蝴蝶等纹饰者。
三彩印花方盘三彩印花方盘,辽,高2cm,口径12cm,足径7.5cm。
盘四方花口,口微敞,平底。
盘内四面立壁均分饰2开光,每开光内饰花卉1朵,花卉两侧对称饰卷云纹。
盘内底四角饰叶纹,底心模印团菊1朵。
盘内施黄、绿、白三色釉彩,盘外施半釉。
三彩鱼形壶三彩鱼形壶,辽,高15cm,口径5cm,足径7cm。
壶仿鱼形,造型设计巧妙。
鱼背部正中为一喇叭状菊瓣花口,一侧为提梁,已残失。
鱼嘴为壶流。
鱼身、鱼鳍、鱼尾用不同的釉彩装饰并刻划不同的花纹,鱼腹下饰一荷叶,托起鱼体,荷叶下为平底实足。
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
此壶形体生动,色调淡雅,集模印、堆贴、刻划工艺于一体,是辽代瓷器中之精品。
黄釉执壶黄釉执壶,高36cm,口径3.5cm,足径8.5cm。
壶直口,细长颈,丰肩,长圆腹,圈足。
一侧为八棱形壶流,流细长弯曲,根部饰一皮扣状装饰,另一侧为带状长柄,连于颈肩。
自壶口至近足处,通体饰弦纹6组。
器身施黄釉,釉面光亮莹润。
执壶为辽代瓷器中的常见器形,而此壶造型独特,其细长颈、壶流及壶柄的式样独具风格,在辽代瓷器中亦不多见。
黄釉提梁壶黄釉提梁壶,高29cm,口径2.5cm,足径7.5cm。
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的美术5 第五章 第五节

一 五代、辽、西夏的宗教美术
98 912 940
莫 于 福供墨
大
曹
高 阗 三养书
朝
窟 国 年人榜
大
氏
王 由李题
于
家
窟 李 石圣:
阗
( 圣 敬天“
国
族
天 瑭,大
大
-
与 皇
册即朝 封于大
政 大
统 治
后 为阗宝
明
年 供 于国于
天
敦
) 养 阗狮阗
册
, 像 国子国
全
煌
内 ( 王王大
封
时
存 五 。尉圣
至
供 代 像迟大
祠
祠
金
圣
人
母
台
殿
铜
彩
铸
塑
力
士
宦
像
官
像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金 王 逵 等 绘 山 西 繁 峙 岩 山 寺 前 殿 壁 画 东 壁 中 部 《 宫 殿 》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金 山西繁峙岩山寺前殿西壁中部 佛本行经变(太子投象)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金 鬼子母变相(磨坊) 山西繁峙寺岩山寺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北 宋 山 西 太 原 晋 祠 圣 母 殿 彩 塑 圣 母 及 侍 女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北 宋 晋 祠 圣 母 殿 侍 女 彩 塑 群 像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北
北
宋
宋
晋
晋一 五代、辽、西夏的宗教 Nhomakorabea术代表窟
第十一讲宋代美术课件

胸有成竹——文与可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石室先 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 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 故 人称“文湖州”。传派即为湖州竹派。 传世作品有《墨竹图》等。
墨竹图 文同(北宋)
立轴 绢本 墨笔 纵131.6厘米 横10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用水墨画倒垂 竹枝,以独创深墨 为面、淡墨为背之 法写竹叶,浓淡相 宜,灵 气顿显。笔 法谨严有致,又现 潇洒之态。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是其最杰 出的代表作,画面几乎被 山峰占据,顶天立地,壁 立万仞。生动真实的展现 了北方山水的壮美景色。 从技法上可以看出范宽使 用铁线描勾勒山型,线条 方硬,山体用密集的“雨 点皴”画成,成功的刻画 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 厚,势状雄强”的特色, 被誉为“得山之骨”, “与山传神”。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桂林: 广西美术出版社,P90
宋代文人士大夫绘画
11世纪后半叶,汴梁城中的一些文人名 士的诗文书画活动异常活跃,其代表人物 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等人。 他们都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绘 画多为寄兴谴情之作,题材偏重于墨梅、 墨竹,山水树石以及花卉,追求主观情趣 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摹, 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力 畅天真清新的风格。
《读碑窠石图》
《读碑窠石图》中画 有一土岗,岗上树立 一块大石碑,一老翁 正在读碑文,旁边一 位侍者持丈而立。图 中乔木老树画得非常 劲拔,爽润秀丽的笔 锋画出寒林树杈,俗 称“蟹爪”。画面体 现出“气象萧疏,烟 林清旷”的风格。
北宋山水画家——范宽
范宽,生卒不详,名中正,字中立。 因性情宽缓温厚,人呼范宽。初学李 成、荆浩,后主要师法造化,深入自 然山水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 以求其趣”。 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 寺图》等。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 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 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王 蒙《春山读书图》 王蒙(1308-1385年) 字叔明,号黄鹤山 樵,浙江吴兴人, 赵孟頫的外孙。元 末,他曾作过理问、 长史。辞官后北上 大都,结交过一些 上层人士,游览了 大都附近的名胜, 不久南返,后隐居 在黄鹤山中。明初 他不顾朋友劝阻, 出仕为官,官至泰 安知州。后因胡惟 庸案受累,冤死狱 中。
四川安岳石刻水月观音 (“风流观音”)
安岳县 城云居 山“圆 觉洞” 宋刻 “西方 三圣” 之大势 至菩萨
安岳县城云居山“圆觉洞” 宋刻“西方三圣”之阿弥陀
元代雕塑
杭州飞来峰尊胜佛母造像 铜镀金文殊菩萨
北京北郊居庸关内镇的云台洞顶壁四大天王
山西晋城玉皇庙道教雕塑二十八宿之《轸水蚓女像》
山西晋城玉皇庙道教雕塑二十 八宿之《柳木獐》
王冕《墨竹》
•
柯九思 《清閟阁 墨竹图》
王冕《墨梅图轴》
李衎《双 勾竹图》
顾安《竹石图轴》
李士行《乔松竹石图轴》
• 永乐宫壁画 • 《朝元仙仗图》
• 《钟离权度 吕洞宾图》
敦煌莫高窟465窟壁画喜金刚
宋元城市与建筑
• 五代末的城市、宫殿、园林建筑与唐代的相比, 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首先,建筑的斗拱承重作 用减弱,装饰作用增强。其次,在装饰方面, 大量使用可以开启的棂条组合极为丰富的门窗, 不仅改变了建筑的外观,而且改善了室内的通 风和采光。再其次,柱础的形式和雕刻趋于多 样化。首都汴梁规模虽不及唐长安,但仍不失 为“高显宏丽,百美所具”的大城市。
• 陶瓷生产遍及全国,南北各地都有名窑。北方 之汝窑、定窑、钧窑、官窑、耀州窑、磁州窑, 南方之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吉州窑均负 盛名,且产品各具特色。 • 宋代陶瓷仍以青瓷、白瓷为主,但也发展了釉 下彩绘瓷及各色窑变的彩釉陶。官窑是政府直 接经营控制的窑场。 • 元代时景德镇已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 烧青花及釉里红釉,开创了彩绘瓷的新局面。
山西晋城玉皇 庙道教雕塑二 十八宿之《翼 火蛇》
宋元工艺美术
• 官府中所设手工业管理机构(如宋代的少 府监、文思院中所设众多的作坊)更为庞 大,并有细致的分工,所制产品,大多 不惜工本,精美异常 • 由于城市的繁荣,大量工艺美术向商品 化平民化方向发展,海上交通的发达, 瓷器、丝绸等大量出口
陶瓷
•
山西太原晋祠侍女像圣母殿与献殿之间的飞梁
山西应县木塔
河南开封宋祐国寺塔
元代建筑
山西永济永乐宫建筑
北京白塔寺
宋元时期出现了完整系统的建筑著作,有 些建筑家名字流传下来。北宋初,木工喻浩 曾著有《木经》(已佚);李诫奉敕于哲宗时 完成的《营造法式》全面条理地编订了建筑 设计、结构、用料和施工的规范,图文并茂, 是古代建筑理论的珍贵文献。
四川大足县宝顶山大佛湾造像养鸡妇
四川大足县宝顶山大佛湾造“十牧调心图
尊高约290厘米的观音雕像, 头戴花冠,胸腹袒露,挂 璎珞,身披短袖透体天衣, 跷脚坐于莲花座上,赤足 踏莲花,长圆面庞,双眉 细长形如弯月,高鼻梁, 小口微闭,双目下视。很 像一位俊俏贵妇。当地人 称之为“风流观音”、 “跷脚观音”。
宋元城市与建筑
• • 宋辽金元保存下来的建筑遗迹以 寺庙为多,有的存有壁画雕塑。 和林 和林为蒙古国都城,忽必 烈建元后为岭北行省治所。全称 “哈拉和林”。明初,北元政权 据以为都,后废。由于蒙古国的 强盛,和林成为当时世界著名的 城市。 上都 上都即元朝的夏都,遗址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公 里闪电河北岸。因定都大都,而 将上都改为避暑的夏都,形成两 都制的格局。 • 大都(今北京)是元朝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交 往的中心城市之一。据元陶家仪 《辍耕录.宫殿制度》和明肖洵 《故宫遗录》记载及解放后实地 勘察,可以推断出大都的建筑布 局是:城的平面接近方形,南北 长7400米,东西宽6650米。北面 二门,东西南三面各三门,共十 一道门。
青瓷碗 北宋 汝 窑 高6.8,口径16.8,足 径7.5厘米 英国伦敦达维 德中国美术馆藏
• 元瓷器生产仍以兴盛于宋代的景德镇为 全国瓷业中心。青花、釉里红、红釉、 蓝釉等新品种,拓宽了瓷器釉下彩及色 彩装饰的新途径。 • 青花是元瓷中最负盛名的品种,享誉中 外。青花瓷的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 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卓歇图》,辽,胡瓌,契丹族画家。胡瓌,生卒不详,活动在范阳(今北京) 一带。善画游牧民族风情,今存《卓歇图》,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256厘 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描绘狩猎归来,可汗、閼氏(相当于汉族的皇帝、 皇后)与贵族们歇息、宴饮。也可能表现的是契丹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好月节” 的盛况。
李赞华,辽太祖之长子,原名耶律倍,曾做过“东丹王”。今存作品《东丹王出行图》, 人物、鞍马刻画相当精致,神态毕现。
• 高克恭 (1248—1320年),字彦 敬,号房山,回族,官至刑 部尚书。平生酷嗜书画,又 爱江南山川,与当时文人画 家交游甚广,是一个学识深 厚的少数民族画家。他善绘 山水,融合米氏云山兼取秀岭》、《竹石》 等。
《云横秀岭图》
• •
吴镇 《渔父图》
吴镇(1280-1354 年),字仲圭, 号梅花道人、梅 沙弥。嘉兴魏塘 人,工诗文,善 山水、墨竹。从 现存资料看,吴 镇一生很少与达 官贵人相往来, 所结交的多是和 尚、道士和隐逸 文人。元末社会 动乱,阶级矛盾 和民族矛盾异常 尖锐,加上他孤 苦无依的处境, 使得他陷入深深 的苦闷之中。
高克恭《春山晴雨图》
高克恭《春山欲雨图》
元四家
• 元代中晚期活动于江南的黄公望、王蒙、 倪瓒、吴镇,因皆在笔墨技法上成就显 著,画山水以寄托清高避世的情感,对 文人山水画典范的形成作出贡献,而在 画史上被称作“元四家”。
黄公望《天池 石壁图 轴》 《天池石壁图 轴》又是一种 规格。绢本, 浅绛设色。构 图繁复而气势 雄浑。景致由 平近推向高远。 画中主峰将画 面中分为二, 扶摇直上,山 峰右腋出一池, 池上起陡壁, 壁罅有瀑布下 注,意境甚为 幽深。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 赵 孟 頫 《 鹊 华 秋 色 图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
• 钱选 浮玉山居图 • 钱选,赵孟頫的同乡和朋友,南宋进士,入元不仕, 隐居终生。赵孟頫曾与他研讨绘画中的“士气”,他 答以“隶体”,要“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显示 了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在艺术上鸿沟越益明显。
磁州窑系是北方 一个最大的民窑 系,这个窑系的 窑场分布于今河 南、河北、山西 三省,以河南产 瓷最多。
窑变尊 北宋钧窑 高18.4,口 径20.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 钧窑在河南禹县 藏
建窑在福建建瓯水吉一带,以烧造黑釉瓷著名。 吉州窑在今江西吉安永和镇,是江南著名民窑 宋代磁州窑系及辽统治区内辽宁、内蒙等地的 一些窑场都继“唐三彩”之后烧制三彩陶器。
白瓷孩儿枕 北宋定窑 高18.3,长30,宽1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白瓷印花云龙纹盘 北宋定窑 高4.8,口径23.2,足径10.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青瓷刻花凤凰缠枝花纹 注 北宋耀州窑 高21厘 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 物馆藏
白地黑花牡丹纹梅瓶 北宋 磁州窑 高40.2, 腹径19.8, 底径9.4厘米 日本永青文 库藏
赵孟頫是元初画坛上的中心人物,很多画家与他都有师友关系。他的妻子管道升,儿子 赵雍、赵麟也都是画家。他的绘画实践和艺术主张集中体现了元代文人画在继承宋金基 础上的新发展,对当时和后世绘画的影响颇大。
《浴马图》
•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出身 宋朝宗室。他在元代经历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虽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 但也只无法施展政治抱负,又因以宋宗室入元,内心时有自责抑郁之情。赵 孟頫在文学音乐等方面均有较好修养,而重要成就在书画方面。
吴镇《渔父图轴》 《渔父图轴》,在构图上一反常例,舍奇险而 求平稳。构图与倪瓒的“三段式”取景法相近, 但意境较倪画温润、饱满。
• •
倪瓒的遭遇, 是元代整个知 识分子阶层处 • 境的一个缩影。 “九儒十丐” 真实地表明了 元代知识分子 的地位。元四 家尽管遭遇不 完全相同,但 倪瓒的画,在元代 都有被社会遗 并不十分出名,未 弃的失落感。 得到画界普遍赏识。 基于严酷的社 明中叶以后,倪瓒 会现实及倪瓒 被列入元四家,他 本人的人生观 的艺术声望才逐渐 和审美理想, 高涨起来。倪瓒的 形成了他的特 作品个人风格十分 殊的艺术风格。 突出,面貌单纯, 在艺术观念上, 构图简洁,笔墨凝 他淡化了绘画 炼,画面气氛冷寂, 的教化功能, 有很强的感染力。 而强调了创作 的“自娱性”。
倪瓒《梧竹乔石图》
王蒙《太白山图》
王蒙《青卞隐居图》
王蒙《葛稚 川移居图》
元代花鸟画的主流是向文人画情趣发展,绝少宋画院之 工笔重彩富丽细腻者,文人水墨写意及水墨梅竹勃然而 兴,显示了花鸟画领域的巨大变化。
王冕(1287一1359年),字元章,浙江诸暨人。工诗, 擅画梅竹,亦能治印,所作诗文常流露出对黑暗 政治的不满。元末隐居九里山卖画为生,所画梅 花枝繁花密充满生意。故宫藏墨梅卷中题诗“我 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 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借梅花寓示其志趣,表 露了王冕不甘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
李赞华《东丹王出行图》
李赞华《东丹 王出行图》局 部
李赞华《东丹王出行图》(局部)
• 张 瑀《文姬归汉图》,金代宫廷画家。匈奴护送她回 汉朝。她不畏苦寒,迎风而坐,匈奴都冷得缩期头来。
• 《赤壁图》
元代绘画
• 与宋代文人画相比,元代文人画有四大特征:其一, 绘画题材由简单的枯木竹石、梅、兰等扩展到山水, 并使之从此以后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永恒 主题和无限象征。其二,画法较宋人的墨戏更为严谨。 其三,重视绘画中的书法趣味,要求"以书入画"。其 四,在画面的意境构成上追求以诗题画,讲求诗情画 意的相得益彰。 元初钱选和赵孟頫在理论和创作实践 上开元画之风气,继之而起的黄公望、吴镇、王蒙、 倪瓒被称为"元四大家"。 他们的艺术成就,体现了中 国画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对明清两代绘画理论和创 作,均起了极为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