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doc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优秀6篇)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篇一成功之处:1、利用线路板进行实验,实验装置简单、用时短,操作方便、效果明显。
2、实验探究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具有更多的动手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
3、用游戏巩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并很好把串、并联电路得以扩展。
4、采用先设疑、讨论,再探究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能很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意识,同时也有效的降底了教学难度。
5、课堂练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6、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
师生相互交流,互相沟通,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发散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不足之处:1、本节课是采用集中探究优势大还是分散探究优势大2、能否减少探究点,将开关的作用学生动手探究转为教师的演示探究来进一步降低难度。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篇二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以实验为基础,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情境,使学生通过真实环境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贯穿着以科学探究为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主要过程和方法,始终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浓厚兴趣去感知,去认知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活动中尽力营造类似科学研究的氛围,调节探究的节奏,用实验启动学生的思维,在实验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学”上,达到了使学生既掌握知识与技能,又懂得过程与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很好地实践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
其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信任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了自己教学主导者的地位,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形成尊重事实,大胆探索的学习态度,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串联和并联》教案(12篇)

《串联和并联》教案(12篇)《串联和并联》教案1(一)教学目的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二)教具磁性黑板,投影仪及画有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胶片,电池阻,小灯泡,开关,导线,投影胶片数张(上面可事先印好电路元件,为画电路连接图备用)。
(三)教学过程1.复习(l)用磁性黑板上如图1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
(2)利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
(3)请同学画图1的电路图。
(4)找出图2中几个电路图不合要求的地方。
小结:在图2所示的三个电路中,图甲不应将灯泡画在拐角上;图乙开关应为小圆圈,不是黑点;图丙电路的导线没有接在电路元件上,形成了断路。
2.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在图1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2)用一个电池阻,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
要求合上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可画在玻璃板上,以便于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订正)。
(3)下面是几位同学所画的电路图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怎样将Ll、L2。
连接起来的呢?分析:图甲是先接L1;再接L2,如果这个电路里有三盏灯,灯L3。
应怎样连入电路?(接在L2的后面)那么这几个用电器在连接上有什么特点?是将它们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就像串糖葫芦一样。
图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有什么不同?开关S的位置不同。
那么这两个灯还是逐个顺次连接吗?是。
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有无影响?我们一会再来讨论。
再来看看图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图乙是否相同?图丙是把两个灯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
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把这两点分别叫做A和B(图4)。
当合上开关S后,电路中的电流从A点分开,到B点汇合。
想想看,若有三盏灯,灯L3。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教学设计15.3 串联和并联

第3节串联和并联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1.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是学习电路的基础,也是进行电路设计的关键。
教学重点要放在让学生通过亲手实验、实际连接操作,分析归纳出小灯泡串联和并联连接的特点,并辨认实际电路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
对于初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理解与识别电路的连接方式和连接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将教师的讲述和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是学习其他电学知识的基础,因此非常有意义。
从情感培养的角度来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刻地感受到获得新知识的愉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接触电学知识,之前没有进行专门的电路连接操作,本节课中设计电路,连接串、并联电路,尤其是并联电路的连接对学生来说有很大困难,学生还要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力要求颇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充分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分析的过程,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适当给予指导。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根据已有知识能按要求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4.能区分并举出生活、生产中串、并联电路的应用实例。
核心素养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意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难点:根据已有知识能按要求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教学过程:和1.串联(1)如图所示,两个小灯泡依次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这两个小灯泡是串联的。
(2)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相互影响。
2.并联电路中电流路径。
(1)如图所示,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这两个小灯泡是并联的。
15.3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15.3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2.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方面的关系。
3. 学会使用串并联电路图进行分析和设计电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及特点,能够运用串并联电路图分析和设计电路。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及特点。
2. 串并联电路图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难点:1. 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2. 掌握串并联电路图的绘制和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路图、实物电路、导线、灯泡、电压表、电流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电路图、导线、灯泡、电压表、电流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这个电路是如何连接的?(2)电流是如何流动的?(3)电压和电阻在电路中有何作用?2.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详细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以及电流、电压、电阻在两种电路中的关系。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例如:(1)一个电路中,有两个灯泡,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如何判断这两个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2)已知一个电路的总电阻和总电压,如何计算电路中的电流?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例如:(1)一个串联电路中有三个灯泡,分别为10Ω、20Ω、30Ω,求电路中的总电阻。
(2)一个并联电路中有三个灯泡,分别为10Ω、20Ω、30Ω,求电路中的总电阻。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1)家庭电路是如何连接的?为什么这样连接?(2)如何设计一个照明电路,使其满足照明需求?六、板书设计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及特点。
串联与并联教案

《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会识别、判断简单电路的连接方式.
2.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二、教学重难点
1、串联与并联线路连接与识别
2、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干电池、导线
四、教学过程
引入:用两张图片激发学生思考线路是如何连接的。
知识点一、串联电路的特点
1、复习:电路组成的基本元件,简单的线路连接(自主学习)
2、上章节学习过线路中有一个用电器,尝试连接线路中有两个用电器的线路(小组合作)
3、请小组展示连接好的线路,小组分享闭合开关与断开开关小灯的情况
4、师将生连接好的线路展示在大屏幕上。
总结: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线路叫做串联电路。
5、观察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学生活动)
6、提问用电器是否相互干扰?用实验探究,拧去一个小灯泡。
7、开关位置改变,控制作用是否发生改变?
知识点二、并联电路的特点
1、学生参照大屏幕连接电路。
2、并联电路的概念
3、小组交流,通过串联电路的学习,并联电路的特点从哪几个方面学习。
4、电流的路径。
讲解干路与支路
学生练习
5、提问用电器是否相互干扰?用实验探究,拧去一个小灯泡。
6、开关位置改变,控制作用是否发生改变?以及开关的作用(课后思考)
课堂练习:习题册
板书: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和并联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请两组同学分别来展示他们连接的电路。
根据展示的电路情况,如果都是串联或都是并联,则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组连接的电路与前面的不同?要求学生分别画出刚才连接电路的电路图,并在电路图中标上开关闭合时电流的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先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个路径。
提问:在串联电路中取下一只灯泡,另一只小灯泡会发光吗?通过实验发现,串联电路各用电器是相互影响的。
观察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如果改变开关的位置,开关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是否会改变?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2.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3.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器材,连接并联电路。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
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共用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单独使用的那部分电路叫支路引导学生分析,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
专心有效精练精练目标: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串联、并联电路等有关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练方式:讲练结合的方式。
精练内容:(校本作业P16~P17)1、马路两旁的路灯,其中一盏灯坏了不亮,其它路灯仍亮,说明马路上所有路灯都是________联的,节日里所有的彩灯连在一起,其中一盏灯坏了,则全部不亮,这说明这些彩灯是__________联的。
2、日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家中的电灯、插座、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是()A. 一定是串联B. 一定是并联C. 可以串联,也可以是并联D. 电灯与插座应该串联,彩电与电冰箱应该并联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只闭合S2时,L1和L2 _____ 联;闭合S1、S3,断开S2时,L1和L2_____ 联;同时闭合S1、S2、S3,将会发生_____ 现象。
舒心有小结: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本节的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课堂作业:。
串联和并联教案教学设计

串联和并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串联和并联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的概念及其特点2. 并联电路的概念及其特点3.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与分析4. 串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5. 实验操作与观察:验证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 难点: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串并联电路的现象。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电源、灯泡、导线、开关等电路实验器材。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实验套件,包括灯泡、导线、开关等。
【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电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新课导入】1. 教师介绍串联电路的概念及其特点。
3. 教师介绍并联电路的概念及其特点。
【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电路图,学生判断其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
2. 学生相互讨论,教师点评并讲解正确答案。
【实验操作与观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生活中常见的串并联电路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反馈。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功率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实验能力。
七、教学内容1. 串并联电路的功率计算方法2. 串并联电路中各元件功率的关系3. 实验操作与观察:测量串并联电路的功率4. 串并联电路功率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串并联电路的功率计算方法及应用。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共4篇)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共4篇)篇: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设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梁瑞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仪器,进行实验探究;(3)通过学生自主的合作、探究,得出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并为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概括能力的初步形成打下基础。
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2)通过探究学习中交流与合作的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教学重点: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三)教学难点:并联电路的识别及连接(四)教学用具:演示用:两个电路板、四只电珠、两只开关、四节干电池、导线若干学生用:四人一组,器材有:电珠两只、开关一只、电池两节、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教师手里有一电路板,闭合开关时,电珠全都亮,断开开关时电珠全都熄灭,[提问]:若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小彩灯,猜想一下,其他的小彩灯是否发光?[学生猜想]:亮(占大部分);不亮(占小部分)究竟谁的说法对呢?教师演示1: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电珠,其他的电珠都不亮。
教师演示2:闭合线路板上的一只开关,两只电珠同时亮,断开开关时两只电珠同时熄灭,若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电珠,另外一只电珠会发光吗?猜想一下?演示验证:另外一只电珠照常亮。
演示说明:这两块电路板上电珠的连接显然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二)自主探究[探索1]、现有器材:两只电珠、两节干电池、导线若干,要求:把两只电珠同时连入电路,如何连接?分组实验,把实物连接好之后,对照实物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区别。
(2)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知欲。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明白复杂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教具及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1.5 v干电池 80节,2.5 v的小灯泡80个,开关80个,导线若干。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激趣引入1.多媒体放映XX年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的有关资料。
2.激趣引入新课。
1.学生上网获得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信息。
2.学生思考提问。
1.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情况,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了解上网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3.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
连接串并联电路1.介绍实验器材,讲实验要求(特别提醒你)。
2.提问: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3.提问: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4.利用多媒体进行分析、归纳。
1.学生讲述“特别提醒你”的原因。
2.学生实验:先画电路图,再接实物图。
3.学生动手、动脑:先画电路图,再连实物图。
4,设计由5盏灯组成吊灯的电路图。
1.使学生认识到复杂的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的道理。
2.会用简单的图设计实验方案。
3.培养学生初步的电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4.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1.鼓励学生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提出问题。
2.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确定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
3.要求学生将设计的实验方案画成电路图。
4.再强调“特别提醒你” 注意事项。
5.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6.板书分析论证后形成的结论。
1.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
2.学生确定探究的方向。
3.学生小组讨论后画出电路图。
4.学生进行实验。
5.学生在多媒体上展示成果,分享其他同学的成果,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6.学生对成果进行分析论证。
1.培养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胆量。
2.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研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3.鼓励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4.培养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既坚持原则,又尊重别人。
5.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应1.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电器串联和并联的例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区别。
(2)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知欲。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明白复杂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教具及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1.5 v干电池 80节,2.5 v的小灯泡80个,开关80个,导线若干。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趣引入1.多媒体放映XX年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的有关资料。
2.激趣引入新课。
1.学生上网获得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信息。
2.学生思考提问。
1.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情况,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了解上网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3.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
连接串并联电路1.介绍实验器材,讲实验要求(特别提醒你)。
2.提问: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3.提问: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4.利用多媒体进行分析、归纳。
1.学生讲述“特别提醒你”的原因。
2.学生实验:先画电路图,再接实物图。
3.学生动手、动脑:先画电路图,再连实物图。
4,设计由5盏灯组成吊灯的电路图。
1.使学生认识到复杂的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的道理。
2.会用简单的图设计实验方案。
3.培养学生初步的电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4.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1.鼓励学生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提出问题。
2.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确定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
3.要求学生将设计的实验方案画成电路图。
4.再强调“特别提醒你” 注意事项。
5.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6.板书分析论证后形成的结论。
1.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
2.学生确定探究的方向。
3.学生小组讨论后画出电路图。
4.学生进行实验。
5.学生在多媒体上展示成果,分享其他同学的成果,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6.学生对成果进行分析论证。
1.培养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胆量。
2.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研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3.鼓励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4.培养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既坚持原则,又尊重别人。
5.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应用1.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电器串联和并联的例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区别。
(2)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知欲。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明白复杂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教具及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1.5 v干电池 80节,2.5 v的小灯泡80个,开关80个,导线若干。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激趣引入1.多媒体放映XX年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的有关资料。
2.激趣引入新课。
1.学生上网获得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信息。
2.学生思考提问。
1.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情况,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了解上网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3.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
连接串并联电路1.介绍实验器材,讲实验要求(特别提醒你)。
2.提问: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3.提问: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4.利用多媒体进行分析、归纳。
1.学生讲述“特别提醒你”的原因。
2.学生实验:先画电路图,再接实物图。
3.学生动手、动脑:先画电路图,再连实物图。
4,设计由5盏灯组成吊灯的电路图。
1.使学生认识到复杂的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的道理。
2.会用简单的图设计实验方案。
3.培养学生初步的电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4.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1.鼓励学生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提出问题。
2.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确定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
3.要求学生将设计的实验方案画成电路图。
4.再强调“特别提醒你” 注意事项。
5.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6.板书分析论证后形成的结论。
1.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
2.学生确定探究的方向。
3.学生小组讨论后画出电路图。
4.学生进行实验。
5.学生在多媒体上展示成果,分享其他同学的成果,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6.学生对成果进行分析论证。
1.培养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胆量。
2.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研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3.鼓励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4.培养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既坚持原则,又尊重别人。
5.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应用1.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电器串联和并联的例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区别。
(2)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知欲。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明白复杂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教具及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1.5 v干电池 80节,2.5 v的小灯泡80个,开关80个,导线若干。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激趣引入1.多媒体放映XX年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的有关资料。
2.激趣引入新课。
1.学生上网获得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信息。
2.学生思考提问。
1.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情况,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了解上网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3.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
连接串并联电路1.介绍实验器材,讲实验要求(特别提醒你)。
2.提问: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3.提问: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4.利用多媒体进行分析、归纳。
1.学生讲述“特别提醒你”的原因。
2.学生实验:先画电路图,再接实物图。
3.学生动手、动脑:先画电路图,再连实物图。
4,设计由5盏灯组成吊灯的电路图。
1.使学生认识到复杂的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的道理。
2.会用简单的图设计实验方案。
3.培养学生初步的电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4.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1.鼓励学生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提出问题。
2.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确定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
3.要求学生将设计的实验方案画成电路图。
4.再强调“特别提醒你” 注意事项。
5.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6.板书分析论证后形成的结论。
1.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
2.学生确定探究的方向。
3.学生小组讨论后画出电路图。
4.学生进行实验。
5.学生在多媒体上展示成果,分享其他同学的成果,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6.学生对成果进行分析论证。
1.培养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