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测试题
必刷02 声音的特性-备战中考物理必刷选择题200例(原卷版)

例8.(2019·四川省攀枝花市)魔术师在某次演岀中表演了“狮吼功”: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奥秘为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响度
例9.(2019·福建省)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音色
例10.(海南省东方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接听电话时,我们根据声音就能分辨出对方是谁,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 传播速度B.响度C.音调D.音色
频率/Hz
甲
70
1100
乙
110
700
A.乙音调较高
B.甲响度较大
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答案】D
【解析】A.声音的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有表可知,甲的音调高,故A错误;
BC.声音的强弱用响度表示,其大小用单位分贝(dB)表示,分贝值越大表示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大,由表知,声音甲的分贝值小于声音乙的分贝值,故甲声音的响度较小,故BC错误;
A.音调高低B.音色好坏C.响度大小D.乐音三要素
19.(广东省郁南县连滩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A.音速B.音调C.响度D.音色
20.(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音乐会上,观众能区别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不同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_2_2声音的特性_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2.2声音的特性同步测试题一、单选题1.三峡大坝工程堪称当今世界第一大水电工程。
大坝建成后,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
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A. 传播太慢B. 传播太快C. 频率太低D. 频率太高2.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3.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振幅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15℃的水中传播速度是340 m/sB. 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跑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C. 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5.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可演示()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C. 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音调就越高D. 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大6.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 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 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7.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A. 声音产生的原因B.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8.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传播速度9.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是指没有改变()A. 音调B. 方言、土语C. 音色D. 响度10.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A. 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B. 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C.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D. 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11.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二、多选题12.日本发生的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了海啸及核泄漏,这是日本二战后遭遇的最严重震灾.日本福岛核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如图所示为核电站发电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震和海啸的发生常常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B. 核电站主要是利用原子核的聚变进行发电的C. 核能与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 核能发电中的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1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B. 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可与他的同伴进行面对面的直接谈话C. 安装在步行街路口的噪声监测装置可以监测马路上噪声的情况D. 地震专家通过耳朵直接接听地壳运动产生的次声波来预测地震的发生14.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运动员耳朵中的B.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C. 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D. 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音调越高三、填空题15.架子鼓(又名爵士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雏形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时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测试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收音机、电视机上的“音量”旋钮是用来控制声音的哪个要素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无法判断2.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这里的“低”主要指的是A.音调B.响度C.振幅D.音色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
其原因是A.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B.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4.下图是童谣“数鸭子”的乐谱及歌词,当菲菲同学唱到“真呀真多呀”期间,音调逐渐变高,关于音调变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振幅逐渐变大B.菲菲声带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逐渐变多C.声音的频率逐渐变低D.菲菲声带每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逐渐变大5.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器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6.如图所示,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得出A.甲、乙两种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乙两种声音的响度相同C.乙声音的音调高于甲声音的音调D.甲声音的响度高于乙声音的响度7.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8.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声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A.音色和音调B.音色C.响度D.响度和音调9.医生用听诊器能够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听诊器可以A.提高声音的音调B.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响度C.降低声音的音调D.增强音色10.“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小声音的()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11.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B.“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音调C.“尖声细嗓”指的是音调D.“轻声细语”指的是音调13.擂鼓人用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A.音调升高B.响度增大C.音色改变D.以上说法都不对14.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为了防止物品被冒领,“银行”必须记录下存放者的“手纹”、“眼纹”和“声纹”,今后存放者只能凭借这些本人独有的特征才能取走物品.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三者都有15.如图所示,小华发现风铃的金属管互相撞击时,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为探究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她用下表所示的几种金属管进行研究.其中在探究音调与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金属管的编号是A.②③B.③④C.④⑤D.①③二、填空题16.如图,是我国青年钢琴演奏家郎朗正在演奏钢琴,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钢琴上方放置的麦克风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17.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这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正在_________,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_(高/低).18.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_____比较大的缘故.19.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0.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用手拨弦,使弦________发出声音;古筝和琵琶合奏《春江花月夜》时,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21.在校庆活动中,小明从远处听到铿锵有力的锣鼓声.鼓发出声音是由于鼓面__产生的.轻敲与重击鼓面,鼓发出声音的__不同.他在远处就能区别出锣声与鼓声,是根据锣声和鼓声的__不同.22.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如图,附近的同学听不到敲击声,但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却可以听到.这说明__可以传声.“掩耳盗铃”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三、实验题23.①女高音歌唱家轻声吟唱,这里的“高音”是指______,这里的“轻声”是指______(填“响度”、“音调”或“音色”);②为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丽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变小,最终消失.这种现象表明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播,本实验用到了一种探究物理规律方法是______(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实验推理法).24.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2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2中的数据填全,表2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25.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用实验进行探究(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甲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___两弦线做实验.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_______.(2)请你据图乙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_______点,最低的是按住______ 点.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各种电器的音量开关实质上都是一个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的大小来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实现对音量大小的控制。
初二物理声音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声音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A. 空气B. 物体振动C. 声波D. 光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声音的特性?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颜色答案:D3.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多少?A. 20Hz~20000HzB. 1Hz~1000HzC. 100Hz~10000HzD. 200Hz~2000Hz答案:A4. 声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B. 在水中传播速度最快C. 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D. 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答案:C二、填空题1. 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音调、响度、音色2.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
答案:介质3.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________Hz的声音。
答案:20000三、简答题1. 请简述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等)也产生振动,形成连续的波动,这些波动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它们到达我们的耳朵时,我们的听觉系统就会感知到声音。
2. 为什么我们不能在真空中听到声音?答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物质,因此声波无法传播。
没有介质,声音就无法传播,我们也就无法听到声音。
四、计算题1. 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某次声源发出声音后,经过2秒被接收到,求声源与接收点之间的距离。
答案:声源与接收点之间的距离为340m/s × 2s = 680m。
五、实验题1.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 准备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将其放入一个密闭的玻璃容器中。
- 逐渐抽出容器内的空气,观察声音的变化。
- 当容器内的空气被抽空,形成真空状态时,声音将无法听到,从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结束语:通过以上测试题,我们复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基础知识。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1.2声音的特性 同步测试 附答案

2__声音的特性__1.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2.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
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 dB变为50 dB,说明音叉振动的( )A.振幅变大B.振幅变小C.频率变大D.频率变小3.(2019·杭州校级模拟)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或者用厚度不同的衣服包裹同一机械闹钟,他所听到的声音响度都会发生改变。
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响度会随离声源的远近而改变吗B.响度为什么会随离声源远近而改变C.响度会随隔声材料的厚度而改变吗D.响度和隔声材料厚度及离声源远近有什么关系4.(2018·天津)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
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5.(2018·滦南校级月考)美国贝尔通讯公司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信用卡,这种卡只对它的主人的声音作出反应,这种信用卡设计的主要依据可能是( ) A.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B.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C.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D.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6.(2019·广州)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表所示。
甲、乙相比( )A.乙音调较高B.甲响度较大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7.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
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图1-2-3①____,②____,③____。
8.(2018·山东)东营市是吕剧发源地。
吕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
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声音的传播需要依赖的媒介是:A. 空气B. 水C. 金属D. 真空2. 下列动物中,哪个动物听觉最灵敏?A. 狗B. 猫C. 鹰D. 黄鼠狼3. 声音的基本特征是:A. 高低音B. 响度C. 音色D. 频率4. 下列声音中,属于嗓音的是:A. 铃声B. 鸟鸣C. 歌唱D. 水流声5. 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是:A. 相同的B. 高温下快,低温下慢C. 固体最快,液体中等,气体最慢D. 液体最快,固体中等,气体最慢6. 声音波动的方向与声源的方向相同,这属于:A. 同向传播B. 反向传播C. 反射传播D. 折射传播7. 下面哪个现象与声音传播没有关系?A. 共鸣B. 回声C. 隔音D. 声纹8. 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A. 钟摆的摆动声音B. 小鸟啼叫声音C. 交通车辆噪音D. 海浪拍岸声音9. 下列器材中可用于放大声音的是:A. 电视机B. 放大镜C. 喇叭D. 手机10. 下列现象中,与共振无关的是:A. 管乐器发出的声音B. 摇铃响声C. 吹笛子时发出的声音D. 喷泉水柱跳动的声音二、填空题1. 声音是由________产生的。
2. 听觉最灵敏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
3. 音色由________组成。
4. 声音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
5. 当声音从一种媒介传播到另一种媒介时,会发生________现象。
6. 回声是由________引发的。
7. 噪声可以对人体的听觉造成________。
8. 唇膏盒可以当作共鸣器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
9. 放大声音的器材被称为________。
10. 要使一个正方形铁片发出声音,应该向其施加________。
三、简答题1. 什么是共鸣?请举例说明。
2. 音量和音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 解释声音的强度和声音的响度之间的区别。
4. 请解释什么是回声,并说明它产生的原因。
5. 提供一种方法来降低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02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2节声音的特性测试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1.导航设置中有“我的语音陪伴”选项,用户可从中选择喜欢的公众人物作为导航播报员。
这是利用软件模拟了这些人物发声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答案C用户可从中选择喜欢的公众人物作为导航播报员,这是利用软件模拟了这些人物发声的音色。
2.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频率一般低于20 HzB.超声波的传播速度高于我们听到的声音的传播速度C.我们人的耳朵是听不到超声波的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答案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 000 Hz,人的耳朵是听不到超声波的,故A错误、C正确;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超声波也是一种声,在介质种类和温度相同时,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我们听到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真空无法传声,超声波也是声,超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3.如图所示,2021年11月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地面指挥中心顿时掌声雷鸣。
“掌声雷鸣”是指声音的()A.音调高B.响度大C.音色美D.传播速度快答案B“掌声雷鸣”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4.小芳用二胡(如图)演奏了一曲《赛马》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小芳在演奏过程中,左手在弦上不停地上下移动。
当小芳的左手手指向下移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发生的变化是()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答案A当小芳的左手手指向下移动时,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变小,所以振动的频率变大,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
5.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手向下拨动钢尺的幅度越大,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B.如果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C.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越响,声音的音调就越高D.如果拨动后钢尺振动100次,则其发出声音的频率就是100 Hz答案B让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拨动钢尺的幅度越大,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得出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正确;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越响,声音的响度就越大,故C错误;根据频率的定义可知,没有说明振动100次所用的时间,不能求得频率,故D错误。
《声音的特性》测试题

《声音的特性》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图关于声现象的实验探究中,用来探究声音特性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产生声音B.只要真空环境的温度合适,真空也能传播声音C.人耳也能听到火山爆发和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D.响度大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速度大3.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C.物体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D.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根据说话的音调不同,可区别同学说话的声音C.用力敲鼓增大鼓面振动的振幅,可使声音响度增大D.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使用随身听(MP3、MP4…)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7.如图所示,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说法错误的是()A.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放在真空罩里手机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只能通过空气传播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快和慢会使声音的音调不同D.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8.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C.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D.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9.关于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在真空中不传播B.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Hz到2×103Hz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15℃时约为346m/s,比在水中传播要快D.声波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振幅不变10.广播中传出“各位同学请遵守考场纪律希望你们沉着应战,考出真实成绩”;“监考老师分发试卷”;“考试开始”.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听到广播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B.教室中使用音响目的是增大声音的音调C.音响的作用是将声音信号转化成电信号D.考场中非常安静说明此时声音的强度大约是50dB11.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在钢铁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C.美妙的歌声是同学们口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D.“震耳欲聋”是描述声音的音色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均无关13.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小明轻声说话,通过“土电话”小丽可以听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14.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15.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响度16.如右图所示,是一位学生在吹奏自制的哨子,他把用筷子制成的杆上下拉动时,是在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17.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18.几只大小不同的粗瓷碗加一双竹筷子就能奏出各种各样的音乐,如图所示,这就是民间艺术“碗乐”,这是因为这些碗在敲击时能发出不同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量例2 千百年来,不论是在两军对垒的战场上,还是在艺术表演的舞台上,都离不开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声音的特性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小明在家往保温瓶里灌开水时,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他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是否满的?()A.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 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 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2.007年12月31日晚,中国红歌会•南昌啤酒﹣﹣唱红江西大型直播新年晚会在江西省体育馆隆重举行.观众能区别出不同的演员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A. 响度B. 音色C. 音调D. 三者皆有3.人能感受到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大象“交流”的语言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 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 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D. 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B. 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C. 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D.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A. 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B. 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 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D. 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6.(2015•常州)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A. 声音产生的原因B.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7.让钢琴和手风琴都发出C调的“do”,我们能区分开是钢琴还是手风琴的声音,这是依据()A. 它们声音的高低的不同B. 它们的音调不同C. 它们的响度不同D. 它们的音色不同8.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这主要是依据()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频率9.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A. 音调低,响度大B. 音调低,响度小C. 音调高,响度大D. 音调高,响度小10.蝙蝠通常在夜间出来活动、觅食,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击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这主要是因为()A. 蝙蝠有夜视眼B. 蝙蝠靠嗅觉确定目标C. 蝙蝠靠听觉确定目标D. 蝙蝠在飞行过程中靠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波确定目标二、填空题(共9题;共20分)11.男生说话较粗犷,而女生讲话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的 ________不同;用小提琴和钢琴演奏同一支乐曲,但一听就能分辨出哪是小提琴声,哪是钢琴声,这是因为它们的 ________不同.12.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是的“低”指的是________;“高”指的是________。
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________的大小。
13.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________越高;而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则________越大.14.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________,而响度比蚊子________.15.(2015•厦门)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________ 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________16.为了提醒人们不忘国耻,警剔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抬头,在南京大屠杀50周年之际,南京市民捐资铸造了警世钟,警世钟高3m,口径约2m,当用木棒撞击大钟时,大钟振动的振幅________(填“很大”或“很小”),而振动的频率________,能发出洪亮而低沉的声音.17.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特性”实验,若保持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而是用大小不同的力度去拨动它,这是在研究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
18.仔细观察图中所示两个波形图, ________音调高.19.为了研究琴弦发出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将一根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桌子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通过挂上不同数目的钩码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
他先挂上三个钩码,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如图(a)所示,他用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听到弦发出较高的音调;然后他增大A、B间的距离,如图(b)所示,拨动琴弦,听到的音调比(a)低;最后他减少琴弦一端的钩码个数,如图(c)所示,拨动琴弦,听到的音调又比(b)低。
请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a)与(b)的实验现象可得:同一琴弦,________相同时,发声部分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
②分析比较图(b)与(c)的实验现象可得:同一琴弦,________相同时,琴弦越________,音调越高。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1分)20.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能发出声音。
(1)说明一切发声体是否发声,由物体是否________决定的。
(2)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
说明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________决定。
(3)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拨的力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________不同。
这是由于钢尺振动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2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
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小明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猜想一,应选________(填写编号)的琴弦。
(2)小华用A、D、E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小明认为不能研究猜想二,原因是________。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
还要添加一根钢琴弦J,它的长度应该为________cm,横截面积为________mm2。
(4)老师为拓展音调的知识点,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音调变________。
22.实验探究题小兰在观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
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有关琴弦条件。
猜想1: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系。
猜想2: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度有关系。
猜想3: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系。
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验证猜想1,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了验证猜想2,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了验证猜想3,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步骤:A 、实验探究;B 、分析归纳;C 、提出问题(或猜想);D 、得出结论等。
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填相应的字母序号)。
(5)此实验方法叫________。
23.王明同学在爸爸车库边上看到竖起的一只装油的铁皮桶,他好奇地在桶不同部位敲了几下,注意到发出的声音有差别。
于是王明决定探究为何敲桶不同部位声音有差别(1)王明敲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端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于是他明白桶上边发声的音调比桶下边发声的音调________(填“高”或“低”)。
他通过思考判断出:桶内的油是不满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2)他继续进行探究,当他敲打桶发声时,用手摸了摸桶壁,感觉桶在动,这说明桶发声的原因是桶壁在________,他再根据物理课学到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
于是他猜想可能是下面装了油,振动时受油的阻碍作用,下部振动得较________,上部没有浸到油,振动就较________(填“快”或“慢”)导致的桶上、下部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2.【答案】B3.【答案】D4.【答案】C5.【答案】C6.【答案】B7.【答案】D8.【答案】B9.【答案】A10.【答案】D二、填空题11.【答案】音调;音色12.【答案】音调;响度;响度13.【答案】频率;音调;响度14.【答案】低;大15.【答案】音色;音调16.【答案】很大;很小17.【答案】响度;振幅18.【答案】甲19.【答案】松紧程度;发声部分的长度;紧三、实验探究题20.【答案】(1)振动(2)响度;振幅(3)音调;频率21.【答案】(1)ABC(2)没有控制横截面积相同(3)80;1.02(4)高22.【答案】(1)①④(2)②④(3)③⑤(4)CBAD(5)控制变量法23.【答案】(1)高;信息(2)振动;频率;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