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简史》第一章早期华夏文明思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七上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习题及答案]

[七上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习题及答案]

[七上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习题及答案]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七上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那么你都掌握了知识点了吗?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七上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习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七上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起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的劳动人民,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从哪里而来的?( )A.女娲捏出出来的B.亚当和夏娃制造的C.猴子变化而来的D.由古猿进化而来的2.2007年1月19日,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和谐圣火的文明之火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点燃,大会组织者选择在元谋县采集圣火的主要原因是( )A.元谋县我国海拔最高的地方B. 元谋县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C.元谋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D. 元谋县是我国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地方3.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4.人和动物与很多的相同之处,你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会不会使用天然火B.会不会制造工具C.会不会语言交流D.会不会直立行走5.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C.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用火堆驱赶野兽和照明6.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 )A.新石器时代B.旧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金石并用时代7.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右面的文物出土于下列哪一著名的考古遗址( )A.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B.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C.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D.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9.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D.水稻、粟10.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11.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12.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13.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14.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不同B. 使用的工具不同C. 生活习惯不同D. 思想意识不同15.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①炎帝②黄帝③蚩尤④禹A.①②B. 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16.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历史中考复习第1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习题(含答案)

历史中考复习第1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习题(含答案)

单元过关夯实基础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的我国境内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下列有关我国远古居民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B.制作磨制石器C.制作色彩艳丽的彩陶D.使用耒耜耕地3.与下列图片所示物品相关的原始农耕居民是()图1图2A.半坡人B.河姆渡人C.大汶口人D.山顶洞人4.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指出:“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使人耳目一新,过去谁会想到远在距今7000—5000年前,长江下游会存在着如此灿烂的文化呢!”下列能够佐证该说法的考古发现是()A.碳化的粟和半地穴式房屋遗址B.鱼纹彩陶盆和骨耜C.碳化的水稻和干栏式房屋遗址D.磨制石器和用火痕迹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下列能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起源地之一的最有力证据是()A.北京人遗址厚达六米的灰烬B.河姆渡、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C.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D.春秋时期铁器、牛耕出现6.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

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7.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8.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

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A.盘古开天B.炎黄传说C.禅让传说D.大禹治水9.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把谁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初祖”()A.女娲和大禹B.大禹和黄帝C.蚩尤和黄帝D.黄帝和炎帝10.2017年4月4日,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本问题参考答案大全(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本问题参考答案大全(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本问题参考答案大全(中国古代史部分)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思考点: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起源地。

观察《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你能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吗?答案提示:通过教材和《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得出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国早期人类遗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分布广泛等特点。

●学思之窗: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答案提示:关于启继位的不同说法目前还不能确定孰是孰非,这反映了从公天下的禅让制到家天下的世袭制转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根据《史记·夏本纪》的记载,禹先举荐培养了皋陶,因皋陶早卒,禹又举荐益作为接班人,说明禅让制在禹的时代仍有很大影响,他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将位置传给启。

《战国策》以及《史记》中关于启和益、有扈氏的冲突也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说明这一转变并非理想化的风平浪静。

●思考点: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答案提示:商朝是中国早期国家,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社会组织中的血缘关系尚未完全被打破,商朝没有能力对王畿之外的广大地区实行直接控制。

内外服制是当时能够达到有效统治的最佳方式。

●问题探究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观念?有什么历史意义?答案提示:这两则材料反映了西周统治者从重神观念向重人观念的转变,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民的重要性,这一转变对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的产生有重大影响。

孔子、孟子的"仁"与"仁政"思想,以及历代以民为本、民为邦本的呼声,在治国理政上发挥出积极作用。

中国历史上国家治理比较好的时期,也是民本思想受到重视的时期。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练习(解析版)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练习(解析版)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问道:“他是哪种远古人类?”大屏幕提供了几个片段:(1)生活在北京周口店;(2)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3)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我们可以推测出,“他”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提供的片段: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结合课本所学,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共同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过着群居生活: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B项符合题意;山顶人也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但是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进化的非常接近现代人。

C项不合题意;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A项不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世界农业发展进程经历了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主要阶段。

其中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综合发展的结果。

我国原始农业A.由“刀耕火种”发展到铁器牛耕 B.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物质基础C.采用育秧移栽方式种植水稻 D.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和城市出现【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原始农业阶段,我国远古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国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B。

3.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居住在山洞里,即“穴居”,而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居民却能过着定居的生活。

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练习题含答案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练习题含答案历史中华文明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是外出的也日子。

假如你要去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那么你能告诉我,目前所知,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是()A、马坝人B、北京人C、元谋人D、蓝田人2、北京人使用的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铜器D、陶器3、“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4、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干野兽和照5、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下列原始人类生活的顺序是()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①稻②麦③黍④粟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9、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这里赞扬的是()A、女娲B、黄帝C、炎帝D、大禹“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私有制D、等级制11、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是()A、山顶洞人B、大汶口中晚期C、河姆渡氏族D、半坡氏族12、海外华人常常自豪的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D、炎黄战胜了蚩尤13、大禹治水用的方法是()A、堵塞B、疏导C、抽干D、蒸发14、我国的原始社会结束于()A、黄帝时期B、尧时期C、舜时期D、禹时期二、判别题15、判别下列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习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习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习及答案1.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稻谷,还有翻土工具骨耜、木耜,收割工具骨镰和脱壳工具木杵等。

这说明河姆渡人 ( )A.非常聪明和勤劳B.已从事原始农业C.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D.开始制造工具2.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6000年至4 000年。

由此可知,考古学划定石器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A.氏族公社取代原始人群B.贫富分化是否已经出现C.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D.古人类所处的地域环境3. 古代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尚书》《诗经》《史记》中,有些还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

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A.该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关于夏的传说都是真实的B.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对应C.该遗址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D.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4、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追溯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把本族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并自认是黄帝的后裔。

这反映出当时( )A.黄帝地位得到不断强化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5.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多种有一定规律的刻画符号。

类似的符号还普遍出现在河北、甘肃等地。

这些符号( )A.具有记事、传递信息的作用B.表明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C.是商周甲骨文的范式D.是原始人类无意义的涂鸦6、夏、商、周三代,六畜逐渐齐备。

猪、狗、鸡与农业生产方式有关;马、牛、羊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

这表明夏、商、周时期( ) A.是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时期 B.农牧文明在交流融合中发展C.农业养殖起源并得到了发展D.游牧文明引领农业文明发展7.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距今约5 000年的良渚聚落群中既有普通建筑,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既有埋葬一般人的墓地,也有贵族专用墓地。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测试卷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测试卷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测试卷及答案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中国古代史第一章测试卷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郑州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促进中部崛起的中心城市之一。

回答1-2题。

1.郑州之所以被认定为我国第八大古都是因为它曾是下列哪个朝代的都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西周时期,周王将其弟管叔封于郑州,称管国。

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叙述正确的是( )A.只对王室成员进行分封B.诸侯可以转让土地C.削弱了西周的统治D.有利于拓展疆土《孙子兵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兵书,成书于春秋时期。

回答3-4题。

3.春秋时期之所以能产生《孙子兵法》这样的军事著作的社会政治原因是( )A.诸侯争霸,战争频繁B.思想活跃,百家争鸣C.民族融合,相互学习D.变法改革,推行新政4.《孙子兵法》成书时中原还没有出现的诸侯国是( )A.齐国B.吴国C.赵国D.晋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既有大动荡又有大变革的时期。

回答5-8题。

5.以下战争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是( )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6.下列不符合战国时期史实的是( )A.兼并战争更为频繁B.政治格局变化无常C.各民族逐步融合D.奴隶社会开始瓦解7.春秋时促使齐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是( )A.“初税亩”B.“相地而衰征”C.“尽地力制教”D.“为田开阡陌封疆”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A.统一度量衡B.废分封,行县制C.“燔诗书而明法令”D.废除井田制农业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回答9-12题。

9.我国铁制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始于( )A.夏朝晚期B.西周晚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10.图1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图1A.人工冶铁制品的出现B.铁器取代青铜器C.畜牧业的发达D.农用动力的革命11.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下列水利工程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芍陂B.都江堰C.郑国渠D.西门豹渠12.图2是利用杠杠原理来汲水灌溉农田的工具,春秋战国时此物在哪一地区被普遍采用( )图2A.长江以南B.中原地区C.江淮之间D.太湖流域在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基础上,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手工业和商业也取得了高度的发展。

2024初中二年级历史中国古代文明探索题及答案

2024初中二年级历史中国古代文明探索题及答案

2024初中二年级历史中国古代文明探索题及答案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特点1. 文明的起源:蒸气来自水,在远古时期,我国的古代文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兴起。

这些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2. 文明的特点:- 农业革命:农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石。

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耕社会演变。

这种农业文明的特点是永续经营、牺牲一时的收益以换取长期的收益。

- 封建王朝:中国古代以封建制度为主导,由君主(皇帝)统治,领导各级官员和士人,以及普通百姓。

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数千年,影响深远。

- 社会等级制度:古代中国存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封建社会的主要等级分为王、侯、伯、子、男、庶,世袭制度使得社会的分层固化。

-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演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尊重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

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展阶段1. 夏朝(公元前约2070年 - 公元前1600年)-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者是夏禹。

- 夏朝的主要特点是以水利建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类似宗教的象征性祭祀、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

2. 商朝(公元前1600年 - 公元前1046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

- 商朝的主要特点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商王的统治、青铜器的发展和使用、文字的出现及其使用。

3. 周朝(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256年)- 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分为东周和西周两个阶段。

- 周朝的主要特点是尊崇礼制和天命思想、分封制度的建立及其外交关系、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

题三: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思想、科技、艺术到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 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被广泛传播,并对日本、朝鲜等邻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简史》第一章早期华夏文明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
1、什么是禅让制度?
禅让制度是中国夏代之前以领袖地位让授于贤者的制度。

传说尧让位给德行出众的舜,舜让位给治水有功的禹。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原始禅让习俗从此为父子相传的世袭制所替代。

2、什么是盘庚迁殷?
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迁都活动。

商朝建立后,曾屡次迁都。

盘庚在位时,将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市附近),直至商代灭亡,都城未再迁徒。

盘庚迁殷为商代后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后人也因此把商朝称为殷朝,把商朝都城遗址称为“殷墟”。

3、试举例说明商纣王的荒淫与残暴。

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任国王——帝辛,因其非常荒淫残暴而被后世人称之为纣王。

纣王的荒淫:1、沉迷于女色,宠信妲己。

2、醉心与享乐,大修离宫别馆。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说,他“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棵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纣王的残暴:1、使用“炮烙”等酷刑。

“炮烙”是用炭烧铜柱使其热,令有罪者行其上,人堕入火炭中后被烧死。

2、残害忠良,进谏的大臣被他或杀或逐或关押,人心离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