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教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审美教育学

审美教育,以陶冶人的灵魂为特质,,但它的本质、、结构和功能,它的对象、方法和价值究竟如何却也言人人殊。我们感到,,有必要对审美教育这一领域进行具有有机整体意识的系统研究,,并通过对审美教育与人类文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进行总体考察,建立一门新的边缘学科一一审美教育学,使审美教育系统工程的研究,能够突破原有的范围,上升到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哲学高度。

一、审美教育的发生、发展

审美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横跨多种学科,哲学、美学、教育学、文艺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都从某一方面,探索其某种关系和某种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两门,是与审美教育学有血缘关系的美学和教育学。然而,审美教育学却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立性质。

审美教育发展的初期阶段并未形成理论科学。它只是作为一种美育思想与哲学思想、美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宗教思想等交织在一起。中国孔子“尽善尽美”、“礼乐相济”教育思想,影响达二千多年之久。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美育思想也十分丰富。亚里士多德则更全面地指出,诗和音乐的审美功用一是“教育” ,二是“净化” ,三是“精神享受”。可见中西方美育思想初期阶段一直是在教育和哲学领域内发展,这种状况一直到启蒙运动时代。

审美教育发展的独立阶段,是以德国哲学家包姆嘉敦命名作为独立科学一一美学,以及被称为传统教育学创始人德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出版为标志。而席勒首次明确提出“美育”这一概念,并以其美学专著《审美教育书简》使美育理论取得相对独立的体系。席勒认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的思想,对审美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和很大的作用。在我国,从辛亥革命到五四之后的二十多年间,许多教育家、学者出于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军阀腐败政治的动机,企望从审美教育中寻求改革社会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股重要的思潮。蔡元培先生大力倡导美育,传播美育理论,并把美育确立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教育方针,为创立中国近代的美育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审美教育学的创建阶段是在当代中国、当代中国的美学、教育学都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这一重大事业中。人们站在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高度上,批判地吸收中外古代、近代的美育思想,并将审美教育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一一即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结合起来研究,同时还把审美教育与共产主义理想(包括美的理想)和塑造新人(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结合起来研究历史的发展,推动了审美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这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现实社会需要的迫切性,使审美教育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日趋深入,这一系统工程也日趋完善和成熟,并必将随时代发展而日趋壮大前进。

二、审美教育的特点

第一、审关教育是以审美系统活动的结果形式出现的,即以美的诱导(偷悦)为先导,以审美情感为内驱力(中介),最后获得深入人的潜意识深层领域的陶冶教化效应。换言之,这教育之果是在审美这一过程中开花的,是‘由对形式美的愉悦进入到对人生、理想的使命感、神圣感的感悟的;是由初级美感向高级美感升华的。它表现为沉淀了理性的真觉、融合了理性的感性形象,把握了一般的个别一一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这种灵魂震撼中的陶冶,与智育、德育的用概念、推理以认识真、善不同,显示出审美教育的独特的本质特征。

第二、审美教育的作用,是精神的、社会的、整体性的。这是一种作用于心灵情感的强效应。正如高尔基所说:“文学艺术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因为它以同样的强度既作用于思想,又作用于感情。”但我们也应看到,美育的作用不是无限的,审美教育的实现,涉及到审美对象的美育潜能的储藏量(所以选择优秀的艺术品为美育对象是有方法论的意义)以及审美主体的深层审美心理、智力结构和伦理结构、审美趣味个性以及审美心境和时代的审美心理“场”、现时审美心理流以及政治经济斗争的形势等多种因素。那种认为、或期望仅仅只需美育一育之功就可以使人全面发展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第三、审美教育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教育过程,是在倾心赏美中表现出的乐意受教。审美教育活动这一逆向过程(作家审美意识, 作品一读者)使得读者能通过艺术形象直接同作者对话。通过这一主客体反复运动,

读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审美意识升华到作者的审美意识高度。经过不断努力,就将以审美趣味的方式表征出自己的精神文明面貌。在审美教育过程中,

读者不再是受教师支配的教育的对象(客体),而是能动地去获得教育的主体。这是一种由“教”达到“不教”的高度的精神自觉,是充分唤醒主体自我意识的情感思想自我运动,以获得审美教育价值潜能的实现。正是基于这种广阔的审美教育观,苏霍姆林斯基才这样断言:“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优秀的艺术就是这样一位催人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审美教员”。

三、审美教育学总体结构

审美教育学的内部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这就是:审美教育理论、审美教育实践、审美教育史。

1、审美教育理论。它主要研究作为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成分的审美教育的规律问题。这部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的审美教育学,它是研究审美教育学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人类学关系的科学,包括⑴审美教育哲学(研究审美教育的本质、对象、任务、功能和审美观念)等;⑵审美教育心理学(主要有审美感知、体验、审美情感逻辑、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研究和审美能力及其审美心理结构序列的研究);⑶审美教育社会学(包括社会审美场、社会审美流、艺术社会学、家庭美育社会学的研究);⑷审美教育心理学(即人的审美器官的生成研究,人的大脑两半球与形象思维研究、人的审美情感的个性特征研究。二是审美教育方法论,主要研究对象和范围是:审美教育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审美教育与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审美教育中的比较研究方法、审美教育的宏观与微观统一的方法等等。

2、审美教育实践。这部分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审美教育,几乎包括所有艺术领域的审美教育活动,如:文学审美教育、音乐、绘画、电影、戏剧、舞蹈审美教育,以及书法、摄影、建筑、园林审美教育等等,主要把探讨艺术审美教育的独特规律和自身特征作为出发点。二是研究现实生活的审美教育,主要是指自然美、社会美以及科学美、劳动美方面的审美教育,包括:自然审美教育、社会审美教育、科学美学教育、劳动审美教育、环境审美教言以及美育与真善的关系等。

3、审美教育史。这一部分同样分两个方面。一是普通审美教育史,包括中国古代美育史、中国近代美育史、中国现代美育史、外国美育史、审美教育未来学、审美教育与信息时代。主要对美育这一现象进行纵向的、历史的考察,探索其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