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肌致密化不全 文档 (2)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是一种因正常心内膜胚胎发育停止而导致的,以多发突起的肌小梁和深陷肌小梁隐窝内血流与左心室腔交通为特征的先天性心肌病,18%~25%的NVM呈家族性发病。
早期本病常被称为“海绵样心肌(spongy myocardium)”,Chins TK等[4]于1990年首次将其正式命名为NVM。
该病可孤立存在,称为“孤立性心室肌致密化不全(isolated 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INVM)”,亦可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并存,称为“非孤立性心室肌致密化不全(non- isolated 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INVM)”。
亦有同时累及双心室者。
目前尚未明确二者是否为同一种疾病。
因该病主要累及左心室,故也常被称为“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LVNC)”。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WHO/ISFC)工作组及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均将其归为未分类或未定型心肌病,而200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则建议将其归类为原发性遗传性心肌病。
因NVM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加之其影像学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较为相似,以及早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仪器设备相对落后等原因,许多NVM患者被误诊为DCM。
而NVM则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
随着超声心动图(UCG)、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技术的发展,人们对NVM 的认识不断加深,诊断病例亦逐年增加。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NVM在同期儿童患者中所占比例约为0.14%,约占儿童所有类型原发性心肌病的9.2%~9.5%,是仅次于DCM和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第3常见的原发性心肌病。
心肌致密化不全诊断标准

心肌致密化不全诊断标准
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心肌病变,通常表现为心肌肥厚和心脏功能异常。
对于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进行评估。
下面将介绍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和患者了解相关信息。
首先,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需要通过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来确认。
患者通常会出现心悸、气促、乏力等症状,临床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其次,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需要借助各种影像学检查。
心脏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包括心脏壁厚度、室间隔和心室腔的大小等。
此外,核磁共振、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检查也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另外,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还需要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负荷试验。
心电图可以观察心脏的电活动,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情况。
心脏负荷试验则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最后,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临床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和各种检查结果,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等。
通过全面评估,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诊断

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心肌病变,其特征是心肌细胞异常增生导致心脏肌肉变得更加密集。
这种疾病常常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诊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治疗这一疾病。
本文将介绍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1.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的首选方法。
通过超声波的作用,可以清晰地观察心脏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在心肌致密化不全的患者中,超声检查通常可以发现心脏壁厚度增加、心脏腔大小变小、心室舒张功能减弱等特征。
2. 心肌超声组织成像(STI)心肌超声组织成像是一种高级的超声诊断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心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在心肌致密化不全的患者中,通过STI可以观察到心肌细胞的异常增生和排列紊乱的情况,进一步确认诊断。
以上三种超声诊断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全面、准确地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1. 提前发现疾病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隐匿的心脏病变,临床上常常无明显症状。
通过超声诊断,可以及早发现心肌肌肉的异常增生和功能障碍,有助于提前干预和治疗,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2. 指导治疗超声诊断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在手术治疗前,医生可以通过超声诊断精确定位心脏病变区域,减少手术风险。
3. 评估疗效在治疗过程中,超声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
通过比较连续的超声检查结果,可以及时发现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三、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诊断注意事项1. 由专业医生操作心脏超声检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活动,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医生才能进行。
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时,患者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并由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医生操作。
2. 结合其他诊断手段超声诊断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诊断手段。
胎儿心肌致密化不全诊断标准

胎儿心肌致密化不全诊断标准1. 胎儿心肌致密化不全概述胎儿心肌致密化不全,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呢,它就是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心脏发育不太正常的一种情况。
通常来说,胎儿的心脏应该是个“强壮的小牛犊”,可有时候,它却像是个“瘦弱的小兔子”,心肌发育得不够好,导致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都受到影响。
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发现,就可能对宝宝的健康产生不小的影响。
说到底,心脏就是咱们生命的发动机,必须得好好照顾。
2. 诊断标准2.1. 超声检查首先,咱们来说说超声检查。
这可是医院里的“秘密武器”,通过声波,医生可以看到胎儿的心脏形状和功能。
正常情况下,胎儿心脏应该是对称的,四个腔室也要分明。
如果超声图像看起来像是个“迷失的小鸟”,那就得引起重视了。
特别是如果心肌厚度明显偏薄,或者心腔不对称,这些都是警报灯亮起的信号。
2.2. 心电图接下来,心电图也是个重要的帮手。
通过这个检查,医生能了解宝宝心脏的电活动。
如果心跳的节奏像是“猫步轻声”,太慢或者太快,可能就是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迹象了。
心电图可不是小打小闹,它能提供很多关键的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
2.3. 临床症状当然,咱们也不能忽视临床症状。
有时候,妈妈在孕期可能会感觉到宝宝的活动力减少,或者胎动不如以往活跃。
就像小朋友玩得开心时,总是活蹦乱跳的,结果一旦安静下来,那就得引起家长的注意了。
这种情况下,医生通常会进行更详细的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致密化不全的风险。
3. 风险因素与影响3.1. 家族历史说到风险因素,家族历史可不能忽视。
如果家里有人曾经出现过类似的心脏问题,医生通常会提高警惕,建议做更多的检查。
这就像打仗之前要了解敌情,心里有数总是好的。
3.2. 孕妇健康状况另外,孕妇的健康状况也是个关键。
比如,有些妈妈在怀孕期间可能会遇到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对胎儿的心脏发育产生影响。
为了小家伙的健康,孕妇平时的饮食、锻炼和心理状态都要照顾好,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保持健康就是对宝宝最好的保护。
心肌致密化不全诊断标准

心肌致密化不全诊断标准
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严重的心病,它描述的是因为缺乏必需的细胞及以上要素,使得心脏细胞致密化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心肌收缩功能,引起心力衰竭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是以心电图检查和心脏彩超检查为主的一种复杂的医疗技术。
心电图检查是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常见诊断手段,它可以检测出心肌细胞存在的
缺失和不想响应周围及以上要素的情况。
心电图检查能够发现可以与心肌致密化不全症相关的心脏率、频率、异常收缩等特征,如有这些特征时,就可以进一步做彩超检查,以确定准确的心肌致密化不全诊断标准。
心脏彩超检查是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确诊技术,它可以观察到心肌的病理变化,
诊断准确率很高。
心脏彩超检查能够检测出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必要的,它们对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至关重要。
通过与表型及以上要素比较,彩超检查可以确定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准确诊断标准。
总而言之,心电图检查和彩超检查都是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标准,常用的方
法是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它是确诊的首要步骤。
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与心肌致密化不全症的相关心脏特征,而彩超检查可以观察心肌致密化的特征和趋势,从而准确地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肌致密化不全(NVM)一、概念心肌致密化不全,即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简称NVM。
临床上比较少见,但不罕见。
是一种含有非单一遗传背景的心肌病。
目前研究发现它的病变基因点位于Xq28联结区域内,有家族发病的倾向。
文献报道最高的家族发病倾向达到44%,我们所检验的一组家族发病,发病率占11%。
心肌致密化不全可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如果未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我们就称之为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
1995年之前,心肌病的分类中没有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确切类型,因此将其归为未定型心肌病。
有些学者认为不存在这种独立类型的心肌病,有些认为这种类型的心肌病难以诊断。
在2006年AHA的专家共识中,非常明确地把心肌致密化不全归类为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类型,即遗传性心肌病。
这就将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分类位置明确了,并提示这种疾病有别于其他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等。
以往可能有些学者会把心肌致密化不全误认为扩张型心肌病,或者认为这两者是同一种疾病。
现在按照2006年的专家共识,心肌致密化不全不同于扩张型心肌病,而是原发性心肌病中遗传性心肌病的单独一种类型。
二、发病机制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发病主要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
正常的胚胎发育过程,心肌的发育是在胚胎一个月以前开始,此时胎儿的心肌都是由海绵状心肌组成,心腔内的血液通过隐窝来供应心肌,也就是心脏收缩的时候,通过隐窝直接将血液输送到心肌,因为当时它的冠脉系统还没有形成。
而一个月之后,海绵状心肌就逐渐致密化。
心肌致密化是从心外膜到心内膜、从基底部到心尖部逐步进行的。
最后,隐窝可能压缩,形成毛细血管,即微循环系统。
到胎儿发育成熟时,心肌致密化基本上全部完成。
心肌致密化不全就是心肌致密化过程的异常表现,如流产导致心肌致密化不全等。
心肌的致密化由于流产等因素而中断或失败,造成部分心肌没有致密化。
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心衰、心律失常和血栓形成。
致密化不全心肌病诊断标准

致密化不全心肌病诊断标准:
心肌致密化不全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左心室造影等检查进行诊断。
1、超声心动图:该方法是利用超声短波对患者心脏和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功能状态进行特性检查的无创性检查项目。
该项目可特异性的显示出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心室内肌小梁异常粗大、深隐窝交错等心肌结构特点,也是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项目。
2、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该方法是对临床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致密化不全,可起到良好辅助诊断效果。
对于存在心肌致密化不全的患者。
通过检查结果,可以发现患者发生病变的心肌被明显区分为外层变薄的致密心肌与内层增厚的非致密化心肌。
3、左心室造影:该方法是通过排除患者其他并存的心脏异常,从而达到辅助诊断的目的。
心肌致密化不全

超声诊疗原则:
左室或右室腔内可探及无数突出增大旳肌 小梁,错综排列,小梁间见大小不等旳深 陷隐窝。
彩色多普勒可探及间隔内有血流与心腔想 通。
病变以近心尖段1/3节段最为明显,可涉及 实壁中段,一般不累积基底段室壁,从室 间隔中部到心尖部肌小梁逐渐增多,占据 大部分心尖区心腔,小梁外侧近心外膜有 薄层接近于正常心肌厚度旳致密心肌回声, 而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基底部心肌构造基本 正常。
解剖学上体现为无数突出旳肌小梁和深陷 旳小梁间隐窝。
临床体现缺乏特异性,常见旳体现为心功 能不全、心律失常和栓塞。
多见于左心室,也可见于右心室和双心室, 可单发或呈家族汇集性。孤立性心肌致密 化不全或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并存。
超声心动图为首选旳诊疗措施。
病理、病理生理
心脏扩大,心肌重量增长,冠状动脉通畅, 主要病变为受累旳心室腔内多发异常粗大 旳肌小梁和交错深陷旳隐窝,可不同程度 旳累积心室壁旳内2/3。
患者预后取决于病变分布范围,范围较小 者可终身无症状,范围较大旳患者能够较 早旳发生进行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THE END
2、心律失常 NVM病人绝大部分做心电图检 验都有异常,体现为ST-T变化、电轴偏移、 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房性室性心律失常 等,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较多见, 部分心律失常能够是致命性旳。
3、栓塞:涉及脑血管意外、短暂脑缺血发 作、肺栓塞、肠系膜梗死等。
诊疗
临床体现及心电图无特异性体现,心室造 影、超高速CT、磁共振成像对心肌致密化 不全旳诊疗有一定帮助。 超声心动图目前依然是诊疗心肌致密化不 全旳可靠措施。
病理、病小面脸、低 耳垂等。
临床特点
小朋友多见,本病在成人发病率高于预期, 有家族倾向。 虽然心肌致密化不全是先天性心肌病,但 心脏病症状旳出现常在成年。 临床体现无特异性: 1、心功能不全:患者可体现为胸闷、心悸、 气急、咳嗽、水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心室内异常肌束( 又称假腱索) : 正常变异的心室内肌束数目较 少,利用 UCG 可追溯其起止点,一般不难与NVM鉴别。
鉴别诊断
超声心动图对诊断NVM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NVM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虽是先天性发育异常,但患者出现
症状年龄差别很大,且临床表现程度差异也很大。超声心动图既可以
直接显示典型心肌结构,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并可以发现其合并的 其他心脏畸形。因此,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NVM的首选、便捷、
敏感、无创的检查方法。
治 疗
目前对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治疗方案尚未统一
1、对症支持治疗,如强心、利尿、扩管、抗心律失常 2、严重心力衰竭存在心室不同步收缩时可行心室再同步起搏(CRT )治疗 3、有房颤及血栓形成患者应注意抗凝治疗 4、部分患者合并有心脏畸形可行心脏手术矫治畸形 5、终末期只能行心脏移植
鉴别诊断
(4) 缺血性心肌病: UCG室可见节段性心肌运动减弱,部分心内可有些 许增粗肌小梁,但冠脉造影可见部分冠脉狭窄或闭塞;而 NVM 冠状 动脉造影 NVM 多显示正常。 (5) 心室负荷增高引起的心脏病:如室间隔完整的肺狭、LOVTS、 AS+++及严重高血压等导致心室压明显增高,引起肌小梁增粗肥大 ,甚至冠状窦隙重新开放,利用UCG不难与NVM鉴别,可发现心脏 基础疾病。此类疾病的患者室壁普遍肥厚,代偿期心室内径无明显扩 大,收缩功能多增强,晚期心腔扩大,收缩功能减低。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三大临床表现
1、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
3、血栓 发病年龄分布广,临床表现轻重差异大
诊 断
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成像、 心室造影、超高速CT、心电图、正 电子断层显像等对心肌致密化不全 的诊断都有一定帮助
诊 断
NVM超声诊断标准(Jenni) ①心室内丰富的肌小梁与深陷的隐窝 ②病变区域呈两层心肌结构,致密化心肌薄,非致密化心肌较厚, 成人NC/C*>2 ,儿童NC/C>1.4 ③病变区域主要位于心尖部 、左室侧壁 和下壁
从右室至左室 从心底至心尖 从心外膜至心内膜
病理改变
大体标本:心脏扩大、心肌重量增加、冠状动脉通畅。以 左室受累为主,心室腔内丰富的肌小梁和交错深陷的隐窝 ,可不同程度地累及心室壁的内2/3。
局部组织切片显示:非致密心肌肌束明显肥大并交错紊乱
,呈不均匀性肥大,细胞核异形,纤维组织主要出现在心 内膜下,其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外层致密心肌厚度变薄 ,肌束走行及形态基本正常,细胞核大小均匀。
④彩色多普勒超声示隐窝内有与心腔内高速血流相通的低速血流 *:非致密化层心肌厚度/致密化层心肌厚度之比
诊 断
诊 断
鉴别诊断
(1)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脏扩大、冠状动脉通畅是DCM与NVM的 共同特征。超声心动图区别:DCM超声表现主要为心室腔扩大、室壁多均匀 变薄、心内较光滑。无丰富肌小梁及隐窝,但有时扩张型心肌病在心尖部下 壁也有轻度增粗的肌小梁(基因重叠)。 (2)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下主要表现为室间隔与左室 壁非对称性明显增厚,心内膜较光滑,也可有粗大的肌小梁,但无深陷的隐 窝。 (3)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主要发生于小儿,多因心功能不全而死亡, 成人少见。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 UCG 表现为左室呈球形扩大,心内膜 增厚,回声呈斑片状增粗、增强,亦能累及瓣膜,收缩舒张功能降低,无典 型的突起肌小梁与深陷的小梁间隙。
定义
1995年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 病学会( WHO / ISFC)
未分类型心肌病
美国心脏病学会(AHA)
2006年 遗传性心肌病
2008年 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
未定型心肌病
发病机制
NVM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
Grant等假设与心室内高压力血液的机械效应有关
近年基因学研究认为它可能与 基因G4.5、BKBP12、 11P15、LMVA、taffazin、ZASP、MYH7等有关
心肌致密化不全
林海红
目录
一、定义 二、发病机制 三、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 六、鉴别诊断 七、治疗
定义
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是胚胎时期致密化过程停止
而使丰富粗大的肌小梁及隐窝持续存在的先天性心肌病。
1、发病率约为0.05%~0.24% 2、又叫“海绵状心肌病”、“冠状窦隙持续开放状态” 3、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畸形,如VSD、三尖瓣下 移畸形、AS、左右室流出道梗阻等。没有合并其他畸 形称孤立性NVM。
NVM是具有遗传倾向
多样+异质性:X连锁遗传、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和线粒 体遗传等
发病机制
正常心肌致密化过程
基因突变
心肌致密化不全
发病机制
心肌致密化不全受累心肌分布
多分布在左心室,少累及右心室 多累及游离壁(侧壁、后下壁),从中间段至心尖部, 基本不累及基底段
发病机制
胚胎心室肌正常致密化过程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