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合集下载

中考《民族政策常识》主要内容

中考《民族政策常识》主要内容

中考《民族政策常识》主要内容(注:每课的课题共同构成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民族平等政策1、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2、民族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的一个总原则3、什么叫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谷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4、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3)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4)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5、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我国的民族平等具有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性、权利的彻底性、权利的完整性、权利义务的一致性等特征。

6、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因为,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论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证人民安居乐业,还是早日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发展目标,都需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全体国民的和谐相处。

这种和谐实际上又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和谐,当然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

)民族平等政策的地位:它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7、民族平等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前提8、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代表,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也至少有1名代表,这说明“各民族一律平等”9、国家强调发达地区应当继续做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如对汶川、舟曲的对口支援)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哪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10、保障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也是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11、民族平等政策的核心内容: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

7.3我国的宗教政策

7.3我国的宗教政策

下列属于国家保护的正常宗教活动的有:
1.大学生黄某在道观宣传无神论.
2.伊斯兰教徒到国外宗教圣地朝圣.
3.和尚徐某到学校发展信徒.
4.陈某在家中祭祀死去的先人. 5.某主持撤消其寺庙中某位和尚的职务.
想一想:“法轮功”组织是不是宗教?
到2001年2月, - 被“法轮功”害死的练习者和无辜人员已达1660人 - 受李洪志“升天”、“圆满”蛊惑自杀身亡的239人
什么是正常的宗教活动?
a.正常宗教活动是指在宗教场所从事宗教活动和在 家中念经祈祷等。 b.教徒不能到宗教场所外传经布道。非教徒不能到 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不能在信教群众中开展有 神、无神的辩论 c.不得利用宗教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损害国家、民 族利益。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政权和教育。 d.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进行
自焚前后声嘶力竭地叫喊
自焚前后的大学生陈果
“法轮功”组织是邪教,邪教不是宗教,其本质是反人 类、反社会、反科学的。国家对邪教进行取缔,是维护国 家和广大群众的利益.
注意:
邪教不是宗教 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国家对邪教进行取缔并非进行宗教事
务管理,与我国的宗教政策无关。
2(3).怎样理解“独立自主自 办”的原则 ?
5、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 制度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在内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误区警示】
1、我国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
【点评】我国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 励人民信仰宗教。
1、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 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四大根源,分别是:历史根源 、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在社会主义 社会,宗教还将长期存在。 2、请完整表述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 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 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1).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表现在哪些方面? 信不信的自由 信哪种宗教的自由 信哪个教派的自由 什么时候信的自由 即包括两个方面:保 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 自由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必修二:7.3我国的宗教政策+复习课+集体备课教案+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必修二:7.3我国的宗教政策+复习课+集体备课教案+

政治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授课人: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班级)主观题类型及其答题技巧1、体现类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2、依据类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

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3、为什么类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

(四)意义类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

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4、怎么办类“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5、启示类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

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6、认识类认识类简答题,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一般用“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政府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障。

1949年9月29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权。

195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历史现象,有其自身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它始终对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生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宗教与政治历来密不可分,各个利益不同的阶级都会利用传统宗教作为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统治阶级利用宗教主要有宗教国家化为国教、政教合一、非国教三种形式,被统治阶级利用宗教亦有三种情况,一是打着宗教旗帜的人民起义,二是进行宗教改革和教会改革,三是异端神学和异教运动。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同时也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法通则》、《教育法》、《劳动法》、《义务教育法》、《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广告法》等法律还规定:公民不分宗教信仰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团体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公民不分宗教信仰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各民族人民都要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公民在就业上不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广告、商标不得含有对民族、宗教歧视性内容。

2004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宗教事务条例》,以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

《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的宗教政策》

母亲与女儿的对话
母亲:好孩子,明天是法门寺重新开放的日子,你 跟我一起去进吧。 女儿:妈,我不相信佛教。 母亲:傻孩子,信了教,菩萨就会保佑你的,你必须要信教,这件事 由不得你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明天必须跟我去。 女儿:我不想去,世界上没有神仙,我劝你也不要信教,我不许你出 门。 母亲:法门寺的烧香活动又不是“法轮功”,怎么不能去?政府为了 保证进香活动的安全,派出大量警察维持秩序,这说明国家保护和鼓 励一切宗教活动。 女儿:我是共青团员,如果你一定要我去,我就在法门寺向广大信 徒宣传无神论。 母亲:那不行,法门寺是烧香拜佛的地方,怎么能在那儿胡说八道 呢。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去你们学校里宣传佛教教义,让菩萨保佑你 们。
我国宪法规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宗教信仰自由。”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 长期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 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 本权利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
①信不信教的自由 既保护信教 的自由 又保护不信 教的自由
②信哪种宗教的自由
③信哪个教派的自由
④什么时候信教的自由
正常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 宗教信仰活动 封建迷信活动
有整套的教义、教规有一定 没有教义、教规和制度 的制度 有正式的组织和活动场所 没有正式组织和活动场 所 迷信只是少数迷信职业者 图财害命的骗术,某些迷 信组织更是藏污纳垢,残 害群众,甚至进行违法犯 罪活动,要制止和取缔
宗教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 依法进行管理,开展规范的 宗教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国家主权在宗教政策上的体现
(1)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业 (2)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宗教交往
注意:1、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能够进行宗教活动, 应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 • 2、不得在中国境内设立宗教组织、宗教办事 机构,宗教活动场所,开办宗教院校; • 3、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教职人 员和进行其他的传教活动。

最新我国的宗教政策

最新我国的宗教政策
D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5浙江文综)我国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后者意 味着,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 )
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②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
D ③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 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பைடு நூலகம்保护信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教的自由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教徒不能到宗教场所外传经布道。非教 徒不能到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不能在信 教群众中开展有神、无神的辩论。
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 的范围内进行。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 社会主义制度,损害国家、民族利益。我 国实行政教分离原则,任何人不得利用宗 教干预国家政权和教育。
今天妈妈和佛友们讨论,2012年 1月9日,XX市人民法院首次以利 用宗教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判 处马某、李某等5人两年到六年 不等有期徒刑。
小雯想:该做法与宗教信仰 自由是否矛盾呢?
思考: 政府加强对宗教事物的管理与保护宗教
信仰自由是否矛盾?
一方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决不是对宗教问题放任自流;
(2)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 众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17湖南永州期末) 我国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 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这充分说明 了( )
A、我国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B、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C、我国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高三政治生活政党知识点整理

高三政治生活政党知识点整理

高三政治生活政党知识点整理高三政治复习需要同学们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各个击破,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三政治生活政党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政治生活政党知识点1、政党的含义和特征:(1)含义: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

(2)政党的基本特征:第一,政党具有阶级性。

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判断政党的阶级性质,不能只看其名称和成员出身,而要看它在实践中体现的阶级利益。

第二,政党与政权紧密联系。

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夺取政权、维护政权,或参与、支持某种政权是政党的政治目标。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第三,政党具有组织和纪律性。

2、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1)关系:在现代,各国一般是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性质是同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的。

(2)当代世界各国通常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原因:①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

(必须掌握国家政权)②政党具备领导国家政权的条件。

(能够掌握国家政权)政党是一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有自己的政治纲领、组织纪律和领导集团等,这使它能够成为国家政权的领导者。

当然,不是任何政党都能领导国家政权,它必须是执政党。

3、我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行动指南。

党的指导思想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决定因素。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由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

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坚持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但是如果坚持了错的方向,那么勇于放下改变也是一种智慧!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这一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2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中国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归根到底是由中国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的领导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六大将“-”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党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重要思想的内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