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理
食用菌生理

食用菌
提供C02 益 分解转化复杂有机物
形成菌根
害
腐解木料 致树木病害
返回本节
自然界 的主要 分解者
返回本节
本章主要内容
生长 碳源、氮源、无机盐、
1.营养 物质 生长因素、水分
生理 类型
腐生型、寄生型、共生型
温度(由高到低的规律) 湿度(由低到高的规律) 2.理化因素 酸碱度(偏酸性,适当调高) 空气(由少到多的规律) 光照(由暗到亮的规律)
所需营养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因素 水分
返回本节
(一)碳源
概念 能提供碳素营养的物质
作用
构成细胞结构物质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简单:单糖、双糖等→吸收利用
来源 复杂:纤维素、木质素等
常用
胞外酶水解后
主要:植物性下脚料
吸收利用
辅助:白糖
诱导 孢外酶产生 促进菌丝生长
返回本节
玉米芯
返回本节
(二)氮源
粪草 生菌
从草本植物残体或粪肥中吸取养料 纤维素是首要碳源
几乎不能利用木质素
落叶层
土生菌 多生长在腐殖质较多的 草地
数量最多
肥沃田野
腐生菌 分布最广
多为木生菌和粪草生菌 返回本节
(二)寄生菌
1.概念 生活于寄主体内或体表,从活细胞中吸 取养料的菌 。
2.种类
多为兼性
兼性寄生(以腐生为主) 兼性腐生(以寄生为主)
返回本节
菌丝体生长 子实体形成
主要靠 料温
子实体生长主要靠 气温
皆兼顾
注
品种温度型与栽培期要匹配
分化时分清是否给予温差
意
否则,很难出菇
返回本节
食用菌学讲义初稿

第二节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史
二、菌丝的组织体
双核菌丝是大多数食用菌的主要菌丝形态。双核菌丝体进一步 发育就可形成一些特殊化的组织,如菌核、菌索及子实体等。将已 组织化厂的双核菌丝体称之为三次菌丝体(又称结实性双核菌丝)。菌 核、菌索和子实体中的菌丝体都是三次菌丝体。
二、菌丝的组织体
菌丝体一般是很疏松的,但是,有些子囊菌和担子菌在环境条 件不良或繁殖的时候,菌丝体相互紧密地缠结在一起,菌丝体变态 成菌丝组织体。常见的菌丝组织体有菌核、子座和菌索,它们在繁 殖、传播以及增强对环境适应性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一、菌丝和菌丝体
双核菌丝细胞的两个单核在遗传上可以是同核,也可以是异核。 由同核形成的双核菌丝体称为同核双核菌丝体,又叫同核体;反之, 称为异核双核菌丝体,又叫异核体,在食用菌中,约占75%的次生 菌丝体为异核体,只有25%的次生菌丝体为同核体。
经过双核化的食用菌菌丝体能通过繁殖而不断蔓延扩展,如果 条件适宜,这种菌丝体可无休止地繁殖下去,可持续多年产生子实 体。
第二节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史
一、菌丝和菌丝体
按照发育的顺序,菌丝体可分为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和三 次菌丝体。
刚从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体称为初生菌丝体,又叫一次菌丝体, 这种菌丝颇为纤细,菌丝每个细胞都含有一个细胞核,故又称单核 菌丝。但双孢蘑菇例外,它的担孢子萌发时就含两个核。在初生菌 丝体上可形成厚垣孢子、芽孢子和分生孢子等无性孢子,初生菌丝 的细胞核染色体为单相。
茯苓菌核多寄生于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主产于云南、湖北、安徽、四川、 河北等地。在云南通常生长在海拔700-1500米左右的云南松等松属植株根际,偶 尔也在冷杉、漆树、栎树、桉树等树上结苓。可以用段木、树桩等进行批量人工 栽培。
食用菌的营养代谢

食用菌的营养代谢
食用菌是一类富含营养的食物,其营养代谢过程十分复杂而丰富。
在这个过程中,食用菌不仅可以吸收和利用养分,还能产生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食用菌的营养代谢过程。
食用菌的营养代谢开始于它们的根部,即菌丝。
菌丝是食用菌的主要营养吸收器官,它们通过菌丝网络与土壤中的养分进行交换。
菌丝吸收到的养分包括矿物质、有机物质和水分等。
这些养分是食用菌生长和发育的必需物质,它们为食用菌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和原料。
在养分吸收后,食用菌会将这些养分转化为自身所需的物质。
其中,矿物质被用于构建食用菌的细胞壁和细胞核等组织结构,有机物质则被用于合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重要的代谢产物。
食用菌的营养代谢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例如,维生素B族是食用菌的重要代谢产物之一。
维生素B族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参与了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食用菌的营养代谢还会产生一些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如多糖类化合物和多酚类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在食用菌中含量较高,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食用菌的营养代谢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其中不仅包括养
分吸收和利用,还包括对人体有益物质的产生。
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不仅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可以为人体提供一些额外的益处。
因此,食用菌在日常饮食中的合理摄入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让我们共同享受食用菌带来的营养和健康吧!。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动物界
真核 生物
植物界
粘菌门 真菌门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真菌界
半知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大型 真菌
• 二、食用菌的分类依据
• 食用菌的分类主要是以其形态结构、细胞 、生理生化、生态学、遗传等特征为依据 的。特别是以子实体的形态和孢子的显微 结构为主要依据。
二、主要种类 三、食用菌的种类
菌盖
• 菌盖是子实体最明显的部分,好象一顶帽子。形
状多种多样,一般常见的有钟形、斗笠形、半球
形、平展形、漏斗形等。菌盖颜色十分复杂,虽
然可以基本上辨别出白、黄、褐、灰、红、绿、
紫等颜色,但是各类颜色中又有深、浅、淡、浓
的差异,更常见的是混合色泽.
菌盖
表面有干燥的、有湿润的、有粘的,
有光滑的、有粗糙的,还有的具有各 种附属物:如纤毛、环纹、各种鳞片
返回本 节
82
83
马鞍菌
84
鹿花菌
85
返回本 节
86
返回本 节
87
(二)担子菌亚门
耳类(木耳、银耳、桂花耳) 非褶菌类:珊瑚菌科、齿菌科、绣 食、药菌 球菌科、多孔菌类、灵芝菌科。 (猴头、灵芝等) 伞菌类:伞菌目、牛肝菌目、鸡油 菌目、红菇目 (平菇、香菇、草菇 等) 腹菌类:灰包目、鬼笔目、轴灰包目、 黑腹菌目和层腹菌类 (竹荪、马勃 等)
• 异宗接合-------指由两个具有不同性别的孢 子所产生的单核菌丝之间进行质配。同性 间永不亲和,不能形成子实体,这种现象 称自交不育。大多数食用菌属这种类型。 初生菌丝形成次生菌丝,即进行双核化, 与初生菌丝相比:具有两个细胞核,菌丝 体较粗长,可作为繁殖材料,可形成子实 体,存在时间最长。
单元2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子实体生长主要靠
注
意
品种温度型与栽培期要匹配 分化时分清是否给予温差
否则,很难出菇
返回本节
(二)水分和湿度
1.水分的作用
占 鲜重90%左右 结合水:参与细胞组成 在细胞中 基本溶剂 分 代谢介质 自由水 调节胞温 维持膨压
返回本节
2.培养料含水量
适宜 一般为60%~65% 拌料时加水 来自 后期补水
↑
桑椹期
↓
萌发
↑
↓
纽结期← ← ←双核菌丝←← ←单核菌丝
思考题
1.简述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2.简述食用菌生活史。
第三节食用菌的生长发育
一、食用菌的营养 二、食用菌的生活条件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2.弄清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 质,了解在实际生产中控制解决的办法, 从而为食用菌制种和栽培打下理论基础。
调节:10%NaoH或石灰等 0.2%KH PO 、 K HPO 2 4 2 4 3.措施 稳定 1%石膏粉或CaCO3 保持:常喷1%~2%石灰水
(六)食用菌的生物环境
1、食用菌与微生物 2、食用菌与动物 3、食用菌与植物
返回本章
1.食用菌与微生物的关系 制作发酵料 有的与食用菌伴生 有的刺激出菇
食用菌的基本生活条件包括营养因子和环境因 子两个方面。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 要求不同;同一种菌类,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 实体发育阶段所需要的营养条件与环境条件也 有区别。 探讨各种食用菌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因子和环 境条件的不同要求,是进行高产栽培的需要。
一、食用菌的营养
单元2食用菌生物学知识
单元2食用菌生物学知识
论文 食用菌

浅谈食用菌的现状与前景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吃饱饭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奢望,大家考虑的更多的是食品安全和营养搭配。
食用菌自然成为可供选择的一种,其药用保健价值倍受重视,是当今世纪的一项新型朝阳产业。
本文将从食用菌的营养价值、生理生态、菌种制作方法、栽培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论述食用菌的现状与前景。
关键词:食用菌、现状、营养价值、菌种制作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疗效作用,利用菌类开发秸秆、工厂下脚料等再生资源发展蛋白生产,使得食用菌产业日趋繁荣,已被公认为是有前途的开发性事业。
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呈迅猛发展之势。
下面将简要论述食用菌的现状与前景。
一、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食用菌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磷、钾、钠、钙、铁、锌、镁、锰、等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
银耳含有较多的磷,有助于恢复和提高大脑功能。
香菇、木耳含铁量高。
香菇的灰分元素中钾占64%,是碱性食物中的高级食品,可中和肉类食品产生的酸。
近代科学研究证实,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而药用价值也是一般药物所无法比拟的。
(一)食用菌具有抗癌作用随着食用菌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真菌中提取的多糖有抗瘤作用的报告曰益增多。
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证明,真菌多糖对移植的动物肿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放疗和化疗的毒性么应,并增强其疗效,而且具有无毒性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具有“扶正固本”功能的抗癌药物。
(二)食用菌能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脑溢血,有些人由于吃的好、劳动又少、使血液当中胆固醇升高,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脑溢血等疾病。
(三)食用菌能医治糖尿病糖尿病是由糖谢失调而引起的常风疾病。
因糖代谢失调,往往可同时引起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激素代谢等一系列新陈代谢的失调。
一般说来糖尿病常并发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肾炎、白内障、坐骨神经病等症状,对这些并没有很好的药物进行根治,可采取“食疗”。
而“食疗”中作用较好的食物为食用菌,因为食用菌与一般食物相比,所含的热量比较低,所以,常吃食用菌这些低热能的食物对防治糖尿病具有良好的食疗作用。
食用菌栽培课时表

课时 4 2 4 2 4 2 4 2 4 2 4 1 1 3 3 3 3 2 4 2 4 3
授课类型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7月3日
7月4日
7月6日
7月8日
§7-1 菌种的分离与提纯 §7-2菌种的扩大、培养 §7-3菌种质量的鉴定及菌种选购 §7-4菌种的保存 测试 第八章 香菇栽培 §8-1概述 §8-2 香菇的形态特征及生活条件 §8-3 木屑菌筒栽培技术 第九章蘑菇栽培 §9-1 概述 §9-2蘑菇的形态特征及生活条件 §9-3 蘑菇栽培技术 第十章 平菇栽培 §10-1概述 §10-2平菇的形态特征及生活条件 §10-3平菇栽培技术 第十一章秀珍菇栽培 §11-1概述 §11-2秀珍菇的形态特征及生活条件 §11-3秀珍菇栽培技术 第十二章金针菇栽培
实践
日 8月16日 8月17日 8月18日 8月19日 8月20日 8月21日 8月22日 8月23日 8月24日 8月25日 8月26日 8月27日 8月28日 8月29日 8月30日 8月31日 9月1日 9月2日 9月3日 9月4日 9月5日 9月6日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0:3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0:3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9:00--11:00 14:00--16:00
食用菌复习资料

在发菌阶段出现了局部的根霉污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样处理?2、出菇期间的培养绪论〔一〕填空题1、广义的食用菌是指〔〕,狭义的食用菌是指〔〕。
2、农业生产中的三大产业是〔〕、〔〕、〔〕。
3、人类膳食中的三维构造是指〔〕、〔〕、〔〕。
4、古代人称食用菌为山珍,因为〔〕,现也称食用菌为植物肉,因为〔〕。
5、食用菌因为〔〕含量很低,所以是理想减肥食品;主要因为〔〕含量高,成为筛选抗癌药物的重要原料。
6、因为食用菌〔〕所以生效快,因为生产食用菌〔〕所以效益高。
7、世界四大食用菌是〔〕、〔〕、〔〕、〔〕。
8、目前我国食用菌的总产值位居第〔〕位,超过了〔〕和〔〕。
9、生产食用菌的原料是〔〕。
〔二〕单项选择题1、现在大规模商业化栽培的食用菌有〔〕 A 、20余种B、50余种C、10余种2、现在世界食用菌的主要产地在〔〕 A 、欧洲B、亚洲C、美洲3、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的〔)A 、强国B、大国C、弱国4、食用菌生产与传统的农业生产〔)A 、相互制约B、互不关联C、相互促进5、品质好的蛋白质食品是〔〕A 、鸡蛋B、猪肉C、食用菌6、食用菌栽培课程是一门( )A 、理论性很强的根底课B、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根底课C、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技shu二、思考题1、为何说食用菌产业有广阔的开展前景?2、食用菌生产的开展趋势有哪些?三、讨论题1、自己家乡的食用菌生产是什么现状?主要有利或制约因素有哪些?2、通过学习本章,你对食用菌及其产业有哪些看法?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一〕填空题1、食用菌的根本构造有〔〕、〔〕、〔〕2、菌丝体生长于〔〕,功能是〔〕,是食用菌的〔〕器官,按其生长过程可分为〔〕、〔〕、〔〕。
3、〔〕菌丝是菌丝体的主要存在形式,来源于〔〕。
4、光学显微镜下识别次生菌丝的主要依据是〔〕5、子实体生长于〔〕,来源于〔〕,是食用菌的〔〕,是人类食用的主要〔〕,多呈〔〕状。
6、担孢子是食用菌的〔〕,是经过〔〕、〔〕、〔〕过程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配料时应掌握的原则:
1、选择适宜的各种营养物质,根据C/N比来配制主 料和辅料,同时控制各成分的比例,保持营养协调。 2、注意培养料的物理形状,如料的持水性、透气性、 料颗粒的大小、质地软硬等,还应考虑料的酸碱度。
(五)水分
鲜重 90% 左右 占 结合水:参与细胞组成 基本溶剂 分 代谢介质 自由水 调节胞温 维持膨压
1.充足的水分 2.一定的营养 3.适宜的温度 4.酸碱度 5.孢子浓度及足够的氧气
二、生长与发育:
1、营养生长阶段 (构建菌体)
指菌丝生长时期。菌丝的生长一般可以分为:
①生长迟缓期
②快速生长期 ③生长停止期
2、生殖生长阶段(繁殖生长阶段) 子实体的分化:从双核菌丝到形成扭结的子 实体原基,这一过程称为子实体的分化。
所需营养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因素
水分
(一)碳源
概念 作用
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物质 构成细胞结构物质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简单:单糖、双糖等→吸收利用
来源
复杂: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胞外酶水解后 吸收利用
主要:植物性下脚料
常用
诱导胞外酶产生促进菌丝 生长 辅助:葡萄糖、蔗糖
按需 喜湿性菌类:木耳、银耳等 求量 厌湿性菌类:香菇、双孢菇等
三、酸碱度
酶的活性 pH影响 细胞透性
所以影响着
?
范围:3.0~8.0 ㈠需求 偏酸性:5.0~6.5(多) 最适pH 偏碱性:7.5 酸性:4.0(猴头菌) 调节:10%NaoH、ClH或石灰等 0.2%KH PO 、 K HPO 2 4 2 4 ㈡措施 稳定 1%石膏粉或CaCO3 保持:常喷1%~2%石灰水
鳞柄口蘑
天麻
2、食用菌与动物的共生
不少热带食用菌类与白蚁或蚂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鸡 枞菌与白蚁。
3、食用菌与微生物的共生
银耳与香灰菌;金耳与韧革菌。
返回本节
第三节 食用菌的营养源
一、营养物质: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因素
水分
一、营养物质
食用菌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称为 营养或营养作用
能够满足食用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 的物质, 称为 营养物质
兼性腐生的虫草菌
(三)共生菌 与相应生物生活在一起,形成相互依存,互惠 有利关系的菌类。食用菌与某些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之间都存在着共生现象。 1、菌根 菌根菌与高等植物根系结合形成的共生体 外生 菌丝 菌根 缠绕根表形成菌鞘(多) 位置 内生 菌根 侵入根内,不改变根 的形态
外生菌根
菌鞘
橙盖鹅膏
(一)对温度需求规律 高→低 孢子萌发>菌丝体生长>子实体发育
(二)菌丝体对温度的需求 耐低温 喜适温 怕高温 在-30℃不死亡 多数在25℃左右 多数在40℃以上死亡
表2-1 香菇菌丝在不同温度下长速
温度(℃) 5 15 20 25 30 33 菌丝生长速度(μm/天) 6.4 13.0 40.0 61.0 85.0 41.5
玉米芯
(二)氮源
概念
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作用
构成核酸、蛋白质、酶类的要素 无机氮(NH4+、NO3-) 尿 素(0.1%-0.2%) 有机氮(主要)
胞外酶 辅助氮源
来源
吸收利用
生产上常用的 有机氮:蛋白胨、酵母膏、尿素、豆饼、麸皮、 黄豆浆和畜禽粪等。
返回本节
牛 粪
4、降低胆固醇的物质:多数食用菌的代谢产物中普遍存 在降低胆固醇的有效成分,因此食用菌能降低血压,防 治动脉粥样等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5、呈味代谢产物:食用菌味道鲜美,这于他们所含氨基 酸种类全、含量高及核苷酸的含量有关,以双孢菇中含 量最多。 6、橡胶物质: 有些大型真菌,特别是乳菇属中的一些 菌类,含有异戊二烯聚合而成。因此由可能利用食用菌 能产生橡胶。
(二)子实体对温度的需求 1.温度类型 按分化 和生长 适温 低温型 13~18 ℃ 中温型 20~24 ℃ 高温型 24~30 ℃
2.温度反应 分 不需要温差刺激:恒温结实菌类 化 需要温差刺激:变温结实菌类 时 (昼夜温差8~10 ℃)
菌丝体生长 子实体形成
主要靠 料温 皆兼顾
气温
子实体生长主要靠
效果
只有无机氮,易生长慢、不结菇 无机氮源多,降低食用菌品质 铵态氮比硝态氮效果好
菌丝体生长阶段对氮的需求量偏高培养基中以 (0.016%-0.064%)为宜,子实体发育阶段,以 (0.016%-0.032%)为宜。 菌丝生长期:20~25:1 适宜 子实体生长期:30~40:1 太小:菌丝易徒长,不易结菇 太大:生长慢,产量低
在细胞 中
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规律 水分大量 碳源10-2 氮源 10-3
无机盐 10-4~10-5 生长因素 10-6~10-7
第四节 食用菌的代谢
一、食用菌的代谢
1、合成代谢: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的分解基质, 从中吸取营养,转化为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如蛋 白质,酶、氨基酸、脂肪等,并贮存能量,这个过程就 称为 2、分解代谢:食用菌依靠酶的作用,不断分解体内的 物质并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并释 放能量,排出二氧化碳和水。
第二节 营养类型
食用菌 生活方式 腐生菌 共生菌 寄生菌
(一)腐生菌 1、概念
从无生命的有机物中或动植物尸体上吸取养料的食用 菌。
2、种类 木生菌 粪草生菌 土生菌
腐生菌
腐生对象
从木本植物残体中吸取养料 木生菌 木质素是首要碳源,其次是纤维素 粪草 从草本植物残体或粪肥中吸取养料 生菌 纤维素是首要碳源 几乎不能利用木质素 落叶层 土生菌 多生长在腐殖质较多的 草地 肥沃田野 数量最多 腐生菌 分布最广 多为木生菌和粪草生菌
第三节 食用菌的生物环境
一、食用菌与微生物 二、食用菌与动物 三、食用菌与植物
一、食用菌与微生物 制作发酵料 有的与食用菌伴生 有的刺激出菇
益
微生物
污染培养料,争夺生长条件 害 侵染食用菌,致其各种病害
二、食用菌与动物 是食用菌孢子传播的媒介 益 白蚁和鸡枞菌共生 动物
是传播杂菌的媒介 害 害虫咬食培养料及食用菌
7、酶:主要的代谢产物之一。食用菌所有的代谢过 程必须有酶的 参与。 8、其他代谢产物:香菇产生麦角甾醇,鸡油菌等产 生真菌甘油酯,许多食用菌能产生多种 有机酸,如 延胡索酸和 齿孔酸。
第三章 食用菌的生态
第一节食用菌的理化环境
一、温 度 二、湿 度 三、酸碱度 四、空 气 五、光 照
一、温度
(四)维生素与生长因子 概念: 生长必需的微量一类特殊有机物质
种类
生长激素 核苷、核苷酸、环腺苷酸 维生素
酶的组成部分或活性基团 作用 调节代谢和促进生长
来源
牛肉膏 麸皮 米糠
酵母膏 土豆汁 玉米浆
营养缺陷型:凡对某种维生素不能自给的真菌 (或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如金针菇、香菇,
3.张金霞.食用菌生产技术.第3章.北京:中国标准出版 社,1999
4.黄毅.食用菌栽培.第二版.上册.第4章.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8 5.张松.食用菌学.第4章.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作业题
1.导致烂料的因素有哪些? 2.导致子实体畸形的因素有哪些? 3.酸碱度对食用菌的生长有哪些影响?应怎样调节? 4.对温度、空气湿度、空气、光照的需求有何规律?
思考题
1.香菇、木耳等菌类为何不用粪草培养料栽培? 2.利用自然条件,栽培食用菌最好是什么季节? 为什么?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陈士瑜.食用菌生产大全.P22~24.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1988 2.杨新美.食用菌栽培学.第3章.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 牛肝菌
侧耳
(二)寄生菌
1、概念 生活于寄主体内或体表,从活着的寄主 细胞中吸取养料的食用菌 。 2、种类 兼性寄生 多为兼性 兼性腐生
专性寄生 :代表是星孢寄生菇,它专门寄生在稀褶黑 菇的子实体上,并在寄主子实体上产生自己的子实体, 形成“菇上菇”现象,该菌又称蕈寄生菌。
兼性寄生的蜜环菌 有时侵染活木
第2章 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 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食用菌的营养源 食用菌的代谢
第一节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
生长:食用菌的同化作用超过异化作用,细胞原 生质的量不断增加。
繁殖:当细胞生长到一定阶段,母细胞开始分裂, 产生子细胞,个体大量增加。
一、孢子萌发
一般说来食用菌的生长是从孢子的萌发开始 的。萌发的条件:
பைடு நூலகம்
C/N
(三)无机盐
作用
参与细胞物质组成 酶的组成部分或激活剂 调节
控制原生质的胶态细胞透性 培养基pH、渗透压等
大量元素:P、S、Ca、Mg、K等(0.1-0.5g) 分 微量元素:Fe、Cu、Zn、Mn、B、Co等。 为
生 产 中
微量元素一般不特殊添加 只补充少量的大量元素
如
石膏粉 草木灰 过磷酸钙 熟石灰等
注
意
品种温度型与栽培期要匹配 分化时分清是否给予温差
否则,很难出菇
二、湿度
基质 含水量
空气 湿度
(一)培养料含水量
适宜 一般为60%~65% 拌料时加水 来自 后期补水
(二)空气湿度 需求 菌丝体阶段: 60%~70 % 低→高 规律 子实体阶段:85%~90% 太少:阻碍生长 太多:阻碍生长;易染病虫害
三、食用菌与植物
植物
养料 提供 氧气 遮荫环境 形成菌根
提供C02 益 分解转化复杂有机物 形成菌根 腐解木料 害 致树木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