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设计说明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综合说明

第一部分:基坑支护方案设计综合说明1.1设计依据:1)设计原则:“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施工方便”;2)地下室设计有关图纸和基坑周边环境;3)《龙津路西关锦里勘察报告》;4)有关设计计算规范及规程:①《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②《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④《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1.2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龙津中路北侧,中山七路南侧,土兴巷西侧。
本次勘察场地为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场地内拟建16~34层塔楼(A、B单元)及2层连体裙楼,地下室设计为2层,基坑开挖深度为9m,基坑周长约为236m。
规划总用地面积4720.29平方米,本次勘探范围设计拟建建筑物见表1:表1 拟建建筑物一览表该工程由广州市联成房地产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由广州中煤江南基础工程公司承担广州市荔湾区西关锦里商住楼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1.3地质条件:1.3.1区域地质特征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位于广州断陷盆地中部,本项目所处范围内第四系土层为冲积土(Q al)、沼泽沉积土层(Q h)及残积土(Q el)。
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山塱组(K2d),基岩为褐红色泥质粉砂岩及砂砾岩。
根据《广州市基岩地质图》地质资料显示,场区主要受广从断裂及广三断裂控制,广从断裂属正断层,走向北东25~30°,倾向北西西,倾角50°~55°,位于场地东南侧,为区域控制性断层;广三断裂带位于场区南侧,走向近东西向或略转呈NWW向,倾向南,倾角约50°,为斜冲正断层。
拟建场区未发现大的构造断裂通过,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地基稳定性较好。
1.3.2场地地形地貌特征拟建场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龙津中路北侧,中山七路南侧,土兴巷西侧,毗邻广州卷烟二厂,为闹市居民小区,房屋较密集,周围房屋一般在8~9层,勘察场地较平坦,地面标高在7.27~8.09m。
基坑斜撑支护设计_概述及解释说明

基坑斜撑支护设计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基坑斜撑支护设计是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土木结构设计方案,用于解决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侧推力和垂直下沉等问题。
该设计方案通过设置斜撑来提供水平和垂直支撑,以确保基坑周边的土岩层能够稳定地承受卸荷压力,并保证基坑内部工作区域的安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基坑斜撑支护设计进行详细概述和解释说明。
首先,我们将介绍基坑斜撑支护设计的定义和原理,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斜撑形式以及其原理机制。
接着,我们将详细描述施工时对基坑斜撑支护设计的要求和步骤,包括材料选择、安装要点等内容。
然后,我们将讨论影响基坑斜撑支护设计的考虑因素,并提供相关实例进行分析。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常见的斜撑支护材料以及相应的工艺选择与对比分析,并结合施工案例进行经验总结。
最后,我们将介绍基坑斜撑支护设计的流程与方法论,并以典型案例为例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有关基坑斜撑支护设计的全面概述和解释,帮助读者了解该设计方案的原理、要求和步骤,以及材料选择和工艺对比等内容。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掌握基坑斜撑支护设计的基本知识,并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此外,本文还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有关基坑斜撑支护设计经验与教训,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基坑斜撑支护设计:2.1 定义和原理:基坑斜撑支护设计是指在土木工程中,通过采用斜撑结构来支撑土体,从而增加基坑的稳定性。
斜撑的主要作用是分担土壤和水压力,并提供临时支撑以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
斜撑结构主要由横向水平杆件、竖向立柱和倾斜的拉杆组成。
其原理在于通过设置合理的角度和长度,使得斜杆承受土体侧压力,并将其传递到地面或其他承重点上。
2.2 施工要求和步骤:基坑斜撑支护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预测并评估可能遇到的土体侧压力大小,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承载土压力。
- 确定合适的斜撑类型、数量和布置方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参数。
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一、背景说明深基坑施工是指地下工程中特别要挖掘深且边坡陡峭的基坑,为了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支护设计。
本文以某深基坑为例,制定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二、工程概况某深基坑位于城市中心,地下水位较高,设计挖掘深度达到20米,基坑边坡倾斜角度为45度。
三、支护设计方案1.针对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采取暂时性降水措施。
通过使用井点降水、水泵降水等方式,将基坑内的地下水位降至工作面以下。
2.针对基坑边坡的倾斜角度,采取钢支撑和锚杆加固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支护。
钢支撑方案:在基坑边缘设置钢支撑,通过截斜杆和上中下横梁相结合的方式,构成一个合理的支撑系统,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锚杆加固方案:基坑边坡上设置锚杆,锚杆与边坡土体形成一个整体,通过锚杆的强固作用,提高边坡的抗滑性能。
3.为了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设计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
对钢支撑和锚杆进行荷载承载力计算,确定材料和规格。
对支护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检查是否满足工程要求。
4.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况和施工要求。
特别是在挖掘基坑和安装支撑结构时,要逐级逐段进行,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确保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和安全。
5.对于基坑挖掘完毕后的支护结构,需要进行监测和定期维护。
监测土体位移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及时采取相应的补充加固措施。
定期维护支护结构,修补损坏部分,确保支护结构的完好性。
综上所述,本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针对具体工程情况,通过暂时性降水、钢支撑和锚杆加固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同时要加强监测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基坑支护方案及计算书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说明 . (4)1 工程概况 (4)1。
1 一般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项目概况 (4)1.3 环境概况 (4)1。
4 基坑安全等级 (4)2 地质资料 (5)2.1 地形地貌 (5)2.2 工程地质 (5)2.3 水文概况 (5)2。
4 不良地质条件 (5)2.5 地质参数 (5)3 支护方案设计 (6)3。
1设计使用规范 (6)3.2设计资料依据 (6)3.3 支护方案 (6)4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6)4。
1 计算方法 (7)4.2 计算条件 (7)4。
3 计算结果 (7)5 支护结构施工技术要求 (7)5。
1 施工流程 (7)5。
2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技术要求 (8)5.3 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7)5.4 土方开挖技术要求 (9)5。
5 基坑降排水 (10)6 其它注意事项 (10)7 监测要求及内容 (11)7.1 监测技术要求 (11)7.2 监测内容 (11)7.3监测要求 (12)8 质量检测 (12)9 应急措施 (12)9.1支护结构体系方面的应急处理措施 (12)9.2地下水方面的应急处理措施 (13)9。
3环境保护方面的应急处理措施 (13)9。
4应急资源 (13)10 备注 (14)第二部分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 (15)1.AB段剖面计算 (15)2。
BC段剖面计算 (17)3。
CD段剖面计算 (19)4.DE段剖面计算 (21)5.EA段剖面计算 (23)第一部分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说明1 工程概况1.2 项目概况⑴主体建筑总用地面积约11654。
00m2左右,总建筑面积约54193.66m2左右,拟建建筑物共有5栋,地上6~34层,地下一层,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⑵基坑规模基坑大致呈矩形。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新川科技园污水泵站提升泵房项目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
(一)基坑位置及建设规模场地位于污水泵站提升泵房位于新川科技园二组团内,东临洗瓦堰及B线道路,北面为规划220KV变电站,西面为地铁一号线红星站场站用地,之间有规划10m宽防护绿地,南面为规划市政绿地及华阳大道,该建筑物为1F,设一层地下室,设计+0.00=480.30m。
(二)使用年限本工程场地地面标高在481.0m左右,因此基坑设计时高度按481.0m考虑,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西边按16.5m考虑(即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4.50m),东边按13.8m考虑(即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7.2m)。
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
本项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从基坑开挖之日起算。
超过使用年限后未回填,支护体系需进行安全鉴定。
(三)基坑对周边影响本工程地下室开挖深度为场地面标高(481.0m)以下13.8-16.5m,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4.5-467.2m。
根据业主提供的周边道路及地下管线资料及现状周边建(构)筑物情况,场地周边环境情况如下:1、周边建构筑物及市政道路基坑现在场地周围无建筑物分布。
2、地下管线基坑的东侧和南侧有军用电缆分布电缆埋深约3m,距离本工程地下室边线约10~16.7m,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3、地面沉降本工程拟采用管井降水与明排水相结合。
明挖顺作法施工时,工程施工可能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应预防周边建(构筑)物下沉、倾斜、开裂,甚至造成破坏性影响。
施工前应对周边进行摄像取证,并在建筑物周边布设观测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跟踪测量,信息化施工。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采用补救措施,确保建(构)筑物安全。
二、设计依据1、《新川创新科技园污水泵站及配套管网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业主提供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污水泵站建筑设计图》3、设计采用的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11)《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J51/T014-2013)4、设计采用的计算软件:北京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F-SPW》7.0版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现高新区境内新川创新科技园。
基坑支护设计说明概要

德宏州人民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及肿瘤放射治疗综合楼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方案单位:云南博文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二月二七日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潞西市城区,勇罕街中段东侧,德宏州医疗集团院内西南侧,场地周边:东面相距9.00m左右为芒市农机公司五层住宅楼;南面相距9.00m为围墙及州农业局三层住宅楼和办公楼;西面相距7.00m为围墙及勇罕街;北面相距20.0m左右为新建的中医大楼。
交通方便,整个场地设一层地下室,周长约205米,最大支护垂直深度约4.2米二、编制依据(1)《德宏州人民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及肿瘤放射治疗综合楼工程场地地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BJ79-2012);(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9);(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注浆技术规程》(YSJ211-92);(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基坑周边场地环境条件;(11)本公司多年来类似工程支护设计、施工经验。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一)场地地形地貌条件拟建场地地处潞西盆地中部偏东,属冲洪积扇(裙)后缘。
属拆旧建新场地,地势相对平坦、开阔,东面略高、西面微低,相对高差1.3m,地貌较单一。
(二)工程地质条件现将场地各地基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力学性质和空间分布情况,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填土:灰、灰黄、褐黄色。
稍湿~湿,松散,高压缩性。
成分以建筑垃圾、粘性土为主,局部间夹砾碎石。
层厚1.00~3.20m。
①1粉质粘土:黄、浅黄色,很湿,软塑状。
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土,具高压缩性。
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韧性中等,光泽反应稍滑。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设计总说明1、工程概况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济阳县王奎楼居等城中村改造项目(东区)基坑支护与降水设计2 项目地点:济南市济阳县新元大街南侧、龙海路东侧、闻韶街北侧、经六路西侧3 建设单位:济南创盈置业有限公司项目与基坑概况拟建工程17层住宅楼30栋、地下车库组成。
本次支护范围为楼座及周边整体地下车库。
基坑形状大体呈倒U形,南北长约,东西宽约,基坑支护总长度约。
场地现状地面标高~,基底标高为~。
基坑开挖深度为~。
2、设计依据《济阳县王奎楼居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及地下车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山东惠裕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济阳县王奎楼居等城中村改造项目结构图、建筑图,济南创盈置业有限公司;《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XX;《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 50739-20XX;《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XX;《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1-20XX;《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XX;《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11SG8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XX;《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XX;《复合土钉墙施工及验收规范》DB/J14-047-20XX 《工程建设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DB/J13468-20XX;《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济南市房屋建筑及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与专家论证实施办法》济建发[20XX]18号。
3、基坑周边条件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拟建项目周边环境条件较简单,根据业主所提供的地形图,场地周围环境情况如下:场区外围基坑北侧坡顶距离建筑红线~、距离新元大街~东侧坡顶距离建筑红线、经六路~,东北侧坡顶距离管道~南侧坡顶距离建筑红线、闻韶街~,西侧坡顶距离建筑红线、龙海路~,西侧坡顶距离污水管道~。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一、设计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基坑工程技术规程》(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159-2012;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9、《武汉市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定》WBJ-1-2001;10、武建{2005}273号文件;11、融建家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2、《融建家园总平面图》(电子版)13、《融建家园地下室承台基础结构布置图》(电子版)二、工程概况1、本项目设计000=25.90m,场地绝对标高整平至24.90(-1.00m),基坑周边标高为-5.70~-5.90m,开挖深度4.50-4.70m,基坑周长约202.8m,地下室开挖面积约2369.4㎡。
根据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工程》(DB42/T159-2012)的规定,确定本项目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东北角AB段、南侧和西侧为一级,其余为二级。
本项目基坑工程有效使用期为12个月。
三、支护形式及地下水控制措施1、支护形式本项目地下室基坑坑段采用桩撑、悬臂桩和二级放坡+搅拌桩增强加固支护。
2、地下水控制措施上层滞水控制措施为埋管引流,明沟抽排和喷射混凝土止水,搅拌桩帷幕止水。
四、主要材料1、混凝土强度等级a、喷射混凝土:C20。
b、垫层及地下室周边回填混凝土:C15。
c、支护桩、立柱桩位C30,冠梁、围檩和支撑梁:C30。
2、钢材a、钢筋:φ-HPB235(原I级钢);-HRB335(原II级钢);-HRB400(原III级钢)。
b、钢筋性能和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各项性能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详细细市消协相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xxxx工程勘察院20xx年xx月xx日xxx市xxx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xxxxxx工程勘察院20xx年xx月xx日目录序号图件内容页数备注1设计说明4A32基坑支护平面图1A33基坑监测平面图1A34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图6A35基坑支护大样图3A36计算书另附A3一、概述xx市合晟苑基坑支护工程项目位于广东省xx市xxxxx,交通较为便利,其北侧为已开挖地下室正在施工基础的流江村民住宅楼,东面为已建xx高层住宅楼,其地下室离基坑边约6m,主楼离基坑边约10.5m,其南侧为正在施工中的道路,西侧离基坑边约16m为已建村民楼房,西侧及南侧场地空间较大。
基坑面积约4750m2,拟建工程为三层地下室,基坑深度约11.6m,北侧基坑已开挖至约深度4.5m,本次基坑开挖以该深度作为放坡平台,上部放坡开挖,下部垂直开挖,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基坑周边有部分可利用空间,北侧已开挖至约-4.5m,其它三侧放坡开挖至该深度后,设置放坡平台,放坡开挖坡面采用注浆管锚并挂网喷射砼护面处理;垂直开挖采用双排搅拌桩、工字钢微型桩、锚索、锚杆及挂网喷射砼进行支护;现场已“三通一平”,道路靠近场地。
施工时应对周边管线进行实测后,根据测量结果后避开管线进行施工。
为了保证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顺利,基坑支护及开挖施工时应先对基坑周边管线进行探测,并做好相应有效的标示及预防措施,并应查明基坑周边是否存在给排水管、水沟或污水池、化粪池等可能产生渗水影响基坑稳定的设施,做好防渗措施,确保支护及开挖施工时基坑安全稳定。
我院根据现场踏勘、业主提供的资料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合基坑具体情况,对该基坑支护工程进行支护设计。
二、设计依据及参考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2、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DBJ/T15-20-97);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总包单位提供的基础平面图及相关图件;6、《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98-02)。
三.围护结构设计原则1、基坑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其基坑重要性系数γ =1.1。
2、围护结构平面布置满足地下室边墙外界尺寸施工净空2m的要求,并按规范允许的结构受力变形,施工误差等要求进行放线施筑;深度满足地下室净空要求。
3、围护结构采用北京理正深基坑计算软件计算。
施工阶段围护结构的最大变形控制在:最大水平位移不得超过30mm、最大沉降不大于20mm。
围护结构仅作为建筑施工的临时支护结构。
4、场区地震烈度,地震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⑴地震烈度:本场地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⑵场地地震土类型:软弱场地土;⑶建筑场地类别:II类。
四、地质及水文条件原始场地属于冲积准平原地貌单元。
地势较平坦,场地岩土层按其成因、物质成份、力学强度自上而下分为第四系填土层(Q4ml)、第四系冲积层(Q4al)、和侏罗系泥质粉砂岩(J)。
包括:填土层(Q4ml)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有碎石,建筑生活垃圾,表土层含有植物根茎,土质不均,未受碾压;层厚3.70~6.70m;第四系冲积层(Q al):粘土Q4al(②1):硬塑,层厚3.20~5.20m;粉质粘土Q4al(②2):可塑,层厚1.90~4.70m;粉土Q4al(②3):密实,层厚0.8~3.10m;中砂Q4al(②4):中密,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砂质不纯,层厚1.20~4.70m;砾砂Q4al(②5):中密,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 ,砂质不纯,次棱角状,层厚2.20~5.90m;泥质粉砂岩(J):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③1):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岩体较破碎,风化不均匀,揭露层厚0.70~4.30m;中风化泥质砂砾岩(③2):岩体较破碎。
揭露层厚4.90~8.80m。
工程地质条件详细参见勘察报告。
场地的地下水主要有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等类型。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中,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及附近含水层侧向渗透补给。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风化岩中的裂隙中。
五、土层力学计算参数选取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施工经验,各土层力学参数按初勘报告结合工程经验确定,详见计算书。
五、支护结构设计本基坑支护设计从安全、经济出发,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基坑周边环境分段进行处理,主要采用搅拌桩、工字钢微型桩、锚索、锚杆、注浆管锚及挂网喷射砼等支护方法。
在开挖深度范围内基坑周边有强透水砂层,采用双排搅拌桩止水帷幕进行止水,上部基坑坡面水采用自然排泄并经基坑底排水沟汇集到集水井后,抽出基坑。
基坑开挖时边界、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或土层情况与地质资料不符时,本基坑支护设计应做相应的修改。
基坑有放坡的空间,基坑范围内主要为填土、粉土、粉质粘土、中砂及砾砂层基坑壁,填土层为弱~中等透水层,砂层为强透水层,基坑开挖时,降水不能骤降或大量抽水排水,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各支护段及支护方式详见设计图纸。
搅拌桩:搅拌桩采用喷浆工艺,桩身四搅二喷;桩径为φ500,桩长12~13m,以穿过砂层进入下伏强风化土层0.5m控制;桩与桩之间搭接0.15m,固化剂采用32.5R水泥,水泥掺入比为15%,即每米桩长水泥掺入量为60kg,水灰比为0.5~0.6;微型桩采用钻机成孔,孔径220mm,孔内下入16#工字钢,孔内可注入纯水泥浆或碎石砼(采用先在孔内放入注浆管至管底,孔内填入部分碎石后进行压浆,压浆至孔口流出浓浆后结束注浆),注浆体强度不小于M20。
预应力锚索采用钻机或锚杆机成孔,钻孔孔径为130mm,倾角30°及35°,锚索长度见图示,拉杆分别采用4根1860MPa15.2mm钢绞线(7∅5),设计抗拔力为450 ~550kN。
锚索布设于桩间,间距2.4m及3.0m,沿锚索布设的水平位置布置钢筋混凝土腰梁(根据情况可以用型钢腰梁代替),见设计图。
在锚头位置用200mm×200mm×15mm钢板垫于腰梁上,采用OVM锚具进行张拉锁定,锁定应力为设计抗拔力60%。
注浆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为注浆材料,浆液采用水灰比为0.40~0.45纯水泥浆,灌浆时采用二次注浆法,第一次注浆压力为0.1~0.4MPa,第二次注浆压力为1~1.5MPa;配制水泥浆宜采用早强型水泥,要求7天抗压强度达到20~25MPa。
当工期特别紧张时,可在浆液中掺加0.3~0.5‰ 的早强剂(占水泥重量)或提高水泥浆的标号,水泥浆强度达到70%以上才允许张拉。
为防止水泥浆在因硬化过程中产生干缩裂缝,保证浆体与周围孔壁的紧密粘合,可掺入一定量的膨胀剂,具体掺入量由实验确定,以满足补偿收缩为准。
普通锚杆(全长粘结型锚杆),钻孔孔径为130mm,锚杆倾角15°,长度见图示,拉杆采用Φ25、Φ28等螺纹钢筋,锚杆水平间距及垂直间距见图纸,注浆采用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为注浆材料,浆液采用水灰比为0.40~0.45纯水泥浆,灌浆时注浆压力为0.1~0.4MPa;配制水泥浆宜采用早强型水泥。
当工期特别紧张时,可在浆液中可掺加0.3~0.5‰的早强剂(占水泥重量)或提高水泥浆的标号。
为防止水泥浆在因硬化过程中产生干缩裂缝,保证浆体与周围孔壁的紧密粘合,可掺入一定量的膨胀剂,具体掺入量由实验确定,以满足补偿收缩为准。
在填土区域可用等长度注浆管锚代替普通锚杆,注浆采用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为注浆材料,浆液采用水灰比为0.40~0.45纯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4MPa,每米水泥用量控制在50kg左右。
挂网喷射砼网筋为φ8@200mm×200mm,喷射厚度为100mm。
喷射砼强度为C20。
基坑坡身、坡面、坡底排截水根据各土层含水情况,坡身按水平4m垂直2m的间距布设泄水孔,泄水孔深度为0.5~1m,孔径为60mm,采用∅48硬塑料管或PVC管进行埋设,孔里面充填碎石或砂砾,排水管用土工网或密眼铁丝网作为滤网。
边坡顶、底设置排、截水沟,并设置集水井,使用抽水机将集水井内集水抽至沉淀池,沉淀池与集水井之间使用1寸PVC管连接。
基坑防护:基坑边及放坡平台上设置护栏,护栏坚向采用∅48钢管打入基坑壁中固定,其上、下和中间横向焊接三根∅18钢筋,并用密眼尼龙纱网进行绑扎,以确保安全。
六、施工要点及要求1、支护结构施工前,应仔细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情况,并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管线权属部门共同研究,确保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基坑施工顺序如下:测量放线(监测点埋设并测量初始值)→围护、截水沟施工→分层放坡开挖、管锚及喷射砼施工至放坡平台位置→搅拌桩施工→微型桩施工→桩顶压梁施工→分层开挖并施工锚索、锚杆→腰梁施工、锚索锁定→开挖下一层并施工锚索、锚杆→腰梁施工、锚索锁定(重复至最下一层锚索、锚杆施工)→开挖至基坑底→排水沟、集水井施工→(基坑监测:从开始开挖至基坑完成回填)→提交竣工报告。
2、根据现场地形及周围场地的高程,开挖工作应采用分层开挖、分层支护,需要开挖作业密切配合。
应根据支护作业进度,严格按分层厚度、跳格宽度开挖;避免或减少超挖或欠挖,严禁擅自超前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为下一排锚索锚杆孔位置以下0.5m,分段长度视土层情况而定,宜15m~25m。
3、施工过程必须做好坡顶地面截水、边坡体有针对性的排水和基坑内土方开挖时临时降水措施。
4、基坑边2m范围内严禁堆载,2m~5m范围地面超载不得大于20kPa。
5、各施工工艺要求按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执行。
七、基坑监测1、监测内容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监测内容包括以下几项:⑴、基坑边坡土体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
采用全站仪及水准仪进行观测;⑵、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沿基坑周边布设测斜孔,采用测斜仪进行观测;⑶、地下水位监测;在基坑边设置水位观测井。
⑷、周围建筑物水平位移、沉降、裂缝、倾斜监测;⑸、地下管线、基坑渗漏水等观测。
2、基坑开挖前应做好设计交底及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做好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针对监测对象安全稳定的主要指标进行方案设计,监测方案要制定严密、合理、可行。
3、基坑边坡变形观测点、测斜孔、水位观测井的观测点见设计图纸第二页基坑监测平面图。
4、报警值的确定及应急措施:根据规范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该工程监测项目提出以下报警值: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控制值为水平位移30mm,报警值为20mm;沉降为20mm,报警值为12mm;周边建筑沉降:控制值为20mm,报警值为12mm;基坑外水位:基坑开挖引起坑外水位下降每天发展不得超过5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