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合集下载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合说明概述1.1.1 工程概况拟建南京新城科技园B地块深基坑位于河西香山路和嘉陵江东街交会处东南隅,北侧为规四路(隔马路为A地块基坑),东侧为青石路。

B地块±0.00m 相当于绝对标高+7.40m。

基坑挖深为~8.0m。

拟建场地属Ⅱ级复杂场地。

该基坑用地面积约20000 m2,包括3幢地上建筑和一层地下室。

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最大单柱荷载标准值为23000KN,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方案。

有关拟建物层数、结构型式、柱网和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具体见表。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根据该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节,划分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1.2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基坑四面均为马路,下设通讯电缆、煤气管线等设施。

北侧隔马路为基坑(A地块)1.1.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总体较为平坦,地面高程在~8.78m(吴淞高程系)之间。

对照场地地形图看,场内原有沟塘已被填埋整平。

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漫滩。

在基坑支护影响范围内,自上而下有下列土层: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由粉质粘土混碎砖、碎石和砼块等建筑垃圾填积,其中~4.5m填料为粉细砂,填龄不足2年。

层厚~4.9m;①~2素填土:黄灰~灰色,可~软塑,由粉质粘土、粘土混少量碎砖石填积,含少量腐植物,填龄在10年以上。

埋深~5.3m,层厚~2.6m;①~2a淤泥、淤泥质填土:黑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分布于暗塘底部,填龄不足10年。

埋深~2.9m,层厚~4.0m;\②~1粉质粘土、粘土:灰黄色~灰色,软~可塑,切面有光泽,韧性、干强度较高。

埋深~4.7m,层厚~2.1m;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夹薄层粉土,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

埋深~6.2m,层厚~12.4m;②~2a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灰色,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呈稍密,局部为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水平层理。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综合说明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综合说明

第一部分:基坑支护方案设计综合说明1.1设计依据:1)设计原则:“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施工方便”;2)地下室设计有关图纸和基坑周边环境;3)《龙津路西关锦里勘察报告》;4)有关设计计算规范及规程:①《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②《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④《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1.2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龙津中路北侧,中山七路南侧,土兴巷西侧。

本次勘察场地为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场地内拟建16~34层塔楼(A、B单元)及2层连体裙楼,地下室设计为2层,基坑开挖深度为9m,基坑周长约为236m。

规划总用地面积4720.29平方米,本次勘探范围设计拟建建筑物见表1:表1 拟建建筑物一览表该工程由广州市联成房地产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由广州中煤江南基础工程公司承担广州市荔湾区西关锦里商住楼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1.3地质条件:1.3.1区域地质特征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位于广州断陷盆地中部,本项目所处范围内第四系土层为冲积土(Q al)、沼泽沉积土层(Q h)及残积土(Q el)。

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山塱组(K2d),基岩为褐红色泥质粉砂岩及砂砾岩。

根据《广州市基岩地质图》地质资料显示,场区主要受广从断裂及广三断裂控制,广从断裂属正断层,走向北东25~30°,倾向北西西,倾角50°~55°,位于场地东南侧,为区域控制性断层;广三断裂带位于场区南侧,走向近东西向或略转呈NWW向,倾向南,倾角约50°,为斜冲正断层。

拟建场区未发现大的构造断裂通过,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地基稳定性较好。

1.3.2场地地形地貌特征拟建场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龙津中路北侧,中山七路南侧,土兴巷西侧,毗邻广州卷烟二厂,为闹市居民小区,房屋较密集,周围房屋一般在8~9层,勘察场地较平坦,地面标高在7.27~8.09m。

基坑斜撑支护设计_概述及解释说明

基坑斜撑支护设计_概述及解释说明

基坑斜撑支护设计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基坑斜撑支护设计是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土木结构设计方案,用于解决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侧推力和垂直下沉等问题。

该设计方案通过设置斜撑来提供水平和垂直支撑,以确保基坑周边的土岩层能够稳定地承受卸荷压力,并保证基坑内部工作区域的安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基坑斜撑支护设计进行详细概述和解释说明。

首先,我们将介绍基坑斜撑支护设计的定义和原理,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斜撑形式以及其原理机制。

接着,我们将详细描述施工时对基坑斜撑支护设计的要求和步骤,包括材料选择、安装要点等内容。

然后,我们将讨论影响基坑斜撑支护设计的考虑因素,并提供相关实例进行分析。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常见的斜撑支护材料以及相应的工艺选择与对比分析,并结合施工案例进行经验总结。

最后,我们将介绍基坑斜撑支护设计的流程与方法论,并以典型案例为例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有关基坑斜撑支护设计的全面概述和解释,帮助读者了解该设计方案的原理、要求和步骤,以及材料选择和工艺对比等内容。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掌握基坑斜撑支护设计的基本知识,并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此外,本文还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有关基坑斜撑支护设计经验与教训,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基坑斜撑支护设计:2.1 定义和原理:基坑斜撑支护设计是指在土木工程中,通过采用斜撑结构来支撑土体,从而增加基坑的稳定性。

斜撑的主要作用是分担土壤和水压力,并提供临时支撑以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

斜撑结构主要由横向水平杆件、竖向立柱和倾斜的拉杆组成。

其原理在于通过设置合理的角度和长度,使得斜杆承受土体侧压力,并将其传递到地面或其他承重点上。

2.2 施工要求和步骤:基坑斜撑支护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预测并评估可能遇到的土体侧压力大小,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承载土压力。

- 确定合适的斜撑类型、数量和布置方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参数。

基坑支护方案及计算书

基坑支护方案及计算书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说明 . (4)1 工程概况 (4)1。

1 一般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项目概况 (4)1.3 环境概况 (4)1。

4 基坑安全等级 (4)2 地质资料 (5)2.1 地形地貌 (5)2.2 工程地质 (5)2.3 水文概况 (5)2。

4 不良地质条件 (5)2.5 地质参数 (5)3 支护方案设计 (6)3。

1设计使用规范 (6)3.2设计资料依据 (6)3.3 支护方案 (6)4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6)4。

1 计算方法 (7)4.2 计算条件 (7)4。

3 计算结果 (7)5 支护结构施工技术要求 (7)5。

1 施工流程 (7)5。

2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技术要求 (8)5.3 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7)5.4 土方开挖技术要求 (9)5。

5 基坑降排水 (10)6 其它注意事项 (10)7 监测要求及内容 (11)7.1 监测技术要求 (11)7.2 监测内容 (11)7.3监测要求 (12)8 质量检测 (12)9 应急措施 (12)9.1支护结构体系方面的应急处理措施 (12)9.2地下水方面的应急处理措施 (13)9。

3环境保护方面的应急处理措施 (13)9。

4应急资源 (13)10 备注 (14)第二部分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 (15)1.AB段剖面计算 (15)2。

BC段剖面计算 (17)3。

CD段剖面计算 (19)4.DE段剖面计算 (21)5.EA段剖面计算 (23)第一部分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说明1 工程概况1.2 项目概况⑴主体建筑总用地面积约11654。

00m2左右,总建筑面积约54193.66m2左右,拟建建筑物共有5栋,地上6~34层,地下一层,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⑵基坑规模基坑大致呈矩形。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新川科技园污水泵站提升泵房项目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

(一)基坑位置及建设规模场地位于污水泵站提升泵房位于新川科技园二组团内,东临洗瓦堰及B线道路,北面为规划220KV变电站,西面为地铁一号线红星站场站用地,之间有规划10m宽防护绿地,南面为规划市政绿地及华阳大道,该建筑物为1F,设一层地下室,设计+0.00=480.30m。

(二)使用年限本工程场地地面标高在481.0m左右,因此基坑设计时高度按481.0m考虑,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西边按16.5m考虑(即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4.50m),东边按13.8m考虑(即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7.2m)。

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

本项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一年,从基坑开挖之日起算。

超过使用年限后未回填,支护体系需进行安全鉴定。

(三)基坑对周边影响本工程地下室开挖深度为场地面标高(481.0m)以下13.8-16.5m,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4.5-467.2m。

根据业主提供的周边道路及地下管线资料及现状周边建(构)筑物情况,场地周边环境情况如下:1、周边建构筑物及市政道路基坑现在场地周围无建筑物分布。

2、地下管线基坑的东侧和南侧有军用电缆分布电缆埋深约3m,距离本工程地下室边线约10~16.7m,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3、地面沉降本工程拟采用管井降水与明排水相结合。

明挖顺作法施工时,工程施工可能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应预防周边建(构筑)物下沉、倾斜、开裂,甚至造成破坏性影响。

施工前应对周边进行摄像取证,并在建筑物周边布设观测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跟踪测量,信息化施工。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采用补救措施,确保建(构)筑物安全。

二、设计依据1、《新川创新科技园污水泵站及配套管网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业主提供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污水泵站建筑设计图》3、设计采用的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11)《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J51/T014-2013)4、设计采用的计算软件:北京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F-SPW》7.0版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现高新区境内新川创新科技园。

基坑支护设计说明概要

基坑支护设计说明概要

德宏州人民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及肿瘤放射治疗综合楼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方案单位:云南博文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二月二七日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潞西市城区,勇罕街中段东侧,德宏州医疗集团院内西南侧,场地周边:东面相距9.00m左右为芒市农机公司五层住宅楼;南面相距9.00m为围墙及州农业局三层住宅楼和办公楼;西面相距7.00m为围墙及勇罕街;北面相距20.0m左右为新建的中医大楼。

交通方便,整个场地设一层地下室,周长约205米,最大支护垂直深度约4.2米二、编制依据(1)《德宏州人民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及肿瘤放射治疗综合楼工程场地地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BJ79-2012);(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9);(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注浆技术规程》(YSJ211-92);(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基坑周边场地环境条件;(11)本公司多年来类似工程支护设计、施工经验。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一)场地地形地貌条件拟建场地地处潞西盆地中部偏东,属冲洪积扇(裙)后缘。

属拆旧建新场地,地势相对平坦、开阔,东面略高、西面微低,相对高差1.3m,地貌较单一。

(二)工程地质条件现将场地各地基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力学性质和空间分布情况,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填土:灰、灰黄、褐黄色。

稍湿~湿,松散,高压缩性。

成分以建筑垃圾、粘性土为主,局部间夹砾碎石。

层厚1.00~3.20m。

①1粉质粘土:黄、浅黄色,很湿,软塑状。

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土,具高压缩性。

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韧性中等,光泽反应稍滑。

基坑使用说明

基坑使用说明

基坑维护及使用说明一、坑边荷载要求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年,坑边2m范围内不容许堆载,2m以外范围不超过20kPa。

基坑周围1.5米内严禁堆放土方、钢材等物品等,基坑周围严禁大型车辆碾压。

二、场地排水要求基坑周边2倍坑深范围内的地表需硬化处理,可采用混凝土或灰土垫层;及时做好坑内外排水工作,基坑周边面需规划、修筑排水系统,由总包单位负责。

三、其他要求1)基坑支护部分使用期限应不超过一年(设计图纸要求),所以建筑物结构地下部分应根据地下室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分布回填,避免基坑支护超过使用期限,造成支护结构失稳,形成安全隐患,如使用期限超过一年,需对基坑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加固处理。

(2)基坑开挖完毕、所有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组织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安全使用与维护技术交底,以开始基坑的正常使用。

(3)待建筑物结构地下部分出地面后应尽快施工防水层并回填基坑,尽可能避免雨季雨水冲刷坡面,造成安全隐患。

(4)基坑顶面外距坡顶线2.0m以内不得堆放重物,2.0m以外地面堆载不得超过20kPa(设计取荷载值)。

(5)基坑使用中应针对暴雨、冰雹、台风等灾害天气,及时对基坑安全进行现场检查。

(6)不得往坡面上扔、投重物,避免砸坏坡面喷射混凝土面层;坡面上严禁开槽、洞,不得悬挂重物,支撑物不得设在坡面上。

(7)坡顶附近地面严禁积水,因工程需要经过雨季,总包单位进场后需对整个场区进行地面硬化,施工用水、废水严禁排放在基坑附近。

(8)锚杆锚头、腰梁、钢支撑等严禁磕碰,不得悬挂重物或作为固定物使用,严禁将脚手架、泵管管架与钢梁、锚杆、锚头、钢支撑等连接。

(9)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不应损坏基坑支护结构。

当需要改变支护结构工作状态时(如结构施工需要拆除锚杆腰梁),应经设计单位复核。

(10)当基坑周边地面产生裂缝时,应采取灌浆措施封闭裂缝,防止地表水进入影响边坡安全,同时密切监测基坑位移等各项指标,判断基坑运行状态是否安全,必要时进行加固处理。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设计总说明1、工程概况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济阳县王奎楼居等城中村改造项目(东区)基坑支护与降水设计2 项目地点:济南市济阳县新元大街南侧、龙海路东侧、闻韶街北侧、经六路西侧3 建设单位:济南创盈置业有限公司项目与基坑概况拟建工程17层住宅楼30栋、地下车库组成。

本次支护范围为楼座及周边整体地下车库。

基坑形状大体呈倒U形,南北长约,东西宽约,基坑支护总长度约。

场地现状地面标高~,基底标高为~。

基坑开挖深度为~。

2、设计依据《济阳县王奎楼居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及地下车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山东惠裕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济阳县王奎楼居等城中村改造项目结构图、建筑图,济南创盈置业有限公司;《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XX;《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 50739-20XX;《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XX;《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1-20XX;《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XX;《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11SG8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XX;《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XX;《复合土钉墙施工及验收规范》DB/J14-047-20XX 《工程建设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DB/J13468-20XX;《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济南市房屋建筑及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与专家论证实施办法》济建发[20XX]18号。

3、基坑周边条件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拟建项目周边环境条件较简单,根据业主所提供的地形图,场地周围环境情况如下:场区外围基坑北侧坡顶距离建筑红线~、距离新元大街~东侧坡顶距离建筑红线、经六路~,东北侧坡顶距离管道~南侧坡顶距离建筑红线、闻韶街~,西侧坡顶距离建筑红线、龙海路~,西侧坡顶距离污水管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总说明一、设计依据1.《滨河商务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7.《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1.《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技术规程》JGJ/T282-2012;12.《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11。

二、工程概况拟建场区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以东,小清河北路与小清河之间,由一栋超高层、三栋高层、裙房商业及地下车库组成,总建筑面积20.63万m2。

设计±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5.55m,基坑底标高-15.8m(局部-12.2m),开挖深度12.2m-15.8m,基坑东拟建建筑物效果图西长约260m,南北宽65~120m,基坑开挖面积约3.5万m2。

建(构)筑物名称A塔(办公)B塔(公寓)C塔(SOHO)D塔(办公)裙房商业结构类型框筒/剪框剪框剪框剪框剪安全等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层数32层25层25层25层4~5层高度140米100米100米100米20~30米±0.00025.55米基础形式桩筏桩筏桩筏桩筏桩基,天然地基或地基处理地下层数地下2-3层基础埋深-11.7m、-15.3m三、周边环境条件(一)周边建筑东侧:基础外边线距离材料加工周转场地为6.89m,距离中建八局办公生活区42m。

南侧:基础外边距离南水北调箱涵5-10m,箱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顶、底板厚度均为600mm,分缝长度15m,分缝处采用止水橡胶止水,箱涵宽17.2m,高6.1m,箱涵顶标高24.05m,底标高17.95m,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径500mm,桩长5.5m,桩间距1.0m,正方形布桩),现未投入使用。

根据箱涵设计文件,箱涵允许变形值为20mm,箱涵施工期间采用1:1~1:1.2放坡支护方案。

西侧:基础外边距离济南滨河新区建设投资集团(3F)约21.0m。

(二)周边道路北侧:基础外边线距离小清河北路人行道花砖约3.5m;西侧:基础外边线距离现状路2.5m-9.5m;(三)地下管线西侧:西侧现状道路路面及绿化带下埋设有污水、雨水、热力、给水、电信、供电等管线,各类管线最大埋深为3.60m。

北侧:小清河北路路面及绿化带下埋设有污水、雨水、热力、给水、电信、供电、路灯、交通信号灯管线,各类管线最大埋深为2.60m。

四、设计软件北京理正深基坑支护设计软件FSPW7.0版。

五、岩土工程条件1、地形地貌场区位于地貌单元属黄河、小清河冲积平原。

地形中部及南部较高,北部及西南、东南部较低,场地自然地面标高24.07~26.62m。

2、地下水根据勘察报告,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上部填土、粉土层及下部第⑥层粉质粘土。

场地内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2.10~4.80m,相应标高为20.85~22.87m,南部小清河现状水位标高20.69~20.72m(百年一遇洪水位标高为23.57m,现状底面下约2.0m),场地内地下水有向小清河渗流补给趋势。

地下水主要有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渗流补给,地下水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1.5m左右。

3、地层结构根据勘察报告,影响基坑支护的地层分为8层,分述如下:①杂填土(Q42ml):杂色,稍密,为砖块、灰渣及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该层局部有①1素填土,褐黄色,可塑,湿,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砖屑、灰渣。

该层普遍分布,层厚3.90~7.80m,平均层厚5.94m,层底埋深3.90~7.80m,平均5.94m;层底标高17.75~21.05m,平均19.29m。

②粉土(Q4al):褐黄色,稍密,湿~很湿,摇振反应强烈,含灰色条纹。

场地西部部分钻孔该层局部夹褐黄色可塑②1粉质粘土透镜体或薄层。

该层层厚1.20~2.40m,平均层厚1.80m,层底埋深6.00~6.30m,平均6.15m;层底标高18.55~18.65m,平均18.60m。

③淤泥质粘土~粘土(Q4al):浅灰色,软塑~流塑,湿,含有机质。

场地西部部分钻孔该层中部夹③1粉土及③2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

该层普遍分布,层厚2.40~5.50m,平均层厚3.38m,层底埋深8.80~11.30m,平均10.04m;层底标高14.65~16.15m,平均15.19m。

④粘土(Q4al):灰黑色,可塑,湿,含有机质、腐殖质、碎贝壳。

该层普遍分布,层厚0.30~0.50m,平均层厚0.40m,层底埋深9.30~11.80m,平均10.44m;层底标高13.75~15.65m,平均14.79m。

⑤粉土、粘土(Q4al):该层上部为⑤1粉土,下部为⑤粘土。

⑤1粉土:灰色,稍密~中密,混~很湿,摇振反应强烈,含灰色条纹,呈薄层状分布。

⑤粘土:深灰色,可塑,湿,含碎贝壳、有机质。

该层普遍分布,层厚1.20~2.00m,平均层厚1.66m,层底埋深10.50~13.30m,平均12.10m;层底标高12.25~14.45m,平均13.13m。

⑥粉质粘土(Q4al+pl):灰绿~灰黄色,可塑偏硬,湿,含铁锰氧化物及少量姜石。

下部姜石含量较多为⑥1粉质粘土混姜石,灰黄色,硬可塑,湿,姜石含量10~20%,呈薄层状或透镜体分布。

该层普遍分布,层厚3.50~6.60m,平均层厚4.70m,层底埋深15.30~18.40m,平均16.80m;层底标高6.15~9.65m,平均8.43m。

⑦粘土混姜石、粘土(Q3al+pl):该层上部为⑦1粘土混姜石,下部为⑦粘土。

⑦1粘土混姜石:棕黄色,硬塑,湿,含铁锰氧化物及其结核,姜石含量10~30%。

⑦粘土:棕黄色,硬塑,湿,含铁锰氧化物,及其结核,少量姜石。

该层普遍分布,层厚3.10~9.00m,平均层厚5.14m,层底埋深19.80~25.10m,平均21.94m;层底标高3.05~5.15m,平均3.29m。

⑧粉质粘土(Q3al+pl):棕黄色,硬可塑,湿,含铁锰氧化物及少量姜石,底部含风化碎屑较多。

38#孔该层上部为⑧1粉质粘土混姜石透镜体。

部分钻孔该层中夹棕黄色硬塑⑧2粘土。

六、支护方案设计1、本设计中±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5.55m。

2、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的有关规定,综合考虑基坑开挖深度、场地地层条件及周围环境状况,确定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基坑支护为临时性工程,基坑支护的设计使用期限为2年。

3、基坑东侧坡顶按照局部均布荷载25kPa(材料加工周转场地)考虑,其余侧坡顶按照局部均布荷载20kPa考虑。

临近支护结构箱涵体不考虑侧向土压力作用,箱涵体与支护结构间土按有限土体对侧向土压力进行调整,考虑箱涵水泥土搅拌桩对地基土的加固作用,对该部分土体侧向土压力进行了调整。

4、箱涵未运行状态下折算重度为8.0KN/m,计算时按不利工况考虑(充满水),重度取18KN/m,双排桩顶以上部分箱涵体及箱涵箱涵顶覆土(厚1.5m)按超载(80kPa)考虑,作用深度取箱涵底;根据水利部分要求,箱涵顶部严禁堆载,本次设计时箱涵顶部未考虑荷载。

5、本设计中锚索采用囊式扩大头工艺(专利技术),按单根锚索承载力设计值500~800KN考虑(根据前期试验结果,单根囊式扩大头锚索承载力可达1000KN),锚杆计算时将囊式扩大头代换成大直径锚固体进行计算。

物理力学参数详见下表:5、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及场地地层条件,基坑南侧(临近南水北调箱涵)采用双排桩支护体系,基坑东、西、北侧采用桩锚支护体系,地下二、三层交界处采用放坡挂网喷护。

第一支护单元:A-B段(1-1剖面)基坑挖深15.8m,采用双排桩支护体系,前排桩桩径1.0m,间距1.8m;后排桩桩径1.0m,间距1.8m。

前、后排支护桩排距3.5m,前、后排支护桩桩顶标高均为-4.5m,桩长24.3m(嵌固深度13.0m),桩顶均设置1.0m(高)×1.2m(宽)冠梁,冠梁间按间距1.8m设置1.0m(宽)×0.8m(高)连梁,支护桩、冠梁及连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双排桩桩身设一道囊式扩大头锚索,锚索间距1.80m,长20m;第二支护单元:B-C段(2-2剖面)基坑挖深12.2m,采用双排桩支护体系,前排桩桩径0.8m,间距2.0m;后排桩桩径0.8m,间距2.0m。

前、后排支护桩排距3.5m,前、后排支护桩桩顶标高均为-4.5m,桩长16.7m(嵌固深度9.0m),桩顶均设置0.8m(高)×1.0m(宽)冠梁,冠梁间按间距2.2m设置0.8m(宽)×0.8m(高)连梁,支护桩、冠梁及连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双排桩桩身设一道囊式扩大头锚索,锚索间距1.80m,长18m;第三支护单元:C-D段(3-3剖面)基坑挖深12.2m,采用双排桩支护体系,前排桩桩径0.8m,间距1.5m;后排桩桩径0.8m,间距1.5m。

前、后排支护桩排距3.5m,前、后排支护桩桩顶标高均为-4.5m,桩长17.7m(嵌固深度10.0m),桩顶均设置0.8m(高)×1.0m(宽)冠梁,冠梁间按间距1.5m设置0.8m(宽)×0.8m(高)连梁,支护桩、冠梁及连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双排桩桩身设一道囊式扩大头锚索,锚索间距1.80m,长18m;第四支护单元:D-E段(4-4剖面)基坑挖深15.8m,采用双排桩支护体系,前排桩桩径1.0m,间距1.5m;后排桩桩径1.0m,间距1.5m。

前、后排支护桩排距4.5m,前、后排支护桩桩顶标高均为-4.5m,桩长25.8m(嵌固深度14.5m),桩顶均设置1.0m(高)×1.2m(宽)冠梁,冠梁间按间距1.5m设置1.0m(宽)×0.8m(高)连梁,支护桩、冠梁及连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双排桩桩身设一道囊式扩大头锚索,锚索间距1.80m,长20m;第五支护单元:E-F段(5-5剖面)基坑挖深15.8m,采用桩锚支护体系,支护桩桩径1.1m,桩间距1.6m,桩顶标高-3.0m,桩长21.8m(嵌固深度9.0m),桩顶设0.8m(高)×1.0m(宽)冠梁,桩身设4道预应力囊式扩大头锚索。

第六支护单元:F-G段(6-6剖面)基坑挖深14.8m,采用桩锚支护体系,支护桩桩径1.1m,桩间距1.6m,桩顶标高-2.0m,桩长21.8m(嵌固深度9.0m),桩顶设1.0m(高)×1.0m(宽)冠梁,桩身设3道预应力囊式扩大头锚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