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微型课”与“微课”

合集下载

说课、微课和微型课

说课、微课和微型课

几个注意:
微型课展示以电教手段呈现为最佳。微型课可以作 为一种教学技能的考核。微型课的具体过程其实和 常规课堂教学是一样的,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把教 学过程进行展示,期间包括老师问题的提出、课堂 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再现。 只不过由于没有学生,象老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 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了,教师只需 要将下一个教学环节继续展示下去。
"微课"的主要特点
•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 出镜,可以话外音。
•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 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 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 超过20分钟。
•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 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 5.资和上课的区别
• 1.对象不同: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主要 是同行。
• 2.内容不同:上课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熏陶情感的一种教学行为过程;说课是向同行分析 教学内容,研讨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思维过程;
• 3.研究侧重点不同:上课侧重于研究“教什么” 和“怎样教”,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实施;说课更 侧重于研究“为什么这样教”,主要是指为备课 过程说理由,摆依据。
"微课"的组成
•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 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 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 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 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 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 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 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 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型课”与“微课”区别

“微型课”与“微课”区别

“微型课”与“微课”微型课微型课就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

微型课上课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其中15分钟用于上课,5分钟用于答辩评委的现场提问;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教学形式简单,一般没有学生,只是面对评委授课;教学性质上,具有甄别评估功能。

微型课现场抽取课题,在规定时间内(1小时)现场备课,现场授课。

微型课属于“经济实用”型课,它对教学场地等要求不多,能够在有限的简短时间内,对众多人员的教学能力分别作出甄别与评估,为教师招聘、资格认定、能力评估等工作提供较为快捷实用的可靠依据。

特点微型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是一样的,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把教学过程进行展示,期间包括老师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再现。

只不过由于没有学生,老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了,教师只需要将下一个教学环节继续展示下去。

也因为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期间学生答疑或活动的时间是节约下来的,所以15—20分钟是足够了。

微型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再现,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是一个没有学生实际参与的检验过程,而由评委老师来判断上课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微型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如“说课”重点在“说”。

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而微型课是在上课,从导入到新授,从提问到点拨,从归纳到拓展都要按部就班一一落实,只是比实际上课少了学生的表现。

在微型课中,学生活动被省略之后,教师的讲解水平就倍受评委的关注。

教师语言在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授课环节板书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

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微课与微课程

微课与微课程
微课与微课程
翻转课堂: 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
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 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可汗学院 孟加拉裔美国人 萨尔曼·可汗
慕 课: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微 பைடு நூலகம்:
微课(微课堂)
焦建立: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 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一、每门微课程的微视频(微课)数量学科指导类 不少于20个,兴趣拓展类不少于5个。 二、微课程上交资源要素
微课程介绍
知识结构图
知识点清单 知识点学习 申报表
微视频 微练习 学习任务单 其他相关资源
微课程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包括300字以内的微课程介绍,与课程内容、风格相符的封面图 片、课程负责人与承建团队教师的个人信息等。
知识结构图
“知识结构图”又称“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知 识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关键词与图像、颜色 等建立记忆链接。知识结构图能帮助学生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 快速而有效地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根据微课程内在知识点的逻辑关 系,每门微课程制作一套统一的知识结构图,完整存入一个文件。文件 格式:WORD或常见图片格式(JPG、BMP、PNG等)。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是由教师设计,用于为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 提供“学什么和怎样学”建议的学习导航,包括学习任务、 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建议以及配套学习资源推荐。学习任务 单强调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把学习任务转化为激发学生思 考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
技术要求
1.视频要求 全课程图像同步性能稳定,色还原正常,无失帧,无抖动跳跃, 无色闪。课程制作完成后,提供MP4格式,压缩采用H.264编码 方式,码流率256-1024 Kbps。

微课与微课程

微课与微课程

微课与微课程很多人将微课程简化为“微课”,这并不恰当。

微课与微课程不同,微课是指在一定时限,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动画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表现和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或知识点的教学过程。

相比于微课而言,微课程更具系统化,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的紧密度更高。

微课程是在微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仅仅是对一段教师上课讲课内容的录制,缺乏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并不能形成微课程系统。

因此,微课程简称为微课并不妥当。

此外,微课程与微型课程也不相同。

微型课程又被称做“课程组件”,是当代教育系统中编制课程的一种形式。

一个学科所包含的一系列的半独立的单元,每一个单元讨论一个独特的概念或活动,构成微型课程。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单独学习一个单元,不必考虑单元之间的逻辑顺序。

微课程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含“微课”)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三大模块。

“自主学习任务单”(以下简称“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配套学习资源是教师提供的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以“微课”为主导的数字资源,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则是在“任务单”的引领和配套学习资源的支持下,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必然产物。

三大模块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特征,表现为“导学一体”。

在微课程教学法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研究怎样把教学目标转化为达成目标,让学生清晰看到: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达到什么样的认知程度(标准);需要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使自主学习变得可以操作;需要为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录制教学视频或提供其他配套学习资源,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和展示活动(指展示、质疑、阐释一体化),并在必要时给予问题引导,使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真理性认识,体验学习成就感。

请谈一谈你对微课的理解

请谈一谈你对微课的理解

请谈一谈你对微课的理解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它以短小精悍的视频形式,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或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演示。

微课的出现,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以下是我对微课的理解:一、微课的定义与特点微课,顾名思义,是一种微型课程,通常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

它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知识点集中、学习时间灵活等特点。

微课的时间一般在5-10分钟之间,内容针对某一具体知识点或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演示。

微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短小精悍:微课的时间短,内容精炼,能够有效地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2.针对性强:微课针对某一具体知识点或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和演示,有利于学习者快速掌握某一知识点。

3.知识点集中:微课的内容围绕某一知识点展开,不涉及其他无关信息,有利于学习者深入理解和掌握某一知识点。

4.学习时间灵活:微课通常以视频形式呈现,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需求,随时随地观看和学习。

二、微课的制作与设计制作和设计微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

一般来说,微课的制作和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目标明确:微课的目标应明确,围绕某一具体知识点或问题展开,不涉及其他无关信息。

2.内容精炼:微课的内容应精炼,言简意赅,重点突出,避免冗长和繁琐的讲解。

3.视频清晰:微课的视频应清晰明了,画面稳定,声音清楚,以提高学习者的观看体验。

4.互动性强:微课应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制作和设计微课的一般步骤包括:选题、制定教学计划、拍摄录制、后期制作、发布等。

在制作和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三、微课的应用与价值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中。

它不仅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拓展,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微课与微课程的区别

微课与微课程的区别

录制后的视频可局部放大
软件很小安装方便
A
12
2、 使用PPT自带功能进行 录制
A
13
软件的优点: 画面非常清晰
充分运用荧光笔
可添加截图
可添加图片
可制作简单的动画效果
A
14
3、 添置手写板
书写方便,可以A 记录各种笔画 15
4、 使用iPad
A
16
creations
2. show me
A
1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黎加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
微课需要与学习单元、学生的学 习活动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 的“微课程”;
微课程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 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 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
A
2
微课与微课程的区别?
微课是教师授课的电子浓缩版或课件改 良版,与十多年课件教学的结局那样并 不撼动传统教学方式与人力资源培养模 式。
A
24
6、 使用手机
A
25
软件的优点:
场景广泛(实验,运动技能讲解)
记录方便(建议支架固定)
A
26
A
27
A
28
A
29
A
30
A
31
A
32
A
33
A
21
一键上传 录制好的视频直接可以分享出去。同学们立马可以在平台内看到 老师录制的微课程。省去了导出,上传平台等琐碎操作的麻烦。
A
22
支持移动 目前已经有支持winxp、win7、 wi8的该软件pc程序,同时已有安
卓版本的utgreat。
A
23
支持互动 评论功能强大:支持在微课程上进 行涂鸦,文字留言,还可以有声音 留言提问。并且评论与时间点关联!

微课与微课程的区别 ppt课件

微课与微课程的区别 ppt课件
微课程是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的,有利5
微课与微课程的区别
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 式有着天然的联系。
微课需要跳出技术与浓缩课的藩 篱,走向微课程,在课程视野下, 思考“微视频”的功能定位,使之 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
6
7
8
9
微课与微课程的区别
• 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 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
15
软件的优点: 画面非常清晰
充分运用荧光笔
可添加截图 可添加图片
可制作简单的动画效果
16
微课与微课程的区别
书写方便,可以记录各种笔画 17
微课与微课程的区别
18
1.微课与微课程的 区别
录制好的微课程是视频 格式,可发送到邮箱。
19
软件的优点:
非常适合手写
简单边画边说自动记录
视频导出方便
20
1
微课与微课程的区别
微课需要与学习单元、学生的学 习活动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 的“微课程”;
微课程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 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 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放。 • 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左右,最少的1-2分钟,
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 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 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 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 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的教与学

浅谈微课与微课程的异同

浅谈微课与微课程的异同

浅谈微课与微课程的异同作者:张洁琪柳嘉欣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10期摘要:微课与微课程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两个概念一字之差,在国内的研究中往往将其等同起来,实际上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

本文对微课与微课程的定义进行梳理归纳,并对其区别与联系加以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微课微课程1.微课与微课程的定义归纳近年来随着可汗学院和翻转课堂在全球的风靡,国内对微课与微课程的研究逐步升温。

起初大部分研究者应当对这两个词没有区分界定,在论文中出现混用现象,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开始对“微课”与“微课程”加以理性的辨析。

1.1 微课的定义1.1.1 微课在国外的起源微课(Micro-lecture)最早源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thern Iow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 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1995 年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 T.P.Kee提出的1分钟演讲。

目前普遍热议的微课概念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被人们称为1分钟教授。

Penrose的微课概念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教育方法与理念构建而成,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实质上改变了网络课程的教学形式。

1.1.2 国内对微课的定义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的胡铁生是国内关注微课的第一人,他在2011 年从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微课的定义: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1]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微型课”与“微课”
(转载自新浪博客)
微型课
微型课就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

微型课上课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其中15分钟用于上课,5分钟用于答辩评委的现场提问;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教学形式简单,一般没有学生,只是面对评委授课;教学性质上,具有甄别评估功能。

微型课现场抽取课题,在规定时间内(1小时)现场备课,现场授课。

微型课属于“经济实用”型课,它对教学场地等要求不多,能够在有限的简短时间内,对众多人员的教学能力分别作出甄别与评估,为教师招聘、资格认定、能力评估等工作提供较为快捷实用的可靠依据。

特点
微型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是一样的,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把教学过程进行展示,期间包括老师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再现。

只不过由于没有学生,老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了,教师只需要将下一个教学环节继续展示下去。

也因为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期间学生答疑或活动的时间是节约下来的,所以15—20分钟是足够了。

微型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再现,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是一个没有学生实际参与的检验过程,而由评委老师来判断上课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微型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如“说课”重点在“说”。

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而微型课是在上课,从导入到新授,从提问到点拨,从归纳到拓展都要按部就班一一落实,只是比实际上课少了学生的表现。

在微型课中,学生活动被省略之后,教师的讲解水平就倍受评委的关注。

教师语言在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
授课环节
板书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

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在微型课的结尾,一定要有小结,用二三分钟时间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微型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

微型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注重总结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方法的总结。

微型课的关键在于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

在微型课的做课现场,没有学生。

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

教师在微型课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

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

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

只是学生没有实际作,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

这种估计是否恰当,这些建立在估计基础上点拨评价是否到位,要由专家评委做出判断。

所以,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现存问题
1.把微型课当做说课。

在短短的15分钟内,只是叙说自己的教学设计,说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教学方法是什么,准备怎样怎样上,就是不具体、实际地上这一节简短的微型课。

2.不会取舍教学内容,没有重点。

微型课的课题,有些是很具体的一个问题,有些可能只是一篇课文的题目。

许多老师,抓不住重点,讲得面面俱到,在简短的时间内,好像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讲到了,但又是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没有讲清楚。

3.虚拟师生双向互动,课堂虚假。

有不少老师,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不管课堂没有学生的实际,还要故意虚拟一些师生互动活动,如学生的讨论,回答问题等等,给人一种非常虚假的感觉,同时也浪费了非常有效的时间。

但也不可一叙到底,使课堂变为教师的“独角戏”。

4.答辩抓不住要点,回答散乱。

许多老师在回答评委的提问时,往往抓不住问题的要害,要么只是在问题的周围绕圈子,要么是所答非所问,要么纯粹是胡乱作答,再加之口语表达不够流畅,严重影响了答辩的水平。

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

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
分钟。

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
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

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微课的“十大特征“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

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

微课的特征有:
1.主持人讲授性。

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

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

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

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

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

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

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

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

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

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