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
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院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及时诊断和治疗危急病情而制定的一套规
范化的报告制度。
下面是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一般步骤:
1. 定义危急值:医院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学标准制定危急值的范围和标准,一般包括生
命威胁、需要立即干预或治疗的病情。
2. 危急值识别和报告:医院通过各种途径(如医院信息系统、电话等)识别危急值,
并及时向相关医务人员报告,包括主治医生、护士、实验室技术人员等。
3. 危急值信息传递:报告危急值的人员需要提供准确的患者信息,包括患者体征、实
验室检查结果等,以便获取快速有效的医疗干预。
4. 危急值确认和记录: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医务人员需要确认报告的准确性,并将相
关信息记录在患者的电子病历中,以方便日后追踪和评估。
5. 危急值处理和干预:医务人员根据危急值的紧急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及时采取适
当的处理和干预措施,包括紧急手术、快速诊断、药物治疗等。
6. 立即反馈:医务人员处理完危急值后,需要及时向报告人员反馈处理结果,确保信
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7. 追踪和评估:医院要做好对危急值的追踪和评估工作,包括对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
和及时性进行评估,并对处理结果和患者结局进行追踪和分析,以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以上是一般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主要步骤,不同的医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细化或调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危急值报告是医院内部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用于及时通报医院内发生的危急情况,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能够确保危急情况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明确各种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涵盖各种危急患者的状况,如临床病情紧急、器官衰竭、意识状态异常等。
2.危急值报告的责任人和责任分工:明确危急值报告工作的责任人,包括医生、护士、检验科技师等,并明确各个责任人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
3.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和时间要求:规定危急值的报告流程,如从发现危急状况到报告的具体流程和环节,并要求报告的时间要求,以确保及时报告。
4.危急值报告的记录和归档:要求对危急值报告进行记录和归档,以便日后的查阅和跟踪。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发现危急值:发现危急值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紧急处理,并立即向危急值报告负责人报告。
2.报告危急值:危急值报告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核实并确认危急值,并按照规定通知相关人员,如医生、护士、实验室技师等。
3.处理危急值:经确认的危急值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开展紧急治疗、采取适当的检查等。
4.归档和跟踪:对于发生的危急值报告,应及时进行记录和归档,并进行后续的跟踪检查和回访。
1.临床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血压过高、心电图异常等。
2.化验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生命体征异常、药物过敏等。
3.影像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肺部疑似感染、脑部出血等。
4.手术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等。
以上仅为一般性的项目和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细化。
总之,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是医院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规范和严谨的操作,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急情况,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医院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是确保医疗机构在发生危急病情时能及时进行有效救治的重要管理措施。
下面是一个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操作流程的简要介绍,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制度建设医院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文件,确保该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制度建设的关键内容包括:1.明确定义危急值:对危急值进行明确定义,包括哪些病情被视为危急值,以及对应的处理措施。
4.设定报告时间要求:明确各类危急值报告的时间要求,确保及时传达和响应。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在完善的制度基础上,医院还需要建立危急值报告的具体操作流程。
具体流程包括:1.发现危急病情: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发现危急病情,并以书面形式记录。
3.接收人员的确认:接收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当立即做出确认回复,确保报告传达到位。
4.确认处理措施:接收人员应当根据危急值的严重程度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启动急救流程。
5.跟进和报告结束:接收人员在处理完危急值后,应当进行跟进观察,确保病情得到控制,并及时报告处理结果。
三、培训和教育医院需要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培训和教育,以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制度。
培训和教育内容包括:1.制度和流程的介绍:向相关人员介绍“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内容和流程。
2.案例演练:进行案例演练,让工作人员通过模拟危急病情的处理过程,掌握操作技巧和应变能力。
3.知识更新:定期组织相关知识的更新培训,包括医疗急救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等。
四、监督和评估医院应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不断改进和提升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监督和评估内容包括:1.确保制度执行:对相关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制度的真正执行。
2.收集反馈意见:定期收集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反馈意见,了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
为了临床医生能及时、准确得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信息,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建立危急值项目及标准(见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备注。
三、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的危急信息后,必须紧急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四、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
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五、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双方核对结果七、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发现违规人员罚款50元,由此发生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按相关规定处理。
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一) 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和范围项目参考值单位低值高值成人血K 3.35-5.55 mmol/L <3.0 >6.0新生儿血K mmol/L <2.5 >8.0血钠Na 135-145 mmol/L <120 >160血氯Cl 96-110 mmol/L <80 >115血钙Ca 2.1-2.55 mmol/L <1.75 >3.5成人GLU 3.95-6.11 mmol/L <2.5 >30新生儿GLU mmol/L <1.7 >16.7WBC 4-10 ×109<1.0 >30.0HGB 113-151 g/L <50 >200PLT 100-300 ×109 <30 >1000PT 11-15 Sec(秒) >30APTT 28-40 Sec(秒) >50血AMY 25-125 U/l >375尿AMY 0-500 U/l >1500胆碱酯酶U/L <3000TBIL 3.4-23.5 umol∕L >257(二)特检科危急值项目1.急诊外伤见大量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怀疑黄体或宫外孕破裂并大量腹腔积液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心率异常,疑似胎儿宫内窘迫6.发现肺动脉内血栓7.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8.大量心包积液(前心包积液深舒张期深度大于3cm)合并心包填塞9.明确主动脉夹层。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危急值范围

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1、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指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2.医疗机构应当分别建立住院和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具体管理流程和记录规范,确保危急值信息准确,传递及时,信息传递各环节无缝衔接且可追溯。
3.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危急值清单并定期调整。
4.出现危急值时,出具检查、检验结果报告的部门报出前,应当双人核对并签字确认,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可单人双次核对。
对于需要立即重复检查、检验的项目,应当及时复检并核对。
5.外送的检验标本或检查项目存在危急值项目的,医院应当和相关机构协商危急值的通知方式,并建立可追溯的危急值报告流程,确保临床科室或患方能够及时接收危急值。
6.临床科室任何接收到危急值信息的人员应当准确记录、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立即通知相关医师。
7.医疗机构应当统一制定临床危急值信息登记专册和模板,确保危急值信息报告全流程的人员、时间、内容等关键要素可追溯。
8.临床危急值上报流程9.临床危急值处置流程10.临床危急值管理相关要求(1)对于非书面危急值(如血培养阳性报警口头报告),危急值的“报告者”和“接获者”必须完整、准确地在本部门登记本中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结果。
(2)“接获者”必须向“报告者”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及时向经管或值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
(3)经管或值班医师在获取危急值后,应立即审阅危急值,探视患者病情,判断危急值与病情相符性,在接获后30分钟内实施干预措施或重新复查,6小时内在病程录中记录危急值和处置措施。
(4)如果是住院医师接获危急值,必须立即告知上级医师或二线值班医师,要求具备主治医师资质以上的医师查看患者,判断危急值与病情相符性,病程记录中要求体现上级医师的意见。
(5)门诊危急值在非正常上班时间的上报接受流程。
当门诊危急值的结果在下班时间才出来时,辅助科室应了解开具检查单的医师信息,尽可能的获得患者信息(无法获得患者信息时必须上报总值班),随后,将危急值结果、开单医师及患者信息同时报告给相应科室病区的护士站,护士接受并登记在危急值记录本上,并告知科室主任,由科室主任安排联系患者并落实危急值的后续处理。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是医院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制定的一套重要且紧急的报告机制。
它涉及到医疗过程中遇到的危及患者健康或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医务人员立即采取行动。
下面是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制定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危急值的定义和具体内容。
危急值是指对患者健康或生命构成严重危害的实验室检查或其他检查结果。
具体的危急值项目包括血压过高或过低,血糖过高或过低,心电图异常,血氧饱和度降低等。
2.确定危急值判定的标准。
即危急值的判定应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避免主观性的判断和错误的报告。
3.明确危急值的报告责任人和报告渠道。
医院应明确危急值的报告责任人,包括医生、护士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等,并明确危急值的报告渠道,确保能够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
4.制定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和时间要求。
医院应制定危急值报告的具体流程和时间要求,确保报告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医院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具体步骤1.患者危急值的发现。
医院临床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发现患者存在危急值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行动。
2.危急值的判定。
医务人员根据医院制定的危急值判定标准来判断是否属于危急值,并进行确认。
3.危急值的报告。
一旦确定患者存在危急值,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相应的责任人员报告,以便能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报告方式可以是口头、书面或电子的形式。
4.危急值的接收和确认。
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责任人员应立即确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等。
5.危急值的跟进和处理。
医务人员应跟进危急值的处理情况,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救助。
6.危急值的记录和总结。
医院应做好危急值报告的相关记录,包括报告的时间、处理情况和结果等,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以便改进工作和提高报告的效率。
三、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要求1.及时性。
报告存在危急值的患者要能够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wei)险值”报告制度为加强医学检查“危(wei)险值(征兆)”的管理,保证将“危(wei)险值(征象)”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床科室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措施,保证病人医疗安全,提髙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wei)险值(征兆)”指检查结果中与正常范围偏离较大的数值或者征兆。
当浮现此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wei)险状态,临床医生如果及时得到此结果,应当迅速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否则就可能失去最佳救治患者时机。
二、"危(wei)险值(征兆)”报告流程:(一)当检查结果浮现“危(wei)险值(征兆)”时,医技人员应先核查,确认检验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或者问询标本采集是否正确,在确认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报告:1.检查结果可通过LIS、HIS或者PACS系统发布的1.1工作人员审核结果并从LIS或者PACS系统发布危(wei)险值报告。
1.1.1门诊患者:工作时间,就诊科室分诊台护士工作站HIS系统自动弹出警示框,分诊台护士应及时通知接诊医生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危(wei)险值的记录;如超过30分钟门诊接诊医生仍未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致电分诊台护士,由分诊护士通知接诊医生,通话双方应在《危(wei)险值(征兆)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
接诊医生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诊室接受诊治,并将相应“危(wei)险值(征兆)”和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电子病历中。
如涉及非工作时间的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直接电话通知患者尽快返回医院相关科室或者急诊科就诊,并做好相应记录。
1.1.2住院患者:所在科室医生和护士工作站HIS系统自动弹出警示框,主管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若主管医师不在科室,由值班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若科室医师超过5分钟未能确认危(wei)险值,主班护士应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者值班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危(wei)险值的记录;如超过30分钟主管医生或者值班医、师仍未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即将致电主班护士,接听电话护士需回读患者及危(wei)险值信息,并负责通知主管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即将采取相应诊治措施,通话双方均应在《危(wei)险值(征兆)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并完善病程记录。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要求:报告时间不超过30分钟
目的:确保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报告流程
临床医生发现危急值
立即通知护士,记录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
护士确认后,立即通知检验科,记录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
检验科确认后,立即通知临床医生,记录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
第 三 章
危急值处理流程
接报登记
登记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检查项目及结果
定期组织培训与教育活动
培训方式: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培训效果,确保培训质量
培训内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流程、注意事项等
培训对象:医护人员、医技人员、管理人员等
提高医务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培训目标:提高医务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考核
确定质量标准及操作规程
建立质量监督机制
明确责任部门及人员
制定监督标准及流程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及评估
及时整改落实,持续改进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与评估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持续改进
评估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进行检查
持续改进与优化流程
定期评估报告流程
持续改进需要全员参与和协作
鼓励科室之间交流和分享经验
及时调整和优化流程
第 六 章
培训与教育
对新员制度及流程,掌握相关操作规范
培训方式: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培训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考试、实际操作等方式对新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培训内容:介绍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基本概念、意义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得检验、检查结果。
为了临床医生能及时、准确得到危急值得检验、检查信息,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建立危急值项目及标准(见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备注。
三、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得危急信息后,必须紧急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四、接获危急值报告得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与报告者得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
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五、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
危急值登记本
电话与网络通知临床 ,双方核对结果
危急值登记本
经治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医护及时处理
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
七、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得专项检查,发现违规人员罚款50元,由此发生得医疗差错或引发得医疗纠纷,按相关规定处理。
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一) 检验科危急值项目与范围
项目参考值单位低值高值
成人血K 3、35-5、55 mmol/L <3、0 >6、0
新生儿血K mmol/L <2、5 >8、0
血钠Na 135-145 mmol/L <120 >160
血氯Cl 96-110 mmol/L <80 >115
血钙Ca 2、1-2、55 mmol/L <1、75 >3、5 成人GLU 3、95-6、11 mmol/L <2、5 >30
新生儿GLU mmol/L <1、7 >16、7 WBC 4-10 ×109<1、0 >30、0
HGB 113-151 g/L <50 >200
PLT 100-300 ×109 <30 >1000
PT 11-15 Sec(秒) >30
APTT 28-40 Sec(秒) >50
血AMY 25-125 U/l >375
尿AMY 0-500 U/l >1500
胆碱酯酶 U/L <3000
TBIL 3、4-23、5 umol∕L>257
(二) 特检科危急值项目
1、急诊外伤见大量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得危重病人
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得患者
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怀疑黄体或宫外孕破裂并大量腹腔积液
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心率异常,疑似胎儿宫内窘迫
6、发现肺动脉内血栓
7、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
8、大量心包积液(前心包积液深舒张期深度大于3cm)合并心包填塞
9、明确主动脉夹层。
(三) 心电图室危急值项目
1、急性心肌缺血改变
2、急性心肌梗死
3、室性心动过速
(四)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1.中枢神经系统:
①急性大量颅内血肿(血肿容积50ml以上);
②严重得脑挫裂伤(范围达到两个脑叶以上或全脑干范围);
③脑疝;
④颅脑CT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两个脑叶以上或全脑干范围);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脊柱、脊髓:
①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
②CT检查椎体爆裂型骨折伴脊髓损伤。
3、呼吸系统:
①气管、支气管异物;
②液气胸,尤其就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
③肺栓塞、肺梗死
4、循环系统:
①心包填塞;
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消化系统:
①食道异物;
②消化道穿孔;
③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④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破裂、大量血肿
6、颌面五官急症:
①眼眶内异物;
②眼眶及内容物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