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情景剧
历史情景剧剧本

历史情景剧剧本(一)
前言:有时候真正想做一件事情,他就会变得很简单。
这是我和我寝室的哥们熬了3天赶出来的,纪念一下
编剧:217寝室
主要人物:蒋介石(当时中国的领袖、剿共总司令)张学良(剿共副司令、东北军军长、西安事变的发动者)
杨虎城(十七路军总指挥、剿共主任、西安事变的发动者)
郭副官(抓捕行动指挥官)
学生代表
其他人物:游行学生若干,蒋介石秘书
警卫员,士兵甲乙,抓捕士兵若干。
场景:第一幕:学生游行,张学良慷慨陈词。
第二幕:蒋张争执。
第三幕:张杨二人密谋。
第四幕:兵变,爱国将领诉爱国之情。
道具:办公桌,两把椅子,手枪,标语,小旗,办公用品若干,
茶杯,长枪若干
舞台布置:
(办公室布局,斜放,与舞台成45度)
桌上放若干办公用品,两把椅子对放,
模拟舞台格局
办公室
(蒋,张共用)
张与学生交谈地点
(可尽量靠中,但与桌子错开)
独白:1936年12月9日,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游行示威活动在西安爆发,学生游行示威,要求抗日。
戊戌变法教学案例

《戊戌变法》教学案例马圈子中学何艳东一、案例背景:《戊戌变法》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的内容,我在讲《戊戌变法》时,和学生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情景剧表演——“君臣长谈南海阔论推改革”。
为了更好地发挥本情景剧的教学效率,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查询、剧本编写、演员挑选和剧本排练等一系列工作。
当然,主要工作都是由学生为主完成,在这过程中,授课教师自己也查阅了相关资料,进行了精心的备课,采用了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开展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情景:1、情境提供: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诏定国是”,开始变法,他顶着慈禧太后的压力,打破清朝皇帝不得召见小臣的“祖宗家法”,于16日在颐和园勤政殿特旨召见康有为,这是光绪皇帝和维新领袖之间的第一次单独会见和直接对话。
2、角色扮演:我从班级中选出三名同学:第一名代表光绪皇帝,第二名代表康有为,第三名进行旁白。
三、案例实施:1、导入新课:教师请各小组同学出示本组搜集的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慈禧太后等人图片,让学生小组之间交流一下,猜一猜这几个人分别是谁?以此展开讨论。
2、案例过程:师:请三名同学准备好,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图片,做出正确的判断,认真观看表演,积极思考,准备讨论发言。
康有为(以下简称康):中国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外国侵略是永无止境的。
光绪皇帝(以下简称帝):这都是因为我们太守旧。
康(慷慨激昂):皇上既然知道守旧弄得这样糟,就该变法维新。
帝:所以现在非变法不可。
康(恳切):近年来我朝已有变法,但只是少变,所谓变法而不全,结果不会有什么成效的,需要把制度修改,应该先开制度局。
帝:对,对,对。
康:臣曾考察过各国变法的情形,参酌中国的情形,哪几项可以施行的,都定出条陈章则,请皇上参考。
帝:你写的条陈章则我已仔细看过,很详备。
康:那么皇上为什么不颁行呢?帝(看了看帘外,停了一会,叹口气):我受着种种牵制,不能放手干呀!康:现在的大患在乎民智不开,民智不开是因为用八股作考试文章,学做八股的人不明白世界各国情形,但他们可以靠八股取得功名,做大官。
话剧(维新变法)

旁白:维新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康有为认为变法要成功,非有军人支持不可;而要解救皇帝,也只有依靠袁世凯。
1898年9月18日深夜,谭嗣同单独拜访了衰世凯。
谭嗣同试探着问:“你对皇上的印象怎么样?”袁世凯感慨地说;“当今皇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贤明君主。
”谭嗣同诚恳地说:“现在皇上大难临头,只有你能救他了。
你如果贪图富贵,就到颐和园去向太后告密,把我杀了。
”袁世凯正颜厉色道:”你把我袁世凯当成什么人了?皇上是我们的共主,营救他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呀。
”旁白:送走了谭嗣同,袁世凯回到天津,把谭嗣同夜访的情况一字不漏地报告了荣禄,荣禄听得变了脸色,当天就坐专车到北京面见太后。
9月21日,天刚亮,皇帝到颐和园给太后请安,慈禧太后声色俱厉地说:“你好大的胆!你四岁时,我把你立为皇帝,抚养你成人,如今你竟听小人的话,要设计害我,你好狠毒啊!”旁白:于是她宣布临朝听政,把光绪帝软禁到瀛台(今中南海)。
随从:“大事不好,皇上已经被软禁起来。
朝廷已经下令逮捕康先生,现在正四处抓人呢!”梁启超说:“你同我一起还是逃吧!”谭嗣同回答:“如果逃命了,我们的事业就会中断,你应该走。
”旁白:9月28口,清朝政府决定杀害谭嗣同和另外五个被捕的人: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被后人称为“戊戌六君子”。
这天中午,他们被押到北京菜市口刑场。
临刑前,谭嗣同高声念: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旁白:谭嗣同的死,表现了爱国志士们为了国家的进步不惜生命的英雄气概,也说明了想依靠朝廷本身改革社会不过是幻想。
中国人民要想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求得国家的富强,就只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
旁白:维新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康有为认为变法要成功,非有军人支持不可;而要解救皇帝,也只有依靠袁世凯。
1898年9月18日深夜,谭嗣同单独拜访了衰世凯。
谭嗣同试探着问:“你对皇上的印象怎么样?”袁世凯感慨地说;“当今皇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贤明君主。
《戊戌变法》情景剧

《戊戌变法》情景剧历史剧本《戊戌变法》第一幕:公车上书第一场:XXX拜师旁白:从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以来,中国遭到了世界列强的侵略的欺辱。
尤其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峻危机。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XXX、XXX、XXX忧国忧民的维新派人士掀起维新运动。
时间:1893年一天地点:XXX为家人物:XXX、XXX等XXX(上场):有人在家吗?XXX(正在屋中写字,听到声音忙放下笔):快请进来!XXX(拱手):在下XXX,XXX大名,XXX前来拜访,还请多原谅!XXX(起身离开书桌,拱手相迎):XXX不必客气,不知公子有何事来访?XXX:在下仰慕先生学问,特来请教。
XXX:噢!不知XXX都读过什么书呢?XXX(得意地):我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还研究过诗词格赋……XXX(打断):恕我直言,公子读的都是陈腐无用的东西!XXX(惊讶地):先生何出此言?自古以来的读书人不都是这样走的吗?XXX:那是从前。
如今XXX,四万万同胞时刻蒙受着入侵者铁蹄的血腥蹂躏。
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XXX:先生,外国有哪些变法的例子呢?请说来听听。
XXX:纵观欧美列强,都是因变法才得以强盛,就连那小小的弹丸之地日本也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强大之路;而一代古国印度因为守旧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所以我大清如要强盛,也须变法。
XXX:先生,作为一介书生,我们该怎么办呢?XXX: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读书人要想不当亡国奴,就要拿起手中的笔,上书天子。
请求变法,报效祖国,走维新图存之路。
XXX:先生所言令人感动,亦使我茅塞顿开,愿拜先生为师,学维新之学。
(跪地行礼)先生请受弟子一拜!我愿追随先生著书立说,拯救国家之危局。
第二场:公车上书旁白:1894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
XXX、XXX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一时间舆论哗然,群情激愤。
历史情景剧剧本

历史情景剧剧本剧本:《刀光剑影:大明王朝的争斗》人物角色:明太祖朱棣魏忠贤李时中徐渭冯保韩信刘备诸葛亮刘邦项羽场景一:明太祖朱棣登基〔舞台中央,明太祖朱棣周围是朝臣〕朱棣:众位大臣,今日我登上大明王朝的皇位,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忠心耿耿之力,共同建立繁荣富强的国家。
魏忠贤:陛下,我朝才刚刚完毕内战,国家还很脆弱,外患不断,如何确保国家的稳定?朱棣:魏大人所言极是,我将任命你为首席大臣,辅佐我共同治理国家。
李时中:陛下,这不可行!魏忠贤素来奸诈,必然会危及国家安危!朱棣:诸位有何建议?徐渭:陛下,我建议您选拔人才,组建一个专责朝政的内阁,以确保国家稳定,同时也能充分发扬人才。
朱棣:徐先生所言甚是,我决定根据徐先生的建议成立内阁,请徐先生担任内阁首席大臣。
〔众人齐声称颂〕场景二:朝廷内的争____势〔宫廷内,魏忠贤在李时中面前设计陷害徐渭〕魏忠贤:李时中,你好大胆子,竟敢背叛本官!快将徐渭拿下!李时中:魏忠贤,你这个奸佞之徒,想要我怎么样?〔魏忠贤手下上来将李时中拿下〕场景三:投机者的困境〔朝廷边上,冯保正在与韩信商量〕冯保:韩信,我觉得明朝的政治斗争太剧烈了,我们可不能在这个混乱的时候插手。
韩信:冯保,你忘了我们是奉大汉的遗志而来的吗?我们应该支持正义的一方。
冯保:可是如今两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我们难以判断谁才是正义的一方啊。
韩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朝廷的动向,来判断哪一方更有可能让国家安定下来。
冯保:这个主意不错,我们来注意观察一下。
场景四:英雄的崛起〔宫廷中,刘备和诸葛亮匆匆进入〕刘备:这个朝廷的斗争真是令人头痛啊,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诸葛亮:刘备,我们可不能坐视不管,我们有责任帮助这个国家走上正轨。
刘备:那你有什么方案呢?诸葛亮:我们可以先从政治斗争内,寻找到适宜的人才,一起来改变这个国家,真正为百姓谋福祉。
刘备:好,我们就一起来找到那些志同道合的人。
场景五:国家命运的抉择〔战场上,项羽和刘邦面对面〕项羽:刘邦,你真以为你会是那个最后登上王位的人吗?刘邦:项羽,你以为你能永远压制住我吗?〔两人开场剧烈的战斗〕场景六:国泰民安〔明朝的宫廷中,朱棣与徐渭面对面〕朱棣:徐先生,我成认,我错了。
戊戌变法ppt课件

材料六:
王韬
《弢园文录外编》
郑观应
《盛世危言》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 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 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一、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必要性:
1、国际局势: 2、民族危机: 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 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迫在眉睫。
材料三:
时间 类别 甲午战争前 商办 甲午战争后 商办
厂矿数 53 63
资本额 4707 12465
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22.4% 70%
材料四: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 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 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 面临 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 厂的总和。 问题 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发展艰难。 材料五: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 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 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 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 被迫停业。
19
20
探究活动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荣:(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 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康:﹙反驳﹚:世事万物皆变化,租宗之法为什麽不能变? 祖宗之法治国之本, 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才能富强. 李:(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 康: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 吧,祖宗法里有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 也非变不可. 翁: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旁白:这次问话后,光绪帝下令康有为筹化变法.
戊戌变法 课本剧

戊戌变法课本剧第一场公车上书布景:一间书房道具:桌子、椅子,桌上有一些纸、一杆毛笔。
旁白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广大人民和各阶层进步人士群情激愤,几个爱国分子聚在一起,探讨中国的出路。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上)康有为(悲愤地)大家听说了吗?朝廷要与日本人签条约了,据说赔款两万万两白银!我们一个泱泱大国,竟然败在东瀛的手下,还要割地赔款,委曲求全,真是国之耻辱、民之耻辱!现在我大清国已经四分五裂,被列强瓜分得不成样子。
好在亡羊补牢,犹为未迟,中国只要当机立断,速图自强,同样可以拯救。
恨只恨现在朝廷太腐败,上行土木之工,下习宴游之乐。
如此下去,非要亡国不可!(拍桌子)梁启超我以为,先生(指康有为)才学过人,有宏图大略,不如推举他起草奏折,上呈天子,阐明我们的主张,让皇上明白“变法是立国自强之本”!谭嗣同(点头)对!现在我大清国已是危机四伏,如果再纸醉金迷,不图变法,则国将不国。
梁启超(大声对康有为)师傅,快写奏折吧!康有为提起笔,大声说:“好,我义不容辞。
”开始奋笔疾书……(念奏折)不变法而割祖宗之疆土,与变法而光宗耀祖,使国家强大,现在的局势,正是“穷则变,变则通”!谭嗣同(鼓掌喝彩)好文章!精辟!旁白就这样,1895年5月1日,1300多位举人在这封万言书上签了名,反对议和、要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康有为连续几次上书后,终于引起光绪皇帝的注意。
光绪决定召见康有为,听听他有什么改变时局的新主张。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下)第二场戊戌变法布景:皇宫道具:桌子,一张写满字的纸(光绪皇帝端坐正中,手里举着奏折,荣禄和康有为在下面站着)光绪荣爱卿,康有为的奏章,你有什么想法?荣禄(阴险地)回皇上,奴才以为,康有为简直是一派胡言,耸动圣上!祖宗之法万万不能改变!我朝成法尽善尽美,皇上应遵祖宗旧制,不可轻易变法!康有为(反驳)荣大人此言差异。
据小民所知,您的北洋水师、总理衙门也不是祖宗之法的规定,不是照样出现了吗?荣禄(哑口无言、张口结舌、十分尴尬)这……光绪变法应从何处着手?康有为首先应当改革法律和官制。
中学生校园搞笑小品剧本——历史课本剧《新文化运动》

中学生校园搞笑小品剧本——历史课本剧《新文化运动》上一篇/ 下一篇2009-06-25 08:27:59 / 个人分类:历史课本剧查看( 148 ) / 评论( 2 ) / 评分( 5 / 0 )学科分类•学科:不选中学生校园搞笑小品剧本——历史课本剧《新文化运动》人物表主要角色: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由四位男生担纲)甲乙青年各一(男、女同学各一饰)画外音(一女生朗诵)参加聚会的青年朋友(全体同学饰)开场白:(老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座谈会的主题就是“新文化运动”。
为此,老师特地给同学们请来了几位最尊贵的客人。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光临。
幕启:(扮演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的四位同学上场,全体同学起立鼓掌欢迎)陈、李、胡、鲁:(站成一排,面向全体同学,以手抚胸,鞠躬施礼)各位青年朋友,大家好!陈独秀:(上前一步)我是陈独秀,《青年杂志》也叫《新青年》就是我创办的。
请各位记住我的大名,谢谢!李大钊:我叫李大钊,欢迎各位青年朋友光临本次聚会。
本人由于宣传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后来被北洋军阀政府杀害,但我永远和大家在一起。
胡适:鄙人姓胡,单名一个“适”字,酷爱文学。
新文学形式改革的初步设想就是我提出来的。
鲁迅:我嘛,原名周树人,笔名叫鲁迅,人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之一。
李大钊:哈哈,今天我们大家难得一聚,咱们还是讨论讨论新文化运动进行的情况吧。
来,各位请坐下谈。
陈、胡、鲁:这个话题甚好!(全体落座)鲁迅:独秀先生,您德高望重,见识广博,论谈精辟。
还是您先谈吧。
您可是我们新文化运动的泰山北斗啊。
李、胡:对、对,树人兄说得是。
陈独秀:好,那我就不谦让了。
现在呀,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我们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各位听说了没有?李大钊:听说了,真是荒诞之至!胡适:我也有所耳闻,这种说法实在是对国家大事无知的表现!鲁迅:(举起右手,食指上指,略带气愤的)我看,这是某些人别有用心,想破坏我们新文化运动向前发展的谬论!陈独秀:我看,咱们有必要在民众当中澄清一下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剧本《戊戌变法》第一幕:公车上书第一场:梁启超拜师旁白:从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以来,中国遭到了世界列强的侵略的欺辱。
尤其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峻危机。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忧国忧民的维新派人士掀起维新运动。
时间:1893年一天地点:康有为家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梁启超(上场):有人在家吗?康有为(正在屋中写字,听到声音忙放下笔):快请进来!梁启超(拱手):在下梁秋实,久闻康兄大名,冒昧前来拜访,还请多原谅!康有为(起身离开书桌,拱手相迎):梁公子不必客气,不知公子有何事来访?梁启超:在下仰慕先生学问,特来请教。
康有为:噢!不知梁公子都读过什么书呢?梁启超(得意地):我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还研究过诗词格赋……康有为(打断):恕我直言,公子读的都是陈腐无用的东西!梁启超(惊讶地):先生何出此言?自古以来的读书人不都是这样走的吗?康有为:那是以前。
如今神州大地,四万万同胞时刻遭受着侵略者铁蹄的血腥蹂躏。
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梁启超:先生,外国有哪些变法的例子呢?请说来听听。
康有为:纵观欧美列强,都是因变法才得以强盛,就连那小小的弹丸之地日本也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强大之路;而一代古国印度因为守旧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所以我大清如要强盛,也须变法。
梁启超:先生,作为一介书生,我们该怎么办呢?康有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读书人要想不当亡国奴,就要拿起手中的笔,上书皇帝。
请求变法,报效祖国,走维新图存之路。
梁启超:先生所言令人感动,亦使我茅塞顿开,愿拜先生为师,学维新之学。
(跪地行礼)先生请受弟子一拜!我愿追随先生著书立说,拯救国家之危局。
第二场:公车上书旁白:1894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
康有为、梁启超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一时间舆论哗然,群情激愤。
梁启超(气愤地):先生,如今清政府与日本签订这《马关条约》,咱们不但割了台湾,又赔了2亿两白银,日本还要在中国开设工厂。
这太可气了!康有为:秋实,日本从中受益了,其它列强怎么会善罢干休呢?他们必然会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亡国灭种的危机迫在眉睫了。
我们不但要警惕更要警醒了!梁启超:是呀!国将不国,有志之士怎能容忍下去呢?良有为:对,秋实,你倒提醒了我。
只凭你我的力量势力太单薄了。
我们可以联合各省来应试的举人,联名向朝廷上书请愿: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旁白:虽然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但1300多名举人的联名上书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公车上书广泛地在知识分子中流传开来,对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揭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第二幕:康有为舌战顽固派第一场:光绪帝立志改革时间:1897年12月地点:皇宫人物:光绪帝、翁同龠翁同龠(上场):拜见皇上。
光绪帝:免礼。
恩师你来看看这幅《时局图》。
翁同龠(观看):德国占领我胶州湾,沙俄占领我旅顺大连湾,险恶的形势真令人痛心呀!光绪帝(忧虑地)这内忧外患、山穷水尽之形势长此以往,朕这个皇帝做与不做没什么两样,到头来只是亡国之君、洋人的奴仆。
翁同龠:皇上,如今要想图存,只有变法,否则只有坐以待毙了。
光绪帝:对!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变法不足以固人心,我决心改弦更张。
翁同龠:皇上,臣要向您举荐一人,他学问淹长,才气豪迈,熟谙西学,肝胆忠心,其之才过臣百倍,请皇上举国以听。
光绪帝(着急地):恩师,你说了半天,他倒底是谁呀?翁同龠(一拍脑门):看我,竟忘了说姓名了,他就是工部主事康有为。
恭亲王奕诉上场光绪帝:正好你来了,朕想召见工部主事康有为,你去办理一下。
奕诉:回皇上,本朝成例,非四品以上官员不能召见。
康有为身为工部主事,位居六品,不在召见之列。
皇上若有所询问,命大臣传话就是。
光绪帝(无奈地):好吧!你们在总理衙门召见康有为,询问他天下大计和变法事宜,事后向我汇报。
第二场:康有为舌战顽固派时间:1898年1月24日地点:总理衙门人物:荣禄、翁同龠、康有为等荣禄(先声夺人地):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义正辞严):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
今天祖宗的领土教保为住了,祖宗的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荣禄(气势汹汹地):作为一个读书人应效忠祖宗,祖宗留下的法只能遵守,不能改变。
康有为(不卑不亢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祖宗之法也一样。
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这些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荣禄(恼怒地):难道你就不怕留下不忠不孝的罪名吗?康有为:我搞维新变法,是改变陈旧腐朽过时的东西,为的是实现祖国的发展与富强,怎么能说不忠不孝呢?如果不变法,任由列强的宰割和瓜分,一旦国将不国,那才是真正的不忠不孝呢!荣禄(傲慢地)好,就说应当变吧。
但这大清一二百年形成的法,岂能是说变就变的?康有为(傲然地):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荣禄(气急败坏,拍桌子)你,你,小小的六品官员也太张狂了!哼!(拂袖下场)翁同龠(感兴趣地):噢,你倒说说,祖宗之法该怎么变呢?康有为(侃侃而谈):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我认为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在制度上仿效日本,学习明治维新,以图自强自救。
我近日编辑成《日本变政考》,可供朝廷参考、借鉴。
(呈上)翁同龠(认真阅读):你所列出的一系列变法的措施,如官制、法律、财政、教育、军队、农商等不但全面而且说得非常详细。
(感慨地)听君一席话,很受启迪。
我们大清应该多有这样的改革人才呀!旁白:翁同龠将双方会见的经过及所谈内容向光绪帝作了详细的汇报。
这更增强了光绪帝进行改革的决心。
光绪帝封康有为六品衔官职,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又封梁启超为六品衔官职,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
第三场:召见康有为光绪:你的言辞朕已知晓,你的变法之心,朕也为之感动。
朕不愿当亡国之君,变法势在必行。
朕要颁布《定国是诏》,你说说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康有为:臣以为主要应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思想等方面。
(拿出书来,指着具体内容)皇上请看,在政治上应该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在经济上应当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光绪(边看、边听、边点头):爱卿所言极是,朕就按你的建议,下诏号令天下都来变法。
旁白: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法令,新政共实行了103天,历史上把这一变法运动称为百日维新。
第三幕:戊戌政变第一场:策划政变旁白:但是光绪帝毕竟是手无实权的皇帝,空有一腔爱国热忱和改革之志,却无法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手握重兵的守旧派集团相抗衡。
时间:1898年9月地点:颐和园人物:荣禄、慈禧太后等荣禄(上场):给老佛爷请安!慈禧:免礼,赐坐。
最近又有什么新消息?荣禄:皇上把礼部尚书塔怀布等六人全部都革职了!慈禧(大怒):哼,大胆!太不象话了!我的人他都敢动。
荣禄(扇风点火):老佛爷,我看皇上根本就没把您放在眼里,这分明是对你下手呀!慈禧(阴险地):我看没那么容易吧!我能让他当上皇帝,也一样可以废了他!荣禄(讨好地):臣愿为老佛爷效犬马之劳。
慈禧(满意地):好!待时机成熟,我会派人前往天津与你联系。
事成之后,我不会亏待你的。
荣禄:谢老佛爷。
臣这就回天津做好准备。
(下场)第二场: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旁白:与此同时,局势益加恶化。
京津一带盛传慈禧将于9月间偕光绪前往天津阅兵,由荣禄发动兵谏,废掉光绪帝。
正当皇帝处境危急之时,维新派认识到:变法要成功,非有军人支持不可;而要救皇帝,也只有依靠袁世凯。
时间:1898年9月18日深夜地点:袁世凯家人物:袁世凯、谭嗣同等谭嗣同(试探):袁兄,你对皇上的印象怎么样?袁世凯(假惺惺地):当今皇上是从来没有的贤明君主啊!谭嗣同(急切地):荣禄准备发动政变,废掉皇上,你知道吗?袁世凯(狡猾地):嗯,听到了一点声。
谭嗣同(不再犹豫,诚恳地):现在皇上大难临头了,只有你能救他了!(停顿)你如果贪图富贵,就到颐和园去向太后告密,杀了我,你好升官发财!袁世凯(见谭嗣同腰部隆起,似有利刃,正颜厉色地):你把我袁某当成什么人了!皇上是我们的共主,营救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呀!谭嗣同(激动地):你如果真心救皇上,就立刻回天津,杀死荣禄,率兵进京保护皇上。
袁世凯(虚伪地):如果阅兵时,皇上在我的营,我将拚死保护皇上,杀荣禄好比杀一条狗一样!谭嗣同(抱拳):好,就这样定了!既然袁兄对皇上也是忠心耿耿,谭某也放心了。
告辞!(下场)第三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旁白:送走了谭嗣同,袁世凯很快回到天津,把谭嗣同夜访的情况一字不漏地报告了荣禄,荣禄也立即进京向慈禧太后告密。
9月21日清晨,慈禧率人由颐和园直逼紫禁城,发动政变。
时间:9月21日清晨地点:紫禁城人物:光绪帝、慈禧太后等光绪(惊慌地):儿臣给皇祖母请安,不知皇祖母为何事而来?慈禧(声色俱厉地):哼,免了。
你好大的胆子!你四岁时,我把你立为皇帝,抚养你成人。
如今,你竟听小人的话,要设计害我,你好狠毒啊!(假装大哭)光绪(辩解):儿臣是为大清着想,并无害皇祖母之意!慈禧(打断):你给我住口!看看你的维新变法,是越改越乱,越改越糟!来人啊,把皇上送到瀛台。
对外拟旨,就说皇上偶感风寒,身体不适,要去休养不能理政,恳求皇太后临朝听政。
第四幕:戊戌变法失败第一场:梁启超与谭嗣同告别旁白:由此,慈禧太后二度垂帘听政,把光绪帝囚禁有瀛台,这宣告维新变法失败了。
政变发生后,开始搜捕维新派人士。
时间:9月21日正午地点:谭嗣同处人物:谭嗣同、梁启超等下人(焦急地):大人,大事不好!皇上已经被软禁起来,朝廷正四处搜捕维新人士呢!梁启超(惊慌地):谭兄,这如何是好?谭嗣同(从容地):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就让他们来抓我吧!梁启超(着急地):还是逃吧!留得青山在,将来我们还能卷土重来。
谭嗣同(拍梁的肩):秋实,你应该走。
没有逃命的,我们的事业就会中断!梁启超(拉谭的手):谭兄,我们还是一起走吧,凭着谭兄学识和对变法的执着,我们一定会东山再起的。
谭嗣同(坚定地摇头):各国变法,没有不经过流血牺牲才成功的,今天我们中国革命不兴旺,就是因为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握梁的手),秋实,你必须赶紧走!梁启超(痛哭):谭兄,我走了!(下场)谭嗣同(拿出纸笔,写诗,朗诵):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下场)第二场: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旁白:9月28日,谭嗣同与林旭、刘光弟、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自被捕后未经任何审讯,即被押往菜市口刑场。
时间:9月28日地点:菜市口刑场人物:监斩官刚毅、谭嗣同、林旭、刘光弟、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谭嗣同(大义凛然地):你过来,我有话说!刚毅(不敢理睬,示意刽子立即行刑)谭嗣同(面对围观群众,仰天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