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早期筛查
结直肠癌筛查金标准

结直肠癌筛查金标准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包括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和粪便检查等方面。
1.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之一,它是一种通过肛门将光纤设备插入肠道内的检查方法。
结肠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肠道黏膜的形态、颜色、质地等,并可以钳取可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结肠镜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早期结直肠癌,还可以发现并治疗肠道炎症、溃疡等病变。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钡剂灌肠、CT、MRI等,可以对肠道结构进行间接观察和评估。
钡剂灌肠可以通过将含有钡剂的液体注入肠道,然后进行X线检查,以观察肠道黏膜的形态和运动情况。
CT和MRI可以观察肠道周围组织和淋巴结的情况,帮助评估肿瘤的分期和扩散情况。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常用方法之一,其中包括CEA(癌胚抗原)、CA19-9等肿瘤标志物检查。
这些标志物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并可以反映肿瘤的存在和活性。
血液检查虽然不能直接发现肿瘤,但可以辅助诊断和监测病情变化。
4. 粪便检查粪便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另一种方法,其中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等。
粪便隐血试验可以检测到肠道出血的情况,而粪便DNA检测可以检测到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
这些方法可以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和肠道炎症等疾病,但准确性略低于结肠镜检查。
总之,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之一,具有直接观察肠道黏膜形态、钳取可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等优点。
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和粪便检查等方法可以作为结肠镜检查的辅助手段,以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在选择筛查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选择。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外科治疗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外科治疗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早期筛查和外科治疗是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早期筛查和外科治疗两个方面来探讨结直肠癌的防治。
一、早期筛查早期筛查是指对没有明显症状的人群进行结直肠癌的检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癌变病灶。
早期筛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粪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和CT结肠造影等。
粪便潜血试验是一种简单、无创的筛查方法,通过检测粪便中的隐血来判断是否存在结直肠癌的可能。
虽然粪便潜血试验的准确性有一定限制,但它仍然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早期筛查手段。
结肠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方法,可以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
结肠镜检查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由于操作复杂、费用较高,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限制。
CT结肠造影是一种无创的筛查方法,通过对结肠进行影像学检查来发现结直肠癌的存在。
CT结肠造影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辐射剂量较大,不适用于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
二、外科治疗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辅助治疗两个方面。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通过切除癌肿及其周围组织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根据病变的位置和程度,手术切除可分为直肠癌切除术和结肠癌切除术。
直肠癌切除术是指对直肠癌进行切除的手术,常见的方法有前切口直肠癌切除术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
前切口直肠癌切除术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切口较大,恢复较慢;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已逐渐成为主流。
结肠癌切除术是指对结肠癌进行切除的手术,常见的方法有开放式结肠癌切除术和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
与直肠癌切除术类似,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也具有微创优势。
除手术切除外,辅助治疗也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辅助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放射治疗通过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起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化学治疗则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来杀灭癌细胞。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有什么意义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有什么意义(中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100)结肠癌一般早期起病都是比较隐匿的,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所以说结肠癌早期筛查可以通过化验大便潜血,肛门指诊,还有肿瘤标志物的检查,肠镜的检查,这都是早期筛查的一些方法。
大便潜血检查,肛门指诊检查,肛门镜检查,这些都是易于操作的检查,成本也很低。
发现大便潜血阳性或者肛门指诊,发现手指指套染血,?或者抽血化验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要进一步完善肠镜检查,明确结肠是否有病变,这都是早期的常规的筛查方法。
同时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对于患者也非常重要,有利于患者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具体意义和早起表现检查。
一、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意义1、首先我们要知道,结肠癌早期筛查的意义十分重要。
在大家的意识中可能都知道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对付恶性疾病的绝招,最近前来咨询结肠癌的患者是节节上升,其实结肠癌早期筛查可以有效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将意味着有更多的结肠癌患者可以有机会因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获得更好的长期存活的机会。
同时还因为结肠癌一旦出现梗阻,即排便困难或出血,到医院检查,往往表明已经是晚期或晚期结肠癌,此时无论患者做什么样的治疗,不仅费用高昂,而且效果也相对较差。
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在早期治疗结肠癌,即患者在结肠癌的早期发现、治愈,对患者本人及家属都是非常有益的。
目前,早期筛查或早期发现结肠癌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认识。
对于高危年龄组,即50-74岁年龄组,属于高危人群,如炎症性肠病或结肠腺瘤患者或有家族史者,应及时就医。
现在基本上每个人每年都会做体检,而且结肠镜检查有许多无痛的方法。
也可以主动去医院检查,在体检时加上结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治疗。
2、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已成为中国的高发病率癌症病,潜伏期较长,因此专家提醒高危人群注意早期筛查。
结直肠癌很容易在早期发现,如果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将超过90%。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方案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方案一、高风险人群根据我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符合以下(一)和(二)、(三)中任一项者均应列为高风险人群:(一)年龄50~75 岁,男女不限; (二)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三)既往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或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
二、筛查方法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占据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整个结直肠癌筛查流程的核心环节。
特殊人群筛查:(一)如筛查对象有2个以上亲属确诊结直肠癌或进展期腺瘤(直径≥1cm,或伴绒毛状结构,或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建议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5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二)对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或致病突变基因携带者(如APC、MUTYH、STK11等),建议每年行结肠镜检查。
(三)对于Lynch综合征家系中携带致病突变者,建议20~25岁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每2年1次,直到40岁,然后每年1次结肠镜检查。
三、筛查流程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高质量结肠镜检查*:对于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应尽力完成高质量结肠镜检查(强推荐,GRADE证据分级高),若结肠镜检查质量不满意,可适当缩短监测间隔。
其他的早筛诊断方法还包括: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FIT, 强推荐,GRADE证据分级中)、乙状结肠镜(弱推荐,GRADE证据分级中)、结肠CT成像(弱推荐,GRADE证据分级低)和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弱推荐,GRADE证据分级低)。
对于结直肠癌潜在的目标人群(包括低风险者),亦推荐每年行粪便隐血试验(化学法或免疫化学法)或每1~3年行粪便DNA检测。
四、筛查结果处理规范在实际筛查中,对发现的所有肠道病变均应予积极治疗。
镜下发现的所有肠道息肉样病变均应取活检并行病理诊断,各类病变的处理原则可参考相应临床诊疗指南。
(一)需临床处理者腺瘤性息肉、炎症性肠病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其他病变、结直肠癌和其他罕见结直肠肿瘤等。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治疗原则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治疗原则一、引言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早期筛查和治疗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结直肠癌的关键措施。
本文将介绍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和治疗的原则,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疾病。
二、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方法1. 粪便潜血试验:粪便潜血试验是一种简单、无创伤性的筛查方法,可以检测到隐藏在大便中无法看见的微量血液。
如果潜血试验呈阳性,需要进一步进行结肠镜检查以确定诊断。
2.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目前最准确的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方法之一。
通过将柔软且有光纤传输功能的内窥镜插入直肠和结肠,医生可以观察到肠道壁上是否存在异常,并可直接取样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3. 胶囊内窥镜:胶囊内窥镜是近年来新兴的筛查方法,它是一种可以被患者吞咽的胶囊,内含有微型摄像头和照明系统,能够在消化系统内拍摄图片。
胶囊内窥镜可以观察到结肠黏膜的细节,并对早期结直肠癌进行检测。
4. CT结肠造影:CT结肠造影利用多层次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获取图像,再通过计算机重建以形成连续的图像序列。
这种筛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结肠腔内异常情况,对结直肠癌进行初步筛查。
三、早期组织学分期和治疗原则1. 早期组织学分期:根据国际TNM分期系统,早期结直肠癌分为Tis、T1a、T1b和T2四个阶段。
其中,Tis代表原位癌,即恶性细胞局限于黏膜内。
早期组织学分期对于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2.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包括近端结肠切除、远端结肠切除、直肠切除等不同的手术方式。
手术切除旨在完全切除癌组织,并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适当的淋巴结清扫。
3. 辅助放疗:对于一些高危因素较多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辅助放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辅助放疗包括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和单纯放射治疗,通过杀灭残存癌细胞、减少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4. 保守观察:对于某些低危因素明显较少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可以选择保守观察。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 ppt课件

推荐2000年版WHO肿瘤分类:结肠或直肠发生的上皮恶性肿
瘤,只有穿透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时才被认为是恶性的。 2.
3.
上皮内瘤变:低 级别上皮内 瘤变 (LGIN)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HGIN):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原位癌可疑浸润及黏膜内癌。 癌前病变:结直肠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瘤病,炎症性肠病相 关异型增生,锯齿状病变:增生性息肉 (HP) 、传统锯齿状腺瘤 (TSA)、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
(1) 年龄50~75岁,男女不限; (2) 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3) 既往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 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
筛查方法
粪便潜血实验 血浆SEPT9DNA甲基化检测(mSEFf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 为74.8%和87.4% 结肠镜-金标准
结肠镜检查
建议留图如下:回盲瓣1张、阑尾隐窝1张、盲肠、升结肠、肝曲、横结 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应至少留1~2张。如发现异常,需 额外留图。同时,需保证每张图片的清晰度。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 治指南
流行病学
我国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过25万,死亡病例约14万, 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20%。 我国结直肠癌分布地区差异明显,沿海地区(东部地区) 比内陆(西北地区)高发,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约为女性的 1.2~1.3倍。
定义和术语
1.
早期结直肠癌:局限于结直肠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癌(粘膜内癌 粘膜下癌)
内镜下切除术
3.EPMR(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用于传统EMR不能一次完整切除
的较大病灶,将病灶分几部分多次切除,适用于>2cm的巨大平坦病变。 分片切除的组织标本体外拼接困难,影响精确的病理学评估,局部残 留/复发风险高,分片较多者应密切随访。
结直肠癌如何早期筛查

结直肠癌如何早期筛查作者:翟永宏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1年第11期结直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通常因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突变、增殖所致,由于死亡率高、发病率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所以必须加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
那么,关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你了解多少呢?一、筛查策略目前,各国在结直肠癌筛查策略方面有所不同,不过通常包括筛查对象、方法、频率、流程以及确诊后治疗与随访等。
(一)筛查对象现阶段我国主要对40~74岁的当地户籍常住居民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但若是合并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或是针对出血性倾向者、妊娠期女性、语言交流障碍者、严重智障者,则不建议参与筛查。
(二)筛查方法、频率、流程首先,采用高危因素风险问卷(HRFQ)、免疫化学便潜血试验(iFOBT)进行初筛,且iFOBT检查2次,2次检查间隔1周,任意1次检查为阳性,则最终评定iFOBT检查结果为阳性;其次,将HRFQ、iFOBT阳性者均纳入高危人群,这些人群均需再接受结肠镜检查;最后,若是结肠镜发现存在溃疡、息肉样病变,还需取材活检,最终进行病理诊断。
(三)确诊后治疗与随访若是结直肠镜检查中发现癌肿、腺瘤,均需积极治疗,例如针对腺瘤者,除却下述几种情况,均需接受完整摘除治疗,包括:(1)直径≤0.3厘米,且活检后基本摘除,同时病理结果虽然为腺瘤,不过无中重度异型增生/绒毛状结构;(2)直径≤0.2厘米;(3)病理显示为非腺瘤性息肉。
高危群体首次随访要求:(1)针对普通腺瘤者:于第3年再实施结肠镜检查;(2)针对进展期腺瘤者:于次年再实施结肠镜检查;(3)其他高危群体:均需于次年行iFOBT,当结果显示阳性时,继续行结肠镜检查。
当高危群体首次随访结果显示阴性时,还必须进行下列后续随访,即:(1)针对普通腺瘤者:间隔5~10年接受1次结肠镜检查;(2)针对进展期腺瘤者:间隔3~5年接受1次结肠镜检查;(3)针对病史>8年、反复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者,间隔1~2年接受1次结肠镜检查;(4)其他高危群体:每年最少参加1次iFOBT,当结果显示阳性时,继续行结肠镜检查。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方法的比较研究结肠镜检查与粪便潜血试验的效果对比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方法的比较研究结肠镜检查与粪便潜血试验的效果对比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方法的比较研究:结肠镜检查与粪便潜血试验的效果对比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对于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结肠镜检查和粪便潜血试验是常用的筛查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筛查方法进行效果对比的研究。
一、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病变的方法,其主要通过将结肠镜插入肛门直至结肠,对结肠黏膜进行全面检查。
结肠镜检查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结肠内异样的病变,如息肉、溃疡、肿块等,并可以进行活检或切除病灶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肠镜检查作为直接观察的手段,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它能够及早发现结直肠的病变,特别是早期肿瘤。
此外,结肠镜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然而,结肠镜检查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它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适和疼痛感。
同时,结肠镜检查费用较高且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不适合大规模的筛查工作。
此外,结肠镜检查还有一定的风险,可能造成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二、粪便潜血试验粪便潜血试验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筛查方法,它通过检测大便中的潜血来判断结直肠是否存在病变。
该方法简单、方便、费用较低,非常适合大规模的筛查工作。
粪便潜血试验的原理是利用试纸或试剂盒检测大便中是否含有血红蛋白或胆红素。
阳性结果意味着大便中存在潜血,需要进一步进行结肠镜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粪便潜血试验的优点在于其简便性和适应性。
患者只需在家中取样,不需要进行任何特殊的准备,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
同时,该方法对患者身体无任何损害,安全性较高。
然而,粪便潜血试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方法虽然可以检测到潜血,但无法判断出血源的具体位置和性质。
此外,由于某些饮食和药物摄入,测试结果可能出现误判。
因此,当粪便潜血试验结果呈阳性时,仍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
(1)基于高风险因素的问卷调查:此调查是一种简单而经 济的筛查方法,推荐通过问卷初筛可以帮助确立结直肠 癌高风险人群,进而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
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
(2)粪便潜血试验:推荐采用连续3次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测 来筛查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粪便潜血检测是目前应 用最为广泛的筛查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方法之一,其敏 感性为47%~87%。
筛查--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结直肠癌
两者又可以根据其浸润深度进行细化,其中病变仅局限于黏膜上皮层者称为M1期 癌,浸润基底膜侵入黏膜固有层者称为M2期癌,浸润至黏膜肌层者称为M3期癌, 浸润到黏膜下层上1/3、中1/3、下1/3者分别称为SM1期癌、SM2期癌、SM3期癌。
哪些人需进行进行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
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流程
1.初筛应针对全体目标人群,推荐使用基于高危因素的问卷
调查、粪便潜血试验、血清肿瘤标记物之一或联合使用。
2.初筛确立的高风险人群,进行进一步的全结肠镜检查,并
个体化配合使用色素内镜和/或电子染色内镜;疑有问题处
应予以活检进行病理诊断。
推荐规范化全结肠镜检查作为伺机性筛查精查手段; 无异常者筛查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0年; 一级亲属家族史者建议40岁开始筛查,以后每5年1次; 低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5~10年内复查肠镜,高风险腺瘤史者在 治疗后3年内复查肠镜,如果第一次复查未见异常可以延长随访时间 间隔至5~10年; 结肠癌根治后的患者建议术后1年内复查肠镜,以后每2~3年复查肠 镜, 对于直肠癌根治后患者前3年内每3~6个月复查1次肠镜,以后每 2~3年复查1次肠镜, 对于有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癌的患者建议自诊断之日起每5年进行1 次肠镜检查;
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在症状出现以后8~10年开始筛查。
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实施注意事项
推荐各医院单位加强对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
宣传教育。
推荐加强对消化内镜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强化发现早期 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意识,提高对早期结直肠癌及癌 前病变识别、诊断的能力。 做好充分的肠道清洁准备,良好的肠道清洁准备是提高 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重要前提。 退镜要慢,不少于6 min。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
病例1
(乙状结肠)管状绒毛状腺瘤/腺体呈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基底切缘未查见 肿瘤。
病例2
(直肠)中低分化腺癌(黏膜层内呈 低分化,粘膜肌及粘膜下呈中分化, 局部腺体内见粘液湖)腺瘤大小 1.0*0.6*0.4cm间质伴大量淋巴细胞 浸润,癌旁粘膜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 变|重度异型增生,未见脉管内癌栓 及神经受累基底切缘未见明显异常。
包括有结直肠癌报警症状的人群以及50~ 74岁的无结直肠癌报警症状人群。
报警症状!!!ຫໍສະໝຸດ 6类人群属于高风险人群 大便潜血阳性。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本人有癌症史。 有排便习惯的改变 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慢性
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 便、慢性阑尾 炎或阑尾切 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 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 有报警信号
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
(3)直肠指检:推荐对 未行结肠镜检查的直肠
肿瘤可疑患者行直肠指
检,可以发现下段直肠 的病变,但一些较为平 坦的病变亦较难发现。
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
(4)结肠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最有 效的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癌。
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
筛查--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前病变
腺瘤(包括锯齿状腺瘤)、腺瘤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及非家族性腺 瘤性息肉病)以及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
筛查--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结直肠癌
筛查--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期结直肠癌
早期结直肠癌
早期结直肠癌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意大小的结直肠 上皮性肿瘤,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局限于黏膜层者称为黏 膜内癌(M期癌),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未侵犯固有肌层者称为黏膜下癌 (SM期癌)。
背景
随着色素内镜、窄带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NBI)、放 大内镜、共聚焦激光内镜等技术的进步,内镜下诊断早期结 直肠肿瘤的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开展实现了早 期结直肠癌以及癌前病变的微创、根治治疗。
内容
1 背景 筛查 诊断 治疗
2
3 4
背景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居恶 性肿瘤的第2~3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 食习惯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已跃 居第3~5位。
背景
结直肠癌的预后与早 期诊断密切相关,多 数早期结直肠癌可以 治愈,5年生存率可达 90%,而晚期则不足 10%,内镜是早期诊断、 治疗的主要手段。
(5)色素内镜:推荐在结直肠癌筛查时选择0.4%靛胭脂+ 0.2%醋酸全结肠黏膜喷洒来提高结直肠早期癌以及癌前病 变的检出率。染色剂及醋酸可以使结肠黏膜微小、平坦、 不易发现的病变显露,显著提高早期结直肠癌以及癌前病 变的检出率。
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
(6)电子染色内镜:条件地区应用电子染色内镜进行结直 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电子染色内镜包括NBI、内 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等, 在不延长内镜检查时间的前提下,对病变诊断的敏感度、 特异度方面均较高,并有可能初步预测病变的病理类型, 避免过多活检导致的损伤和对内镜治疗的影响。
早期结直肠癌以及癌前病变的诊断
1.常规结肠镜检查
早期结直肠癌以及癌前病变的诊断
2.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及放大内镜检查 推荐有条件者对结直肠病变宜应用全结肠喷洒0.4%靛 胭脂+0.2%醋酸和/或电子染色内镜或结合放大内镜对可疑 病变进一步观察,通过对黏膜腺管开口以及毛细血管的观 察初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和浸润深度。 推荐结直肠病变黏膜腺管开口分型采用Pit pattern 分型,黏膜毛细血管分型采用Sano分型,仅有电子染色内 镜无放大内镜者宜对病变采用NBI下结直肠病变国际化内 镜分型(narrow band imaging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endoscopic classification,N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