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项目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有什么意义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有什么意义(中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100)结肠癌一般早期起病都是比较隐匿的,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所以说结肠癌早期筛查可以通过化验大便潜血,肛门指诊,还有肿瘤标志物的检查,肠镜的检查,这都是早期筛查的一些方法。
大便潜血检查,肛门指诊检查,肛门镜检查,这些都是易于操作的检查,成本也很低。
发现大便潜血阳性或者肛门指诊,发现手指指套染血,?或者抽血化验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要进一步完善肠镜检查,明确结肠是否有病变,这都是早期的常规的筛查方法。
同时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对于患者也非常重要,有利于患者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具体意义和早起表现检查。
一、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意义1、首先我们要知道,结肠癌早期筛查的意义十分重要。
在大家的意识中可能都知道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对付恶性疾病的绝招,最近前来咨询结肠癌的患者是节节上升,其实结肠癌早期筛查可以有效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将意味着有更多的结肠癌患者可以有机会因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获得更好的长期存活的机会。
同时还因为结肠癌一旦出现梗阻,即排便困难或出血,到医院检查,往往表明已经是晚期或晚期结肠癌,此时无论患者做什么样的治疗,不仅费用高昂,而且效果也相对较差。
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在早期治疗结肠癌,即患者在结肠癌的早期发现、治愈,对患者本人及家属都是非常有益的。
目前,早期筛查或早期发现结肠癌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认识。
对于高危年龄组,即50-74岁年龄组,属于高危人群,如炎症性肠病或结肠腺瘤患者或有家族史者,应及时就医。
现在基本上每个人每年都会做体检,而且结肠镜检查有许多无痛的方法。
也可以主动去医院检查,在体检时加上结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治疗。
2、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已成为中国的高发病率癌症病,潜伏期较长,因此专家提醒高危人群注意早期筛查。
结直肠癌很容易在早期发现,如果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将超过90%。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方案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技术方案一、高风险人群根据我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符合以下(一)和(二)、(三)中任一项者均应列为高风险人群:(一)年龄50~75 岁,男女不限; (二)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三)既往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或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
二、筛查方法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占据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整个结直肠癌筛查流程的核心环节。
特殊人群筛查:(一)如筛查对象有2个以上亲属确诊结直肠癌或进展期腺瘤(直径≥1cm,或伴绒毛状结构,或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建议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5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二)对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或致病突变基因携带者(如APC、MUTYH、STK11等),建议每年行结肠镜检查。
(三)对于Lynch综合征家系中携带致病突变者,建议20~25岁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每2年1次,直到40岁,然后每年1次结肠镜检查。
三、筛查流程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高质量结肠镜检查*:对于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应尽力完成高质量结肠镜检查(强推荐,GRADE证据分级高),若结肠镜检查质量不满意,可适当缩短监测间隔。
其他的早筛诊断方法还包括: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FIT, 强推荐,GRADE证据分级中)、乙状结肠镜(弱推荐,GRADE证据分级中)、结肠CT成像(弱推荐,GRADE证据分级低)和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弱推荐,GRADE证据分级低)。
对于结直肠癌潜在的目标人群(包括低风险者),亦推荐每年行粪便隐血试验(化学法或免疫化学法)或每1~3年行粪便DNA检测。
四、筛查结果处理规范在实际筛查中,对发现的所有肠道病变均应予积极治疗。
镜下发现的所有肠道息肉样病变均应取活检并行病理诊断,各类病变的处理原则可参考相应临床诊疗指南。
(一)需临床处理者腺瘤性息肉、炎症性肠病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其他病变、结直肠癌和其他罕见结直肠肿瘤等。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 ppt课件

推荐2000年版WHO肿瘤分类:结肠或直肠发生的上皮恶性肿
瘤,只有穿透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时才被认为是恶性的。 2.
3.
上皮内瘤变:低 级别上皮内 瘤变 (LGIN)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HGIN):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原位癌可疑浸润及黏膜内癌。 癌前病变:结直肠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瘤病,炎症性肠病相 关异型增生,锯齿状病变:增生性息肉 (HP) 、传统锯齿状腺瘤 (TSA)、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
(1) 年龄50~75岁,男女不限; (2) 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3) 既往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 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
筛查方法
粪便潜血实验 血浆SEPT9DNA甲基化检测(mSEFf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 为74.8%和87.4% 结肠镜-金标准
结肠镜检查
建议留图如下:回盲瓣1张、阑尾隐窝1张、盲肠、升结肠、肝曲、横结 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应至少留1~2张。如发现异常,需 额外留图。同时,需保证每张图片的清晰度。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 治指南
流行病学
我国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过25万,死亡病例约14万, 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20%。 我国结直肠癌分布地区差异明显,沿海地区(东部地区) 比内陆(西北地区)高发,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约为女性的 1.2~1.3倍。
定义和术语
1.
早期结直肠癌:局限于结直肠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癌(粘膜内癌 粘膜下癌)
内镜下切除术
3.EPMR(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用于传统EMR不能一次完整切除
的较大病灶,将病灶分几部分多次切除,适用于>2cm的巨大平坦病变。 分片切除的组织标本体外拼接困难,影响精确的病理学评估,局部残 留/复发风险高,分片较多者应密切随访。
结直肠癌如何早期筛查

结直肠癌如何早期筛查作者:翟永宏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1年第11期结直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通常因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突变、增殖所致,由于死亡率高、发病率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所以必须加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
那么,关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你了解多少呢?一、筛查策略目前,各国在结直肠癌筛查策略方面有所不同,不过通常包括筛查对象、方法、频率、流程以及确诊后治疗与随访等。
(一)筛查对象现阶段我国主要对40~74岁的当地户籍常住居民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但若是合并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或是针对出血性倾向者、妊娠期女性、语言交流障碍者、严重智障者,则不建议参与筛查。
(二)筛查方法、频率、流程首先,采用高危因素风险问卷(HRFQ)、免疫化学便潜血试验(iFOBT)进行初筛,且iFOBT检查2次,2次检查间隔1周,任意1次检查为阳性,则最终评定iFOBT检查结果为阳性;其次,将HRFQ、iFOBT阳性者均纳入高危人群,这些人群均需再接受结肠镜检查;最后,若是结肠镜发现存在溃疡、息肉样病变,还需取材活检,最终进行病理诊断。
(三)确诊后治疗与随访若是结直肠镜检查中发现癌肿、腺瘤,均需积极治疗,例如针对腺瘤者,除却下述几种情况,均需接受完整摘除治疗,包括:(1)直径≤0.3厘米,且活检后基本摘除,同时病理结果虽然为腺瘤,不过无中重度异型增生/绒毛状结构;(2)直径≤0.2厘米;(3)病理显示为非腺瘤性息肉。
高危群体首次随访要求:(1)针对普通腺瘤者:于第3年再实施结肠镜检查;(2)针对进展期腺瘤者:于次年再实施结肠镜检查;(3)其他高危群体:均需于次年行iFOBT,当结果显示阳性时,继续行结肠镜检查。
当高危群体首次随访结果显示阴性时,还必须进行下列后续随访,即:(1)针对普通腺瘤者:间隔5~10年接受1次结肠镜检查;(2)针对进展期腺瘤者:间隔3~5年接受1次结肠镜检查;(3)针对病史>8年、反复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者,间隔1~2年接受1次结肠镜检查;(4)其他高危群体:每年最少参加1次iFOBT,当结果显示阳性时,继续行结肠镜检查。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北京

定义和术语
1. 早期结直肠癌:局限于结直肠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癌(粘膜
内癌 粘膜下癌)
推荐2000年版WHO肿瘤分类:结肠或直肠发生的上皮恶性肿
瘤,只有穿透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时才被认为是恶性的。
2. 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HGIN):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原位癌可疑浸润及黏膜内癌。
内镜下切除术
1.常规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热活检钳钳除术存在病变残留率高、
对标本的组织结构有破坏、在右半结肠使用时迟发性出血和穿孔风险高等 缺点,不推荐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2.EMR 非吸引法(黏膜下注射-切除法)和吸引法(透明帽法和套扎法)
内镜下切除术
3.EPMR(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用于传统EMR不能一次完整切除
本共识推荐早期结肠癌术前评估使用增强CT,有条件可选用mEUS, 而早期直肠癌的术前评估则推荐使用ERUS和增强MRI。
不推荐PET—CT作为常规评估方法。
治疗
治疗原则:没有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使用内镜技术可
以传统外科手术相比疗效相当,5年生存率均可达到约90%
操作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1.出血:术后出血多发生在术后48h内 ;
直肠病变是ESD迟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国外文献报道,EMR术中出血率为1.8%~18%,术后出血率为0.2%~ 7.2%,ESD术后出血率为0-3.6%. 止血原则及处理方法:术中出血多为自限性,少量渗血可电凝处理,喷射 性出血可使用金属夹,而ESD术中出血则因影响后续黏膜下剥离而较少使 用止血夹。ESD术中在黏膜下发现较小血管,可用电刀或APC直接电凝。
术前评估
大体形态(0-IIC病变及非颗粒型及结节混合型LST黏膜下浸润风险则 相对更高)、腺管开口分型、NBI分型、EUS、CT-增强CT、 MR、PET-CT
结直肠癌基因检测项目

结直肠癌基因检测项目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致死率很高的一种癌症,常常被称为“富贵病”,在欧美国家已成为常规筛查项目。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基因检测日渐普及,成为预防和早期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
结直肠癌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其中遗传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结直肠癌基因检测是通过分析人体中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基因变异,来评估个体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的一项检测。
目前,结直肠癌基因检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检测结直肠癌易感基因,包括APC、MLH1、MSH2、MSH6、PMS2、STK11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某些重要蛋白质的功能失常,从而增加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
二是检测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基因多态性,如GSTP1、XRCC3、CYP2C9、UGT1A1等。
结直肠癌基因检测的优点在于早期诊断和预防结直肠癌方面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也逐渐增加,这是由于肠黏膜的正常细胞开始发生变异,变异的细胞不受控制增殖而形成肿瘤。
检测结直肠癌易感基因和遗传易感性的基因多态性,能够更早的发现患者的风险,同时提供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从而避免肠道癌前病变的进一步转化成癌症。
但是,结直肠癌基因检测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误判、假阴性或假阳性等情况,另外费用也较高,这限制了其在一些地区的普及。
总之,结直肠癌基因检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可以帮助家庭医生、肿瘤科医生更早地发现结直肠癌患者,更好地治疗癌症,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该项检测的局限性,以及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测,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误判。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

结肠 色素 电子 镜 内镜 内镜
筛查的实施
1.医院单位加强对患者宣传教育 2.对社区医生进行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教育 3.推荐加强对消化内镜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4.推荐在结肠镜检查前做好充分的肠道清洁准备 5.退镜要慢, 不少于6 min
三、诊断
1.常规结肠镜检查 2.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及放大内镜检查 3.超声内镜检查 4.黏膜下注射——抬举征 5.腹部B 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
筛查方法
• 1.基于高风险因素的问卷调查——简单经济结肠镜检查 • 5.色素内镜 • 6.电子染色内镜 • 7.X 线、粪便DNA 监测、CT 模拟肠镜(不推荐)
筛查流程
全体 目标 人群
问卷 调查
粪便 OB
肿瘤 标志 物
高风险 人群
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 筛查与诊治共识
2020-05-07
一、概念
结直肠癌前病变:已证实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 关的病理变化, 包括腺瘤( 包括锯齿状腺瘤)、腺 瘤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及非家族性腺瘤性 息肉病) 以及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畸变 隐窝灶, 尤其伴有异型增生者, 皆视为癌前病变。
二、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
高风险人群:有以下任意一条者。 ①大便潜血阳性; 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③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④本人有癌症史; ⑤有大便习惯的改变; ⑥符合以下任意2 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
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 神压抑, 有报警信号。 一般风险人群:无上述任意一条者。
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与筛查方法研究

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与筛查方法研究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筛查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与筛查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本文将从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三个方面探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与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基础,通过分析血液中特定指标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结直肠癌。
目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异性指标如癌胚抗原(CEA)、碱性磷酸酶(ALP)等可以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参考指标。
然而,单一指标的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程度上误差,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综合多个指标进行分析评估。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结直肠癌诊断方法之一,包括结肠镜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
其中,结肠镜检查是目前最敏感和特异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结肠黏膜的变化,并进行组织活检。
然而,结肠镜检查费用较高且对患者有一定的不适感,限制了其在大规模筛查中的应用。
因此,对于无明显症状或风险较低的人群,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等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也是一种可行的筛查方法。
生物标志物:近年来,生物标志物作为早期诊断与筛查方法备受关注。
生物标志物是指在血液、尿液、组织中具有特异性并能反映特定疾病存在及程度的分子。
针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与筛查,许多候选生物标志物已经被发现并得到广泛研究。
例如,在血液中检测microRNA(miRNA)、DNA甲基化、肿瘤相关突变等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可以帮助早期诊断结直肠癌。
此外,粪便DNA检测技术也是一种用于筛查结直肠癌的新方法,通过检测粪便中的DNA异常改变来判断是否存在结直肠癌。
综合应用:在实际临床中,通常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
例如,结合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同时辅以生物标志物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筛查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项目——定量FIT技术结直肠癌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一、项目组织结构及首批应用研究中心
(一)顾问:
白书忠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
沈祖尧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兼多个海外院校院士(二)专家指导委员会
指导专家:
张苏展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
代敏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曾强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
季国忠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李景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盛剑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
胡乃中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明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东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三)项目组成员
课题组组长兼首席专家:
宋震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课题组副组长:
范竹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吴伟晴深圳市人民医院张群江苏省人民医院冷松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罗毅解放军杭州杭州疗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课题组秘书:
毛玲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曹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课题组专家成员:
李红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赵丽中天津市人民医院金树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魏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靳海峰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贾丽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冯志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付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张国新江苏省人民医院许春舫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蒋廷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治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温孝如江西省人民医院黄红卫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姜宏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李洪军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王承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付静辽河油田总医院李继驰辽河油田总医院唐世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李云霞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淑贤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素清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蔡善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黄彦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符力广东省人民医院王燕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四)首批应用研究中心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科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
辽河油田总医院体检中心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江苏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江西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中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体检会诊中心
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
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
深圳市人民医院保健体检(健康管理)中心
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脘健康保健中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国际保健中心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体检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体检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体检中心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首批科研协作单位:
江西中科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沭阳县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促进中心衢州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科
东北国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