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四大癌症死因:大肠癌

合集下载

年中国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

年中国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
5
结直肠癌
9.78
结直肠癌
6.98
子宫颈癌
5.81
6
胰腺癌
4.44
白血病
3.66
结直肠癌
5.29
7
白血病
4.17
女性乳腺癌
2.56
白血病
3.17
8
女性乳腺癌
3.98
鼻咽癌
1.93
鼻咽癌
2.60
9
脑瘤
3.27
子宫颈癌
1.58
女性乳腺癌
2.17
10
胆囊癌
2.13
恶性肿瘤总计
146.57
恶性肿瘤总计
恶性肿瘤总计
9-4-1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合计)
顺位
2004-2005
1990-1992
1973-1975
疾病名称
死亡率(1/10万)
疾病名称
死亡率(1/10万)
疾病名称
死亡率(1/10万)
1
肺癌
30.83
胃癌
25.16
胃癌
19.54
2
肝癌
26.26
肝癌
20.37
食管癌
18.83
3
胃癌
24.71
肺癌
17.54
91.80
9-4-5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农村)
顺位
2004-2005
1990-1992
1973-1975
疾病名称
死亡率
(1/10万)
疾病名称
死亡率
(1/10万)
疾病名称
死亡率
(1/10万)
1
肝癌
26.93
胃癌
27.16
食管癌

冰毒

冰毒
卫生署日前公布了去年国人的十大死因统计, 卫生署日前公布了去年国人的十大死因统计, 恶性肿瘤(癌症)又第二十度蝉联冠军 冠军. 恶性肿瘤(癌症)又第二十度蝉联冠军. 而且是每四名死亡人口中,就有一人「 每四名死亡人口中 而且是每四名死亡人口中,就有一人「因癌 而死」 显示这二十年来, 而死」,显示这二十年来,癌症和国人真的 是如影随形. 是如影随形.
也许刚开始吃喝冰冷的食物的时候,你不觉 也许刚开始吃喝冰冷的食物的时候, 得胃肠有什麼不舒服, 得胃肠有什麼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龄渐 你会发现怎麼吸收不到食物精华, 长,你会发现怎麼吸收不到食物精华,好像 老是吃不结实,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 老是吃不结实,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或是 皮肤越来越差, 皮肤越来越差,或是喉咙老是隐隐有痰不清 时常感冒,小毛病不断,这就是伤了胃 爽,时常感冒,小毛病不断,这就是伤了胃 伤了身体的抵抗力 的抵抗力. 气,伤了身体的抵抗力.
总之,我要告诉你冰实在害人无数,现今 总之,我要告诉你冰实在害人无数, 这一代孩子整天吃冰,觉得很过瘾, 这一代孩子整天吃冰,觉得很过瘾,却不 知吃冰带来的严重后果. 知吃冰带来的严重后果. 你可以说冰就是一种毒品. 你可以说冰就是一种毒品. 所以现今的怪病,癌症才会这麼多. 所以现今的怪病,癌症才会这麼多. 另外因为常吃冰,使子宫受寒, 另外因为常吃冰,使子宫受寒,如此会不 容易受孕, 容易受孕,甚至是 不孕 唷!
因此早上第一个食物 应该是享用热稀饭 因此早上第一个食物,应该是享用热稀饭, 早上第一个食物, 热稀饭, 热燕麦片,热羊乳, 热豆花,热豆浆, 热燕麦片,热羊乳, 热豆花,热豆浆, 芝麻糊, 广东粥等等 等等. 芝麻糊,山药粥 或广东粥等等. 然后再配著吃蔬菜 面包,三明治,水果, 蔬菜, 然后再配著吃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点 心等. 在这里我不建议喝牛奶 在这里我不建议喝牛奶. 不建议喝牛奶. 因为牛奶容易生痰 产生过敏,较不适合气管 牛奶容易生痰, 气管, 因为牛奶容易生痰,产生过敏,较不适合气管, 的人及潮湿气候地区的人饮用. 肠胃,皮肤差的人及潮湿气候地区的人饮用 肠胃,皮肤差的人及潮湿气候地区的人饮用.

八种人易得大肠癌

八种人易得大肠癌

龙源期刊网 八种人易得大肠癌作者:李增烈廖宁逊来源:《大众健康》2000年第12期大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癌,就常见情况说,如果不是胃肠道癌的冠军,至少也是亚军。

大肠癌的问题还不止于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它的发病率都处于上升趋势,我国山东、广东、浙江、湖北等省的调查,证实了这一点。

上海市1972~1992年短短20年间,男女性大肠癌的发病率均增加了2~3倍。

专家分析,大肠癌发病率的上升可能与饮食习惯的改变,尤其是脂肪热量的摄入比例增大有关。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因而易被忽略。

而病人一旦出现便血、腹痛等症再就诊时,多已进入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对大肠癌来说做到早期诊断事关重要。

目前,医学家们对大肠癌的确切病因还未彻底弄清,但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医学上已经知道人在患有某些疾病时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会增大,故称这部分人为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从预防保健与早期诊断的角度上说,了解高危人群的构成很有必要。

1.大肠息肉患者:息肉是从肠黏膜上长出来的一种赘生物,大小、数目、形态、部位各异,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大肠镜检查可以确诊。

大肠息肉有腺瘤性和增生炎症性两大类,通过病理检查可以区分。

现已证实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多发的容易癌变,大肠癌在腺瘤性息肉病人中的发病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尤其是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的癌变危险更大。

所以腺瘤性息肉被称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必须摘除干净以绝后患,即便除去后包括手术切除也要警惕再发。

炎性息肉癌变机会较小。

还有一种家族性息肉病,几乎难以避免癌变。

2.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为慢性持续或反复发作脓血便,结肠镜检查有时可见肠黏膜上有多处溃疡,像平时所见的“口疮”一样。

这类病人发生癌变的几率比正常人高5~10倍,如在尚未成年时就发生此病,病变又一直活动,范围广泛,病程在5年以上的,危险性更大。

3.日本血吸虫病患者: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我国南方,被称为“瘟神”。

十大死因之首 远离癌症

十大死因之首 远离癌症
*
影响性 癌症类别 各种蔬菜
确实
胃癌* 胃癌
很可能
可能
生菜 绿叶蔬菜 十字花科 青葱、蒜 胡萝卜 蕃茄 柑橘类
口腔癌、咽癌 大肠直肠癌、 甲状腺癌
食道癌、 大肠癌、乳癌
胃癌
大肠癌 肺癌、胃癌、 膀胱癌 口腔癌、直肠癌 肺癌 口腔癌、食道癌
蔬 果 防 癌 的 效 果 在 饭 前 食 用 最 有 效
胃癌 胃癌
生长期理论:
各种动物的寿命是本身的生长期5至7倍,人的生长期为20至25 年,那么自然寿命应该是100至170岁。
性成熟期理论:
一般哺乳动物最高寿命约相当于它的性成熟期的8至10倍,据此推 算人的性成熟期是14至15岁,那么人的自然寿命应该为110至150 岁。
胚胎细胞分裂理论:
从胚胎细胞分裂次数来分析,人类细胞分裂次数是50次,平均每次 分裂周期是2.4年,因此人的寿命是120年。
蔬果五七九、健康人人有
『天天五蔬果』:
美国在一九九一年(80年)所推动的『蔬果』健康饮食新概念 每日饮食中至少包括有 三份蔬菜 二份水果
『蔬果天天五七九』:
美国于二○○○年(89年)发现过去流行的蔬果饮食概念,因环境污 染等种种问题,已不足够,而做出的最新修正
每日饮食中至少包括有
五:三份蔬菜&二份水果(儿童:2~6岁学龄前儿童) 七:四份蔬菜&三份水果(女性:6~12儿童、少女、所有成年女性) 九:五份蔬菜&四份水果(男性:青少年及所有成年男性 )
癌症为综合诸多因素所造成,绝非单一因子,多留意每 一种可能性正面防治,勿杯弓蛇影、因噎废食
饮 食型态 与 癌 症
•消化器官
―食道癌、胃癌:[亚硝盐类、腌渍物、烟熏] ―结肠癌、直肠癌: [低渣、高脂]

理论课教案12

理论课教案12
癌症主要是由不良习惯引起的疾病,因此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癌症主要是调整膳食结构,对食物适当的加工烹调,科学的体育锻炼,这些远胜于用化学药物的预防作用。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据报道,癌症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直接关系。所以要注意饮食中蛋白质的供给。供给1.5克/千克体重/日,72*1.5=108克,使机体免疫球蛋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方可使机体抵抗力增强。此外,规律的生活、愉快的情绪可增强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癌症发病率。
(2)物理因素。种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突变是癌发生的主要原因,而电离辐射又是基因突变的主要诱因之一。X射线、CT检查逐年增多。X射线已成为人工电离辐射的最大来源。
(3)精神刺激。精神因素可以消弱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导致癌症发生。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是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医学心理学指出,家庭稳定、婚姻美满、人际关系和谐、具有真正可信赖亲友的人,其患病率明显低于生活孤独者或心理压力大的人。
(1)化学因素。首先食物中的污染物,包括食物污染霉菌后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食物添加剂如糖精、亚硝酸盐保存剂或其产物以及食物中过高的脂肪等。其次是环境中的污染物,这些物质广泛存在于人类周围的水、气、土壤中,防不胜防。工业污染使环境中致癌物增多所致。60多个国家大量调查表明,肺癌与吸烟关系密切,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30倍,主要原因是纸烟中含有强的致癌物“苯并芘”。
其中分化程度低、生长异常迅速、向四周扩散浸润的肿瘤细胞就是恶性肿瘤细胞,称为癌细胞。
癌症猛于虎-----我国癌症的危害日趋严重。
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人患各种癌症,约500万人被夺去生命。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癌症大国,目前,我国每死亡5人,就有1人死于癌症,每年用于癌症病人的医疗费用高达数百亿元。

大肠癌科普讲座 ppt课件

大肠癌科普讲座 ppt课件

哪些检查有助于诊断大肠癌?
• 凡出现早期症状者,应及早施行“一指三检查”
01
02
03
04
肛门指诊
可直接触及肿块及 检查盆腔转移状况, 对直肠癌尤为有效 而简易的检查法
乙状结肠镜
可作涂片及活体组 织检查,适用于乙 状结肠部位癌肿的 检查
纤维结肠镜
可检查更远部位的 结肠癌
X线检查
钡灌摄片法,可查整 个结肠的癌肿,目前 采用的气钡双重对比 造影检查,可发现较 小结肠癌(2厘米以内)
胆囊切除术后 有报道胆囊切除术后大肠癌发病率增高,认为与次级胆酸进人大肠增 加有关。
02 哪些人群易患大肠癌?
• 哪些人群易患大肠癌?
临床实践已证实,以下属于大肠癌的高发人群:
1. 30岁至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便血、大便频数、黏液便及腹痛者); 2. 大肠癌高发区,主要是大城市内的中老年人; 3. 有大肠癌癌前病变者,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者; 4. 有大肠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以及遗传性结肠病者; 5. 有盆腔放疗史者; 6. 有胆囊或阑尾切除史者;
• 其他检查
粪便检查 可作为普查筛选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 肿瘤标记物 血清癌胚抗原(CEA)、CA199测定 超声内镜检查 有时可用于大肠癌早期诊断,并且能区分早期癌位于粘膜内还是粘膜下层 影象学检查 CT、MRI等检查,对了解肿瘤外侵、发现转移灶很有帮助
以上检查中如发现异常肿块应取病理行确诊。
大肠癌早期有哪些症状?
Early symptom
大肠癌晚期临床表现?
Late symptoms
01 大肠癌的发生都与哪些因素相关?
• (一)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
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 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 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 改变有关。

大肠癌的症状

大肠癌的症状

大肠癌的症状大肠癌(又称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那么大肠癌的症状是怎样?在北美、西欧发病率有较高,美国结肠癌占全部癌死亡原因的第二位。

在我国大部分省市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五~六位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大肠癌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性,家族遗传性因素也有所报道。

由于癌瘤生长速度缓慢,在其达到产生症状、体征之前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

大肠癌的主要发病年纪应该是45-60岁患者,但是研究发现,现在大肠癌的发病年龄提前了15岁,发病主体已经成了青壮年。

据调查了解,最近几年,肠癌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增多,大约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45岁左右成为主要发病人群,癌龄至少提前了15年。

大肠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有多长,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以及病人的身体机能。

此外大肠癌晚期患者及家属应多了解大肠癌晚期的治疗知识,多和主治医师交流,对大肠癌晚期生存期的延长有帮助。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从北京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排名来看,肠癌的死亡率已经上升到所有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肠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有的可能只是腹部不适或者腹胀,这使得很多人并不在意,还有的患者因为出现便血症状而误以为是痔疮,结果耽误了治疗。

专家建议,大家应重视肠癌的筛查,健康人群45岁以上应每年做便潜血的检查。

大肠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有多长,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以及病人的身体机能。

此外大肠癌晚期患者及家属应多了解大肠癌晚期的治疗知识,多和主治医师交流,对大肠癌晚期生存期的延长有帮助。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第一: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常以血便为突出表现,或有痢疾样脓血便、里急后重,系因结肠下段或大肠癌肿糜烂坏死造成。

有时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形状变细,则由大肠远端癌肿引起的肠腔狭窄所致。

也可表现为腹泻与糊状大便,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粪质无明显粘液脓血,多因癌肿位于结肠上段,瘤体表面糜烂、炎症而导致的肠功能紊乱所致。

大肠癌科普总结报告范文(3篇)

大肠癌科普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发生在结肠和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

为了提高公众对大肠癌的认识,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报告将对大肠癌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总结。

二、大肠癌的定义及分类1. 定义:大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和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是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

2. 分类: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大肠癌可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两大类。

结肠癌又分为升结肠癌、横结肠癌、降结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直肠癌则分为低位直肠癌和高位直肠癌。

三、大肠癌的病因及风险因素1. 病因:大肠癌的病因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家族性结直肠瘜肉综合症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等遗传性疾病,可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 饮食习惯: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以及过量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均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 环境因素:环境污染、辐射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大肠癌的发生。

- 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2. 风险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肠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 性别:男性大肠癌发病率高于女性。

- 家族史:有家族性结直肠瘜肉综合症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大肠癌风险较高。

- 饮食习惯: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以及过量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

- 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

四、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诊断1. 早期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

- 粪便性状改变:粪便变黑或暗红色,便中带血,粪便变稀、有黏液等。

- 腹部不适:腹部疼痛、腹胀、腹部包块等。

- 体重减轻: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 贫血:不明原因的贫血。

2. 诊断:- 大便隐血试验:可初步筛查大肠癌。

-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第四大癌症死因:大肠癌
要建立肿瘤发展多阶段的多指标筛查方案
2015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男性和女性人群中第四大癌症死因。

要想尽早控制住结直肠癌,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因为早期结直肠癌的治愈率非常高,处于T1N0、T2N0分期的结直肠癌能根治性切除。

内镜筛查是早发现结直肠癌的有效途径。

但单一使用筛查内镜局限性大:内镜检查有创,无症状高危者依从性差;无法对高危人群实施预警;会产生大量无效筛查,消耗或浪费医疗资源。

为了提高对高危人群的识别能力,需要建立肿瘤发展多阶段的多指标筛查方案,针对高风险人群、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或早期癌,通过遗传、环境、肿瘤标志物、内镜影像等多种指标进行精准筛查,能明显降低筛查成本。

piR-54265:结直肠癌防治的潜在靶标?
近年来有研究团队聚焦于piRNA,这是在动物和人的生殖细胞中表达的一类新型小分子非编码RNA。

他们发现,部分piRNA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也有表达,其中piR-54265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piR-54265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结局密切相关。

他们的研究还显示,piR-54265能促进结肠癌细胞体外增殖和在裸鼠体内生长,且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凋亡,可促进PIWIL2/STAT3/p-SRC复合物形成及STAT3磷酸化。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开展了进一步研究发现,piR-54265通过抑制结肠癌细胞凋亡,可降低化疗敏感性。

而在直肠癌移植瘤小鼠中,piR-54265抑制剂瘤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可显著改善生存率,联合5-FU效果更好。

随后,该研究团队在218例接受术后化疗和317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开展了相关研究。

结果显示,piR-54265存在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并与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癌组织替代指标。

另外,血清piR-54265是鉴别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潜在指标:血清piR-54265低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获得缓解的可能性较高。

在各种常见癌症中,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piR-54265水平最高。

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随着时间推移,血清piR-54265水平逐渐降低。

在血液各组分中,只有血浆或血清中的piR-54265含量在结直肠癌患
piR-54265的研究方向
有研究团队目前正针对piR-54265开展以下更深入的研究工作:开展临床前瞻性研究,验证piR-54265对结直肠癌化疗疗效预测的有效性;检测结直肠癌治疗后复发患者血清醚、十四烷基磺酸钠和无水酒精等,这些硬化剂可引起快速的组织固定。

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考察了内镜金piR-54265含量升高情况,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复发监测指标;开展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验证piR-54265对结直肠癌预警和早期检测的有效性;寻找
piR-54265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而在其他恶性肿瘤汇总低表达的原因,等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或许能将piR-54265用于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从而造福更多的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