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驼峰信号》学习指导书.doc

《驼峰信号》学习指导书.doc

《驼峰信号》课程现场技能教学及岗位培训指导书第一章编组站与调车驼峰一、主要内容:木章主要讲解了编组站的类型、车场配置、作业过程以及调车驼峰的结构、类型和驼峰调车作业的特点、任务。

二、本章知识点及教学目标1、掌握1)编组站的类型及午场配置2)调车驼峰的类型2、了解1)编组站的作业过程2)驼峰调车作业3、理解1)驼峰调车的作业特点2)驼峰的平面与纵断面三、本章重点:编组站的类型及车场配直四、本章习题(一)、填空:1.编组站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为编组玄占o3.编组站_般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性质和作用不同,编组站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5.编组站车场的配置方式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在纵列式编组站,调车驼峰设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7.调车驼峰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组成。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叫调车场的头部。

9.列车的解体作业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

10.调车驼峰按其技术装备分为。

(二)、名词解释:1.钩车:2.钩距:3.溜放进路:4.中途连挂:5.分路道岔:6.峰高:第二章驼峰调车场的基础设备一、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讲解了驼峰调车场的信号基础设备及其控制电路以及调速及测量设备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驼峰课程设计报告11122222222222

驼峰课程设计报告11122222222222

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专业:自动控制班级:控091姓名:周欣然学号: 200908665指导教师:朱爱红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3 年 1月 11日1.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完成“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学习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掌握驼峰调车场头部信号平面布置图的设计,熟悉道岔控制电路和信号控制电路。

针对该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训练,加深学生对编组站驼峰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解,提高工程设计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设计任务(1)设计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2)驼峰信号控制电路的设计;(3)道岔转辙机的选型与控制电路的设计。

3.设计内容及说明3.1驼峰调车场头部信号平面布置图以纵列式编组站为依据,设计驼峰调车场头部信号平面布置图,该场设有32条编组线、2条推送线和2条禁溜线。

3.1.1驼峰调车场信号机及相关表示器驼峰调车场信号机包括驼峰信号机、线束信号机和其它调车信号机。

(1)驼峰信号机:应设在驼峰峰顶平坡与加速坡变坡点左侧,每个峰顶设一架。

用来指挥调车机车进行推送解体作业。

如附图01所示:T1和T2。

(2)线束调车信号机:一般设在线束头部,其作用是指挥机车在峰下线路间进行转线调车作业。

如附图01所示:D113、D115、D117、D119。

(3)其它调车信号机:用于一般的调车作业,如附图01所示:D129、D131、D133、D135、D137、D139、D141和D143 。

(4)线路表示器:调车线路表示器是上峰线束调车信号机的复示器。

采用一个单机构矮型色灯信号机,当上峰信号机开放时,表示器显示灯光为白色。

如附图01所示的B1~B32。

3.1.2道岔转换设备目前驼峰场采用的转换机有两种类型:电动转换机和电空转换机。

根据道岔和现场动力情况,一个场的转换设备类型尽量一致。

在有风压设备的条件下(如有采用风压减速器的驼峰场),应尽可能采用ZK型电空转辙机。

附图01所示站场图采用ZK型电空转辙机。

2013驼峰课程设计计划(20130222)

2013驼峰课程设计计划(20130222)

2013驼峰课程设计计划(20130222)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控制专业2010级驼峰信号课程设计计划及实施方案课程负责人:贺清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和实践性训练的教学环节。

旨于综合、深化地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从整体上全面掌握编组站驼峰调车自动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基本步骤,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提高工程设计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安排1、课程设计的培训自控系将于2013年5月9日(第11周)下午16:30在自控系607室进行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参加人员为全系教师,培训主讲教师为贺清。

2、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的安排进行驼峰信号课程设计的学生是自动控制专业10级四个班240名学生,计划由自控系15名教师指导,每位教师指导14~17名学生,具体学生分配计划见附录一。

由贺清负责给四个班学生下达设计任务,并对设计题目进行详细的讲解。

各指导教师的答疑时间在课程设计开始后汇总到学院教务办公室以便检查。

3、课程设计的进度安排及要求驼峰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安排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但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学完“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之后立刻可以进行实践性的训练,根据学院要求驼峰课程设计安排在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进行。

教学计划安排1周时间完成,按照学院要求按2周执行,具体进度安排见表1。

在学生进行设计阶段,要求各指导教师做好答疑工作,并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解,答疑次数不少于5次,具体的答疑时间及地点由各指导教师在课程设计开始后汇总到学院教务办公室以便检查。

各指导教师在2013年5月24日下午17点之前收齐本组所有课程设计报告,并完成评语的撰写和成绩的评定,提交给各班级负责人。

每组的指导教师指定成绩排在本组内最后一名的学生参加集体答辩。

表1 课程设计进度安排三、设计内容与要求1、设计主要内容(1)设计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2)驼峰信号控制电路的设计;(3)驼峰场与到达场间联系电路图的设计;(4)调车表示器点灯电路的设计;(5)道岔转辙机的选型与控制电路的设计(电气集中风动道岔、自动集中风动道岔、电气集中电动道岔、自动集中电动道岔);(6)车辆减速器的选型与控制电路的设计(Ⅰ、Ⅱ、Ⅲ制动位,重力式和非重力式,单台和两台);2、设计图纸要求(1)图纸用AUTOCAD软件绘制;(2)同一图册图纸的标题框大小必须统一一致,图内文字清晰、美观;(3)图纸标题框位于图纸右下角,格式与毕业设计要求一致。

第5 驼峰

第5 驼峰

三、车辆溜放的基本阻力
指车辆在平直线上溜行时, 除风阻力外所受的阻力。 1、产生原因: •车轮轴颈与轴瓦间的滑动摩擦或滚柱轴承的滚动摩 擦; •车轮踏面与轨面间的滚动摩擦; •车轮与轨面间的滑动摩擦; •车辆溜行中的冲击、震动和摇摆。 2、计算公式:
滑动轴承货车基本阻力为
R基=1.539+2.203〔e-0.0169t-e-0.0169(10.2+0.24Q)〕- 0.0107Q+(0.428-0.0037Q)v车±1.28σ+(1-k)×0.4 (N/KN) Q── 计算车辆总重,t; t──环境气温,℃; v车──车辆平均溜放速度,m/s; k──参数,驼峰溜放部分k=0,峰下车场k=1; σ──表示货车基本阻力离散程度的均方差,难行车取 “+”,中行车取“0”,易行车取“-”, σ的值按表5-12采用。
(一)全减速器点式调速系统
1、系统特点 全部采用减速器,通过在溜车径路上的几个固定地点设 置减速器制动位(点)对溜行钩车的速度进行控制
• 在驼峰溜放部分,Ⅰ、Ⅱ制动位采用定—定出口速 控方案,设有测重、测速、测风、测温度、湿度 及自动速控设备,进行间隔调速控制。
• 在车场部分,调车线上的Ⅲ、Ⅳ制动位减速器采 用变速控制方案。溜放钩车在Ⅲ、Ⅳ制动位的出 口速度是根据调车场内溜放车辆的单位总阻力、 调车场线路的纵坡、调车线的空闲长度等因素, 由计算机计算确定后输出给减速器控制装置,进 行Ⅲ、Ⅳ制动位目的调速控制。
பைடு நூலகம்
调速设备的分类
1.按调速功能分 (1)减速设备 (2)加速设备 (3)加减速设备 2.按制动方式分
(1)钳夹式车辆减速器
(2)非钳夹式车辆减速器
钳夹式车辆减速器(retarder)

驼峰课程设计

驼峰课程设计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1年12月30日目录1驼峰调车场头部信号平面布置图 (1)1.1调车场头部平面设计要求 (1)1.2调车场头部平面设计的具体规定 (1)1.2.1道岔类型 (1)1.2.2道岔绝缘区段 (2)1.2.3线束的布置 (2)1.2.4减速器制动位的位置 (2)1.2.5推送线和溜放线 (2)1.2.6迂回线和禁溜线 (3)1.3驼峰调车场信号机及相关表示器 (3)1.4道岔转换设备 (3)1.5轨道电路 (3)1.6自动化驼峰监测设备 (4)1.7信号楼及室内设备 (4)1.8其它设备 (4)2驼峰信号机继电联锁电路 (5)2.1定速、加速、减速三种溜放信号 (5)2.2向禁溜线或迂回线信号 (5)2.3后退信号 (5)3车辆减速器控制电路 (7)3.1车辆减速器控制方式 (7)3.2制动和缓解电路 (7)3.3表示电路 (8)总结 (9)附图1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 (10)附图2驼峰信号机继电联锁电路 (10)附图3车辆减速器控制电路 (10)1驼峰调车场头部信号平面布置图驼峰调车场头部平面设计是计算峰高和设计纵断面的依据。

头部平面的设计质量对调车作业的效率、安全和工程投资都有直接影响。

驼峰调车场头部布置的主要信号设备有调车信号机、转辙机、轨道电路、调速工具、信号楼、动力室、按钮柱及限界检查器等。

有些站场还装备机车信号设备。

调车信号用于指挥各类调车作业,且通常分为驼峰信号机、线束调车信号机及其他调车信号机;驼峰调车场溜放进路上的对向道岔,要求使用快速动作的转辙机;对监督机车车辆运行的轨道电路,在溜放部分要有防止轻车跳动造成轨道电路错误动作等要求;机械化驼峰调车场设置两个部位的车辆减速器,在调车线使用机械铁鞋调速,车辆减速器动力室供给车辆减速器制动能量或控制动力;信号楼的作用是集中控制信号、溜放进路、和调速工具,设置有关的控制机械和维修工区等工作用房;限界检查器用来检查超下限车辆,达到保护车辆减速器的目的;按钮柱是为了使有关现场作业人员在发现影响或危及作业安全的问题时,能够及时关闭驼峰信号。

驼峰试验方案

驼峰试验方案

武汉北驼峰溜放综合试验方案一、试验的工程前提条件1.联锁部分按照试验需要正常排列进路。

2.驼峰、峰尾及推送线的线路具备通行条件。

3.驼峰各部设备(含减速顶)安装、调试、验收完毕。

4.驼峰动力系统调试完毕,设备工作正常。

5.为调机自动化提供相应环境。

二、驼峰轨道电路压道除锈方案1.机车车辆基本要求:DF7调车机车2台,C70重车20辆。

每1台机车10辆重车为1列,按调车作业模式(牵引-推进)往复运行。

建议:DF7调车机车或DF4机车4台,C70重车40辆。

每2台机车20辆重车为1列,机车挂在车列两端。

2.配合单位及人员⑴江岸机务段提供机车司乘人员,负责机车驾驶。

⑵施工单位负责调车作业领导(计划编制、下达);调车作业指挥(包括推进运行时车列前段引导,安排专人在机车负责联控);负责办理、确认进路;负责调车联控;负责压道后线路及道岔的整修和调试;负责车辆防溜工作。

3.安全措施⑴施工单位负责在压道除锈时将峰下第一分路道岔锁闭定位。

⑵施工单位进行停车器除锈等上道作业必须利用天窗时间,并登记要点和安排人员防护。

⑶施工单位将到达场推送进路相关道岔锁死在至驼峰场推送线位置。

⑷电务段负责确认第1、3条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4.基本要求⑴计划利用5天时间,对上行、下行两个驼峰场全部股道从下行到达场,上行到达场道推送线进路至编组线测长最末端的钢轨及禁溜线和联络线压道除锈,为溜放试验做准备工作。

⑵每股道压道6-8次,以电务测试轨道分路达标、测长标准为止(安排低于10km/h一次,以便调机自动化试验)。

⑶每天8:00-18:00作业,机车每4-5天进库1次,不进库时与车列连挂在编组场停放,施工单位和武汉公安处安排人员看守。

⑷编组II场分为A区(1-24道,不含2、3、4、21、22、23等未开通线路)、B区(25-48道,不含25、26、27、45、46、47等未开通线路),编组V场分为C区(1-24道,不含2、3、4、21、22、23等未开通线路)、D区(25-48道,不含25、26、27、45、46、47等未开通线路)。

驼峰课程设计报告

驼峰课程设计报告

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专业:自动控制班级:控 1101姓名:王燊学号: 201108704指导教师:许丽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 年 5 月 29 日1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设计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驼峰信号控制电路和调车表示器点灯电路。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训练,能够综合运用驼峰专业知识和铁路信号工程制图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工程设计的能力。

2设计内容及要求本次课程设计通过使用AutoCAD软件与TB10062-99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设计并绘制双峰上行32股道的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驼峰信号控制电路图以及调车表示器点灯电路图,正确掌握各设备的设置目的、工作原理以及电路的工作原理。

要求独立完成,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与完善。

设计报告能够充分说明所涉及的内容,语言流畅,逻辑性强,书写规范。

3设计图纸说明本次课程设计共绘制三张CAD图纸,即:(1) 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如附图1所示)。

(2) 驼峰信号控制电路图(如附图2所示)。

(3) 调车表示器点灯电路图(如附图3所示)。

3.1 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本次课程设计的课题是32股道上行站场,根据TB10062-99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设计中调车线的设计方案为4线束*8股道,并设有2条推送线、2条禁溜线与2条迂回线。

线上设备包括:驼峰信号机,8mm测速雷达,踏板,减速器,测长设备,测重设备,如附图1所示,具体布置如下:(1) 驼峰信号机:设在驼峰峰顶平坡与加速坡变坡点左侧,每个峰顶设一架。

用于指挥调车机车向峰下推送进行解体作业,如图中的T1与T2。

调车信号机用于指挥各类调车作业。

通常将调车信号机分为峰上调车信号机与线束调车信号机。

线束调车信号机一般设在线束头部,其作用是指挥机车在峰下线路间进行转线调车作业,如图中的D322、D324、D332与D344等。

驼峰调车及自动化

驼峰调车及自动化

驼峰调车控制及自动化应用综述(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摘要:随着铁路快速发展,路网上编组站需重新布局规划,驼峰的设计是首先涉及的问题。

调车驼峰是铁路编组站的核心设备,是提高铁路货物运输能力的关键设备。

驼峰自动化的核心是车组溜放速度控制。

驼峰自动化系统的完善节约了列车解体的时间成本,提高了铁路编组站的作业水平,不仅提高了驼峰作业效率和编组站的改编能力,且保证作业安全。

驼峰设计的合理与否对于减少工程投资,运营费用乃至提高编组站整体作业效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驼峰系统;驼峰自动化;调车技术;信号机;自动化系统一、驼峰系统及意义驼峰是编组站的主要特征,它是地面上修筑的犹如骆驼峰背形状的小山丘,设计成适当的坡度,上面铺设铁路,利用车辆的重力和驼峰的坡度所产生的位能辅以机车推力来解体列车的一种调车设备,是编组站解体车列的一种主要方法。

在进行驼峰调车作业时,先由调车机将车列推向驼峰,当最前面的车组接近峰顶时,提开车钩,这时就可以利用车辆自身的重力,顺坡自动溜放到编组场的预定线路上,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调车作业的效率。

驼蜂一般设在调车场头部,适合于车列的解体作业。

驼峰根据设备条件的不同,可分为简易驼峰、非机械化驼峰、机械化驼峰、半自动化驼峰和自动化驼峰。

驼峰的范围是指峰前到达场与调车场之间的一部分线段,包括推送部分、溜放部分和峰顶平台等。

驼峰调车控制系统为在驼峰调车场上控制货车溜放进路和溜放速度,实现车列自动分类解体和编组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

它主要包括调车场头部溜放调车控制和峰尾调车进路控制两部分。

头部溜放调车控制又分为驼峰指挥系统、机车推峰速度控制、货车溜放进路控制以及货车溜放速度控制。

为了强化铁路编组站,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实现驼峰自动化。

驼峰调车作业的自动化,主要包括:车辆溜放速度的自动调节和自动控制;车辆溜放进路的自动选排和自动控制;驼峰机车推送速度的自动调节和自动控制;摘解风管和提钩作业的自动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驼峰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自动控制
班级: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武晓春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4 年 5月 29日
1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完成“驼峰信号自动控制”和“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课程学习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针对该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训练,加深学生对编组站驼峰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解,提高工程设计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夯实基础。

2设计内容及要求
设计32股道双峰2场上行场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完成驼峰信号控制电路的设计,自行设计道岔转辙机的选型与控制电路完成电气集中风动道岔控制电路的设计。

3设计说明
3.1设计32股道双峰2场上行场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
以纵列式上行编组站为依据,设计驼峰调车场头部咽喉信号平面布置图,该场设有32股道两条推送线和两条禁溜线迂回线。

如附图1所示。

3.1.1驼峰信号机
驼峰信号机应设在峰顶平台与加速坡变坡点处,每条推送线设一架。

其作用是指挥调车机车进行推送解体车列。

如附图1所示的T1、T2,驼峰信号机采用四灯八显示的高柱信号机,显示内容及意义如下:
一个绿色稳定灯光——准许机车车辆按规定速度向驼峰推进;
一个绿色闪光灯光——准许机车车辆加速向驼峰推进;
一个黄色闪光灯光——准许机车车辆减速箱驼峰推进;
一个红色闪光灯光——指示机车车辆自驼峰后退;
一个月白色闪光灯光——指示机车车辆去禁溜线取送车;
一个月白色稳定灯光——指示机车到峰下;
一个红色稳定灯光——不准机车车辆越过该信号机;
一个黄色稳定灯光——准许机车车辆向驼峰预先推进,但不能越过该信号机。

上述显示的黄色灯光仅仅是指示机车向峰顶预先推进,而没有允许列车溜放的含义。

也就是说,机车将车列推进至峰顶前的预定地点时要停车,而不允许越过驼峰信号机。

3.1.2束调车信号机及线路表示器
在每一个线束分歧道岔处设置线束调车信号机,分上峰和下峰两两个方向。

如附图1所示:D234、D236、D238、D240、D246、D248等。

这类信号机的作用是挥调机车在
峰下调车线路间进行车辆转线整理等调车作业。

当驼峰调车场有二台或二台以上调车机车在峰下进行调车作业时,由于每一线束只设一架上峰方向线束调车信号机,往往难以区别指挥哪一台机车向上峰方向作业,为此,可在调车线上设置线路表示器,进路开通的一架线路表示器复示开放的上峰方向线束调车信号机,点亮一月白灯。

如附图1所示:B1、B2、B3、B4、B5、B6等。

3.1.3峰上调车信号机
除了驼峰调车信号机和线束调车信号机,其他的调车信号机均属峰上调车信号机。

如附图1所示:D202、D204、D214、D216、D212、D210等。

这类信号机与一般平面车站的调车信号机的作用相同,用于指挥调车机车进行除解体和车场转线、整理以外的其他作业。

3.1.4按钮柱
按钮柱是为关闭驼峰信号机而设的,如附图1中的AZ2、AZ6等。

3.1.5雷达及踏板
为实现计算机实时控制设有各种监测设备,设置了测速设备雷达、测重设备踏板。

如附图1中所示:L2301~L2332、T3301~T3332等。

3.1.6限界检查器
设置车辆减速器的驼峰调车场,应该配备车辆减速器的限界检查器。

限界检查器的设置位置受线路布置限制,应在每条推送线上,一般距峰顶80-100m处。

如附图1所示:XJQ1 、XJQ2。

3.1.7测重设备
车辆的重量是编组站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

不仅是控制非重力式减速器的必不可少的依据;在减速器+减速顶的点连式调速系统中,减速顶对车辆的减速作用的大小和车辆重量直接相关;人工或自动编制编组计划时也需要车辆重量信息作参考。

为了实现对列车重量的测量在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中专门设置了测重设备。

如附图1所示:CZ201 、CZ202。

3.1.8测长设备
调车线空闲长度参数不仅是自动化调速系统的基本参数之一,也是调车场自动化其他子系统的重要参数,为了测量调车线连续的空闲长度从而设置了测长设备。

如附图1所示:C1G~C32G.
3.1.9信号楼
主要作用是集中控制信号、道岔、调速设备。

其设置位置一般设在瞭望条件好、便于操纵设备和有利于作业人员互相联系的地方。

自动化驼峰调车场只有一个信号楼。

3.2驼峰信号控制电路的设计
信号控制电路采用两级控制。

第一级是信号继电器电路以及为实现联锁条件而设的其它继电器电路,它是室内完成联锁运算的主要环节(如附图2所示)。

第二级是信号点灯电路,完成从继电器室内至室外信号机点灯的任务。

驼峰信号机是,由上部信号楼值班员进行控制。

对应每架信号机的显示设有六个二位自复式按钮:“定速”按钮LA、“加速”按钮LSA、“减速”按钮USA、“后退”按钮HTA、“向禁溜线”和“峰下调车”共用按钮DA、“停止”(关闭)按钮HA。

值班员根据现场作业情况,需要开放什么信号就按压相应的按钮。

每一个按钮设一个信号继电器,分别为:绿灯继电器LJ、绿灯闪光继电器LSJ、黄灯闪光继电器USJ、月白灯闪光继电器BSJ、红灯闪光继电器HSJ或后退继电器HTJ。

开放信号必须要满足必要的联锁条件,否则会造成不安全因素甚至导致重大事故。

D项联锁内容是溜放作业、后退作业、向禁溜线作业机车车列都占用推送部分,因此要检查推送线上的敌对信号机未开放;推送进路上的相关道岔在规定位置;推送进路锁闭(推送进路锁闭继电器TSJ落下);灯丝完好(灯丝继电器DJ吸起);防止重复开放信号的条件具备(防止重复继电器FCJ吸起)以及现场无意外发生(各取消信号按钮QXA在定位)等。

A项联锁内容是与溜放信号有关的条件,开放定速、减速、加速三种溜放信号时除了D项联锁内容外,还应检查溜放进路上的敌对信号未开放;进路上不属于驼峰道岔自动集中的道岔在规定的位置,如附图2所示的T1开放溜放信号进行全场溜放310#道岔应在定位,312#道岔应在反位;车辆限界检查在定位(限界检查继电器XJJ吸起)以及减速器动力源压力正常(报警继电器BOJ落下)等。

B项联锁内容是与去禁溜线进路有关的条件。

如去禁溜线时的敌对信号未开放;相关道岔位置正确。

C项联锁内容是后退进路的条件。

后退进路情况较复杂,因为后退的车列有时较长有时较短,这由禁溜车在车列中的位置决定。

若后退的车列较短,占用的后退进路较短,
只在驼峰场内,只检查驼峰场的联锁条件。

若后退的车列较长,需占用到达场的咽喉区,则还必须有场间联系的条件,即到达场未占用该进路,敌对信号未开放。

3.3道岔转辙机的选型与控制电路的设计
在本次课设的过程中我设计的是电气集中风动道岔,设计4型电空转辙机控制电路。

电空转辙机具有比电动快速转辙机更快的转换时间和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特点,以及电空型车辆减速器的发展及大量使用,为电空转辙机的运用提供了动力源,使电空转辙机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ZK4型电空转辙机是在ZK3及ZK3-A型电空转辙机基础上优化结构设计,采用先进气动元件及相关技术研制的,是ZK3-A型电空转辙机的换代产品。

安装于道岔左侧或右侧。

电路用二级控制方式的六线制电路,第一级是道岔操纵继电器,第二级是动作电路即定位、反位电磁阀电路。

道岔操作继电器DCJ采用极性保持继电器,用道岔手柄DS的定位、反位接点或道岔自动集中有关继电器接点分别接通DCJ的1-2和3-4线圈。

电路中还要检查轨道电路空闲状态及其他联锁条件,当上述条件满足,DCJ励磁转极。

由DCJ转极接点接通第二级电磁阀电路,使道岔转换。

在自动化驼峰中,一般不设DHJ,道岔恢复时间的设定由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完成。

通过计算机输出接口驱动DJ、FJ实现道岔转换。

具体电路图如附图3所示。

4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是上行驼峰场头部信号平面布置图的设计,开始的几天我针对这个课题的任务要求从图书馆、上网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然后设定了本课题的设计方案。

在本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跟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我按时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在此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完善自我,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懂得了理论和实际联系的重要性。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不仅要把理论知识掌握牢固,更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两周的努力,终于将驼峰课程设计完成了。

在这次设计中我还看的了同学的友爱,当遇到困难时只要他们知道的就会耐心地指导和帮助,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武师的关怀和悉心指导及研究生学长的耐心讲解。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不仅使我学到了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也让我明白了不畏困难、勇于攀登艰难的重要性,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觉得这次课程设计既能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还能增进友情。

5附图
附图1:32股道双峰2场上行场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
附图2:驼峰信号控制电路图;
附图3:道岔转辙机的选型与控制电路图(电气集中风动道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