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区域环境管理

合集下载

办公室环境管理规定(四篇)

办公室环境管理规定(四篇)

办公室环境管理规定办公室是一种工作场所,为了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许多组织制定了办公室环境管理规定。

下面是一个关于办公室环境管理的____字规定范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和高效的办公环境,促进员工的生产力和福利,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

第三条:员工应遵守本规定,公司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第二章:办公室布局和装潢第四条:办公室布局应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需求和舒适度,保证适当的工作空间和通行区域。

第五条:办公室应保持清洁整洁,每天进行必要的清扫和卫生保洁。

第六条:办公室装潢应注重环保原则,使用无毒、低挥发性的材料和家具。

第三章:室内温度和通风第七条:办公室内的温度应适宜,公司应根据气候和季节调整室内温度。

第八条:办公室内应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保证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定期清洁。

第九条:办公室应配置适当数量的空调和加湿器,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第四章:照明第十条:办公室内的照明应充分考虑员工的视觉需求和健康,避免眩光和阴影。

第十一条:办公室照明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清洁,确保正常运转和照明质量。

第十二条:公司应鼓励使用自然光线,保证办公室的自然采光。

第五章:噪音控制第十三条:办公室内应控制噪音,减少噪音对员工工作和健康的影响。

第十四条:公司应提供必要的噪音防护设备,如隔音墙、噪音屏障等。

第十五条:员工应保持室内安静,尽量减少噪音污染。

第六章:空气质量和污染控制第十六条:办公室内应避免使用有害物质,如甲醛、苯等有毒气体。

第十七条:公司应定期检测室内空气质量,确保空气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第十八条:办公室内应保持干燥清洁,防止霉菌和细菌滋生。

第七章:饮用水和卫生设施第十九条:公司应提供安全、干净的饮用水,保证员工的饮水安全。

第二十条:公司应配备足够的卫生设施,如洗手间、盥洗设施等,保证员工的卫生健康。

第二十一条:员工应正确使用和保护卫生设施,保持环境整洁。

环境管理讲义(5,6)

环境管理讲义(5,6)
硫浓度平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比上年度下降近8
个百分点。人口集中、机动车较多的大型城市氮氧化物污
染相对较重。
与上年相比,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由 33.1%上升到36.5%,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由40.6%下降到 33.1%。 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 27 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 家二级标准,7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13个城市空气质量 超过三级标准。 酸雨出现的区域与往年相比无明显变化,基本维持了近
的城市属中度污染,53.3%的城市属轻度污染,15.4%的城市 声环境质量较好。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基本处理轻度污染。 2000年,监测176个城市的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范围 在 47.2~65.8% 分贝( A)之间。 6.2% 的城市污染较重,
49.4%的城市属中度污染,33.0%的城市属轻度污染,11.4%
中山市市域环境卫生控制性规划三角镇东风镇小榄镇古镇镇东升镇港口镇沙溪镇横栏镇五桂山镇板芙镇三乡镇至广州至江门南头镇中山市环境卫生科技研究所镇区界垃圾填埋场现状垃圾填埋场规划垃圾焚烧厂规划垃圾堆肥厂规划中山市中心城区中山港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环境工程系垃圾焚烧厂现状老虎坑流水坑33系统管理从社会系统工程角度出发解决垃圾问题首先抓源头管理制定了2010年源头减量化30的目标及相应政策措施
一、农村环境及城镇环境
狭义的农村环境只指乡居和田园、山林、荒野,广 义的则还包括小城镇 。它们与城市环境有很大差异。农村不
会产生城市中那样的交通紊乱、废物堆积、污染严重等问题。 但是农村环境,特别是小城镇环境,与纯自然环境也有很大 的不同。以农田环境为主体的狭义农村环境,因大量农业生产新 技术(比如农药的使用)的不断引入,使其与纯自然环境的差异
几年形成的格局。降水年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区域环境管理

区域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区域环境管理
1、区域的概念 地球表层的一个空间系统 四维空间
区域环境管理
2、区域的分类 按行政区划:7大行政区 按经济功能区:4大经济圈 按地形地貌:三大地带(东 中 西)
区域环境管理
2、区域的分类 按行政区划:7大行政区(东北 华北 西北 西
南 华东 华中 华南)
按经济功能区:4大经济圈(首都经济圈 华东 经济圈 华南经济圈 辽中南经济圈)
环境管理
按地形地貌:三大地带(东 中 西) 中部9省:河南 山西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吉
林 辽宁 黑龙江
泛株三角
“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 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 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 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 “9+2”.
3 区域环境管理的原则
“以新带老” “先重后轻” “先急后缓” “难易并举”

办公环境区域管理制度

办公环境区域管理制度

办公环境区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办公环境区域管理,营造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身心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一切办公场所和区域的管理,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洗手间等。

第三条办公环境区域管理原则是始终以员工需求为导向,以整洁、安全、舒适、便利为目标,注重员工的办公体验和工作环境的质量。

第二章办公环境区域管理的组织架构第四条设立办公环境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落实和监督办公环境管理制度。

第五条委员会成员包括单位领导、环境管理部门负责人、各部门主管和员工代表,由单位领导任命。

第六条环境管理部门是具体负责办公环境各项管理工作的部门,负责日常维护、整理、清洁等工作。

第三章办公环境区域管理的内容第七条办公区域布局应合理,办公桌、椅、文件柜等设施要保持整洁、无障碍,确保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第八条办公区域的卫生应定期清理卫生,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清洁,定期进行灭菌消毒,保持空气清新。

第九条办公区域的安全要求严格,应安装灭火器、急救箱等应急设备,预防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十条办公区域的设施设备要保持良好状态,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使用和安全。

第四章办公环境区域管理的实施第十一条员工应遵守和执行办公环境区域管理制度,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安全和秩序。

第十二条员工应爱护单位的办公设施和设备,不得私自调整或移动,若有损坏应及时报告维修。

第十三条员工在工作期间禁止吸烟、随意摆放杂物、大声喧哗等影响他人工作和休息的行为。

第五章办公环境区域管理的监督与考核第十四条环境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办公环境进行评估,对违反管理制度的员工进行纠正。

第十五条环境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检查和巡视,对存在问题的办公区域进行整改和改进。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由环境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对办公环境区域的管理起着指导作用。

第十八条本制度修订时,须经环境管理委员会审议并报单位领导审批,并公布施行。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5.1 环境管理概述教案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5.1 环境管理概述教案 湘教版选修6
由此可见实施环境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或重要保证)。
(二)环境管理的分类
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 专业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造成,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三个层次:个人、企业、政府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国家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以此来推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地进行。
(3) 环境管理的手段
(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2)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二、中国环境管理思想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谁污染谁治理3、Fra bibliotek化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概念: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按照经济建设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体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简单地说,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目的: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双重目的。其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5.1 环境管理概述
一、环境管理的涵义
(一) 环境管理的概念
运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手段、限制人们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综合决策、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达到既能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的目的。
解读: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

区域环境管理-课件

区域环境管理-课件
境管理。
5.1.2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 城市环境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来调节 城市中人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改善城市 生态结构,并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和教育 等手段,限制和禁止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
• 5.1.2.1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 5.1.2.2 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 5.1.2.3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 具体做法首先是推行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 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理论基础-环境容量。
– 环境所能接受的污染物限量或忍耐力极限,一般称为环境 容量,即单元环境中某种污染物质的最大允许容纳量 。
•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包 括如下内容:
– 排污申报制度 – 总量审核 – 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
5.2.2农村环境管理的目的
• 农业环境管理是依据国家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政 策和规划进行监督管理的,它是环境管理的一个重 要方面。
• 目的: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 系,处理农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 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通过全面规划和合理利用自 然资源,从而达到既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 不断增长的需求,又要保护和建设好农业劳动者的 生产和生活环境,保持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促进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农业和乡镇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
• 前苏联在70年代设立了城市建设研究所和城市环境保护研究 室,就城市环境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将 城市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纳入各类城市的规划设计中。
• 日本在1974年制定了国土利用计划法和全国的国土利用规 划,并把城市环境规划纳入到城市建设规划中。
• 中国的城市环境管理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城市 污染源调查和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开始起步,在 1979年成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以管促治,管治 结合”的方针之后,城市环境管理走上了综合防 治的轨道。由于城市环境中的各要素存在着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对城市生态系统又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城市环境 管理也逐渐由单纯环境污染控制转向城市生态环

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5.1环境管理概述素材湘教版选修619

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5.1环境管理概述素材湘教版选修619

20 80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规和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等所组成的环境保护法体系。

(3) 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利用价值规律, 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 控制生产者在资源开发中的行为,以便限制损害环境的社会经济活动, 奖励积极治理污染的单位,促进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在环境管理中的杠杆作用。

方法主要包括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对积极防治环境污染而在经济上有困难的企业、事业单位发放环境保护补助资金; 对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单位, 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征收排污费; 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处以罚款;对排放污染物损害人群健康或造成财产损失的排污单位, 责令对受害者赔偿损失; 对积极开展“三废”综合利用、减少排污量的企业给予减免税和利润留成的奖励; 推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征税制度等。

(4) 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是指借助那些既能提高生产率, 又能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来达到保护环境目的的手段。

运用技术手段实现环境管理的科学化包括: 制定环境质量标准; 通过环境监测、环境统计方法, 根据环境监管资料以及有关的其他资料对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污染状况进行调查; 编写环境报告书和环境公报; 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交流推广无污染、少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及先进治理技术; 组织环境科研成果和环境科技情报的交流等。

许多环境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都涉及许多科学技术问题, 所以环境问题解决得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

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 就不能及时发现环境问题, 而且即使发现了, 也难以控制。

例如, 兴建大型工程、围湖造田、施用化肥和农药, 常常会产生负面的环境效应, 这说明人类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 没有科学地预见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宣传教育手段。

宣传教育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

办公环境安全管理规定

办公环境安全管理规定

办公环境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办公区域的环境管理,保持环境的整洁、清新、怡人,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的环境管理,是指公司办公区域的清洁和绿化管理。

第三条行政部为公司办公区域环境管理的归口管理监督部门。

第二章环境管理的范围和要求第四条环境管理的范围:1、清洁管理的范围: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洗手间、走廊、楼道等部位及各类办公设施设备。

2、绿化管理的范围:包括总裁室、副总裁室、会议室、会客室、各部门办公室、入口处,走廊及其他需要进行绿化布置的地方。

第六条环境管理的要求:1、清洁人员应在员工上班前和下班后做好日常保洁工作;- 1 -2、地面(地毯)保持整洁,无污迹;3、天花板、墙面、墙角保持无灰尘,无蛛网;4、会议室保持整齐、洁净,茶具充足,并及时清洗、消毒,做到无污渍;5、洗手间保持空气清新,无异味,场地整洁,卫生用品齐全,不断档;6、门窗、走廊、楼梯、踢脚线、空调送风口等部位保持无灰尘、无污迹;7、窗帘、垃圾筒、灯具、电源开头及插座等设施保持无破损、无尘垢;8、办公设施设备摆放整齐,无灰尘、无污迹;9、各办公室的茶具按时清倒,无遗漏;10、绿化植物无灰尘,花盆内无茶叶、烟蒂等杂物。

11、办公垃圾和洗手间垃圾及时收集,做到无积压。

12、办公桌上无浮尘,物品摆放整齐,水具无茶锈、水垢;桌椅摆放端正,各类座套干净整洁第三章卫生用品的管理第五条卫生用品的范围:包括吸尘器、洗洁精、除虫剂、抹布、扫帚、畚箕、拖把、水桶、梯子及其他用品。

- 2 -第六条卫生用品的采购与保管:1、行政人事中心根据需要和库存,编制环境管理用品的采购计划,由行政部经理签署意见,经分管副总裁理审核,报总裁审批后实施。

采购时应对市场上清洁绿化用品的品牌、质量、价格进行调查,力求价廉物美。

2、行政人事中心对所采购的用品进行验收、登记和入库(绿化植物即摆放于办公区域)。

3、各部门人员应本着合理、节约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填写领用单,经行政人员审核,行政经理审批后领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区域环境管理
(Region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5.1 城市环境管理
§5.2 农村环境管理
§5.3 流域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按物质流分为资源环境管理、产业
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
其中区域环境是各种环境物质流的交流、汇
通、融合、转换的场所。
化发展的的特点体现在四方面:政府主导;“摊大饼”式
扩张;发展速度快;环境问题突出。
(二)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社会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环境压力
最大的地方。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 市、呵护地球家园”,表明城市环境保护对于全球可持 续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呈加剧蔓延的趋势,已由过 去的单个城市污染发展为区域性城市污染,污染物也由 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我在二、三十多年内集中爆发了 发达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城市环境问题。这种问
水大量排放到大批河道,导致流经城市的河道90%受到污染,
75%的湖泊富营养化。 在46个重点城市中,仅有28.3%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良 好,26.1%的城市水质较好,45.6%的城市水质较差。目前黄 河干流近70%的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已不能满足水质标准, 中上游的石嘴山市、包头市、三门峡市饮水功能区更成为水
质达标 “零分区”,2004年全年无一天达标。
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地面沉降的问题日益 突出,在东部地区的大城市更是如此。据调查透露,我 国有5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 害,沉降面积扩展到9.4万平方公里,出现地下水降落 漏斗180多个,发生岩溶塌陷1400多起,海水入侵面积 逐年扩大。 以上海为例,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高 楼数量迅速增加,地表不堪负荷,加之长期存在的地下 水超采,导致陆地沉降现象日益严重,平均每年下沉l 厘米,已经影响到了地铁和高层建筑的安全。除此,长 三角、环渤海地区的整体情况情况也基本相当。
城市中各类噪声源
突发事件引发的环境危机
近年来,由突发事件引发的环境危机屡屡出现,已成 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2004年2月的四川沱江 特大污染事件,由于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化肥厂违 规技改并试生产,设备出现故障后,氨氮含量超标数十倍 的废水倾泻而下,严重导致陀江流域严重污染,下游部分 城市停水,逾百万人受影响,成为唐山大地震之后,我国 持续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的一次城市停水事件。 2004年4月,重庆天元化工厂氯气泄露爆炸事故直接造 成20余人死亡,300余人中毒或受伤,15万余人紧急疏散。 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引发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下游城市供水的影响大大超过陀江 污染,一度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并直接导致了原国家 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的离职。
不容忽视。城市空气污染极大地妨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据中
国环境规划研究院研究发现每年我国 30万人死于户外污染,11万人 死于户内的污染。空气污染对城市居民健康的影响要远大于农民。
研究现状: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现状与特征
0.65 0.6 0.55
concentration of PM10(mg/m3)
突发性环境事件
城市土地占用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
建筑过密、光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污染
(三)城市环境管理的发展
50、60年代的“环境公害”在许多大城市相继泛 滥,使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和影响。城 市环境管理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许多国家 开展了城市环境问题的研究与管理工作,从而推动了 全球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 我国从70年代开展环境问题的防治研究,重点集 中在城市污染源的调查和城市环境质量的评价方面。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城市环境管理方式实现了 由污染控制向生态环境综合防治的转变,逐渐走上了 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区域环境的特征
整体性
一个区域是更大区域的组成部分
自然环境连续性—北京的空气是否自己的? 经济分工与协作的联系 区域性 地理区域的分异规律 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行政区划分割
区域环境管理与环境价值观
强调满足人类需要 重长期利益、增长率
社会可持续 环境价值
⑶ 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1989年,国务院环境保委员会决定在全国开展城市环 境综合整治和定量考核工作,全国已有570个城市开展了 该项工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直接对46个环境保护重点城 市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合中国城市的环境状况, 国家规定考核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 四大类共24项指标。 定量考核工作促进了城市政府对环境保护认识和重视 程度不断提高,环保机构得到加强,环保投入不断增加, 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城市环保部门工作的规 范化,并为创建回家环保模范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Oct. 20
Oct. 21
超细的新粒子生成值得关注(广州、北京)
城市工业大气污染
城市汽车尾气污染
阳光明媚的乌鲁木齐, 五分钟后黄沙蔽日弥漫了整个天空。
北京受到沙尘暴的袭击
北京受到沙尘暴的袭击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得水质恶化成为威胁城市可持续发展 的另一重大环境问题。据“年度报告”显示:全国城市生活 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29.4%,处理率为0的城市有178个,占 总数34.8%,一些城市把未经处理或简单处理后尚未达标的污
区域环境管理是环境管理中的重点。
区域环境管理
(Region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环境管理的重点是区域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的目标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区域上
区域是相对概念,是环境管理的基础 环境保护的“属地管理”原则 区域环境管理的特点
着眼整体性: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 强调区域性: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
重点城市污水处理率增长趋势
86 84 82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1 3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生活垃圾处理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重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变化趋势
重点城市建成区绿化率增长 趋势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实施成效
目前城市空气污染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大气灰霾。近年来灰霾
在黄淮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始呈现区域性的特征,特别是
在城市密集地区,这种现象更加严重。以珠三角为例,现在一年四 季都受灰霾困扰,灰霾己经成为其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珠三角的
灰霾已经客观上影响到了香港。
室内空气污染也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越来越重要的一个方面。 由于城市居民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工作或生活,因此室内污染的影响
经济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 生态良性发展
特定的环境对人 的生存、发展所 具有的意义、功 利、好处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一、城市的环境管理
(一)城市与城市化的发展
⑴ 城市 以非农人口为居民主体,以空间与资源环境利用为基 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征,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的一
个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科技和文化为一体的
噪声污染已成了城市环境公害之一。在由环保部监测 区域声环境的312个城市中,108个城市为轻度污染,占 34.6%;9个城市为中度污染,占2.9%;1个城市为重度污 染,占0.3%。除了国家就噪声防治专门立法外,一些地方 也出台了一些法规,如天津市颁布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管理办法》,沈阳市已将噪声污染防治纳入立法项目。 噪声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对人民健康也造 成很大危害,城市居民对此反应非常强烈。以北京为例, 2004年,北京市民对环境污染的投诉中,噪声污染投诉量 居第一位。
Oct. 5
2003.4.1
2003.6.30 2003.9.28 2003.12.27 2004.3.26 2004.6.24 2004.9.22 2004.12.21
Fig 1.3 The daily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PM10 in Beijing in 2003 and 2004
娱 乐 设 施
人 口 分 布 与 动 态
市 场 条 源 业 件 资 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收 入 水 平
经 济 基 础
技 术 条 件
风 景
风 貌
建 筑 特 色
文 物 古 迹
地 地 土 水 气 植 动 微 生 形 质 壤 文 候 物 物 物
房 道 管 土 废 废 废 噪 地 利 屋 路 线 用 气 水 渣 声
⑶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
3 2 1
0.5 0.45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2003.1.1
PM10 Standard Value PM10 Value Monitored
细粒子 PM2.5污染 城市化的快速发 PM10 是绝大多 Oct. 4 更加严重。 展,颗粒物污染 数城市的首要污 呈现区域性; 染物;
(四)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
⑴ 合理进行城市规划,推行城市环境功能区管理
●重点保护区:一般指风景旅游区、文物古迹、疗养区、 度假区等; ●一般保护区:以居住、文教、商业活动为主,综合环境 质量较高的区域; ●污染控制区:目前环境质量较好,但需要严格控制新污 染源的工业区; ●重点治理区: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在规划中需要加强治 理的工业区,国家(省、区)确定的重点污染区。 ●新经济开发区:土地开发强度大、环境影响强烈的区域。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实施成效
2.8 2.6 2.4 2.2 2 1.8 1999 2000 2001 2002 环保投资指数% 2003 2004
%
50 40 30 20 10 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