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章 机械运动 本章复习课》优质课教案_2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章 机械运动  本章复习课》优质课教案_2

“二三六”模式学导案课题课型时间《机械运动》复习课复习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3、了解机械运动4、明确什么是参照物及参照物的选择。

5、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科学素养。

通过复习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引导学生认识运动时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素养。

复习重点及难点复习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复习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判断物体的相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判断所选参照物。

教学过程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明确目标教师解读复习目标,明确任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成果学生展讲) 目标一:掌握长度单位换算,明确进率1Km= m 1m= dm 1m= cm1m= mm 1m= μm, 1m= nm目标检测2.4Km= m 5.4m= dm 2m= cm3.6mm= m 6.3μm,= m 20nm= m目标二: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找到零刻线在哪里?明确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线磨损了能否使用?使用时: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线或者整刻度值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时,要有数值和单位。

(目标检测)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目标三:时间的单位换算和测量1h= min 1min= s 1h= s目标四:错误与误差错误:误差:减小误差的办法:(目标检测)1、下列情况中属于“误差”的是()A.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左边缘未对准刻度尺“0”刻度线,把物体的右边缘所对刻度尺上的刻度值当作物体的长度B.测量估读时,有人估计大些,有人估计小些C.用刻度尺测量时,未能在最小刻度值下面再估计一位数字D.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2、要减小测量误差,可采用()A.可选用量程大的刻度尺B.应选用量程小的刻度尺C.认真估计毫米下一位数字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目标五: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和参照物的选择:相对静止的条件:(目标检测)1、在风驰电掣的列车上,妈妈对孩子说“坐着别动”,其所选的参照物是()A.铁轨B.路边的树林C.小孩的座位D.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2、“神舟七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翟志刚放开了手中的飞行手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优秀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优秀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优秀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二、新课讲授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2.长度的测量(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布置自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反馈练习一】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①中学生身高大约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2、完成单位换算: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μm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7×10-5m=7×10-5×106μm=70μm。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机械运动的概念: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2. 参照物的选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3. 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物体运动速度的分类;4. 加速度和减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度量;5.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加速度和减速度、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知识;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帮助学生巩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的理解,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概念及计算;2.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物理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描述它们的位置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机械运动。

2. 知识点讲解:(1) 机械运动的概念: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解释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2) 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参照物的作用,举例说明如何选择参照物;(3) 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介绍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4) 加速度和减速度:讲解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概念,举例说明如何计算;(5)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介绍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一、机械运动1. 概念: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2.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二、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1. 概念:物体运动速度的分类2. 关系:相对速度与绝对速度之间的联系三、加速度和减速度1. 概念:物体速度变化的度量2. 计算:加速度和减速度的计算方法四、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 概念:物体运动轨迹的分类2. 区别: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差异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物体运动类型,并解释原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教案(人教八年级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教案(人教八年级上)

湖到南京约需 h。

以正在行驶的火车为参照物,铁路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4.敦煌曲子词中有词一首,“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A、满眼风光多闪烁B、看山恰似走来迎C、仔细看山山不动D、是船行5.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地球的公转 B.汽车在行驶中 C.冰化成水 D.飞机从北京飞到广州6. 在长江上,有一人乘船顺水下漂,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湖岸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B.以船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C.以人为参照物,江岸是运动的 D.以江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7. 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8.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如图3,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 171.2mmB. 1.712dmC. 0.01712kmD. 0.1712m9.如图4所示.高空跳伞运动员跳离飞机后,他们在飞速下降时.看到大地迎面而来.如果我们说其中的某个运动员是静止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是()A.大地 B.飞机C.白云 D.运动员背着的伞包10 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频闪照片,从图可知,甲物体做运动,乙物体做运动。

11、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匀速通过一座70m的桥时,所用时间为10s,如果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隧道时用来20s,则这一隧道有多长?。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明确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二、知识梳理自主探究1、测量(measure)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____________进行比较。

这个____________就称为单位。

2、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符号为。

常用单位还有(h )、分钟()、1min= s、1h= s= min、常用的测量工具有、钟表。

3、长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符号为。

常用单位还有(km)、(dm)、、、、。

1km= m;1dm= m;1cm= m;1mm= m;1um= m;1nm= m、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更精确的工具有和。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⑴使用前要首先观察它的和。

⑵放:a、刻度尺被测物体、b、零刻度(或某一整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c、刻度尺要沿被测长度放置。

⑶读:视线要于尺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1)定义:叫误差;(2)如何减小误差:A、选择工具,B、改进测量方法,C。

多次测量取、(3)误差与错误:是不可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而是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三、合作交流解惑答疑1、一张纸的厚度约0、07mm,合_____m。

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平均直径100nm,合 m。

某校一节课45min=_____h=_____s。

中学生10次脉搏的时间大约为0、2_____。

2、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1、65____,课桌的长度是60、0 ______,课本的长度是255、0______;地球的半径是6、4103______、3、某同学测量一本书的厚度是6、4 mm,已知课本共200页(100张),那么,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mm、4、用拉长的塑料软刻度尺测量衣服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1.认识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6.了解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简单的物质运动形式,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

本章主要内容有:时间、长度的测量,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速度的计算和测量等。

由于速度的计算与路程和时间有关,所以本章首先介绍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这些工具,使学生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有限的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从而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提高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本章涉及的主要考点有: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的应用;对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概念的理解;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

其中参照物的选择和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的题目,经常在各类考题中出现,题的难度不大。

有关物体的运动的计算,考查点一般集中在平均速度的计算上,多与体育赛事和生活中的交通运输等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理念。

1.对于本章中出现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要掌握这些知识难度不大。

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实验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2.对于速度,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熟悉,这里进一步学习,学习难度不大。

但学生对速度单位“km/h”和“m/s”之间大小的比较和互换有一定的难度;对计算中公式的应用以及计算过程中要用到的公式和代入单位还不熟悉,常常会忘记,应多加练习。

3.学生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知识拓展不开,不能正确选择参照物。

对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不是很理解。

应多举例说明。

1.对于测量工具、机械运动现象,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所以本章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来逐步展开,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速度。
完成习 题,并简 单分析做 题思路。
问题,加深 对概念的 理解。
㈢平均速度
1、概念:
S:变速运动通过的路程
t:通过该段路程所需的时间
2、平均速度 的测量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知识运用 实验器材: 能力提升 (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 测量小车的路程
由学生先 进行讲 解,教师
运动的路程是 10m,能不能判断它在这三秒内做匀速直线 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都相等.
再对不足 之处补充 完善.
练习: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
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
象,如图所示。
3/5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1m/s=km∕h
4、练习:
右图描述了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情形.如果速度
2/5
word
不变,该汽车到达某某还需要什么时间? 已知:s=180 km 、v=100km/h 求: t 解:由 v=s/t 得
t = s/v = 180km/100km/h =1.8 h 答:该汽车到达某某还需要 1.8 h .
是.
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师:请同学介绍这两样测量工具和它们的使用.
练习:你能读出这位女生的身高吗?. (二)时间的测量: 练习:这个停表你会读吗?.
三、运动的快慢 ㈠速度
思考并回
答问题
在解决生
活中的问
题的同时
巩固计算.
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2、公式:
3、单位:米/秒;符号: m/s
word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4. 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机械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计算一名运动员跑步的速度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4.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目标,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机械运动的实例,如交通工具的运动、运动员的跑步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运动的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实例,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是在做怎样的运动?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4. 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运动的特点,如在操场上进行跑步实验,观察物体的抛掷等。
(二)问题导向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物体会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如何计算的?等,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计算一名运动员跑步的速度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一次复习课。在之前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及其计算等知识。通过复习,学生需要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点,加强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实例,培养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
2. 通过实验和计算,让学生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及速度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复习
教师年级八年学科物理第1课时
课题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型复习
学习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通过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
环节学的设计导的设计
复习过程:
导学一:学生复习课本完成以下基础知识巩固.
1. 长度测量工具: , 单位: , ,
单位换算:。

2.时间测量工具:。

单位:,单位换算:
3.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照物?
4.什么是速度?
5.速度的公式是:。

单位有哪些?怎样换算?
6.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7.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导学二:典型示例分析
考点一:物体长度的测量
例1.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方法归纳:在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
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
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
例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以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变式练习】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方法归纳: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当怎么做?
考点三: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例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时间图像。

你从该
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
(1)
(2)
(3)
例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2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6 m/s,求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方法归纳:如何求平均速度?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惑:
达标检测:
1.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向北运动。

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A.只有甲车 B. 只有乙车 C. 只有丙车 D. 甲车、丙车
2.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
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3.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4.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 ;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 ;则速度大小()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5.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m,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18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