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高一物理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高一物理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学案

【学习目标】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 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重点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典型例题】

例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

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s 。

⑴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B 、C 、D 各点的数据,填入表中。 ⑵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v -t 图像。 (3)由v -t 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为?

例2、某校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时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为了计算加速度,下面几种做法最合理的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t

=/算出加速度

?

v

a?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 = α

tan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t

=/算出加速度

?

a?

v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当堂训练】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⑴根据_______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_运动。

⑵根据________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且v A=, v B

= ,v C = ,v D = ,v E = 。

⑶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 一t ,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 =_____。

⑷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_______,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 的步骤有(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 、H ……)

A .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D .取下纸带

E .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动

F .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写出合理的步骤顺序。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 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专题卷 (全国通用)

物理二轮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卷(全国通用)1.(2018·北京卷)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 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T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2中A、B、C、D、E、F……所示。 c.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v1、v2、v3、v4、v5……。 d.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3所示。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和(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压合适的50 H 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含砝码) (2)在图3中已标出计数点A、B、D、E对应的坐标点,请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t图象。 (3)观察v–t图象,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依据是。v–t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4)描绘v–t图象前,还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t的要求是(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x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选填“有关”或“无关”)。学/ - (5)早在16世纪末,伽利略就猜想落体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为此他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斜面实验”,反复做了上百次,验证了他的猜想。请你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利用伽利略“斜面实验”检验小球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 。 【答案】(1)A C (2)如图所示(3)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加速度(4)越小越好 有关(5)如果小球的初速度为0,其速度,那么它通过的位移x∝t2。因此,只要测量小球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小球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 【解析】(1)打点计时器需用交流电源;为了计算速度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故需要的仪器选AC。(2)利用所给点迹描点连线,得图象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教案速度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教案速度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教案速度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物理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

教学用具 有关物理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 1、速度 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

何比较其快慢呢? 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s/t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s/t是恒定的。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学生马上会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的平均快慢速度。

山东省人教版物理高一必修1第一章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同步练习

山东省人教版物理高一必修1第一章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9高一上·蛟河期中) 汽车以5 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紧急制动时以-2 m/s2的加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则在4 s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A . 4 m B . 6.25 m C . 36 m D . 以上选项都不对 2. (2分)(2016·江西模拟) 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倾角为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 ,由A到B和B到C经历的时间分别为t1=4s,t2=2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B . 小球经过B点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C . A点与出发点的距离为 D . 小球由静止到C点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为 3. (2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误差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B . 减小偶然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但是不能消除 C . 测量长度时要估读,这可以减小误差 D . 误差就是错误,完全可以避免

4. (2分)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 . 位移 B . 路程 C . 质量 D . 时间 5. (2分) (2019高一上·大名月考)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10s的时间通过一座长120m的桥,过桥后汽车的速度为16m/s,汽车自身长度忽略不计,则() A . 汽车的加速度为1.6m/s2 B . 汽车过桥头时的速度为12m/s C . 汽车从出发点到桥头的距离为40m D . 汽车从出发到过完桥所用时间为16s 6. (2分) (2016高一上·兴平期中) 一辆汽车漏油了,假如每隔2s漏下一滴油,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汽车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 .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 7. (2分) (2018高一上·尚志月考) 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m,BC=10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则小球在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A . 2 m/s,4 m/s,6 m/s B . 2 m/s,3 m/s,4 m/s C . 3 m/s,4 m/s,5 m/s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随堂练习)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 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不必估读 C.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D.作v-t图象时,所描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2.如图所示是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哪条纸带的加速度最大() 3.在实验中,利用纸带上的数据和第一章的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以速度v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某次实验中某同学描出的点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上一共描出了10个点。下列思考有道理的是() ①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v-t图象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 ②这10个点中有6个点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一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点离这条直线太远 ③在10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能画在一条直线上(A、D、G、I),有六个点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 ④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与直线偏离较大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错误造成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多选题 4.关于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 B.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

高一物理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含答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会推导公式22 02t v v ax -= 2、掌握公式2202t v v ax -=,并能灵活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 0t v v at =+, 201 2 x v t at =+, 消去时间t ,得22 02t v v ax -=. 即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 要点诠释: ①式是由匀变速运动的两个基本关系式推导出来的,因为不含时间,所以若所研究的问题中不涉及时间这个物理量时利用该公式可以很方便, 应优先采用. ②公式中四个矢量t v 、0v 、a 、x 也要规定统一的正方向. 要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基本公式 (1)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0t v v at =+. (2)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2 012 x v t at =+ . (3)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2 02t v v ax -=. (4)平均速度公式:02t x v v += ,0 2 t v v x t +=. 要点诠释: 运用基本公式求解时注意四个公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要选取正方向.公式(1)中不涉及x ,公式(2)中不涉及t v ,公式(3)中不涉及t ,公式(4)中不涉及a ,抓住各公式特点,灵活选取公式求解.共涉及五个量,若知道三个量,可选取两个公式求出另两个量. 要点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 要点诠释: (1)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x =aT 2(又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 推证:设物体以初速v 0、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自计时起时间T 内的位移 2101 2 x v T aT =+. ① 在第2个时间T 内的位移 22011 2(2)2 x v T a T x =+-

高一物理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学案 【学习目标】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 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重点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典型例题】 例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 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s 。 ⑴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B 、C 、D 各点的数据,填入表中。 ⑵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v -t 图像。 (3)由v -t 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为?

例2、某校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时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为了计算加速度,下面几种做法最合理的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t =/算出加速度 ? v a?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 = α tan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t =/算出加速度 ? a? v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当堂训练】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⑴根据_______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_运动。 ⑵根据________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且v A=, v B

2.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

厦门大同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座号指导教师得分 实验名称:匀变速运动的实验探究 一.实验目的 1.练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的数据处理和瞬时速度的测量方法; 2.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能用v-t图象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利用打出的纸带,计算出多个点的瞬时速度,分析速度和时 间的关系。 1.计算打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应在计数点附近取一个很 短的时间t?,用t?内的平均速度作为打该计数点小车的瞬时速 度。 2.用描点法作出小车的v-t图象,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三.实验仪器 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4个25 g的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等。 四.实验步骤 1.将打点计时器用配套的螺旋夹固定在长木板的一边,连接好电路。(如无螺旋夹时可在长木板上敲几个长钉紧靠打点计时器的前后借以固定;有的用大弹簧夹子把打点计时器紧夹在长木板边缘也可,但要注意不能影响打点计时器工作。) 2.将挂有重物的细绳跨过滑轮与小车相连接。(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小车能在木板上平稳滑行,操作时必须注意使细绳的拉力通过小车的重心,以免小车前进时小车转动或摇晃,可在系好细绳后试拉一下小车,观察车身是否作直线运动。) 3.将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与小车厢连接。(操作时要将纸带紧紧地夹在小车上,以免小车运动时纸带松开,可用弹簧夹子夹住,但不要使纸带破损,以免小车启动时把纸带拉断。) 4.使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在水平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同时开始工作,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操作时应试打几次,不要使点迹过分密集或过分疏散,若觉得太密集时可增加绕过滑轮线绳下所系的重物,反之则减小。) 5.打出纸带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改变钩码的质量,重复上述步骤,多打出几条纸带(3-5条)。

高中物理速度 公式

D t → D D t t ?+=?+ 变化量D ?,所用时间t ? 变化率=t D ?? 设过两点),(11y x 与),(22y x 的直线方程为b kx y +=, 带入得b kx y +=11,b kx y +=22解得 θtan 1212=??=--=x y x x y y k ,称为y 对x 的变化率. 1 212t t v v t t v v t v a --=--=??= 初末初末,称为v 对t 的变化率. 1212t t x x t t x x t x v --=--=??=初末初末 t x v v x t ??==→?→?00lim 瞬 1212t t v v t t v v t v a --=--=??=初末初末 t v a a v t ??==→?→?00lim 瞬 1 212t t x x t t x x t x v --=--=??=初末初末 t x v v x t ??==→?→?0 0lim 瞬 1 212t t v v t t v v t v a --=--=??=初末初末 1 212t t v v t t v v t v a a --=--=??==初末初末瞬 设过两点),(11y x 与),(22y x 的直线方程为b kx y +=, 带入得b kx y +=11,b kx y +=22解得

θtan 1212=??=--=x y x x y y k ,称为y 对x 的变化率. 1212t t x x t t x x t x v --=--=??=初末初末,称为x 对t 的变化率. 1 212t t v v t t v v t v a --=--=??= 初末初末,称为v 对t 的变化率.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ppt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 度》ppt教学设计 1.5 加速度 【学习者分析】 本人所在学校属于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在初中就差不多进行了专门长时刻的探究体验,因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看、总结、提出并回答咨询题,只是还存在“眼高手低”的咨询题及实验器材咨询题。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往常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咨询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制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白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2)明白得加速度概念,区不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 (3)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依照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判定运动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讲明,表达研究物体运动时加速度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人类探究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明白得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进展自己的主张,勇于舍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重点难点】 (1)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方向的判定; (2)明白得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的思想. 【设计思想】 依照“以学生进展为本”的素养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要求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去观看、分析、归纳、应用等,在参与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与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是联系力和运动的重要桥梁,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难明白的概念之一,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体验并不多,这就给学生明白得加速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课题引入要巧妙,一定要引人入胜,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同学们比较直观的体验感受,如图表对比,举贴近生活的例题等。 【教学环节】 一.课题的引入

(完整版)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2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2(用) 实验目的: 1.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 2.会处理纸带,会计算各点瞬时速度。 3.会设计表格法记录数据。 4.会用v—t图象处理数据。 实验原理: 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信息.计算各时刻小车的速度,用v-t 图象寻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等。 实验步骤: 1. 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小车另一端连接纸带。 3. 启动电源,然后释放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后,关闭电源 4. 换上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5. 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数据的处理: 1.纸带的选取: (1)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做为计时起点,并记为0点。 (2)从起点0开始,每5个点(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记为1、2、3、4、5、6点。 2.采集数据: (1)用刻度尺测量相邻两计数点间距离,记录到设计好的表格中 (2)根据 T x x 22 1+ = υ计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3. 画出v —t 图象: 实验结论: 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它们成“线性关系”.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误差分析: 1.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从而计算出的瞬时速度有误差. 2.作v -t 图象时人为作图不准确带来误差. 计数点编号 (从0点开始计数) 1 2 3 4 5 6 相邻两计数点间 时间间隔 t/s 0-1 1-2 2-3 3-4 4-5 5-6 0.1 0.1 0.1 0.1 0.1 0.1 相邻两计数点 间距离 x/cm x 01 x 12 x 23 x 34 x 45 x 56 1.40 1.90 2.38 2.85 3.35 3.87 各计数点的速度 v/cms -1 16.50 21.40 26.15 31.00 36.10

高一物理速度教学设计.doc

高一物理速度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速度这一课怎么做好教案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速度教学设计【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物理速度教学设计【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物理速度教学设计【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物理速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物理速度教学设计【教学重点】 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物理速度教学设计【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物理速度教学设计【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物理速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初始位置/m经过时间/s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20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10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30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500102500

2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得分 实验名称: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练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的数据处理和瞬时速度的测量方法; 2.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能用v-t图象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利用打出的纸带,计算出多个点的瞬时速度,分析速 度和时间的关系。 1.计算打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应在计数点附近取 一个很短的时间t?,用t?内的平均速度作为打该计数点 小车的瞬时速度。 2.用描点法作出小车的v-t图象,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三.实验仪器 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4个25 g的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等。 四.实验步骤 1.将打点计时器用配套的螺旋夹固定在长木板的一边,连接好电路。(如无螺旋夹时可在长木板上敲几个长钉紧靠打点计时器的前后借以固定;有的用大弹簧夹子把打点计时器紧夹在长木板边缘也可,但要注意不能影响打点计时器工作。) 2.将挂有重物的细绳跨过滑轮与小车相连接。(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小车能在木板上平稳滑行,操作时必须注意使细绳的拉力通过小车的重心,以免小车前进时小车转动或摇晃,可在系好细绳后试拉一下小车,观察车身是否作直线运动。) 3.将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与小车厢连接。(操作时要将纸带紧紧地夹在小车上,以免小车运动时纸带松开,可用弹簧夹子夹住,但不要使纸带破损,以免小车启动时把纸带拉断。)

4.使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在水平长木板上运动, 打点计时器同时开始工作,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操作时应试打几次,不要使点迹过分密集或过分疏散,若觉得太密集时可增加绕过滑轮线绳下所系的重物,反之则减小。) 5.打出纸带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改变钩码的质量,重复上述步骤,多打出几条纸带(3-5条)。 6.实验操作完毕,整理器材,进行数据处理。 五.数据处理 1.纸带的选取:选择点迹较清晰的,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到适当的点为计时起点。 2.采集数据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纸带,舍去开头的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始点,把每打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T=0.02×5s=0.1s。在纸带上从第一个点开始,每隔5点一次标上0,1,2,3,……。测量各个计数点到起点的距离x 1 ,x 2 ,x 3 ...,然后计算出相邻计数点之间 的距离x 01 ,x 12 ,x 13 …… 3.瞬时速度的计算 2 1 ?X D E F △x0△x1△x2△x3 1 2 0 3 4 5 cm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物理必修一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优质试题练习题

2.1课堂练习 知识点1.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 2.会用描点法作出 v-t 图象。 3.能从 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一、实验操作 一.实验目的 探究小车速度随 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 利用 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以寻找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低压 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 、细线、复写纸片、 。 四.实验步骤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地代号填在横线上 。 A .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C .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D .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 .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F .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细线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G .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2.在下列给出的器材中,选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并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交流电源 ④低压直流电源 ⑤细线和纸带 ⑥钩码和小车 ⑦秒表 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⑨刻度尺 选出的器材是 3.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表格中所示: 请作出小车的图象,并分析运动特点。 4.两做直线运动的质点A 、B 的 v- t 图象如图所示,试分析它们的运动情况。 5.一个人沿平直的街道匀速步行到邮局去发信,又以原速率步行返回原处,设出发时的方向为正,在下列 v 1 v 2 21第 4 题图

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换的规律

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通过打出的纸带测量瞬时速度。 2.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 3.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设计 1.实验方案:如图所示,把一端带有滑轮的长铝板平放在实验桌上,铝板上放一小车,小车一端连接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另一端连接绕过滑轮系有槽码的细绳。小车在槽码的牵引下运动,通过研究纸带上的信息,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实验原理 (1)计算瞬时速度 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个计数点与第一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得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Δx 1、Δx 2、Δx 3……,如图所示。由于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比较短,可以用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即v 1=Δx 2+Δx 12T ,v 2=Δx 2+Δx 3 2T ,……。 (2)根据v -t 图像判断速度的变化规律 用描点法可作出小车的v -t 图像,根据图像的形状可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利用v -t 图线的斜率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3.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复写纸、导线、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铝板、小车、纸带、细绳、槽码、刻度尺、交流电源、坐标纸。 三、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铝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铝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槽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启动计时器,然后释放小车, 一定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随后关闭电源。 4.增减所挂槽码的个数(或在小车上放置重物),换上新的纸带,按以上步骤再做两次实验。 四、数据处理 1.瞬时速度的计算 (1)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最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始 纸带的选取 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作为计数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标明0、1、2、3、4、…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为了研究小车的速度随________变化的规律,需要把__________固定在长木板上,把 ________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________的后面.把小车停在________打点计时器的位置.2.下列所给的器材中,“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所需的器材有 ____________,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还缺少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 ①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直流电源④细绳⑤纸带⑥小车⑦钩码⑧秒表 ⑨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 3.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最______的,为了便于测量,舍掉______一些____________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做__________. 4.在绘制速度—时间(v-t)图象时,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的点并不都分布在一条曲线(包括直线)上,画曲线(或直线)时,应当使不落在曲线(或直线)上的点____________地分布在曲线(或直线)的两侧. 5.下表是某同学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表中的v、t数据在坐标系(如图1所示)中描点, 0.630.88 1.11 1.38 图1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实验的操作 1.在做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给你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电池组、纸带、复写纸、停表、天平(带砝码)、小车、钩码、细绳、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其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需要增添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列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次 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高一物理必修一速度练习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速度练 习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 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 3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 2.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汽车在出发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内的位移都是5m 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 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3.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A.76km/h是平均速度 B.76km/h是瞬时速度 C.600m/s是瞬时速度 D.600m/s是平均速度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跟s成正比,跟t成反比 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C.物体在1s内通过的位移与1s的比值叫做这1s的即时速度

D.在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 5.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到B的速度为1v,由B到C的速度为2v,若AB=BC,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6. 已知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是2.5?cm/s,如图3所示是仪器记录下来的某人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 0.5?cm,由此可知(??) A.此人的心率约为75次/分 B.此人的心率约为125次/分? C.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75?s? D.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80?s 7.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 C.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速度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8.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了邮驿制度.宋朝增设了“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500里,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金牌”的平均速度是() A.与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相当 B.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

高一物理位移与速度基础练习题(周平生)

高一物理同步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4分×12=48分) 1. 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A.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 B. 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C. 奥运会冠军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 D. 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 2. 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最大() A.蜗牛:1.5mm/s B.炮弹:1000m/s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km/s D.火车:360km/h 3. 下列说法表示同一时刻的是() A.第2 s末和第3 s初B.前3 s内和第3 s内 C.第3 s末和第2 s初D.第1 s内和第1 s末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的方向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的方向不一定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B.平均速度小的物体,其瞬时速度一定小 C.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零,说明这段时间内物体一定是静止不动的 D.甲、乙、丙都做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最大,乙的平均速度最大,则在相同时间内,乙的位移最大 5. 一辆汽车正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车内一个乘客以自己为参考系向外观察,他看到的现象哪 个肯定错了() A.车同向行使的自行车向后运动 B.公路两旁的树是静止不动的 C.有一辆汽车总在自己的车的前面不动 D.路旁的房屋向后运动 6. 如图所示,甲、乙、丙3人各乘不同的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 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可能是() A.甲、乙匀速下降,且v 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第6题图

2020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__加速度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限时: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物体做直线运动,规定正方向后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v >0,a <0,物体做加速运动 B .v <0,a >0,物体做加速运动 C .v >0,a <0,物体做减速运动 D .v <0,a <0,物体做减速运动 解析: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不是看a 的正负,关键看a 与v 的符号是否相同,即是否同方向,a 与v 方向相同,物体就做加速运动,a 与v 方向相反,物体就做减速运动. 2.如图所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1、t 3两时刻对应的纵坐标绝对值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t 1、t 3两时刻加速度等值反向 B .t 2时刻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C .t 1、t 3两时刻速度相同 D .图象中各时刻加速度均相同 解析:图线的斜率没变,说明加速度不变,选项A 错误、D 正确;t 2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选项B 错误;t 1、t 3两时刻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选项C 错误. 3.足球以8 m/s 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 m/s 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是0.2 s ,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是( C ) A .-200 m/s 2 B .200 m/s 2 C .-100 m/s 2 D .100 m/s 2 解析: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可得a =Δv Δt =v -v 0Δt =-12 m/s -8 m/s 0.2 s =-100 m/s 2 ,因此选

C. 4.沿直线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在开始计时及每过1 s 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如下表所示: t /s 0 1 2 3 4 火车 v 1/(m·s -1) 18.0 17.5 17.0 16.5 16.0 汽车 v 2/(m·s -1) 9.8 11.0 12.2 13.4 14.6 A .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 B .汽车的加速度较小 C .火车的位移在减小 D .汽车的位移在减小 解析:根据公式a = v t -v 0t 可分别求出火车的加速度a 1=-0.5 m/s 2 ,汽车的加速度a 2=1.2 m/s 2 ,火车的加速度小,表明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选项A 正确、B 错误;火车和汽车的速度方向没有变化,因此它们的位移一直在增大,选项C 、D 错误. 5.如图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在图中给出的该质点在前3 s 内的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 ) 解析:质点在第1 s 内的加速度a =41 m/s 2=4 m/s 2 ,第2 s 、3 s 内的加速度a ′=0-43-1 m/s 2 =-2 m/s 2 ,故选项A 正确.

实验一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实验一: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 (2016·天津卷)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 甲 A. 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 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 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 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 cm,s2= cm,s3= cm,s4= cm,s5=cm,s6=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乙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未画出),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他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O对齐,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取数据记录在表中. 甲 段OA OB OC OD OE OF 长度/cm (1) 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A、B、C、D、E各点时物体的速度,如下表所示. v A v B v C v D v E 速度/(10-2 m·s-1) 表中E点的速度应该为m/s.

(2) 试根据表格中数据和你求得的E点速度在图乙所给的坐标系中,作出v-t图象.从图象中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乙 3.(改编)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现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小车到滑轮的距离大于钩码到地面之间的距离.实验时先用手固定小车,给小车挂上适量的钩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释放小车,小车在钩码的作用下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钩码落地后,小车继续在木板上向前运动.图乙是钩码落地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段纸带,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s,试解析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甲 乙 (1) 他们已计算出小车在通过计数点1、2、3、4、5、6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填入了下表,以0点为计时起点,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在图丙中作出小车的v-t图象: 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v1v2v3v4v5v6 单位(m/s) 丙 (2) 由所作的v-t图象可判断出小车做(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瞬时速度。 三、德育目标 1 、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对实验的设计数据的处理 [教学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物体的运动通常是比较复杂的。放眼所见,物体的运动规律各不相同。在生活中,人们跳远助跑、水中嬉戏……在自然界了,雨滴下落,猎豹捕食,蚂蚁搬家……这些运动中多有速度的变化。 物体的速度变化存在规律吗?怎样探索复杂运动蕴含的规律?怎样探索复

杂运动蕴含的规律呢? 要探究一个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必须知道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直接测量瞬时速度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借助打点计时器先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在通过对纸带的分析,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二、新课教学 (一)进行实验 【实验】 问题一:打点计时器结构如何? 问题二: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的速度所需哪些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步骤: 1、附有滑轮的长度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 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用一条细绳栓住小车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适量的钩码,让纸带穿 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上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 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 三次。 问题三:本实验特别要注意哪些事项? 1.固定打点计时器时应让限位孔处在长木板的中央位置。 2.滑轮不能过高。 3.钩码数量不能过多,长木板两端高低相差不能太大。 4.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5.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6.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二)处理数据 问题四:怎样分析和选取纸带上的点? 1、纸带要选择打出的点清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