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娱乐化现状

合集下载

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分析

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分析

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分析电视媒体为提升收视率,会有意提升自身的娱乐化性质。

新闻的娱乐化现象,对媒体及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一)新闻娱乐性质增强现在新闻节目中,娱乐性质的新闻越来越多。

在一些时事热点新闻的播报中,穿插着很多的新闻花絮。

例如,在反腐性质的新闻中,除了腐败问题实行评析,还报道了很多官员的私生活内容。

(二)软新闻越来越多如今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软新闻越来越多,时事评论等硬新闻越来越少。

媒体更加注重平民生活,增加了很多相关民生的报道。

这样一来,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发言权、选择权,对新闻节目更热衷了,使节目的收视率大大提升了。

(三)播报方式戏剧化电视新闻娱乐化,还表现在媒体播报新闻时强调生动性及故事性。

媒体在制作新闻节目时,会有意借鉴文学作品、电影艺术等中的表现方式,提升新闻的耐看性。

这就使得新闻的戏剧感较强,人物刻画生动,情节丰富,有效了增加观众的扫瞄兴趣,提升了新闻的收视率。

(四)主持人的明星化有些新闻栏目会请明星担任主持人,强调与观众的现场互动,旨在拉近媒体与观众间的距离。

第一,很多媒体会邀请明星、作家、社会名人等被观众所熟知的人物参与节目主持,如请李敖主持《李敖有话说》。

第二,媒体会对主持人实行“明星化”包装,让他们的外形、表达、风格等方面都更加时尚。

二、新闻娱乐化的影响(一)新闻娱乐化的正面影响(1)强调以受众为中心。

新闻娱乐化注重观众的收视感受,力图贴合观众内心需求。

这样使得播报方式更加丰富有趣、而不再是一味地说教,提升了新闻的观赏性。

(2)利于文化的传播普及。

新闻的娱乐化,更新了观众心目中对新闻“正统”、“严肃”的刻板印象,利于实行“寓教于乐”。

新闻栏目通过介绍丰富生动的资讯,让观众在感官愉悦的同时开阔了视野。

另外,对硬新闻的适当娱乐化包装,利于观众接受新闻中的观点。

像《新闻联播》中,海霞、郭志坚等新主持人,他们的播报因而更加生动,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

浅析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及思考

浅析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及思考

浅析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及思考作者:刘欢来源:《活力》2015年第10期随着我国电视传媒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大众对新闻传播需求的不断提升,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需求。

这对电视新闻来说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自我转变和提升的机遇。

新闻能以更加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入千家万户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转变。

但是在当前电视新闻娱乐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电视人深入思考。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状观察(一)关于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内涵当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对新闻娱乐化统一的认识和定义,有的学者认为新闻娱乐化可以指媒体对硬性新闻的软化,传统的新闻传播是呆板的,严肃的,从大众接受的角度看这一特点不符合人们欣赏电视节目的心理需求。

因此,经过一定的软化处理,用生活化的,更加贴近群众欣赏口味的形式来解说和分析这些严肃的新闻事件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形式能够大大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这一点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娱乐化虽然不是纯新闻节目,但也不与纯娱乐节目有值得区别。

如何把握这种区别就成为影响娱乐化的新闻节目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新闻娱乐化重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用娱乐化的方式来报道新闻。

这种方式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都有比较成功的例子。

例如中央台的《经济半小时》、《新闻调查》等,地方台如山东齐鲁电视台的《拉呱》等。

这种新闻节目能够将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重要新闻用比较浅显易懂的语言呈现给观众,是广大电视观众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新闻节目。

二是新闻标题的娱乐化处理。

这种新闻传播方式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媒体传播。

但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应用也比较普遍。

他通过精准的概括新闻事件的本质和内涵,结合一些灵活多变、不同凡响的表达方式制作成比较有吸引力的新闻标题来吸引观众。

三是转变新闻传播的方式。

这种方式比较成功的当属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

四是娱乐化新闻报道的内容。

在新闻播报中有意选取一些软性新闻大加宣扬。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娱乐化的新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娱乐化的新发展

首先,新媒体环境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传统的新闻媒体如报纸、 电视等,由于版面和时长的限制,不能充分展示所有的新闻图片。而新媒体,如 网站、社交媒体等,则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新闻摄影师可以上传大量 的图片,并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使观众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新闻事件。
其次,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摄影带来了更直观的视觉冲击。图片具有直观、 易懂的特点,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在新媒体环境中,新闻图片的传播速 度也大大提高。摄影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新闻图片上传到网络,让观众在第一时 间了解新闻事件的现场情况。
在新媒体环境下,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通过建立 自律机制、加强法律监管和提高公众素养等多种手段,共同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内容三
在新媒体环境下,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新闻生产也成为了 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传播者共享的平台,展现出传者和受者绝对边界消 失、传播内容与范围的拓展、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以及传播效率加速等特点。
在传播渠道方面,公众平台订阅号为用户提供了多种获取新闻的方式。用户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选择不同的订阅号,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信 息。这种点对点的传播方式加速了传播效率,使得用户可以更加及时地获取到最 新的新闻信息。
三、新闻生产的未来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新闻生产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 机遇。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会为新闻生产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例如,智 能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和行为习惯,为用户推荐更加个性化的新闻内容。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用于新闻的撰写和编辑,提高新闻生产的效率和准确性。
3、需求因素: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对于快速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增加。新 闻娱乐化以其轻松、趣味的特点,能够满足受众在短时间内获取新闻的需求。

新闻娱乐化何去何从

新闻娱乐化何去何从
质存在的现实状况,辨明自我的真
实身份,努力完成自己的社会预警 者的任务
(二)新闻娱乐化本土实践的尝试
据2006年12月7日《南方周末》版新闻b9报道:
“周宜清,13岁,亚洲年龄最小的安装外置人工心脏患 者,在和人工心脏共存个15月,经历了种种惊心动魄的 治疗之后,死去。 他的死,在其父母看来疑点重重。 当他进入上海东方医院的时候,他是‘穷途末路’将死 的孩子,还是其实尚无生命危险? 是东方医院以人工 心脏为开端的一系列治疗让他挺长了个月的生15 命, 还是不当治疗让他或许本来可以更长的生命缩短为了个 15月? 这个少年,究竟是尖端技术的受益者。还是人 体实验的牺牲品?”
新闻娱乐化对新闻价值方面 负面影响:
1、影响人们正确认识外部世界发生事件的真相, 妨碍了人们的正确决策,甚至影响经济社会的发 展。
在当前我国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受 众对严肃l的政治、经济新闻及全局性、结构性的 解释性信息的需求比以住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 而新闻娱乐化偏离了新闻提供信息、监测环境的 首要功能,弱化了新闻的重构事件真相的本质, 必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及个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时间
节目
现状
5:00-5:30 6:00-8:30 12:00-12:30 19:00-19:30
新闻联播 朝闻天下 新闻30分 新闻联播
18.75% 27.78%
34.72% 13.19%
5.5%
22:00-22:30
晚间新闻
D
现状
呈现“欧美小报化”局面
• 新闻娱乐化的行进在我国也部分呈现出欧美“小报化” 的局面。受欧美黄色新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媒体喜欢投 受众所好 ,长篇累牍的报道一些软新闻。
二、新闻娱乐化原 因三、新闻娱乐化影 响

试论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的现状及认识

试论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的现状及认识

试论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的现状及认识一、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的现状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昔日讲述比分、技术统计以及运动员事迹的报道,如今被看做是让足球和篮球比赛更加精彩的镜头、取笑堵截、刻板的观点和消费文化。

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的现状不能避免,在这篇论文中,将对其产生的影响做出分析。

二、体育新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为资本和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新闻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体育赛事、明星运动员的推广,可以带动相关品牌的销售、场馆的参观和知名度的提高,从而形成较为成熟的体育产业链。

然而,如果体育新闻趋向过于娱乐化将会影响体育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三、新媒体时代下的体育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成为了体育新闻报道的重要平台,借助新媒体,人们可以更快速、准确地了解体育场馆的结果、运动员们的表现等。

同时,随着人们对体育娱乐因素的需求不断增长,媒体机构和体育品牌也在尝试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扩大自己体育新闻的传播范围。

四、骨肉同源?体育与娱乐之间的关系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看,体育和娱乐都是基于消费者需求而组成,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今日的娱乐体育也差异不大。

然而由于一些媒体运营方式与营销推广的需求,许多体育新闻主播也不得不利用一些“娱乐炸药”来煽风点火,使娱乐和体育新闻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而复杂。

五、反对体育新闻娱乐化如何平衡体育和娱乐两种元素之间的关系,保证体育新闻报道不失真,以及如何保证广大民众对体育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认识不被影响,这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它需要运动员、体育官方、媒体机构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下面,我们将结合相关案例来分析这五个方面的问题。

案例一:刘翔被批评动机不纯的报道刘翔是中国的跨栏运动员,被誉为“中国飞人”。

但是在退役之前,他的肥胖以及一些小动作在媒体中广泛传播。

有报道称,在退役后,刘翔公开指责了媒体的抨击,称这些报道只是让舆论更加的炎热。

浅析新闻娱乐化

浅析新闻娱乐化

浅析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媒介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产业性质日益凸显,新闻娱乐化现象盛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这股潮流到底从何而来?何以在我国新闻媒体成遍地开花之势?其表象的背后有哪些深刻复杂的原因?新闻娱乐化将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研究。

一、新闻娱乐化的特点及表现形式何谓新闻娱乐化? 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

“软新闻”讲究减少严肃性的政治、经济新闻的比例,将非严肃的名人趣事、日常琐事、有煽情性和刺激性的犯罪暴力事件、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软性的内容作为新闻报道的重点。

但不像娱乐新闻那样仅仅关注娱乐界的琐碎的明星逸闻,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在报道时突出趣味性,甚至刺激性。

新闻的娱乐化的实质是媒体在商业利益驱动下,经济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

其总体特征是使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只关注眼前的际遇感受,满足离奇与感官刺激。

新闻娱乐化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1、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2、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3、形式上强调吸引力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一是启用一位或几位在当地有相应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戏曲、曲艺、小品、滑稽演员等娱乐人物做新闻节目主持人,使其成为节目核心人物、象征性人物,让节目人格化。

二是在新闻播报方式上采用说书式、相声式、闲聊式、三句半式等多种娱乐或半娱乐方式;一些新闻节目为了在形式上贴近受众更是运用聊天式语言,这种即时言论更易凸显主持人的个人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三是内容以名人趣事、暴力犯罪、灾难事件、体育新闻、纯粹娱乐新闻等软性新闻作为新闻的重点。

表现形式上则是强调故事性、情节性、甚至戏剧化手法。

四是将新闻演播室内的背景、道具,主持人服装、化妆,以及节目开场白、节目后期合成时的片头片尾词、曲等相关环节和节目元素,全部采用相配套的娱乐形态。

二、新闻娱乐化的形成原因纵观新闻娱乐化历程,我们可以析得出,新闻娱乐化的表象的背后必然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

中国娱乐新闻现状探析

中国娱乐新闻现状探析

中国娱乐新闻现状探析中国娱乐新闻现状探析娱乐新闻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扮演着向公众传递娱乐信息的重要角色。

中国娱乐新闻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早的报纸、电视到如今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娱乐新闻的流传方式和形态也随之不断演变。

本文将对中国娱乐新闻的现状进行探析,探讨其特点、问题与发展趋势。

娱乐新闻的特点之一是内容多样化。

中国娱乐新闻不仅包括明星的生活动态和绯闻八卦,也涵盖了电影、电视剧、音乐等娱乐产业的发展与创作。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媒体的娱乐新闻更是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传播,以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娱乐新闻也开始涉足VR、AR等新兴技术领域,增加了因素的多样性。

然而,中国娱乐新闻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盗版和侵权问题严重。

由于娱乐作品受到关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个机会,在互联网上非法传播盗版音乐、电影等娱乐作品。

这不仅损害了原创作者的权益,也限制了中国娱乐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娱乐新闻的畸形报道现象普遍存在。

为吸引读者眼球,一些娱乐新闻媒体范围的报道趋向于夸大事实、制造矛盾、渲染猎奇,忽视真实性和客观性,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新闻传媒的形象,也容易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在中国娱乐新闻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使得娱乐新闻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满足了公众对即时娱乐信息的需求。

与此同时,互联网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间。

传统媒体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内容分发,有效扩大了受众范围,促进了娱乐新闻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此外,社交媒体的兴起也改变了娱乐新闻的传播方式。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明星发布新闻、互动粉丝的重要渠道,也为粉丝们提供了更多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机会。

对于中国娱乐新闻的未来发展,有几个趋势值得关注。

首先,移动终端将成为主要的娱乐新闻获取渠道。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人们更乐意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娱乐新闻,娱乐新闻平台也会更多地向移动端转移,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阅读和观看体验。

当前我国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剖析

当前我国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剖析

当前我国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剖析当前我国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剖析近年来,我国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逐渐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势。

娱乐化的新闻报道是指为了迎合大众的娱乐需求,以故事化、轻松化的方式呈现事实,使新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的现象。

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大众对于新闻娱乐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对于新闻真实性和严肃性的担忧。

本文将从媒介、观众需求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对我国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剖析。

首先,媒介本身的商业化与市场竞争是媒介新闻娱乐化的根源之一。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媒体机构需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吸引更多观众和广告商。

因此,注重轻松愉快的新闻报道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吸引更多关注和点击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

商业化的媒体环境下,为了赢得更多观众的眼球和市场份额,传媒机构倾向于将新闻内容进行煽情化、娱乐化处理,使其更具吸引力,进而获得经济利益。

其次,观众需求的变化也是媒体新闻娱乐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快,时间成为了一种珍贵的资源。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观众对于获取新闻的方式和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希望通过娱乐化的手段,如节目形态、故事化的呈现方式,来获得信息并得到消遣。

这种需求的变化推动了媒体将新闻以娱乐化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以满足他们对于快速、便捷和有趣信息的渴望。

在社会背景方面,时下的社会环境也对大众媒介的新闻娱乐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对于精神娱乐需求的追求也在不断增加。

娱乐作为一种文化经济形态,满足了人们在物质满足后对于精神需求的追求。

同时,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也为娱乐化的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的传播平台。

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和分享娱乐型的新闻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娱乐化新闻的发展。

然而,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也引发了一些担忧。

首先,新闻娱乐化可能导致新闻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受到侵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闻娱乐化现状院系: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专业:播音主持艺术班级:09级3班姓名:xxxx学号:xxxx指导教师:xxxx2013年4月18日浅析新闻娱乐化现状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tertainment news摘要当前,新闻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

有人将新闻娱乐化视为洪水猛兽,也有人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

从这一现状出发,本文界定了新闻娱乐化,讨论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潮流出现的系统原因,尝试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受众等方面,来解读中国新闻娱乐化现状,并指出其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

同时探讨新闻工作者如何处理新闻与娱乐之间的关系,并用正确的心态应对新闻娱乐化趋势,以担当好其在媒介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成因反思AbstractAt present, the news entertainment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oday's mass communication. There will be entertainment news as great scourges, others will be magic news as entertainment for audiences and marke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defined the entertainment news, discuss the system reason of mass media news entertainment trend appeared, attempts from the social,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moral, audience, to interpret the status quo of Chinese entertainment news, and points out that it face its impact and negative effects. At the same tim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urnalists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news and entertainment, and attitude towards the trend of news and entertainment correct, to play its commitment to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medium.Key words:news entertainment causes reflection目录摘要 .................................................................................................................................. I I Abstract. (III)绪论 (1)1界定新闻娱乐化 (2)1.1新闻娱乐化的定义 (2)1.2新闻娱乐化的主要特征 (2)2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成因 (4)2.1新闻娱乐化的理论根源 (4)2.2新闻娱乐化产生的现实因素 (4)3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9)3.1新闻娱乐化的正面影响 (9)3.2新闻娱乐化的负面效应 (9)4新闻娱乐化的应对措施 (13)4.1严格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13)4.2新闻从业者要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 (13)4.3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13)结束语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绪论放眼今天的中国媒体,“新闻娱乐化”来势凶猛,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

从让滑稽演员担纲新闻主播,到“方言播”甚至“内衣播”,可谓花样百出。

不仅如此,新闻娱乐化的现状也已经蔓延到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为主的新闻节目中。

当前,娱乐新闻越来越多,严肃新闻中表现的娱乐性元素日益被凸显。

面对这股潮流,理论界对此众说纷纭,有人举双手欢迎,也有人深表担忧。

那么,新闻娱乐化到底意味着什么?新闻又该不该用“娱乐化”的方式来表达?衡量“新闻娱乐化”的尺度准则是什么?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又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新闻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从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出发,论述了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界定、成因、及其带来的影响,同时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阐述新闻娱乐化的界定,即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诠释新闻娱乐化的概念;第二章尝试从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受众等方面来具体分析新闻娱乐化在我国的现状;第三章通过实际案例来举例说明新闻娱乐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第四章针对新闻娱乐化的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于此也希望新闻从业人员能够自觉担当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并积极的引导受众。

1 界定新闻娱乐化1.1新闻娱乐化的定义新闻娱乐化在我国兴起与发展的时间较短,媒体对于报道对象的传播方式也不同,使得目前我国对“新闻娱乐化”的定义并不统一。

关于新闻娱乐化,有观点认为“新闻的娱乐化不单单指报纸电台电视台娱乐性内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新闻节目(版面)受到挤压,新闻节目本身的娱乐性新闻越来越多,连严肃新闻业竭力用娱乐性来包装,还主要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逸事、两性纠葛。

”也有学者认为,所谓的新闻娱乐化,只不过是新闻的一种新的叙述方式而已。

笔者认为,新闻的娱乐化,是指一种在内容上注重传播娱乐功能的软新闻,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注重渗透或增加娱乐因素。

其特点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1.2新闻娱乐化的主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闻娱乐化也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相继在许多国家开始茁壮成长,其新闻娱乐化的内容和形式也日益丰富。

这样一种逐渐成为普遍大众的传播现象,具体有那些特征呢?一般认为,可以从新闻娱乐化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加以分析。

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

其最大的特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主打内容,特别是有关演艺、体育等明星、名人的娱乐新闻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比如媒介极端关注辛普森案不是在于反思种族问题和司法问题,而是在于炒作体育明星的凶杀案;媒介关注独立检查官斯塔尔的报告和莱温斯基的一举一动,不是在于反思美国总统的品行和美国的司法制度,而是在于炒作总统的风流韵事。

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即在报道结构上不拘一格,在新闻编辑上,采用大标题,多图片的手法。

强调事件的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比如说“陈冠希艳照门”事件,消息一出,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各大媒体纷纷晒出陈冠希与某女明星的艳照,于此同时还多次设置悬念,如艳照门到底有多少女明星与陈冠希有染,这些照片又是如何泄露的?一时之间受众被这爆炸性的八卦头条所吸引。

原本一个有关明星隐私的新闻被这样夸张、煽情的报道后,受众所关注的重心从八卦隐私到色情裸露的艳照。

综上所诉,新闻娱乐化现象有以下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2 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成因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新闻娱乐化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

而大行其道的新闻娱乐化现象与我国的各种文化、社会因素等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追根溯源,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分析其成因。

2.1新闻娱乐化的理论根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新闻娱乐化也不例外。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大众传播有四大功能,即监测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和调节身心。

以往对新闻的认识更多的是与监测环境和协调关系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在我国的表现是强调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新闻媒体以党和人民的喉舌自居,调节身心也即娱乐休闲功能被认为是文艺的专利。

然而事实上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信息内容在发挥一种主功能的同时有可能附带发挥几种次要功能。

也就是说,新闻的几种功能是不冲突的,甚至是水乳交融的。

所以,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就告诉我们,娱乐与新闻不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方面,这就从理论上确立新闻有娱乐化的可能。

另外,在如今新闻已经走向了受众消息的一个时代,传媒的新闻报道必然以受众为中心,那么受众的心理、受众的需要就是其必须着重关注的问题。

这也证实了受众在传播活动中扮演最终完成者的身份,因而媒体人,不得不把天平倾向“娱乐”的这一边。

2.2新闻娱乐化产生的现实因素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产生,除了有其理论根源之外,还有更多的现实因素是传媒走向市场的结果,是传媒竞争的需要,也是受众的心理需求。

2.2.1激烈的市场经济是新闻娱乐化的根本原因清华大学的李希光教授认为“从新闻无法摆脱商业控制这个事实……越来越多的新闻已经成为了广告和娱乐的囚犯。

”传媒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传媒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从图文并茂的报纸媒介、无线电波的广播时代、到直观生动的电视世界、再到今天异军突起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

随着“新媒体”的争先加入,再加上之前的“旧媒体”,新旧媒体共存于同一空间,使得整个媒体市场异常的活跃,而各大媒介之间的竞争也达到一个空前的盛大局面。

市场像一个大蛋糕,加入战圈的媒体越多,各自所能切到的蛋糕就越少,越来越拥挤狭小的市场空间必然酿成媒体间全方位的殊死搏斗。

收视率、广告额成了媒体从业人员最大的追求,而如何迎合受众,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抢夺市场份额,成为新闻走向娱乐化道路的市场成因。

进入市场的新闻媒体,为了支撑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将“自己的衣食父母——受众”出售给广告商,以获得相应的利润。

为了向市场要钱,追求利润最大化,抢占市场份额,就必须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娱乐化电视新闻正是抓住了受众所共同具有的猎奇、好奇等原始心里需求而成为他们首选的精神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