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岩土勘察报告_pdf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程勘察报告致民路50号项⽬岩⼟⼯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程编号:A2005-187院长:赵翔总⼯程师:康景⽂审定:冯世清经理:王强审核:黄练红编写:王君红致民路50号项⽬岩⼟⼯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程编号:A2005-187审定:审核:编写:鹏利国际(四川)置业有限公司致民路50号项⽬岩⼟⼯程勘察报告1.概述1.1⼯程概况成都致民路50号项⽬位于成都市武侯区致民路50号,总建筑⾯积51042.4m2,由四川⼤学⼯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建筑物⼯程概况见表1.1。
表1.1 建筑物⼯程概况对拟建场地进⾏岩⼟⼯程详细阶段的勘察⼯作。
根据《岩⼟⼯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3.1条、第3.3.2条及第3.3.3条拟建建筑⼯程重要性等级为⼆级,场地的复杂程度等级为⼆级,地基的复杂程度等级为⼆级;根据《岩⼟⼯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4条,该岩⼟⼯程勘察等级为⼄级。
1.2勘察技术要求根据现⾏国家标准、规范、规程,结合拟建物的性质,此次勘察的技术要求如下:1.2.1 判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影响拟建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1.2.2 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地层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层岩⼟的物理⼒学性质。
1.2.3 查明有⽆可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判别场地⼟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1.2.4 查明地下⽔类型,埋藏情况,渗透性,腐蚀性以及地下⽔位的季节变化幅度,提供抗浮设计⽔位。
1.2.5 评价基坑开挖、降低地下⽔的可能性和对已有相建筑的影响,提供基坑⽀护和降低地下⽔位的有关设计参数,并对基坑⽀护和降低地下⽔的⽅案进⾏分析论证。
1.2.6 对拟建建筑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形式进⾏分析论证,提供地基基础设计所需的⼒学指标,推荐经济合理的基础⽅案。
1.2.7 对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设计、施⼯中应注意的岩⼟⼯程问题提出建议,推荐深基坑开挖的边坡⽀挡⽅案和降⽔⽅案。
房县姚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勘察报告

房县姚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名称:房县姚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工程编号:YT2012-03勘察阶段:初勘审定:金长海审核:邓能兵工程负责:敖水生报告编制日期:2012.02.20武汉华太岩土工程有限公司Ⅰ、前言 (1)一、工程概况 (1)二、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2)三、勘察工作依据 (3)四、勘察等级、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勘察工作量 (3)Ⅱ、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4)一、场地地理位置 (4)二、气象条件概述 (5)三、场地概况及地形地貌 (5)四、地层岩性 (5)五、地质构造 (6)六、水文地质条件 (8)七、地震效应 (9)八、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岩土 (9)Ⅲ、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0)一、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评价 (10)二、场地稳定性及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12)三、地基岩土参数及建议值 (13)四、自然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基坑开挖边坡评价 (13)五、基础方案分析评价 (14)Ⅳ、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4)一、填埋场库区、垃圾坝稳定性评价 (14)二、生产管理区稳定性评价 (15)三、坝址和库区渗透性评价 (15)四、垃圾填埋场监测工作 (16)Ⅴ、天然建筑材料评价 (17)一、石料 (17)二、粘土料 (17)Ⅵ、结论与建议 (17)附表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1张附图1、工程地质平面图(1:1000)1张2、工程地质剖面图(1:500)8张3、钻孔柱状图(1:100)32张Ⅰ、前言一、工程概况南水北调工程时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优化水资源配置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做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对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而且对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重要意义。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始于2002年,于2005年底编制完成,规划涉及丹江口库区及上游陕西、湖北、河南三省7个地(市)的40个县。
德阳市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厂(填埋场部份)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1。
1 德阳市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厂(填埋场部份)招标文件及答疑文件。
1。
2 德阳市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厂(填埋场部份)施工设计图纸。
1。
3 现行国家有关施工规范、验收标准。
1。
4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施工管理规定.1.5 现场实地踏勘情况及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1。
6 本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及技术、设备装备能力。
二、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2.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德阳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填埋场部份),位于德阳市旌阳区和新镇万寿村一组白腊沟。
工程占地面积20000m2,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300t,及负担周边县城生活垃圾中转转运。
工程主要施工项目包括:垃圾坝、调节池、场区道路、填埋区防渗施工、截洪沟、锚固沟、坑底盲沟施工、2。
5m~4.5m高挡土墙、消防、电气、工艺安装等。
2.1.1垃圾坝:位于整个填埋场以南,采用M5水泥砂浆、坝体外侧500宽范围为MU30毛料石、中间为MU30毛石同时砌筑.垃圾坝总长108.00m,上部宽度4.5m,下部宽度5。
30m,高度8.00m,坝基置于污质粉砂岩上,坝底标高501。
00m,坝顶为100厚C15细石砼面,上部标高509.00m。
2.1。
2调节池:3座,位于垃圾坝以南,单座平面尺寸40000×40000,池高3500,池间间距5000,底板及池壁均厚度300。
池体为C25防水砼,抗渗等级S8.池底板下口标高501.50m.2。
1。
3场区道路:环绕填埋区及调节池周边设置,道路宽度分别为4.00m~6。
00m及7。
00m~9.00m,道路作法由下至上为:土基夯实、180厚级配砾(碎)石、30厚中砂垫层、150厚C25混凝土面层.道路两侧设平、立式C20混凝土道牙石;道路沿纵向每隔36m设置10宽缩缝;7.00m~9。
00m道路沿纵向中央设置10宽纵缝;道路十字及丁字路口交叉处设置10宽胀缝。
2。
1.4填埋区防渗:填埋区坑底及边坡均采用1。
5mm厚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材料防渗。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施工方案

******生活垃圾处理场土建工程施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主导施工的依据,编制时对目标工期、工程质量、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设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安全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降低成本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及可行性。
本施工组织设计依据以下几项编制:1、*****生活垃圾处理场土建工程施工项目施工招标文件及答疑文件;2、国家和甘肃省有关市政工程施工规范、规程,国家现行的市政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市政工程部分;4、《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5、《测量规范》(GBJ5002626—93);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7、《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8、现场调查资料;9,现行的市政规范、定额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0、本承包人的施工管理水平;先进的机械设备;多年来承建市政工程的施工经验二、工程概述****生活垃圾处理土建工程施工项目,建设地点在****东南侧20KM处,水秦路东侧的王家沟作为拟建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
本工程计划开日期为320天,计划开日期2月15日,计划竣工日期***年12月31日。
1、****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建设规模为平均日处理生活垃圾520T,最大日处理750T。
垃圾卫生填料场设计有效库容330m3 ,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使用年限14年(*****-2027年)。
垃圾处理工艺为卫生填埋工艺。
考虑到工程投资因素及场区的空置问题,结合*****的实际情况将本工程分一期、二期两期进行施工建设。
其中一期工程服务年限为7年(*****-2020年),一期工程平均日处理城区生活垃圾407T/d,最大日处理城区生活垃圾490T/d,有效容积130万m3,考虑覆盖土层及排液导气设施所占的容积,一期工程所需总容积为154万m3。
成都市某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成都市某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引言本文档为对成都市某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旨在对工程的地质和土壤条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本报告包括工程背景、勘察目的、勘察范围、勘察方法和勘察结果等内容。
2. 工程背景成都市某工程位于成都市中心地带,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
工程用途为建设一座高层住宅楼。
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需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了解地质和土壤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3. 勘察目的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了解工程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 2. 研究土壤的力学特性和物理特性,判断土壤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3. 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4. 为工程施工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技术支持。
4. 勘察范围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范围主要包括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和土壤状况。
具体包括:1. 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的调查; 2. 土壤取样和实验室测试; 3. 地下水位测量和水文地质调查; 4.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5. 勘察方法本次岩土工程勘察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测试。
具体方法如下:5.1 实地调查1.地质构造的观测和测量;2.岩石的采样和分析;3.土壤的观察和采样;4.地下水位的测量和记录;5.地质灾害的现场勘查。
5.2 实验室测试1.土壤力学特性的试验,包括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2.土壤物理特性的试验,包括含水量、颗粒分析等;3.岩石力学特性的试验,包括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4.地下水的化学分析。
6. 勘察结果根据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测试的结果,得到了以下结论:1.地质构造主要由砂岩和泥岩组成,稳定性较好;2.土壤主要由黏土和砂土组成,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3.地下水位较稳定,地下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4.工程地区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7. 施工建议根据勘察结果,提出以下施工建议:1.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止地质灾害的措施,如加固边坡、排水处理等;2.在基础设计中,考虑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3.注意地下水位的变化,做好相应的排水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

具体任务:
• 查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有利和不利条件 ; • 分析研究与建筑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定性和定量评价,为设
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依据 ; • 选出工程地质条件优越的建筑场地; • 配合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提出关于建筑物类型、结构、规模和施
• 1、工程地质测绘密切结合工程建筑物的要求,结 合工程地质问题进行。
• 2、对与工程有关的地质现象,如软弱层、风化带、 断裂带的划分,节理裂隙、滑坡、崩塌等,要求 精度高,涉及范围较广,研究程度深。
• 3、常使用较大比例尺 (110000~1:2000~1:500),对重要地质界限或 现象采用仪器法定位。当然在区域性研究中也使 用中、小比例尺。
性特征、埋藏深度、水位变化、污染情况及其与地表水体的关系; ⑤ 搜集气象、水文、植被、土的标准冻结深度等资料; ⑥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形成、分布、形态、规模、发育程度及其对工
程建设的影响; ⑦ 调查人类活动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 ⑧ 调查已有建筑物的变形和工程经验。
2、试述工程地质测绘与一般地质测绘的区别
• 4、突出岩土类型、成因、岩土地质结构等工程地 质因素的研究,对基础地质方面,尽量利用已有 资料,但对重大问题应进一步深化研究。
3.工程地质测绘的作用随哪些因素变化?
1、勘察阶段
• 在规划、可行性研究等初期阶段,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对工 程地质条件作全面了解,其重要性是明显的,在后期阶段 则其作用退居次要地位。
2、平板荷载试验中,如何确定地基土承载力 基本值f0
答:根据试验得到的P—S曲线,可以用强度控制法、极 限荷载法或相对沉降控制法来确定地基的承载力: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版(共16页)(图文)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录一、前言........................................................................................................................................ - 1 -二、区域地质概述........................................................................................................................ - 2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8 -四、水文地质条件...................................................................................................................... - 10 -五、岩土工程评价...................................................................................................................... - 10 -六、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11 -七、地基土承载力...................................................................................................................... - 12 -八、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 12 -九、场地地震效应...................................................................................................................... - 13 -十、地基方案.............................................................................................................................. - 14 - 十一、结论与建议...................................................................................................................... - 14 -一、前言1、工程概况为完成灾后重建任务,我院受中国中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委托,于20__年9月承担了XX省玉树藏族自治州XX县西杭商住南组团A42地块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范文

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范文一、工程概况。
咱这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得先从工程概况说起。
这个工程啊,位于[具体地点],就那一片儿,大家应该都知道。
工程主要是要盖个[建筑类型,比如住宅或者写字楼],规模还不小呢,总共规划了[X]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这就像要建一个超级大的乐高城堡一样,不过这城堡得稳稳当当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所以咱们岩土工程勘察就特别重要。
二、勘察目的和任务。
为啥要勘察呢?目的可明确了。
就像打仗之前得先侦察地形一样,咱们得先了解这片土地的岩土情况。
任务就是搞清楚地下的岩土是啥样的,有没有啥特殊的地质构造,地下水的情况咋样,这些信息就像宝藏地图一样,能告诉建筑设计师和施工队,这地儿能不能盖楼,盖楼的时候要注意啥。
比如说,要是地下有个溶洞,那可不能直接往上盖,得先想办法处理。
三、勘察方法。
咱们为了把这地下的情况摸得透透的,那可是动用了不少“神器”。
首先是钻探,就像给大地扎针一样,把钻探设备钻到地下不同的深度,把岩土样本取出来看看。
这钻探可不是乱钻的,按照一定的网格布局,在工程范围内均匀地打孔,就像给大地做个体检,每个部位都检查到。
除了钻探,还有原位测试。
比如说标准贯入试验,就像拿个小锤子不断地敲土里的东西,通过敲的感觉和深度等数据,就能知道土的密实程度。
还有静探试验,这就像是给土地做个温柔的按压测试,看看土地的承受力到底有多大。
四、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一)地形地貌。
这场地的地形地貌还挺有特点的。
整体看过去,地势有点[描述地势起伏情况,比如东高西低,比较平坦之类的]。
就像一个大蛋糕,有的地方高一点,有的地方低一点。
从地貌类型来说,这里属于[地貌类型,比如河流阶地或者冲积平原之类的],这意味着它的形成和河流或者其他地质作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二)地层岩性。
说到地层岩性,那就像打开了一个地质宝藏盒。
从地表往下挖,首先遇到的是一层厚厚的[表层土类型,比如填土或者耕土],这层土就像大地的衣服,比较松散,是人类活动或者农业耕种等长期作用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初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写:报告审核:项目负责:目录1 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目的及要求 (1)1.3勘察技术标准 (2)1.4勘察方案及勘察方法 (2)1.5工作时间及完成工作量 (3)2 场地环境 (4)2.1地形地貌 (4)2.2气象 (4)3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4)3.1区域地质构造 (4)3.2岩土结构及特征 (5)3.3地下水与土 (5)3.5不良地质作用 (6)4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6)4.1场地稳定性评价 (6)4.2地震效应评价 (6)4.3.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指标 (7)4.4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7)4.5自然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基坑开挖边坡评价 (8)5 基础方案分析评介 (8)5.1地基基础建议 (8)6 垃圾坝址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9)6.2坝基岩土体稳定性问题 (10)7 填埋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0)8 截水沟及生产管理区工程地质问题 (11)9 调节池的工程地质问题 (11)10 垃圾填埋场监测工作 (11)11 结论及建议 (12)1 前言1.1 工程概况xx县城xx镇规划总占地面积3Km2,现有常住人口8000人左右,2020年规划人口为20000人,近期远期产生的垃圾量为1.1~2.6万m3/年。
为净化城区环境,拟在县城南东面约5Km处的坡脚地带新建垃圾填埋场。
规划的垃圾填埋场库区占地36500m2、调节池2座、生产管理区占地1500m2、垃圾坝1座。
垃圾处理场设计规模:处理垃圾70吨/日。
受xx县建设环保局委托,我公司承担xx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场地的初步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勘察阶段为初步勘察阶段。
xx县位于xx自治州北部,南与xx县、xx县、xx县、xx县相接,北与xx省xx县、xx县相连,处于大草原黄金旅游线上,国道xx线贯穿全境,但自县城至垃圾场仅有一条小路相通,交通不太方便。
1.2 勘察目的及要求根据拟建(构)筑物类型,平面展布和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拟建(构)筑物使用性质等,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并结合规划设计意图,本次岩土工程初步勘察目的及任务:1、初步查明场地岩土体展布、类型、结构、厚度及其工程特征,提供各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等地质资料,满足初步设计阶段所需的岩土参数;2、查明场地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作用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3、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型,制定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4、初步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补给、排泄和变化幅度,对本工程的影响以及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初步查明和论述垃圾废弃场对水源、岩土的污染,以及渗漏性及防渗措施的建议。
6、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1.3 勘察技术标准本次勘察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为:(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7)《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8)《土的分类标准》(GBJl45—90);(9)《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GJG89—92);(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11)《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1999);1.4 勘察方案及勘察方法1.4.1勘察方案根据上述规范,该构(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按构(建)筑物特征、建筑场地以及边坡特征,沿构(建)筑物共布设勘探线7条,勘探点17个1.4.2勘察方法(1)收集该区及临区前人已作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
(2)场地工程地质调查:依据建设方提供的1:500的地形图(总平图),进行1:500的工程地质调查。
(3)钻探:为了完成野外测试、取样及岩土鉴别工作,本次采XY--1型钻机和SH--30型钻机共同完成野外工作。
(4)原位测试:对钻探揭示的碎石、及强风化基岩进了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原位测试,以确定其密实度,不同密实度的厚度、变形参数以及承载力等工程设计参数。
1.5 工作时间及完成工作量勘察工作于xx年xx月xx日进入现场开始外业工作, xx月xx日结束外业工作,完成工作量见表1工作量统计一览表表1序号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1 测放钻孔个172 施工完成钻孔个173 实测地质剖面条74 钻探总进尺米228.305 抽土进尺米15.406 N120动探进尺米25.102 场地环境2.1地形地貌勘察区位于xx高原东部边缘,为xx、xx山东缘余尾与xx西侧端、xx山脉北端的汇合部位,总的地势是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处黄河支流xx河流域的丘陵状高原区。
以丘陵状山地为主,宽谷较窄、细长,相对高差一般200~500米,局部大于500米,山脊标高一般3800~4300米。
山体浑园,坡度缓,一般20°~30°。
谷地横断面呈“U”型,谷地纵坡降3~4‰,羽毛状水文网发育。
拟建填埋场位于坡麓的槽谷部位,标高3464~3533m,相对高差近40 m。
2.2 气象本区属大陆高原性气候,常年无夏,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常年平均气温0.1℃~1.4℃,年降雨量650毫米,冻土层厚度72~100厘米。
3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3.1 区域地质构造xx县在区域构造上位于xx褶皱系xx褶皱带北部,xx褶皱系西xx褶皱带南部的东摩xx褶皱带,称xx—xx三角地块中的xx盖地块。
该地块为选山带中相对稳定的单元,岩浆活动构造变形微弱,第四系堆积物发育。
历史上仅有的强地震记录为1964年发生在该县以西震级5.6级,烈度Ⅶ的地震。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知,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3.2岩土结构及特征通过本次勘察揭示,场地内地层由上至下主要为:1、碎石:褐黄色,稍湿,松散,成份主要由砂、板岩碎、块石以及粉土等组成。
碎、块石呈尖棱角状,分选性差,排列杂乱,级配较差,粒径一般3~8cm,含量50~60%。
粉土为土黄色,稍密。
厚度一般多在2~4米不等。
2、板岩:夹有砂岩,灰~褐色,强风化,岩体结构已部分破坏,构造层理不清晰,岩体被节理、裂隙分割成块状,钻孔岩芯多呈碎片状,少量短柱状,部分呈块状,岩芯碎块手可折断,岩层产状40°∠50°,控制深度17.70米,未揭穿。
其顶部风化裂隙发育,呈碎裂状结构,隙宽1~2㎜,充填泥质物及岩屑。
本次勘察未揭穿强风化段。
场地内上述各地层分布及变化规律具体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3.3 地下水与土3.4.1地下水类型及动态变化勘察场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存于板岩、砂岩的节理裂隙中。
据注水、压水试验,强风化板岩属于弱透水层,碎石层为强透水层。
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以下降泉的形式从层面裂隙排出,补给地表水或出露于地表。
勘察区内未见泉水露头。
勘察期间未实测到地下水位,根据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到该区地下水埋深大于20米,枯、丰水期水位变幅为2m左右。
3.4.2地下水与土的侵蚀性根据xx县已有的建筑工程勘察经验,并结合该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勘察时调查,未发现场地及附近有污染物及其它污染源。
综合判定场地内地下水、土对砼结构、砼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3.5 不良地质作用勘察区地形宽缓,山体浑圆低矮,原始地形地貌保持完整,无对工程有危害的不良地质作用。
内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的综合影响,区内物理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岩石风化。
岩石风化:区内地层以板岩夹砂岩为主。
其中板岩、砂岩为软硬岩相间,抗风化能力差,区内寒冻风化剧烈,表部岩体风化破碎严重,多呈碎块、碎片状。
4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4.1 场地稳定性评价勘察场区构造上位于xx褶皱系xx褶皱带北部,xx褶皱系西xx褶皱带南部的xx褶皱带,称xx—xx三角地块中的阿坝xx地块。
该地块为选山带中相对稳定的单元,岩浆活动构造变形微弱,第四系堆积物发育。
历史上仅有的强地震记录为1964年发生在该县以西震级5.6级,烈度Ⅶ的地震。
根据工程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稳定性属较稳定区。
4.2 地震效应评价4.2 .1 场地类别拟建场地位于坡脚地带,处于可进行建筑的一般地段。
地基土为碎石及板岩,碎石属中硬场地土、板岩属坚硬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Vs>250m/s。
据本次勘察揭露,场地覆盖层厚度小于 5米,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划分,该建筑场地类别属Ⅰ类场地。
抗震设防烈度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抗震设计分组为第二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s。
4.2 .2液化评价勘察区内未发现有饱和粉土、砂土等可液化地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可不考虑拟建场地的液化影响。
4.3.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指标据本次勘察,对碎石、强风化板岩均进行了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获取的原位测试资料经综合分析、数理统计,结果见表2:结合该区已有的建筑经验,设计时,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见表3:4.4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1.覆盖层场地覆盖层由碎石组成。
据勘察结果、其一般呈缓倾斜的层状分布,层面虽多数小于10%,但碎石层为坡积成因,整个土层中的碎石、块石、砾石、粉土等各物质组成分布不均匀,土层中存在个别组份的富集或缺乏现象,因而工程力学性质具有差异性,其均匀性差。
2.基岩基岩岩性主要为板岩夹砂岩,其抗风化能力有差别,基岩构造裂隙及风化裂隙发育程度不同,强风化的板岩主要呈碎片状、颗粒状,而强风化的砂岩则多呈碎块状,因而造成基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存在差异,可视为非均质地基。
4.5 自然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基坑开挖边坡评价4.5.1自然边坡稳定性评价勘察区以丘陵状山地为主,山体低矮、浑园,坡度多在15~20°。
据勘察时地质调查,未发现库存区内有崩塌、滑坡或土石溜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有变形开裂等迹象,库周土质边坡在自然状下较稳定。
4.5.2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评价经过对周围及场地中的自然边坡坡比进行分析、对比可知,原自然边坡是稳定的,工程施工时开挖边坡将破坏原边坡的稳定,若不采取自然放坡或边坡支护措施,易导致边坡失稳,故在坝基、建筑物地基和截水沟基坑开挖时,岩质地基和土质地基开挖时应按规范合理的采用自然放坡或对边坡采取支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