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线地铁1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合集下载

南海新交通1标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与总结

南海新交通1标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与总结

南海新交通1标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与总结【摘要】佛山市南海新交通1标岩土工程勘察具有线路长、工点多、要求严、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勘察单位针对这一情况,采取了有效的施工组织,如人员架构、工序安排和进度安排等,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成,为类似岩土工程勘察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南海新交通、岩土工程勘察、施工组织1.工程概况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试验段(桂城至三山枢纽段)(以下简称南海新交通)是南海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地铁线网和常规公交线网的重要补充,线路贯穿桂城核心区、三山新城两大客流集散地,是南海区内城市组团间以及各组团与广州南站的客流输送主通道,亦为佛山地铁二号线未建成前佛山与广州南站间的重要衔接性工程之一。

南海新交通1标范围包括雷岗公园站到玉器城站(图1),全长7.25km,主要包括8座车站和8段区间:其中车站分为4座地下车站(雷岗公园站-单层侧式地下站、华翠路站-双层岛式地下站、佛山一环站-双层岛式地下站及聚元路站-双层岛式地下站),2座地面站(康怡公园站-单层地面站、玉器城站-单层地面站),2座高架站(兴仁路站-双层高架站、永安路站-双层高架站);区间分为雷岗公园站到华翠路站(明挖及盾构区间)、华翠路站到佛山一环站(盾构区间)、佛山一环站到聚元路站(盾构区间)、聚元路站到康怡公园站(盾构及明挖区间),康怡公园站到兴仁路站(地面及高架区间)、兴仁路站到永安路站(高架区间)、永安路站到玉器城站(高架及地面区间)、玉器站到一标终点(地面区间)。

图1南海新交通1标场地位置图2.勘察特点南海新交通1标为大型城市轨道类交通项目,安全等级一级,技术标准主要参照《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执行,且位于城市较繁华地段,周边环境复杂,勘察难度和要求非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所能比拟。

2.1勘察目的与要求(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特征、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治理方案的建议。

工程地质知识: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及原则.doc

工程地质知识: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及原则.doc

工程地质知识: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及原则
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地铁沿线及附属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基础资料和设计参数。

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按勘察阶段的不同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施工过程中)补充勘察阶段。

不同的勘察阶段有不同的精度要求。

下面仅就详细勘察阶段的勘察内容及原则叙述如下:
(1)在初勘基础上详细查明沿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地质复杂地段、特殊岩土地段或有特殊施工要求区段,应进行重点勘察。

(2)对于车站、出入口、通风道、水源井、车辆段等应进行单独详细勘察。

(3)车站的横断面布置不少于3个,在地质条件复杂地段的区间应布置横断面。

(4)依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设计及施工方法的要求,以数理统计的方法分层、分段综合各项指标,提出设计所需技术参数。

(5)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查明地下水及含水层的性质并做出评价。

需降水施工时应分段提出降水方法及有关计算参数;各车站、区间及每个地貌单元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分站段提供沿线地下水类型、补给来源、流速、流向、渗透系数、水位、水质,以及历年最高水位、枯水位等水文地质资料。

(6)分析沿线建筑物、地下构筑物及管线在地铁施工干扰下的稳定性,并提出防护措施。

地铁沿线岩土工程问题例析

地铁沿线岩土工程问题例析

地铁沿线岩土工程问题例析引言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环线),起于新滘东路,经琶洲会展中心、员村、天河公园、华师、广州东站、云台花园、广州火车站、流花湖公园、荔湾湖公园、芳村、广州造船厂、逸景路,之后沿新滘路闭合形成环线。

线路穿越广州市天河区、白云区、越秀区、荔湾区和海珠区五大主城区,连接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等大型交通枢纽,并与广州轨道交通一、二、三、五、六、八、十、十二、十三、十四、十九、二十一号线及广佛线换乘。

十一号线全长43.2km,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全线共设32座车站,其中换乘站19座。

线路覆盖了城市主要的客流集散点,串接广州站、广州东站两大枢纽,对缓解客运走廊的交通压力十分重要;与多条轨道线路换乘,改善原线网的换乘条件,提高线网的整体性。

在线网中的等级定位为“轨道环线+十字快线+放射线”的线网结构中的环线。

1、沿线工程水文地质条件1.1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十一号线穿越广州市五个城区,沿线地面条件复杂,分布有污水管、煤气管、电缆、光纤等多种重要管线,三处下穿珠江、多条河涌,多处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含在建)和铁路,周边主要为小区、商铺、市政道路及设施、铁路、布区市场、密集果树林等。

线路沿线有海陆交互相沉积平原、冲洪积平原、丘间冲洪积谷地、丘陵等多种地貌发育,地面高程在5.97-25.0m。

1.2 区域地质特征及地震效应根据区域地质、地震资料,十一号线主要位于以广从断裂和瘦狗岭断裂为界线分成三个构造区:增城凸起、广花凹陷和三水断陷盆地。

线路沿线发育的断裂主要有广从断裂、广三断裂和瘦狗岭断裂等九条断裂,均为未活动断裂。

拟建工程按7度近震设防。

沿线广泛发育有淤泥、淤泥质土,透镜体状或局部连续发育的液化砂土,地层多呈交替、互层出现,分布不均匀,基岩有白垩系碎屑岩、震旦系混合岩、石炭系和侏罗系灰岩和炭质灰岩、侵入岩等,在云台花园至大金钟段穿越陡峭的白云山,为抗震不利地段。

场地土的类型主要为中软土,局部为软弱土和中硬土,建筑场地类别均为Ⅱ类[1]。

广州地铁勘察岩土参数取值分析

广州地铁勘察岩土参数取值分析

广州地铁勘察岩土参数取值分析岩和土最大特点是不确定性、经验性、地域性。

由于岩土工程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岩土工程是创造性的劳动。

地铁岩土工程勘察是各类岩土工程勘察中最为复杂、最为全面、工程问题较多、难度较大的工程勘察工作。

作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质量的判断标准,就是看这份报告是否准确查清了工程场地的岩土地质情况,岩土参数取值是否准确,工程地质分析深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是否全面预见到各种工程地质问题,工程措施和建议是否合理。

根据广州地铁多条线路(5、6、7、21号线)勘察方面经验,具体说明岩土参数取值问题。

标签:地铁勘察岩土参数取值1地铁勘察所涉及的主要岩土参数根据地铁设计要求,勘察报告中必须提供的参数有:承载力特征值、变形参数(包括Es、E0)、抗剪强度(包括直剪、固结快剪、三轴剪)、重力密度、静止侧压力系数、基床系数、桩基参数以及锚固参数,渗透系数等。

2岩土参数取值分析(1)承载力特征值。

铁工程中,主要用于衬砌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地下结构设计,在房屋建筑中,主要用地基基础设计。

基床系数可用30cm压板载荷试验求得准基床系数K30,再通过基础长宽修正得出基床系数。

也可根据土的状态查地铁勘查规范确定。

(6)桩基参数以及锚固参数。

①桩基参数。

在建设工程中,桩基参数为最为熟知的参数,因地铁线路敷设方式不同,桩基参数根据不同规范要求提供,一般高架区间、高架站按照国家行业标准《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提供,一般地下区间、地下站按照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及规范》提供,该值一般地区经验值。

②锚固参数。

锚固体在地下工程中是較为复杂的参数,设计时往往多为工程经验,一般应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或地方标准《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提供。

(7)渗透系数。

是一个表示岩土渗透性的指标,在地铁设计中也是一个重要参数,也可用于解决许多问题,特别是地铁基坑及隧道涌水量。

渗透系数确定方法较多,主要根据野外水文地质试验(抽水、压水、注水)及室内实验方法确定,往往在同一个地区不同地段,渗透系数就有很大的变化,其影响因素很多,为了确保渗透系数的精确度,在地铁勘察中,多采用野外抽水试验(根据工程需要布置观测孔),计算其渗透系数以及地铁基坑及隧道涌水量。

广州地铁花岗岩调查总结报告

广州地铁花岗岩调查总结报告

花岗片麻岩调查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广州市轨道交通二^一号线【施工15标】土建工程起讫里程为DK36+351.800〜DK38+398.000,线路全长约2.0462km。

主要施工项目包括镇龙站(含通道、出入口、风道、风亭),镇龙站〜中新站区间(含联络通道、施工竖井)土建工程,其中镇龙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建筑总面积为34887m 2;镇龙站〜中新站区间左右线长分别为1681.593m (长链2.565m )、1679.280m,采用矿山法和盾构法施工。

区间设置2座联络通道,在广汕公路北侧绿地(里程YDK37+419.056 )设置1个施工竖井。

镇龙站西接镇龙南站,东联中新站。

镇龙站为21号线、知识城线、穗莞深城际线路换承站。

车站位于位于广汕公路与规划九龙大道交叉口以西地块内,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DK36+456.000,设计起终点里程为DK36+351.800 〜DK36+718.500。

车站为地下一层为站台,地面一层站厅,二〜四层为物业开发,双岛四线车站,全长511m,标准段宽为44.9m,车站基坑开挖深度为8.6〜13.3m。

二、地质情况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野外地质钻探,场区内普遍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下伏基岩主要由碎屑岩岩性组(白垩系沉积岩)、变质岩岩性组(震旦系变质岩)、侵入岩岩性组组成。

第四系松散层主要由人工填土层、冲洪积层及残积层等组成。

从区域地质角度,由新至老分述为:1)人工填土层(Q4ml )本段人工填土层为素填土,颜色较杂,主要为褐黄色、灰褐色、红褐色等,素填土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粉质粘土、中粗砂、碎石等组成,大部分已压实,顶部0.2〜0.3m为砼路面,本层分布广泛,厚度0.50〜10.90m,平均厚度2.90m。

本层在图表上代号为“-2><”。

2)冲洪积层(Q3al+pl )该层共分为3个亚层,分别为粉细砂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可塑粉质粘土层,各亚层的特征及分布如下:粉细砂层呈灰黄色、灰白色,饱和,松散〜稍密,分选性良好,颗粒较均匀,主要成分以石英颗粒为主,含少量粘粒。

最新整理广州至佛山段地铁施工1标段土建工程盾构始发方案.doc

最新整理广州至佛山段地铁施工1标段土建工程盾构始发方案.doc

一、工程简介【魁奇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属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地处佛山市汾江南路至建新路。

线路出魁奇路站后,沿汾江路一直向北行进,过季华园站和同济路站后,线路转东下穿密集房屋后,向东转入建新路到达祖庙站。

本标段盾构施工场地位于魁奇路站,工程施工交通条件便利。

吊出井位于祖庙站。

本标段工程主要由两组双孔单线盾构隧道区间组成,全长6988.6072延米。

主要附属工程包括联络通道5个,废水泵房3个,其中YDK1+305、YDK2+702.096、YDK3+808.295里程的联络通道与废水泵房合建。

工程范围见示意图1.1.1 【魁奇路站~季华园站区间】:左右线总长2602.0358m ,左线为直线,右线有2个R =2500m 的平面曲线,曲线总长120.722m ,占区间总长度的4.6%。

线路位于城市主要交通道路汾江南路下,场地地形起伏小,地面高程为 6.9~8.4m ,线间距13~15m 。

工程范围示意图魁奇路站左线全长1301.0358m区间起点里程Y C K 0+602.15季华园站同济路站祖 庙 站Y C K 1+903.2Y C K 2+047.8Y C K 3+238.5Y C K 3+388.9Y C K 3+378.1区间终点里程Y C K 0+841Y C K 1+305Y C K 2+200Y C K 2+702.096Y C K 3+808.295联络通道联络通道与废水泵房合建联络通道联络通道与废水泵房合建联络通道与废水泵房合建右线全长1301.5m右线全长1190.7m右线全长989.2m左线全长1190.8134m左线全长1015.808m1.2【季华园站~同济路站区间】:本区间左右线长度为2381.5134m。

区间线路平面上共有2个曲线段,曲线半径为3000m。

线路位于城市主要交通道路汾江中路下,场地地形起伏小,地面高程为6.9~8.4m,线间距为13m。

杭州地铁1号线某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杭州地铁1号线某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xx地铁1号线xx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本站属于xx地铁1号线的起点。

位于xx乐园二期北侧,xx道、xx站相交路口东侧,地处城乡结合部,紧贴xx旅游度假区和xx城区。

xx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K0+299.09米,车站起点里程K0+103.29米,车站终点里程K0+495.29米,有效站台宽度12.0m。

拟建物主要包括xx站起点至终点里程之间的主体部分及附属设施(出入口和风亭等)。

主体及围护结构特征一览表表1.1.11.2岩土工程勘察分级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确定本工程的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根据场地复杂程度,本工程场地等级为二级;根据地基复杂程度,本工程地基等级为二级。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3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勘察目的及勘察方法1.3.1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国家标准:1)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4)《建筑抗震设计规程》(GB 50011-2001);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7)《构筑物抗震设计规程》(GB 50191-93);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10)《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2006);1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

12)《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13)《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2、地方标准1)《xx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2)《xx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3、其它支持性标准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南海新交通1标岩土工程特性分析

南海新交通1标岩土工程特性分析

南海新交通1标岩土工程特性分析作者:黄冠滔陈泽萍来源:《西部资源》2016年第04期摘要:文章详细阐述了南海新交通1标的区域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情况,并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确定了工程桩基方案、车站基坑支护形式。

关键词:南海新交通;岩土工程特性;岩土工程1. 工程概况南海新交通1标,即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试验段(桂城至三山枢纽段)是南海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起点为岗公园站,终点为平东路站,全长7.25km,主要包括8座车站和8段区间,有隧道线、过渡线及高架线;其中4座为地下车站(岗公园站——单层侧式地下站、华翠路站、佛山一环站及聚元路站均为双层岛式地下站),2座地面站(康怡公园站〈位于过渡线〉、平东站均为单层地面站),2座高架站(兴仁路站、永安路站——双层高架站);区间为:岗公园站至华翠路站(明挖及盾构区间)、华翠路站至佛山一环站(盾构区间)、佛山一环站至聚元路站(盾构区间)、聚元路站至康怡公园站(盾构及明挖区间)、康怡公园站至兴仁路站(地面及高架区间)、兴仁路站至永安路站(高架区间)、永安路站至平东站(高架及地面区间)、平东站到一标终点(地面区间)。

2. 区域地质构造佛山市南海区地处广花复式向斜的南部,位于佛山沉降区内,新构造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断块活动,受几条规模较大的活动性断裂所控制,其特征以北东向的广从断裂带、北西向的沙湾断裂、西江断裂及东西向广三断裂的继承性活动为主。

佛山沉降区以石碣断裂为西界,东界为广从断裂,北界为广三断裂。

基底为白垩系——古近系碎屑岩。

更新世晚期为海相沉积,厚度2m~7m,埋深20m以上,上覆为全新世海陆交互相冲淤积层。

沉积中心由佛山禅城区向平洲迁移,形成西侧抬升,东侧下沉的掀斜断块。

3. 工程地质特性3.1 地基土构成及特征场地广泛分布第四系桂洲组地层,有中砂、粗砂、粉细砂、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及淤泥、淤泥质土等组成,软土层、粘土层与砂层横向上变化快,层位不稳定,土层结构比较复杂,隧道地段易液化砂土层发育,砂层中地下水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佛线1标季华园站~同济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第四次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二○○九年三月广佛线1标季华园站~同济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第四次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项目经理:程明明报告编写:汪令明报告审核:温京总工程师:黄以光总经理:黄奕芳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二○○九年三月目录1 概述 (1)任务依据 (1)工程概况 (1)勘察目的和要求 (1)2 勘察工作布置 (1)勘察依据 (1)勘察钻孔布置和编号 (1)勘察方法和完成工作量 (2)有关说明 (2)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地形与地貌特征 (3)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3)岩土分界线 (4)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 (4)4 水文地质条件 (5)地下水的赋存与补给 (5)地下水的腐蚀性 (6)5 土石方可挖性分级和隧道围岩分类 (6)6 隧道洞身经过围岩类别 (6)隧道洞身主要围岩类别 (6)隧道洞身岩石抗压强度 (6)7 施工勘察建议 (7)附表1、钻孔数据一览表………………………………………………………………………1张2、土工试验统计表………………………………………………………………………1张3、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1张4、标准贯入试验方法判别砂土地震液化情况表………………………………………1张附图1、图例……………………………………………………………………………………1张2、钻孔平面布置图……………………………………………………………………3张3、工程地质线路纵断面图……………………………………………………………6张4、钻孔柱状图…………………………………………………………………………14孔5、土工试验报告…………………………………………………………………………1张6、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报告………………………………………………………………1张7、岩芯照片1 概述任务依据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工程招投标,承担了广佛线1标段【魁奇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工程施工任务。

受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于我公司于2009年2月17日至2月25日对华园站~同济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场地进行了第四次补充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以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广佛线1标段【同济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工程施工、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工程概况1.2.1 【魁奇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属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项目地处佛山市汾江南路至建新路,沿汾江路行进。

线路出魁奇站后,沿汾江路一直向北行进,过季华园站和同济站后,线路转东下穿密集房屋后,向东转入建新路到达祖庙站。

1.2.2 本次补充勘察范围季华园站~同济路站~祖庙站区间,里程约为YDK2+700~YDK3+700,但于佛山市禅城区汾江南路,道路宽畅笔直,交通流量很大,交通十分便利。

1.2.3 本次补充勘察范围季华园站~同济路站~祖庙站区间地质补充勘察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属于二级,勘察等级为甲级。

勘察目的和任务本次勘察为施工设计阶段勘察,勘察的目的如下:(1)详细查明勘察范围的地层分布、地层层序、地质年代、岩层接触关系。

(2)详细查明岩土特征、岩土分布、岩土界面,划分和描述岩土层,提出土石可挖性分级,尤其应注意划分和描述同一时代的岩层但工程特征差别大的岩性。

(3)详细查明勘察范围内及其附近特殊性土和不良工程地质单元(淤泥、砂层)的特征和分布,其中对软土的固结状态以及砂层的富水性、液化特征要专门描述。

(4)进一步查明含水层的渗透性、埋藏条件、涌水量。

(5)详细查明软土的分布范围与厚度,地下硬土层和基岩的埋深与起伏。

(6)详细查明勘察范围内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 勘察工作布置勘察依据本次勘察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据合同规定及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如下:(1)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4)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6)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 99:98)。

钻孔布置和编号2.2.1 钻孔布置和编号因线路已进行过详细勘察,本次主要针对盾构隧道施工的特殊地段来进行。

(1)对特殊部位(密集建筑群、桥梁等)和需加固的部位沿其周边布置。

(2)应尽可能避开原有勘探孔的位置和沿隧道上方布置。

(3)本次补充勘察按照上述原则共布置钻孔14个,钻孔编号采用GF1-BK-**型式,GF1代表广佛1标,BK 代表补充钻孔,**为勘探孔序号。

2.2.2 钻孔深度与位置钻孔深度根据线路类型、结构底板埋深、地面特征等确定。

各钻孔深度与位置规定如下表:勘察方法与完成工作量2.3.1 勘察方法本次勘察钻孔放点依发包单位提供的钻孔布置平面图,按钻孔实际里程沿线路测量定位;钻探设备采用XY-100A 型钻机2台,开孔直径为110mm ,终孔直径为91mm ,第四系土层及风化岩采用硬质合金钻头全面取芯钻进;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由落锤式标准贯入器;取土样采用厚壁取土器静压法或重锤少击法取得;土工试验委托广东省工程勘察院试验室完成。

本次勘察各孔高程根据现场实测采用广州市城建高程。

2.3.2 勘察进程本次外业钻探外业工作由2008年2月17日至2月25日完成;报告编写:2008年2月28日-3月4日。

2.3.3 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完成勘察钻孔14个,完成工作量详见表。

有关说明本次勘察为施工阶段的补充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在详勘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验证,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甲方要求和提供的有关资料,其它有关的岩土工程评价在本报告中不 再赘述。

报告编写参照《广州至佛山段(广佛线)A 标段详细勘察阶段绿景路-同济路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形与地貌特征本次勘察位于汾江南路,区内为冲积平原地貌特征,地质构造相对较为简单,基岩为第三系宝月组下段(E 2b 1)岩层。

场地地势开阔,地形相对平坦,勘察期间测得各勘探点地面标高~。

岩土分层及其特征根据甲方提供技术要求及沿线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性质、工程特征、风化状态等,结合本次勘察区间的工程地质纵断面,各岩土层分别按岩土层代号、岩土名、时代成因、岩性等描述如下:3.2.1 人工填土层 (Q 4ml )<1>人工填土:由杂填土组成,杂填土呈灰、灰褐等杂色,由砼块、砖块、碎石、砂土及粉质粘土等堆填而成,稍湿,稍压实。

表层~0.30m 的砼路面。

层厚-4.40m ,平均3.17m 。

3.2.2海陆交互相沉积层该层共分为3个亚层,各亚层的特征及分布如下:<2-1>淤泥、淤泥质土(Q 4mc ):深灰、灰黑色,呈饱和,流塑~软塑状态,含少量有机质和腐殖质,多夹薄层粉细砂。

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光滑,干强度及韧性较高。

该层分布广泛,场地内共11个孔有揭露,层厚~9.40m ,平均 5.31m ,顶面埋藏深度~9.30m ,顶面标高~4.20m 。

本层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3次,实测击数1~4击,平均击,取土样7个,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w =% ;e 0 = ;I l = ;a 1-2 = ;Es = ;标准值 C = ;标准值Φ =°。

<2-2>淤泥质粉细砂(Q 4mc ):深灰、灰黑等色,以淤泥质粉细砂为主,局部为细砂,含淤泥团块,呈饱和,松散状态,局部稍密,含少量有机质。

该层共13个孔有揭露,层厚~4.50m ,平均 2.59m ,顶面埋藏深度~6.30m ,顶面标高~5.10m 。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3次,实测击数6~14击,平均击。

<2-3>粉质粘土(Q 4m ):灰黄、黄色,呈可塑状态,不均匀含少量粉细砂。

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共有10个钻孔揭露,层厚~5.00m ,平均3.08m ,顶面埋藏深度~8.30m ,顶面标高~4.20m 。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2次,实测击数7~14击,平均击。

3.2.3 上更新世冲洪洪积层(Q 3+4al+pl )该层共分为3个亚层,各亚层的特征及分布如下:<3-1>粉砂:灰色,呈饱和,稍密~中密状态,主要成分为石英质砂,含少量粘粒。

场地于GF1-BK-62、GF1-BK-63号钻孔揭露,层厚~2.40m ,平均2.05m ,顶面埋藏深度~15.90m ,顶面标高~-5.80m 。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次,实测击数21~24击,平均击。

<3-2>中粗砂:灰白、浅灰、灰等色,呈饱和,稍密~中密状态,级配良好,主要成分为石英质砂,含少量粘粒。

共有10个钻孔揭露,层厚~9.50m ,平均 4.82m ,顶面埋藏深度~13.70m ,顶面标高~-0.80m 。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7次,实测击数13~30击,平均击。

<4-1>粉质粘土:青灰、灰、浅灰、灰黄等色,呈可塑~硬塑状态,不均匀含少量粉细砂。

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共有8个钻孔揭露,层厚~4.20m ,平均1.96m ,顶面埋藏深度~17.10m ,顶面标高~-3.80m 。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5次,实测击数13~25击,平均击,取土样3个,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w =% ;e 0 = ;I l = ;a 1-2 = ;Es = ; C = ;Φ =°。

3.2.4 残积土层(Q el)<5-2>残积类硬塑状粉质粘土:由泥灰岩风化残积形成,深灰、灰黑等色,硬塑,粘性一般,遇水强度易降低。

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该层不连续分布于整个场地,共12个钻孔揭露,层厚~4.80m,平均1.80m,顶面埋藏深度~18.30m,顶面标高~-8.20m。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次,实测击数19~29击,平均击,取土样7个,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w =% ;e0 = ;Il= ;a1-2= ;Es = ; C = ;Φ =°。

3.2.5 基岩本区间揭露的基岩为第三系莘庄组宝月组下段(E2b1)岩层,岩性以棕褐、深灰色、灰黑色泥灰岩、泥岩为主。

根据钻探资料,岩石风化程度将其分为强风化岩层、中风化岩和微风化层:<7> 强风化岩:主要为泥灰岩,深灰、青灰色等,泥质胶结,成岩矿物显着风化,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原岩结构可辨,岩芯呈坚硬土柱状或土夹碎块状,碎块用手可折断,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遇水易软化,局部夹中风化岩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