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实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5)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武汉光谷第一初级中学操场看台岩土工程补充勘察报告一、前言1.1工程概述武汉当代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拟在武汉市当代路武汉光谷第一初级中学内兴建操场看台,该工程由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设计,拟建物具体性质如下:表1拟建筑物概况一览表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对应的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受建设方委托,该工程的补充勘察工作由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承担。
1.2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1.2.1勘察目的查清拟建筑场地范围内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筑物选定合适的基础持力层,对其承载力作出评价,选定合理的基础型式,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1.2.2任务及要求(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 1 -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2)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并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提供合理的基础持力层及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
(5)判别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1.3勘察依据本次勘察按甲方提供的拟建筑物规划总平面图(1:500)及设计院提供的勘察委托书设计工作量;并严格执行以下有关国家规范,遵守操作规程。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4)《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5)《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1.4工作方法及工作量本次勘察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程、规范,沿拟建物角点及周边共布设勘探孔12个,其中钻探孔4个,静力触探孔8个,各勘探点孔位及高程均由我公司测量人员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基准点A点(场地东侧关凤路上一点,X=3371782.774,Y=539780.336,H A=22.13m)引测而得,其坐标为北京坐标系,高程为黄海高程,由于高程基准点距场地较远,平面图上没有标示出来。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实例)

岩⼟⼯程勘察报告编制(实例)⽬录1 勘察⼯作概述31.1 ⼯程概况31.2 岩⼟⼯程勘察阶段及等级31.3 勘察⽬的、任务及要求31.4 勘察执⾏的规范、标准41.5 勘察⼯作⽅法及完成⼯作量41.5.1 勘探点布置原则 51.5.2 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51.5.3 完成⼯作量52 场地岩⼟⼯程条件52.1 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52.2 地层分布及岩⼟性质63 地震效应113.1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113.2 建筑场地类别113.3 地震液化判别113.4 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154 岩⼟⼯程分析与评价154.1 场地稳定性评价154.2 ⼟层⼯程性质评价 154.3 ⽔⽂地质条件评价 154.3.1 场地环境类型154.3.2 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164.3.3 地下⽔的腐蚀性 164.4 各⼟层的承载⼒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164.5 持⼒层与地基强度验算174.6 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184.7 复合地基 (19)4.8 基坑开挖与降⽔215 结论211 勘察⼯作概述1.1 ⼯程概况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队篮球馆⼯程的岩⼟⼯程详细勘察⼯作。
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
拟建⼯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程勘察阶段及等级本⼯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程具有以下特征:1)根据由岩⼟⼯程问题造成⼯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的后果,该⼯程为⼀般⼯程,⼯程重要性等级为⼆级⼯程;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地基等级为⼆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程岩⼟⼯程勘察等级为⼄级。
1.3 勘察⽬的、任务及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的是为设计、施⼯提供详细可靠的岩⼟⼯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程勘察报告三河县某中学教学楼岩⼟⼯程勘察报告1、前⾔1.1 ⼯程概况国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甲⽅)拟在三河县某中学兴建教学楼。
该项⽬由廊坊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委托我院对其进⾏岩⼟⼯程详细勘察⼯作。
拟建⼯程由主楼组成。
根据国标《岩⼟⼯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岩⼟⼯程重要性等级为⼆级,场地等级为⼆级,地基等级为⼆级,岩⼟⼯程勘察等级为⼄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级。
1.2 勘察⽬的及要求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岩⼟⼯程勘察委托书”,本次勘察⽬的及要求如下:1、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层和下卧层的⼯程特性、⼟的应⼒历史和地下⽔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等。
2、提供满⾜设计、施⼯所需的岩⼟参数,确定地基承载⼒,预测地基变形性状。
3、提出地基基础、基槽⽀护、⼯程降⽔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案的建议。
4、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的防治⽅案建议。
5、对于抗震设计防烈度等于或⼤于6度的场地,进⾏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层的类型、深度、分布、⼯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
7、对需进⾏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性特征。
8、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防空洞、孤⽯等对⼯程不利的埋藏物。
9、判定⽔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0、钻孔布置原则上沿建筑物周边和建筑物主要控制线布置,最⼤孔距≤24⽶,当相邻两孔所揭露的持⼒层层⾯⾼差⼤于2⽶或⼟层性质变化较⼤,或存在较多孤⽯分布的情况时,应及时与设计院联系,共商是否适当加密勘查点⽰意。
11、在本⼯程部位应提出抗浮设计⽔位。
12、勘查报告应交由勘察审查所审查。
1.3 勘察依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探点布置图”及“岩⼟⼯程勘察委托书”;《岩⼟⼯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基槽技术规程》(JGJ120-99);《⼟⼯试验⽅法标准》(GBT/50123-1999);1.4 勘察⼯作量布置及完成情况本次岩⼟⼯程勘察⼯作量是根据建设⽅及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规划图”、“岩⼟⼯程勘察委托书”,结合拟建建筑物规模及对场地岩⼟勘察的初步分析,参照现⾏规程、规范及邻近场地地质资料确定。
岩土勘察报告范本2

目录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11.1、工程概况...........................................................1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11.3、勘察技术依据和技术标准.............................................1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11.5、勘察方法与勘察工作完成情况.........................................11.5.1、工程地质测绘或调查...............................................11.5.2、勘探点的布置、勘探设备和方法与完成工作量 ........................11.6、工作完成情况.......................................................21.7、勘探点测放系统与测放依据...........................................2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32.1、地形地貌...........................................................32.2、气象与水文情况.....................................................32.3、区域地质构造情况...................................................32.4、场地各层岩土的年代、类型、成因、分布、工程特性 ....................32.5、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发育程度 ......................32.5.1、地面沉降.........................................................32.5.2、地震效应.........................................................32.5.2.1、建筑场地地震背景资料...........................................32.5.2.2、建筑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与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42.5.2.3、工程地震地基设计参数...........................................42.5.2.4、建筑场地饱和地基土液化判别 ....................................42.5.2.5、建筑场地抗震地段的划分.........................................52.6、埋藏的河道、浜沟、池塘、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的特征、分布 ......52.7、特殊性岩土.........................................................52.8、场地地表水与地下水.................................................52.8.1、地下水类型.......................................................52.8.2、地下水位.........................................................52.8.3、地下水的渗透性...................................................52.8.4、地下水(土)的腐蚀性分析.........................................53、岩土试验与原位测试成果统计与分析.......................................6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64.1、建筑场地的适宜性、稳定性评价 ...................................... 64.2、特殊性岩土评价 .................................................... 64.3、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 ................................................ 64.3.1、地下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 64.3.2、地下水、地表水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 64.4、岩土工程参数 ...................................................... 64.5、地基土的均匀性、压缩性与工程特性评价 .............................. 74.5.1、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 .............................................. 74.5.2、地基土的压缩性与工程特性评价 .................................... 74.6、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 74.6.1、复合地基方案-水泥搅拌桩 ........................................ 74.6.1.1、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 ........................................ 74.6.1.2、复合地基变形估算 .............................................. 74.6.2、桩基方案 ........................................................ 84.6.2.1、静压管桩方案 .................................................. 84.6.2.2、分析桩侧产生负摩阻力的可能性与影响 ............................ 84.6.3、成(沉)桩的可能性与对环境的影响 ................................ 84.6.4、桩基承载力与质量测试方法与建议。
地勘报告(工程实例)

云南昆都国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赵李家堆“城中村”改造项目A地块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1 前言1.1 拟建工程概况云南昆都国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建赵李家堆“城中村”改造项目,委托我院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拟建场地位于昆明市区西部,人民西路北侧,拟建场地位置示意见图1.1-1:C地块B地块A地块图1.1-1 拟建场地位置示意图拟建项目由A、B、C三个地块组成,总用地面积约257亩,总建筑面积约933398.50m2,其中A地块北临菱角塘路,南靠人民西路,为赵李家堆村村庄拆旧建新场地,总用地面积约102.0亩,拟建建筑主要由1栋42F超高层建筑、3栋41F超高层建筑、1栋38F超高层建筑、3栋28F高层建筑及多栋2~6层多层建筑组成,场地整体设置三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约-15.2m。
本次勘察范围为A、C两个地块,本报告为A地块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拟建建(构)筑物的平面分布位置详见附图NO: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各栋建(构)筑物情况见表1.1-1:表1.1-1 各建(构)筑物情况一览表本次勘察工作主要依据双方签定的勘察合同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勘察任务书进行。
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一级,场地属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土不均匀,属中等复杂地基,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的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属甲级。
1.2 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1.2.1勘察任务和目的1)勘察任务:查明拟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勘察目的:提交满足工程施工图设计、基础施工要求的技术成果,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依据。
1.2.2勘察要求根据拟建建(构)筑物特点,按设计单位提供的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技术要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的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勘察的主要要求如下: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等资料;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 查明建筑场地内的岩土层类型、厚度、分布范围、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等,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包括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地基变形性状;提出用于桩基最终沉降量计算的压缩层深度范围内各土层的压缩模量建议值;5)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及地下水位,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及抗浮设防水位,当采用降水控制措施时,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减小影响的措施;对基坑工程监测提出建议;6) 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判别场地地震液化可能性及液化等级,划分场地类别;7) 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及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及持力层选择的建议;8)判断基坑的整体稳定性,预测可能破坏模式,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意见;9) 提出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及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10)基坑勘察孔布置应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如果基坑以外勘察孔无法实施,应了解、查询周边地质资料;11) 对基坑支护、工程降水与施工方案提出建议;12)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杭州某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xx项目C-10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前言受xx置业有限公司的委托,xx院承担xx项目C-10地块的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1.1 工程概况xx项目位于xx市xx经济技术开发区,xx路以南,xx路以东,xx大道以西,共有C-10、C-15、C-17三个地块,该项目为一次征地分期开发。
本次为一期工程,地块为C-10。
它坐落在xx号大街和xx号大街之间,总用地面积73776.909平方米,容积率接近2.2,建筑总面积约15.94万平方米。
根据设计总平面图,本次一期工程拟建建筑物有13幢27~33层住宅、2层配套公建以及场地整体一层地下停车库,其中高层建筑高度在100米以下,为一类建筑,地下车库面积:40,868 m2。
根据场地的初步勘察报告,该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建筑抗震重要性类别均为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拟建工程主要建筑物要素一览表表11.2 本次勘察等级及主要任务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综合确定本次岩土勘察等级为甲级。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目的为拟建工程为施工图设计及施工提供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其主要任务如下:①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各土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条件及均匀性。
提供拟建场地地基压缩层范围内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②查明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有无古河道、暗浜等分布并提出处理方案,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③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赋存条件,提供浅部地下水的水位埋深、变化幅度,评价其水质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④评价场地地震效应,提供场地类别和设计特征周期等有关抗震设计参数。
⑤选择并评价各建筑基础方案,推荐合适的基础持力层,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桩基设计参数。
⑥推荐基坑开挖围护方案,提供基坑围护设计、计算的有关参数。
1.3 本次勘察执行的技术规范(1)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5) 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6) 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7) xx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8) xx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9)行业标准《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10)xx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1.4 勘察工作布置及质量评述1.4.1本次勘察布置原则本次勘探点布置方案主要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勘探点平面图布置,勘探点的间距为15~30m,对高层建筑全部采用钻探,多层部分采用钻探与静探相结合,而纯地下室部分全部采用静探,3层物业楼控制性勘探孔孔深约30m,一般孔孔深为25m。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实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录一、前言........................................................................................................................................ - 0 -二、区域地质概述........................................................................................................................ - 1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7 -四、水文地质条件........................................................................................................................ - 9 -五、岩土工程评价........................................................................................................................ - 9 -六、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10 -七、地基土承载力...................................................................................................................... - 11 -八、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 11 -九、场地地震效应...................................................................................................................... - 12 -十、地基方案.............................................................................................................................. - 13 -十一、结论与建议...................................................................................................................... - 13 -一、前言1、工程概况为完成灾后重建任务,我院受中国中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委托,于2010年9月承担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西杭商住南组团A42地块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天津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目 录第一章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目的和任务 (1)1.3勘察工作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1)1.4勘察等级划分 (2)1.5勘察工作量 (2)1.6高程系统 (3)第二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2.1场地地形地貌 (3)2.2场地地层分布规律及土质特征 (3)2.3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4)2.4抗剪强度指标统计 (8)2.5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9)2.6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评价 (9)2.7不良地质作用 (10)第三章场地地下水概况 (10)3.1地下水位及类型 (10)3.2地下水的腐蚀性 (10)3.3浅层地基土渗透性 (11)3.4土的腐蚀性 (12)3.5标准冻结深度 (12)第四章场地地震效应 (12)4.1抗震设防烈度 (12)4.2饱和粉土液化判定 (12)4.3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 (12)4.4建筑抗震地段划分 (13)第五章地基基础评价 (13)5.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13)5.2地基土工程地质性质评价 (13)5.3天然浅基础评价 (14)5.4桩基础评价 (14)第六章基坑开挖支护、降水 (16)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16)第一章 前言1.1工程概况AAAAA有限公司拟在BBBBB村十八米河与规划五十经路交口处兴建AAAAA 有限公司大型泵业设施及相关车间工程,委托我公司对其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大型泵业设施及相关车间工程包括:试验室装配车间拟采用天然浅基础或桩基础,生产车间、库房拟采用天然浅基础。
1.2勘察目的和任务根据拟建物性质、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要求,结合我公司在本场地附近已有的勘察资料,确定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是:一、 查明勘察场地埋深28.00m范围内地层时代成因、岩性分布、工程地质性质,并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能力。
二、 对各层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评价。
三、 查明地下水对砼结构及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勘察工作概述31.1 工程概况3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3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31.4 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41.5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1.5.1 勘探点布置原则41.5.2 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41.5.3 完成工作量4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52.1 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52.2 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53 地震效应 113.1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113.2 建筑场地类别113.3 地震液化判别113.4 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16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154.1 场地稳定性评价154.2 土层工程性质评价164.3 水文地质条件评价174.3.1 场地环境类型 174.3.2 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174.3.3 地下水的腐蚀性174.4 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74.5 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184.6 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194.7 复合地基 (19)4.8 基坑开挖与降水225 结论211 勘察工作概述1.1 工程概况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
依据委托书,结合现行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如下:1)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2)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6)根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点,对地基基础方案做出评价。
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及要求,主要提供以下指标:地基土的比重、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及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承载力特征值、桩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等。
1.4 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本次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之要求,主要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及局部修订条文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5、《静力触探技术标准》(SY/T 0058—92)6、《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8、《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9、《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K14-S3-2002)1.5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根据现行规范规定,结合本次勘察工作的具体任务及要求,在收集附近已有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钻探、取土、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具体如下:1.5.1 勘探点布置原则勘探孔按建筑物周边布置,共布置5排勘探孔,孔间距控制在20m以内,具体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1.5.2 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共布置9个勘探孔,其中静力触探孔4个,钻探、静探对比孔1个,取土、标贯孔4个,孔深为20m~25m。
1.5.3 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钻探采用DPP-100-5F型钻机,采用单筒岩芯管钻进,泥浆护壁,取土采用敞口厚壁取土器,静力压入法取土,对于粉土、砂土做标准贯入试验。
静力触探测试(双桥)采用液压贯入,并用JTY-3型数字静探仪采集处理数据。
室内土工试验由我公司土工试验室完成,具体完成工作量如下:总进尺190.00m其中静力触探孔进尺80.00m,钻探、静探对比孔进尺25.00m,取土、标贯孔进尺85.00m,取原状样45件,取扰动样21件,标贯试验21次。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2.1 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勘察场地地面不太平整,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场地地貌单元单一,为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
勘探孔孔口标高为相对高程,假定以广告牌基础的西北角铁座为相对高程为0.00m,勘探孔孔口高程介于-2.108~-1.038m之间。
2.2 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根据野外钻探资料,结合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场地地基土在勘探深度内可划分为4大层,各地层分述如下:1层:素填土黄褐色,堆填时间短,上部80cm左右为杂填土,主要夹有砖块等建筑垃圾,60cm-100cm 左右夹有三合土,素填土以粉土为主,夹少量黏土团块。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40~2.50m,平均1.81m;层底标高:-2.55~-1.46m,平均-1.84m;层底埋深:1.40~2.50m,平均1.81m。
2层:粉土黄褐色,稍湿,稍密,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均匀,含有云母片及氧化铁斑。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30~2.70m,平均1.99m;层底标高:-4.53~-3.25m,平均-3.83m;层底埋深:3.20~4.50m,平均3.80m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2.1 2层粉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3层:粉质粘土黄褐色-浅灰色,软塑,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中,韧性中,土质较均匀,含有有机质及夹有贝壳碎片。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4.30~5.40m,平均4.64m;层底标高:-9.04~-7.70m,平均-8.48m;层底埋深:7.70~9.00m,平均8.44m。
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2.2 3层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4层粉砂:灰褐色-浅灰色,密实,湿,摇震反应快,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均匀,含有云母片,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局部夹有粉质粘土薄层。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6.80~7.90m,平均7.44m;层底标高:-17.24~-16.55m,平均-16.75m;层底埋深:16.50~17.20m,平均16.73m。
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2.3 4层粉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4-1层粉质粘土:浅灰色,可塑,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中,韧性中,土质较均匀,含有有机质。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40~1.10m,平均0.80m;层底标高:-15.15~-12.40m,平均-13.25m;层底埋深:12.40~15.10m,平均13.23m。
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2.4 4-1层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5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中,韧性中,土质均匀,切面光滑,含有氧化铁斑。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3.60~3.60m,平均3.60m;层底标高:-20.40~-20.32m,平均-20.36m;层底埋深:20.30~20.40m,平均20.35m。
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2.5 5层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6-1层粉土:黄褐色,密实,湿,摇震反应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均匀,含有氧化铁斑及夹有少量的姜石。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60~1.60m,平均1.60m;层底标高:-22.00~-21.92m,平均-21.96m;层底埋深:21.90~22.00m,平均21.95m。
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2.6 6-1层粉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6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不均匀,含有氧化铁斑,局部夹有粉土薄层。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00~2.10m,平均2.05m;层底标高:-24.02~-24.00m,平均-24.01m;层底埋深:24.00~24.00m,平均24.00m。
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2.7 6层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6-2层粉土:黄褐色,密实,摇震反应快,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均匀,有砂感,含有氧化铁斑。
该层未穿透。
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2.8 6-2层粉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3 地震效应3.1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有关规定,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3.2 建筑场地类别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第4.1.3条的规定,判定土的类型为软弱土~中软土,以CK6孔计算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各土层剪切波速vs取值见下表:CK2剪切波速计算结果vse =153.3m/s,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250≥vse>140m/s。
由于场地覆盖层厚度远大于50m,故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特征周期值为0.55s,属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3.3 地震液化判别3.3.1初步判别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对于饱和粉土和砂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时,7、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2)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3)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du > do+ db-2dw > do+ db -3du+ dw > 1.5do + 2.0db - 4.5式中:dw-地下水位深度(m),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du-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m),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扣除;db-基础埋置深度(m),不超过2m时应采用2m;do-液化土特征深度(m),粉土为6,砂土为7。
由勘察资料得出:1、该场地地基土为第四纪新近沉积土;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一般小于10.0;3、年最高地下水位为0.50m 。
初判结论:拟建场地的饱和粉土、砂土可能发生液化,应进行进一步液化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