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垫板冲压模具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二、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该零件包括冲孔,切边,切断,弯曲等基本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工艺方案:方案①:先冲孔切断,再弯曲。

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②:冲裁——弯曲复合模,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③:冲孔切断弯曲级进冲压。

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①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方案②只需要一套模具,冲压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易于保证,但生产效率不高。

方案③也只需要一套模具,生产效率高,且零件的冲压精度易保证。

尽管模具结构较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

通过以上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对该冲压件生产以采用方案③为佳。

三、主要设计的计算首先需要将工件完全展开,如图所示,再计算各部分的尺寸。

长度尺寸A=(80.5-40)+3.14×40/4=91.9mm宽度尺寸B=2×3.14×40/4=62.8mm3.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计算冲裁件在板料、条料或带料上的布置方法称为排样。

排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材料的利用率、零件质量、生产率、模具结构与寿命及生产操作方式与安全。

因此,在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中,排样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节约金属和减少废料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较好的确定冲件的形状尺寸和合理的排样的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

由于结构的需要,不需要设置搭边值。

确定步距A=91.9 mm,查板材标准,选用材料总的利用率为:η=3.2冲裁力的计算冲孔力F=KtLτ=1.3×1.8×5.5×2π×340=27.49KN落料力F= KtLτ=1.3×1.8×340×133.75=106.41KN剪切力F= KtLτ=1.3×1.8×340×40=31.82KN弯曲力F=AP=[40×80.5-2×3.14×(5.5/2) ]2×100=317.2 KN3.3压力中心的确定1冲裁压力中心的确定形状复杂的零件的压力中心可用解析法求出。

垫板模具设计说明书

垫板模具设计说明书

1.题目:垫板的冲裁模具设计2.原始数据图1-1 零件图3.工艺分析本次设计的零件材料为A3即Q235由于含碳适中,综合性能较好,强度、塑性和焊接等性能得到较好配合,适合冲裁,该冲裁件结构对称、简单,由圆弧组成,无悬臂。

圆孔直径D>0.35t,符合要求。

孔间距与孔边距C>2t,在模具强度和冲裁件质量的限制范围之内。

由于该零件图上没有标注公差,属于自由尺寸,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

4.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1)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和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再落料。

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级进冲压。

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落料-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2)方案的比较方案一:采用单工序模生产,模具结构简单,但要两副模具,成本高且生产效率低。

并且工件积累误差大,操作不方便。

方案二:采用级进模生产,在压力机一次行程中,在模具的不同位置上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

特点是生产效率高,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但模具成本高,机构复杂,多用于生产批量大的制件。

方案三:采用复合模生产,在一副模具中同时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序。

且精度比单工序模要高、效率高等,但模具成本高、结构复杂、安全性较差。

(3)方案的确定 综上所述,本套模具采用冲孔-落料复合模生产。

5.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复合模有两种形式, 6.工艺尺寸计算 (1)排样设计A.排样方法的确定 根据确定的冲裁件工艺方案和模具类型,考虑到工件的结构特点,排样方案设计为少废料单排。

如下图所示:B.确定搭边值 工件间距a1=1.2mm 搭边 a=1.5mmC.确定条料步距 布局:30.2 宽度:29+1.5+1.5=32mmD.条料利用率:材料利用率 100%ABSη=⨯ =616.34/(30.2*32)=63.8% 该工件的材料利用率为63.8%。

E.画出排样图(2)冲裁力计算 A.冲裁力F查表取材料Q235的抗拉强度σb=386MPa由 F=LT σb L=121.1mm ,则 F=121.1*0.5*386=21633.4N B.卸料力Fx 由Fx=Kx*F ,已知C.推件力FT=nF*KT=0.065*21633.4*4/0.5=11249.37ND 顶件力FD=F*KD=0.08*21633.4=1730.67N(3)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固定卸料装置和下出料方式冲裁模Fz=F+FT=21633.4+11249.37=32882.77N(4)冲裁模压力中心的确定压力中心在垫板的几何中心。

冲压弯曲件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包含中英翻译)

冲压弯曲件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包含中英翻译)

冲压弯曲件冲压模具设计摘要随着中国工业不断地发展,模具行业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针对支架弯曲件的冲裁工艺性和弯曲工艺性,分析比较了成形过程的三种不同冲压工艺(单工序、复合工序和连续工序),确定用一幅级进模完成落料、冲孔和一幅单工序模完成弯曲的工序过程。

介绍了支架弯曲件冷冲压成形过程,经过对支架的批量生产、零件质量、零件结构以及使用要求的分析、研究,按照不降低使用性能为前提,将其确定为冲压件,用冲压方法完成零件的加工,且简要分析了坯料形状、尺寸,排样、裁板方案,冲压工序性质、数目和顺序的确定,进行了工艺力、压力中心、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并设计出模具。

还具体分析了模具的主要零部件(如冲孔凸模、落料凸模、卸料装置、弯曲凸模、垫板、凸模固定板等)的设计与制造,冲压设备的选用,凸凹模间隙调整和编制一个重要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列出了模具所需零件的详细清单,并给出了合理的装配图。

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对传统机械零件进行结构改进、优化设计、优化工艺方法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方法对类似产品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支架,模具设计,级进模,冲孔落料,弯曲Stamping Bending Stamping Mold DesignABSTRACTWith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ing constantly, mold indus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ased on the stent bending blanking process and bending proces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forming three different stamping process (single processes, complex processes and continuous processes) confirm completion of the blanking, punching and a single procedure completed the bending modulus processes. On the cover of the cold bending stents,right after the cover of the mass production, quality components, and the use of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is, research, in line with lower performance prerequisite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stampings, Stamping method used to complete the processing components, and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blank shape, size, layout, the conference board, stamping processes in nature, number and sequence determination. For the process, the center of pressure, the die size and the tolerance of the calculation, design mold. Also analyzes the mold of the main components (such as mould, punch hole punch, unloader device, punch, plate, bending plate etc)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tamping equipment selection, punch-gap adjustment and establishment of a vital parts machining process. Die requirements set out a detailed list of parts, and gives a reasonable assembly. By fully utilizing moder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o mold traditional mechanical parts for structural improvements, design optimiz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methods can greatly enhance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 method of similar products have some reference.KEY WORDS: stents,mold design,progressive die,punching blanking, bending目录前言 (1)第1章对加工零件的工艺分析 (5)1.1零件分析 (5)1.1.1 冲压件的工艺分析 (5)1.1.2 分析比较和确定工艺方案 (6)1.1.3 弯曲件的工艺分析 (7)第2章冲裁模 (8)2.1 冲压模具的工艺分析与设计计算 (8)2.2 工作力的计算 (10)2.2.1 落料力 (10)2.2.2 冲孔力 (10)2.2.3 卸料力 (11)2.2.4 推料力 (11)2.2.5 冲侧刃缺口的力 (12)2.2.6 总冲压力 (12)2.3 确定模具压力中心 (12)2.4确定凸、凹模刃口尺寸 (15)2.4.1 冲孔部分 (16)2.4.2 落料部分 (17)2.5 成型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18)2.5.1冲孔凸模结构设计 (18)2.5.2冲孔凸模结构设计 (19)2.5.3凹模结构设计 (19)2.6 模具的整体设计 (20)2.6.1选择模具结构形式 (20)2.6.2操作方式 (20)2.6.3模架类型 (21)2.6.4定位方式的选择 (21)2.6.5卸料和出料方式的选择 (21)2.6.6导向方式选择 (21)2.6.7定位零件设计 (21)2.6.8导料板设计 (21)2.6.9卸料板设计 (22)2.6.10垫板设计 (23)2.6.11模柄选择 (24)2.6.12凸模固定板的设计 (25)2.6.13导柱导套选择 (26)2.6.14模座选择 (26)2.6.15螺钉、销钉的选用 (27)2.6.16装配图设计 (27)2.6.17模架的选取 (27)2.6.18冲压设备的选择 (28)第3章弯曲模 (29)3.1冲压零件的工艺分析 (29)3.2模具结构 (29)3.3必要的计算 (29)3.3.1弯曲力的计算 (30)3.3.2弹顶器的计算 (31)3.3.3回弹量的确定 (31)3.3.4弯曲凸模的圆角半径 (31)3.3.5弯曲凹模的圆角半径及其工作部分的深度 (31)3.3.6弯曲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 (32)3.3.7弯曲凸模和凹模宽度尺寸的计算 (32)3.4模具总体设计 (33)3.4.1凹模结构设计 (33)3.4.2凸模结构设计 (34)3.4.3定位板结构设计 (34)3.4.4模柄选择 (35)3.4.5模架的选取 (35)3.4.6销钉的选用 (36)3.4.7压力机的选取 (36)3.4.8装配图设计 (37)第4章模具制造技术要求 (38)4.1表面粗糙度及标准 (38)4.2加工精度 (39)4.2.1尺寸偏差 (39)4.2.2形位公差 (39)4.2.3配合要求 (39)结论 (41)谢辞 (42)参考文献 (43)外文资料翻译 (45)前言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冲模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零件(俗称冲压件或冲件)的一种压力方法。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和应用
智能化生产: 实现生产过程 的智能化、自 动化和数字化
智能化管理: 实现生产管理、 质量管理、设 备管理等方面
的智能化
国际化趋势
跨国合作:与 国际知名企业 合作,引进先 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
出口市场:扩 大出口市场, 提高国际市场
份额
国际标准:采 用国际标准, 提高产品质量
和竞争力
国际化人才: 引进和培养国 际化人才,提 高企业国际化
加工性能: 易于加工 和成型, 便于模具 制造和维 护
材料种类及特点
钢材:强度高,耐磨性好,但价格 较高
铝合金:重量轻,导热性好,但强 度较低
铜合金:导热性好,耐磨性好,但 价格较高
塑料:重量轻,易于加工,但强度 较低
陶瓷:耐磨性好,耐高温,但价格 较高
复合材料:结合多种材料的优点, 但价格较高
材料选择依据
水平
模具的使用寿命:选择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 模具的加工性能:选择易于加工、易于成型的材料 模具的成本:选择价格合理、性价比高的材料 模具的环保要求:选择环保、无污染的材料
材料发展趋势
轻量化:使用更 轻的材料,降低 模具重量,提高 生产效率
高强度:使用高 强度材料,提高 模具使用寿命和 稳定性
耐腐蚀:使用耐 腐蚀材料,提高 模具在恶劣环境 下的使用寿命
装配调试
装配过程:按照图纸要求, 将模具各部件组装在一起
装配前准备:检查模具各部 件是否齐全,是否清洁
调试过程:检查模具的精度、 稳定性和可靠性,调整模具
参数
调试结果:记录调试过程中 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使用注意事项
操作前检查模具是否完好无损,确保安全使用 操作时注意保持模具的清洁,避免油污、灰尘等影响模具性能 操作后及时清理模具,避免模具生锈、磨损 定期对模具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模具性能稳定

垫板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概述

垫板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概述

垫板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概述垫板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概述一、垫板冲压工艺概述垫板冲压是金属加工的一种方式,其工艺包括模具设计、材料选择、工艺参数的设置等多个方面,是极其重要的金属加工技术之一。

垫板冲压的工艺流程一般如下:1.设计模具:模具是垫板冲压的核心之一。

设计好的模具要具备材料保存、产品精度、加工速度等多个方面的特点。

2.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选择的材料有钢板、不锈钢板、铝板等。

3.冲床设备调试:冲床设备的调试直接影响到冲制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4.调整冲压工艺参数:对于每个不同的产品,都需要设置不同的工艺参数,包括冲压速度、冲压力度、位移量、冲头选型等等。

5.冲制成品:经过以上的步骤之后,就可以上机冲压成品了。

二、模具设计概述模具是垫板冲压的核心,其设计影响产品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常见的模具有单工位模具、多工位模具、连拍模具等。

1.单工位模具:单工位模具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适用于单一产品的加工,以及小批量生产。

2.多工位模具:多工位模具可以在同一个冲床上进行多个工序,其优点就在于可提高生产效率和利用率。

3.连拍模具:连拍模具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模具,在一个模具中可以装多个冲头,可同时冲制多个不同形状的产品。

除此之外,模具的设计还要考虑到产品的成形精度、冲头的选型等因素。

三、工艺参数的设置工艺参数的设置对于垫板冲压工艺非常重要,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包括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变形量等等。

1.冲压速度:冲压速度要根据产品的特点来决定,在刚开始进行试模的时候,应逐步加快冲压速度。

2.冲压力度:冲压力度要根据材料的硬度来决定,过小会造成无法正常成形,过大会造成材料的不必要损伤。

3.位移量:位移量是冲压加工的重要参数之一,要选好位移量来保证产品尺寸精度。

4.冲头选型:选择好适当的冲头,冲制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四、总结垫板冲压工艺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模具设计和工艺参数设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设计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材料:08F ,厚度1.5mm ,生产批量为大批量生产(级进模)。

1.冲压件工艺性分析(1) 材料O8F 为优质碳素钢,抗剪强度τ=220~310Mpa 、抗拉强度b σ=280~390Mpa 、伸长率为10δ=32%、屈服极限s σ=180Mpa 、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加工。

(2) 结构与尺寸工件结构比较简单,中间有一个直径为22的孔,旁边有两个直径为8的孔,凹槽宽度满足b ≥2t ,即6》2x1.5=3mm,凹槽深度满足l b 5≤,即5《5x6=30。

结构与尺寸均适合冲裁加工。

2.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该工件包括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可采用一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综合考虑后,应该选择方案三。

因为方案三只需要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所以应该选用方案三比较合算。

3.选择模具总体结构形式由于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级进冲压,所以模具类型为级进模。

(1)确定模架及导向方式采用对角导柱模架,这种模架的导柱在模具对角位置,冲压时可防止由于偏心力矩而引起模具歪斜。

导柱导向可以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方便安装调整。

(2)定位方式的选择该冲件采用的柸料是条料,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板,无侧压装置;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侧刃粗定距;用导正销精定位保证内外形相对位置的精度。

(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因为该工件料厚1.5mm,尺寸较小,所以卸料力也较小,故选择弹性卸料,下出件方式。

4.必要的工艺计算(1)排样设计与计算=1.5mm,条料宽度为43.57mm,步距为A=88.4mm,一个该冲件外形大致为圆形,搭边值为a1步距的利用率为63.98%。

见下图S=1668.7-11x11x3.14-2x4x4x3.14=1188.28冲压力的相关计算F 冲=KLt b τ=1.3*275*1.5*300=160875N F 卸=K 1F=0.04*160875=64350N F 推=nK 2F=4*0.055*160875=35392.5N F= F 冲+ F 卸+ F 推=260617.5N (3)计算模具压力中心代入公式X0=132.25115.69132.25396.14874.61132.2519.44115.6993.26132.250396.148++++++X X X X =19.73Y0=132.25115.69132.25396.14827.13132.250115.69)27.13(132.250396.148+++++-+X X X X =0(4) 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并确定其制造公差 由于凸凹模的形状相对简单且材料较厚,冲裁间隙较大,可采用分开加工法确定凸凹模的刃口尺寸及公差。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的动 作过程:包括 送料、冲压、 卸料、回程等
步骤
冲压模具的设 计要点:考虑 模具的强度、 刚度、耐磨性、
热处理等
冲压模具的应 用领域:汽车、 家电、电子等
行业
模具强度和刚度校核
刚度校核:确保模具在冲压过 程中不会发生过大的弹性变形
校核方法:有限元分析、实 验测试等
强度校核:确保模具在冲压 过程中不会发生断裂或变形
模具结构设计
模具类型: 根据冲压 工艺选择 合适的模 具类型
模具材料: 选择合适 的模具材 料,如钢、 铝等
模具尺寸: 根据冲压 件的尺寸 和精度要 求确定模 具尺寸
模具结构: 包括型腔、 型芯、模 架、导柱、 导套等部 件的设计 和布局
模具精度: 根据冲压 件的精度 要求确定 模具的精 度
模具寿命: 根据冲压 件的生产 数量和冲 压速度确 定模具的 寿命
感谢您的观看
伸等步骤
操作规程制定: 根据工艺流程
制定操作规程, 包括设备操作、
模具安装、材 料准备等
安全操作规程: 确保操作安全, 包括设备安全、 模具安全、材
料安全等
质量控制规程: 确保产品质量, 包括尺寸精度、 表面质量、材
料性能等
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编制
设计图纸:包括模具结构图、零件图、装配图等 说明书编制:包括设计目的、设计原理、设计过程、设计结果等 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的格式要求: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的审核: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确保设计质量和准确性
工装选择: 根据冲压 工艺要求, 选择合适 的模具和 工装
模具设计: 考虑模具 的尺寸、 形状、材 料等因素
工装设计: 考虑工装 的尺寸、 形状、材 料等因素

垫板冲压模具设计

垫板冲压模具设计

垫板冲压模具设计垫板冲压模具设计垫板冲压模具是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模具。

它可以生产各种类型的垫板,包括至简的单层垫板和复杂的多层垫板。

垫板冲压模具设计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如垫板的形状、材料、厚度等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垫板冲压模具设计的重要性、设计流程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垫板冲压模具设计的重要性垫板是一种具有很多优点的重要产品,如耐磨、防滑、防潮、隔音等等。

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子、建筑和医疗等领域。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垫板必须具有高度的质量和精度。

垫板冲压模具是实现这些要求的关键。

通过设计优秀的垫板冲压模具,并应用先进的冲压工艺,可以生产出高质量和精度的垫板。

二、垫板冲压模具设计的流程1. 确定垫板规格和要求。

从客户提供的绘图或样品中,了解垫板的材料、厚度、形状、尺寸、孔径等技术要求。

2. 设计模具的总体结构。

决定模具的开口方向和模具的结构,例如前置式模具或后置式模具。

3. 进行CAD绘图。

根据垫板的要求,开始进行模具的CAD绘图。

在绘图过程中,要考虑到模具的强度和稳定性,并确保模具符合垫板的尺寸要求。

4. 制作原型。

在绘制好的模具设计图中,切割模具的零部件。

这可以考验模具的可行性以及钳口的合适程度。

还要审查零部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应用标准。

5. 完善模具。

通过钳口、模板制造、铣切和铸造等工艺,细致地制作模具的各个部件,使之达到要求的尺寸和垫板要求的内外形状。

6. 测试和维护模具。

在使用之前,需要对模具进行测试。

测试中需要检测出缺陷并及时进行维修。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及时进行维修,确保模具的长期稳定性和高精度。

三、垫板冲压模具设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设计模具时,有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1. 与垫板形状和尺寸不符合的情况。

这往往需重新考虑模具的CAD绘图,即进行调整和修改。

2. 模具钳口不够精确。

这可能是由于绘图或制造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或工作质量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弯垫板冲压模具设计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学号:指导教师:目录一、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形式二、工艺计算三、凸、凹模具零件设计四、模具零部件设计五、相关零件刚度、强度校核六、压力机的校核七、参考文献零件图一、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形式(一)工艺方案的确定1、零件的工艺性分析该零件材料为10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其抗剪强度为τ=260~340MPa,抗拉强度为σb=300~440MPa,屈服强度为σs=210MPa,伸长率为δ=29%,屈强比为σs/σb=0.48~0.7,材料综合性能良好,适合冲压工艺。

大批量生产,板厚为1.5mm,工件精度为IT8。

有落料、冲孔、弯曲三个工序。

2、工艺方案的确定(1)方案种类: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弯曲三个基本工序,可以有三种工艺方案: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再弯曲。

采用单工序模生产方案二:先冲孔落料,再弯曲。

采用连续模和弯曲模生产方案三:先冲孔落料,再弯曲。

采用复合模和弯曲模生产方案四:冲孔落料弯曲复合模生产(2)方案比较:方案一:结构简单,但需要三道工具三副模具,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模具寿命低,冲压精度差,操作也不安全,难以满足中批量生产要求。

方案二:连续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

但连续模轮廓尺寸较大,采用此方案会加大模具尺寸,使加工难度提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需要两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

方案四:只需一套模具,但模具结构复杂,制造加工难度大,且维修不易。

综合考虑,故采用第三种方案最佳。

(二)模具总体结构设计1、模具类型根据零件的冲裁工艺方案,采用复合冲裁模,所以模具类型为落料-冲孔复合模、弯曲模。

复合模的主要结构特点是存在有双重作用的结构零件——凸凹模。

凸凹模装在上模模称为正装式复合模,凸凹模装在下模称为倒装式复合模。

采用倒装式复合模省去了顶出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因此采用倒装式复合冲裁模。

2、定位方式模具冲压所使用的原料是条料,卸料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导料采用导料销,送进步距控制采用活动挡料销。

3、卸料与出件方式采用弹性卸料的方式卸料,弹性卸料装置依靠弹簧的弹力来卸料,卸料力不大,但冲压时可兼起压料作用,可以保证冲裁件表面的平面度。

冲孔废料直接从凸凹模孔中落下,制件由顶件块从凹模中顶出。

4、模架的类型中间导柱导套模架适宜于纵向送料,对角导柱导套模架适宜横向送料,四角导柱导套模架则常用于大型模具;而精密模具还须采用滚珠导柱导套。

该模具采用后侧导柱的模架,模架100x80x130~150 I GB/T 2851.3,用导柱导套导向,送料与操作的方便。

二、工艺计算(一)毛坯尺寸计算弯曲件毛坯展开长度的计算:一般将r/t>0.5的弯曲称为有圆角半径的弯曲,r/t≤0.5的弯曲称为无圆角半径弯曲。

根据工件图,r/t =0.5/1.5=0.33<0.5,故零件是无圆角半径弯曲。

无圆角半径弯曲的毛坯尺寸计算是依据弯曲前后材料体积不变原则确定的,并考虑弯曲时圆角变形区板厚变薄。

计算公式如下:L=L1+L2+O.5t=14+(22-2)+0.5x1.5=34.75mm(二)排样的设计与计算冲裁件在条料上的布置方法称为排样。

排样设计包括选择排样方法、确定搭边值、计算条料宽度和送料步距,计算材料利用率,画排样图。

1、排样方法的选择根据对所给零件的分析,可采用直排有废料排样或无搭边对排方式,但无搭边对排方式模具过于复杂,且不能保证精度,而且两种排样方式材料利用率相差不大,故采用直排有废料排样方式,这样可以保证冲件质量,提高模具寿命。

可以补偿送料误差,以保证冲出合格工件。

2、计算冲裁面积冲裁面积A=12x8+22x9+0.5π(62+112)-(π(32+62))=399.24mm2侧面搭边a=1.5mm, 工件间搭边a1=1.2mm3、步距和条料宽度的计算步距H=22+1.2=23.2mm条料宽度B=34.75+2x1.5=37.75mm4、排样图(三)材料利用率的计算一个步距的材料利用率:η=(A/BH)×100%=(399.24/(37.75×23.2))×100%=45.6%(四)工艺力的计算1、冲孔落料模(1)冲裁工艺力的计算冲裁力是冲裁过程中凸模对材料的压力。

冲裁力是选用压力机、模具设计以及强度校核的重要依据。

冲裁力的计算公式:F=KLtτ式中F——冲裁力(N);L——零件的剪切周长(mm);t——材料厚度(mm);τ——材料抗剪切强度(MPa);K——系数。

考虑到模具间隙值的波动及均匀性,刃口的磨损,材料力学性能及厚度的波动、润滑情况等因素对冲裁力的值都有影响,一般取K=1.3。

K=1.3 ;t=1.5mm ;τ=300MPa;落料力F1=KL1tτ=1.3×97.4×1.5×300=56979N冲孔力F2=KL2tτ=1.3×56.55×1.5×300=33082N冲裁力F=F1+F2=90061N卸料力F卸=K卸F=0.04×90061=3602N推件力F推=K推F=0.055×90061=4953N表3.1 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系数(2)初选压力机总的冲压力F总=F+F卸F推=90061+3602+4953=98.62KN应选取的压力机公称压力为:160kN 。

因此可选择压力机型号为J23-16。

J23-16压力机技术参数:公称压力:160kN滑块行程:55mm滑块行程次数:120/n•min-1最大封闭高度:220mm封闭高度调节量:45mm工作台尺寸(左右×前后):450×300mm模柄孔尺寸(直径×深度):40×60mm倾斜角:35°2、弯曲模(1)弯曲回弹角的确定此弯曲件为小圆角半径弯曲,查文献1表3-11,=1.5(2)L形弯曲件自由弯曲力L形弯曲件是在自由弯曲阶段相当于弯曲U形件的一半,而且应设置压料装置,所以可近似地取弯曲力为F自=(FU+FQ)/2 (1-1)其中:FU为弯曲力FQ为压料力FU=0.7KBt2σb/(r+t)式中FU——为U形件冲压行程结束时的自由弯曲力,(N);B——冲裁件宽度(mm);t——材料厚度(mm);r——冲裁件弯曲半径(mm);σb——材料抗拉强度(MPa);K——为安全系数。

一般取系数K=1.3U形弯曲件弯曲力计算:FU=0.7×1.3×12×1.52×370/(0.5+1.5)=4545.45N对设置压料装置的弯曲模,其压料力也要由压力机滑块承担,FQ可近似取自由弯曲力的30%~60%,即FQ=(0.3~0.6)FU。

,这里取FQ=0.5FU。

将数据代入,求得:FQ=2272.73N将FQ、FU代入式(1-1)得:F自=3409.09N(3) L形弯曲件校正弯曲力F校=Ap式中F校——为校正弯曲时的弯曲力,(N);A——为校正部分垂直投影面积,(mm2);p——为单位面积上的校正力,(MPa);具体弯曲计算如下:A =20×9+0.5π112=369.97mm2F校=100MPa×369.97mm2=36997N=37kN(4)顶件力F顶=(0.3~0.8)FU,取系数为0.5,则F顶=2272.73N(5)选择冲压设备由弯曲工艺可知,弯曲时的校正弯曲力与自由弯曲力、顶出力不是同时发生的,且校正弯曲力比自由弯曲力和顶出力大得多。

因此,可按F校=37KN选择冲压设备,实际选用100kN压力机,因此可选择压力机型号为J23-10。

压力机J23-10,其主要技术参数为:公称压力:100kN滑块行程:45mm滑块行程次数:145/n·min-1最大闭合高度:180mm闭合高度调节量:35mm工作台尺寸(左右×前后):370×240mm模柄孔尺寸(直径×深度):30×55mm床身最大倾角:35°(五)冲模的压力中心的确定计算公式为:X0=(L1X1+L2X2……LnXn)/(L1+L2……Ln)=∑LiXi/∑Liy0=(L1y1+L2y2……Lnyn)/(L1+L2……Ln)=∑Liyi/∑Li式中: L1、L2、Ln为个凸模轮廓长。

X0 =0 (零件左右对称)y0=(2/3×11×11π+2×15.5×9+2×24×8+6π×30+11×12π+28×6π)/((12+6+11+6)π+34)=2424.39/143.9=16.85mm压力中心计算图三、凸、凹模具零件设计(一)落料冲孔复合模设计1、冲裁凸凹模间隙的确定冲裁模间隙是直接关系到冲裁件断面质量、尺寸精度、模具寿命和力能消耗的重要工艺参数。

冲裁模间隙数值,主要与材料的厚度、种类有关。

但由于各种冲压件对其断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的要求不同,以及生产条件的差异,在生产实践中就很难有一种统一的间隙数值,而应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在保证冲裁件断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的前提下,是模具寿命最高。

查教材表2-3,可知:Zmax=0.120mm ,Zmin=0.090mmZmax–Zmin=0.030mm2、冲模的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凸凹模分别加工,这种加工方法适用于圆形或简单形状的冲裁件。

采用凸、凹模分别加工法,为了保证合理间隙,必须满足系类条件:δP+δd≤Zmax-Zmin 。

二是凸、凹模配合加工,对于形状复杂或薄料的冲裁件的冲裁,一般采用配合加工。

(1)对于落料,应以凹模为基准件,工件形状复杂,采用配合加工,系数x=1。

各尺寸为A1:22,A2:9,A3:12,C1:8,C2:5A1d=== mmA2d===mm A3d===mmC1d==( 7.989+0.5×0.022=8C2d== (4.991+0.5×0.018=5mm该零件凸模刃口各部分尺寸按上述凹模的相应部分尺寸配制,保证双面间隙值Zmin~Zmax=0.09~0.12mm。

(2)对于冲孔Φ6,采用凸凹模分别加工:δP=0.02mm ,δd=0.02mm;工件公差Δ=0.018mm;磨损系数x=0.75 经计算:δP+δd=0.04mm>Zmax-Zmin,可取δP=0.4(Zmax-Zmin)=0.012mm,δd=0.6(Zmax-Zmin)=0.018mm。

d p===mmd d===mm(3)对于冲孔Φ12,采用凸凹模分别加工:δP=0.02mm ,δd=0.02mm;工件公差Δ=0.027mm;磨损系数x=0.75 经计算:δP+δd=0.04mm>Zmax-Zmin,可取δP=0.4(Zmax-Zmin)=0.012mm,δd=0.6(Zmax-Zmin)=0.018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