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导学案
三单元《分数乘法》导学案

三单元《分数乘法》导学案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课时分数乘法(⼀)【学习⽬标】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
2、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让学⽣亲⾃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3、使学⽣感受到分数乘法与⽣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习重点】学⽣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学习难点】学⽣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主学习】教师出⽰教学板书,请学⽣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说说⾃⼰如何计算的?教师提问学⽣回答问题。
(先通分,再进⾏分⼦与分⼦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课堂探究】1、投影⽰意图:学⽣读题。
新-课 -标- 第- ⼀-⽹2、引导学⽣⽤不同的⽅法进⾏计算:(1)画图表⽰,结合画图,发现3个1/5是3/5.(2)⽤加法计算51+51+51,这道加法算式每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这是求3个相同分数的和,⽤乘法算⽐较简便。
想想,可以怎样列式?(3)⽤乘法算,51×3,根据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51×3表⽰什么?既然51×3可以是表⽰3个51连加,你能想办法算出它的得数吗?3、出⽰书本图,请学⽣结合图说⼀说2个3/7是怎样计算的。
新课4、算⼀算,说⼀说分数与整数相乘如何计算。
先独⽴计算,汇报。
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精讲点拨】针对疑难问题教师精讲分析【达标练习】基础:⽣再书本上涂⼀涂,反馈。
新课标第⼀⽹综合:先独⽴填写,反馈。
再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如4/9×2表⽰有2个4/9相加,4/9+4/9=4+4/9=4×2/92、独⽴计算下⾯题⽬,课堂板演,其余学⽣⾃⾏作业。
板演后让学⽣尝试分析出现的问题。
【课后反思】第⼆课时分数乘法(⼀)【学习⽬标】1、、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让学⽣亲⾃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水的组成导学案

第三单元水的组成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掌握水的结构组成2:区分a单质和化合物 b 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一:[实验]观察水的电解1: 现象:【现象1】两极都产生气泡【现象2】正极与负极都产生了气体,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现象3】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2、通电分解水的结论①电解水时正极得氧气;负极得氢气。
②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③水是由氢(H)、氧(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依据:化变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互助释疑:1.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它们是什么呢?2.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冰山的形成呢?3.氧气和氧、氢气和氢是否一样?4.能不能说“因为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所以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三: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氧化碳、氧化镁)CO2 MgO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气O2、氮气N2)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四:巩固练习:1、关于水的电解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B. 该实验证明了“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能产生氢气和氧气”这一重要性质C.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D. 实验中收集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2∶12、在①冰水混合物②过氧化氢溶液③空气④硫磺⑤氯酸钾分解后的产物⑥液氧⑦氯化钠⑧高锰酸钾这些物质中,⑴属于混合物的有: ⑵属于纯净物的有: ⑶属于单质的有:注意:单质化合物必须是纯净物!!!!3、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混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不是化合物解析:例如O2、O3 ;红磷、白磷; 金刚石、石墨。
"物质" 并不一定是纯净物,也不一定是混合物。
4. 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共收集到48mL气体,则正极和负极上产生的气体各多少毫升?总结归纳:重点: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要掌握水的文字表达式。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珍惜分分秒秒学习的时间,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三单元导学案11《春》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3. 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导学重点】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导学难点】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2课时【预习导引】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2.积累词语。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yùn)(niàng )宛转( zhuǎn )黄晕(yùn ) 应和( yìng )( hè )蓑衣( suō )抖擞( dǒu )( sǒu )笼罩(lǒng )朗润( rùn ) 烘托( hōng )(2)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同“婉转”。
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感情。
4.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春天的几幅图画?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投影: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导学案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师: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就如我们本单元学习的民间故事,它就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在故事中,我们结识了舍己为人的的猎人海力布,也被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所感动。
在你们的童年记忆里,还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民间故事呢?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知道的民间故事。
3.师:大家都知道许多民间故事,但如何将这些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交流的话题。
4.板书课题:讲民间故事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故事内容,能抓住要点,进行简要概述。
2.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将故事讲具体、讲生动。
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故事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吸引他人。
3.懂得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
(二)过程和方法选用熟知的民间故事,通过自我思考,小组讨论,提取故事关键情节,找准关键词,对故事进行复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色彩,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一)以《牛郎织女》为例,引导进入情景,创意复述1.问题引领:(1)如果要你来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你准备讲述哪些情节?(2)为了丰富故事内容,你想在哪些细节上进行适当的发挥,使故事情节更具体、更生动?2.学习提示:(1)快速浏览《牛郎织女》(一)(二)课文内容,理清脉络,抓住要点,做好记录。
(2)在小组内讲故事,并说说你是从哪些情节和关键词来说的。
(3)在小组内展开评价:谁的情节把握得更准,关键词选得更明确,讲得最有感染力?(4)选派代表上讲台说故事。
师生共同评点,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5)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勾勒出情节思路或列出关键词。
出示: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河边拾衣天宫人间幸福美满临终交代王母娘娘银河相望(6)要求学生根据这一组关键词(情节)再打腹稿,创造性地讲这个故事。
出示要求:选取合适的人称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具体、形象描述细节丰富人物情感(7)选代表讲故事,师生共同评议:是否抓住了主要情节?是否符合讲述要求?3.梳理小结:当我们设身处地去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经历、遭遇和情感体验时,再付之于我们恰当的动作和表情,所讲述的故事就会让听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2.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①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
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②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传世。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③岑参(约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
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
④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边塞诗人。
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戌思归的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诗也不乏名篇。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
他怀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江南逢李龟年》:江南,这里指湖南一带。
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安史之乱后,杜甫流落到江南一带,和同样流落在此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频繁相见和唱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长方体正方体[1]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长方体正方体[1]](https://img.taocdn.com/s3/m/d91f5b6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9.png)
三、长方体正方体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 用这样的正方形围成一个正方体,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 )厘米。
4、分一分, 填一填。
上图中, 平面图形有( ), 立体图形有( )。
【设问导读】阅读课本39页例3。
1.看一看, 填一填。
2.画法分析。
(1)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2)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也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3)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3.正确解答。
从前面看到的图形 从( )看到的图形 从( )看到的图形【自学检测】【巩固练习】1、 请指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相应的图形。
123456798我从前面看。
根据下面的立体图形,指出从前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相应图形,并填一填。
( ) ( ) ( )图1 图2 【拓展练习】 下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与3号面相对的是( )号面。
2.填表。
(单位:dm ) 图1 图2下面的面积(dm 2)后面的面积(dm 2)左面的面积(dm 2)教 师 课 后 反 思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课 型 新授课教学时间 1课时学习1.理解物体表面和表面积的含义, 以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会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4 32 165 6 42333【自学检测】1.在我们的生活中, 以cm3作单位的物体有(), 以dm3作单位的物体有(), 以m3作单位的物体有()。
2、说一说, 在生活中, 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m3, dm3, cm3作单位?\\3.在体积小于 1cm3 的物体下的方框里画“√”, 大于 1cm3 的方框里画“△”。
八年级第三单元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导学案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Section A(1a-2d)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单词和短语:rubbish, fold, sweep, floor ,messtake out the rubbish2.句型:A: Could you please sweep the floor?B:Yes,sure./No promble.【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预习1a,翻译下列短语并快速记忆.(1) do the dishes _______ (2) 倒垃圾______ (3) 叠衣服__________(4) sweep the floor_______(5) make your bed ______ (6)打扫客厅 ________(7) 做家务_______2.预习2a—2c,在课本上标注,翻译并快速记忆.(8)出去吃饭___________(9) 去看电影__________ (10)在外面待到很晚________ (11) 搭车____________ (12)用电脑_________ (13) do some work __________ (14 )clean your room_________ (15) 从事于__________3.预习2d,在课本上标注,并从课本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翻译并快速记忆(16) help out wit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两个小时的电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at lea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any minu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mother cle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知识1.Could you please…? 汉语意思:_______________翻译:你能帮我把垃圾扔出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take out v. 汉语意思:______________翻译:请把钢笔和纸拿出来_____________take it /them out 翻译:The book is in the box ,please____________(把它拿出来)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Section A(3a-4c)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单词和短语:throw,neither,shirt,pass,borrow, lend, finger, hate, while, choreall the time, as soon as ,2. 句型:见教材P20 Grammar Focus【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预习3a-3c,翻译下列短语并标注在课本中。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导学案【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话”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想象的能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2.本单元重点:(1)感受童话中生动有趣的形象。
本单元的四篇童话,都塑造了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可怜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中牺牲自己、把方便献给大家的大树;《在牛肚子里旅行》中遇事冷静、见多识广、机智的青头;《一块奶酪》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
教学时,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体会童话给予我们的启示。
(2)学会讲故事、演故事、编写童话故事。
每篇童话都非常生动有趣,易于把握内容,学完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最好会演一演故事。
还要在了解童话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提示词语来创编童话故事。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会认“旧、饿”等9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挣、几、晃、喷”。
会写“柴、旧”等13个字。
能正确书写“火柴、围裙、可怜”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想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3.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5.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想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2.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难点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识字是小学阶段的重点,特别是在中低年级,所以教师一定要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提高兴趣,学会方法,能自主地识字,爱上汉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课文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2、重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认真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
难点是理解文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课前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一、预习导航:1、课文导读“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响起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正因为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新中国的诞生,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掀开历史的尘封,走进作品当时的岁月,感受李大钊同志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①、首先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理解难懂的句子。
②、接着整体感知课文,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哪些方面的内容?③、在初步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后再细读课文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把自己读后的感受写在课本的空白处,读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
④、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一下文章的写法。
⑤、完成基础达标的内容。
2、基础达标(1)、看拼音写词语。
Jūn fá jiān ruì kǒng bù fěi tú( ) ( ) ( ) ( ) shū jí chōu tì mó guǐ kù xíng ( ) ( ) ( ) ( ) (2)、填写查字典的有关情况。
“魔鬼”的“魔”字是结构,应该查部下。
“魔”可以组成词语()、()。
(3)、从课文中找出和下面的句子照应的句子。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
②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4)本文通过对的回忆,展示了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
(5)本文除开头外,文章是按、、、的顺序来叙述的。
3、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疑问一:疑问二:疑问三:第二课1、认真读课文思考: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驱?他的高尚品格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2、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三、拓展阅读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1928年初,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夏明翰不幸被捕了。
在刑堂上,敌人满脸杀气地问:‚你姓什么?‛夏明翰若有所思地说:‚姓冬!‛‚胡说!‛敌人拍着惊堂木,‚你明明姓夏,为什么乱讲?‛夏明翰从容不迫地说:‚你们把黑说成白,把天说成地,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姓夏,就当然应该说成‘姓冬!’‛敌人无言以对,硬着头皮继续问:‚多少岁?‛‚共产党万万岁!‛‚籍贯?‛‚革命者四海为家,我们的籍贯是全世界!‛夏明翰越说越激昂,‚我们坚信,共产主义必胜,红旗一定插遍全球!‛敌人慌了,急欲收场,便匆忙问道:‚有无宗教信仰?‛‚我们共产党人不信神,不信鬼,不像你们一手捧圣经,一手拿屠刀!‛敌人别有用心地说:‚那你没有信仰啰。
‛‚怎么没有信仰?‛夏明翰大声宣布:‚我信仰马克思主义!‛夏明翰入狱后,敌人企图多他口中得到党的大量机密,特地派人到狱中‚规劝‛,遭到夏明翰严厉痛斥,又施加以各种酷刑逼问。
可是软硬兼施,均告无效。
1928年3月20日,便对夏明翰下了毒手。
临刑前,敌人问他有无遗言,夏明翰厉声喝道:‚给我拿纸笔来!’他接过纸饱蘸浓墨写下了使革命者振奋使反动派丧胆的五言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面对敌人的枪口高呼着共产主义万岁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了1、短文是以___命题。
2、把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和词语。
(1)从容不迫:(2)无言以对:(3)别有用心:(4)严厉痛斥:4、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用‚‖‛把短文分成四段。
再用短文中的一个词语给每段加个小标题。
(不得超过4个字)6、在刑场上,作者对夏明翰进行了哪方面的描写?反映了夏明翰的精神?四、作业及活动设计1、必做题:⑴写出课后第二、三题的意思。
⑵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做题:阅读《中国革命家故事》,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一下。
*11.灯光: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读课文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重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认真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学习难点是理解课文中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一、预习导航:1、课文导读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
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革命战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感人故事。
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下面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读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一篇课文要做到五读。
一读:自由读,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和有积累价值的词语。
结合课文多读几遍,读不准的查字典,或请同桌帮助。
二读:朗读,读通句子,读熟课文。
三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大意。
四读:精读,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读:浏览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在学案上做好记录,课上和老师同学交流。
2、基础达标(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宽阔——()暴露——()挺进——()璀璨——()黑暗——()漆黑——()(2)、连一连,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
微弱的时刻宽阔的知识漆黑的朋友宏伟的战斗危急的夜空激烈的建筑年轻的亮光丰富的马路(3)、根据解释,在括号里写出恰当的词语。
①自己对自己说话。
()②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紧急。
()③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先专职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④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4)、这篇课文主要写了:3、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疑问一:疑问二:疑问三:第二课时(1)、作者用“灯光”作为课文题目,有什么含义?答:(2)、你能背诵课文6-9节吗?并试着写出各段的意思答:三、拓展阅读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杜鹃花那时,每当花开时节我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
有一天,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到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子里边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还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
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
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
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拉响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讲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悲壮场面。
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望着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一簇一簇,像一片一片红霞,散落在山坡上,像一团团火焰,映红了幽静的山野。
她默默地点缀着大自然,散发出阵阵芬芳。
那么美好,那么可爱。
她的蓬勃旺盛,不正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象征吗?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
1、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并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写在下面:2、注意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加粗的词语,写出这段话的深刻含义:3、杜鹃花作为一种象征物,不同的人对她寄托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八路军伤病员把她作为;作者借她表达自己_的思想感情。
4、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爱杜鹃花:5、写梗概:四、作业及活动设计课下阅读王愿坚的作品:《七根火柴》、《三人行》。
12.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重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难点是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预习导航:1、课文导读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首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读书方法:这是一篇议论文,学习议论文,首先要认真读课文,理清各段的内容,只有读懂文章每段内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
同学们反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论述了什么主题?围绕这个主题主要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接着认真读课文,圈点批注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2、基础达标(1)、读一读,写一些。
bō xuē xīng wàng āi sī chuīshìyuán( ) ( ) ( ) ( ) jīng bīng jiǎn zhâng qīng yú hóng máo wǔ hú sì hǎi( ) ( ) ( )(2)、按不同查字法的要求填空。
①用数笔画查字法,“鼎”字应查()画,读音是()。
②用部首查字法,“鸿”字应查()部()画,读音是()。
(3)、认真读课文,填空。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所著的。
这句话中“固”的意思是,“或”的意思是,“鸿毛”用来比喻。
整句话的意思是。
②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完全”是指,“彻底”是指。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疑问一:疑问二:第二课时(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2)、找出这篇演讲词在语言表达方面你最欣赏的语句。
(3)、这篇演讲词在语言上除了严密外还有什么特点?二、拓展阅读欣赏是一种善良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