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各地中考真题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及答案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及答案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及答案1.(2018中考·江苏省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答:(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2.(2018中考·江苏省泰州)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第(1)(2)题。
(6分)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蕈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dian):竹席。
②蛩(qiong):蟋蟀。
③江亭:江边的亭子。
④君:指其弟子由。
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1)上阕通过和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
(2分)(2)赏析划线句。
(4分)答:3.(2018中考·江苏省无锡)阅读与赏析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答:(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答:4.(2018中考·江苏省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6分)宿牛群头①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注】①牛群头:地名。
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8中考·江苏省扬州)阅读诗歌,完成第10题。
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试卷真题(全解全析答案)

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
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_______。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
书籍,能描(huì)_______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_______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
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_______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_______②描(huì)_______③(màn)_______长④经天(wěi)_______地(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__改为_______ ②_______改为_______【答案】(1)①承②绘③漫④纬(2)①恣姿②弛驰【解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1)本小题需要注意的字是:纬。
(2)本小题中需要改正的错别字是:恣—姿,弛—驰。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___。
(《诗经·蒹葭》)②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_____》)④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⑥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江苏省盐城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
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共6页,在检查是否有漏印、重印或错印后再开始答题。
3.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注意题号必须对应,否则不给分。
4.答题前,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1)天下兴亡,_____________。
(顾炎武《日知录》)(2)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3)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4)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5)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7)《<论语>八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欢迎。
(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5分)随着“铁军丰bēi()、聚龙花语、荷兰花海、鹿鸣呦呦、鹤舞翩翩、西溪塔影、纵湖秋色、九龙神yūn()、黄海叠翠、洋畔飘樱”等“盐城十景”的隆()重发布,盐城旅游将以鲜明的主题形象、较高的资源________(品位品味)、独特的景观形态和巨大的生态效应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2)为文中横线处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
(1分)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漫步盐城水街,我们用相机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民俗风貌。
B.5月19日,中华龙舟大赛(盐城站)在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拉开帷幕。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13 诗歌鉴赏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甲】《渔家做》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
【甲】词用__________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
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17.(1)窦宪勒石燕然,(2)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3)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18.示例1: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成之遗憾,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委婉曲折”表现: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
)示例2: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豪迈奔放”: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解析】17.本题主要考查借用典故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二、【2018年中考广西柳州卷】古诗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本词中“孙郎”指的是①。
②上阙描写的是的场景。
15.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
江苏省各市2018年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鉴赏题】汇集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各市2018年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鉴赏题】汇集2018年镇江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元稹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6.请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
7.诗中两次出现“花前”,请简述其作用。
8.作者感到“虚度好春朝”。
结合全诗,分析原因。
【答案】6.三月三日写此诗寄给乐天,以示答谢。
7.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时间,前后对比中表现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对今朝窘态的感叹。
8.帘外花开依旧,景色宜人,可自己独卧病榻,心情失落,身边也无朋友相伴,这样的美好时光白白的浪费了。
【解析】6.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
要理解好“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中的“酬”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三月三日写此诗寄给乐天,以示答谢。
7.试题分析:考查诗歌运用反复对比手法的作用。
两次出现“花前”,从诗句的内容看,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即场景相同,时间不同。
第一句的“当年”,第二句是“今日”。
通过对比来表现物是人非与当今处境的慨叹。
8.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的理解。
也就是解释“虚度好春朝”的原因。
“今日花前病里销”是说花开依旧但自己独卧病榻,“独倚破帘闲怅望”是说因身边无朋友相伴而孤独寂寞难耐。
将这几个意思综合起来就是答案。
默写。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
(2)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
(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
(5)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6)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7)子曰:“__________,小人比而不周。
”【答案】(1).(1)江春入旧年(2).(2)长风破浪会有时(3).(3)谁家新燕啄春泥(4).(4)化作春泥更护花(5).(5)了却君王天下事(6).(6)醉翁之意不在酒(7).(7)君子周而不比【解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精校word版)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考点汇编解析系列—古诗词鉴赏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一、 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4.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3分)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 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答案】4. (1)陶渊明《桃花溪》【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记文学常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溪》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写景诗。
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
全诗构思婉曲,情韵悠长,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此时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
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颇似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境。
清代《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孙洙)评论这首诗说:“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白话译文】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考点解析】有关桃花源的诗句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
穷源易访桃源境入世难为世外人赞桃源和平宁静怜俗世狡诈贪婪最佳答案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赞桃源和平宁静,怜俗世狡诈贪婪缘溪忘路行,芳草落英幽古境;取道规筹去,青山流水逝鸿泥。
穷源易访桃源境,入世难为世外人世外桃园终难觅人间仙境不复临上联:山重水复疑无路其实别有洞天下联:柳暗花明又一村果真神仙人家横批:化外遗民《桃花源诗》——晋·陶渊明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赏析专题(含答案)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分类汇编真题——诗词赏析专题班级姓名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公子行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23.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______”,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______”,结果“______”。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三、【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四、【2018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2018年中考江苏无锡卷】菩萨蛮①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真题一、积累与运用1. 根据课文默写。
①不愤不启,__________。
(《论语》八则)②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③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⑤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⑥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⑦刘禹锡《秋词》中一反前人悲秋之调,表明对秋天独特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不悱不发②札札弄机杼③感时花溅泪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⑥江山代有才人出⑦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2.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juān____刻②tuí____唐③鞠躬尽cuì____【答案】①镌②颓③瘁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各地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B. 听闻你家犬子..在全国作文竞赛中发挥出色,获得大奖,我们特来表示祝贺。
C. 科学家袁隆平长期深入水稻生产实际,持之以恒....进行科学研究,这种敬业奉献精神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
D. 专家称中国可燃冰开采成功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爆炸波,果不其然....,这几天整个世界炸开了锅。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或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
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
A.“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用在此句恰当;B.“犬子”,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儿子,不能用于称呼别人的儿子,用在此句不恰当;C.“持之以恒”指长久坚持下去,用在此句恰当;D.“果不其然”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用在此句符合语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江苏各地中考真题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及答案
1.(2018中考·江苏省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5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
答: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2.(2018中考·江苏省泰州)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第(1)
(2)题。
(6分)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蕈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dian):竹席。
②蛩(qiong):蟋蟀。
③江亭:江边的亭子。
④君:指其弟子由。
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1)上阕通过和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
(2分)
(2)赏析划线句。
(4分)
答:
3.(2018中考·江苏省无锡)阅读与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
4.(2018中考·江苏省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6分)
宿牛群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注】①牛群头:地名。
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8中考·江苏省扬州)阅读诗歌,完成第10题。
(5分)
潭上作
[唐]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8中考·江苏苏州卷)下面是徐祯卿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1)徐祯卿的诗“熔炼精警”,请以诗歌第一联或第二联为例,作简要分析。
(3分)
(2)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
(3分)
7.(2018中考·江苏宿迁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题(6分)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贾至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注】贾至曾调守到此。
(1)两首诗黄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
(3分)(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 (3分)
答:
8.(2018中考·江苏淮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6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4分)
(2)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
2018年江苏省各地中考真题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答案
1.(1)(2分)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2)(3分)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答出两点即可)
2.(1)夜凉枕蕈更听寒蛩(2)作者又在梦中与亲人重逢,并且一同"在江亭醉歌舞",十分惬意。
可是好梦不长,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惊醒了作者的好梦。
现实中的他,依然与亲人天各一方。
他怀着无限惆怅想再找梦境,已经“无觅处”了。
这两句言有尽而意无穷,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及作者内心的寂寞、凄凉、愁苦,尽在不言中。
3.(1)(3分)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2)(3分)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4.(1)“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5.(1)刻画出了一副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坐了铺垫。
(2)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6.(2018中考·江苏苏州卷)
(1)示例:
①第一联中用“叶未下”“秋欲生”,写出了树叶泛黄但还未落下的景象,渲染出秋天将至未至但秋意渐生的凄清氛围,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②第二联用一个“独”字,突出偌大的武昌城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伤之情。
(3分)
(2)尾联以雁乐衬人悲,借问大雁为什么乐于远途跋涉,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漂泊他乡的倦怠之意,以及思归不得的无奈与惆怅。
(3分)
7.(2018中考·江苏宿迁卷)
(1)高山、落叶、秋风(2)相逢喜悦,淡泊坦荡,感伤惆怅
8.(2018中考·江苏淮安)
(1)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
的人生态度。
(2)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