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6.一封信【第2课时】_6-10

四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 教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四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观潮》 1、观潮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着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优秀教案

2 丁香结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识记本课要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学生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以豁达的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课件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丁香结》, 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 幽雅:幽静而雅致。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答,全班交流) 小结:《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了“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从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3.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要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要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四、总结感悟 1.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

人教统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第6课《一封信》同步练习A卷

人教统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第6课《一封信》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达标 (共6题;共37分) 1. (6分)读拼音,写词语。 tān tāquán shìfèi xūzhèn h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6分)比一比组词 族________ ________ 川________ ________ 欢________ ________ 洋________ ________旗________ ________ 州________ ________ 次________ ________ 样________ ________由________ ________ 旁________ ________ 英________ ________ 交________ ________曲________ ________ 劳________ ________ 央________ ________ 校________ ________ 3. (11分)多音字组词 空kòng________kōng________ 地dì________de________ 4. (4分)找出下面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坚苦的工作就向担子,摆在我们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成担。________ ②我们要继成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________ 5. (6分)选字填空。 (讯迅)________速灯________(笼茏)丑________(露陋)起________(示誓)到________(底低)违________(背被)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那么这篇文章会用怎样的手法去描写地球对人们的重要性呢?一起来看看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希望对您有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第一课时(一)复习。(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一部分。 1、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根据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然读后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板书:美丽而又渺小) 2、多媒体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图,学生讨论地球的美丽。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地球知识方面的词语。如:纹痕相互交错。 3、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 4、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

(地球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 (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5、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围更是很小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但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三)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什么是有限的?(有一定的限度。) 文中的自然资源分为两种,请看大屏幕。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两个方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不加节制地开采。结果:矿产资源越来越少。) (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结果: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封信》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封信》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二、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对照批阅。 3.写字指导。 三、探究新知 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2.汇报交流。 (1)重点句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只能徒增烦恼。 (2)重点句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特别是"总是"一词。 (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1)师引读。 (2)生领悟读。 4.学习第二封信。 请自由读课文7 到14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5.汇报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2)重点句子 "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也写出了什么?(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 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是怎么讲的?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说话的人物在说的话的后面。仔细观察它的标点符号,应该怎样打标点? 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在文中找找。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三)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二年级上册一封信(教案)

2017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6课《一封信》1课时教学设计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位小朋友是怎 样给自己的爸爸写信的吧!(演示第4张幻灯片)读课题《一封信》。 让学生知道 学习的内容。讲授新课一、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8张幻灯 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fēnɡ xìn jīn xiě zhī 封信今写支 yuán zhū bǐ dēnɡ diàn 圆珠笔灯电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珠”的偏旁是“王” “圆”的偏旁是“口” “笔”的偏旁是“竹” “写”的偏旁是“”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笔”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 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二、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演 示第9张幻灯片) 这篇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 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 让学生在轻 松的状态中 识记生字。 让学生明白 课文讲述的 故事内容。

(6)这句话中,标点和平时的标点有什么不 一样? (8)同学们,你们觉得露西为什么会叫呢? (9)最后露西是怎样写的结尾呢? “爸爸,我们天天想你。”露西在信的结尾, 画了一大束鲜花。 (10)多音字 jié(结尾)(结束) 结 jiē(结果)(结实) (11)同学们,你们想想看,爸爸如果看到了 这些话会怎样呢? 7.拓展延伸(演示第30、31张幻灯片) 你们知道书信的格式怎样写吗? 书信有固定格式。书信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 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详细讲解书信的格式。 8.你们觉得在第二封信中,露西会给爸爸写些 什么呢?试着写一写吧。(演示第32张幻灯片) 亲爱的爸爸: 你好! 你在那边过得还好吗?我跟妈妈过闪闪发光, 乐,让爸爸安心。 引号里边是妈妈 说的完整内容,后 边写上“妈妈说。” 因为她觉得这封 信这样写太好了。 感到温馨,从内心 感受到这封家书 的温暖。 让学生学习 标点的用法。 多音字导读。 让学生了解 书信的格式。 让学生学习 写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水瓶、墨绿”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教学难点 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景色属于哪个季节吗?你有什么感受? 2.绿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希望的象征。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他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他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等。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时正音。 3.指导书写“瓶”字: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瓦”字的写法,共四笔,第二笔是竖提。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绿? 2.学生交流。 出示: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3.第二小节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说明还有很多绿,启发读者思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橄榄绿……) 4.难怪作者说:“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 5.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特别) (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齐读。 6.在作者眼中,什么是绿的?(风、雨、水、阳光) 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树是绿的……) 仿照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诗歌第四、五小节。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

四年级语文《白鹅》公开课教案 薛家湾小学马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课前准备】 1.准备白鹅挂图或白鹅活动情景录像视频资料及课件 2.收集有关“鹅”的故事和古诗。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 1.出示白鹅活动视频资料(或图):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仔细看看它是谁?你喜欢它吗? 2.你熟悉鹅吗?看到鹅你会想到些什么? a.出示骆宾王的《鹅》,齐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b.王羲之写“鹅”的故事。 过渡:七岁的骆宾王写鹅,妙趣横生,大师丰子恺笔下的鹅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初读感知 1.出示导读: a.自由读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b.你喜欢大师丰子恺笔下的鹅吗?为什么?请在相关文字旁写上喜欢鹅的原因。

c.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在相关文字边上打上“?”。 2.学生自由读文,完成“导读”要求。 3.检查生字词。(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 4.交流。(可以用说理由、感情朗读、表演等形式) a.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 b.小结:同学们谈得真好,读出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把作者笔下的这只白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c.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5.质疑。 a.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板书。 b.选取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如: 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 细读解疑 1.自由读文,思考: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可采用以下三步,帮助学生理解过渡句的作用。) a.出示第二自然段,讨论:鹅的高傲表现在哪里? b.理解“更”的用法。(承上启下,突出“下”o) 4.小结。 a.承上启下。 b.点明鹅的特点。 c.告诉我们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四个方面。 总结 咱们班的同学学习的本领真强,通过自己读书、讨论,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不仅简单了解了丰子恺笔下具有高傲特点的白鹅,而且学习了“承上启下”的写法,这种过渡方式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在今后的作文中希望同学们能加以应用。 板书设计叫声 白鹅高傲步态可爱 吃相

2020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一封信》公开课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一封信》写了与妈妈独居的露西要写信给出门在外的爸爸,在妈妈的指导下,写下了一封阳光快乐的信,最好还在信尾画了一大束鲜花,免去了爸爸对家庭的牵挂。露西真是个细心、体贴爸爸的好女儿。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不同的表达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心情体验。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我以“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主导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读懂内容,读出情感道理,读出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朝、重、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浓浓的亲情,体会亲情的可贵之处。 教学重点:会认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浓浓的亲情,体会亲情的可贵之处。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引入,多元识字 【课件出示:信封图片】同学们,猜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信封图文】 【课件圈出“封”字】同学们,认识它吗?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 【课件播放:“封”字变化成“封”的字理图】同学们,你能根据这张有趣的图片讲一个关于“封”的故事吗? 小结: 同学们,“封”左边的字形像一棵树下有一堆土,右边的字形像一只手,合起来可以这样说:用手给一棵树的树根培土,把里面的水分封起来。 同学们,古人造出“封”这个字,最开始就表示“给树培土”,后来又引出好多意思。【课件出示资料袋: 1、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2、量词,用于封起来的东西。 3、严密堵住或关住,使不能随便打开或通行。】 同学们,“信封”的“封”是什么意思?(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一封信”的“封”又是什么意思呢?(量词,用于封起来的东西。) 同学们,“封”表示“严密堵住或关住,使不能随便打开或通行”的时候,又可以组哪些词语?(封口、密封、封条) 【课件出示课题:6 一封信】同学们,请齐读课题。

《观潮》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观潮》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潮》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解读文本,感知“天下奇观” 《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文。潮来之前,作者通过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潮来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 1、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⑴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精彩词句,提高学生品读词句的能力。 ⑵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2、的教学重点是讲述描写“潮来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 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 重点讲述课文最扣人心弦的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教学,既抓住了本节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品读赏析,感悟大潮的雄奇: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教学中,我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 三、建构过程,感悟“天下奇观” 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伊始,我用潮水图片作衬托,同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过潮水吗?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看到波涛汹涌的潮水图片后不断地赞叹,我顺势引导学生:“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通过创设情景,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

四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触摸春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习题”重点来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1分钟) 一、谈话导入,叩解课题 1、板书“春天”,谈自己眼中的春天──花红柳绿、阳光明媚、草长莺飞、遍地春光、万紫千红…… 2、同学们多幸福啊,你们看到的春光如此真切,如此绚丽!我们每天都用眼睛感受着春光,感受着美丽和快乐,可就有这么一些特殊的人,他们看不见湛蓝的天,看不见清澈的水,更看不见芬芳的花,看不见这美丽的春天。他们眼前永远是无边无际的黑暗,那么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否也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位盲女孩的心灵。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安静,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用她独特的方式触摸着绚丽多彩的春,感受着充满生命力的春──(板书:触摸) 3、读题: 触摸春天(轻轻的触摸,轻轻地读) 上堂课同学们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听写了生字词。这堂课我们抓住描写安静触摸春天的语句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和安静及作者来一次心灵对话 二、读书感悟(30分钟)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语句具体描写盲童――安静用手和心触摸春天的。(1分钟) 1、请看屏幕:这就是课文描写安静用手和心触摸春天的语句。你们找得对吗?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这些语句(配乐),请你们边听边想像安静触摸春天的画面。(2分钟)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二)假想阅读,体情悟道。(分钟) 假如你现在就是安静,自由地读读这些语句,做做触摸春天的动作,抓住红颜色的词语体会体会当时的感受。 1、指名读第一语段。上台做“穿梭”的动作;回答:从“穿梭”“极其准确地伸向”你感受到什么?再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读出来。(板书:伸向) 2、指名读第二语段。回答:“竟然”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上你体会到什么?她以前抓住过蝴蝶吗?从哪里知道的?(在安静指间扑腾的蝴蝶在安静的心中不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机勃勃的春天啊)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表达出来。(板书:拢住) 3、指名读第三语段。回答:安静的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张望啊?再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表达出来。(板书:张望) 4、她双目失明却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还能抓住睁着眼睛的花蝴蝶,但又放飞了蝴蝶,明明眼睛看不见蝴蝶,还要张望蝴蝶,你们说安静的“神奇的灵性”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三个语段体会体会。(板书: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三)把自己当成课文中描写的人物,读书体会,是一种很好的读书学习的方法。课文除了描写安静触摸春天,还描写了作者的表现,杨老师已经找出了这些语句。请你仿照刚才的读法,把自己当成作者,读读这些语句,想想我为什么一直没有惊动安静? 屏显有关语段: 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四)小结感悟。(1分钟) 作者用细腻地语言描写了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句话点明了作者要向我们表达的中心。让我们一起朗读这句话。 (五)读写迁移。(4分钟) 同学们还记得我第一堂课给你们讲的故事吗,请你学习本篇课文的写法,试着给这个故事写一个点明中心的结尾 走路的启示 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视力正常的人接连摔了几跤,而双目失明的人走起路来四平八稳。视力正常的人深感疑惑,于是问盲人:“为什么你看不见路却能够走得如此稳健,

人教版2018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一封信》教案

6.一封信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封、削”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重、结”,会写“封、信”等10个字,会写“出国、半年”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第一封信中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思念之情,读出第二封信中露西的喜悦。 3.学习边读边圈画的方法,梳理出第二封信的内容,体会信中表达的亲情。 4.通过前后信件内容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能说明喜欢的理由。 教学重难点: 1.比较两封信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能说明喜欢的理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给家人写过信吗?露西正在给出远门的爸爸写信。让我们看看她都写了什么?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看拼音 (2)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认读“封、团、束、支”。 (1)课件出示一封信图片。这是什么? (2)“一封”表示数量,这是数量词。文章中的数量词还有很多,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圈画:揉成一团、一大束鲜花、一沓纸、一支圆珠笔。 (3)课件出示:一封信、揉成一团、一大束鲜花、一支圆珠笔 学生记一记,加深印象。 (4)一团纸是什么形状?一大束鲜花和一枝花有什么区别?还可以用“一支”来形容什么? 3.认读“胡、期”。 (1)课件出示:胡、期。谁会读? (2)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哪里不一样? 两个字的偏旁相同,“古”和“其”分别代表着两个字不同的读音,虽然偏旁相同,但意思不一样。“胡”中的“月”字旁指兽颈下的垂肉,而“期”中的“月”字旁则表示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 4.认读“锅、肩、灯”。 (1)课件出示:锅、肩、灯。谁会读?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活动。公开课主题鲜明、任务明确,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好时机。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1 一、解读文本,感知“天下奇观” 《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文。潮来之前,作者通过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潮来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 1、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⑴ 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精彩词句,提高学生品读词句的能力。 ⑵ 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 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2、的教学重点是讲述描写“潮来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 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 重点讲述课文最扣人心弦的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教学,既抓住了本节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品读赏析,感悟大潮的雄奇: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教学中,我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 三、建构过程,感悟“天下奇观” 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伊始,我用潮水图片作衬托,同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过潮水吗?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看到波涛汹涌的潮水图片后不断地赞叹,我顺势引导学生:“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一封信

一封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 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 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 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 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规范书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 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 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 3、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 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课件出示露西给爸爸写信的插图,师:请你们看一看这张相片,说一说相片中有谁她在干什么 学生观察图画,交流:一个小女孩(露西)在(给爸爸)写(一封)信。 2师:没错,我们课文《一封信》(板书)的主人公露西给爸爸写了一封信,但是她需要我们帮忙把信寄出去。我们赶紧来看看需要我们帮她做些什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首先,请你先根据屏幕上提示和要求自由读课文,为咱们等一下的寄信环节做好准备。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为这篇短文标注自然段。 (3)思考:露西为什么要给爸爸写信是怎样写的写了几次 2.师:我们要帮露西寄信,首先得找到她对吧她给我们出了一些难题,看看你们能不能答对! (1)师:首先,她给了我们一些信封。让我们来读一读。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2)师:我们拆完了信封,她给我们设置了一些热气球来指路哦! 师:大家很棒!通过自己阅读课文,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也顺利地来到了露西的家。(课件出示) 3. 读课文,把这些字词带入文中读一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随文感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一封信》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一封信》课 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一封信》课文原文爸爸出国了,要过半年才能回来。今天,露西想给爸爸写一封信。 妈妈还在厂里,露西早早回到家。她打开空调,又洗了一些土豆,削好后放在锅里。她朝窗外望了一眼。好了,她想,现在可以开始写信了。她拿出一叠纸,一支圆珠笔。 “亲爱的爸爸,”露西写道,“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这时,妈妈回来了。她拍拍露西的肩膀,问:“是在给爸爸写信吗?” “是的。可是我写得不好。”露西说着,把纸揉成一团。 “要么,我们一起重新写吧!”说着,妈妈在她身旁坐下来。 露西边说边写:“亲爱的爸爸……” “我们过得挺好。”妈妈接着露西的话说。 露西写完这一句,想到了小狗希比希。写道:“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妈妈说:“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 露西笑了,她记下妈妈的话,接着写道:“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 “还有,下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

“啊,太好啦!”露西叫了起来。 “爸爸,我们天天想你。”露西在信的结尾,画了一大束鲜花。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德国的鲍圭埃特,译者瞿祖红,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一封信》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 2、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课后习题含答案

1 / 4 缀 案 雅 幽 拙 薄 恍 糊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课后习题含答案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芭.蕉( ) 缀.满( ) 妩.媚.( ) 衣襟.( ) 恍.然( ) 参.差.( ) 2.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 3.我认识了多音字,能注音,还会组词。 薄 ( ) ( ) ( ) ( ) ( ) ( )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参差 眼帘 单薄 照耀 文思 梦想 迷蒙 印象 愁怨 顺心 平淡 本文分别从视觉和嗅觉去描写丁香花的 、 和 ,映衬着对美好理想的 。作者还引用 ,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作者实写 ,虚写 ,以开阔的胸襟为

缀 案 雅 幽 拙 薄 恍 糊 1.说说作者是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2.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3.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4.如何理解“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 参考答案 1.我已经读了 略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达标请打“√”) 正确( ) 流利( ) 有感情( ) 2.本文共有 6 个自然段,我会给自然段标上段落。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芭.蕉(b ā) 缀.满( zhu ì) 妩.媚.(w ǔ m èi ) 衣襟.(j īn ) 恍.然(hu ǎng ) 参.差.(c ēn c ī) 2.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

3.我认识了多音字,能注音,还会组词。 薄báo(薄 饼)参 cān(参加) 结 jié(结网)bó(厚薄)cēn(参差)jiē(结实)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参差眼帘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印象愁怨顺心平淡 1.说说作者是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2.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3.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4.如何理解“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 预习完,我(有没有)地方不明白。有的话请写在横线上。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24*《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

二上 第6课《一封信》(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 6 《一封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7个生字,能够正确书10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 4.让学生了解写信的格式。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写信的格式。 【教学难点】 1.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2.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想给远方的亲人联系,你们会怎样做呢?(演示第2、3张幻灯片) 还有其他方式吗? 你们会写信吗? 你们写过信吗? 有一个小朋友,想给远在他乡的爸爸写一封信,你们想不想知道她是怎样写的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位小朋友是怎样给自己的爸爸写信的吧!(演示第

4张幻灯片)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8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fēnɡ xìn jīn xiě zhī 封信今写支 yuán zhū bǐ dēnɡ diàn 圆珠笔灯电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珠”的偏旁是“王” “圆”的偏旁是“口” “笔”的偏旁是“竹” “写”的偏旁是“冖”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笔”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露西空调一沓纸圆珠笔冷清电影肩膀螺丝刀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演示第9张幻灯片) 这篇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她向爸爸报告了家里的(好消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