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合集)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秀课件(共72张PPT)

“放射、透过、镶、冲出、染成”写出了太阳冲破黑云时的变化之美。
著名作家 巴金 的《海上日出》按照_日_出_前、_日出_时_、 _日_出_后 的_时_间_顺序,运用了比喻、拟人 的修辞手法, 描写了 晴朗时的日出和_有_云_时_的日出 两种日出景象。
海上日出_不_同__的景象让作者觉得这是_奇_迹___,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_爱_和_赞_美。
选做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日出,结合自己 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参考答案:我看了日出之后,觉得课文 中描写最精彩的是第3自然段。巴金爷爷把日 出时的景象写得细致生动。从太阳露出“小 半边脸”到“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
海面”“发出了夺目的亮光”,有序地写出 了太阳升起来的过程。在描写的时候,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像负着重荷”“一步 一步”“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 了海面”等词或短语具体地写出了太阳升起 的动态,强调了太阳上升的缓慢和吃力。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 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 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 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 水面上。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 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 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 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 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 日出时太阳的形状、色彩有什么变化?
著名作家 巴金 的《海上日出》按照_日_出_前、_日出_时_、 _日_出_后 的_时_间_顺序,运用了比喻、拟人 的修辞手法, 描写了 晴朗时的日出和_有_云_时_的日出 两种日出景象。
海上日出_不_同__的景象让作者觉得这是_奇_迹___,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_爱_和_赞_美。
选做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日出,结合自己 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参考答案:我看了日出之后,觉得课文 中描写最精彩的是第3自然段。巴金爷爷把日 出时的景象写得细致生动。从太阳露出“小 半边脸”到“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
海面”“发出了夺目的亮光”,有序地写出 了太阳升起来的过程。在描写的时候,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像负着重荷”“一步 一步”“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 了海面”等词或短语具体地写出了太阳升起 的动态,强调了太阳上升的缓慢和吃力。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 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 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 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 水面上。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 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 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 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 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 日出时太阳的形状、色彩有什么变化?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17课、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PPT课件

“果然”和上文中的“_我__知__道__”相照应。说 明预料得到证实。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刚显露时 的形状和色彩。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 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霄,完全 跳出了海门,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拟人。“负着重荷”和 “慢慢地”写出了太阳 跃出海面时的慢和吃力。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二、顺着探究点,深入品读课文
1.独立阅读并思考:为什么称“海上日出” 为“伟大的奇观”?
晴 天 时 学习第2—3自然段)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 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 围,加强它的亮光。
写出了日出前天空的 颜色和红霞的变化。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 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镶:(1)把东西嵌进去;(2√)在外围加边。
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感知日出时的景象: (1)课文哪段话告诉了我们作者观日出的时间、 地点和周围环境? (2)哪些段落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3)哪段话写出了作者观日出的感受?
根据以上问题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 第一部分(1):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
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 目,你能想到什么?
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 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想 到课文写的是海上日出的景象。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 芾甘,笔名巴金。祖籍浙江嘉兴,生于 四川省成都。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 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 响力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刚显露时 的形状和色彩。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 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霄,完全 跳出了海门,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拟人。“负着重荷”和 “慢慢地”写出了太阳 跃出海面时的慢和吃力。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二、顺着探究点,深入品读课文
1.独立阅读并思考:为什么称“海上日出” 为“伟大的奇观”?
晴 天 时 学习第2—3自然段)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 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 围,加强它的亮光。
写出了日出前天空的 颜色和红霞的变化。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 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镶:(1)把东西嵌进去;(2√)在外围加边。
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感知日出时的景象: (1)课文哪段话告诉了我们作者观日出的时间、 地点和周围环境? (2)哪些段落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3)哪段话写出了作者观日出的感受?
根据以上问题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 第一部分(1):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
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 目,你能想到什么?
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 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想 到课文写的是海上日出的景象。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 芾甘,笔名巴金。祖籍浙江嘉兴,生于 四川省成都。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 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 响力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PPT课件

简要说说故事的内容。
品词析句
自由读下面三句话,想一想:它们的 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①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②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③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①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②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③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 杵。问之,曰:“欲作针。”
在经过这条小溪的时候,他碰到一位 老婆婆正在磨铁棒。李白感到很奇怪,就 问:“老婆婆,你为什么磨铁杵呀?”老 婆婆说。“我想做一根针。”
理解“过是溪”。
“过”,组词: 路过、经过、跃过 李白经过哪条小溪?
第一句的“磨针溪”,这里用 “是溪”代替。
理解人物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 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这一句写了车胤在晚上是怎样读书的? 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上数十
只萤火虫,用来照明,继续读书。
这件事印证了文中哪个词?
勤不倦
文中哪个句子描写了这幅插图?
胤恭勤不倦,博 学多通。家贫不常得 油,夏月则练囊盛数 十萤火以照书,以夜 继日焉。
想象画面
识记生字
字形:草丛中的小虫子。 结构:上中下结构。 写法:观察“萤”字在田字格
里的占位,看书写示范。
《囊萤夜读》 车胤 《铁杵成针》 李白
读题目,对照意思,想想两个故事 有没有共同点。
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谁?
步步推进知文美
《囊萤夜读》
借助注释理解题意。 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
读书面临的困难 勤不倦 博学多通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 奋苦学,这样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2.一个人即使博学多才,仍要谦虚谨 慎,继续学习。
囊萤夜读
品词析句
自由读下面三句话,想一想:它们的 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①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②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③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①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②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③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 杵。问之,曰:“欲作针。”
在经过这条小溪的时候,他碰到一位 老婆婆正在磨铁棒。李白感到很奇怪,就 问:“老婆婆,你为什么磨铁杵呀?”老 婆婆说。“我想做一根针。”
理解“过是溪”。
“过”,组词: 路过、经过、跃过 李白经过哪条小溪?
第一句的“磨针溪”,这里用 “是溪”代替。
理解人物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 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这一句写了车胤在晚上是怎样读书的? 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上数十
只萤火虫,用来照明,继续读书。
这件事印证了文中哪个词?
勤不倦
文中哪个句子描写了这幅插图?
胤恭勤不倦,博 学多通。家贫不常得 油,夏月则练囊盛数 十萤火以照书,以夜 继日焉。
想象画面
识记生字
字形:草丛中的小虫子。 结构:上中下结构。 写法:观察“萤”字在田字格
里的占位,看书写示范。
《囊萤夜读》 车胤 《铁杵成针》 李白
读题目,对照意思,想想两个故事 有没有共同点。
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谁?
步步推进知文美
《囊萤夜读》
借助注释理解题意。 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
读书面临的困难 勤不倦 博学多通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 奋苦学,这样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2.一个人即使博学多才,仍要谦虚谨 慎,继续学习。
囊萤夜读
统编(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全单元PPT课件

新知讲解
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 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 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 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 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 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 的精神支柱。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这一自然段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 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 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 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 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初读感知
讨论:文中的“男子汉”是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但 作者为何称他为“男子汉”呢?
他身上已初步表现出了男子汉的 气概: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 强勇敢、直面现实、挑战自我、 天真幼稚、可爱沉着等性格特征。
初读感知
(1)他对食物有足够的兴趣
爱吃
(2)他有独立的要求,要求独立做事;
要求独立
(3)他沉着面对生活挑战。
凡事很沉着
初读感知
(一)开头部分:交代写作对象,写孩子的出生、留在外婆家的原因及其与 “我”的关系。 (二)他对食物的兴趣 1、量很多,范围很广,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从 侧面写出他吃饭极有滋味。 2、补写吃青菜一事,风趣幽默。 3、“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 “三刻钟”说明了什么? (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难安静下来的,但“他”却很有“耐心”,可见其兴 趣之浓厚。) 4、他为了去少林寺,愿意在吃上做出一些牺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已经 不简单了),但毕竟还是吃的诱惑力来得大。 5、这一段写出了一个孩子、一个男孩子的特点。 所有的细节描写都体现了小男孩率真的性格特点。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1课《白桦》优质课件

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 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写出了白桦洁白的 特点。
总写白桦的特点。
新知讲解
朗读指导
朗读这一节,要亲切、自然,体现出对朝夕相处 的白桦的喜爱。
新知讲解
齐读第二节诗,想一想,这一节描写了白桦的什么?
毛茸茸的枝头, 枝头未掉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49
四、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50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 字,会写250个生字,一部分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 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能 按要求预习课文,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4、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会把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学习写观后感,学会写简单的现代短诗。尝试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初步运用描写人物 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能根据情境编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一个 地方。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听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广播,能抓住主要内容。能辨别别人说话中内容和语句上的正误。能抓住主要内容复 述一件事。讨论问题时能大胆发表意见,讲清自己的意思,说话有礼貌。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倡先学后教 的理念。 2、本学期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阅读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 读书、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 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 向到训练目标上来。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补缺补差工作。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写出了白桦洁白的 特点。
总写白桦的特点。
新知讲解
朗读指导
朗读这一节,要亲切、自然,体现出对朝夕相处 的白桦的喜爱。
新知讲解
齐读第二节诗,想一想,这一节描写了白桦的什么?
毛茸茸的枝头, 枝头未掉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49
四、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50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 字,会写250个生字,一部分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 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能 按要求预习课文,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4、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会把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学习写观后感,学会写简单的现代短诗。尝试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初步运用描写人物 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能根据情境编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一个 地方。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听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广播,能抓住主要内容。能辨别别人说话中内容和语句上的正误。能抓住主要内容复 述一件事。讨论问题时能大胆发表意见,讲清自己的意思,说话有礼貌。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倡先学后教 的理念。 2、本学期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阅读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 读书、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 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 向到训练目标上来。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补缺补差工作。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精品课件(共115张PPT)

bì
劫难 枪毙
shī
尸首 趁着
niǔ 扭身 sāi 塞进 shuān 枪栓
红绸子
慌忙
炕上 迈入 胳膊
nānɡ 鼓囊囊
bā 吧嗒吧嗒 kǔn bǎnɡ
捆绑
扒开 敌人
扔石子
扒
晋
絮
囊
姥
吧
塞 哇
栓捆 尸
糠 劫毙 呜
晋 炕 铅 迈 呜 栓胳膊
劫 绸扒 敌 尸 趁慌
观察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发现?
胳膊
你还知 道哪些月字 旁的字?
爱游泳、游泳水平高
再读第2自然段,写雨来喜欢游泳且游泳 本领高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 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
比喻 形象贴切,表现了孩童的好玩特征,也为 后文写雨来在敌人眼皮底下逃跑做了铺垫。
上夜校读书 雨来在学校学到了什么?
我们是中 国人,我们爱 自己的祖国。
二、课内阅读。
蓝蓝的天上(漂 飘√)着的浮云像一块 一块红绸子,(印 映√)在还乡河上,像开 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 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1.选出选文中括号内合适的字画“√”。 2.这段环境描写运用了__比__喻__的修辞手法。
三、六字成语积累。
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者事竟成 风马牛不相及 五十步笑百步
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 “吃!你吃!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 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 金的,也给你!”
哄骗、利诱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 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鬼子又抽 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 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名师课件

共学探究
托物言志 墨梅 志向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共学探究
资料补充
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③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
延学拓展
背诵《塞下曲》《墨梅》。
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
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
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品读后两句诗,想一想:诗人还 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诗人是想表 明自己怎样的信念呢?
②〔乾坤〕天地间。
共学探究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共学探究 王冕笔下的墨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朵朵花开淡墨痕
共学探究
作者简介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 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 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 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代表作:《墨梅图》(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共学探究
资料补充
①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 ②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 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
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
读了这则材料,你觉得王冕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淡泊名利
共学探究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4四年级下册(全册)电子课本课件

指顽皮、淘气,“亡”
这里读 wú。
xú lí shū zá chú bō
徐篱疏杂锄剥
宿徐篱疏杂稀蜻 蜓茅檐翁锄赖剥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jiá
◇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语文园地………………………13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42
◎ 综合性学习:
第二单元……………………………15
轻叩诗歌大门………………44
5 琥珀……………………………16 ◎ 语文园地………………………45
6 飞向蓝天的恐龙………………19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23 第四单元……………………………47
慰藉瞥
慰藉锐滩帐 烁蝙蝠霸鹰
◎ 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 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
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扫 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 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18 小英雄雨来……………………76 26 巨人的花园…………………121
19* 我们家的男子汉………………85 27* 海的女儿……………………124
20* 芦花鞋…………………………89 ◎ 习作:故事新编……………128
◎ 口语交际:
◎ 语文园地……………………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