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合集下载

教师,让自己生活的更美好-教师寄语

教师,让自己生活的更美好-教师寄语

教师,让自己生活的更美好-教师寄语教师,让自己生活的更美好-教师寄语(精选100句)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寄语,肯定对各类寄语都很熟悉吧,寄语是人们用文字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寄语吗?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教师,让自己生活的更美好-教师寄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亲爱的教师,愿你的生活如诗如画,充满教育的智慧与生活的美好。

2、教师,愿你在教育的旅途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让生活更加美好。

3、作为教师,你的奉献照亮了学生的未来,也愿你的生活被温暖与美好环绕。

4、教师,用知识启迪学生,用热爱拥抱生活,让美好常伴左右。

5、愿教师的生活如盛开的花朵,绚丽多彩,充满生机与美好。

6、教师,你的辛勤耕耘成就了学生,也愿你的生活收获满满的幸福与美好。

7、以教育为笔,书写生活的精彩,教师,愿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8、教师,你的耐心与爱心是教育的瑰宝,也愿你的生活充满甜蜜的美好。

9、愿教师在忙碌的教学之余,能停下脚步,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10、教师,你的教诲如明灯,愿你的生活也被光明与美好照亮。

11、作为教师,你的付出令人敬佩,愿你的生活回馈以无尽的美好。

12、教师,用微笑面对学生,用乐观迎接生活,让美好永不缺席。

13、愿教师的生活像一本精彩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美好与感动。

14、教师,你的责任重大,愿你的生活同样充满轻松与美好的瞬间。

15、以教育为乐,以生活为美,教师,愿你的人生更加精彩美好。

16、教师,你的善良与真诚是最美的品质,愿你的生活充满美好的遇见。

17、愿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也在生活中收获满满的美好。

18、教师,用爱心浇灌学生,用热情点燃生活,让美好时刻相随。

19、用心去创造每一个教育的瞬间,让生活因这份创新而更加生动。

20、在教育的长河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让生活更加完善。

21、教师,您的坚持是学生的动力,也是自己生活的信念。

22、用心去感悟教育的真谛,让生活因这份领悟而更加深邃。

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

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

A Good Life and School Education
作者: 杨进[1];柳海民[2]
作者机构: [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春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长春130024出版物刊名: 教育研究
页码: 11-15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1期
主题词: 美好生活;教育生活;学校教育
摘要:美好生活是一种在善的价值指引下,人通过自由自觉的生活实践来实现一种总体上满意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秩序。

在现实学校教育中,模式化的生活设计、成人化的生活构想、竞争化的生活方式、抽象化的生活样态使学生背离了美好生活的生存状态。

学校教育应当观照人的美好生活,立足于为了人的生活的出发点,重视人的德性养成,培养独立、自由的人格,重视智慧的成长,在当下的“教育生活”中践行美好、累积美好,从而唤醒、带领、指引、培养人过美好生活。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笔记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笔记篇一:《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读《教育与美好生活》有感《教育与美好生活》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著作,几乎没有一个做教育的不会被书名所吸引,我也不例外。

教育怎样与美好生活联系?每天都干着教育工作,自己似乎都说不清楚,教育真会带来美好生活吗?带着疑问与好奇读完了这本书。

读罢,最直接的感受是很爽,很受鼓舞,这才是教育,如果我们这样做教育,教师和学生的美好生活都会开启的。

人生的一个真谛是享受美好生活中的乐趣。

罗素认为,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

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即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生自身幸福的立场上,“努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的各种问题。

”每个人都有着本能的求知欲,解决问题的欲望,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提供条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我们现在的教育有考虑过学生的幸福体验吗?教师备课往往只是关注知识的设计与传授,课堂上也很少关注学生求知以外的需求。

高中的学生有几个能说自己学习是幸福的呢?家长在全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之外,几乎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体会。

试想,如果我们本着“教育带来美好生活”的理念去思考教育,做教育,从孩子的视角,从孩子的层次去设计课堂,传授知识,结果会是多么温暖。

没有幸福体验的教育,也许能够培养出高分的学生,但绝对培养不出能够让幸福良性循环的人生。

高中教师为了学生的“大学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付出,教师们喊“累”;孩子们每天在教室坐十几个小时,孩子们喊“累”。

现在有几个孩子能说我因为学习的乐趣而喜欢呢?学习除了考上理想大学,还有什么意义?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和能力去思考学习对于自己的真正意义。

他们以及家长,甚至全社会可能就是简单的认为,考上大学就是最伟大的目的,考上名校的话,这个孩子就是最优秀的。

生活和教育的心得体会 儿童生活教育心得体会(20篇)

生活和教育的心得体会 儿童生活教育心得体会(20篇)

生活和教育的心得体会儿童生活教育心得体会(20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活和教育的心得体会篇一生活中的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儿童的生活教育,将其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中。

在我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儿童生活教育的力量和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儿童生活教育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更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

第一段: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漱、整理房间等,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

我还鼓励孩子主动参与一些家务活动,如洗碗、擦地、整理书桌等,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照顾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不仅能够学会自理,还能培养责任心和独立性。

第二段: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除了自理能力,社交能力也是儿童生活教育的重要一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与人交往、与人沟通。

在这方面,我积极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如幼儿园的团队游戏、社区的义工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互助等技巧,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此外,我还鼓励孩子参加一些集体的学习活动,如阅读活动、绘画比赛等,让他们与同龄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三段: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情绪管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孩子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绪困扰,如焦虑、愤怒、悲伤等。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如何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会与孩子进行沟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给予支持和理解。

同时,我也教给他们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冷静思考等。

通过这些方式,孩子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加心理的稳定性。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篇一最近我读了郑英老师的一本书——《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二是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

这两部分文章的内容,都紧扣向美的主题。

从郑英老师的文字中,我读到了她对教育之美的享受。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直面教育中碰到的问题。

所谓优秀的教师,并不是因为他们遇到的学生有多么优秀,他们的学生不会出现各种问题,而是在他们的学生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时,他们能够直面这些问题,并且会非常智慧地巧妙地给予解决。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与感悟,正是那些问题学生才成就了老师们。

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成果。

也决定了我们教育人生的幸福指数。

教育无小事,无论是科任老师还是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都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问题出现的时候,逃避肯定不是办法,把问题推给学校、家长,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只有敢于面对问题并想办法解决,才是我们应该秉持的态度。

也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成果,从而丰富我们的教育智慧。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对学生教育日常的疏导。

大禹治水最核心的词语是疏导。

在教育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固然能体现教师的责任心和智慧。

但是如果说在事情发生之前,老师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问题发生的苗头,及时对学生进行劝说分析疏导,从而避免问题的发生。

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再指引学生向更高更好的层面发展,那岂不是更为省力和高效的教育方式?享受教育之美,源于教师视野的无限拓展。

我们常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三尺讲台如何能安放得下教育的千钧重担?所以说教育不仅指老师们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他还应该有更广阔的外延空间。

当老师把教育的视野拓展拓宽后,教育也就变成了我们的日常。

生活中,美是到处都有的,同样,教育之美也是到处都有的。

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之中的美,善于发现教育之中的美,从而享受教育之美。

享受教育之美,不仅是教师之幸,更是学生之幸,教育之幸,这是理想的教育,也是我们教育的理想,让我们一起追寻这样的理想,享受这样的教育。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教育与美好的生活。

教育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培养和品德的塑造。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提升技能,培养思维能力,拓展视野,更重要的是,教育可以让人们拥有美好的生活。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需要不断学习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而优质的教育可以让人们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育还包括了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

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不仅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更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韧的态度,从而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育不仅是学校里的课堂教学,更是生活中的点滴积累。

家庭是最早的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他们的言传身教,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影响孩子的一生。

社会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与他人交往中,不断学习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价值;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品德和人格,拥有和谐美满的人际关系;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不断成长和进步,拥有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因此,让我们珍惜教育,让教育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助力,让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推荐教师必读的50本书

推荐教师必读的50本书

推荐教师必读的50本书1.《基础教育论》周宏,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5月2.《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3.《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4.《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5.《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 8年3月6.《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7.《面向新世纪的跨越》周宏,长城出版社,2002年5月8.《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挪威]波·达林著,范国睿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9.《学习心理论》左昌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9月10.《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 00年版11.《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6月12.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13. 《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14. 《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孟繁华,海南出版社出版,2001年10月15. 《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16.《教室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索》褚树荣老师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17.《中外教育思想全书》周宏等,经济日报出版社,中国物质出版社,1999年10月18.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陆俭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9. 《教育漫话》(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英] 约翰•洛克著,徐诚、扬汉麟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20. 《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1. 《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22.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2,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23. 《第五项修炼》[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杨硕英审校,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8月1日24. 《儿童发展》[美]劳拉·E·贝克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25. 《透视课堂》【美】Thomas L.Good等著,陶志琼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12月26.《非常教师》,(美)F. J. Stephenson 主编周渝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27. 《21世纪教育新概念全书》周宏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12月28. 《我的教育思想》于光远,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29.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 漓江出版社1995年版30.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美】布兰斯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华东师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31. 《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徐辉、徐仲林撰写,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年1月32. 《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 华东师大、浙江大学教育系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3. 《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彭歌、陈敬著, 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34. 《教师人文读本》张民生、于漪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20 03年版35. 《顺生论》张中行,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6. 《中国的智慧》韦政通, 岳麓书社,2003年版37. 《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 1年版38. 《创造教育全书》周宏等,经济日报出版社,中国物质出版社,1999年8月39. 《教育的奇迹》朱永新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0.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 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版41.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著, 傅统先译,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42. 《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美】戴尔•H•申克著,韦小满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43. 《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毛蓓蕾,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4.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45. 《爱心与教育》李镇西, 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46. 《科学家论教育》周川选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47. 《学习概论》左昌伦,长城出版社,2000年10月48.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49. 《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挪威]波·达林著,范国睿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50. 《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晓梦lover发表的日志欢迎光临晓梦lover的博客2008-8-6 10:55:00特别推荐:1.《让每个孩子都学会学习》长城出版社周宏2.《教育哲学通论》, 黄济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教师人文读本》, 张民生、于漪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4.《学校督导评估操作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中国物质出版社周宏等5.《发现母亲》, 王东华,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6.《课堂素质教育案例全书》长城出版社周宏等7.《教育:我们有话要说》[中国]杨东平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8.《中国教育家评传》沈灌群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1989年全国优秀教育理论著作奖;1995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类硕士必读教材)9.《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中国物质出版社周宏10.《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获1997年国家优秀图书奖11.《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朱永新博士(市长)主编12.《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朱永新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3.《外国教育家评传》,赵祥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义务教育管理》湖北教育出版社周宏14.《窗边的小豆豆》南海出版公司,黑柳彻子[日本]2003年8月15.《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屈雅君、刘铁英编译,珠海出版社,2002年7月16.《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17.《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六大焦点问题》湖北教育出版社,2 003年8月18.《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夏欣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7月19.《素质教育学习提要》(教育部编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20.《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21.《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2.《特长教育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中国物质出版社周宏等23.《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24.《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6月25.《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 10-?))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26.《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 10-?))江苏教育27.《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李吉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28.《向孩子学习》主编:孙云晓;副主编:康丽颖。

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教育,让生活更美好教育奇迹的创造者雷夫·艾斯奎斯说:“我是雷夫,我不是英雄。

”但我却认为他是真英雄。

英雄不只局限于在疆场上建功立业,在火场里救人性命,在科研上攻坚克难……那能让人拥有知识,拥有受益一生的生存技能,实现自我尊严和价值的人也能称之为英雄,雷夫,就是这样一位英雄。

作为教育者,他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教会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正如雷夫自己所说“我们所学的任何一项技能,都是为了让他们的生活更好。

”雷夫是个全科全能的教师,他教学生阅读、数学、表演莎士比亚戏剧、打棒球……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课余活动,学生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是我们教育中所追求的“分数”吗?在我们教育中,那不太受待见的阅读课、艺术课、体育课,雷夫的学生却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功,更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学会了自我监控,学会了一生都有用的技能,让学生在书本中找生活,在未来的生活中创造精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

如果一个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那他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为什么自愿每天早上六点半到校,一直到下午五六点才回家,即使是在节假日,孩子们也愿意来到学校和雷夫老师一起阅读、做算术、表演莎士比亚戏剧……这也许来自于孩子们对这些活动的兴趣。

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技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光明。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

自信的培养是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前提。

一个缺乏自信的学生能走多远呢?雷夫想学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戏剧,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而这份勇气的背后是自信。

每个孩子在戏剧表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展现自己的闪光点。

戏剧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成功和自信的过程。

这样培养出的信心和能力自然能够让学生学好其他课程。

也许,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但那培养的兴趣、自信却不是受用一生的,而是为了某一课堂教学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假里,我拜读了《教育与美好生活》。

看了书之后,引起了我的深思。

罗素,一个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对教育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经验均浓缩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

罗素说,有些品性只能为具有某些特点的人群所拥有,还有一些品行则应为所有人所具备。

我们不能着眼于让每个人都具有诗人气质来构筑我们的教育。

以下4种特征便可奠定理想品格的根基:活力、勇敢、敏感、智慧。

我们中国的教育往往是求全的教育。

我们总是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要求所有学生达到教育的所有目标。

这便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直处在学业无法优秀的焦灼感中。

君不见,有多少三四岁的孩子因为钢琴热的不断升温而早早地就被父母赶到了钢琴上。

有多少满脸哀怨的琴童,就有多少惟恐孩子在某一方面落后的家长。

“求全心理”已成为中国教师和家长(其实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无法摆脱的“隐痛”,这里面既有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留下的痕迹。

罗素说,儿童的生活原本是充满期盼的,他总是指向将来的可能目标。

这是促使儿童上进的动力之一。

但是,如果总告诉儿童将来会比过去更糟,这不啻会令儿童的生命之源干涸。

我们不是经常这样来吓唬我们的孩子吗?你再不努力,就考不上舟山中学;你现在这个样子,长大只有去擦皮鞋。

这就是我们为孩子描述的未来生活。

如此赤裸裸的描绘和启发,我们在善意地提醒孩子的同时,又暗示给了孩子们一些什么?我们经常斥责年轻一代冷漠自私,甚至还常常感叹孩子们的早熟与叛逆。

可我们想过没有,这些观念的始作俑者是谁?在这汲汲于功名利禄而无济世之心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除了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恐惧之外,还有的便是自私和冷漠了。

罗素说,对于一个快乐的儿童,激发豪爽慷慨的性格并不困难。

但是对于一个终日被愁云惨雾笼罩着的孩子,他自然会固守所能得到的物品不放。

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这真是一个无比伟大的提醒!在我们的教育中,不是更习惯于通过训斥与惩罚来让孩子记住美德吗?罚跑步,罚写作业,罚站……想起来我们是多么的愚蠢啊!我们越是希望孩子们能热爱的东西,我们越要把它们作为惩罚的手段。

我们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样的行为反而会使孩子离这些东西越来越远呢?罗素还有一句名言:惩罚应该是你希望过失者感到厌恶之事,而不是你希望他感到欢喜之事。

你看,辛辛苦苦地实施教育的我们往往是多么的荒谬啊!
当惩罚充斥着我们的教育,甚至成为教育的主要表现方式的时候(事实上教育技巧的缺乏经常让我们的教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这个怪圈),孩子们会离“幸福和健康的体验”越来越远,而我们教育的内在的成功也就离“幸福与健康”越来越远了。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要给予儿童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

让学生拥有幸福和健康的体验,是教育改革所要关注的核心,也是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目标。

我们还必须承认:没有幸福体验的教育,也许能够培养出高分的学生,但绝对培养不出能够让幸福良性循环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