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治疗治疗新策略

合集下载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策略研究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策略研究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策略研究脑卒中,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策略的选择和实施至关重要。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首先,康复治疗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功能、认知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

这一评估是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

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物理治疗是常见且重要的一部分。

物理治疗师通过各种运动疗法,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例如,对于肢体偏瘫的患者,治疗师会设计一系列针对性的训练动作,从简单的肌肉收缩练习,到逐渐增加难度的站立、行走训练。

这些训练不仅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还能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作业治疗则侧重于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漱等。

通过模拟实际生活场景,让患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理能力。

比如,为了帮助患者恢复穿衣能力,治疗师会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穿衣顺序和技巧,选择合适的衣物款式,逐渐从需要辅助到能够独立完成。

言语治疗对于出现语言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来说必不可少。

言语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帮助患者改善语言表达、理解和吞咽功能。

对于失语症患者,治疗师会通过图片、文字等工具,进行语言刺激和训练;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则会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估和训练,包括调整饮食质地、进行吞咽肌肉的锻炼等。

除了上述的专业治疗,康复工程也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为患者配备合适的辅助器具,如拐杖、轮椅、假肢等,能够提高患者的行动能力和生活便利性。

同时,康复工程技术还包括对居住环境的改造,如安装扶手、调整家具布局等,以创造一个更安全、更适合患者生活的环境。

心理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也不容忽视。

脑卒中后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康复效果。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总结范文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总结范文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总结范文
内容: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早期康复治疗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

主要采取被动功能训练,包括被动活动关节、抗痉挛定位等,以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畸形。

同时进行常规物理治疗如电针、推拿、按摩等,促进肌肉和神经的功能恢复。

2. 肢体功能锻炼
采用物理治疗手段,通过被动、主动和抗阻运动等对患肢进行功能锻炼,提高肌力和协调性。

同时采用悬吊、牵引等方法进行肢体定位,以纠正不良姿势。

3.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训练患者进行穿衣、洗漱、进食等日常生活动作,培养自理能力。

采用任务分解训练,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生活自理水平。

4. 语言功能训练
对存在不同程度失语的患者,可以采用语言重复、朗读训练等方法,帮
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

必要时可以辅助采用语言代替器材。

5. 认知功能训练
通过各种认知训练来提高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

常用的训练包括图片记忆、数字广度等。

必要时可以采用认知辅具来帮助记忆。

6. 心理干预
通过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性心理治疗。

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7. 家庭培训指导
训练患者家属正确的护理方法和康复锻炼方式,指导其参与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共同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脑卒中康复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早期干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系统、全面的康复方案,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导致脑血管供血不足,引起脑部细胞死亡和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旨在帮助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促进脑部功能的恢复。

下面是一个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的建议。

1.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治疗的目标是恢复患者的基本生活技能,如吞咽、坐立、行走等。

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物理活动训练:物理活动训练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物理活动训练,患者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改善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

常见的物理活动训练包括步行训练、平衡训练、肌肉强化训练等。

3.言语和语言治疗:脑卒中患者常常会出现失语或语言障碍。

言语和语言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

治疗方法包括口语训练、发音练习、听力训练等。

治疗师会通过各种语言训练活动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语言能力。

4.认知和注意力训练:脑卒中患者常常会出现认知和注意力障碍。

认知和注意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思维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训练方法包括解决问题的练习、注意力训练游戏等。

5.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脑卒中患者可能会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

康复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技能,如自理能力、独立进食、洗漱等。

治疗师会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的训练来帮助患者恢复这些能力。

6.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脑卒中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康复治疗应该包括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治疗师可以与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提供情绪管理策略和应对技巧。

7.家庭支持和康复环境改造:家庭支持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非常重要。

家人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并提供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

家庭成员可以参与患者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

8.长期康复管理:脑卒中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不断进行康复管理。

定期的康复评估可以帮助治疗师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并根据需要调整康复计划。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依从策略以及总结展望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依从策略以及总结展望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依从策略以及总结展望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脑损害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

目前,脑卒中已成为中国第一致死病因,70%的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而且其中40%为重度功能障碍,这都会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

近些年,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虽然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高致残率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康复治疗依从性指患者对康复治疗处方的遵从程度。

脑卒中作为一种康复周期较长的疾病,其治疗需要患者的长期配合。

因此,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优劣对疾病的预后和患者康复起着决定性作用。

患者良好的康复治疗依从性可以减少跌倒的发生率,改善抑郁症状,增强患者执行功能和记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坚持康复锻炼能够改善脑卒后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增强患者步行能力和上肢肌肉力量,但对下肢功能提高的报道较少。

另有文献报道,患者良好的康复治疗依从性还可以减少治疗和康复费用。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后,第1年末约有60%的患者可以生活自理,20%的患者只需在复杂活动中给予帮助,15%的患者需要部分活动帮助,5%的患者需要全部活动帮助。

可见,高依从性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的疾病自护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复发风险。

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医院因素等,其与患者个人知识程度、文化层次、经济状况、心理素质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与医院健康教育、药物、医疗服务水平、医患关系等有关,与社会支持、社会环境、社会医疗体系有关,同时也与家庭照护、家庭健康信念等有关。

其中,有些影响因素对患者的作用是固定的,如性别等,但有些影响因素对患者的作用是可变的或作用强度会发生变化,如卒中后抑郁、家庭照护等。

以卒中后抑郁为例,患者的抑郁程度总体呈先加重后缓解的趋势,刚确诊的患者抑郁明显,随着病情的好转减轻,并与康复锻炼效果呈负相关.这些影响因素本身难以控制、极易波动、无法测量。

脑卒中康复治疗防治的进展及展望

脑卒中康复治疗防治的进展及展望

社区康复治疗
总结词
将康复治疗延伸到社区,为患者提供更加便利和全面的康复服务,降低患者的医 疗成本和生活负担。
详细描述
社区康复治疗是一种将康复服务延伸到社区的治疗方式,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养老院等机构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加便利和全面的康复服务。这种治疗方式 能够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和生活负担,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远程康复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为患者提供远程康复服务,方便患者在家 进行康复训练。
大数据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康复数据,为患者制定更科学、个性化的 康复计划。
智能化康复设备
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运动状态, 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康复治疗的普及率和质量
褥疮等并发症。
减轻家庭负担
03
通过康复治疗,患者可以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减轻家庭和社
会的负担。
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手段
物理疗法
包括运动疗法、按摩、电刺激等,以恢复肌 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语言疗法
针对脑卒中后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训 练。
作业疗法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提高患者的自理能 力。
心理治疗
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进行 心理疏导和支持。
脑卒中康复治疗防治的进展及展望
目 录
• 脑卒中康复治疗现状 • 脑卒中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 •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发展趋势 •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未来展望
01 脑卒中康复治疗现状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恢复功能
01
通过康复治疗,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失去的运动、语言和
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
02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脑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神经组织损伤。

它是导致全球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发病率也在增加。

因此,研究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法对于减少患者的残疾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近年来,针对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1. 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是脑卒中康复的核心方法之一。

这些方法通过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恢复运动能力,改善肌力和协调性,并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研究表明,在早期阶段开始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功能恢复。

2. 言语和语言治疗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语言和沟通障碍。

言语和语言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改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最新的研究表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语音识别系统等创新方法,可以提高言语和语言治疗的效果,加速恢复进程。

3. 神经电刺激疗法神经电刺激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治疗中。

其中包括经颅磁刺激(TMS)、电脑辅助运动疗法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等。

这些方法通过刺激患者的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再生和恢复,改善运动和感觉功能。

研究表明,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卒中康复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环,进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再发。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药物治疗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恢复,对康复治疗具有积极的影响。

5. 心理治疗和支持脑卒中患者除了身体上的康复,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

心理治疗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最新的研究表明,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康复效果。

总结而言,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
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及时的抢救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在急性期,患者的生命常常处于危险之中,需要立即进行脑血管造影和溶栓等治疗,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其次,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早期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残疾,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此外,心理治疗也是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脑卒中患者常
常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

因此,及时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最后,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间,饮食和药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饮食
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

同时,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抗凝、降脂、降压等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专业团队共同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够帮助更多的脑卒中患者重返健康的生活。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及进展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及进展

Ⅴ阶段:以分离运动为主,痉挛明显减弱
Ⅵ阶段:共同运动及痉挛消失,协调动作大致正常
平衡功能评定
主要使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 有条件的机构可采用平衡功能 测量仪进行量化评估
1
平衡功能 评定
3
王科计
2
主要通过检测患者坐位平衡 反应、跪位平衡反应和迈步 反应来评估患者各个姿态下 的平衡能力
为康复训练方案提供参考
该卧姿极易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 射的影响, 诱发异常的反射活动 易强化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痉挛 模式的形成
明显增加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等处 发生压疮的危险性
常见康复误区

使患者的 ADL 能力急剧下降, 难以恢复
日常生活 完全由他 人照料

导致依赖心理日益严重,主观上放弃了训练的能动性 和必要性
;改善患者运动、认知、言语等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重返社会
治疗原则-早期开始
1
神志清醒、生命体 征稳定、症状无进 展、无明显发热
2
昏迷或ICU患者:可 开展肢体被动活动和 物理因子干
治疗原则-综合治疗
除药物治疗外,主要采取物理治疗、作业 治疗、中医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 康复护理、康复生物工程
宜暂停康复治疗。具体指标见表1
康复理论
脑卒中康复理论依据:
结构上
病灶周围水肿消退,血肿吸 收;闭塞血管自发再通,侧 枝循环开放
01
功能上
脑的可塑性,适应性,大脑 皮层功能替代
02
适应症与禁忌症
脑卒中后患者康复适应症与禁忌症
➢ 适应症:病情稳定,存在运动、平衡、日常活动、言语、 吞咽等脑卒中后遗症症状患者 ➢ 禁忌症:生命体征不稳定,如发热(T>38℃)、血压波 动大、症状持续进展,骨折未愈合,应延迟或暂停康复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脊髓的康复治疗方法
(1)传统神经发育治疗技术 (2)减重平板训练 (3)药物疗法
针对脊髓的康复治疗方法
(1) 传统神经发育治疗技术
最初的神经康复技术,如Bobath神经发育技术,其主要目
标是预防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在脊髓层面的适应性不良。 但这些传统疗法是否取得了预期疗效并未得到证实。
通过对下肢肌肉(髋和膝关节屈肌和伸肌、踝关节背屈和
跖屈肌)的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
脑卒中患者双侧下肢的肌力减弱与步行有明显相关性,肌
力训练是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针对骨骼肌的康复治疗方法
(4)肉毒素注射
痉挛会妨碍患者的主动训练和神经可塑性的诱导。
Sun等对32例慢性脑卒中患者(病程≥1
中,实验人员将住院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疗法组或极早 期介入(VEM)组,并且尽早动员卒中后24小时内的患者进 行相关治疗。
研究发现,两组间的死亡人数并没有明显差异。统计显示,
两组的摔倒次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疲劳度也无明显差 异。后续分析发现,动员组的早期和密集动员治疗会比对 照组有明显更快的步行能力恢复。此外还发现。
针对大脑层面的康复治疗方法
(5)皮层电刺激
皮层电刺激(cortical
stimulation)可以通过磁场线圈(TMS)、 微量的直流电(tDCS)和硬膜外电刺激( ECS),改变皮层的 兴奋性和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
如对患侧初级运动区进行tDCS(阳极刺激),改善偏瘫上肢
的运动功能和缓解痉挛。而对健侧初级运动区进行 tDCS(阴极刺激),能抑制健侧的兴奋性,也能提高患肢的 运动功能,这可能与脑卒中患者双侧半球间抑制失衡得到 调节有关。TMS刺激也有相同作用。ECS改善慢性脑卒中 患者的运动和语言功能有明显效果。
脑卒中康复治疗新策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年10月第20卷
第10期
脑卒中康复治疗新策略
赵健乐,韩春,李景琦
脑卒中康复研究已从寻找经验性证据向寻找神经
生理学证据转变。
神经生理学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在感觉运动
皮层、皮层下神经网络系统和脊髓的各个层面, 都呈现出神经可塑性的潜力。
临床和动物实验表明,神经恢复有其多样化的生
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率可达30%。PSD可阻碍卒中后
患者的康复和恢复过程,并且会对其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 响。而卒中早期的抗抑郁治疗可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康复治疗的类型、剂量和持续时间在卒中恢复过程中充当
着很重要的角色,但是这些参数的最佳量尚需进一步优化。
卒中的康复介入最佳时机
在一个极早期康复治疗(AVERT)多中心随机Ⅱ期临床试验
年)进行肉毒素注射 结合 mC-IMT 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在注射 3 个月后,上肢痉挛有明显下降,运动功能明显提高,而且 报道肉毒素注射没有副作用。


卒中后康复治疗要针对所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层面。 为了让患者理解康复意图、激发他们的康复积极性,需要
在认知和语言系统层面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和认知训练。
这些神经发育技术的临床疗效是来自于临床经验,而不是
严格的临床研究。
针对脊髓的康复治疗方法
(2)减重平板训练
脊髓中存在着产生自主运动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在皮层和皮层下神经元控制下 进行工作。
在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中,这些CPG能够被平板步行训练所
针对骨骼肌的康复治疗方法
(1) 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
Husemann
比较了亚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机器人辅助步态 训练与传统运动疗法(躯干稳定、步态对称和起步训练)中 的疗效,他们发现全身参与的机器人辅助训练更能提高 肌肉质量,减少脂肪组织。
针对骨骼肌的康复治疗方法
(2)神经肌肉电刺激
长期使用频率为10~12
有氧运动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心肺功能,改善患者的日
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治疗与康复进展
一、决定脑卒中恢复过程的主要因素
决定卒中恢复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损伤初始阶段、社会人
口因素、卒中后抑郁、康复疗法和基因等。
初始损伤状况是决定卒中后恢复效果的最重要因素。运动
功能初始损伤越严重,在慢性期患者所承受的功能障碍也 越严重 。
激素、生长因子、负荷改变、神经支配模式、年龄、组织
缺氧、电刺激和运动训练等都会影响肌肉类型的改变。
骨骼肌层面的康复治疗策略
卒中后偏瘫下肢肌肉向快肌纤维转变,而这种肌纤维是更
容易疲劳的纤维,也是胰岛素抵抗的纤维。
研究显示,在偏瘫肌肉中,肿瘤坏死因子表达比正常高
2.8倍,这表明卒中后全身和局部炎症会加重肌肉萎缩和 增加胰岛素抵抗,对肌肉质量、结构蛋白、性能和代谢产 生负面影响。
康复治疗持续时间与密集度研究
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在卒中后治疗剂量和运动功能恢复之间
存在线性关系。极早期强制诱导运动疗法(VECTORS)显 示,更大的治疗剂量不等同于更好的治疗效果。
新兴的康复模式
1、无创脑刺激
脑刺激是以运动皮层间的“大脑半球互动”为基础的理论
模型。在单侧脑卒中后,正常的脑互动被打破,因此产生 了运动障碍。该理论模型认为造成卒中后功能障碍的原因 是:(1)卒中后两半球运动交互作用失平衡;(2)受损半球 的运动神经活性降低;(3)对侧半球运动神经活性过高。通 过tDCS或rTMS刺激调整/纠正该不平衡可促进卒中患者的 运动功能恢复。
骨骼肌层面的康复治疗策略
卒中后患者骨骼肌的改变,会加重残疾程度,影响患者的
行走能力。这些骨骼肌改变包括肌肉的萎缩、增生性肌肉 肥大、肌肉纤维类型转变、脂肪沉积以及与胰岛素抵抗相 关的肌肉代谢的改变。
骨骼肌纤维分为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慢肌纤维的线粒体
比较丰富,耐受疲劳强,因为有很高的氧化代谢。快肌纤 维有很高糖分解代谢和快速收缩能力,但容易疲劳。这种 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会随着不同的生理病理情况而改 变。
调整,显示发生脊髓的神经可塑性。
最近临床试验证实,92%的不完全脊髓损伤(ASIA
C或 D)患者通过减重平板训练,在3个月内重新获得具有功能 性速度的步行能力。
针对脊髓的康复治疗方法
(3)药物疗法
巴氯芬主要作用于脊髓γ运动神经元的β受体,抑制单突触
及多突触反射,降低兴奋性突触电位及脊髓背根与背根之 间的反射电位。临床上以口服为主。但由于巴氯芬通过血 脑屏障低、70%~85%的药量在 24 h 内由肾脏排出等原因, 疗效有限。国外主张巴氯芬鞘内注射,随脑脊液直接作用 于脊髓,而且持续存在,因此疗效显著。是有前途的促进 脊髓可塑性的药物。
Hz的电刺激,可以逆转纤维类型 的转变,继而促进运动单位适应性。这种神经纤维转变的 逆转可能与运动神经元激活模式相关,是在肌肉纤维接受 电刺激时,控制了肌纤维中收缩蛋白和代谢酶的表达。
针对骨骼肌的康复治疗方法
(3) 肌力训练
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双侧下肢的肌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
降,肌力不足是限制脑卒中康复的重要因素。
轻微的神经细胞或细胞与细胞间连接的损伤,大脑可以通 过局部神经的代偿而不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区域性的脑 损伤会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大脑代偿只能通过平时未被 利用的平行的神经网络来提供相同的功能。如皮质脊髓系 统的损伤是通过红核脊髓束平行系统进行代偿。然而这种 平行代偿系统毕竟有限度。
神经可塑性是大脑恢复功能的重要机制
(3)其他上肢训练方法
其他训练方法也利用神经可塑性原理来促进功能的恢复。 如对瘫痪食指进行跟踪波动图形的任务特异性训练显示,
训练能促进感觉运动皮层(初级感觉、运动、运动前区皮 层)激活从对侧向同侧转变。
基于家庭的任务导向训练
也能导致同侧初级运动皮层、 顶叶下部和运动前区皮层激活增强。
针对大脑层面的康复治疗方法

内源性神经修复机制 远离缺血性病变区或相邻区域的神经元细胞 通过侧支发芽,向靶组织或其他神经元延伸,生成新的突触; 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及保护因子,为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环境,
促进神经细胞的重塑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丰富的外界刺激和运动训练能够促进神经发生、轴突和树突分支和诱
导血管发生,也能扩大运动区面积和改变运动皮层激活模式,且通过 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表达,激活谷氨酸α-氨基羟甲 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促进神经细胞的重塑和功能恢复。
(4)运动平板训练
在促进偏瘫下肢运动的躯体感觉刺激同时进行运动平板上
步态训练,能产生正常的皮层激活模式。
这些研究可以证实特异性物理治疗技术能反转异常的大脑
激活模式,导致长时程编码和持续地改善运动功能。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有氧平板训练与牵伸训练的效果,
证实平板训练在步行速度和身体适应能力方面有优越性。
针对大脑层面的康复治疗方法
(6)药物疗法
左旋多巴、安非他明、瑞波西汀和氟西汀能够改善运动功
能,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加突触前去甲肾上腺素(损伤半球 和对侧半球皮层)释放,并抑制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促进 运动功能恢复。
苯丁酸钠可改善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促进其受损
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增加脑内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营养 素-3的表达相关。
脊髓层面的康复治疗策略
脊髓的可塑性对脑卒中恢复至关重要

脑卒中会导致脊髓内皮质脊髓束的继发性退变。脑卒中数周内,这种 继发性损伤会延伸至颈髓,个别患者甚至会影响至胸髓。 最近研究显示,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部分损伤的皮质脊髓束会 出现自发性恢复。健侧皮质脊髓束会发芽并越过中线,加入患侧的脊 髓灰质神经组织,其再生时间与自发性的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相吻合。 脊髓可塑性窗口期 脊髓内存在着明确的结构性可塑性和生长因子表 达增强的窗口期,脑卒中后最初2周内神经可塑性最强,而在第4周减 弱。 以延长或重新开放脊髓可塑性窗口为治疗目标,意在增加跨过中线支 配患侧脊髓的轴突数量的疗法能够促进脑卒中的功能恢复。目前新出 现有这方面作用的技术包括骨髓基质细胞、肌苷、成纤维生长因子和 神经肌肉电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