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

初三教研活动评课(正果中学初三数学备课组)2012年.3月6日我们初三备课组一起参加了教研室在新塘二中举行的一课两讲。首先是新塘二中尹老师的数形结合思想专题复习课。这节课尹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教学设计比较好由易到难,选题也紧扣中考针对性强。只是对于中下生来说两个例题难度有点大,但尹老师在例题中也做了脚手架让学生更容易做。这节课有一点瑕疵就在时间分配上。第二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目标很明确、每一段练习后有知识归纳或小结给学生指明方向。课件开头引用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引起学生注意和提振学习兴趣和信心。

通过这两节课我们收获不少:数形结合是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上主要方面,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渗透.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函数是一个难点,尤其是二次函数的问题中,由于其综合性较强,更使部分同学觉得难以理解和掌握.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便会事半功倍.而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时,数形结合便是一种重要方法.应该在这个新知识点上归纳出它的特征,并提出一些其他的特殊点,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的习题教学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解题、理解答案,很枯燥无味。但是通过这堂课后,我明白了习题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在现有题目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拓展,使到学生不再局限于现有的题目中,能如同新授课一样新奇、有趣。

六年级奥数竞赛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奥数竞赛试题 一.计算: ⑴. =?+???+?+?+?100991431321211 ⑵. 13471711613122374?+?+?= ⑶. 222345567566345567+??+= ⑷. 45 13612812111511016131+++++++= 二.填空: ⑴.甲、乙两数是自然数,如果甲数的 65恰好是乙数的4 1.那么甲、乙两数之和的最小值是 . ⑵.某班学生参加一次考试,成绩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已知该班有21的学生得优,有31的学生得良,有71的学生得及格.如果该班学生人数不超过60人,则该班不及格的学生有 人. ⑶.一条公路,甲队独修24天完成,乙队独修30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修若干天后,乙队停工休息,甲队继续修了6天完成,乙队修了 天. ⑷. 用0,1,2,3,4,5,6,7,8,9十个数字,能够组成 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⑸.“IMO ”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缩写,把这三个字母写成三种不同颜色,现有五种不同颜色的笔,按上述要求能写出 _______种不同颜色搭配的“IMO ”. ⑹不定方程172112=+y x 的整数解是 . ⑺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84平方分米,体积是512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棱长的总和是 .

⑻. 把19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重叠起来堆成如右图所示的立方体, 这个立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⑼.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两车离中点3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 ⑽.六一班有学生46人,其中会骑自行车的17人,会游泳的14人,既会骑车又会游泳的4人,问两样都不会的有 _人. ⑾.从学校到少年宫有4条东西的马路和3条南北的马路相通(如图),李楠从学校出发,步行到少年宫(只许向东或向南行进),最多有 种走法. ⑿.算出圆内正方形的面积为 . ⒀.如图所求,圆的周长是厘米,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正好相等.图中阴影部分的周 长是 厘米.)14.3(=π ⒁.一付扑克牌共有54张(包括大王、小王),至少从中取 张牌,才能保证其中必有3种花色. ⒂.规定:6※2=6+66=72,2※3=2+22+222=246, 1※4=1+11+111+1111=※5= . ⒃.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在广场上踢足球,打碎了玻璃窗,有人问他们时,他们这样说: 甲:“玻璃是丙也可能是丁打碎的”; 乙:“是丁打碎的”; 丙:“我没有打坏玻璃”; 丁:“我才不干这种事”; 深深了解学生的老师说:“他们中有三位决不会说谎话”。那么,到底是谁打碎了玻璃 答: 是 打碎了玻璃。 北 少年宫 学校6厘米

第4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含答案

多有几个? [5分] 参考答案: 6. 在正方体的8个顶点处分别标上1,2,3,4,5,6,7,8,然后再把每条棱两 端所标的两个数之和写在这条棱的中点,问各棱中点所写的数是否可能恰有五种 不同数值?各棱中点所写的数是否可能恰有四种不同数值?如果可能,对照图a 在图b的表中填上正确的数字;如果不可能,说明理由。 [5分] 参考答案:

2. 这是一个中国象棋盘(图中小方格都是相等的正方形,“界河”的宽等于小正方 形边长),黑方有一个“象”,它只能在1,2,3,4,5,6,7位置中的一 个,红方有两个“相”,它们只能在8,9,10,11,12, 13,14中的两个位 置。 问:这三个棋子(一个“象”和两个“相”)各在什么位置时,以这三个棋子为 顶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最大?[5分] 参考答案: 3. 将一根长为374厘米的合金铝管截成若干根36厘米和24厘米两种型号的短管 (加工损耗忽略不计) 问:剩余部分的管子最少是多少厘米?[5分] 参考答案:

甲、乙二人同时从A出发向B行进,甲速度始终不变,乙在走前面1/3路程 时,速度为甲的二倍,而走后面2/3路程时,速度是甲的7/9,问甲、乙二人谁 先到达B?请你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 5. 这是一个长方形。(AE的长度与ED的长度之比是9∶5) (BF的长度与FC的长度之比是7∶4)问:涂红色的两块图形的面积与涂蓝色的两块图形的面积相比较,哪个大?请说明理由。 [5分] 参考答案: 6. 这是一个正方形,图中所标数字的单位是厘米。 问:涂红色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分]

7. 这是两个分数相加的算式。问:等号左边的两个方格中各是怎样两个不同的自然 数?[5分] 参考答案: 9. 图中有两个红色的正方形,两个蓝色的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已在图中标出(单 位:平方厘米) 问:红色的两个正方形面积大还是蓝色的两个正方形面积大?请说明理由。[5 分] 参考答案:

(完整word版)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解: 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 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解: 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解:由题意可知 1/甲+1/乙+1/甲+1/乙+……+1/甲=1 1/乙+1/甲+1/乙+1/甲+……+1/乙+1/甲×0.5=1 (1/甲表示甲的工作效率、1/乙表示乙的工作效率,最后结束必须如上所示,否则第二种做法就不比第一种多0.5天) 1/甲=1/乙+1/甲×0.5(因为前面的工作量都相等)得到1/甲=1/乙×2 又因为1/乙=1/17 所以1/甲=2/17,甲等于17÷2=8.5天 5.师徒俩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当师傅完成了1/2时,徒弟完成了120个。当师傅完成了任务时,徒弟完成了4/5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答案为300个 120÷(4/5÷2)=300个可以这样想:师傅第一次完成了1/2,第二次也是1/2,两次一共全部完工,那么徒弟第二次后共完成了4/5,可以推算出第一次完成了4/5的一半是2/5,刚好是120个。 6.一批树苗,如果分给男女生栽,平均每人栽6棵;如果单份给女生栽,平均每人栽10棵。单份给男生栽,平均每人栽几棵?答案是15棵算式:1÷(1/6-1/10)=15棵 7.一个池上装有3根水管。甲管为进水管,乙管为出水管,20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丙管也是出水管,30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现在先打开甲管,当水池水刚溢出时,打开乙,丙两管用了18分钟放完,当打开甲管注满水是,再打开乙管,而不开丙管,多少分钟将水放完?答案45分钟。 1

小学奥数和倍问题计算题及答案

小学奥数和倍问题计算题及答案(上) 一、填空题 1.甲、乙两个粮仓存粮320吨,后来从甲仓运出40吨,给乙仓运进20吨,这时甲仓存粮是乙仓的2倍,两个粮仓原来各存粮分别为吨和吨. 2.某校共有学生560人,其中男生比女生的3倍少40人.则男生人,女生人. 3.学校买了4个足球和2个排球,共用去了162元.每个足球比每个排球贵3元,每个足球元,每个排球元. 4.南京长江大桥比美国纽约大桥长4570米,纽约大桥比我国武汉长江大桥长530米.已知三座桥长10640米,这些桥长分别是米, 米, 米. 5.甲筐有梨400个,乙筐有梨240个,现在从两筐取出数目相等的梨,剩下梨的个数,甲筐恰好是乙筐的5倍,甲筐所剩的梨是个,乙筐所剩下的梨是 个. 6.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00,甲数除以乙数,丙数除以甲数,商都是5,余数都是1,乙数是 . 7.今年哥俩的岁数加起来是55岁,曾经有一年,哥哥的岁数与今年弟弟的岁数相同,那时哥哥的岁数恰好是弟弟的2倍,哥哥今年岁. 8.三块布共长220米,第二块布长是第一块的3倍,第三块布长是第二块的2倍,第一块布长米. 9.有两层书架,共有书173本.从第一层拿走38本书后,第二层的书是第一层的2倍还多6本,则第二层有本书. 10.小明和小强共有画片200张,小明的张数比小强的张数的2倍还多20张,则小强有张画片. 二、解答题 11.甲乙粮仓共存粮1038吨,如果把甲仓存的粮食放到乙仓9吨,两仓库的粮食就一样多了,甲粮仓原来存粮食吨,乙粮仓原来存粮食吨. 12.两个数相除,商3余10,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63,被除数是 ,除数是 . 13.小红铅笔的支数是小明的2倍,她从中拿出15支捐给了希望工程,正好是小红小明支数的总和的一半,小红原有铅笔多少支? 14.三个饲养场共养1600头牛,第二饲养场养牛的头数是第一饲养场的2倍,第三饲养场养的头数是第二饲养场的2倍多60头,三个饲养场各养牛多少头? ———————————————答案——————————————————————

华罗庚杯六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华罗庚杯六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华罗庚杯六年级数学竞赛试题:一、认真思考、填一填。(18分,每空0.5分) 1、猪八戒的电话号码是4个8、3个0组成的7位数,且只能读出一个零的最小数,是( )。 2、一个多位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6万,这个多位数最大可能是( )、最小可能是( )。 3、 =( ):( )=0.375=6 ÷( )=( )% 4、a是b的7倍,b就是a的( )。2个白球,2个黄球装在一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 )是红球。 5、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4 ,被减数是( )。被除数+除数+商=39,商是3,被除数是( )。 6、甲、乙、丙三个数之和是194,乙数是甲数的1.2倍,丙是乙的1.4倍,甲是( )。 7、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 )。上5层楼花1.2分钟,上8层楼要( )分钟, 8、任意写出两个大小相等,精确度不一样的两个小数( )、( )。 9、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比丙数多75,甲数比丙数多( )。 10.、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a,最小偶数是( )。 11、的分母增加10,要使分数值不变,分子应增加( )。 12、小红比小刚多a元,那么小红给小刚( )元,两人的钱数

相等。 13、一本故事书页,小华每天看m页,看了y天,还剩( )页未看。 14、a的与b的相等,那么a与b的比值是( )。 15、甲÷乙=15,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6、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比原来的数小了2.25,原数是( )。 17、:6的前项乘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加上( )。 18、是把整体“1”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也可以说把( )平均分成( ) ,份表示其中的( )份,或许说( )是( )的。 二、我是聪明的小法官(对的√、错的×)(5分,每空0.5分) 1、40500平方米=40.5公顷 ( ) 2、统计一个病人的体温最好选择条形统计图。 ( ) 3、小刚生于1995年2月29日。 ( ) 4、圆的半径是,求半圆周长公式是 ( +2)。 ( ) 5、与20%表示意义完全相同。 ( ) 6、一根绳子长剪成两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 第二段绳子长( )米 7、众数的特点是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 8、甲数比乙数多,则乙数比甲数少20% 。 ( ) 9、4900÷400=49÷4=12……1 ( ) 10、同样长的铁丝,围成正方形和围成圆形,它们的面积一

数学奇才华罗庚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数学奇才华罗庚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数学奇才华罗庚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 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加入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只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该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移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办,主要出在太注 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

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予,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

小学数学六年级奥数竞赛试题及答案详解

小学数学六年级奥数竞赛试题及答案详解 (时间:90分钟)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 1. 11111111 1357911131517612203042567290 ++++++++=( ) 2. “趣味数学”表示四个不同的数字: 则“趣味数学”为( ) 3. 某钢厂四月份产钢8400吨,五月份比四月份多产 ,两个月产量和正好是第二季度计划产量的75%,则第二季度计划产钢( )吨. 4. 把 化为小数,则小数点后的第100个数字是( ),小数点后100个数字的和是( ) 5. 水结成冰的时候,体积增加了原来的 ,那么,冰再化成水时,体积会减少( ) 6. 两只同样大的量杯,甲杯装着半杯纯酒精,乙杯装半杯水.从甲杯倒出一些酒精到乙杯内.混合均匀后,再从乙杯倒同样的体积混合液到甲杯中,则这时甲杯中含水和乙杯中含酒精的体积( )大 7. 加工一批零件,甲、乙二人合作需12天完成;现由甲先工作3天,然后由乙工作2 天还剩这批零件的 没完成.已知甲每天比乙少加工4个则这批零件共有( )个 8. 一个酒精瓶,它的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颈),如图所示.它的容积为26.4π立方厘米.当瓶子正放时,瓶内的酒精的液面高为6厘米,瓶子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为2厘米,则瓶内酒精体积是( )立方厘米. 9. 有一个算式,上边方格里都是整数,右边答案只写出了四舍五入后的 近似值.则算式上边三个方格中的数依次分别是( ) 10. 一个四位数,使它恰好等于两个相同自然数的乘积,则这个四位数是( ) 二、解答题: 11. 如图,阴影部分是正方形,则最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 7 1 7 111 4 5 1.16357++≈xxyy

小学奥数竞赛计算题常用解法

小学奥数竞赛计算题常用解法 来源:合肥奥数网整理文章作者:奥数网编辑 2011-09-02 20:45:09 [标签:小学奥数竞赛杯赛计算题试题][当前17711家长在线讨论] 在小学数学中,计算题占有一定的分量,特别是小学奥数中。因此有必要掌握灵活、多变的解题方法,合理地运用运算性质、定律、法则。下面是计算题的常用解法: 一、分组凑整法: 例1.3125+5431+2793+6875+4569 解:原式=(3125+6875)+(4569+5431)+2793 =22793 例2.100+99-98-97+96+95-94-93+……+4+3-2 解:原式=100+(99-98-97+96)+(95-94-93+92)+……+(7-6-5+4)+(3-2) =100+1=101 分析:例2是将连续的(+ - - +)四个数组合在一起,结果恰好等于整数0,很快得到中间96个数相加减的结果是0,只要计算余下的100+3-2即可。 二、加补数法: 例3:1999998+199998+19998+1998+198+88 解:原式=2000000+200000+20000+2000+200+100-2×5-12 =2222300-22=2222278 分析:因为各数都是接近整十、百…的数,所以将各数先加上各自的补数,再减去加上的补数。

三、找准基数法: 例4.51.2+48.8+52.5+50.9+47.8+52.3-48.2-59.6 解:原式=50×(6-2)+1.2-1.2+2.5+0.9-2.2+2.3+1.8-9.6 =200-4.3=195.7 分析:这些数都比较接近50,所以计算时就以50为基数,把每个数都看作50,先计算,然后再加多或减少,这样减轻了运算的负担。 四、分解法: 例5.1992×198.9-1991×198.8 解:原式=1991×198.9+198.9×1-1991×198.8 =1991×(198.9-198.8)+198.9 =199.1+198.9=398 分析:由于1991与1992、1989与198.8相差很小,所以不妨把其中的任意一个数进行分解,如:198.9=198.8+0.1或198.8=198.9-0.1,多次运用

第十届华罗庚金杯数学竞赛试卷

第十届华罗庚金杯初赛试题 1. 2005年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 西班牙伟大航海家哥伦布首次远洋航行是在1492 年. 问这两次远洋航行相差多少年? 2. 从冬至之日起每九天分为一段, 依次称之为一九, 二九, …, 九九. 2004年的冬至为12月21日, 2005年的立春是2月4日. 问立春之日是几九的第几天? 3. 左下方是一个直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其中,黄色和绿色的部分都是边长等于 1 的正方形. 问这个直三棱柱的体积是多少? 4. 爸爸、妈妈、客人和我四人围着圆桌喝茶. 若只考虑每人左邻的情况,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入座方法? 5. 在奥运会的铁人三项比赛中,自行车比赛距离是长跑的 4 倍,游泳的距离是自行车的,长跑与游泳的距离之差为8.5千米. 求三项的总距离. 6. 如右图,用同样大小的正三角形,向下逐次拼接出更大的正三角形. 其中最小的三角形顶点的个数(重合的顶点只计一次)依次为: 3, 6, 10, 15, 21, … 问这列数中的第 9 个是多少? 7. 一个圆锥形容器甲与一个半球形容器乙,它们圆形口的直径与容器的高的尺寸如图所示. 若用甲容器取水来注满乙容器, 问: 至少要注水多少次?

8. 100 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高年级学生两人一组, 低年级学生三人一组,共有 41组. 问: 高、低年级学生各多少人? 9. 小鸣用48元钱按零售价买了若干练习本. 如果按批发价购买, 每本便宜 2元, 恰好多买4本. 问: 零售价每本多少元? 10. 不足100 名同学跳集体舞时有两种组合:一种是中间一组5人,其他人按8人一组围在外圈;另一种是中间一组8人,其他人按5人一组围在外圈. 问最多有多少名同学? 11. 输液100毫升, 每分钟输2.5毫升. 请你观察第12分钟时吊瓶图像中的数据, 回答整个吊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12.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称为两条直线的“夹角”. 现平面上有若干条直线,它们两两相交,并且“夹角”只能是 300, 600 或 900. 问: 至多有多少条直线? 初赛试题答案 1 87年. 2 六九的第一天.

《数学奇才华罗庚》阅读答案

《数学奇才华罗庚》阅读答案 数学奇才华罗庚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再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很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为,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子,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l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

小学六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详细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详细答案 一.计算下面各题,并写出简要的运算过程(共15分,每小题5分) 二.填空题(共40分,每小题5分) 1.在下面的“□”中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9□9□2)×(1□9□9□2)×(19□9□2)=1992 2.一个等腰梯形有三条边的长分别是55厘米.25厘米.15厘米,并且它的下底是最长的一条边.那么,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_ _厘米. 3.一排长椅共有90个座位,其中一些座位已经有人就座了.这时,又来了一个人要坐在这排长椅上,有趣的是,他无论坐在哪个座位上都与已经就座的某个人相邻.原来至少有_ _人已经就座. 4.用某自然数a去除1992,得到商是46,余数是r.a=_ _,r=_ _. 5.“重阳节”那天,延龄茶社来了25位老人品茶.他们的年龄恰好是25个连续自然数,两年以后,这25位老人的年龄之和正好是2000.其中年龄最大的老人今年_ ___岁. 6.学校买来历史.文艺.科普三种图书若干本,每个学生从中任意借两本.那么,至少__ __个学生中一定有两人所借的图书属于同一种. 7.五名选手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共得404分,每人得分互不相等,并且其中得分最高的选手得90分.那么得分最少的选手至少得__ __分,至多得__ __分.(每位选手的得分都是整数) 8.要把1米长的优质铜管锯成长38毫米和长90毫米两种规格的小铜管,每锯一次都要损耗1毫米铜管.那么,只有当锯得的38毫米的铜管为__ __段.90毫米的铜管为_ ___段时,所损耗的铜管才能最少. 三.解答下面的应用题(要写出列式解答过程.列式时,可以分步列式,可以列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共20分,每小题5分) 1.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修筑一段长4200米的公路,乙工程队每天比甲工程队多修100米.现由甲工程队先修3天.余下的路段由甲.乙两队合修,正好花6天时间修完.问:甲.乙两个工程队每天各修路多少米? 2.一个人从县城骑车去乡办厂.他从县城骑车出发,用30分钟时间行完了一半路程,这时,他加快了速度,每分钟比原来多行50米.又骑了20分钟后,他从路旁的里程标志牌上知道,必须再骑2千米才能赶到乡办厂,求县城到乡办厂之间的总路程. 3.一个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并且都等于长的一半(如图12).将这个长方体切成12个小长方体,这些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为600平方分米.求这个大长方体的体积 . 4.某装订车间的三个工人要将一批书打包后送往邮局(要求每个包内所 多35本.第2次他们把剩下的书全部领来了,连同第一次多的零头一起,刚好又打11包.这批书共有多少本?

(完整)最新重点小学三年级奥数竞赛真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竞赛真题1 1、40个梨分给3个班,分给一班20个,其余平均分给二班和三班,二班分到( )个。 2、7年前,***年龄是儿子的6倍,儿子今年12岁,妈妈今年( )岁。 3、同学们进行广播操比赛,全班正好排成相等的6行。小红排在第二行,从头数,她站在第5个位置,从后数她站在第3个位置,这个班共有( )人。 4、有一串彩珠,按“2红3绿4黄”的顺序依次排列。第600颗是( )颜色。 5、用一根绳子绕树三圈余30厘米,如果绕树四圈则差40厘米,树的周长有( )厘米,绳子长( )厘米。 6、一只蜗牛在12米深的井底向上爬,每小时爬上3米后要滑下2米,这只蜗牛要( )小时才能爬出井口。 7、锯一根10米长的木棒,每锯一段要2分钟。如果把这根木棒锯成相等的5段,一共要( )分钟。 8、3只猫3天吃了3只老鼠,照这样的效率,9只猫9天能吃( ) 只。 9、┖┴┴┴┴┴┴┴┴┴┚图中共有( )条线段。 二、应用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文具店有600本练习本,卖出一些后,还剩4包,每包25本,卖出多少本? 2、三年级同学种树80颗,四、五年级种的棵树比三年级种的2倍多14棵,三个年级共种树多少棵? 3、学校有808个同学,分乘6辆汽车去春游,第一辆车已经接走了128人,如果其余5辆车乘的人数相同,最后一辆车乘了几个同学? 4、学校里组织兴趣小组,合唱队的人数是器乐队人数的3倍,舞蹈队的人数比器乐队少8人,舞蹈队有24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5、小强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6写成67,结果得到的商是15还余5。正确的商应该是几? 6、一个书架有3层书,共有270本,从第一层拿出20本放到第二层,从第三层拿出17本放到第二层,这时三层书架中书的本数相等,原来每层各有几本书? 7、箱里放着同样个数的铅笔盒,如果从每只里拿出60个,那么5只箱里剩下铅笔盒的个数的总和等于原来2只箱里个数的和。原来每只箱里有多少个铅笔盒? 8、参加四年级数学竞赛同学中,男同学获奖人数比女同学多2人,女同学获奖人数比男同学人数的一半多2人,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获奖? 9、两块同样长的布,第一块用去32米,第二块用去20米,结果所余的米数第二块是第一块的3倍。两块布原来各长多少米? 10、一个正方形,被分成5个相等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是多

奥数竞赛真题—行程篇

奥数竞赛—行程篇 1、(第20届华罗庚杯决赛中年级)一条河上有A、B两个码头,A在上游,B 在下游。甲、乙两人分别从A、B同时出发,划船相向而行,4小时后相遇。如果甲、乙两人分别从A、B同时出发,划船同向而行,乙16小时后追上甲。已知甲在静水中划船的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则乙在静水中划船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第20届华罗庚杯决赛高年级)圆形跑道上等距插着2015面旗子,甲与乙同时同向从某个旗子出发,当甲与乙再次同时回到出发点时,甲跑了23圈,乙跑了13圈。不算起始点旗子的位置,则甲正好在旗子的位置上追上乙多少次? 3、(第20届华罗庚杯决赛高年级)已知C地为A、B两地的中点。上午7点整,甲车从A出发向B行驶,乙车和丙车分别从B和C出发向A行进。甲车和丙车相遇时,乙车恰好走完全程的3/8,上午10点丙车到达A地,10点30分当乙车走到A地时,甲车距离B地还有84千米,那么A和B两地距离是多少千米? 4、(2015新希望杯)下午1点整,小王和小赵同时从学校出发前往医院看望生病的同学,小王每分钟行400米,小赵每分钟行240米,小王到达医院后,呆了一段时间后沿原路返回学校,途中遇到小赵的时间是下午1点40分,已知学校与医院的距离是10800米,那么小王在医院呆了多长时间?

5、(2012世奥赛杯)甲、乙两人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先出发2小时,两人在乙出发4小时后相遇,已知甲比乙每小时多行4千米,二相遇地点距离AB的中点20千米,则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第13届希望杯四年级)乌龟和兔子在全长为1000米的赛道上比赛,兔子的速度是乌龟速度的15倍。但兔子在比赛过程中休息了一会儿,醒来时发现乌龟刚好到达终点,而此时兔子还差100米才到终点,则在兔子休息期间乌龟爬行了多少米? 7、(第13届希望杯四年级)王蕾和姐姐从家不行去体育馆打羽毛球,已知姐姐每分钟比王蕾多走20米,25分钟后姐姐到体育馆,这时姐姐发现没有带球拍,于是立即按原路返回取球拍,在离体育馆300米的地方遇到了王蕾。则王蕾家到体育馆的路程是多少米? 8、(第13届希望杯六年级)一条路有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之比是1:2:3,小羊经过各段路的速度比是3:4:5,如图。已知小羊经过三段路共1小时26分钟,则小羊经过下坡路用了多少小时?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乘除法的巧算》练习题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乘除法的巧算》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1×2×3×4×5…×21÷343,则商的千位上的数字是() A.6B.0C.5D.2 2.1×1+2×2+3×3+…+2005×2005+2006×2006的个位数字是() A.1B.4C.5D.9 3.0.65×201=0.65×(200+1)=0.65×200+0.65运用了乘法的() A.交换律B.结合律C.分配律 4.105×18=100×18+5×18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5.÷2017=. 6.计算:12345679×28=. 7.47×25×8=. 8.a(b+c)=ab+ac是乘法律,请你用、25、4这三个数编一道适合运用这一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算式,这个算式是. 9.计算:25×259÷(37÷8)=. 10.已知7A=11,9B=13.则143÷AB=. 11.10÷(2÷0.3)÷(0.3÷0.04)÷(0.04÷0.05)=. 12.计算:5×13×31×73×137=. 13.计算下列各题. 7.2×1.3×4=; 17.9+17.4×3.8=; 100.48﹣3.14×15=; 4.05÷0.5+10.75=; =. 14.计算125×75×32=.

15.计算:13×1549277=. 16.计算:47167×61×7=. 17.2013×20142014﹣2014×20132013=. 18.算式143×21×4×37×2的计算结果是. 19.两个2012位数和的乘积里有个数字是偶数. 三.计算题(共15小题) 20.计算. ①110÷5 ②3300÷25 ③44000÷125 21.计算. (1)76×74= (2)31×39= (3)78×38= (4)43×63= 22.你能迅速算出结果吗? 125×16 125×33 125×24 125×81 23.6237÷63 24.简便计算 25×42×4 125×17×8 25×125×4×8. 25.计算 52×9432×91321×972×99321×99 7231×9978×9142×991564×91723×99 26.×的积是多少? 27.计算:999×996996999﹣996×999999996.

四年级数学华罗庚杯奥林匹克竞赛试题

四年级数学华罗庚杯奥林匹克竞赛 一、简算与计算(每小题4分,共16分) 1. 395-283+154+246-117 2. 8795-4998+2994-3002-2008 3. 125×198÷(18÷8) 4. 454+999×999+545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4分) 1. 表一表二是按同一规律排列的两个方格表,那么表二的空白方格中应填的数是( )。 2. 一支钢笔能换3支圆珠笔,4支圆珠笔能换7支铅笔,那么4支钢笔能换( )支铅笔。 3. 两数之和是616,其中一个数的最后一位数字是0,如果把0去掉,就与另一个数相同,这两个数的差是( )。 4. 右图中一共有几个三角形( )。 5. 一个六位数,个位数是7,十万位上的数是9,任意相邻的三个数位上数的和都是20,这个六位数是( )。 6. 下面两组数是同学们玩24点扑克牌游戏中四张牌上的四个数字,请你选用+、-、×、÷、( )组成等式。 (1) 1、4、7、7 (2)1、2、7、7 15 3 5 5 2 3 1 2 24 4 6 6 2 4 4 2 2 表一 表二

=24; = 24 7. 一个老人等速在公路上散步,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15根,用了15分钟;这个老人 如果走30分钟应走到第( )根电线杆。 8. 星期天妈妈要做好多事情,擦玻璃要20分钟,收拾厨房要15分钟,洗脏脱衣服的领口和袖口要10分钟,打开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要40分钟,晾衣服要10分钟。妈妈干完所有这些事最少要 分钟。 9. 青蛙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滑下2米,青哇从井底爬到井外(井高10米)至少需要( )天( )夜。 10. 观察下图数字间的关系,在圆圈内填上适当的数。 11. 小鹏在期中考试时,语文得79分,常识得90分,数学考得最好。已知小鹏的三科平均分是一个偶数,那么小鹏数学得 分。(注:各科的满分均为100分) 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 王雪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8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3页,最后一天读了32页正好读完。她一共读了多少天? 2.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 4 6 16 42 10

华罗庚阅读答案

那是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写的《堆叠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核算,发现有一个问题的计算错了。这好比是在明珠上蒙上了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思完全正确,他很有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宣读了这封信,写信的青年也被邀请来参加会议。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也成为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赞不绝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字典。 不认识“庚”,可用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_ ; 会读“意”,不知文中加点词“大意”中“意”的确切意思,可以用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_。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意思;②心愿,愿望;③意料,料想。“大意”的“意”应取第_______种解释。 3.填空。 (1)陈景润写信时,华罗庚是一位____,陈景润是一位____。 (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明珠”指_______,“一粒微尘”指_______。 4.陈景润的信写了哪三层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2.部首广 5画音序 Y yi ① 3.(1)数学家中学教师 (2)《傩叠素数论》一个算错的问题 4.(1)觉得《堆叠素数论》得很好。 (2)发现一个问题计算错了。 (3)希望能更正。

小学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75 ○=( ) △=( ) 2、将一张饼切一刀,最多可切成( )块,切两刀最多可切成( )块,切四刀最多 可切成( )块。 3、一篮鸡蛋,3个一数余1,5个一数余2,7个一数余3,这个蓝子一共有( )个鸡蛋。 4、小明家今年种菜的正方形的地比去年大,去年每边种105棵,今年每边多种出1棵, 那么今年比去年多种( )棵。 5、根据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将每组的第三十个图形填在括号里。 ①○△△○○△△○○△△○……( ) ②△○○○△△○○○△△○……( ) ③○△△○△△○△△○△……( ) 6、有两个数:80和81920把第一个数乘以2,同时把第二个数除以2,( )次后两数相 等。 7、一本书有132页,在这本书的页码中,一共用了( )个数字。 8、五个连续单数的和是155,这五个数中最小的的一个是( )。 9、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5把钥匙5把锁,但不知哪把钥匙开哪把锁,最多要试 ( )次,才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 10、两个两位数相加,其中一个加数是73,另一个加数不知道,只知道另一个加数的十 位数增加5,个位数增加1,那么求得的和的后两位数字是72,另一个加数原来是( )。 11、请你把31个苹果分装在五个盒子里,使得无论拿几个苹果都不用打开盒子,只要把 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盒子拿走就可以了,那么这五个盒子中,装苹果最多的盒子里有( )个苹果。 12、将1-9这九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九个圆圈内,使三角形每边的数之和是23。

1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使下面算式成立。 6 5 6 14、下图中有( )个三角形,( )个正方形,( )个长方形。 15、1,3,5,7,9,11……99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出一个多位数1357911131517…… 999,这个多位数是( )位数。 16、老师把一套竞赛题分给三名同学来完成,将这套题的一半还多5道分给了李强,将 剩下的一半少2道题分给了王红,最后剩下26道题给了杨光,这套竞赛题共有( )道题。 17、小明参加象棋比赛,胜一场得5分,平一场得3分,负一场得0分,他在16场比 赛中没有负场,且胜场和平场的得分正好相等,小明胜( )场,平( )场。 18、在□里填上数字,使商的百位和十位上都是0,并且结果没有余数。 1514145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甲校人数的5倍等于乙校人数的4倍,那么( )。 A 、两校人数相等 B 、甲校人数多 C 、乙校人数多 2、两个数的商是10,被除数、除数都增加5,商是( ) A 、不能确定 B 、10 C 、15 3、把一个数扩大100倍后,再缩小10倍,结果是原数的( )倍。 A 、1000 B 、100 C 、10 4、从1~400中,“0”一共出现( )次。 A 、71 B 、64 C 、44 5、a ÷b 的余数是6,那么(a ÷2)÷(b ÷2)的余数是( )。 6、在一次民族歌手大赛中,十位评委给一个女歌手评的分数是:89、90、91、93、92、 86、89、88、91、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位女歌手的平均得分是( ) A 、90分 B 、89分 C 、90.5分

华罗庚奥数练习题

一年级第一讲习题一 1.计算:13+14+15+16+17+25 2.计算:2+3+4+5+15+16+17+18+20 3.计算:21+22+23+24+25+26+27+28+29 4.计算: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5.计算:22-20+18-16+14-12+10-8+6-4+2-0 6.计算:10-20+30-40+50-60+70-80+90 一年级第五讲习题五 1.一队男生8人。老师要求在2名男生中间插进1名女生,问可插进多少女生? 2.小冬用12纸订成一个本子。从头数起,每隔3纸夹进一片树叶,问这个本子共放进多少片树叶? 3.在一条20米长的小路两旁种小松树,如果每隔5米种一棵,而且两头都种树,问这段小路上共种多少棵? 4.一根钢管长6米,每分钟锯下1米,几分钟锯完? 5.一根木头锯成4段,要付锯工费1元。如果要把这根木头锯成13段,要付锯工费多少元? 6.小明与爸爸一同上楼。小明上得快、爸爸上得慢,小明上2层,爸爸上1层。问小明上到五楼时,爸爸上到几楼? 7.沿着跑道插着11面旗,旗与旗离得一样远,第一面旗插在起点。运动员从起点起跑经过6秒钟到达第6面旗,问运动员到达第11面旗时,需要跑11秒钟吗? 8.三点钟时,挂钟打响三下,用了12秒。到六点钟时,挂钟打响六下,要用几秒钟?

二年级上册第一讲1.计算:(1)18+28+72 (2)87+15+13 (3)43+56+17+24 (4)28+44+39+62+56+21 2.计算:(1)98+67 (2)43+28 (3)75+26 3.计算:(1)82-49+18 (2)82-50+49 (3)41-64+29 4.计算:(1)99+98+97+96+95 (2)9+99+999 5.计算:(1)5+6+7+8+9 (2)5+10+15+20+25+30+35 (3)9+18+27+36+45+54 (4)12+14+16+18+20+22+24+26 6.计算:(1)53+49+51+48+52+50 (2)87+74+85+83+75+77+80+78+81+84 7.计算:1+2+3+4+5+6+1+2+3+4+5+6+1+2+3+4+5+6+1+2+3+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